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克斯霸气图片:名家名段戏词评赏·黄梅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1:20:50
  名家名段戏词评赏·越剧  名家名段戏词评赏·豫剧2

名家名段戏词评赏·黄梅调  

2012-02-11 10:57:51|  分类: 安徽黄梅戏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名家名段戏词评赏·黄梅调

 

《名家名段戏词评赏》系列博客根据《细流涧语·戏词评赏》编辑,在此鸣谢!

原文见http://guid.5d6d.com/forumdisplay.php?fid=100&page=1&orderby=dateline 

黄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十八相送”

片月三星http://guid.5d6d.com/thread-2939-1-1.html

主演者:凌波饰梁山伯乐蒂饰祝英台

主唱者:凌波饰梁山伯静婷饰祝英台

视频链接://v.youku.com/v_show/id_XMTM1NDE1NDA0.html

(伴唱):三载同窗情如海

相依结伴下山来

梁山伯(唱):想当初我把书馆上

桃红柳绿好风光

相逢结拜叙乡党

犹如手足一般样

伯父严命难违抗

贤弟接信归心忙

但愿你一路平安转回乡

祝英台(唱):梁兄情意实难忘

亲身送弟下山岗

兄读书伯母在家谁奉养

为何不娶一妻房

梁山伯(唱):一心攻书立志向

书中自有美娇娘

你本书香门第有名望

想必早已订妻房

祝英台(唱):一句话问得我无言讲

他怎知我是女红妆

本该把终身事儿对他讲

猛想起临行时父命有三桩

事要三思休鲁莽

话到舌尖暂隐藏

梁山伯(白):诶刚才我们说

祝英台(白):嗬想小弟年纪还小,要什么妻房啊,啊梁兄你看今日天气晴和,不要辜负大好时光,你我弟兄二人沿途吟诗以话衷肠如何。

梁山伯(白):诶愚兄才疏学浅,不如贤弟满腹文章,只怕对不上啊

祝英台(白):梁兄忒谦了

(伴唱):无题文章不好想,且将风景咏诗章

梁山伯(唱):见一樵夫走奔忙,汗流夹背意慌慌

祝英台(唱):他为何人把柴打,梁兄你为何人下山岗

梁山伯(唱):他为妻子把柴打,我为你贤弟下山岗

祝英台(白):不对

梁山伯(白):怎么不对

祝英台(唱):他为兄弟把柴打,梁兄哥你为妻子下山岗

梁山伯(唱):为兄尚未成婚配,胡言乱语你太荒唐

梁山伯(唱):兄送贤弟到池塘,金色鲤鱼一双双

祝英台(唱):好似比目鱼儿相依傍,弟兄分别诚感伤

梁山伯(白):贤弟你为什么长叹呢

祝英台(白):梁兄你看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他们总也不肯分开

梁山伯(白):只要没有人垂钓,他们是永远不分开的

祝英台(白):这么说我们是鱼就好了。

梁山伯(白):诶唉你看

梁山伯(唱):微风吹动水荡漾,漂来一对美鸳鸯

祝英台(唱):形影不离同来往,

两两相依情意长

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

梁兄愿不愿配鸳鸯

梁山伯(唱):配鸳鸯配鸳鸳,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伴唱):过了一山又一山,前行到了凤凰山

祝英台(唱):凤凰山上花开遍

梁山伯(唱):可惜中间缺牡丹

祝英台(唱):牡丹花你爱它,

我家园里牡丹好

要摘牡丹上我家呀

梁山伯(唱):牡丹花我爱它

山重水复路遥远

怎能为花到你家呀

祝英台(唱):梁兄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惹心烦

银心(唱):你看前面一条河

四九(唱):漂来了一对大白鹅

梁山伯(唱):公的就在前面走

祝英台(唱):母的后边叫哥哥

梁山伯(唱):未曾看见鹅开口,哪有母鹅叫公鹅

祝英台(唱):你不见母鹅对你微微笑,他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

梁山伯(唱):既然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哥

银心(唱):眼前一座独木桥

祝英台(唱):心又慌来胆又小

梁山伯(唱):愚兄扶你过桥去

祝英台(唱):你我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梁山伯(唱):送子观音堂中坐,金童玉女列两旁

