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钥匙怎么换电池:“郭树清之问”和IPO制度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1:15:20
分享到:
2012-02-13 07:39:37 来源:国际金融报
新闻阅读评级:
略读
可读
推荐
必读
新闻全景>>热点新闻榜>>
媒体报道122
博友点评19
论坛观点41
人民网 搜狐财经等知名媒体发表了相关报道,点击查看全部
郭树清发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4小时前新浪财经
“IPO不审行不行?”这个惊人之问,抛给了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而抛疑问者正是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 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
郭树清上任百日后再谈改革 IPO不审行不行(1)4小时前中国金融网
日前有报道称,郭树清在上任不久之后的一次内部场合中曾抛出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这个问题当时抛给了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被认为是国...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发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8)6小时前股城网
IPO融资额将超3000亿 据统计,2011年度,A股市场共有277家企业IPO发行,融资额2756.96亿元。IPO最凶猛的2010年,IPO发行企业家数达349家,融资额为...
郭树清“惊人之问”掀波澜 超七成网民支持6小时前中金在线
【惊人之问】 郭树清发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 IPO淡化盈利判断渐成共识 合规性审查难言放弃...
IPO不审行不行 郭树清一问再刮新股发行改革风5小时前南方报业
摘要:“IPO不审行不行?”这个在资本市场延续了10余年的话题再次在资本市场上泛起了阵阵涟漪。近日,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证监会发行部官...
郭树清试探改革发问震惊证监会:IPO不审行不行?4小时前金融界-财经
“IPO不审行不行?”这个惊人之问,抛给了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而抛疑问者正是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 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
郭树清抛惊人问题 专家:审不审IPO由不得证监会6小时前华讯财经
【郭树清惊人一问,超七成网民支持】 郭树清发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 郭树清发问:IPO不审行不行? 超七成网民支持不审 【审不审IPO由不得证监会...
IPO不审?远未到时候25分钟前凤凰网
报道:近日有报道称,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上任不久后的一次内部场合中曾发出“IPO不审行不行?”的惊人之问。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引来众多市场关注的当下,郭主席之问无疑再成...
郭树清惊人疑问试探新股改革深浅6小时前中国投资在线
本报讯 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透露,郭树清在上任不久之后的一次内部场合向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抛出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该委员谈起这个事情...
周科竞:IPO不审完全可行6小时前新浪财经
有媒体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问新股发行可不可以不审核,提出了很多人想问但一直没敢问的问题。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IPO过程中并没有证监会审核这一关,公...
郭树清发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4小时前新浪财经
“IPO不审行不行?”这个惊人之问,抛给了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而抛疑问者正是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 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
郭树清上任百日后再谈改革 IPO不审行不行(1)4小时前中国金融网
日前有报道称,郭树清在上任不久之后的一次内部场合中曾抛出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这个问题当时抛给了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被认为是国...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发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8)6小时前股城网
IPO融资额将超3000亿 据统计,2011年度,A股市场共有277家企业IPO发行,融资额2756.96亿元。IPO最凶猛的2010年,IPO发行企业家数达349家,融资额为...
郭树清“惊人之问”掀波澜 超七成网民支持6小时前中金在线
【惊人之问】 郭树清发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 IPO淡化盈利判断渐成共识 合规性审查难言放弃...
IPO不审行不行 郭树清一问再刮新股发行改革风5小时前南方报业
摘要:“IPO不审行不行?”这个在资本市场延续了10余年的话题再次在资本市场上泛起了阵阵涟漪。近日,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证监会发行部官...
郭树清试探改革发问震惊证监会:IPO不审行不行?4小时前金融界-财经
“IPO不审行不行?”这个惊人之问,抛给了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而抛疑问者正是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 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
郭树清抛惊人问题 专家:审不审IPO由不得证监会6小时前华讯财经
【郭树清惊人一问,超七成网民支持】 郭树清发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 郭树清发问:IPO不审行不行? 超七成网民支持不审 【审不审IPO由不得证监会...
IPO不审?远未到时候25分钟前凤凰网
报道:近日有报道称,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上任不久后的一次内部场合中曾发出“IPO不审行不行?”的惊人之问。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引来众多市场关注的当下,郭主席之问无疑再成...
郭树清惊人疑问试探新股改革深浅6小时前中国投资在线
本报讯 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透露,郭树清在上任不久之后的一次内部场合向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抛出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该委员谈起这个事情...
周科竞:IPO不审完全可行6小时前新浪财经
有媒体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问新股发行可不可以不审核,提出了很多人想问但一直没敢问的问题。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IPO过程中并没有证监会审核这一关,公...
