国轩高科是上市公司吗:现代名家名画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3:53
来源/潮河边人博客   复制/塞上齐翁
一、中国现代绘画百年概要
(一)清末民初:新思维蒙发期。前述,从道光年间(1821-1851)开始,即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多的画家聚居到新开辟的通商口岸上海和广州,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形成了以任伯年、吴昌硕为代表的“海上画派”和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也可称之“新国画派”。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中国历史进入大动荡和大转变时期。文化艺术领域关于创新与保守、西化与兼容的争论就此开始。为了回应主张改革的新派画家,1918年北京著名画家金城、周肇祥、陈师曾等组织了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为目标的“中国画研究会”,得到了总统徐世昌的积极支持。
1919年,“五四”文化运动中,中国画发展弊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批判,康有为指出“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陈独秀提出“要革王画的命”和“美育代替宗教”的革命口号。而1923年,以黄君璧(时年27岁)为核心的14位画家在广州成立了“癸亥合作社”,1925年又扩大为"国画研究会",连续出版《国画特刊》,并举办展览,以维护艺术的民族性等理由批评岭南派的改革观点和作品。
(二)民国时期:新体制创建期。1927年,由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与封建军阀的争战基本结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画进入了一个分化与变革的新阶段。1928年,蔡元培倡建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成立,并由林风眠(时年28岁)首任校长,进而将中国传统宫廷画院与西方现代新学制度结合起来,为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从此画家兼美术教育家的“学院派”主导中国画坛。
之后,弘扬传统、中西兼溶和现实主义画派成中国画坛主流。一些既具有革新精神,又坚持弘扬中华传统艺术的画家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傅抱石,世称弘扬传统的“齐黄潘傅”。而一些留洋归国的青年画家,主张中西兼溶,吸收西画优秀成分,画模特儿、办展览、出画报,形成一股力量,其代表人物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世称兼溶中西的“林徐刘吴”。1937年抗日战争曝发,中国画家以满腔爱国热情投入反法西斯斗争,涌现出一批激励抗日斗志的优秀作品,如现实主义画派代表徐悲鸿的《奔马图》、《醒狮》和受其写实主义主张和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影响的蒋兆和所作的《流民图》等。
历史循环总有相似之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又起,最终蒋政府覆灭,一批画家也辗转迁往台湾,再现北宋覆灭后画家逃亡集结南宋的一幕,由此也带动了台湾绘画艺术的兴起。除张大千、黄君璧和溥心畬“渡海三家”外,以江兆申及门人周澄、李义弘为代表的“江派”绘画,开一代新文人画风气,亦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一大亮点。
(三)新中国绘画:新方法成型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指导方针,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进而形成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完整文艺思想。
在此背景下,“笔墨当随时代”成为画家的共识。五十年代初的国画写生,为“新山水画”找到了摆脱旧法的方法,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新国画”主张得以艺术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徐悲鸿所倡导的写实主义相结合的中国式现实主义形式,1964年以后特别是“文革”时期,描绘革命历史、建设生活、革命圣地和毛泽东诗意四类题材的红色山水,几乎成为山水画家唯一可以创作的内容。傅抱石、李可染、钱松喦、关山月成为这一时期代表性画家。在一个又一个运动的刺激下,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产生了大量作品,而集体合作和幅画巨大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文化大革命十年,固然有“破四旧”之痛,但客观地讲,文艺作品紧随时代变化,将思想性作为第一要素,打破了历朝宫廷画和文人画风格,促进了中国画的大发展,其“离经叛道”在世界绘画领域里形成了独特的面貌,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文物。
改革开放后,经历社会变革,在全盘西化、中西融合以及新儒学思潮浸润的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绘画发展进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李苦禅、陆俨少等一批卓有成就的老画家的作品大放异彩,显得格外的突出。而勇于变革吴冠中和黄胄等画家水墨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四大杰出画家及代表作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开创者和奠基人。少年有才,曾在乡村学校任教。20岁去上海谋生曾沦落街头,后在黄震之、黄警顽帮扶下考入震旦大并结识一批名人。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赴法留学,师事达仰,后入巴黎国立美校。1927年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多次赴海外举办画展。兼长油画、国画,倡导现实主义画风影响极大,抗战开始后投身民主运动,率先将欧洲古典现实主义技法融入到国画创作中,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时代感的新国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所作中国画,题材广泛,尤以画马闻名,画狮意义更为深刻。于美术教育贡献尤大,且为人师表,桃李遍天下,发现并推举了齐白石、傅抱石、蒋兆和、吴作人和黄胄等一大批尔后成为中国画坛的大师级人物,谢世后将画作及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品德高尚,故笔者将其列近现代杰出画家之首。传世作品很多,中国画代表作有:《九方皋》、《村歌》、《奔马》、 《负伤之狮》、《巴人汲水图》、《愚公移山》、《泰戈尔像》、《奔马图》、《群马》和《会师东京》等。作品现多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 会师东京 1943年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曾入佛门,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还俗后以号行,四川内江人。少年习画,青年时随兄张善孖赴日学画。回国后师从李瑞清及曾熙学习书画。卓绝有才气,遍临先贤作品,尤得益于四僧,得其精髓,所仿石涛作品,几欲乱真。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工笔、写意俱臻于妙境,30年代则被徐悲鸿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曾临摹敦煌壁画3年,将敦煌艺术推向世界。此后画风大变,善用复笔重色,丰厚浓重。50年代后,长期居巴西,创泼墨、泼彩新法。1978年,移居台北。传世作品极多,在海内外影响极大,人称“东方的毕加索”。代表作品有《庐山图》、《长江万里图》、《苏花揽胜图》、《华山云海图》、《水殿暗香》、《大墨荷通屏》、《泼彩朱荷金屏》、《天女散花》、《初唐观音图》和《仿巨然晴峰图》等。

