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事业单位吗:【引用】高考生物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2:54:29

一、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一是审题要严,二是方法要对。审题严,是指对题干和选项要仔细审题,分析语句,抓住关键,特别是要辨析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名词,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名词要认真分析比对,去伪存真。方法对是指解选择题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否则,轻则浪费时间,重则前功尽弃。解选择题的方法主要有作答法,排除法,计算法,推断法,比较法等。

 二、填空题(非选择题)

  此类题目对答题的规范要求较严,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⑴规范:尽可能用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答题,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绝不可妄加更改。

  ⑵达意:即填入的内容必须符合出题者的意图及答题者的思路。

  ⑶通顺:是指填入的语句要使得整个句子通顺,段落意思明了,符合语法规则。

 三、图表题:

  图表题是运用图形或表格来帮助出题者设疑和解答者解题的一类常见题型。其中又可分为结构图、细胞分裂图、遗传系谱图、生理生态图、实验装置图、表格图、坐标曲线图以及其他综合图等。下面就细胞分裂图、遗传系谱图三类题的解法作一详细说明。

1.细胞分裂图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解答细胞分裂图一般有以下要求:①该图所示分裂方式及时期;②该图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统计;③该图往前往后时期的情况。

  其中关键是判断分裂时期,一般采用下面两步来判断:①根据同源染色体有无及同源染色体行为判断分裂方式,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则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有同源染色体,又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分离等变化,则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如有同源染色体而无上述行为变化,则一定为有丝分裂。②根据细胞分裂各期特点,判断所处具体时期。

2.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遗传系谱图一般要求根据图谱判断遗传方式,求出某些个体基因型和某些组合后代的性状几率。

      其中关键是判断遗传方式,关于判断遗传模式,可根据以下方法进行:

  ⑴判断是否为Y染色体遗传的方法:男病女无病且男病子必病

  ⑵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无病生有病为隐性,有病生无病为显性,无上述特征则显隐性均可。

  ⑶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无论什么情况,常染色体遗传都有可能,因此只需排除伴X遗传即可。

  ①若为隐性遗传可看女病之父子,若父子有正常则可排除伴X遗传,若父子均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遗传;

  ②若为显性遗传可看男病之母女,若母女有正常则可排除伴X遗传,若母女均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遗传。

  ③若是不能判断显隐性,则根据“女病父子无”排除伴X隐性遗传或根据“男病母女无”排除伴X显性遗传,若不能排除则可根据下列情况判断可能性大小:

  若表现为代代连续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

  若表现为隔代遗传则最可能为隐性遗传;

  若男女患病机会均等(即患病人数相等)则最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

  若男女患病机会不均等(即患病人数不相等)则最可能为伴X遗传;

  若患病个体男性多于女性则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若患病个体女性多于男性则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3.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此类题一般题目给出一张坐标曲线图,然后要求根据图表分析曲线变化的情况,变化原因,各曲线间相互关系等。对于这种题目,关键抓住以三看:

  ⑴看横、纵坐标:了解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量的变化。

  ⑵看曲线的走势:了解曲线的升降变化,用语言描述曲线的变化,即说明当横坐标发生变化时纵坐标如何变化,并且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⑶看关键点:曲线上的关键点一般指曲线的起点、终点和转折点。曲线的关键点常常是解题的突破口,特别是起点和转折点,一定要注意分析曲线的起点应该在哪儿,为什么,曲线的转折点在哪儿,为什么。

 四、实验题  

  实验题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实验分析题;一类是实验设计题。

  对于实验分析题,主要是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作出合理解释,辨别实验错误等。对这类题要密切联系所学实验内容(包括课文内的实验)仔细分析,一般不难解答。

  对于设计题,一般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计一实验,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生命现象。这类题相对难度大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认真审题:

  实验设计题的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实验设计的审题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审目的:明确实验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验证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⑵审类型:要弄清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⑶审原理:实验原理常常是实验结果检测和观察的一种依据,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就能准确把握实验结果的检测和观察方法。如“探索酶活性与温度关系”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兰,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兰。了解这一原理就了解了应该用碘液对淀粉是否水解进行检测,对是否出现蓝色进行观察。

  ⑷审变量:要准确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即实验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然后构思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⑸审器材:根据实验提供的器材,准确选取实验所需的用具和材料。原则上,如果不是说明选择使用材料,则一般应全部用上且不能随意添加。如果题目要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则一定要注意选材的科学性,要根据实验步骤,参考教材中常用的材料和用具进行选择。

  ⑹审要求:一个结论的证实,可通过许多不同的实验来证明,但究竟应选用何种设计方案,则要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来确定,所以在设计步骤之前,要细心地去弄清题目的设计要求,否则尽管实验设计得很完善,但若不合题意,还是不能得分。

2.作好实验假设:

  假设是一个实验的整体思路,在设计实验之前依据实验目的准确作好假设是实验设计成功的关键,假设的格式一般为“如果...,则...”,注意此种假设只是作为设计的一种思路,常常有多种可能,若是实验中要求写出你的假设,则一般只要求写出你认为最可能的一种假设即可。

3.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步:选择(并处理)材料分组编号。选择题目中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组装实验设备),平均分若干(由实验变量和实验要求决定)组,并作好编号。

  第二步:设置对照。根据实验原则对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设置,在设置中注意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在语言的表述上,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等量”、“相同”、“适宜”等。

  第三步:结果观察和记录。依据实验原理指出怎样观察实验结果或者观察何种现象、记录何种实验数据。

  第四步: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对于验证性实验,其实验结果只能是一种,即支持实验目的、原理的结果;而对于探究性实验则应尽可能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并根据各种实验结果作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常写成“若……(实验观察到的某结果),则……(实验的对应结论)”

五、遗传推理题 

1.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判断方法:

  ⑴看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来源,如来源于细胞质,则为细胞质遗传,否则为细胞核遗传;

  ⑵看杂交后代的比例,如子代无一定的分离比,不遵循遗传的三大规律,则为细胞质遗传,否则为细胞核遗传;

  ⑶看正交和反交的子代表现型,如果无论正交、反交子代均为母本的性状,则为细胞质遗传,否则为细胞核遗传。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方法:

  ⑴看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正交与反交后代有时结果不一样,性状的出现往往与性别有关。

  ⑵看同一生物的同一性别群体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出现的比例,若为1:1,则最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若不为1:1,则最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⑶看隐性雌性个休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的子代表现型,若子代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上的遗传。

3.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⑴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如高茎×矮茎→高茎,则高对矮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⑵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如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A→A、B,B为隐性性状。

4.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方法:

  ⑴测交法:将待测显性个体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则为杂合子,若后代全为显性性状,则为纯合子。

  ⑵自交法:将待测显性个体自交(若待测个体为动物则将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则为杂合子。 

六、材料分析题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段材料之后,分析解答相关问题。解这类题要做到以下两点:

  ⑴认真阅读材料,充分联系教材:所给材料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应认真加以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中心思想,然后得出一个总体概念;紧接着必须尽量与教材内容挂钩,所谓“题在书外,意在书中”,所供资料必定要运用教材理论去解释,理解,因此,一定要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解题方向和思路。

  ⑵给合各题要求,规范答题要求:各个题目所做要求不同,在分析了所供材料并找到教材衔接点后,就可以根据各题的要求来解答了。在解答时不要就题论题,而应认真分析,挖掘其延伸含义,并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一般要求在答题时复述作为论点或论据。

  生物题型千变万化,各类题目的解法自有各自的特点,但也不能死搬硬套而应该结合具体题目展开分析,逐步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