祝英台(唱):他二人分明夫妻样,谁来撮合一炉香

梁山伯(白):这金童玉女怎么能成为夫妻呢

祝英台(白):哦不能成为夫妻的呀

梁山伯(白):诶

祝英台(白):诶你看那是谁啊

梁山伯(白):那是月下老人,专门管男女婚姻之事的

祝英台(白):哦既是月下老人,为什么不把红线把他们二人系在一起呢

梁山伯(唱):月老虽把婚姻掌

有情人才能配成双

泥塑木雕是偶像

不解人间凤求凰

祝英台(唱):梁兄呀他二人有情又意

只因为泥塑木雕难把口儿张

观音大士把媒来做

来来来我们替他来拜堂

梁山伯(唱):贤弟愈说愈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

梁山伯(唱):兄送贤弟到塘中

祝英台(唱):塘中照见好颜容

梁山伯(唱):有缘千里来相会

祝英台(唱):无缘对面不相逢

梁山伯(唱):你看水里两个影

祝英台(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唱):愚兄明明是个男子汉

你不该比来比去偏把我比女人。

(伴唱):过了一滩又一庄啊,庄内黄狗叫汪汪

祝英台(唱):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啊

梁山伯(唱):贤弟说话太荒唐

此地哪有女红妆

放大胆量莫惊慌

愚兄打狗你过庄

银心(唱):前面过来一头牛

四九(唱):牧童骑在那个牛背头

祝英台(唱):唱起山歌解忧愁

只可惜对牛弹琴牛不懂

可叹梁兄啊是个大笨牛

梁山伯(唱):非是愚兄动了怒

我明明是人你比做牛

还是个大笨牛

祝英台(唱):梁兄啊你别动肝火别生气,小弟作揖赔罪你且把怒休

祝英台(唱):劳君远送感情深

到此分离欲断魂

一事在心临别问

问梁兄可有意中人

梁山伯(唱):愚兄生长在贫门

无势无财怎订婚

学业未成名未就

一时那有意中人

祝英台(唱):闻说梁兄未订婚

英台有妹守闺门

梁兄如有求凰意

有我为媒事可成

梁山伯(唱):路远无缘见玉人,青春美貌定无伦

祝英台(唱):问人与我无差异

问貌叫人两不分

我与她是同年同月同胞生哪

梁山伯(唱):上前一拜谢媒人

贤弟情深意更深

不怪出言多比喻

原来一味想联婚

可笑我冬烘头脑太昏昏哪

祝英台(唱):此行何日再相逢

珍重春寒客里身

万恨千愁言不尽

临行一语意重深

莫忘了求亲早到祝家村

四九(白):祝相公。

(伴唱):临别依依难分开

含悲忍泪祝英台

心中想说千句话

万望梁兄早点来

凌波,女,1940年生,原名君海棠,福建厦门人。1949年进入香港电影界,艺名小娟,初拍闽南片和粤语片,成就不大,1960年进入香港邵氏公司,初名沈雁,后又改名为凌波。

凌波是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兴盛至白热化的功臣之一,她最初是在《红楼梦》中幕后代唱贾宝玉,后为大导演李翰祥所赏识,开始出演《梁山白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此片使得凌波一举成名,此后她更是接下了不少的黄梅调影片,如:《花木兰》(1963)、《七仙女》(1963)、《红伶泪》(1964)、《血手印》(1964)、《西厢记》(1965)、《鱼美人》(1965)、《三笑》(1969)等,在这些影片中,凌波多是反串小生,黄梅调影片高潮过后,凌波也出演过不少时装篇和武侠片,例如《血符门》等,70代成婚后逐渐淡出影坛,1989年举家移居加拿大至今。

乐蒂(1937—1968),女,原名奚重仪,别名古典美人,1949年随外祖父母来到香港,1952年考入左派的长城电影公司,首部作品为《绝代佳人》,1958年转投邵氏电影公司,在邵氏的首部影片为《妙手回春》,1959年拍《倩女幽魂》,被西方人誉为“最美丽的中国女明星”,“古典美人”的称号也是源于此,1964年,又转投哥哥雷震所属的国际电影懋业公司,1967年又与兄长雷震、奚重勤及导演袁秋枫等人合组金鹰电影公司。

1968年,乐蒂在一次午睡后没再醒来,当时传言她是自杀,后又分析是她由于日常服用协助睡眠的安眠药,其副作用引起心脏休克而导致身亡的。不论最终原因是什么,乐蒂的一生正应了那句悲凉的古话“红颜薄命”。

静婷,女,1934年生,四川人,本名郭大姝,又称席静婷,“席”用的是她母亲的姓,1949年来到香港定居,1953年以席静婷的名义灌录了第一首歌曲“未了情”,1954年灌录第一首过于歌曲“摇船曲”。

静婷有“万能歌后”和“代唱天后”之称,她投身电影歌曲是在1957年,在《黄花闺女》一片中为于素秋代唱插曲“春五娘”,后为李翰祥所赏识,开始为林黛、乐蒂等巨星配唱,当时香港的著名女星几乎都被她代唱过,她总共唱有1000多首歌曲,中词西曲、山歌、黄梅调,无所不能,好多曲子当时曾风靡一时,不少流传至今。五零、六零年代是“无歌不成片”,到七零年代后,武侠片兴起,静婷也就渐渐地退出了歌坛。

静婷虽只是在幕后代唱,但毋容质疑的是她的歌唱为影片增色不少,而且好多影片,因为有了她的歌唱,才有了传世的价值和理由。

“黄梅调”与“黄梅戏”

一般来说,黄梅调是黄梅戏的旧称,清代在给戏曲命名时,一般多冠之以某腔某调,关于黄梅调名字的来历,目前最为认可的是源于湖北省的黄梅县,后来这些草台小戏逐步发展壮大,到见过前后,在吸收其他大剧种营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梅戏自身演员的发扬光大,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戏。

黄梅的曲调动人委婉,发音大多是“自然音”(不像京剧等剧种的发声方法),很容易被人接受,可以说是中国唯一一个全中国人都能认可的剧种,现在大陆很少提及黄梅调,一般与黄梅有关的都称之以黄梅戏,黄梅调一词主要流行于港台等地,“黄梅调电影”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在港台地区十分流行,或许是因为有着曾经的辉煌吧,黄梅调一词并无废止,但就曲调来说,港台地区的黄梅调与内地现在的黄梅戏也是有区别的,至于具体的区别在哪,我也不说出,就感觉来看,大陆的黄梅戏更像是戏,当然了,他们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多于区别的。

