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炎黄子孙吗:企业效益与管理创新W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32:18
 

企业效益与管理创新

--论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特别是企业效益发展中的地位



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管理理论,而是坚持管理的科学原理的同时,不断更新管理观念、鼓励采用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方法手段,实行一种开创性管理,即创新管理,或曰管理创新
(所谓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就管理创新本身而言,它是由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导致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解决的需求而产生,正像钱德勒所指出的:现有的需求和技术将创造出管理协调的需要和机会”(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77)。然而当前的经济学家们、管理学家们并未对管理及管理创新给予非常大的重视,这一点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即可看出(很少能看到专门论述管理创新的著作与论文)。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说明管理创新在经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过程中没有作用,事实上,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另外,有必要在此强调一下,管理创新这一概念至少应包括下列5种情况:

  (1)提出一种新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新经营思路如果是可行的,这便是管理方面的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经营思路并非针对一个企业而言是新的,而应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新的。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活动及其他活动有序化的支撑体系。一个新的组织机构的诞生是一种创新,但如果不能有效运转则成为空想,不是实实在在的创新。

  (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或使人际关系协调,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等等,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企业既定的目标和责任。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综合性的管理范式,是指企业总体资源有效配置实施的范式,这么一个范式如果对所有企业的综合管理而言是新的,则自然是一种创新。

  (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资源整合行为的规范,既是企业行为的规范也是员工行为的规范。制度的变革会给企业行为带来变化,进而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使企业更上一层楼。因此,制度创新也是管理创新之一。

  一、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管理创新的重要

  现代经济理论已证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认为,现代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技术创新主要由专门机构(RD体系或工业实验室)承担。统计资料显示企业规模与RD项目的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反之,技术创新成效显著的企业,其成长速度将大大超过一般企业(参阅CHRISTOPHER FREEMAN著:《工业经济管理创新》MIT出版社1982版第131147)。事实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一些企业由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的成功,使企业一下子超出竞争对手许多,从而拥有垄断的资本和技术,享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可以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可证明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事实上,RD体系的建立本身是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理性分析后的结果。企业RD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技术创新的内在化,企业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导致企业原有的目标函数中加入了新的变量。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是一个不确定性的过程,这种不确定性大大高于生产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因而小企业通常无力在难以得到的技术成果上进行大量和持续的投入。表1-1反映了不确定性程度与技术创新类型的对应关系(1-1转引自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9)

  表1-1各种类型技术创新的不确定程度

  1.极高的不确定性 基础研究、基础发明

  2.高的不确定性 基本产品创新、基本工序 创新

  3.较高的不确定性 重要产品创新、内部企业基本工序创新

  4.中等的不确定性 既定产品的新一代

  5.小的不确定性 准许的创新、产品创新的仿造产品或工艺的修正既定工艺的早期采用

  6.较小的不确定性 新类型、产品变异体制内部既定工艺的晚期 采用小的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除了所进行技术创新的技术领域的特性因素外,实际上还受到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行为方式、投入的各种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效率因素的影响。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这一创新主题的选择是否科学,其次则在于这一创新的具体组织与管理。美国原子弹的率先研制成功,固然首先应归功于科学家们的巨大努力,但如果没有出色的管理组织能力和所依赖的管理组织,成功可能要延迟许多时日。

  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管理问题,管理可以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提高投入于技术创新过程中资源的配置效率。既然技术创新还是一个管理的过程,那么管理创新就应在这个方面具有空间,可以发挥管理创新的巨大作用。我认为,早先的技术创新从在独立于企业外的研究机构、实验室中进行,逐步变为在企业内进行,尤其在企业中设立独立的RD体系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化,这本身就是一大管理创新。而现代计算机技术用于技术设计与技术创新之后,原先的顺序式研制与开发创新的流程就变为平行式开发创新和研制的流程,设立与平行式创新开发流程一致的管理组织体系便是一大管理创新,虽然这一创新尚未在许多企业中展开。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有所创新,自然将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其结果将促进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推动企业更多地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的,一个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多、成功率大,至少还表明其在技术创新的管理上颇有一套,这一套管理模式就是管理创新的结果,所以管理创新将有助于技术创新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有助于技术创新的成功。而技术创新本身以及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将给管理创新带来新的课题,推动管理创新的展开,如新产品开发成功后的市场创新就是其一。这样看来,结论很明显,即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是企业成长与发展(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力量。

  二、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管理创新的重要

  现代经济学也已证明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钱德勒教授甚至从企业发展中予以了肯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即只有当创新的预期收益超过创新的预期成本时,才有可能发生或实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制度的创新过程实为产权体系重新安置的过程。这一再安置的效率最终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科斯教授对此曾明确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指存在市场交易费用),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他安排产生更多的产值。但除非这是法律制度确认的权利的调整,否则通过转移和合并权利达到同样后果的市场费用如此之高,以至于最佳的财富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产值也许也不会实现”(科斯著:《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版第92)。在科斯看来,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产权变动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然而现实社会中交易费用不为零,因而产权再安置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影响,故而企业才会有进行制度创新的动力。

