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旅游地点:股市剥削奥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9:43

存在着剥削制度,其设计、推行,并使之越来越嚣张肆虐的,是官衙“中国证监会”。 对比中外股市的不同,整理中国股市中来龙去脉故事,可将此奥秘大白天下。

  全世界的股票,都是全流通,股民炒股,有的赚有的赔,有的赢有的输,钱从输家流到赢家,不过是在股民整体中转圈;不断有新资金进来,股市中的钱日益增多,股指才会节节攀升,炒股 才会有“赚钱效应”。

  唯独中国有“大小非”,情况就大不同了。“大小非”股票的成本是票面价,一般为一元人民币,经营几年后,每股净值也只几元,到公司上市时,股民的买价,是票面价和净值的十几倍几 十倍。准许“大小非”一元成本的股票,以超过净值好多倍、十几元几十元的价格卖出,拙文《也谈资本主义秘密——剥削的新定义》说过,这是与特权有关的剥削,有权买“大小非”的, 是剥削者。

  只要禁售期满,“大小非”就会减持套现,导致股价下跌,但只要尚未跌到净值以下,“大小非”减持套现仍合算,而他们担心利润继续缩水,就抢着减持抛售,如此再下跌,再抛售减持, 恶性循环下去,股市中的钱,不断从股民整体中,流到“大小非”口里。故此,中国股市其实就是特大奶牛场,万千股民都是“奶牛”,奶,还有血,都叫“大小非”吮吸走了。股市中的钱 越来越少,加上不少“奶牛”觉醒,割肉退出,股市中的钱流失越来越快,而股票数量不变,股价当然下降。这只股票跌,那只也跌,股指当然日益下挫,“赚钱效应”当然一去不返。在股 指下滑的总趋势下,任何普通股民,即便是股神,也是黔驴。正像汹涌奔腾的洪峰,再会游泳的高手卷入其中,也难逃灭顶之灾。

  这种剥削奥秘的形成,有什么故事呢?

  开初发行股票,按票面价出售,但无人敢吃螃蟹,深圳就令公务员认购。不久后上市流通,吃螃蟹的都发大财了,人们如梦初醒,都在翘首盼新股发行。新股将要发行了,预计有抢购风潮, 就想了个法子:凭身份证买“认购表”,按表抽签,中签率10%,并公告“认购表”于1992年8月10日发售。此消息一出,全国的淘金者和身份证纷纷涌到深圳,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 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8月8日,发售点前即排起了长龙,8月10日发售开始,不足30分钟,即告全部售完。100万排队者,顶着酷暑两天两夜,吃喝拉撒都在队 伍中,却得到这么个结果,都愤怒极了,游行请愿烧警车,震惊全国的“深圳8.10风波”,就此爆发。

  这场风波使人想起经济学规律:卖的多买的少,必须跌价;而买的多卖的少就要涨价。于是,此后发行新股,都是溢价发行,票面1元,卖到十几元、几十元,甚至有上百元的。那么,原来按 1元票面价买得的股票怎么办呢?不许它流通就是了。这就有了非流通股,持股在总数5%以下者叫“小非”,多是个人;5%以上者叫“大非”,多是机构;实际经营者,即控股股东,当然都是 “大非”。“大小非”股数合计,大都为总股数的三分之二。另外的三分之一为流通股,股民花高价,买的是流通权。这就形成同股不同价又不同权,股权分置。

  说“不同权”,也不全对:分红权就完全一样。论成本收益率,“大小非”已经占了大便宜。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非要获得流通权不可。当时叫做“国有股减持”“融资”,说白了,拿 一元原成本的股票卖出十几元、几十元的高价。人家花了高价,才买得流通权,你凭白无故也要拿到流通权,花了高价的万千股民们,怎么会答应上当呢?这就用得着赵本山大叔表演的“卖 拐”办法,忽悠!