《梁山白与祝英台》的故事无须多说,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演祝英台女扮男装去上学堂,途遇梁山伯,与之结为兄弟,三年同窗后,英台被父逼回家,梁山伯相送,这便是闻名于世的“十八相送”,相送途中,英台费心暗喻,却始终点不透憨厚的山伯兄,无奈之下向梁兄允下“小九妹”的婚事,英台归家,被父亲逼着嫁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山伯在师母点通后顿悟,兴致冲冲地前去拜见英台,无奈事情已无法挽回,“楼台一会”后,山伯病倒,英台闻讯,执意去拜祭,英台悲恸之下决意随梁兄而去,最后便有了传说中的奇迹,墓门开启,梁祝双双化蝶。

李翰祥执导的《梁山白与祝英台》,以越剧电影《梁山白与祝英台》为底本,故事框架与越剧的无异,越剧的版本摄于1954年,曾经风靡海内外,不仅是《梁祝》,当时内地摄制的戏曲电影如《天仙配》、《杨门女将》等都曾在香港引起轰动,于是,香港的电影人也随之跟风,大拍“戏曲片”,引起了一个时代潮流。李翰祥执导的《梁山白与祝英台》可谓是这股潮流中的上乘之作,堪称经典之作,与内地越剧的相比,李翰祥的去掉了不少“戏曲化”的东西,完全布置成实景,走的是“将戏就影”的路线,虽不缺戏曲曲调,但在总体风貌上,还是电影化的东西更多,对戏曲不太感兴趣而对梁祝故事感兴趣的,可以去欣赏下这部影片。

可能是在电影中增加了不少的东西吧,总感觉邵氏的“十八相送”好长,相比起来,还是越剧版的精练一些,但如果听“厌”了越剧的话,听听这段还是不错的,在邵氏的黄梅调影片中,真正流传下的唱段其实很有限,这么长的唱段能够流传下来,在我感来,还是因为这段保留的戏曲的东西多些,虽说与戏曲相比,改变了不少,但总算还不“太离谱”,基本上还是可以接受,如果本身就喜欢黄梅调的话,那么相信这段更是不会错过的。

黄梅调《鱼美人》之“观灯”

片月三星http://guid.5d6d.com/thread-5054-1-1.html

主演:凌波饰演张珍李菁饰演鲤鱼仙子(假牡丹)杨志卿饰演金宠潘迎紫饰演牛郎(戏中戏之人)

