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ppt:世界著名股灾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7:46:08
1929年美国华尔街大股灾
1929年10月21日    美国华尔街大股灾,道琼斯指数从386点跌至41点,跌幅高达90%
一次大战后,经过几年的调整,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股市的疯狂和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中小投资者争相涌进股市。每天,人们热切地讨论着股票走势,小道消息满天飞。随着股价扶摇直上,华尔街陷入了狂热之中,电梯工、接线员和报童也和金融巨头一起玩起了股票。
危机已经悄悄降临,人们却没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警醒。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
1929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崩盘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作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美国股市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10月21日的386点,疯狂跳水至198点,1个多月的跌幅高达48%,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再度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跌幅高达90%。
尽管总统胡佛和有关的政府财政官员都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仍然持续噩梦般的暴跌。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人力已无法回天了。
这次股灾造成美国5000万人失业,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8812家银行倒闭,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这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涉足商品和股票投机,他也未能避开1929年的这场股灾,几近破产。和其他人一样,他不仅没有预料到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据说,凯恩斯毕生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遭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成为他心理上永远抹不掉的阴影。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家研究,这次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股市的过度狂热没有得到适时的引导,而融资买卖和定金交易使股市在卖压之下失去控制。二是当时美联储运用调高利率的错误货币政策,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走势。
  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对美国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1934年7月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理智的约瑟夫?肯尼迪被任命为主席。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一书中认为这次大股灾是国际银行家们早有预谋的“剪羊毛”行动。由私有银行控制的美联储在1929年8月9日将利息提高到6%,将证券交易商的利率由5%提高到20%,投机商们顷刻陷入资金陷阱,除了不顾一切的逃出股市别无出路。
这种说法今天已难以考证。但对于这场大浩劫,有少数人事先知道倒有些可能,或者说是先知先觉,如约瑟夫?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的身家经过股灾之后,从1929年的400万美元,增加到股灾末期1935年的1亿多美元,翻了25倍;伯纳德?巴鲁则在股市大崩溃前,就卖掉了所有股票转而持有国债;而亨利?摩根索在“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前几天则命令他的公司在三天之内卖掉总价值达6 000万美元的所有股票。毫无疑问,后来的结果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作为国际银行家们的智囊和精神教父,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此次股灾中竟也赔的精光?历史在其扑朔迷离的谜团背后,到底隐藏着些什么样的秘密?真的令人感到极端好奇。1973年香港股灾
1973年03月09日    香港股灾,恒生指数从1774点暴泻到150点,跌幅高达91.5%
1973年3月香港股灾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的第一次股灾,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
60年代末,香港股市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
1969年李福兆成立远东交易所,1971年3月15日胡汉辉等倡议的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1月5日由陈普芬等人创办九龙证券交易所成立,1970年1月20日由陈日新创办的亚洲证券交易所成立,从此四会并存的局面形成,并维持至1986年四会合并为止。可见当年证券及股票市场发展之炽热。
自70年起连续三年的股价大幅上扬,大大滋生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助长了投资者非理性盲目乐观和入市炒作。政府为冷却股市,曾出动消防员以防火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即“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事件。同时市场出现一些如“鱼翅捞饭”、“教师文员辞职全职炒股”、“鲍鱼煲粥”、“用老鼠斑制鱼蛋”、“用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等疯狂现象,这些一度被认为是香港股市十年股灾周期的先兆。
