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里面怎么删除文字:厦门,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9:55

厦门,想说爱你不容易

              ——访厦门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朱丽水

 

主持人 拂煦

  

朱丽水观点

⊙资源是全球化的配置,而不在于地盘的大小,关键是看它真正有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高科技核心技术。

⊙一个城市一定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尖端的东西。我们提倡“拿来主义”,但不能照搬照抄,找准自己的位置后,就实实在在执行。不仅仅只喊空口号,要把实际的关键的措施流于形式。

⊙今后的战争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武力,而是贸易战、经济战、能源战,谁掌握了上游资源和核心技术,谁就具有主动权和后发制人的功力。

⊙厦门没有一定的实力也“龙”不起来,厦门那么多的优惠政策GDP却不到泉州的一半,何以让人信服?

⊙“海西区”更多的还只是福建省的一厢情愿,从区域范围而言,最终只是福建一个。

 

 

主持人的话

   厦门,拿什么来爱你

 

   

   厦门市委、市政府曾提出到2010年,把厦门打造成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海湾型、生态型城市,基本建成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生产研发基地、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从早几年提出的“现代化国际港口风景城市”、“海湾型城市”到近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又到现在一意孤行上px搞N多化工项目……厦门的定位一直发生着变化。到底是“旅游城市”?“商贸城市”?还是“科技之城”?如今,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也“龙”不起来,厦门拥有很多的优惠政策,GDP却只有泉州的一半,何以让人信服?漳州已经被边缘化了,被列入“沿海城市欠发达地区”。而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在经济发展与突围上,该何去何从?

   随着市场经济运作及其机制的日益深化和WTO规则的日渐理解,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做大做强”和效益共享的重组整合方式,将是新时期众多生产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新一轮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运作模式,也是闽南三角洲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催化剂。厦门如何与兄弟城市形成战略联盟,将自身优势明显凸现,主要取决于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达到战略目标、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果一个联盟达不到这三项原则,那么它就是非战略性的、无效率的、也是很难成功的。

 

1 “海西区”的自恋意识 

 

   

   主持人:厦门提出到2010年要打造成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海湾型、生态型城市,基本建成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生产研发基地、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从前几年提出的“海湾型城市”到近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城市”,厦门确切的定位应该是“旅游城市”?“商贸城市”?还是“科技之城”?

   朱丽水:资源是全球化的配置,而不在于地盘的大小。不同的经济区域的联盟才叫经济区,比如大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唐及环渤海、东北、中西部。而仅一个福建省怎能称作经济区?况且海峡西岸的概念太笼统,可以说整个中国大陆都是在海峡西岸。对于福建、厦门而言,提“闽台经济区”会比较贴近实际。

虽说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到了“海峡西岸”,但并不是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提到的,而是指“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海西区”更多的还只是福建省的一厢情愿。“海西区”从区域范围而言,最终只是福建一个。兄弟省市不接受,中央也尚未明确认可,而更关键的是没有形成配套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振兴“海西区”的具体方案。

   单从这种提法上看,福建还是表现出以往的“小器”样。提“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何不去掉“西岸”谋求与台海对岸一道搞“海峡经济区”呢?诚然,福建需要内陆腹地的强力支撑,但福建也有自己的特点,有近2000万的海外闽人,有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应该学宋元时期,把眼光朝向更为广阔的海外。

   主持人:早在2002年,在厦门建设“科技之城”恳谈会上,众多专家就厦门如何加速迈向“科技之城”各抒己见。您发表了“产学研相结合,建设科技之城尤其要有一个好的体制”的观点。时间已经过去三年半了,厦门离“科技之城”大概还有多年的路程要走?