在线视频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TdYUucW1Q0/

张珍、鲤鱼(合唱):夫妻携手往前行,一路之上看花灯

张珍(唱):大街小巷鼓乐响,千门万户管弦声

鲤鱼(唱):莫道去年灯景好,今年的灯儿色色新

张珍(唱):这边是狮子滚球遍地锦

鲤鱼(唱):那边是八仙过海亮晶晶

张珍、鲤鱼(合唱):喂嘁八啦仙八呀呼嘿,八仙过海亮晶晶哪

张珍(唱):这边是手抱琵琶去和番

鲤鱼(唱):那边是和合二仙笑盈盈

张珍、鲤鱼(合唱):喂嘁和啦和番呀呼嘿

和合二仙笑盈盈哪

五光十色看不尽

那边厢赶车寻夫是真情

坐车女(唱):一哪更里月啊东升,叫声赶车的老爹爹

赶车汉(白):诶

坐车女(唱):我夫他在城里等等我去

赶车汉(唱):等你去干什么

坐车女(唱):等我去为他洗衣裳啊

赶车汉(唱):三啊更里月啊当空,叫声坐车的女娇娥

坐车女(白):诶

赶车汉(唱):山道崎岖路难走我请你

坐车女(唱):你请我怎么样

赶车汉(唱):我请你下车拉一拉啊

坐车女(唱):五啊更里月啊偏西,叫声爹爹走快些

赶车汉(白):嗯

坐车女(唱):你听鸡啼天要亮我夫他

赶车汉(唱):你夫他怎么样

坐车女(唱):我夫他等得太心焦啊

金宠(唱):人寿年丰庆太平

国恩家庆永安宁

看得我眼花难分辨哪

原来是六国封相是苏秦哪

张珍、鲤鱼(合唱):富贵荣华在一身,满堂吉庆福满门

鲤鱼(唱):观音大士渡众生

金宠(唱):善财龙女两边分两边分哪

鲤鱼(唱):你好比善财到世上

张珍(唱):你好比龙宫美娇娘

鲤鱼(唱):你我好比比翼鸟

张珍(唱):凤凰于飞乐逍遥乐逍遥啊

金宠(唱):这边瞧那边看,不是人间是天上

张珍(唱):天上织女银河会

鲤鱼(唱):那边又来了放牛郎

张珍、鲤鱼(合唱):放牛郎啊

牛郎(唱):一年一度鹊桥会,一年好比万年长

织女(唱):今宵相逢天河上,多情的喜鹊架桥梁啊

牛郎、织女(合唱):架桥梁哪

牛郎(唱):问你天上可快乐,问你心中可想郎

织女(唱):九霄云外我一个,天上日月比地上长啊,比地上长哪

织女(唱):云端痴痴把郎想,我问儿女可安详

牛郎(唱):儿女日夜把娘唤,夜里更比白日长啊,比白日长哪

金宠(白):哎真不错

牛郎(唱):织女若然有情义,再到人间走一番

织女(唱):人间天上两隔绝

鲤鱼(白):我与你好像他们情一般啊,情一般哪

李菁,女,原名李国瑛,1948年生,出生于上海,是邵氏当年有名的女星,有“娃娃影后”之称。早年就读于邵氏所属的“南国实验剧团”,毕业后即与邵氏签约。她在邵氏参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宋宫秘史》(这个也就是传说中的《狸猫换太子》),同年还参演有《血手印》和《双凤奇缘》,她担当主演的第一部影片为《鱼美人》,此外还有《三笑》等作品。

上述作品皆属于邵氏的黄梅调系列,上个世纪60年代末,黄梅调电影已经走向衰微了,邵氏当时也把发展方向转到了武侠片上,李菁当年参演的武侠片也是有很多的,如:《保镖》、《鹰王》、《新独臂刀》、《楚留香》、《冰天侠女》等。

此外邵氏还有专门为她打造的文艺片《娃娃夫人》、《珊珊》等。

李菁的电影生涯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76年她结束了与邵氏的合约,开始以自由身份往来与港台两地,七十年代末,受其男友逝世的打击,开始减少电影产量,在1983年其母也去世后,宣布淡出娱乐圈。

杨志卿(1919年——1984年),男,河北隆平人,早年曾演话剧,1941年开始从影,在上海艺华影业公司主演有影片《黑衣盗》、《现代青年》等。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出演影片《秋海棠》。

1947年后,先后入国泰、邵氏等影片公司主演影片《钗头凤》,《金瓶梅》等。1951年移居香港,加盟邵氏公司,参演超过100部电影,服务长达30年之久。

由于杨志卿参演过的电影很多,这里就只列举一些他参演过的黄梅调影片,有《貂蝉》、《江山美人》、《红楼梦》、《白蛇传》、《阎惜娇》、《花木兰》、《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

潘迎紫,女,1945年生,出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以及华人地区广为人知的演员,在台湾地区尤为出名。其出色的保养技术和不老的容颜也被媒体尊为“不老神话”。

早年曾进入邵氏南国实验剧团的二期培训班学习,毕业后即与邵氏签约,因能歌善舞,那时拍有不少的歌舞片,如《欢乐青春》、《心花朵朵开》等,也拍有不少的武侠片,有《大醉侠》、《江湖三女侠》、《玉面侠》、《独臂刀》等。1966年,潘迎紫与胡燕妮、何莉莉、林嘉、金霏、赵心妍、沈依、丁茜、祝菁、吴景丽、朱芳、林玉被「邵氏」捧为「新十二金钗」。

1970年后,结束了和邵氏的签约,开始以自由身往返于港台两地,拍摄电影,但其之后出名的作品多是电视剧,有1979年主演的《名剑风流》,1984年与孟飞合拍的《神雕侠侣》,1992年的《一代皇后大玉儿》,1998年的《游龙惊风》等。

《鱼美人》,即越剧中的《追鱼》,邵氏的这部《鱼美人》实际上就是搬的越剧中徐玉兰、王文娟版的《追鱼》,《鱼美人》讲的也是人神恋(确切地说应该叫人妖恋),这类故事的结局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离”,如《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最后仙人归去、天人相隔;一种是“合”如《柳毅传书》、《张羽煮海》、《龙女》等,最后“仙化为俗”、长相厮守。

《鱼美人》属于第二种情况,大致情节如下:书生张珍在家道中落后投身岳父金宠,金宠见张家如今贫寒,有意悔婚,但并没立即出口,而是以“金家不招白衣婿”为由,暂且不让张珍再提和自己女儿金牡丹婚事,把他安排到府中的碧波亭读书。

张珍独自在碧波亭读书,寒来暑往,不免长吁短叹、吐露心志,不料这一切被碧波潭底修炼千年的鲤鱼精看在眼里、听在心上,鲤鱼精自身在水府每日里也是和凄凉作伴,于是在一个晚上,化作金牡丹的模样,前去碧波亭和张珍相会,张珍颇感意外,以为是金牡丹回心转意。鲤鱼精心恋张珍,约他每晚到花园相会。

一日,碰巧金牡丹在花园,张珍不明真相,上前与之搭讪,这让心里一向嫌贫爱富的金牡丹顿生恼怒,归告于自己的父母,金宠一怒之下,将张珍逐出府去。张珍被逐出府去,心下凄然,不明白终日与自己厮守的金牡丹何故忽地翻脸无情,鲤鱼精舍不得张珍,追他前来,张珍此时正装着一肚子对她的怨气,鲤鱼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言说自己欲与张珍私奔,张珍始心下坦然。

