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传奇抽驭人:修炼心性,莫让机会擦肩而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05:21
  在南京的一所小学,耐挫被列为该校的校训之一。对待挫折的态度是弱者与强者的分水岭。勇敢面对挫折,才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勇气,才能赋予我们动力,才能实现奋斗旅程中的“弯道超越”。 CFP供图

  ●知识的积累决定了我们利用机会的成功率,也决定了机会到手后你能利用多少,是利用皮毛,还是深入下去。

  ●在我们研究室门口的墙上贴着我写的一句话:一个好的结果是从经验中得来的,经验是从无数的坏结果里来的。这就是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哲学。

  ●创新是独一无二的,纵向看是前所未有,横向看是与众不同。创新的核心、灵魂是创新思维,这是创新的价值之源。

  人们常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在相同的机会面前,把握机会的人可能一举成名,错失机会的人可能抱憾终生。机会往往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那么面对转瞬即逝的机会,我们该如何蓄势待发呢?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从机会与环境、机会与素质、机会与机智、机会与创新、机会与选择五方面为我们讲述了把握机会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启迪。——编  者

  

  不拼命争取机会,人生就会少一些色彩

  今天我从一个记者讲起,他是一个有名的大报记者,准备采访一些研究生,把他们的奋斗历史写成一篇大文章。但是他一连采访了6个研究生,最后不得已下了个结论:没故事。这些人都是平平淡淡地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没有特别值得欣喜的事情,也没有深切的悲伤。一切都没有悬念,没有激情。谈到未来,他们都是犹犹豫豫,没有什么太伟大的抱负,讲到理想时还有点不好意思。他们20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

  那么,这些研究生到底缺了什么?我个人觉得,如果他们能够稍微多一点年轻人的激情,能够在记者面前表现得更勇敢、更智慧,他们就一定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就是说,这些学生缺少的是机会。如果他们能拼命争取身边的机会,那这二十几年的故事多着呢。

  什么是机会?它不是指今天早上我推开窗户,看到窗边一个老头过去了,又看到一个老太太过去了,因为这个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影响。机会是事情发生或发展的枢纽,能对事情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是说,有了它,我们面前的事物会充满生机,或者,我们会面临巨大转机。机会是偶然的,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冒险。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这个机会可行吗?你选择了这么一个机会,结果干了一年,一事无成,事实证明它根本就不可行。其次,机会能给你带来利益,还是会损害你的利益?这些都是风险。你在选择一个机会的时候,就面临着它的可行性和它能否带来利益的风险。总之,一个人能否得到机会和把握机会,跟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跟他本身的素质、机智程度、创新程度密切相关,跟他所做的选择也密不可分。

  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积累对于把握机会举足轻重

  很多机会都取决于大环境。譬如前段时间报道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开始同意妇女参加100米赛跑,但是得戴着头巾跑。如果社会观念不允许,这些妇女们一辈子也别想跑,机会之门不会向她们打开。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997年就说,全世界有3个“10亿”:10亿多人常年喝不到洁净水;10亿多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10亿多人现在还是文盲。到了2010年,这3个“10亿”仍然存在。所以说,我们所能获得的机会跟整个国家、社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几千年以来,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农业经济时代,再进入工业经济时代。这三个时代统称为物质经济时代,一切都是围绕着物质在发展,是以消耗物质为基础的经济。但从上世纪末开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一种经济,运用知识来转换物质,发展生产。

  我举一个手机的例子。我买手机可能跟大家不一样,只要能通电话,能够发短信,我就心满意足。手机还可以当电话本、闹钟、日历、计算器,但这些功能在年轻人看来可是老掉牙了。现在的手机可以拍照,可以摄像,可以上网,可以听音乐,可以看电影,可以当字典。这些还不够,手机可以当电脑,叫掌上电脑,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开车的时候可以把它当GPS,可以向所有的网络开放,可以无限扩展,这叫智能手机。短短几年时间,手机在进步,从最原始的打电话衍生出这么多功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知识。整个手机的功能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远超过了资本。我们说,知识经济时代几年甚至几个月所创造的财富,将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靠资本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无限叠加。我们的知识跟随时代而变迁。

  什么是知识?有人下了这么一个定义,说知识就是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即晓得这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怎样做出来,谁知道怎么做。Konw-what,有关是什么的知识,是关于事实的知识。Know-why,有关为什么的知识,它涉及一些自然原理和规律,比如说,为什么病毒性感冒一定要一个礼拜才慢慢能好。Know-how,就是说怎么去做,也就是技艺和能力。Know-who,就是我知道万一有了问题,我该找谁。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人力知识。比如,你要开公司,要招经理,我给你介绍,因为我知道谁在这方面的技艺最高,这就是人力知识。