论坛讨论帖达到41个,有1395网民参与了讨论,点击查看全部
明天到处都是这个消息
海风股票论坛 17小时前
改革是必须的 温总理也讲改革的嘛
海风股票论坛 5小时前
明天到处都是这个消息
海风股票论坛 17小时前
改革是必须的 温总理也讲改革的嘛
海风股票论坛 5小时前
明天到处都是这个消息
海风股票论坛 17小时前
改革是必须的 温总理也讲改革的嘛
海风股票论坛 5小时前
明天到处都是这个消息
海风股票论坛 17小时前
改革是必须的 温总理也讲改革的嘛
海风股票论坛 5小时前
相关标签:郭树清IPO发审委发审会证监会
中国股市IPO,已经深深地陷入一种制度困境,这个困境就在于,中国股市的设立和发展,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融资,至于投资者能否通过这个市场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只是一个附带的功能,它或许从来不是证监会的主要工作目标。正是在这种以融资为目标的政策路径之下,尽管交易市场一片狼藉,但IPO仍能保持高歌猛进。”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去年10月底上任不久在一个内部场合,向证监会和IPO发审委委员提出一个问题:“IPO不审行不行?”日前,一位上市公司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将这个信息透露给了媒体,媒体将其称为郭树清的“惊人之问”,并作了公开报道。报道说,虽然郭树清此问时隔已有数月,但这位委员在谈起这个话题时“依然充满震惊”。
中国的IPO从2009年年中重启以来,成绩和缺陷都十分明显。成绩是在发审委的力推下,新股的发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跃进,较好地完成了政府所期望达到的利用股市帮助企业融资的目标。至于缺陷,自然就是大量新股的“三高”发行,对市场资金形成了“抽血”作用,导致交易市场长期陷于熊市。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不断出现对IPO制度的抨击,要求将目前实行的IPO审核制改为注册制,让IPO完全彻底地接受市场的检验,“三高”发行的乱象也可得到很好地克服。
现在看来,郭树清在履任证监会主席之时,听到了市场的这种呼声,故而才能发出这样一问。最近几个月来,虽然证监会已经改变了以往拒绝听取市场意见的态度,开始着手对IPO制度进行改革,比如发行公司的信息预披露时间从原来的发审会前5天提前约1个月,全面公布IPO申报企业名单和基本信息情况,但这些动作只是技术方面的调整,并不能将其称为制度方面的改革,因此尽管“改革”的动静很大,但IPO制度其实一仍其旧,仍旧沿袭了前两年的跃进态势,对交易市场的压力并未出现丝毫减轻。
终结IPO到底有什么担心的?比较靠谱的答案是,如果取消对IPO的审批,就意味着权力失去对市场的作用,市场将陷于一片乱局之中。这种思维不仅是官方坚持对IPO审核的“理论基础”,也是市场上投资者的普遍态度。尽管因为交易市场的长期下跌,投资者对无节制的IPO意见很大,但市场仍寄希望于“权力之手”,而不是釜底抽薪,终结IPO审核,从而让真正的市场机制来发挥对市场的平衡作用。
IPO审核制度之所以饱受诟病,主要在于它已经演变为政府强力推进企业上市的一种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资本市场逐渐被政府所接纳,政府看到了它在融资方面的巨大作用,随之将其用为解决国企困难的一个工具,导致股市上出现了大量经营不善的上市企业,一些企业在权力的帮助下甚至以造假来混进市场。时至今日,虽然少量的造假企业被清除,但政府利用IPO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表现得更为积极,证监会作为政府所属的一个部门,必然要配合政府的这一中心工作。至于为之设立的IPO审核制,源自政府所保持的对经济运行浓厚的“父爱主义”情结,政府期望利用这种审核来将不合格企业阻挡在市场大门之外,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但实践已经证明,权力把门并不能阻挡住不合格企业,反而给一些有政府资源的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权力保护的“背书”,而投资者利益保护只能被架空。
尽管郭树清发出“惊人之问”,但他并未提供答案。因此,我们如果从他的这一设问中读出IPO审核将要取消的信息,或只是一种美好理想,并不符合事实。中国股市IPO,已经深深地陷入一种制度困境,这个困境就在于,中国股市的设立和发展,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融资,至于投资者能否通过这个市场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只是一个附带的功能,它或许从来不是证监会的主要工作目标。正是在这种以融资为目标的政策路径之下,尽管交易市场一片狼藉,但IPO仍能保持高歌猛进,企业仍能筹集到远超其实际需要的资金。近两年来,A股市场上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但它却成了有幸挤过权力审批之门进入市场的企业的狂欢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