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上小说:山爷收藏:“性解放”和“性自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24:43
“性解放”和“性自由”
 

 “性解放”和“性自由”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大量的西方文化影响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西方国家的高科技和一些开明的观念推动着我们国家的文明建设,同时西方文化中一些腐朽的方面也在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在性文化方面,西方文化对我们社会的影响可能莫过于“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潮了。这股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到了80年代已逐渐偃旗息鼓,可是从这时开始却逐渐影响中国社会并成为一种“时髦”了。最先接受这种思潮的是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可是又缺乏分析能力,往往把好的和坏的、精华和糟粕一股脑儿、囫囵吞枣地吃下去。这股思潮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直到今天。今天的年轻人受它的影响,一部分中年人(80、90年代的年轻人)也受它的影响,它使中国人的性观念、性行为产生了很多变化。可是另一部分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否定这股思潮,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排斥这股思潮,人们往往把“性解放”和“性自由”等同于性放纵、性滥交,那么,这股思潮究竟是进来的“新鲜空气”还是“蚊子苍蝇”呢?这就要作一些剖析了。
一般说来,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破除性神秘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性神秘观念受到很大冲击。“性解放”、“性自由”论者认为:人的身体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不必为此而害羞。近年来,美国和欧洲有些国家的男女青年,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地在马路上跑步,就是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一种极端的行动。同时,他们也认为男女性生活也没有什么神秘,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人讲的,对性生活要抱坦诚的态度,还要对青少年加强性教育。
2.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加强夫妻之间性生活的调适
西方的一些人认为,所谓“性解放”、“性自由”就是要使人们得到两性欢愉的一切。而这首先是从夫妻性生活中得到,要使人们从夫妻性生活中得到最大的乐趣。过去,不少夫妻的性生活是不够协调的,双方都对对方不满,但是又难于启齿。“性解放”、“性自由”论者认为,夫妻之间对这一类问题不必讳莫如深,要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知识,相互之间交换意见,提出要求,相互配合,并且要讲求性技巧,使夫妻双方在性生活中能获得最大的满足。他们把性生活看成是夫妻生活、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性生活,家庭就是空虚的;如果性生活不协调,家庭生活就是十分不幸的。由于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根据198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80%的美国已婚妇女都对夫妻性生活表示满意。
3.可以随心所欲地发生性行为
“性解放”、“性自由”论者有一个观点,就是认为爱情不仅是精神的也应该是肉体的,而肉体是属于自己的,自己愿意和谁发生性关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连法律也无权干涉。他们认为,男女之间的性行为不一定要在结婚以后才可以进行,结婚只不过是履行了法律手续而已,在这以前,男女双方只要相爱,就可在一起过性生活,如果通过一个时期的性生活,双方都很满意,那么再通过法律手续把这种关系肯定下来;如果通过同居,双方并不满意,那么就趁早“散伙”。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保证今后正式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稳定。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目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青年人以至中年人“试婚”的做法十分盛行。这些国家的青年,婚前性生活相当普遍,而且日益普遍,大多数姑娘在结婚时已不是处女,而丈夫对此也并不介意。美国的性科学家金西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曾经研究过这一情况,继他之后研究的亨特在60年代末发现已婚妇女和其他男性发生性行为的是金西时期的三倍;17岁和不满17岁的学生有半数有性生活;80%的女子在婚前就有性行为。据西德70年代统计:16岁至17岁的中学生的性行为和10至15年前19岁至20岁的青年相似。捷克的一些学者研究了1779名20岁至40岁的已婚妇女,她们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已经从20.75岁降到不足18岁。
西方的这股“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系列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第一,“性解放”、“性自由”有它的历史根源,这就是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巨大影响。人文主义是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潮,它的一些内容如:肯定现实人生的意义,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出个性解放,要求个性自由;歌颂人性的完美与崇高等等,范围很广,流派众多,影响深远。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到性领域,就逐渐形成了“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
