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东方明珠几点关灯:围棋和象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9:18:01

围棋和象棋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有删改)

象棋中的人生哲学

王涛

        象棋是命运交响曲,围棋是田园风光画。围棋盘,是晴夜的天空,是远古的阡陌。而围棋子,粒粒笃实,晶莹如玉。象棋是九曲回肠,沟壑连连,我们于长逝不息的流水中,能听出自古兵戈之声、遍野哀鸣之唳。围棋乃千重岭树,峰障绵绵,在万古屹立的山岳后,我们似可发现衰草连天际,风吹草低见牛羊。
  智者动,仁者静。象棋抢夺的是古往今来,要你死而后已,退出历史舞台;围棋追求的是上下四方,是要挤压你的空间,要你流落僻远,偏居江山一隅。
  因而象棋子越杀越少,围棋子越下越多。象棋子都无绝对的安全,身怀“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概,杀一个保本,杀两个赚一个,所以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终于浪淘尽;围棋的每一粒子必有一定的气数,一旦有根有眼,则天地万物与我长在,所以行棋则力避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象棋中,没有什么是属于你的或我的,除了对手本人,一切都在流转,将帅以外,每一子的单独生存都无意义,都以服从全局为天职,随时准备马革裹尸,而以骈死槽枥为耻。
  在围棋中,活棋与围空相互依托,活棋必有实地,我的总是我的,即使生于一方,老于一方。天之所存,道之所存,两眼俱在,精神不死,自斟自吟。
  象棋各子名分井然,一切以君主为中心,唯命是从,马首是瞻,无论车之正直、马之诡黠,抑或相互匆匆,各司其职均各效其忠,不惜以死相报;围棋子方趾圆颅,各子皆然,众生平等,没有谁更富贵,就相互关系而言,时机一到任何形式均可转化。
  象棋重情,舍生忘死,但为君故;围棋尚志,上下四方,唯求驰骋。象棋喻利,围棋喻义;象棋是走兽的奔逐,围棋是飞鸟的高蹈。
  象棋一寸短,一寸险,就是要索取对方身家性命,必须杀之而后安,除之而后快,因此出招下手唯恐不狠,择狡诈之手段,极杀伐之能事,直至你身首异处。速度是象棋的生命,不惜破相断腕,无畏家徒四壁,只要一息尚存,虽一兵一卒,亦勇往直前;围棋一寸长,一寸强。围棋的创设本身喻示了天地的奥秘,阴阳消长,四时更替,生生不已,并行不悖。因此围棋的得失在似乎无可不可的转换中谋求,价值在似乎无为不为的判断中实现,明攻暗取,虚实相应,不唯实地,亦求外势,关注的是场合,把握的是时机,卑而骄之,亲而离之,乱而取之,前后能相呼,左右亦逢源。
  象棋使人专精,围棋使人务博。象棋成事,围棋成人。
  象棋喻示人生的短暂,围棋象征自然的无穷。象棋建构于法术的森严,学处世,学办事,可多下象棋;围棋超脱于一切的细琐,学做人,学修心,可多下围棋。
  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于是人生百年,处于象棋与围棋之间。
  棋如人生,渐磨渐旧;人生如棋,常走常新。

 

               围棋:一部隐喻宇宙的“天书”

  围棋与象棋同享国粹之尊,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的确是一种很玄妙的事物。你看它的棋盘、棋子和行棋规则,无不极具一种数学美、艺术美,富有一种高度概括性与象征性。它有大道至简的品格,有大象无形的境界。围棋是一种取象天地的娱乐工具,是一种师法自然的智力游戏,更是一部隐喻宇宙的无字“天书”。

  棋盘:象征宇宙时空

  围棋棋盘标准正方形,由纵横各19秒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如果你久久凝视棋盘,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如仰视浩瀚苍天,如俯瞰寥廓大地。日本围棋大师吴清源考证说: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观天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

  围棋棋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均匀性。它全然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四面八方绝对均匀。它既无双方阵地之分,也无东西南北之别。棋盘可以横摆、竖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围棋棋盘的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现代宇宙学证实,在大尺度的宇宙空间,物质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现高度的对称与均衡。而宇宙同时在以均匀和对称的方式不断膨胀。