  产权再安置与资源配置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即外部效应。外部负效应是指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所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浪费,如企业掠夺性地开采矿产资源而不支付任何补偿,结果导致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整治生态环境的社会成本的巨大支出。产权再安置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引导企业在最大限度上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例如,就技术创新而言,当技术创新的私人收益预期小于社会收益时,技术创新的动因将大大减弱,创新活动趋于萎缩,创新浪朝趋于平复。产权再安置的进行,意义就在于将这些与外部效应相关的成本和收益纳入当事者的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之中,使之与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接近或相等,从而改变当事者的决策行为,提高资源的有效性。这就是产权再安置通过外在效应内在化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过程。

  产权再安置最终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得以体现,因此产权再安置将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

  这一调整正是企业科层组织结构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威廉姆森曾指出:我认为要将现代公司主要理解成许许多多具有节约交易费用目的和效应的组织创新的结果。”(参见威廉姆森:《现代公司:起源、演进、特征》)他认为有效率的新组织结构的创新过程应遵循资产专用性原则和外部效应原则。他认为交易技术与组织结构有一个匹配的问题,组织的创新需要考虑交易技术的特性。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士的这些论述,证明了产权安置或再安置与组织结构和组织创新的关系。这一方面表示,产权再安置即企业制度创新虽然将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但这一影响是通过合适的组织结构安排来得以实现,因而组织结构的再调整对产权再安置的有效性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产权再安置与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创新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没有相互间的替代性只有两者的配合性。因此,组织创新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是制度创新的一种派生。然而,管理组织及组织内部结构的决定,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则另有因素,如组织作为一个人群组织,其内部的动力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对组织结构的要求;又如从管理的效率出发,科层组织与管理跨度有关,而管理跨度又与管理者的能力、管理风格等相关。因此,组织及组织结构的变更与创新可以是其他力量的结果。例如,信息技术引入现代企业之后,使员工坐办公室变得没有必要,而这必然使管理的组织形态与组织结构发生变更和创新。我认为,组织创新只是管理创新中的一个方面,尽管引发组织创新的主导力量在企业制度变更的时期主要为产权再安置的要求,到了技术变更时期、管理者素质提升时期则主导力量变为其他因素。

  企业制度创新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确定性的过程,制度创新也有个投入与产出效率的问题,因而制度创新过程中也有个管理的问题。因此,企业制度创新离不开管理的配合,离不开组织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或变更,而这在我们看来就是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管理创新本身将有助于制度创新目标的实现。因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与制度创新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斯隆所创新的事业部制(通用汽车公司在总裁斯隆的领导下所创设的事业部制管理机构),被公认是重大的管理创新成果,但事业部制本身则为企业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展开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而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实现就是外部效应内在化的实现,这恰恰是制度创新的要求和方向之一。这样看来,我们就可得出一个结论,管理创新至少与企业制度创新一样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上面我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角度观察了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阐明了三种创新的相互关系。我认为管理创新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位置一样,是企业发展的三大创新之一,尽管这一点目前还未被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所充分认识。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很大和多方面的作用,具体可归纳为:

  ()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配置效率。这一效率虽然可以在众多指标上得到反映,如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消耗系数减小,劳动生产率提高等等,但最终还要在经济效益指标上有所体现,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目前的效益,一是提高未来的效益即企业的长远发展。管理诸多方面的创新,有的是提高前者,如生产组织优化创新,有的是提高后者,如战略创新与安排。无论是提高当前的效益还是未来的效益,都是在增加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有助于企业下一轮的发展。

  (二)降低交易成本

  钱德勒曾认为:在一个企业内把许多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所带来的利益,要等到建立起管理层级制以后才能实现,”(见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7页。)即管理层级制的创新,使得现代企业可以将原本在企业之外的一些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从而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节约表现在由于生产单位和采购及分配单位的管理连结在一起,获得市场和供应来源信息的成本亦降低。

  最重要的是,多单位的内部化使商品自一单位至他单位的流量得以在管理上进行协调。对商品流量的有效安排,可使生产和分配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人员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得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此外,管理上的协调可使现金的流动更为可靠稳定,付款更为迅速。

  此种协调所造成的节约,要比降低信息和交易的成本所造成的节约大得多”(同上,第7)。从钱德勒的观点中,已经很明显地证明管理及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效益提高的重大作用。