时正值上元闹花灯,张珍和鲤鱼精夫妇二人来到大街上观灯,两人夫唱妇随,情意正浓,不想碰见此时也在观灯的金宠,金宠见自己的宝贝女儿和张珍在一起,震怒之下,带二人回府审问,这边厢鲤鱼精假扮的金牡丹对张珍一往情深,这让金宠夫妇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得先将张珍关在柴房之内,鲤鱼精回绣楼,和真的牡丹碰在了一起,绣楼内出现了两个牡丹,一下子在金府炸开了锅,全府上下难辨真假,无奈之下,金宠去求助能辨阴阳的包拯。

鲤鱼精知晓包拯一来后,自己身份就将暴露,而且还可能死在包拯的斩妖剑下,为了安全起见,她先去水府搬来自己的师兄弟,搬作包拯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翌日开审,真、假包拯同审真、假牡丹,这对包拯来说是一个难题,真假牡丹虽好辨认,无奈的是真的无情、假的情真,无奈之下,包拯只得愤然离去,抛下不管。

金宠随后又请来道士,让道士请来天神,帮忙除去鲤鱼精,鲤鱼精心知大祸临头,对张珍言说一切原委,张珍在明白真相后,依然对鲤鱼精不离不弃,鲤鱼精心生感动,天兵威逼之下,情势十分危急,幸好此时观音菩萨赶到,给鲤鱼精两条路走,或随她到南海修行,或废去千年道行,与张珍长相厮守。鲤鱼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最终得以和张珍走在了一起。

与此类的作品相比,《鱼美人》在主旨上并没有多大的突破,不过因为有真假牡丹、真假包拯的掺和,在剧情显得很是生动吸人,说到这想起了一个几乎不看戏的朋友跟我说过的一件事,还是在我去年在网吧兼职的时候,一个朋友跟我聊天时,知道我喜欢戏,就对我说他看过的戏,他老家是浙江那边的,他说他不记得戏的名字,就是对舞台上的一位扮作乌龟样的演员记忆很深刻,说那位演员扮得太搞笑了,听他说了一会,我就知道他说的是《追鱼》了,他口中的“乌龟样的角色”就是鲤鱼精的师兄,假包公就是这位“龟精”化的。戏曲有时候真的很奇妙,让人记住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别致。

戏曲中有关“观灯”的唱段,除这个外,还有黄梅戏中的《夫妻观灯》等,越剧版的《追鱼》看过之后有一定的年月了,想来其中这段的唱词跟邵氏的这段应该有不小的出入,近来重温的只有07年春晚上赵志刚、何赛飞合唱的“观灯”,他们两个唱的这段也很好听,只是有点短,唱词跟邵氏的这个有不小的出入。

邵氏的黄梅调影片虽然冠名之为“黄梅调”,但并不排斥其他的民间小调,譬如这段“观灯”,就很好地融入了民间小调,其中“赶车寻夫”那段,应该是湖南的民间小调,本来我也以为是黄梅戏中的一段,后来查问了下,没查到,至于后面的“牛郎织女”,就肯定是黄梅戏里的了,那个曲调很熟悉,用的应该是《女驸马》中“为救李郎离家园”那段的。

黄梅调《王宝钏》插曲“天赐姻缘”

片月三星http://guid.5d6d.com/thread-3440-1-2.html

歌唱者:林淑容

在线音频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4jDb8_ghAQ/

插曲:

唐天子金殿降圣旨

诏命王允选佳婿

赐彩球与凤披

速告宝钏女

点缀盛世不负皇娘与圣意呀

彩楼抛球择婚配

天注姻缘莫由人

王三姐才貌胜西施啊

因此轰动了长安城啊长安城

好一个有胆有识的王宝钏

立志嫁与薛平贵

这段很好听,可惜现在在网上找不到视频,我这也只能找到音频,但音频怎么发布还不会,我只能把音频先传到土豆网上,然后再做“在线音频”,土豆网还需要审核,所以希望大家能等待一下,现在只发布这段MP3的下载地址。

林淑容,女,1960年生,台湾台北县人,歌手,有『影子歌后』、『安娜歌后』、『小调女王』等美誉。

黄梅调的《王宝钏》电影,我找不到,所以对于林淑容的这段“天赐姻缘”到底出于哪个版本的《王宝钏》,我也就无法知晓了,我只知道黄梅调《王宝钏》电影在1955年就在台湾搬上了荧幕,但关于之后有没有翻拍,我也没去细查,所以,对于这一段,就当是一个歌手唱的一首歌来对待吧。

不过,《王宝钏》(又名《红鬃烈马》),却是戏曲舞台上的一个常演不衰的剧目,多个剧种如京剧、各路梆子、曲剧、越调等都有演关于王宝钏的剧目,演得较好的有京剧里的“武家坡”、“大登殿”;河北梆子整个王宝钏都演的不错,其中最出名的当数“大登殿”以及扬剧里的“鸿雁捎书”等。

《王宝钏》的故事很长,可以分为多个片段来演,有《三击掌》、《三打薛平贵》、《鸿雁捎书》、《算粮》、《大登殿》等,大致情节如下:王宝钏是唐时丞相王允的三闺女,所以又被称“王三姐”,王三姐到了出嫁的光景,王允让宝钏“抛绣球择亲”,宝钏砸中自己的意中人——乞丐薛平贵,王允不允,逐出薛平贵,意图悔亲,宝钏拒其父,一心要跟平贵,父女不合,三击掌为誓,断绝父女情,王允也把宝钏赶出相府。