  围棋棋盘被分割成32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格和36个交叉点,成标准网格状。这种网格是围棋棋子运动的载体。围棋棋盘这种有形之网正象征着天地之间的无形之网。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无形之网可以概括为宇宙中四种基本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再来看我们的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跨入了“网络时代“。数字网,光纤网、因特网…… 种种看不见的网密布天空,覆盖天空,覆盖世界。天地之间真如老子所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围棋棋盘的大小有些奇妙。据考证,最初的围棋棋盘少于纵横十九路,以后逐步扩充到现在这个样子。从理论上讲,围棋棋盘边界还可以继续延伸,只要人类的智力可以承受,扩展到纵横二十五路,甚至更多也是可行的。围棋棋盘在有限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正象征着宇宙的不断膨胀。

  棋子:概括世界万物

  围棋棋盘隐含奥妙,围棋的棋子也蕴藏玄机。围棋棋子具有一种“元素性”的特点,即是一种最抽象、最概括的存在。

  先说棋子的种类和功能。象棋的棋子分为将、士、象、车、马、炮、兵七种,等级森严,各具不同的功能。围棋棋子则仅有一种,几百个棋子,既无子力强弱级别大小区别,也没有任何性质功能差异。犹如齐整的一营士兵。又如古希腊哲学中的“原子“概念。围棋棋子的这种原子性、元素性,象征着宇宙物质的本质存在,也隐喻着物质的基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围棋棋子元素性还表现在它的重复使用上,被吃掉的棋子仍可继续投入战斗,遵守着宇宙中物质不灭定律。

  次看棋子颜色。围棋棋子在性质上是无差别的一种,在颜色上则分为黑、白两类。自古以来,人们形容围棋是黑白世界。围棋二色的区分,象征中宇宙中阴阳两个基本范畴。电有正负,磁有南北,人分男女,畜别雌雄。大千世界,物生有两。从事物的性质上看,则如老子所云:“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色各取黑白,是因为这二色比最为鲜明,同时二色皆不属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之任何一种,为无色之色,具有更广泛更彻底的代表性。

  再看棋子的形状,其形为圆,乃封闭之形,象征着宇宙物质的基本形。宇宙中大至星体,小至基本粒子,皆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神秘莫测的飞碟,其状亦如围棋子一粒。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大大质量处也会弯曲,乃至闭合成圆形。

  对奕:演绎自然规律

  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围棋棋子概括世界万物,围棋棋子在棋盘上的行棋对奕则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

  围棋对奕首先隐喻着宇宙有生于无的生成规律。象棋对奕从“有“开始,尚未开战,棋盘上早已森严壁垒。围棋则从“无”开始,从空无一物的棋盘上陆续落子。宇宙的创生是从有而来,还是从无开始呢?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易》云:”无极而太极。“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源于200多亿年前某个时刻的一场大爆炸,从绝对的无中产生了时空空间,诞生了原始宇宙,并不断膨胀,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围棋对奕其次象征着宇宙繁生于简的发展规律。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而且是最大限度的简单,它的棋子无级别划分,没有功能规定,自由落放,平等竞争,但随着棋盘上棋子数量的增加和经营空间的扩大,量变引起质变,围棋便逐渐由简单至复杂,由有限进入无限。宇宙是极为纷繁复杂的,但其终极规则和根本定律则可能是简洁朴素的,宇宙的奥妙根本不在于创世者如何探挖空心思的复杂设计,而是象围棋那样,通过简单的规则,经由空间与数量产生一切。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均揭示了宇宙由简至繁的发展过程。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都相信宇宙本质简单性这一真理。美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阿·热在其《可怕的对称》一书中也指出:自然的复杂源于简单,这一点已越来越清楚。可以说,宇宙的运行更象东方的围棋而不是象棋和美式足足球。

  围棋对奕还形象地演绎着宇宙阴阳两极的对立统一运动,“一阴一阳谓之道”,宇宙中,普遍存在阴阳两极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相互转化的矛盾运动。如宇宙本身的膨胀与收缩,物质与反物质,光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物理学中的正电与负电、引力与斥力,生物学中生与死、遗传与变异,化学中的氧化与还原、合成与分解等等。这些种种对立的统一关系,都能在围棋的黑白相争中找到形象的对应。

  围棋的胜负之争最终是棋盘的控制与争夺。这种胜负规则象征着宇宙中生存空间的争夺。大小各种星体,从卫星到行星,到恒星,再到星系,星云、星团,都是以其质量吸引周围的物质,围出自已的一系。微观世界中,原子核吸引电子围绕它旋转,形成一个原子太阳系,同样也是生存空间的争夺。至于有机界,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空间争夺更加激烈。www.findart.com.cn

  行文将毕,意犹未尽。围棋这部无字天书,犹如《易经》中那张神秘的八卦图,内涵丰富,大有玄机,本文未敢言破译,仅初窥一角,抛砖引玉而已。

 