  (三)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的有序化、高度化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常有人说管理与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倘若管理是如此的话,那么管理创新自然更是如此,因为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管理创新对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可以从诸多方面来看。钱德勒从一个侧面作出了证明,他认为: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协调功能后,层级制本身也就变成了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因为用来管理新型多单位企业的层级制,则有持久性,它超越了工作于其间的个人或集团的限制。当一名经理去世、退休、升职或离职时,另一个人已作好准备,他已受过接管该职位的培训。因而人员虽有进出,其机构和职能却保持不变”(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8)。在我看来,管理层级制的这一创新不仅使层级制本身稳定下来,而且使企业发展的支撑架构稳定下来,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传统企业常有短命,几乎是合伙生意。其中一合伙人退休或去世,就得重新结伙或解散。” (同上,第8页。)

  ()拓展市场,帮助竞争

  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将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和市场拓展时,将遇到众多竞争对手,即厂商和顾客。因此,这一竞争过程实为多个博弈对象的动态博弈过程,一个企业若能在这一过程中最先获得该博弈的均衡解,即管理创新具体方案,便能战胜对手,获得博弈的胜出。这个解无非是在能预见对手们的相应对策条件下寻找出最佳的、新的市场策略和运行方式而已,这就是一种管理的创新。许多跨国公司在瞄准中国市场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均有其战略意图,这一意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有助于企业家的形成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直接结果之一,按照钱德勒的看法,就是形成了一支支薪的职业经理,即企业家阶层。这一阶层的产生,一方面使企业的管理处于专家的手中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发生分离,推动了企业更健康的发展。钱德勒曾指出:当多单位工商企业在规模和经营多样化方面发展到一定水平,其经理变得越加职业化时,企业的管理就会和它的所有权分开。”(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0页。)职业经理层的形成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因为对支薪的企业家而言,企业的存续对其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宁愿选择能促使公司长期稳定和成长的政策,而不贪图眼前的最大利润”(同上,第10)。职业企业家从这一角度,必然更进一步关心创新,关心管理创新,因为他们知道管理创新的功效,因此职业企业家们往往成为重要的管理创新的主体。

  以上五个方面不过是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诸多具体作用之一,但足以证明管理创新在企业自下而上与发展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研究管理创新,探讨管理创新的未来,既有理论意义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目前中国的企业正在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时,尤其需要管理创新加以配合,以便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四、中国企业呼唤管理创新

  当今中国企业正处在重大历史变革时期,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改革开放浪潮的剧烈冲击,管理、经营乏术,处于或濒临倒闭、停产、被兼并的境地等等。1983年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企业领导人针对当时的企业情况,提出了如何对待西方企业管理经验与方法以及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方向的十六字方针,即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市场经济大浪淘沙,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勇于管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适用市场并驾驭市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中国经济要发展,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形成自己的独树一帜的先进的管理体系。中国企业呼唤管理创新。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迅速展开,是中国式企业管理形成并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群体创新文化的创设为管理创新的迅速展开作出了铺垫,但管理创新的目标是什么,目前首先应从何处着手创新呢?这些问题尚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我认为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其阶段性目标目前应当是配合企业制度创新进行管理的适应性创新,即为适应企业从计划经济下非独立主体到市场经济下独立市场主体、产权从不明晰到明晰的转变所产生的管理新要求新问题,而进行相应的管理创新。只有这样,管理创新才能迅速有效地帮助现时中国的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才能使中国的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因此,现阶段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向可有两个方面:一是综合性创新方面,一是具体领域内的创新方面。综合性创新方面可设想为创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具体领域方面的创新,则由目前的需要所决定。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可以表述为:在现代公司制度所规定的产权安排状况下,采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柔克刚的经营理念、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机弹性的组织机构、系统优化的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以达到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企业对社会负责的目标。

  这一模式只是众多中国企业未来管理模式特性的总和,并不代表一切模式。从这个模式的表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最新动向。

  因此,未来中国企业管理应以此作为管理活动的价值导向,而不是仅以利益、物质等其他什么为导向。

  2.以柔克刚的经营理念是中国企业面对今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必备的要求。在短期内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不会有西方大公司那么强,因此,在竞争中中国企业如果以刚对刚则将会失败。反之,若以太极拳的方式以柔克刚,则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方略。

  3.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指融情、理、法为一体的中国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中既应有规范性,又应有合理性,还得带有人情味,有道德感化的成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万不得已再依章处罚,这样才能真正使管理制度的效用发挥出来。

  4.有机弹性的组织机构是指中国企业未来的组织机构应以有机和弹性为基本特征,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有机就是有生命力,即该组织机构是学习型组织机构;有弹性说明有伸缩力,即该组织机构可以自我发展与变化。

  5.系统优化的管理方法手段是指未来中国企业应采用一切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手段,并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加以选择,进行系统优化,使企业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更加合理。