庐山图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生于江西南昌。青年时酷爱书画篆刻,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从金原省吾攻读东方美术史学,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执教中央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等职。以写意山水及人物著名,崇尚创新,用线纵逸挺秀,设色沉毅瑰丽,用硬豪散锋,以横竖、上下、圆转的笔势画山石肌理,多逆锋,有时也卧笔横扫,然后加点,人称“抱石皴”。所画山水意境深远、气势苍茫;所作人物,造型高古,神态雅致。代表作品有《丽人行》、《万竿烟雨》、《琵琶行》、《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韶山》、《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陈列于人民大会堂)、《雨花台颂》和 《镜泊飞泉》等,影响很大。并有多部著述行世,亦有较大影响。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500x900cm 1959年9月5日 人民大会堂藏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家本贫农,12岁其学木工。27岁时学书画,习诗文,刻印章。中年时多次出游南北,57岁后定居北京,常与陈师曾切磋画艺,推崇徐渭、八大、石涛及吴昌硕诸家。60岁后"衰年变法",画风大变,自成一家。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其大写意花鸟,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并善于把工细草虫与写意花卉结合;山水、人物皆执笔涂抹,不入常格。作画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就亦很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美协主席等职,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有《酒柿图》、《河蝦图》、《虾》、《荷蛙》、《贝叶工虫》和《雨后》等。

三、其他著名画家及代表作

吴冠中 春雪
吴冠中 新抽象国画艺术大师(画册)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1946年至1950年留学法国,回国后相继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继承了老师林风眠融合中心的主张,试图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精神相结合,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他的水墨画,多取材于江南的白墙黑瓦,绿柳红花,也有作品描绘都市风貌,点线交错迷离,色墨飞舞辉映,抽象意味浓重,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蒋兆和 流民图
蒋兆和 流民图与现代水墨人物画(画册)
蒋兆和,四川泸州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具有悲剧美学倾向的独一无二的人物画大师。蒋兆和的艺术经历了以1949年为界的两个时代,在前一时代,他的艺术始终面对着苦难的人生,对下层人民命运的关注成为他的第一主题,记录着人生价值惨遭毁灭的现实,由此发出对现实的怀疑与抗争。这一时期,他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高峰,开启了中国现代写实主义人物画的光辉顶点;在后一时代,他伴随着国家和人民的新生,更多寄寓对人生美好的祝颂,同时通过对中西绘画的再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素描造型与中国画笔墨的矛盾,创立了融中西艺术为一体的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教学体系。

陆俨少 峡江险水.jpg 1979作
陆俨少 晚年变法的文人画家(画册)
陆俨少(1909-1993年)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曾入无锡美术专门学校,退学后拜画家冯超然为师,并结识吴湖帆。30年代起,遍游南北胜地。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画师,并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课,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等职。以山水闻名,兼作人物、花鸟。善于用笔,以笔之不同部位表现山川的不同变化。尤善描绘云水,其山水多江河浩淼,云蒸雾霭,变化丰富。代表作品有《峡江险水》和《朱砂冲哨口》轴等。

