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廊桥:传统文化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20:55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优质的睡眠(天黑后~午夜1点40,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
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4.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15.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恨。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16.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一样,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7.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 ”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8.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虚火"又会损耗你的"气".所以,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19.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你的悟性就开了。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0.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多为疑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1.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2.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3.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4.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5.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6.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27.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28.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经常这疼那疼,这是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通走哪,遇到一个地方堵塞,这个地方就疼了,一般吃一点药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无处存身,外表看不出什么毛病,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 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进入康复的良性循环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也是辩证法。
    29.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0.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1.风、寒、阴、阳、暑、湿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若不造福而享福,只能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若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2.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3.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4.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放下或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3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能破迷开悟,悟到才能得道。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36.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37.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38.生病时最忌嗔恚心起,一定要安然顺受,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39.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0.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1.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2.人生一切,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或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3.人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则阻血,血阻则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而化除要诀有二: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助血气之流通。
    44.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5.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
46.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长寿,因为这是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著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就迟误了。
    47.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48.修行要诀: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49.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是太爱惜自己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要养生,就得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修道的人已经参透了生死,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50.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
    51.小便宜、大便宜都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心脏病,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52.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53.人在气不足的时,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54.人在松静的状态,慢慢深呼吸体会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吸气时除了肺在吸,整个身体是把体内的气向外排、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是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55.运动有两点禁忌:一忌气血不足的时,二忌污浊的环境。
    56.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57.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58.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死刑判决通知书。好多情况是把不该判的判了死刑。例如“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病人就等于留下了希望、生机。所以,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精神压力折磨死的,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事实上,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就有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59.现在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了,把人引入了魔道。没有健康的心,何来健康的身。竞争把人们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一方面提倡竞争,一方面又谈构建和谐,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60.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清与浊相互吸引。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1.体内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的不干净,二是主要食的过多,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62.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人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运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悟性。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你有病了、不舒服了、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63.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例如感冒,如果要病人反省,通常都会表示,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或者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或者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诸如此类,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
    64.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常常反省、对照、检视自己,利于健康。
    65.没有怕吃亏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心,你的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佛就做到了,因为佛是一个明白人,所以人要学习佛,做一个明白人。
    66.学问深时心定、意气平。一个得道的人来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67.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68.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69.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70.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知道自然而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
    71.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72.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你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解决问题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这就是辩证法。
    73.阴阳的互相依存和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74.阴阳之道就是矛盾的两个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当今社会,领导们都不喜欢制约,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贪污受贿,其结果可想而知。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它产生的因素,同时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75.什么叫得意忘形?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可想而知;同样人要是一味消沉下去,就是失去阳的制约了。
    76.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77.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看看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是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小时候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
    78.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79.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是真正得到其中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阳。知其一,万事毕。
    80.凝神定气,物我两忘。---养生的真谛。
    81.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82.现代人往往都为追求、提高物质生活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远比不上精神;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未必得到),不如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83.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桃体等。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通常是“上火”,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了。但现在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你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再生病,切掉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84.记住,我们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否则就会破坏你自身的修复功能,一旦你的修复功能减弱或丧失,那你就把命运交给这些药物了。记住,只要症状不严重,最好的办法是静养,安心静气让自身的修复系统来完成疾病的修复工作。所以,要慎用药物,让我们自身的修复系统功能恢复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85.当人们真正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会享受到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