围棋与中国文化

  我认为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

  棋界才女杨晖认为:围棋是只有棋理,没有风格的。

  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毫无变化。棋子除黑白为对以分二方外,所有棋子没有区别,无谁大谁小,无分工,不知性能。可一落到棋盘上,突然活起来,都在谋在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或满盘皆输,变幻莫测,不可端倪。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有一位我所佩服的先生着文说:「象棋的最大优点,也是较围棋的最大进步是:每一个棋子有每一个棋子的性能。」这真使我大失所望。他不知道围棋的无可无不可正在个中,且又不知道中国人对于他手下的东西最讨厌有固定的性能。再看下去:「象棋棋子越下越少,而围棋棋子越下越多,少则容易控制,多则眼花缭乱,满盘密密麻麻,真能看出青光眼。」倒还有些意思的是称这是「象棋和围棋的最大差别」,则又大谬不然矣。

  围棋和象棋比,棋子无固定性能,这就比象棋对人的主观依赖性为大。中国象棋每个子,与生俱来有一身本领,人服从于这一性能。象棋的每一个棋子的作用是固定的,而且看起来有天赋的优越条件,例如车可以横冲直撞,马可以斜过去吃子,当然这是他们的好处,但是也是一种限制,总是一种天赋吧!车好像出身高贵,似乎是纨绔子弟,旧时代的王公贵族。兵很可怜,只能往前,只能走一步,过了河才能横行,横行也只能走一步。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护将,将死了就是棋局终了,即使别的子很多也是输了。象棋布局也是先布好,像罗马方阵图一样,摆出阵地决一死战的架势。围棋就不同,每一个子都靠人的主观,它本身没有天赋,全仗人,下棋人,临时决定,临阵决机。这样围棋形而上的成分高,象棋形而上的成分少……象棋的布局先固定死,再分头冲杀,而围棋的宏观布局先存于心,且边走边布,重在占位。我以为围棋是典型的真正的中国式。

  中国象棋落子非常明确,为的是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围棋落第一手时,战场上空无一物,第一手下去,根据你的第二手才有第三手。棋手在布局上很下功夫,绝对不是为了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正如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说的,是很有辩证法的,要能收缩,一定要先扩张;要想放弃,一定要先张扬;要想夺取,必定先要给予。这样的辩证的思考,是在围棋手的心中一直在进行中的。根据实际的情况临阵决机。围棋的棋子没有大小,但一旦落到棋盘上,变化就开始了,都在谋在杀,而且是阴谋阳谋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弃子战术,吃亏一点,是为了叫你上大当。围棋可以说是明明白白,却又是居心叵测。 围棋和中国人的通脱老辣相象。中国人中间的一些人非常潇洒,但他又是老奸巨滑的。二三十年代人论中国民族性中就提到这样的特点。好多作家说过,我记得林语堂就说过这个意思。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凶巴巴的样子,就像老子说过的「和光同尘」,不那么直露,光芒不那么耀眼。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但这又不是真正的超脱,表面上装出一种消极的超脱这里面埋伏着老滑。

  所以我从这些地方,认为它和中国的哲学扣得特别紧,正是在这种地方使围棋成为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有最典型的中国哲学气息。

  围棋又可以和中国人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相映照。中国人往往说「引而不发」。中国人不是讲中庸吗?「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我们就举个普通的例子,就如弓箭,假如有十个人包围我,我手里只有一根箭,我采取的办法只能是引而不发。当我拉开了弓威胁着每一个人,「谁过来?」这十个人唯也不敢过来。假如我将箭一下子射出去呢?射死了一个人,但是,余下的九个人全部过来了,我就完了。

  《易经》讲时,讲位。每卦有六个位:初、二、三、四、五、上。某一特定的时,某一特定的位,再加上一个度。围棋上的位也跟走的时间、局面的程度有关。我的棋子啪地下去,一下子对方可以傻眼。两个高手的棋还一点点往下走,进行肉搏,收官子之类;低手的棋,布局时位就被高手悉数占到,不战而败。棋子根本用不着走下去了。 《易经》的位经常在调整,比如同一个第二爻,刚说他是好的,到第三爻又说第二爻是坏的。怎么会这样?实际生活中也不稀奇。我想围棋是和《周易》相通的。一个子落到棋盘上,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正如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利弊,利多还是害多?如是利多,就可以上了。两个高手下棋,很难有万全之策。