第二,“性解放”、“性自由”还有它经济上的根源。一切观念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蒂都要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去找它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到顶峰的社会,私有制的经济形态使人们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在两性关系上只顾个人欢乐,不负社会责任,常常用两性关系的生物性、自然性去取代社会性。20世纪以来,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又采取了高工资、高消费的政策,“东西用过了就扔掉”,这种情况也反映到两性关系上。
第三,“性解放”、“性自由”之所以在20世纪中期开始发展,还有它理论上的根源,这就是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过程分成“它”、“自我”和“超我”三种。“它”是最初级的,代表从原始冲动中产生的力的原始贮存所,按“快乐原则”活动。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是从本能生物学出发的,他在早期曾特别强调性本能的作用,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这种理论观点的流行,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崛起起了很大作用。
第四,“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在60年代的美国发展到了高峰,这有政治上的原因。当时美国陷于越南战争不能自拔。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失利使国内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社会中充满罪恶,于是放荡不羁,沉溺于性生活上的寻欢作乐,并且叫嚷“返回大自然”,要像原始人那样,凭借性本能去对待一切。
由此可见,“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鲜明地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我们知道,人们的两性行为,绝不仅是人们性本能的发泄、性需要的满足,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因为它密切地关系到当事人的幸福,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因此,我们对性生活既不应该是封建的、保守的,又要严肃慎重,对对方负责,对下一代负责,对社会负责。而所谓“性解放”、“性自由”是只顾自己一时欢乐,哪管其他,这种内容当然是我们所不取的。
实践证明,“性解放”、“性自由”并不能够给人以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在上世纪60、70年代,西方有不少人抛弃了配偶、家庭,在外面搞婚外同居,肆意寻欢作乐,但是到了80年代初期,许多人又开始感到这种生活并不能给以人幸福、欢乐,于是又提出了“回到家里去”的口号。
当然,和封建思想相比,“性解放”、“性自由”的内容有它合理的成分,如破除性的神秘感,普及性知识,重视夫妻性生活的调适等。但是,这些合理现象在西方社会又走向极端。在我们社会,应该有新的、更合理的表现形式。
在西方,“性解放”和“性自由”作为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可是我们有些中国人却把在西方过时的东西还当作时髦。“性解放”和“性自由”的负面影响在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
(1)婚前性行为大量增加。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往往总和发生性交关系联结在一起,不性交就不叫谈恋爱,对此持严肃态度的女孩子往往被讥为“落后”、“保守”,很少能交到男朋友。与80年代、70年代的大学生只能偷偷摸摸地谈恋爱相比,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已十分普遍,而且与性交相结合,与此相适应的是在许多大学校区附近都有不少旅舍开设“钟点房”、“情人房”。目前在这方面缺乏可靠的调查数据,但是据有人估计,到了大学四年级,女学生还是处女的不足50%,这个估计似乎不是危言耸听。
(2)“一夜情”悄然兴起。前面所述的大学生谈恋爱往往伴随发生性交关系,但那毕竟是谈恋爱,可是“一夜情”根本不是谈恋爱,男女两人,初次见面,相互印象不错,晚上就上床了,尽一夕之欢以后,相互之间不负任何责任,也可能再不相见了。这种做法的驱动力是什么呢?是出自感情?当然不是,那就是单纯出自生理需要,所以这不能叫“一夜情”,还是叫“一夜性”为宜。
(3)试婚之风逐渐盛行起来。有些青年长期以来和一个固定的对象共同生活,俨若夫妻,却没有夫妻的法律关系。他们都向往“自由”,不愿受婚姻制度的约束,“合则聚,不合则散”,要结婚登记、离婚批准手续干什么?活得潇洒、自在就可以了。
(4)近几年来,女性性文学悄然兴起,有的正规出版,有的露面网上,都是女性描写自身的性心理、性行为和性经历,很难对这些作品扣一个“黄色淫秽”的帽子,但是它们对性确实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而且在青年中影响颇大。赞之者说:“生活现实就是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写?”贬之者说:“虽然这是你个人的生活感受,但是没有必要把它写出来向公众公布,给他人以不良的性刺激。”是耶非耶,当思之察之。
(5)婚外情、“包二奶”、婚姻解体之风迅速增加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原来的婚姻质量不高而又不能及时调整,一方的社会经济地位变化而破坏了原来婚姻关系的平衡,物质因素的极大诱惑,在一定条件下私欲的无限膨胀等等。
以上都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和“性解放”、“性自由”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性解放”和“性自由”的西方思潮,现在有些人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一概说成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好像这一来中国人就没有责任了,心理上就取得平衡了。其实,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而许多问题的根子还要从商品经济大潮中的负面影响、从性禁锢走向性开放过程中的晕眩(就像从长期囚禁在黑暗的屋子里一旦走到阳光下的晕眩)、自身文化素质差和道德体系的不完善中去寻找,这样才可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些。
总之,应该牢牢记住,性主要是为了快乐,可是必须和严肃性、责任心结合在一起,才是正途,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是一条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