宝钏离开相府后与平贵住在一个寒窑里,日子虽清贫,却也过得滋润,一些时日后,从西凉国跑来一匹红鬃烈马,此马性烈,沿途伤人无数,无人能制,且西凉国公主向大唐下书,此马不能伤,若伤,则战。唐王于是下旨,寻求能降服此马之人,红鬃烈马路过寒窑,被平贵降服,唐王见有人降服,心悦之。西凉国公主代战意图强行入唐寻找红鬃烈马,为唐所拒,代战一怒之下发兵攻打大唐,唐王有意让薛平贵挂帅,为王允所拒,最后王允让自己的大、二女婿苏龙、魏虎为帅,薛平贵只落得个先行,出征前,王允授意魏虎害死平贵。于是,一天魏虎下令让平贵带很少的一部分人去攻打代战,平贵虽能战,但还是被代战所俘。

代战见平贵所骑乃自己的红鬃烈马,知他乃降服此马之人,心仰之,不忍加害,意以身许之,平贵本不愿,奈何若不允,则己命休矣,念到自己深仇未报,又撇下宝钏一人,不忍,于是回代战曰,若西凉退兵,许之。西凉老王宠其女,亦许之,代战既得到红鬃烈马,于是收兵,与平贵成亲,数年后,老王驾崩,平贵代之。

宝钏盼呀盼,望穿了眼,望到了自己姐夫苏龙、魏虎的班师回朝,却望不见自己的薛郎回转,每日里守在寒窑中、穷苦度日,这一守就是一十八年,一日,宝钏见空中鸿雁悲切,有一只鸣声悲哀、落在自己身边,宝钏奇之,乃对薛平贵写下血书,由鸿雁带去远方。

薛平贵一日在宫中游玩,见空中飞来一行鸿雁,薛平贵箭射鸿雁,不料落下一片血书,平贵一看,发现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写给自己的,十八年了,薛平贵心忧之,于是灌醉代战,盗取代战身上的令牌,私自返回大唐,代战醒后发现不见了平贵和令牌,急忙追赶。

薛平贵阔别十八年后终回到了大唐,见到了宝钏,不想平贵竟怀疑宝钏的贞节而“戏妻”,宝钏怨之,不过在平贵一番诉说后重谅之,不日就是王允的寿辰,平贵与宝钏订下“算粮”计,以借王允的寿辰报仇。王允寿辰,来了自己十八年未见的女儿,甚喜,然他不知平贵已然返回,还想为宝钏另择婿,宝钏一如既往的据之,魏虎为把宝钏纳为己有,也在一旁劝之,不时,平贵出现,惊煞王允与魏虎,喜坏了苏龙和王母。

这边粮还没算完,那边传来了唐王驾崩的消息,王允欲篡位,平贵借赶来的代战之兵平之,国母见太子太小,让薛平贵暂代唐王,于是薛平贵便成了皇帝,开始了“大登殿”,处死了魏虎,把王允罢了官,把自己的岳母和妻子宝钏、代战等人大为加封了一番,最后以大团圆结局。

应该说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唐朝的历史上怎么会出现一位姓薛的皇帝?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故事在民间却广为流传,现在演这个故事的剧种很多,且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出,最后的结局都是薛平贵当上了皇帝,真乃荒唐。

不过若说薛平贵这个人物形象没有一点历史依据的话,也确是冤枉了他,与他有关的历史不仅有,而且还不止一个,首先要提的就是与他只有一字之差的薛仁贵,熟悉薛家将故事的人想必对薛仁贵此人有一定了解,整个薛家将故事就是从薛仁贵开始的,薛仁贵是唐太宗“征东”时期的一员猛将,戏曲舞台上关于薛仁贵的剧目也不少,与《王宝钏》联系最紧密、或者说是最相似的当是《汾河湾》,《汾河湾》与《王宝钏》中的“武家坡”一折很是相似,记得在观看电影《梅兰芳》时,对其中插入有关《汾河湾》的一段,开始我还以为是电影弄错了,觉得该是《武家坡》,可笑那时我不知还有《汾河湾》一剧,《汾河湾》说的是薛仁贵富贵归来,路遇一孩童射雁,惊其箭发高明,时有一猛虎至,薛仁贵恐虎伤之,急发袖箭助之,不想却误伤之,于是逃之,回到寒窑见贤妻柳迎春,见床下有男鞋,疑之,柳乃说明是他们的儿子薛丁山所穿,薛仁贵始恍然,见己子,却是路中误伤之孩童,夫妻悲伤不已,哭着奔向了汾河湾。

《王宝钏》一剧与《汾河湾》的关系还是很密切,关于这两者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山西一富户为母祝寿,请来戏班演出《汾河湾》等剧,其母因在观看《汾河湾》后悲伤过度,落下一病,富户遍请名医也难以医治,一天当地名医在了解到根由后开出方子,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然其母因看苦戏而得病,便只有让其看一出喜剧治病的了,于是,富子悬巨赏征求薛仁贵团圆的剧本,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戏曲情节大同小异,只是为迎合富母心态,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的王位,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夫贵妻荣。该戏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也不治而愈,自此,戏曲舞台上便也出现了《王宝钏》一剧。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地域的原因,因为薛仁贵后来被封为平辽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部分薛家人也都随薛仁贵从龙门(河津)迁到京城(今西安市)。后来,山西人以当地出了一个薛仁贵为荣,又是唱戏,又是修建寒窑。陕西人历来爱与山西争个高低,认为薛仁贵家人后来一直生活在陕西,却让山西人出尽了风头。他们便也编了一出戏,由于不敢违背历史,于是将薛仁贵变成了薛平贵,柳英环变成王宝钏,一个虚构杜撰之戏便出炉了。

