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怎么让文字有弧度:戈尔巴乔夫:一个对人性了解甚少的人—红色牧师.blog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3:31:19

戈尔巴乔夫:一个对人性了解甚少的人

——领导活动合规律合规则合办法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中心教授陈海春

 

我在上课时常对学员们说,领导活动涉及方方面面,分析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一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并往往会得到非常正确和贴切的结论,即合规律、合规则、合办法。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这些东西,一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二是作用面极大,三是违背了要遭报应。所谓规则,是指那些依据但不拘泥某些规律,以预期结果能否达成为要,而设计和制定的行为准则。这些东西,一是充分体现制定规则者的主观愿望,二是有明确的作用对象,三是违背了要遭惩罚。所谓办法,是指那些依据某些规律和规则,为了解决那些实实在在事情基本的处置方法。这些东西,一是着眼于把事情办成,二是往往就事论事、就人论人,三是评价标准非常明确:成者王侯,败者贼。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涉及当代领导者的博客,本来就是想对领导活动的合规律、合规则和合办法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没有想到此文一出,麻烦和好处同时即来,不仅网友(也包括网★)发了大量的帖子,赞成和反对者搅在一起,打得不可开交,也着实让我困惑和生气了几个小时,当然也造成积分点增长了一万多分。看来要把一个活动,特别是一个新生事物的规律、规则和办法搞清楚,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我从来不是那种“见困难就退的人”,我还是要沿着这个思路写下去,只是要学会在虚拟空间而不是现实社会里站住脚的本事,不能再吃亏了。好,先找个争议不大的话题来说吧,这就是今年75岁,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昨天的人民网首页以“戈尔巴乔夫后悔了”为题,报道了这位老先生对中国记者的一个访谈录。正文前还有一个编者按,全文照录:“编者按: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人物》杂志,2006年第五期刊登了《戈尔巴乔夫后悔了》一文。戈尔巴乔夫向本文作者披露了他对苏联改革往事的反思,指出‘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这是戈尔巴乔夫首次向中国记者披露自己的肺腑之言。”

戈尔巴乔夫,193132生,俄罗斯人。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19851991),苏联总统(19901991)。早年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机械与拖拉机站工作,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获法律学位。毕业后历任共青团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区委第一书记、边疆区党委部长,斯塔夫罗波尔市党委第一书记,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19706月起连续当选为最高苏维埃第八至十一届代表。1971年任中央委员会委员,1978年入选中央书记处,主管农业工作。1979年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为正式委员。19844月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外交委员会主席。19853月继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职期间,戈尔巴乔夫积极推行“全面改革”的方针,在19862月召开的苏共27大上,作了关于加速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政治报告。198810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5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2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要对苏共进行革命性改革,修改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文,重新考虑民主集中制,并建议实行总统制;1990315任苏联总统。1991年苏联“8·19事变”后,于824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并以未能反对“政变”为由,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19911221苏联解体,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是个悲剧性人物,他最大的悲哀就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从事以人与人打交道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活动的人,对人性的了解是如此之差。他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自恋的动物,他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好斗的动物,他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多变的动物,他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记仇的动物。一句话,他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复杂的动物。

——戈尔巴乔夫同志,你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自恋的动物吗?人的自恋性既是一个人抵御外界压力的法宝,否则就会生活在恐惧和自责的双重情景下;也是让人遭受外界打击的痼疾,因为自恋容易让人失去警惕性,让人盲目相信自己的力量。领导者的职务往往是其个性的放大器。戈尔巴乔夫少年时没有自恋倾向,他就不可能从乡村中走出来;青年时没有自恋倾向就不可能在高手云集的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脱颖而出,也不可能猎获那如公主般迷人让多少优秀小伙子望而却步的赖莎小姐(在她活着的时候, 他们经常争论,到底谁更幸运。戈尔巴乔夫说, 你嫁给了我才幸运, 而赖莎总是坚持说,你娶了我才幸运);而当他壮年时期,他的自恋让他遇到了贵人,遇到了机遇,当几位总书记接二连三去世,克里姆林宫成为一个巨大的坟场时,他登台了。但是,历史的辩证法在这里起到了作用,你熟悉的东西,你赖以发迹的东西;会逐渐变得让你难以驾驭,使你走向衰败。初入世界政治舞台的戈氏,的确以他迷人的笑容,不同的做派,让多少人倾倒。当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并肩站在白宫国宴大厅时,这位洋溢着自信和青春活力,过去曾是斯大林时代的孩童,党的驯服工具,而今是令人举世瞩目的改革家,感觉是何等的好。这对奇特的组合,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共产党国家的青年领袖,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反共老人,但一场真正的较量才开始。可戈尔巴乔夫太嫩了,他只知道如何把自己变为新闻英雄和人们喜爱的名人,当他从白宫回到苏联大使馆的路上,在一个街道的拐角,他停下了汽车跳了下去,他的贴身警卫吓傻了,对着行人高喊:“不准把手放进口袋里。”其实,没有必要发这种命令,当戈尔巴乔夫向人们问好时,所有的手都伸出来去接触这位总书记。但是,他的自恋使得他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使命:要把苏联从一个肢体怪硕、落后的帝国,改造成一个能在商品和思想的全球市场上掌握自己命运的现代国家,用他自己的话说,苏联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谈何容易!