   朱丽水:其实随着外界条件和自身体制的变化,这个目标也在发生演变。首先,上海浦东开发区是一道很大的屏障,对厦门造成一定的影响,北方的投资大多都到了那里,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在厦门的80多家上海内联企业都回去了;在南方,随着香港的回归,珠三角经济的提升以及产业链配套的实施,也使南方的经济到不了这里;虽然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但台商到大陆一定要经过香港和澳门,台湾和香港的制造业大都放在珠三角;厦门身为特区,税收直接上交国家财政以上种种因素决定了厦门的经济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主持人:美国“圣地亚哥”这个小城市和厦门非常相似,都是阳光灿烂的旅游胜地,如今已建成为加州的第二硅谷,中国的“杭州”也在打造“天堂硅谷”,吸引了许多的国外巨头在那里投资。您认为,这些城市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可以给厦门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朱丽水:当然,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并不是表现在表面的数字,面积的大小,而是它真正有没有拉动行业发展的高科技核心技术。厦门应利用与台湾最近的地理优势,先从货物、邮电、金融、商贸开始,实现“小三通”,修通厦门到金门的跨海大桥也可以从设想变成现实。

   这里我可以说个体外话,从1985年开始,日本每年拿170亿美元买美国的企业和大楼。里根总统非常担心总有一天日本会把整个美国都买走。美国为防止日本的这种野心,召集经济专家进行出谋划策,最后有人提议了两条供里根选择,其一发展通讯信息,其二发展生物科技。结果里根总统将两条建议都采纳了,并把这些技术的研发交给国防部而不是科技部。是出于日本的仿制能力世界闻名,为防止日本把技术偷走而考虑。美国在所有研发出来的关键部件里均设置了密码,只要一拆开就引爆。从此以后,日本对美国无可奈何,经济开始出现低迷!正是科技挽救了美国的危机,并日渐奠定了他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

   因此,一个城市一定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尖端的东西。我们提倡“拿来主义”,但不能照搬照抄,找准自己的位置后,就实实在在地执行。不仅仅只喊空口号,而是要把实际的关键的措施流于形式。大家都在提“节约型经济”,“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怎么做?总之,我认为厦门惟有“以港立市”,方可加速经济整体规模的飞跃。

 

2 “以港立市” 为上策

    

   

   主持人: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73万多标箱,居全国第7位;空港方面,国际客流量位居全国第4位。在“现代物流配送”上,厦门想打造成为链接长三角、珠三角,沟通台湾的枢纽城市,是否可行?

    

   丽水:这个想法和思路是正确的。如今已是全球一体化经济,厦门应该成为国际化港口枢纽城市,朝商贸经济发展。大家都知道,帝国主义的本性是掠夺。而现在他们的这种侵略不在表现为领土的抢占,而是对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比如中国的钨储藏量是59%,美国为29%,表面上看中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经过不断地开采,浪费和出口后,正日益匮乏;而美国却把这些能源作为不动产,不开采不利用还要靠进口,这似乎让人感到费解?但细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形成的资源。今后的战争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武力,而是贸易战、经济战、能源战,谁掌握了上游资源和核心技术,谁就具有主动权和后发制人的功力。

   主持人:“以港立市”成就基础设施竞争力。尤其是港口方面的建设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比如海港方面,东渡港、海沧港总吞吐能力能达15000万吨,目前只达到2700万吨。

   朱丽水:随着经贸的发展,地理位置的重要正日益凸现。厦龙赣如果连接京九,西南连云贵,华中、西北的铁路,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枢纽点,这样做才不会边缘化。南边的港口城市有广州、深圳,北边有宁波和上海港。台湾的货物进到厦门港,可直航高雄,节省了成本和运输时间。贵州的货物到美国、日本要从广州走会更远。宁波港主动向上海港靠,作为上海的附属港,产业配套的运输使其每年增加1000万吨的吞吐量。

   戴尔之所以在厦门,主要是因为厦门港能保证它的运输,大家都知道戴尔实行的是零库存,45分钟内一定要把商品从柏林顿运到象屿保税区。

   “以港立市”成就基础设施竞争力。尤其是港口方面的建设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比如海港方面,在“现代物流配送”上,厦门要打造成为链接长三角、珠三角,沟通台湾,对接美国、日本的国际化港口枢纽城市。按照国家计委的预测,东渡港、海沧港的靠泊能力达到10万吨级。如果要建“桥式码头”的话,两边都可以靠,则可达到一亿五千万吨。经济的全球化,实际上是有这个需求,而厦门却跟不上。上海港的航线就能做到很远,如果其航线受阻,上海的经济马上会受到影响。