  6.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指中国企业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愉快、归属感强的企业内环境,以为准则处理企业内员工的行为,处理和规范企业的行为,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真正感到企业是个大家庭。

  7.对企业和社会负责是指中国的企业不仅应对自己负责,而且应对社会负责,承担社会义务,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进行的具体管理创新方面

  从中国企业目前的制度变迁以及所遇到的市场深化状况来看,中国企业至少在下述各方面可进行管理的创新。

  1.经营理念的创新。中国企业过去习惯于计划经济体系,心智模式及价值取向早已定格,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在经营理念上来个大转变、大革新,树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特性的经营理念和心智模式。这便是一种创新,而且是一种颇有难度的创新,因为中国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常常会不自觉的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这种革新是对人们头脑中观念的革新,是价值观与行为取向的重新塑造。

  2.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在资产明晰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它需要全新的形式和方法,需要更好更有效的手段。这样,就导致了这一方面存在着重大创新需求,即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方面的创新。创新目标是要使国有资产在营运中不断地保值增值。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如何实现良好的营运与管理,国外少有经验,对我们自身来说也是一张白纸,因此这方面的创新就会十分艰难,需要大胆而科学的探索。

  3.资本营运与金融方面的创新。中国企业习惯于生产经营,只懂完成生产计划和进行生产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已从生产经营转为资本与产权的经营,这一变化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十分生疏,不知该如何运作和管理,也没有相应的人才。目前国有企业中从事资金工作的人员只知核算不懂资本运筹可以产生很大的配置效益。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正在逐步发展以便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这就为中国企业拓展资本营运空间创造了条件。

  这样中国的企业惟有在资本营运与管理上有重大创新,方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潮流,才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

  4.市场的创新。中国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市场远没有得到开拓,正是这一点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公司不远千里、不惜重金前来拓展。然而,中国的许多企业身在这么大潜力的市场中却不知不觉,不能发现市场机会,也不能拓展市场进行市场创新,实在令人痛惜。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应在市场创新上好好下功夫,以便抓住市场机遇,占领中国自己的巨大市场,谋求企业更大的发展,增强实力,进而能够与国外大公司展开竞争。

  5.企业流程的创新。正像西方所致力的那样,对企业原有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企业现有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落后于西方企业现有的流程,我们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效率比它们的效率要差,因此,理论上说我们更应该加大流程改革与创新,以便通过创新缩短与西方企业的差距,直接创新出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效生产经营流程。

  6.对人管理的创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对人非常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企业对人的管理良好。事实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员工的管理只强调精神鼓励和精神惩罚,导致了许多对人管理的偏差,这种偏差至今尚未完全纠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根本就是人的竞争,人力资本将替代金融资本成为战略资源,人力资本效应的发挥又与人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关,与他当时的努力程度有关,从而导致了对人管理的困难与重要,也应造成对人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

  7.组织机构的创新。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中国的企业正在进行制度创新,在新的企业制度下,组织机构必须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全新的委托代理关系,集权与分权要求,管理效率的提升等等。目前,尤其在国有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的构造方面,组织机构的创新特别重要,否则企业制度的改革不可能真正成功。

  8.企业家的塑造。中国缺乏真正的企业家,中国又需要一大批现代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的塑造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高难度的创新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如何在中国大地形成一批极具创新能力、敢冒风险、不屈不挠、努力肯干的企业家,学者们虽众说纷纭,各有自己的见解,但都不否认这样一点,即企业家的形成需要具有社会的土壤。中国目前形成企业家的社会土壤尚需改造,这种改造就是一种创新,若没有这种创新,则真正的企业家就难以形成与成长。

  ()颐中集团的发展给人们的启示

  作为国有骨干企业的颐中集团,近年来正是抓住了管理创新这个牛鼻子,从1991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先后开发、改造了哈德门、红锡包、老刀、泰山、一枝笔等十几个历史名牌;全面推行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并全面通过认证;加大高科技投入;与银行融资购置国际先进设备;筑巢引凤,广招人才;进行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集团内资源最优化、合理配置;进行人才资源集团内横向交流;推行CIS企业识别系统;开展凝聚力工程;实施安居乐业工程;确立并实施二次创业构想等等。正是由此,使得一个年创利税不到5亿元(1991年实际亏损6800多万元)、产品质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的老企业枯木逢春,焕发出勃勃生机,仅用短短几年的时间,一举发展成为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跨所有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年创利税近30亿元的北方最大的烟草企业集团。在1996年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对全国2万户工业企业综合评比中,颐中集团公司是全国500家最优企业中获满分的12家企业之一,是山东省惟一一家得满分的企业。

  综上所述,无论从技术创新角度、还是从制度创新角度来看,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透过管理创新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方向的探索,进一步证明了管理创新不仅是国外企业制胜的法宝,也是中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作者系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