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项羽人物分析800:“IPO不审”拷问市场 新股发行改革渐入深水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6:09
分析人士称,审批制引发诸多问题,但A股市场距离实施注册制还很远,因为郭树清不仅很难平衡各方利益,而且还会遭遇较大阻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IPO不审行不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内部会议上抛出的这个问题,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有审核委员会委员认为,这是郭主席试水新股发行改革的又一个步骤。记者发现,关于“IPO不审行不行?”讨论背后的焦点在于:各方利益如何平衡。同时,投资者更加关心现行制度下,新股发行应该如何走下去?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不论郭主席抛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何在,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距离实施注册制还很远,因为郭树清不仅难于平衡各方利益,而且还会遭遇较大阻力。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郭主席的话,仅仅是一次头脑风暴。目前A股市场并不具备采取注册制发行的条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整个A股市场,都还不成熟。而且,市场对于炒作新股有特殊的‘感情’。”

另一方面,目前发行人和承销商诚信意识淡薄,也是实行注册制最大的问题。董登新认为,按照目前新股高价上市、超募,之后业绩变脸、股价下滑的路径来看,注册制下必须要有足够威慑力的法律监管,如此发行人才有资格上市融资。

当然,利益的另一方——发行人自然是十分喜欢IPO不审的,因为可以不用排队就可以融资上市。但在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下,利益的天平其实已经向发行人和承销商倾斜,尤其是上市后业绩的频频变脸让投资者是亏损连连。

而这一点可以从现在的申购报告中看出,券商因为承销发行人股份而不断地吹捧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出现了给予新股高溢价的发行价。而这背后就是承销商与发行人捆绑在一起的利益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表示:“现在券商在经纪业务上因为大盘处于熊市而未有较大的盈利空间,未来有关投行、创新业务肯定是券商嘴边的‘一块肥肉’,因此券商肯定希望管理层能够多发新股,从中赚取承销的费用。”

注册制不能简单照搬

如果管理层对新股IPO实施注册制,企业可以不排队就上市,那么必然要完善其退市制度。没有只让企业上市而不退市的道理,更何况在注册制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

董登新告诉记者:“按照美国的做法,一旦发行人在新股发行时出现财务造假等情况,不仅要处以20-30年的牢狱,而且还要处于较重的经济罚款。同时,投资者也有用脚投票的能力,即对于业绩较差的公司,用脚投票给予较低估值,如此才能实现市场化。而在A股,尽管之前有八菱科技和朗玛信息首次发行失败,但仍然只是个案。更何况,现在熊市中新股也没有大面积破发,市场资金还是在炒作新股!”

A股投资者唐先生在看到“有关郭树清提出IPO不审行不行”的消息后,气愤地向记者表示:“在审核制下,新股发行都这样,如果不审了,这些公司还不蜂拥上市!而且还可能大量粉饰报表,给投资者和市场造成伤害!”实际上,在记者的采访中,有超过8成的股民不赞成管理层不审核新股,认为A股市场在内幕交易、炒纵股价的环境下,无法适应不审核的市场。

综合来看,董登新认为,目前A股市场尚不具备推行注册制的基本条件。而A股未来要推出注册制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其一,投资者必须具备“用脚投票”的能力;其二,上市公司与证券中介具备足够的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其三,上市后的监管具备足够的威慑力。

应先解决现有新股发行问题

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郭主席上台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十分清晰,但目前在审核制下,新股发行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三高”问题就亟需解决。

而在新股“三高”背景下,IPO项目更是乱象丛生,让新股发行审核制也备受质疑。因此,有投资者认为,管理层在规划A股发展时应该一步一步地走,先管理好眼下的问题,不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

记者注意到,自新股发行改革两年半以来,另类IPO、财务报表粉饰造假、发行公司被举报、新股统统超募等乱相都给投资者带来了血的教育。

除此之外,胜景山河发行后被举报造假而被取消上市资格也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突出的问题,之后中小板、创业板新股被举报的频率明显上升。而被举报的内容不是偷逃税款,就是采取非法手段鲸吞资产,或者是被曝多年拒为大多数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及缴纳公积金。如此,在注册制下,发行人被举报率急剧上升,进而让股民在一个没有诚信的市场里,失去参与信心。

对此,有市场人士提出,在审核制下,新股IPO发行都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海普瑞的典型例子就是发审委把关不严的问题,更何况是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就能保证上述问题不会重蹈覆辙或者被放大诸多倍吗?

观点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取消发行审批制是建设公正、有效市场的必要前提,是根治腐败的有力措施,坚决支持取消审批制。审批并未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缺少好公司,股民当然赚不到钱,只能在炒作的游戏中给内幕人抬轿子。监管者的重点是信息披露,而非公司质量。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IPO不审行不行”是个伪命题。重点是公司上市过程中的披露要完整、精确、透明,如果没有做到,上市公司、券商、审计单位、律师事务所都要担负责任。如果股民不够成熟,也许审可以保护股民利益,但是审的目的是保护股民、质疑有问题的公司,而不是滥用选择权、墨守成规。

刘胜军(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废除审批制后,大量企业上市,股市市盈率回归合理水平,企业将不再对IPO趋之若鹜。在健康的市场,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唯一的差别在于股价的高低。没有不适合上市的公司,只有不合适的价格。发审委设置的所谓标准,导致阿里巴巴、腾讯等大量优秀公司被迫海外上市,国内投资者无缘分享其成长性。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只能靠投资者用钱去投票,发审委员如果有这个能力,何不自己去做PE发大财?发审委不能帮助投资者选美,反倒滋生腐败和寻租,君不见,创业板已成变脸板,情何以堪?审批制下的高市盈率、PE的合法形式,为权贵寻租提供了完美的场所。不消除实质性审批权力,通过任何渐进式改革(如保荐人制度)来企图消除IPO腐败都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