——戈尔巴乔夫同志,你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好斗的动物吗?在一个存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之争的世界里,斗是必要的,斗是必须的。早期的戈尔巴乔夫不是不会斗的人。以冷酷著称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对中央委员会的讲话中提名戈尔巴乔夫为总书记时,说出了一句不同寻常和高度赞赏的话:“此人笑容可掬,但他有着铁一般的牙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戈尔巴乔夫也做了这样的评价:“他不像赫鲁晓夫那样自卑。他十分自信、威严而又有安全感。戈尔巴乔夫同勃列日涅夫一样粗鲁,但比后者更有教养、更灵巧、更机敏……勃列日涅夫在谈判中使用一把剁肉斧,戈尔巴乔夫则使用一把匕首。但在戈尔巴乔夫经常戴的柔软手套之中都有—只钢铁般的拳头。”戈尔巴乔夫时年五十四岁。苏联终于有了一位比它本身更年轻的领导人。不过,人们都看走了眼。为了树立所谓的新形象,推行所谓的新思维,让世人知道他是一个冒险少,得益多的老手,戈尔巴乔夫过多地考虑自己对手的情绪了。从对国内那些“持不同政见者”的宽容,到对国外长期仇视苏联老牌对手的让步,再到对身边所谓“朋友们”的默许,他一步一步往后退,直到无路可退。几年后,当他遇到了与他同龄仅大一个月的对手叶利钦时,这位莫斯科大学哲学系高材生较之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中等生的PK有了区别,前者虚张声势,口口无力;后者绵里藏针,口口见血。其实,他们两个人的争斗有好些年的时间,只是在戈氏当了总书记后日渐加剧,且经过了一个由强而弱,此消彼涨的过程。叶利钦是在1986218接替格里申就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他上任后曾亲自挤公共汽车,到商店排队,了解市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戈氏最初是赞许的:“他在开始阶段也使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好景不长,随着叶氏的风头日盛,戈氏不让他继续下去。19871111,戈氏在苏共莫斯科市委全体会议上,公开指责了叶氏并较多地谈到戈氏的个人作风,说他“把个人的自尊心、抱负置于党的利益之上”。但是,“民主”不仅是一个观念,也是一种机制。作为一个观念,人人都喜欢,作为一种机制,就未必人人都喜欢。因为,这种机制可能把你不喜欢的人变成直接的对手,老戈今天的后悔就在于六个字:“民主化、公开性”。

——戈尔巴乔夫同志,你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多变的动物吗?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治死了那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叶利钦签署了死亡证书;戈尔巴乔夫埋葬那个神话般强盛的红色帝国,叶利钦为其举行了葬礼。”因此,戈氏对于前苏联的倒台的责任就小到可以忽略不记了。能够这样说吗,作为一个国家和党的领袖丢了江山,无论如何是难以免责的。戈氏的确是想变,但是又驾驭不了变化,尤其是人的变化,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无知和低能,当然也包括他的后悔。戈氏有两个地方不明白,第一,人们对政治家的评价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仕途来看,可谓是一帆风顺。除了在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位子上呆的时间稍长一点以外,几乎是每隔两三年就是一个新起点。他到最高峰也太突然了,他也太喜欢这个位置了。他的秘书后来回忆道:在戈氏一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立即迫不及待地搬进了党中央办公大楼主楼第五层被称为6号的办公室,一点儿时间也没耽搁。就如同过去俄国沙皇迷恋王位王权和王冠一样,这个新办公室也一直吸引着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勤务人员就把一切都收拾好了,把楼梯上的长地毯也换了,把地板也磨光了。会客室里还有一些事没做完,但戈尔巴乔夫已经等不及了,开始在他的新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改革从事物原有弊端入手,这是不错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弊端都可以在同一时刻触及。他从一个人人都可以说些话,但是话多了会惹乱子,即这个国家最敏感、也是最致命的政治体制上动手。他赢得最初声望的时候,也是潜藏后来危机的时候。可是当危机来时他还不敏感,该休假照样休假,该出访时照出访。估计他没有看过中国传统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以及《三国演义》的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当孔明斩了马谡后大哭时,人问其原因,他说:“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第二,人们对政治家的需求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当有人问及当年那场改革有什么教训可以总结,戈氏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我们没有利用人民群众的巨大的支持。我不知道,还有哪个政权得到过如此巨大的支持。然而,我们从1990年春天开始逐渐失去这一支持。我们也没有利用解决市场问题的时机。人民一直在等待,可我们却没能抛弃陈旧的观点,把资金——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都花费到那些已经过时的大项目上。应当使人们的需求、收入与市场保持平衡,让一部分国防工业企业生产优质民用品。这样的话,人民就会理解叶利钦以及激进民主派的做法,也就不会发生叛乱了。可是当时人们认为:也许叛乱分子是对的,也许他们想使国家保持现状而不致变得更差。但没过多久他们就明白了,这不是他们要走的路。”这是典型的“马后炮”的说法,不走他的路,走你的路?