  任何忽悠,都得有三个阴招。股权分置改革,特大忽悠,也不外这三招:

  第一招,要人们上当,得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中国证监会2005年9月5日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说改革的理由是:实际经营者控股股东的股票不能流通变现,就不能激励 他们关心经营业绩。这“流通激励”说,纯粹是扯淡!控股经营者谁不想业绩好?业绩好,他脸上有光,身价上升,分红得息最多;反之,业绩差,他灰头土脸,麻烦缠身,股值缩水最多; 搞得不好,退市、破产危机将临时,流通股东可以逃掉,而他怎能说逃就逃?这就是说,他本来就关心经营业绩,根本不需要流通来激励。

  第二招,要人们上当,得有蛊惑人心的钓饵。让第一(有的加上第二)“大非”股东给流通股东支付若干对价(“小非”不出对价,白得流通权),并且,“大小非”也不是立即上市流通, 一般有三年的限售期。可怜的股民们,只看到眼前唾手可得的实在利益,谁不乐意?至于手里的股票会不会贬值,股指会不会坐滑梯下滑,“赚钱效应”会不会变成神马浮云,三年后的事儿 ,想不到那么多。

  第三招,要人们上当,得有貌似公平的博弈。对价该是多少,限售期该是多长,证监会的规定是:必须经股东大会表决,有三分之二全体股东,和三分之二流通股东赞成,才能通过。看起来 很公平,其实,表决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股一票,出对价的大股东垄断了表决权。得对价的流通股东,其中有大户和散户之分,大户只是几个人,却持有大部分流通股,所拥有的表决权占 了大头。这几个大户,很容易被出对价的私下搞定,其余持股微少的散户,虽然人数庞大,但却是拙作《豁然开朗》《包袱重举步维艰》篇中说的“原子式集团”或“潜在的集团”,很难团 结一致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就算能团结一致投票反对控股股东提出的股改方案,表决权也抵不过人家。这就是说,股改方案无论对多数人多么不利,都能表权通过。出对价的大股东制订 股改方案,不担心通不过,就尽可能做出有利于自己规定:一是不掏真金白银(不派发现金),只“送股”了事;二是尽可能少送,据网文介绍,股权分置改革酝酿之初,有学者提出,对流 通股每10股送30股较为合理,可从来无人照办,越到后来送得越少,大多是每10股送3股,意味着,流通股的成本只降了30%,仍然是“大小非”成本的十几倍几十倍。就这么点儿蝇头小利, 却丢掉了“赚钱效应”,最终亏得吐血!

  以上三招使下来,忽悠得逞,“大小非”骗得了流通权,普通股民“白”得送股,皆大欢喜,股改胜利结束。到限售期陆续届满时,比“奶牛”多一倍以上的“大小非”饿虎出笼了,中国股 市自然一蹶不振,从此进入了漫漫熊市。

  股市不振,必有明白人出来说话。2008年9月1日《人民日报》第14版,发表该报记者许志峰的文章《用制度破解“大小非”难题——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琨》,认为 :“大小非”所持股份与二级市场的流通股是“不同股”的,因而也就不能“同权”,尤其不能同价,两种股票根本就不具备平等交易的基本条件。

  交易不平等就是剥削。李琨将密闭股市剥削奥秘的窗户纸捅破了。

  该文还说:李琨提出,破解“大小非”难题的办法之一,是对“大小非减持”开征暴利税。他说的暴利税,其实就是反剥削税。

  中国衙门应对媒体批评,向来迟缓。可证监会应对这次冲击,反应之快,异乎寻常。李琨的议论见报当天,“证监会有关人士”就向媒体宣称“不会开征暴利税,对大小非的政策不变”,而 所谈理由似是而非,还祭出了“扣帽子,打棍子”的传统法宝,攻击李琨“颠覆股改成果”,竭力为剥削制度辩护。

  证监会不仅迅急反攻李琨,而且更进一步照顾“小非”:原来规定“三年内不得转让”。反攻之日后四天,9月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突然颁布《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稿)》,改为“一年 内不得转让”,自2008年10月1日起生效。

  少对价,缓上市,这种改革的出发点,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样说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以后,就不应该再出“大小非”。2008年新股发行(简称IPO)一度暂停八个月 ,到2009年IPO开闸后,新股成批大量发行上市,新的“大小非”却还在不断产生,而且变本加厉:锁定期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一年,也不要他支付任何对价,就可吮吸“奶牛”的奶和血。