此外,还有人把薛平贵附会成石敬瑭的,这个见于近人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其说云:薛平贵、王宝钏故事,计由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探寒窑、平贵别窑、赶三关、武家坡、银空册、算粮、大登殿为止。石为后唐李氏婿,又为契丹所立,国号晋,即戏中由西凉归来即皇帝位;其岳父丞相王允,实指长乐老冯道,故薛平贵实乃石敬塘之化名。但考证,石敬瑭实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而这里既称他是李氏婿,不知为何又拉到冯道身上。所以,其事虽略有相符,看来却有穿凿附会之嫌。

第三个与薛平贵有关的人物是吕蒙正,这个主要是基于“寒窑”的故事,元时王实甫曾作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故事主要内容是刘员外之女月娥在彩楼上抛绣球择婿,偏偏看中穷秀才吕蒙正,并且坚持要嫁给他,刘员外劝说无效,一怒之下将她赶至吕蒙正破窑中居住。吕蒙正在白马寺中赶斋,刘员外让长老不必接济他,又想带月娥回家,月娥不肯。吕蒙正自觉羞辱,与好友寇准进京应举。十年后,他中状元回家乡任县令,为试探月娥,先让媒婆谎称自己己死,劝月娥另嫁,月娥严词拒绝;后又假装不曾得官,月娥也没有嫌弃他,他这才讲出实情。白马寺中,吕蒙正夫妇前往烧香,刘员外认婿,表明自己羞辱吕蒙正正是为激他上进,免得迷恋富贵,父女终于和好。恰巧寇准做官因采访贤士也至此,众人团圆。

故事与《王宝钏》的前半部分很像,也有《王宝钏》剧中后来的“试妻”等情节,总的说来,这个故事的情节还是比较合乎情理的,“寒窑”一词,首先即出现在吕蒙正身上,这个有人考证还是与历史上的吕蒙正很相似的,不过历史上住“寒窑”的是吕蒙正的老母,后来在戏曲中变成了他的妻子。

除这些外,还有人认为,此剧本于《格林兄弟童话》中,里面有一篇《熊皮》,与《王宝钏》颇相似,故事大意是:一个军士遇到一个妖人给他一张熊皮,叫他七年不得沐浴修饰,此后就可得到极大财富和终身无忧。这军士后来来到一人家,有三姐妹都非常美丽,但大姐、二姐嫌他丑陋,独有三妹因他救过她的父亲而愿意嫁给他。结婚后,这军士将一枚指环剖分为二,以一半交给妻子作为信物,又出外漫游。他的妻子穿了敝衣,随便两个姐姐如何耻笑,总是安贫守节。七年期满后,这军士衣锦荣归,她们都不认识他;他取出指环认了妻子,大姐、二姐羞愧而死。把这个故事对照《武家坡》中的王氏三姐妹金钏、银钏、宝钏,由三妹宝钏嫁给薛平贵,婚后平贵投戎直到荣归,其中情节都相符。至于“熊皮”怎么会变成薛平贵,有人认为那是因为在古人的北欧语里,“熊皮”(The bear hide)的译音与“薛平贵”三个字的音完全相符。为此,有人它是由欧洲经西域通过回鹘人传过来的,而当时回鹘在西北地区为中西文化交通的媒介。

上面所列的都还是有一定依据的,不过我个人更推崇的故事是薛平贵没当皇帝的版本,这个版本薛平贵投靠的是沙陀国的李克用,后随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成功后返回长安,然后与王宝钏团聚,这个更符合历史些,但戏曲舞台上演的却都是薛平贵当了皇帝,我个人的的臆想是:时王允贵为丞相,之前他曾看不起薛平贵,嫌他贫穷,那么之后薛平贵翻身过来后,想奚落王允的话,唯有比他的官更高,而王允都为丞相了,想比他高就只有是皇帝了,为了达到讽刺王允、讽刺那些嫌贫爱富之人,就只有让薛平贵登上龙位了。

前几日从驴子上下了一张林淑容&龙飘飘的黄梅调专辑,听过后,甚喜之,《天赐姻缘》排在第一,喜之尤甚,又勾起了我听黄梅调的热情~~~

黄梅调《三笑》之“三笑未留情”