  这个子落到棋盘上,还可能有许多的功能,别的子还能受到它的影响。有时它的「位」原来是好的,走到一定的时候,它又不好了,它又碍手碍脚了,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这与《周易》也有一点相像。我在研究《周易》的时候发现,有时很好的爻位,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碍事,可能会阻挡你前进的道路。或者开始不错,但走下去会给对方做了件事情,对方可以马上利用你这东西,这是他开始时没有想到的。但是以后又可能起作用。像《周易》中说的「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呼应起来了。围棋中的包围,反包围,大包围,这样的千变万化,也与《周易》相通。 围棋和《周易》最终什么东西都归结到一个「数」。中国人对这个数,讲天数、气数,如果撇开它的迷信思想,实际上什么都是由数决定的。《周易》虽然是「象」,实际上「易者数也」。为什么?「象」实生于数。离开了数就没有「象」。可以举个例子。「某人,某地,淋雨两小时,第二天起,感冒发烧,三天后痊愈。」这是一个「象」,但这里,还不是有许多数目字?离开数无所谓「象」。围棋也是一个「象」,但是核心是数,都是数目字。 围棋每个子都没有成见,没有给某一个棋子如象棋一样先定什么调子,不赋予你任何特权,平等竞争。棋盘死得不能再死,里面是很平等的。下棋人和对手也是非常平等。而且一开始不如象棋一样占好位。我非常讨厌象棋(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谈),把位置预先弄好,令我很不喜欢。我非常赞赏围棋一律平等,看自己的作用,这正是希望所在。  

 

        围棋象棋起源

张洋

              俗语说: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中国象棋。

  棋之于中国人已远不止一种益智游戏,而是志存高远的思想、永无止境的艺术。中国人将围棋和中国象棋与音乐、书法、绘画并举,琴、棋、书、画作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中国人的审美认识和艺术的追求。

        围棋传说尧发明 象棋原创周武王

  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棋盘上各画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棋子分黑白两色,各有180枚。弈棋有对子局和让子局之分,采用包围与反包围的基本战术,故称围棋。围棋对弈,运用“做眼”、“点眼”、“劫”、“围”、“断”等技法吃子占位,战胜对手。下围棋局势千变万化,搏斗激烈紧张,而且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既可以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中国象棋自古以来也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古时被称为“象戏”。中国象棋为9×10道棋盘,中间隔楚河汉界对弈,共32子,红、黑双方各16子,分别有一将(帅)、二士(仕)、二象(相)、二马、二车、二炮、五卒(兵)。其基本规则为:马走日,象走田;隔子飞炮,车行一线;兵卒步步直向前;老将守深宫,斜士保驾銮,两军鏖战一棋盘。

  围棋与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尧造围棋”一说说明,围棋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围棋最初棋制规则并不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较大的发展后,汉代时已开始普遍统一为采用17道和19道两种棋制。三国时,围棋发展到了新阶段,高手不断涌现。两晋南北朝则是围棋发展的第一个全盛期,围棋开始定型为纵横各19道棋盘、361个棋位的棋制,并赋予了理论上的阐释。由于玄学的兴起,那时文人学士均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

  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据《南史·柳恽传》载:“梁武帝好弈,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见棋类活动之普遍。现代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

  中国象棋相传为周武王所创,后经由战国时代的博戏演变而来。南北朝时,北周武帝擅长象棋,并撰《象径》,使中国象棋逐渐流行起来。唐代,中国象棋发生变革,已分为将、马、车、卒四个兵种。而直到宋代,中国象棋才基本定型,相应增加了炮、士和象。宋代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着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国象棋谱,这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到明、清之际,为了着棋和记忆方便,才将一方的将改为帅,象改为相,并出现了仕与士、卒与兵的区别。

  棋盘之间有社会

  围棋与中国象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它们以小小的棋盘和棋子勾画了一幅生动的中国传统社会缩微图。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邸永君认为,围棋和中国象棋反映出了中国文化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过并至今仍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而中国象棋则表现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正是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才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从细处着眼,从棋子棋盘到棋制规则,每一处都有着中华文化的痕迹。围棋的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两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既无大小,又无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拥有两口“气眼”。“气眼”者,空目也,意即活动空间,且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这体现着古人线性思维轨迹: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地盘,用当今流行用语言之,就是根据地;要想保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有所依托,这个依托就是城池(气眼)。群体力量大于个体,个体联合起来就产生力量;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其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而中国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帅)、士(仕)、象(相)、马、车、炮、兵(卒)等七种。功能各异,贵贱不一。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其余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价值大有区别。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则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由此衍生出诸子地位悬殊,不可等同。这些无疑正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象征和缩影。

