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荣台北布道会:乾隆帝的各种画像肖像cosplay以及其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58:18
一、乾隆皇帝大阅图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绢本,设色,纵332.5cm,横232cm,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本图按照画风似为郎世宁之作,内容似乎为弘历披甲胄、乘马、佩弓矢的图像。
这幅画像自乾隆四年(1739年)起,就一直贴在南苑新衙门行宫后殿屏上,直到辛亥**后段祺瑞任陆军总长时,才被取下交给根据民国政府优待条件仍居住在宫中的溥仪。
乾隆四年御制《南苑新衙门行宫即事诗》云:
南苑重来羽骑驰,
离宫未御已经时。
新诗消遣闲中兴,
旧学商量静里知。
花笑迎人夸得意,
鸟吟为我话相思。
留连不是耽风景,
却惜年华暗转移。

参考画解读:
皇帝弘历亲临南苑检阅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乾隆每3年大阅一次,以壮军威,鼓士气。本幅系弘历29岁时的戎装像,精神焕发,亦系郎世宁的盛年佳作。但此时画家对传统中国绘画尚处在学习阶段,图中的表现技法基本上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而取得了西方细笔油画的艺术效果。作者减弱了对景物、人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作用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叶近乎西方的静物写生,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程序.\
二、乾隆帝是一是二图轴



本图又叫做《弘历鉴古图》,绢本,设色,纵76.5厘米,横147.2厘米,作者为丁观鹏,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一下我的一位博友的评价: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书房乃及修身怡情养生之地。下图《临宋人画轴》,描绘了明代文人鉴古之趣。乾隆欣赏其中雅趣,命宫廷画家以自己为模特儿绘制了《弘历鉴古图》,明代文士变成了方巾道袍清代帝王。乾隆题词“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

再看看那张原版的: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三、弘历平安春信图轴


弘历平安春信图轴,绢本设色,尺寸:126.3 x 67.9厘米,作者郎世宁。
图为乾隆为皇子时期与父亲雍正皇帝品竹赏梅的情景,本图以写实手法表现了年少皇子与父皇相处时的情景。
四、乾隆皇帝青年朝服像




此图为乾隆皇帝青年时期朝服像,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具体情况这里不再赘述。五、弘历观荷抚琴图



弘历观荷抚琴图:
转载一下傅东光撰稿的解读:

《弘历观荷抚琴图》轴,清,绢本,设色,纵299.5cm,横156.5cm。
本幅无作者款识。
随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之风,一些欧洲画家开始在清代宫廷供奉。一方面,他们接受中国传统绘画方式,采用中国笔墨颜料和纸绢作画,另一方面,他们依然坚持西洋绘画技法中的透视原则,在作品中着意表现物体的体积、质感、明暗、投影乃至倒影。此幅虽未署作者名款,实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主绘,中国画家补画山水背景。画中乾隆皇帝身着汉装,临湖抚琴,远处高山流水,喻其襟怀心境。
作者不仅通过高超的技巧和精准的透视画法成功地表现出水边亭台的立体感和通透感,而且将建筑整体复杂的结构和各个构件的细部都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腻的笔触与富于变化的色彩将原木立柱和屋顶青石瓦片的肌理与质感描绘得精微而生动。从此图中可以看到郎世宁运用焦点透视手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所见到的屋宇移于画幅,成功地在二维平面画幅上真实地表现出多维空间,与传统中国界画描绘空间的手法完全不同。 六、心写治平



这个太熟悉了,不需要我再介绍
七、乾隆乾隆皇帝半身朝服像 




这是聂崇正先生的解读:
《乾隆皇帝半身朝服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此图屏为纸本油彩画,纵54.5厘米、横42厘米。乾隆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代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高宗,生于康熙五十年,二十五岁时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做了三年太上皇,于嘉庆四年(1799)去世,享年八十九岁。此为乾隆年轻时的肖像。八、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转载: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清乾隆,纵117cm,横71cm。清宫旧藏。
画中乾隆皇帝身着红色袈裟,头戴黄色班智达帽,结跏趺坐三层高垫上,左手托法丵轮,右手施说法印。其神态庄严静穆,面部描绘清晰写实。下为大象护卫的莲花宝座,10朵盛开的莲花与绿叶组成背光。莲花座前写藏文,大意是“文殊菩萨化身,大德法王”。座左边为普贤菩萨,右为地藏菩萨。头顶天空正中绘诸佛菩萨黄教祖师25位。座前有莲花盛开的方形水池,池边围坐15位僧人。下界画大黑天、吉祥天母、降魔阎尊三位护法神。
这副画着力把乾隆皇帝刻画成莲花围绕、众神簇拥的文殊菩萨的化身,身着喇嘛服饰以表明他对藏传佛教的尊崇。此为18世纪内地创作的唐卡代表作。九、弘历采芝图




原谅我转载百度的介绍:
作者郎世宁,画芯204×131厘米,外形396×180厘米,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画二人,均衣着汉族衣冠。青年手拿如意目视前方,仪态端庄稳重;少年手提花篮,神情专注,给人感觉是一主一从,但从人物的面貌神态上看,应为一人,是爱新觉罗·弘历。画中青年的面貌和弘历《乾隆元年朝服像》极为相似,少年时的面貌和《平安春信》图中的弘历神态一样。题材有趣。此作品出自郎世宁之手,画于弘历即位之前。十、乾隆吉服读书画像
十一、乾隆射熊图

\十二、乾隆及妃古装像轴1

十三、乾隆一箭双鹿图




乾隆一箭双鹿图,绢本,设色,横113.2厘米,纵167.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十四、围猎聚餐图轴