  我把这四部分知识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叫可表述知识,这种知识是能够讲出来的,我讲你就懂,可表述明确的知识。它可以用文字、公式、录像、图表精确地表达。前面讲的know-what和know-why就是这种。第二类叫默会知识,就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那种知识。比如骑脚踏车,车往这边倒你往这边歪,车往那边倒你往那边歪,以为会了,但一骑就摔下来了,讲得再多,也是不会。所以,这是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一类知识,或者说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能言传的要多。

  这种默会知识就是know-how和know-who,是一种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这种知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重要。譬如说,有推销商来推销医药器械,我差不多一听就能判断这个器械是好还是坏,这就是默会。我需要一个工程师做我们的合作对象,我为什么偏偏会挑这个工程师,这也是默会。另外还有很多实验操作技能也是如此。所以在这一点上,有人说know-how是存在于个人心里,或自己单位、科室里的,是知识产权的真正内涵:我可以不告诉你,你也学不会。

  所以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发表论文是第一个层次。一旦论文发表了,大家就会纷纷共享,都可以学。我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所有的人都可以学。明天某某人创造了一个手术方法,我也可以学。申请专利是第二个层次。我申请了专利,你也可以学,但是你得付钱,这叫有偿共享。第三个层次才是know-how。这样大家可以知道这个know-how的厉害,并不是“剃头匠”就能掌握的。也就是说在我把成果公开以前,你根本不可能与我共享,只有我知道应该怎么做。Know-how是一种独门绝技。如果是个人拥有,也许会被看成自私;可如果是医院拥有,中国拥有,那么它就成为我们报效祖国的一种方法,是自己或一个集体,一个实验室,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竞争实力的根本所在。

  默会知识相对于可表述知识,在理论上具有优先性,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一种领会,一种经验,一种控制能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很主要的作用。所以在座各位都要从学习可表述知识尽快过渡到掌握默会知识,否则永远是受制于人。这种知识的积累就决定了我们利用机会的成功率,默会知识不够,机会到来时,你会非常犹豫或者作出错误决策;也决定了机会到手后你能利用多少,是利用皮毛,还是深入下去。所以无论是可表述知识还是默会知识,对于我们应用和选择机会都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机会面前并非人人平等,个人素质决定获取机会的能力

  有人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不平等。不同的人掌握机会、利用机会、获取机会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跟他的素质密切相关。谈素质,就要谈一个人的情商、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和精神状态。

  第一,情商。大家都知道IQ是智商。有的妈妈很骄傲:“我的孩子智商在幼儿园里测过了,第一名!”其实,除了智商外,情商(EQ)、逆境商数、健康商数等也很关键。

  智商表现的是一种思维能力,是看你在观察、注意、想象、记忆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能力有多大。而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劳动观念、情绪自控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情商是什么呢?简而言之,首先是驾驭自我的能力,你能否控制自己,在不公平的情况下怎么为维护自己或集体的利益作斗争;其次,三个人就是一个团队,你驾驭团队的能力有多大,你能否胜任;再次,实现愿望的意志。情商是一种智慧,一种自我知晓,一种对人生战略的总体把握能力,以及对矛盾冲突的克服技巧。同样一件事发生了,科里吵起来了,你掺和进去,越吵越凶,另外一个人却能巧妙化解矛盾。这就是一种能力。所以情商比起智商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修炼”。

  所以,人们说成才有三要素:一是人生观,二是兴趣,三是机遇。上述三条哪一条与智商有关?都没有关系。所以,你不得不承认,是有那么一样东西比智商还重要。心理“修炼”到位,才能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成功者大部分都是情商高的,而不一定是智商高的。

  第二,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社会进步,也没有自己的进步。如果你感受不到竞争,说明你已经衰老了。在竞争中,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胜利者,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是胜利者,我们总是在经历很多失败。百米赛跑,只有一个人得第一名。所以,竞争能激发人,也能扼杀人,重要的是意识到竞争的压力,而且参与了竞争。如果感受不到竞争,那问题就大了,你肯定是在生命和工作的激流之外。

  那如何竞争?首要一条,杜绝不正当竞争,必须建立和遵守“游戏规则”。竞争时既要靠个人,也要靠集体。即便是赛跑也得靠集体,没有教练能行吗?没有医疗总监能行吗?其次,要把握机遇,要提前准备,善于捕捉,还要勇于投入。要鼓励我们的医院、科室、团队都参与竞争,营造竞争的气氛,争取竞争的机会。对竞争来说,智力因素很重要,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很重要,还要有团队精神。虽然下棋的只有两个人,可我后面出主意的多着呢。我是团队作战,他是孤军奋战,你说我赢棋的机会大还是他的大?有的医院放出豪言壮语,某某年以后,我所有的医生全部都是博士。我说全部都是博士肯定要糟糕,还得有硕士、本科生,有时还得有中专生,这样才能各取所长。