  古棋谱里传奇多

  2004年夏,经过数十位当今棋界权威专家数年的整理和考订,《中国围棋古谱全集》、《中国象棋古谱全集》在中国棋院面世,这是目前唯一一部棋类古谱大全,全集共计44卷,其中围棋古谱共搜集有10部20卷宋代至清代的珍贵棋谱;中国象棋古谱共集纳有10部24卷明代至清代的棋谱,内容包括了中国棋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俨然是一部生动的中国棋类文化史。

  谈起古棋谱,谱内谱外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中国围棋协会主席、该书主编陈祖德说,他的老师就是古代棋谱。1959年参加第一届全运会集训时,上海围棋队只有陈祖德一人,无人对练,于是找来古谱,整天打谱,其中有一本叫做《寄清霞馆》。上世纪70年代,这本《寄清霞馆》的要价是300元,那时候陈祖德的工资是每月60元,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到了90年代,陈祖德在棋院门口又见到了这位“老朋友”,心想这次买下没问题,谁承想人家出手就要3万元。

  清代范西屏被誉为“千古第一棋人”,此次编辑出版的范西屏所著《桃花泉弈谱》二卷,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价值最大的古谱之一。历代棋手皆备诸案头,后世重刊不断,存世版本竟有十五六种之多。

  成书于1808年的《渊深海阔》棋谱被历代象棋高手视为至宝,如今该谱已为孤本,唯一的手抄本现为民间私人收藏,世人难得一见。为重现这本极富传奇色彩的手抄本风貌,多位专家参照原抄本,又多方考证相关资料加以编校,使这本传奇孤本棋谱在成书二百年后重获新生。

  围棋:瞄准奥运

  任何体育项目,要想发扬光大,都必须得到世界性比赛的支持和推动。围棋也一样,要想走向世界,必须经过这一步。而实际上,围棋的发展甚至还要早于一些体育项目。但围棋的发展并不平衡,只局限于中日韩等少数国家,这也可能是围棋无法走向奥运会的真正原因。1999年,日本棋院和欧洲围棋联盟(EGF)曾正式向国际奥林匹克机构(IOC)提出增设围棋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建议。但因为上述原因,至今棋手参加奥运会的梦想没能成为现实。

  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华以刚表示,就目前情况来说,围棋还不可能进入奥运会大家庭。华以刚说,根据国际奥委会有关规定,必须有至少75个国家将一个项目列为体育项目,并且在这些国家中有相应的正式组织,这一项目才可能被纳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目前,除中、日、韩三国围棋活动比较普及外,围棋在其他国家的群众基础还相对较弱。此外,即使是围棋活动开展较多的日本,也没有把围棋完全列为体育项目。华以刚说,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媒体在报道围棋比赛时都是将其归入文化类而非体育类的。

  棋圣聂卫平有个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围棋早日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他说:“一百年前飞扬跋扈的洋人称我们是‘东亚病夫’,现在申奥成功了,中国得到了世界的尊重和支持,俗话说国运盛则棋运盛,围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进入奥运会是早晚的事。”

  而在围棋界,应氏杯则被称为围棋奥运会。已故企业家应昌期先生于1988年创办了应氏杯。直到现在,应氏杯冠军40万美元的奖金仍然在各项世界棋类大赛中名列第一。同时,应氏杯4年一届,决赛5番棋,这些,都为其赢得了“围棋奥运会”的美誉。

  中国象棋:变中求荣

  三大棋中,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估计中国有两亿人会下中国象棋。

  但近年来,对于中国象棋运动的发展前景,很多关心这项运动的人都持焦虑心态。河北棋院院长刘殿中说:“同样作为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围棋运动近年发展越来越好,而中国象棋则不尽如人意。刘院长说,我国的中国象棋爱好者很多,将近2千万,且人数仍呈上升趋势,中国象棋的市场其实是很大的。”

  象棋特级大师吕钦说:“中国象棋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围棋的比赛要比中国象棋多许多,主要是日本、韩国的大财团出资,奖金很高。中国象棋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想些办法。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一定会好转的。”

  2003年,在围甲联赛如火如荼之际,中国首届象甲联赛鸣锣开战。中国象棋甲级联赛是在全国团体比赛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职业队、分站赛、冠名权,都给古老的象棋运动注入了活力。中国棋院院长、中国象棋协会主席王汝南说:“我们举办中国象棋甲级联赛就是给大家搭建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也促使这项运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