十六、弘历观画图




原谅我转载百度介绍:
清郎世宁弘历观画图轴,纸本,设色,纵136.4cm,横62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此幅利用画中画的构图方式,表现乾隆皇帝弘历在清风中欣赏《洗象图》的情景。《洗象图》描绘的是扮作普贤菩萨的乾隆皇帝正在观看众人为普贤的坐骑白象洗刷的场景。
乾隆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文化体系,同时他还自诩是佛教中 “文殊”、“普贤”的化身,给自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光环,意味着他不仅是人间的帝王,也是佛界的要神。因此该画在创作意图上是幅宣扬乾隆皇帝宗教信仰的作品。
此图无作者名款,从创作手法上分析应该是中西画家的合璧之作。图中乾隆皇帝的肖像是由擅长写实画的郎世宁绘制。作者运用解剖学,以西洋绘画技法表现人物面部,五官的刻画细腻、清晰,富有层次、立体感。乾隆皇帝的服饰则由中国画家以传统的人物画“战笔描”表现,衣纹线条抖动弯曲,极具动感。图中的小童、房舍、树木等亦是由中国画家联手完成的。东、西方绘画艺术风格呈现在同一幅作品中无疑丰富了宫廷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这也是乾隆朝宫廷绘画的一大特色。十七、《万国来朝图》局部

十八、乾隆刺虎图


======================================

没别的意思,只是对比一下:
十九、乾隆雪景行乐图局部

二十、几张散图御容像




二十一、乾隆帝古装像

二十二、威弧获鹿图局部




《威弧获鹿图》,纸本设色,纵37.4厘米,横195.5。
此图弘历面庞稍丰满,三绺须,现存《马技图》弘历四十四岁,面容清瘦。三绺须稀疏。万法归一殿画屏,描写乾隆会见土尔扈特部一事,弘历已六十一岁,面容龙钟,须发稀薄。以此二像比较《威弧获鹿》图上的弘历面像,它介于其间,正当五十至六十之间,五十几岁之时更为恰当。
二十三、弘历维摩演教图




本画作者丁观鹏,纸本,立轴,设色,118.3*61.3cm,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四、弘历洗象图



转载参考:
此图乃清代画家丁观鹏所绘的乾隆皇帝行乐生活的一个场面。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高坐莲座。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两旁。几位僧侣仆人正在洗刷一头白象,准备搭上毛毡锦垫,以供“菩萨”骑用。画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扫,另二位正在传接经书,欲呈献皇帝。画面取云雾缥缈、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之处为背景,突出仙界气氛。人物衣褶皆用战笔流水描,宛转卷曲,古拙奇趣。人物面部用淡色晕染,富有体积感,尤其乾隆的面部,更具有写实的意味。此画将乾隆喻作法力无边、救苦渡难的菩萨,其主旨不言而喻。
二十五、塞宴四事图局部

二十六、《哈萨克贡马图》轴



本画作者郎世宁,目前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横卷水墨浅设色,纵45.5,横269

这幅画描述西部民族的哈萨克人向乾隆献贡马,表示效忠满清王朝。皇帝镇静的面孔,线条精确微妙。乾隆坐在屏风前的平台上,四周围着有限的几个人。构图与其说是东亚不如说是欧洲绘画传统。 画卷显然不是依次分段铺开,而是整体展现,以求真切的视觉效果。同样地,马匹也按西方现实主义手法描画,郎世宁在这方面实为高手,显得空旷的环境,烘托出俊马是如此强壮。马身立体描绘分外出色,色彩层次过渡令人毫无察觉。
画中的景物,岩石,树木,青苔,水墨线条犀利,著色错落,无疑是国画的表达方式。人物面部用细腻对比笔法描画,显示出稜光效果。这种西方常见的技巧,此处用在带云母粒的长纤维纸上,效果异常鲜明。二十七、须弥福寿寺乾隆御容佛装像唐卡




须弥福寿寺乾隆御容佛装像唐卡,绢本设色,111*64.7二十八、普宁寺乾隆御容佛装像唐卡




普宁寺乾隆御容佛装像唐卡,绢本设色,108*63二十九、乾隆逐鹿图轴

三十、无比惆怅……

三十一、万法归一图




此图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164.5、横114.5厘米。
乾隆三十六年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为反抗沙皇俄国的统治,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历尽艰难险阻,从伏尔加河畔回到祖国。为实现重归祖国的愿望,土尔扈特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从出发时的17万之众,到达伊犁只剩下7万人。可歌可泣的东归壮举,在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万法归一图》正是有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宝贵文物。乾隆命人将这一盛大的场面和一些重要人物画肖像,制成唐卡供奉,这就是有名的《万法归一图》。这幅唐卡最重要的一点是将历史与宗教题材充分的结合,将人物和场景的写实与唐卡程式化的山水结合,成为清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绘画和唐卡作品。唐卡中普陀宗乘寺的万法归一殿正中安供高大释迦牟尼佛,其前供须弥山曼陀罗,乾隆帝作在大殿左侧,侧身注视殿外做法的情景。殿外正中供桌前分别端坐着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两位佛教大师,二者正在主持盛大的吉祥法事。殿内廊下朝廷大臣、黄衣僧众云集一堂,共蘘盛举。这一部份的场景和人物,尤其是乾隆肖像明显具有写实效果,可见有西洋画师的参与。寺外的山峦、树木、云彩、伎乐天人均是西藏唐卡的典型画法。
三十二、乾隆御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