林风眠 三喜图
林风眠 中国现代美术创始人的悲剧人生(画册)
林风眠(1900-1991年),广东梅县人。少年时以《芥子园画谱》习画,后留法,研习西画。归国后,1928年被蔡元培派赴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首任校长。他艺通中西,对中西的审美情趣皆有深刻的领悟,以调和中西复兴中国艺术为己任。长于人物、花鸟、山水,所作富有韵味,且通俗易懂,他的孤鹭、秋雁、水汀、美女等水墨画,设色浑化自如,浓艳处多加积色和复色,清雅处纯净透明,厚而不浊,淡而不薄,光影色彩自然柔和,具有诗一般的美感,和盎然的生命力。晚年定居香港,弟子遍及海内外,如吴冠中、黄永玉等。代表作有藏于上海画院的《鹭》、《静物》等。

黄宾虹 青城山中坐雨
黄宾虹 大器晚成的山水画大师 (画册)
黄宾虹(1865-1955年),生于浙江金华,安徽歙县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他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修养之高”,又认为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丽,对祖国大好河山充满了热爱之情。他重自然气韵,开创了“黑、密、厚、重”的独特画风,元气淋漓,草木华滋。黄宾虹擅长用浓淡不同的墨彩、反复勾画点染,而呈现层次丰富、意境深邃的景象,初看似苍茫一片,细看自然生动,乱而不乱,意境无穷。代表作品有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拟何绍基意》轴等。

李可染 万山红遍
李可染 融古铸新的现代水墨画家(画册)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后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都是他的老师。他“以最大的功力打入传统,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几何造型法、封闭立体主义构图法等技巧,适切地融入个人的绘画中,不但塑造出具有创造性及成熟的绘画风格,并成功地完成中国绘画的改革;绘画讲究点、线的搭配,注意点线面的节奏感,山水构图圆中见方,饱满严谨,画面明暗层次丰富,云烟朦胧,亮点活跃;人物、动物、墨块笔痕清晰有力,简练拙朴,生趣勃勃,尤多农家自然清新气氛。代表作品有《万山红遍》、《漓江山水天下无》、《杏花春雨江南》、《山城朝雾》、《看山图》等。

关山月 梅花
关山月 岭南派的杰出代表(画册)
关山月,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后任小学教师,其绘画才能被高剑父发现,遂入春睡画院学习。1939年起,从广东出发,到各地深入生活并写生。1946年,任广州市立艺专教授。其后多次出国及在国内举办画展,写生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文艺学院教授、中南文联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副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以山水画闻名于世,坚持岭南派革新主张,其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晚年喜作梅花,铁干繁花,有雄浑厚重之意。代表作品有《长河颂》、《江山如此多娇》(与傅抱石合作)等。

黄胄 载歌行
黄胄 突破蒋徐人物画体系的大师(画册)
黄胄,原名梁黄胄,河北蠡县人。1940年起从赵望云学画,1945年随赵望云赴西北写生。1948年参加解放军,任美术编辑及记者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讲师、创作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和炎黄艺术馆馆长。艺术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尤擅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主体性巨作,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主要从事人物画创作,多表现少数民族题材,尤以画驴著称。其画以速写为基础,真实生动,富于生活气息。代表作品有《载歌行》、《百驴图》等。
潘天寿(1866年-1971年),浙江宁海人。擅诗书画印,山水、花鸟,人物兼长,画风受八大、石涛影响,而又自具雄肆奇倔的面目,线条坚定粗犷有力,构图出人意表,体现刚强不屈的豪迈民族性格,变文人画柔雅为沉雄、坚毅,有撼人的力量和强烈的现代意识。晚年擅指画,巨幅鸿篇,册页小品,皆风姿独具。曾任国立艺专、浙江美术学院(皆为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院长,全国美协副主席。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美术研究院名誉院士。代表作品有小龙湫下一角 焦墨山水 鱼鹰图 露气。
李苦禅(1898-1983),原名英杰,后改名英、超三,号励公,以艺名行,山东高唐人。1925年就学于北平艺专西画系,不久后师从齐白石学国画。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华大艺专、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职。长于大写意花鸟,广泛吸收石涛、八大、扬州画派及吴昌硕、齐白石诸家画法,笔墨雄阔,气势磅礴。代表作品有《盛荷》、《群鹰图》等,作品多藏于山东济南万竹园的"李苦禅纪念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