与此同时,香港恒生指数一路狂涨, 1973年3 月9 日升至1774点,比1970 年底上涨了7.4 倍。这时,股票价格已严重偏离公司业绩,股市下跌已成必然。
1970年代初期,香港股市進入了瘋狂的階段,由於香港政府監管不足,任何公司也可以隨便上市。其中,最典型的要属“香港黐線”。“黐線”在粵語中即是“神經病”的意思。
1972年,香港天線宣佈上市,雖然招股書內容清楚寫明︰「本公司剛成立,尚未開始經營...上市集資作研究和發展用途...對未來派息未能保證。」,但仍被股民瘋狂追捧。香港天線股票的定價為每股1港元,在上市當日已升至50港元,升幅達4,900%。
最后发现原来只要在大厦顶层竖上一根铁线,也就可以接收电视信号,并可粗略看到电视影像,事件更演变成国际笑话,随着1973年的股灾爆发,该股股价亦插水式下跌至停牌,最后倒闭清盘。
从1973 年3 月12 日起到1974 年10 月12 日止,受一些公司伪造股票被发现,香港税务局开征股票交易税和中东战争爆发引起世界性石油危机并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多重影响,香港股市出现大崩溃,香港恒生指数一路狂跌,并在1974 年10 月12 日下探至150 点,和前期高位1774点相比,跌幅高达91.54%。不仅投资者损失极为惨重,而且香港经济和香港股市在此后长达4 年时间内一跌不起。
此次香港股市遭遇股灾,历时共一年零九个月,跌幅高达91.5%。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當時民間就流传一個笑話,說青山精神病院裏也設有證券交易所,專為因炒股票發了神經的人而設,直到現在也未能證實此說是真是假。
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    美国黑色星期一,一天内道琼斯指数下跌508点,跌幅高达22。6%
美国股市再度遭遇毁灭性打击。
1987年10月16日 (星期五)纽约股市经过夏季连创新高后,在当日下跌逾 91点 (约 5%)。但因时差关系,美国东岸时间较其他各主要金融市场迟开市。当纽约股市暴跌时,其他市场己休市, 并未被波及,甚至与纽约股市同步的多伦多股市也未受影响。
到了10月19日 (星期一),悉尼股市首先开市未见异动。香港时间早上10时, 香港股市准时开市,恒生指数一开市即受纽约影响恐慌性下泻120点,中午收市下跌235点,全日收市共下跌420.81点,收市报3362.39 (超过 10%)。
    受香港暴跌影响, 亚太地区股市全面下泻,效应并如骨牌般随各时区陆续开市扩展至欧洲市场, 并最终绕地球一圈回到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0月19日大幅下跌508点 ( 22.6%),创下近半个世纪来的最大跌幅。随即,这场股灾如同瘟疫一般传导至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
10月20日清晨,香港联交所宣布10月20日至10月23日历史性地把股市及期市停市四天,以便清理大量未完成交收。10月26日,恒生指数重新开市后全日下跌1120.7点,跌幅达 33.3%,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单日跌幅。全月下跌 45.8%;
悉尼: 全月下跌 41.8%。
日本日经指数在19和20两天共下跌4446点,跌幅近17%;
19日,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了11%;全月下跌 26.4%。
纽约:全月下跌 22.6%。
多伦多: 全月下跌 22.5%。
德国、法国等欧洲股市也大幅下跌。
与此相呼应,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
除香港停市外, 其它市场都定下交易限制,舒缓市场的恐慌情绪,避免了不断的恐慌性下跌和可能随之而来的金融崩溃。事后金融界人士都认为这场股灾把当年过高的股价和市值一次性从市场中消除。
很多人在股灾后感到奇怪,因当日根本没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闻,因此下跌看似并无实在的原因,令当时很多人怀疑是羊群心理、市场失败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或经济失衡引致股灾,至今仍在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大鳄索罗斯也在1987年遭遇了他的“滑铁卢”。股市崩盘前,索罗斯认为市盈率高达48倍的日本证券市场即将走向崩溃,他更看好市盈率仅20倍的美国证券市场。于是,1987年9月,索罗斯把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移到了华尔街。
然而,这一次索罗斯大胆而鲁莽的判断出现误差。首先出现大崩溃的并不是日本证券市场,正好相反,恰恰是美国的华尔街。几个星期下来,纽约股市一路下滑,而日本股市却相对坚挺。在这场华尔街的大崩溃中,索罗斯总共损失了大约6.5到8亿美元,成为这场灾难的最大失败者。
但索罗斯仍坚持认为,一个投资者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并不是过于大胆鲁莽,而是过于小心翼翼。
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破灭
1989年12月31日    日本股灾,日本股市泡沫破灭
90年代初,日本股市遭遇历史上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
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但是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风云突变,股市出现跳水式崩跌。
到1990年10月份股指跌破20000点。
1992年4月1日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再降至14309点。至此,日经指数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宣告破灭。
日本股市暴跌后,经济学界把80年代末期日本由股市的狂热造成的过热经济增长称作典型的泡沫经济。股市遭重创后,泡沫经济也就随即破灭。这就是90年代世人所看到的日本现象。
1985年9月,西方5国财长在美国签订著名的“广场协议”,决定提高其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此后几个月内,日元迅速由250升值至149。