——戈尔巴乔夫同志,你不知道人是天底下最记仇的动物吗?叶氏原为一州委书记,后调任苏联中央建设部部长,戈叶二人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相识,基本上是工作关系,但双方曾经发生过不愉快,叶氏对此铭记在心。戈氏上台后,放弃前嫌,唯才是举,将叶氏调任中央书记、后任莫斯科市委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但叶的矛头很快转向了苏共中央,特别是苏共第二号人物利加乔夫。19871021举行的中央全会上,他猛烈地抨击了苏共中央改革进程缓慢,并点名批判了利加乔夫的工作作风。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弄潮儿”是最需要提防的,此人既可以为我撑槁划船,也可以抢舵凿船,叶氏就是这样一个人。可戈氏这时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没有象他的改革先驱赫鲁晓夫对待反对派一样,把叶氏打发说话让人到听不见声音的地方,而是继续让他在中央任职,在首都说话。如此,戈氏拱手奉送了叶氏“人民代言人”和“激进改革家”的称号。叶氏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人,并巧妙地利用了当时苏联人民对苏共的失望,利用苏联社会发展中的困境,慷慨许诺,痛陈时弊,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救世主。他凭借充满不切实际的许诺竞选纲领和对苏共的尖锐指责,于1989的苏联首次真实意义上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89.4%的选票,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并担任最高苏维埃建设委员会主席,重新走上政治舞台。在随后两年里他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终迈向了俄罗斯联邦的权力宝座。至此,他让戈氏知道什么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天,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雅科夫列夫三人坐在戈氏的办公室里讨论苏联总统下台的条件。他们最后商定:1992178日,戈尔巴乔夫腾出办公室、公用住宅和别墅。戈氏表示同意。叶氏答应给戈氏发放退休金,并提供一辆吉尔牌轿车等。但是,几天后,戈氏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整理资料,,清理保险柜。这时,他接到了夫人赖莎从别墅打来的电话,说叶利钦的卫队长科尔扎科夫带领一帮人,要求立即打开房门,清点物品,并在24小时内搬出公用别墅。

从戈尔巴乔夫同志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政治家永远不要忘记一个基本事实:我眼睛中的我未必是真正的我,我眼睛中的他未必是真正的他,当然,他眼睛中的我也未必是真正的我。所以,过分自恋是有问题的,“作秀”永远不应该是政治家的品质,偶尔作为手段是另一回事。第二,政治家永远不要忘记一个基本事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要么在最初时刻就不与人斗,但是打斗一旦开场,谁斗到最后谁才是赢家。即便是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以能打赢为基础的,否则谁会让你罢手。第三,政治家永远不要忘记一个基本事实:人是好变的,人的变化是为了应对事的变化。人不要怕变,但要学会应变。什么是变化,变化就是我们生活中那些不连续的地方,人们要将自己不连续的生活处理好,唯一可做的就是“以变应变”。第四,政治家永远不要忘记一个基本事实:人是有记忆的动物,而记忆的深刻程度与自己主观好恶有关。记得住他人好处的人可能是一般的人,而记得住他人坏处的绝对是政治家。

“该结束的,总要结束。是该离去的时候了……”,这是戈氏在下台前自言自语的一段经典台词。其实,对于前苏联这样一个腐败、衰败和失败的巨熊,倒下是必然的,且未必是坏事。只是戈氏故事的发生,是在一个特殊的地方,遇到一个特殊的人物,产生一个特殊的效果而已。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奖能增十倍效益,罚能添百倍小心。”一百个正面的经验,我们未必能够从中学到点什么;而一个反面的教训,足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