  第三,抗挫折能力。讲机会要讲得不到机会怎么办,选错了机会怎么办,这就是挫折。挫折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事业、生活、家庭、社会上遇到的挫折可能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支柱,甚至改变人的一生,这是非常残酷的。

  如果我问一个问题,电话是谁发明的?大部分人能回答出来:贝尔。我再问你,赖斯是谁?大概就很难回答了。其实在贝尔之前,赖斯就设计了一种传声装置,能用电流传送音乐,但不能清晰地传送语言,就是讲话听不见。其实他已经快成功了,就是装置中的一枚螺丝少拧了半圈。这个半圈是多少距离呢?0.5毫米。而贝尔多拧了这半圈,并把直流电由间断改为连续,最后他成功了。所以赖斯说,我在离成功 0.5毫米的地方灰心了,我将终生记住这个教训。在挫折面前的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会千差万别。在挫折面前,我们应该再控制一下情绪,再努力一下,百折不挠,充满自信。有时候你已经完全绝望了,但咬牙再来一下,没准就成功了。成功后再回想一下,其实很简单,可如果没有那最后一下,那就有可能什么都没有。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都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他站上去可以看得更远;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这是巴尔扎克说的,大家应该相信。

  在我们研究室门口的墙上贴着我写的一句话:Good result comes from experiences, Experience comes from bad results(一个好的结果是从经验中得来的,经验是从无数的坏结果里来的)。这就是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哲学。你要拼命地积累经验,甚至是很多失败的经验,而这些失败的经验最后会带给你成功。所以,弱者与强者的分水岭,不是他的IQ分数,而是他对挫折的反应。一遇挫折就灰心,就退缩,是弱者;反之,是强者。

  第四,良好的精神状态实际就是政治上的坚定。一个人一辈子多少得活出一点意义来,活出一点价值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相同的开始与结束,而区别就在于生命的过程。就像下围棋一样,下一百盘、一千盘甚至一万盘,没有一盘是一模一样的。人生就像一盘围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上小学、中学、大学到完成学业,是一个布局的过程;从开始工作到退休都是中盘,这个阶段是中盘搏杀,你拼命工作,拼命想战胜对手;然后退休了,收官,在收官中要保留晚节,一个不当心还得输。在座各位都是中盘,处在搏杀的阶段,要记住一个规则,叫落子无悔。一步失误可能满盘皆输。

  公爵是靠命运和出身成为公爵的。欧洲都是世袭制,爸爸是公爵,你是长子,从你生下来的那天起就是公爵。但是,莫扎特是靠自己成为莫扎特,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的。我们要想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医务工作者,必须积极进取、勇于创造。这里面还有一点,即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陈景润,他们对科学很着迷,他们都是被一种抑制不住的兴趣所驱动,就是不吃饭,就是啃馒头,就是一个月不睡觉,也把获得一个好的科研或医学成果视为人生最大的追求。这样的人才能干大事,才能抓住每一个机会。而且,所有成功的科学家在充满工作热情的同时,都是严格按照道德规范做人做事,不抄袭,不剽窃,不用不正当手段跟别人竞争。

  在机会面前做回智者,多动脑筋,但不轻易改变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支撑。成功者往往是天资一般却勤奋上进的人,天才并不一定能成功。

  一个所谓的“荷叶现象”很有意思。种下种子到整个池塘长满荷叶,大概要30天。叶子每天增加一倍,比如第一天有3片叶子,第二天就会有6片,然后再慢慢增加。在28天以前,它怎么变也只是一点点。第28天时大概会占据1/4池面,水面上稀稀拉拉有一些荷叶。有人会说,算了吧,已经28天过去了,长满得到什么时候啊。有些人可能28天前就不干了。到29天,荷叶布满一半池面,30天,全满。我们很多人只对29天的“一半”和30天的“全满”感兴趣,而对前面漫长的等待和努力的过程不感兴趣,于是失败。

  什么人更易取得成功?聪明人的特点是多变。他心眼灵活,触类旁通,看到一个马上想到另一个;但也有坏处,易受诱惑,不大愿意积累,对需要重复和长期积累的事情,他觉得不合算。因此他容易变,在过多的变化中失去方向,难以成为最后的成功者。不聪明的人,他的特点是不变。只知道死做,但在做的过程中,在漫长的重复过程中也会慢慢变得有智慧,这种人不见得就会彻底失败。