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美逼迫日本继续下调利率很快,日本出现流动性泛滥。股市与房地产同步暴涨,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
东京股市三年内上涨300%,房地产更加令人瞠目,仅东京地区房地产总盘子以美元计,超过当时全美国房地产总值。日本金融系统已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然而,日本人“有一种日本股市不可能下跌的信念”,毫无警觉。而美国金融家则动用新的金融核弹――“股指期货”来到日本,与日本保险业对赌未来指数涨跌。
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90年1月12日,日经指数顿挫。此后,日本股市暴跌70%,房地产连续14年下降,日本经济陷入长达十几年的衰退。吉川元忠认为,这场灾难的财富损失与二战战败后果相当。
更有人认为这是国际银行家击溃日本金融与经济的阴谋。吉川元忠所著《金融战败》,仅从书名即可看出很多日本人承认日本在这场国际金融大战中完败。
1990年台湾股灾
1990年02月          台湾股灾,由12682点跌到2485点,在8个月内跌幅高达80%
那场股市泡沫酝酿的时间是1987年到1990年,在1990年2月此前的3年间我国台湾地区,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
台湾的经济起飞成长快速,后来经济增长率一直都在10%以上,并且始终维持在两位数。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一个最大的“蓄水池”。股市的赚钱效应甚至让很多家庭妇女摇身一变,普遍成了阔太太。
短时间内指数从1000多点狂涨到12000多点。在当时大涨的过程当中,几乎可以讲所有的中产阶级资产增值都很好,开户的人数从五六万人暴增到600万人之多,做股票成为全民的典型运动。
台北股市用了25年的时间,也就是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关口。但从此之后,股指便出现全球罕见的加速上涨。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加权指数跃上2000点;随后的两个月内,指数又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整数关口。然而在台湾股市上演的这场“牛市盛宴”还远远没有结束,1988年6月,台指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涨到8000点。
就在人们认为股市很快就要冲破1万点大关的时候,为抑制股市泡沫,1988年9月,台湾相关部门出台准备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政策。也就是说,投资者从股市赚的钱要交税,这个大利空让股市半天折翅,指数从8813点连跌19天到4645点,几乎是腰斩。然而,由于当时台湾股市投机盛行,很多人都已经处于疯狂的状态,台湾有关部门征收资本利得税这一“杀手锏”没有起多长时间的作用,台指就重新抬头,继续一路“高歌猛进”。
  在当时不管资金面、基本面、市场面或是心理面,多头力道并未宣泄完毕,股市连跌19天,在急速修正完后,却走出最后一波的强劲喷出,股市直攻万点关卡,也应验了“万关难过万关过,不过万关不回头”。
实际上,当时整个台湾股市已经处于狂热之中,当时台湾的一些行政部门,每天要等到股市下午收盘后才开始恢复办公,整个社会都陷入炒股狂潮之中。在一片疯狂的气氛中,台湾加权指数1989年上半年快速收复失地,到1989年6月创下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一万点大关。到1990年1月,台北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普遍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这种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疯涨,使得当时台湾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的“赌场”,股市原本应该具有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根本无从谈起。整个市场热衷的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泡沫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1987年到1990年的三年牛市过程中,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人采取“扔飞镖”式的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而一些胆子更大的人,如果使用当时还属于非法的融资融券工具,月回报可以很容易达到15%~20%。
90年代初日本股市的暴跌同样传导至相隔不远的台湾。1990年2月,台币升值已趋缓,同时贸易顺差也未再度走高,被视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为空头力量找到了借口。从1990年2月台北股市的最高点12682点,到止跌的2485点,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时至今日,台湾加权指数依然在8000点左右徘徊,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整个台股从12000点回跌的过程当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套得越来越深。由于大家没有想到跌幅会有如此之深。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把牛市赚的所有钱都吐回了市场还不够。
  经过了一场空头的大洗礼之后,那些一度因炒股致富的富太太们也结束了很优厚的生活,该回去当家庭主妇的仍当家庭主妇,该去上班的又回去上班。一场大股灾让很多台湾股民认识到,股市并不是提款机。股市泡沫虽然造就了短暂的暴富神话,但最后却好像一场纸面上的数字游戏,最终还是两手空空,甚至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很多台湾股民在经历这次股灾之后,也告别一夜暴富的幻想,重新回归平常的生活。
1996年中国式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