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强新浪博客:景色旖旎 把“太湖珍珠”装进“旅游动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25:45

景色旖旎 把“太湖珍珠”装进“旅游动车”

时间:2012-2-13 8:17:00 来源:苏州日报 字体:[ ]

  □苏报记者 胡佳逸

  2012年吴中区的旅游要做点啥?在吴中区旅游局局长程飞的眼里:无它,“串珍珠”。

  在吴中区,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苏州80%的丘陵山体;有太湖72峰中的58峰、太湖13景中的6景;有苏州最高的山、最古老的村落……吴中人把这些比喻成一颗颗珍珠。而眼前,他们的头等大事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项链”,装进环太湖旅游这列快速前进着的“动车”。“家底”殷实,旅游业现状却让人喜忧参半———

  创建5A级景区整合资源抓龙头

  所谓“串珍珠”,即吴中区的创5A计划———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含西山、光福景区)为主体,联合穹窿山、东山、旺山景区,组成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捆绑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在现有的国家5A级景区中,像吴中区这样捆绑创建的例子并不多,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程飞坦言:吴中区发展旅游的“家当”不少,但在以前,这殷实的“家底”却让人喜忧参半———各自为战、要素缺失和缺乏品牌一度让当地旅游主管部门颇为尴尬。

  据介绍,截至目前,吴中区共有6个国家4A级景区,以及国务院首批建立的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再加上遍布全区的古镇古村古建筑、文化古迹和人文遗存,可谓移步成景。然而,由于各景区的开发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尽管近年来当地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景点、添置新设施,但都属于“点状优化”,并没有实现整体的提升,各景区大多是亮点和短板并存,找不出一家“龙头”来。景区的各自为战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景区间区域成了“三不管”地带,环境不容乐观。

  吃、住、行、游、购、娱,是发展旅游最基本的六要素,曾有人这样评价吴中区旅游六要素: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以“住”为例,环太湖地带有不少酒店,多为商务、会务型,普通游客不愿住也住不起。旅游要素的缺失,造成了当地尽管旅游人次大涨,但短途游客偏多、逗留时间偏短、消费偏低的现象,吴中尚未成为游客心目中真正的旅游目的地。

  “提到海南,大家会想到三亚、亚龙湾; 提到云南会想到丽江、玉龙雪山; 提到瀑布会想到黄果树; 提到太湖,有多少人能想到苏州的吴中区?这就是我们在品牌打造上的不足和方向”。山水生态、文化旅游是吴中的立区之本和靓丽“名片”,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吴中旅游要做大做强,势必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叫得响的品牌。

  “当前,吴中区正处于加速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综合考量下,创5A是发展旅游业的最好抓手。建成后,它将发挥巨大的品牌集聚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是吴中旅游转型升级一条最切合实际也是最科学有效的路径”,吴中区委书记俞杏楠说。
 拿“金名片”,先要跨过“高门槛”———

  整体提升先打基础景点景区硬件“打包”升级

  国家5A级景区,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的最高评定标准,也是代表最高品质的“金名片”。全国共有5A级景区125家,据统计,5A级景区挂牌后的年效益平均比挂牌前提高3至7倍,当地居民收入提高3至10倍,品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金名片”代表着“高门槛”,这个门槛最直接地体现在景区硬件上。

  在东山环岛公路沿线,曾经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蟹棚有了统一规格,粉墙黛瓦一间间,点缀在鱼塘间的田埂上,平添了几分俏皮;公路沿线裸露的山体上,去年撒下的草籽已经长成五六厘米高的小苗,嫩绿的小草茁壮成长;公路上方,往日如同“蜘蛛网”般纠缠的电力线路转移至地下,天空不再被切割成凌乱的一块块,宽敞明亮……

  这些都是吴中区旅游硬件提升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而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覆盖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的几张大网,如游客服务中心网、交通网、旅游安全监控网等均将全面建成并铺开。

  “打包”后的大景区面广、点多、线路长,如何近距离服务游客?答案是建立三级游客服务中心网络。据悉,一级游客服务中心建立在交通便利的苏州绕城高速西山互通南面,为水陆两用的大型游客集散中心,集集散功能、票务功能和码头管理等功能为一体。

  交通方面,一级游客服务中心将设置远程候机楼,联通周边各大机场,在苏州火车站、高铁站开通旅游班车,确保景区与外部的沟通。在景区内部,开辟由一级游客服务中心到西山、光福、东山的水上交通和太湖观光线路,增设旅游专线车、水陆两栖巴士、画舫、森林小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形成便利的水陆交通网络。

  对照去年底立下的《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目标责任状》,该区正全力推进各项创建项目。今年全区将完成102公里沿线三线入地和1450户建筑外立面改造工程,并建成一座一级游客服务中心,新建和整改5座二级游客中心和14座三级游客中心、10座游船码头、26座停车场、58座旅游厕所及21座各级监控室。“今年,我们将新建8座二、三级游客中心和6座码头,目前各部门正全力以赴,争取9月底前全面完成主要任务,为下一步工作争取时间”,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负责人介绍说。

  由内及外,“第一运营商”将打造两大平台———

  服务细节定成败

  软件系统再优化

  多个行政区域、多方资产主体,创建阶段如何整合资源、理顺机制;运营阶段如何开发产品、长效管理?

  吴中区成立了苏州太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它被定位为“在景区资源整合、项目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的‘火车头’和‘钱袋子’”。而在董事长周菊坤的眼里,他更愿意将公司定位表述为“太湖旅游景区的第一运营商”。

  小到导游着装、景点解说词,大到整个景区线路的设计,对内,公司要解决“卖什么”的问题,即寻找和确立太湖旅游的核心产品,形成具有吴中太湖特色的拳头产品。以一年一度的太湖梅花节为例,如果光是赏梅,美则美矣,稍显单调,很难吸引游客专门前来,即使来了也是匆匆过客,无法让他们留下来。而如果对线路稍加设计,在赏梅的同时,增加亲子活动、特色美食和互动环节,就能增色不少。再例如,现代旅游,在一个个景点间走马观花式的游客不断减少,更多人由观光型转向休闲度假型,针对这部分人,太湖独具特色的水乡温泉、四季采摘和湖鲜餐饮等元素尤为宝贵,投其所好设计线路,自然能吸引游客。

  产品的热卖需要营销,对外,公司解决的是“怎么卖”的问题。周菊坤介绍说,公司将着力打造“两个平台”。年轻人偏爱自由行,通过网络自己设计线路、联系酒店、订购车票,针对这类散客,要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完备的景点介绍、不同旅游线路,以及酒店、车票、地图等相关配套服务,让潜在游客轻点鼠标就能了解景区。“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网站,而是在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的在线沟通平台,大家熟知的‘同程网’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平台。未来,我们将要打造一个‘太湖旅游的同程网’”,周菊坤说。

  而针对团队游客,公司的做法是打造旅行社地接平台:将设计好的线路推介给全国的各个旅行社,等到他们将团队游客带到景区时,地接平台就能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导游、便利的交通、适合的食宿等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