  当然智者最好,他是善变,不是不变,也不是多变,大事少变,小事多变,因而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智者,要多动脑筋,但不要轻易改变。

  思维创新是制造机会、提供机会的源头

  机会来到时,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去利用它?创新是对原有理论或实践的突破和超越。创新是独一无二的,纵向看是前所未有,横向看是与众不同。创新的核心、灵魂是创新思维,这是创新的价值之源。一个国家、地区、单位、个人的软实力就是创新。一个单位有100个人,如果每个季度都有两三个创新出来,那这个单位马上就会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在做科研或临床工作时,怎么选题、计划、实施、分析、总结、发表、推广……每一个步骤都可以创新。我们说这个科研题目好,因为它的选题有创新性;或者选题一般,都是地方流行性感冒,但是方法特别;或者方法也一般,但你在大家都不注意的地方分析出某个结论,所有的过程中都有大量创新的机会。

  创新的思维来自何方?创新精神是其中的核心,一定要提得出新问题,有新设想,而新问题、新设想又来源于观察、质疑、好奇心和进取心。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要一直保持这种好奇心并不容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困难得多,因为前者是认识问题,后者是方法问题。这是爱因斯坦说的,非常中肯。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在瓶子里放了若干个跳蚤,嘭嘭嘭,跳蚤一下子都跳光了。为了不让跳蚤跳出来,我们盖上盖子,跳蚤跳一下就撞盖子,还是不停地跳。跳到后来,跳蚤还在跳,但不撞盖子了,它跳得正好,不高不低。这时再轻轻把盖子拿开,跳蚤还是跳,却不跳出来了。其实人也是这样,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思考,不善于另辟新路。这个时候我们叫它思维定式,你就成了思维的囚犯。

  瑞士一个IBM研究所的固定职工保持在400人,到现在为止它已经拥有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们发现这个研究所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早上有茶歇,下午也有茶歇,茶歇时间超过1小时。在这个时间,工程师、化学家、生物学家都走出各自的房间,聚在一起聊天,海阔天空,这样就能够实现多学科交流。第二,所长设了一个任意性科研经费,它不需要申请,老板看谁顺眼就给谁,每年给两个人。钱很多,而且你不需要总结,也不需要报成绩,条件就是必须一年之内把这钱给花了。虽然99%的钱都打了水漂,但4个诺贝尔奖里有两个就是用任意经费做出来的。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讨论一下,有批评的,有补充的,有修改的,有否定的,然后拿到任意经费就去干了。高温超导就是这么聊出来的。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不同背景的人走到了一起,大家自由讨论,有共鸣,然后就出现了创新的思维,这就是头脑风暴。所以,多学科、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启发、思想交流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温床,是制造机会、提供机会的源头。

  个人越成熟,对机会的判断也会越准确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机会,人们常常说“掉馅饼”,我自己拥有的一些所谓的成绩就都是“掉馅饼”来的。机会的到来,机会的获取,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但机会的选择有很大的必然性。

  人一生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希望。人们讲“梦想成真”,但一个人,哪怕是大富翁的子女也不可能拥有他所想的一切,也不可能回避他不愿面临的一切,人生必然要在无数选择和放弃中度过。当你面对两个选择时,得与失将各占一半;当你面对五个或更多选择时,得到的是两成或更少,失去的是八成或更多。人与人的不同就在这里,你放弃的是这80%,他放弃的是那80%,这两个人的人生就不一样了。

  所以人生的得与失常常跟你的选择大有关系,有的选择甚至重要到影响人的一生,有的选择比较次要,但也将影响人的一时、一事。众多的得与失累积起来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有挫折也有成功。

  人的抉择有主观因素,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哲学和信念都不一样。另一个是客观因素,比如环境,国家和社会的环境、家庭的需求。一个山区的百姓和一个城里的百姓,他们的决策肯定不一样。还有一个因素是个人的成熟度,要有自知之明,有自我知晓的能力,对机会、社会发展判断准确,对自己能否胜任作出选择。一个成熟的医生,就是能在疾病的多种治疗手段中选择最对的那个,或者他选对的几率高于其他医生。

  我们选择研究方向也是如此,我们希望选择的方向是可以持续的,可以越走越宽,而不能是强弩之末,而且我们能把握它的发展趋势,并兼顾所处的环境。就如同我们攀登高峰,首先要知道高峰在哪里,然后选择道路。把握住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且知道怎么去努力。当登上一座高峰时,并不是大功告成。站在这个山峰上就要看第二个高峰在哪里,然后看看从哪条路上去最好。所以攀高峰、选方向也是永无止境,直到生命的终点。(本文由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