厦门港管理体制改革意味着厦门港的概念突破厦门行政区范围,向漳州行政区延伸。即在厦门港已有的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刘五店港区、客运港区5个港区基础上,再把漳州招银港区、后石港区、石码港区及海沧西侧岸线纳入《厦门港总体规划》,实现“大厦门港”。合并后的“大厦门港”深水岸线增加了14公里,总长达40公里,可容纳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14个。经过努力,最终将形成货物吞吐2.6亿至2.9亿吨,集装箱吞吐1700万-1900万标箱的能力,跨入世界强港行列。

   厦门湾内8个港口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大厦门港”远期将成为年吞吐量达2.9亿吨的世界强港。厦门港的强大服务和现代物流枢纽港口中心功能将得到更高效的提升。

   主持人:厦门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位,是在综合人才、资本、科技、结构、基础设施、综合区位、环境、文化、制度、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开放等各项竞争力指标上综合出来的排名。其中,厦门的政府管理竞争力表现最出色,排名在第3位,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位,开放竞争力排名第5位,基础竞争力排名第6位,环境竞争力与制度竞争力均排名第7位,结构竞争力排名第9位。这些都可圈可点,厦门被称为“中国经济充满长期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也因此当之无愧。您认为真的是这样吗?

   朱丽水:这说明我们国家评选竞争的能力指标过低。厦门作为特区更应该创新,我的几个方案国家目前仍在使用,比如国有资产和份额问题、引进三资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外汇实行统一汇率、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等等。特区肯定是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给企业充分的进出口权,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同样享有进出口权。

   主持人:有人说“尽管今天被称为中国三角洲经济的闽南金三角经济,它在中国强势三角洲经济面前根本算不了老几。”厦门产业配套能力不够完善、产业链不够完整有效是不争的事实。就拿“老三大”支柱产业——电子、机械、化工来说,产业链虽渐成雏形,初具规模,但产业链短,无法形成聚集效应。如电子工业上游缺工厂、下游缺配套元器件厂家;机械工业上游缺铸造、下游没有热处理、表面处理;化工工业上游无油头、石油裂化,下游无纺织、加工。

   朱丽水:厦门没有一定的实力也“龙”不起来,厦门那么多的优惠政策GDP却不到泉州的一半,何以让人信服?漳州已经被边缘化了,被列入“沿海城市欠发达地区”。

   厦门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面对台湾,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有良好的海空港条件和完备的交通体系,外向型经济发达,具备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

   主持人:漳州招商局开发区离厦门只有5公里,如果没有厦门的辐射,这个开发区根本发展不起来,厦漳合并,打造福建第一大都市!厦漳合并后今年的GDP将达标1200多亿,跟福州差不多,可能跟泉州还有点差距,但以厦漳合并整合后的优势,全省第一的地位指日可待!届时的厦门将真正是福建省的经济龙头!您对此有何高见?

   朱丽水:如果这样,漳州自然求之不得,因为他们将享受副省级的待遇,而这些都要厦门的财政去支持和补贴,包括漳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等等。

   厦门是否能成为真正的龙头并不仅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可贵的是能否有好的思路和策略并付诸行动。早在1983年,时任福建省长的王一士曾动员厦、漳、泉三地政府达成“城市联盟”共识,并成立了一家叫“三江公司”的经济实体。发展到今天,福建的几个城市之间仍然互不相让,争当“老大”。从此也可以看出,所谓的“区域经济”,只是一个区域的划分,没有采取从实际上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出台“合”和“管”的有效文本,因而也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同盟。

   新加坡、台湾、香港、日本领土面积都不大,但辐射能力很强。如IBM、微软等这样的企业不一定非要很多,但其实力相当强。厦门要朝向第三产业发展,即信息、科技方面占的比重应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