  更为恶毒的是:新出台IPO询价制度规定,公司股票上市首发,溢价多高,得向证券机构询价,被询机构得按所出高溢价购买相当数量的股票。看起来合理公平,却又是忽悠:首发公司与询价 机构勾结,尽可能高定溢价,而被询机构按所出高溢价购买,不会吃亏——可在开盘首日推高股价脱手。于是,每只新股第一个交易日,换手率都在80%以上。“打新”的普通股民被忽悠上当 ,高位套牢,“问君能有几多愁,高位满仓中石油”最为典型。

  据国际金融报的《严防股票高溢价发行》文章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指出,2010年国内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为77.88倍,甚至有公司的发行市盈率高达 150.82倍;新股发行价格也一再打破记录,有公司以148元的发行价成为20年来我国最“昂贵”的股票;高超募金额的现象则更为严重,2010年新股发行超募资金高达3080亿,占总募资比例的 61%;股票发行的“三高”现象导致了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方面,给股市带来极大的交易风险,大量投资者高位套牢,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另一方面,使一大批人一夜暴富,在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纷纷建议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同时,创业板在一年之内就制造了400多位亿万富翁;股市“三高”问题的核心是股票的高溢价发行,为此他建议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坚决抑制股票的高溢 价发行。

  在外国,就有成熟的限制措施。国内公司到境外上市,都知道:IPO时要“缩股”处理,重新登记股权,发行溢价越高,缩股越厉害,过分溢价并不合算。因此,上市前发行的原始股,与上市 后发行的股票,大体上同价同权同流通,没有“大小非”,也就不存在“大小非”的暴利剥削。这就是资本主义。我们社会主义股市,比人家的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

  对比国内外,回顾以上故事,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证监会明明知道国外的缩股制度,可为什么不肯与之接轨,反而拿出更恶毒的询价制度?为什么玩一场股改的特大忽悠?为什么竭力为“大 小非”暴利剥削制度辩护?为什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后还要让剥削变本加厉更加肆虐?为什么竭力照顾“小非”?

  该揭开奥秘了!人们都怀疑:“证监会有关人士”及其亲友、同一圈子的人,是不是持有“小非股票”的既得利益者?

  企业上市“圈钱”(即首发)、再“圈钱”(即增发或配股),必须打通多道审批关,让有权的官员或其亲友,买首发前的原始股,或后来增发的转配股等“小非股票”,正是攻关手段。这 类手段不犯法,不违纪,一家愿卖,一家愿买,又不是白送,算不上行贿受贿,有谁来查?又如何查得到?当官的白拿“灰色收入”,不合理先富,不用申报公示,至今未见有谁过问。

  拙作《豁然开朗》的《正当先富、不正当先富和不合理先富》篇,说过最典型的例子——郑筱萸。他为自己,为老婆,为子女,为情人打开财路,乃倚仗手中的权力,推行一种政策,为“药 品换名涨价”大开方便之门。本来,新药上市的审批很严格,2004年,美国药监局仅受理148种新药申请,而同年国家药监局却受理了10009种新药审批,一个低价的常用药,换个新名,只要 给郑筱萸或其衙门里的其他人上贡,就可以获得新药批文,然后涨价十几倍几十倍,接着是流通环节层层回扣,人人分肥,直到医生开方提成。这些人发了大财,不合理先富,广大民众却因 药价虚高看不起病,被迫“提前送终”。由此可见,郑筱萸是“五个代表”——自己的代表,老婆的代表,子女的代表,情人的代表,医药界不合理先富者的代表。是他执政让总人口中的少 数强势者发财,将广大民众挤尽汁肉。这样为少数人谋利益,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什么?过去曾有一顶帽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现在拿来给他带上,恰恰合适。

  还有,中国足球老是搞不上去,走资派杨一民、南勇难辞其咎。

  联想到这些例子,有理由怀疑:中国证监会的前当权派,是不是类似的走资派?他们是“三个代表”吗?恐怕也是“五个代表”吧,归根结底是一个代表——剥削者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