片月三星http://guid.5d6d.com/thread-5102-1-1.html

主演:凌波饰演唐伯虎李菁饰演秋香

在线视频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Mvrc__mqCU/

秋香(白):你既然是唐伯虎,到此作甚

唐伯虎(白):姐姐(唱):虎丘三笑留情索

三条情索牵魂魄

一笑留情佛殿遇

二笑留情扁舟追

三笑留情东亭镇

卖身投靠相府门

三条情索将我套

解索还是要套索人

秋香(唱):一笑本无意

二笑未留情

三笑笑你呆

笑你不成材

年少空游荡

不该离书斋

自命多情种

此处无盆栽

奴非轻浮女

你休想乱来

唐伯虎(唱):我本是江南唐伯虎

堂堂一榜解元郎

姐姐休把我当狂徒论

痴心一片情意长

秋香(唱):既是江南唐伯虎

不做解元做奴仆

我既无情非有意

又无情索牵住你

唐伯虎(唱):姐姐休要推得净

一笑再笑笑成情

笑意里带那情丝精

怎能叫人不动情

秋香(唱):貌似轻狂情却长

自认江南解元郎

是假是真须提防

假情假意叫声郎

(白):唐郎

唐伯虎(白):姐姐

秋香(唱):你若有情对我说

千万不要去张扬

那边有个小柴房

我与你去细商量

《三笑》,最早搬上荧幕的应该是1937年南洋影业摄制的《唐伯虎点秋香》,这个也是戏曲片,不过对白是粤语,看起来像是以粤剧为基础拍摄的。建国后香港的长城影业在1964年曾把此剧搬上荧幕,名字即为《三笑》,主演为向群和陈思思,此片出来后大卖,这让当时香港电影的霸主“邵氏”很是“眼红”,于是也“复拍”了一番,在1969年放出,因之便有了凌波和李菁版的《三笑》。

长城版的《三笑》,虽然仍可以归之为“黄梅调影片”,但实际上其中有不少别的曲调,到“邵氏”这里,虽然“黄梅调”味浓了不少,但其中也还是有其他曲调的,“追舟”那段,听上去就比较像山歌,不过这也是“港台黄梅调影片”的特色。不像大陆的戏曲影片那样过于地追求戏曲的“艺术性”。

《三笑》演绎的是有关唐伯虎的一个经典传说,这个故事在古代的戏曲作品里也有呈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讲的都是唐伯虎和秋香的故事,到了《三笑》这里,故事定型为:抛却功名的唐伯虎终日里“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好不悠哉,一日在虎丘遇见华府的婢女秋香陪同华府的老夫人前去进香,唐伯虎一见秋香便神魂颠倒,于是尾随她们,在寺院偷偷观望,初次与秋香邂逅,即博得秋香一笑,唐伯虎更加欲罢不能,遂雇舟追赶华府的大船,唐伯虎借船工米田公之口,引出秋香,博得秋香二笑,而后在东亭镇上,唐又博得秋香第三笑,三笑之后,唐伯虎再也不能舍去,于是使计扮作童仆模样,把自己卖入华府,伺机与秋香会面,意图吐露自己的心事。

华府虽大,但也可谓低头不见抬头见,时间长了,终有机会与秋香相见的,只是见了几次,唐伯虎反倒被秋香戏耍,幸好的是华府之内有自己的表妹、华府的二少夫人相帮,外面又有自己的好友祝枝山前来相助,终于用计逼得华府让唐伯虎在自己的婢女中选妻,唐伯虎终得点秋香、偿己愿,夜半携秋香潜逃出府、远走高飞。

黄梅调《三笑》里流传下来的经典唱段有不少,比如三笑”、“三笑未留情”、“点秋香”等,后来这些唱段又被灌注成唱片,遂广为流传乃至被传唱,其影响力不亚于“流行歌曲”。

“三笑未留情”是唐伯虎和秋香的一段对唱,唐伯虎在入住华府相当长一段时间后,一日在园中偶遇秋香,心情激动之下对秋香表明身份,吐露心迹,秋香对此是又惊又咤、半信半疑,这种心情之下,便有了这段经典的对唱。

说起这段唱,最近我还真与这段唱有点故事,前几日,无意间在“东都黄雅越韵群”里跟人聊起这段时,不想群主小孔雀不仅听过这段,而且还会唱,说过之后,她还要我学其中唐伯虎的唱,我汗颜!之前从没学过黄梅的说。然后在谈论这段时,她说她听的是邵氏的林淑容唱的,当时我很纳闷,邵氏的是凌波和李菁的啊,怎么会是林淑容的呢,林淑容的这段我也听过的,林淑容的台湾的,她是和龙飘飘合作的,跟邵氏的电影应该没什么关系的,小孔雀硬要说她是对的,还贴出张图来作证,我一看那图,分明就是凌波和李菁嘛,后来我又看了下她听的那个视频,还真囧,上面的介绍写着演唱者:林淑容!听过一截之后,我就明白,那个视频是有人从邵氏的《三笑》里剪辑出来的,然后又把原音消去了,然后换上林淑容和龙飘飘的唱,我还真服了那人,好歹你也写明唱的人和演的人分别是谁啊,这不是误导观众的吗?

小孔雀那会让我学时,我是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的,不过她的唱我听过的,她唱的黄梅很好的,虽然我也搜寻来伴奏好好滴听了一阵,可是我对我的唱很清楚,实在不敢拿出来的。但是呢,前天吧,还是被孔雀喊去上YY上一起唱这段了,狂汗!直被孔雀说我豫剧味太浓了!这个很悲剧的说,真要我唱豫剧的话,豫剧味其实是没的,哎……虽然是应付过去了,但我,还是面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