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年一遇的:掩饰:弱者应对压力的一般状态—红色牧师.blog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1:24:39

掩饰:弱者应对压力的一般状态

——看美国电影《死亡阅读》的所思所想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上一篇文章“信仰: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的结尾,我写了这样一段话:“附带说一下,那位网友看过好的影视作品,请告诉我网址,我要找写博客的题材。”一些好心的网友给我推荐了一些他们认为不错的影视作品,如《大染坊》、《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生死朗读》、《美丽心灵》,等等。这些作品有些我看过,有些没看过。找来一看,果然不错。今天先写一篇《生死朗读》,因为过几天(美国西部时间2月22日,北京时间2月23日)全球影坛最引人注目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就要举行。“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它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有着巨大的影响。这部影片的英国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就在候选人名单中,而在此之前的第66届美国金球奖颁奖仪式上,她不负众望,凭借《革命道路》和《生死朗读》的精湛演技,分别拿下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两项大奖。获得过多次奥斯卡提名的她不知能否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美梦成真,仅以此文作为她的祈祷文。 

 

《生死朗读》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目前这本作品已经被翻译成39种语言,并在全球卖了上百万本。曾以《时时刻刻》获得了奥斯卡9项提名的著名导演斯蒂芬· 戴德利将此书改编并搬上了银幕。这个饱含着性爱与快乐,罪恶与救赎的故事深深触动了这位导演的心,也挑战着他的智慧。好在著名导演就是与众不同,其视角就是独特,他将一个本应该憎恨的人变成了可以同情的人,本应该耻笑的人变成了可以原谅的人。特别是对二战时期的那些参与者,他给了足够的宽容,并通过他们的转变来折射出那段罪恶的往事和人性的悲哀。斯蒂芬·戴德利告诉我们:“他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只是没人关注过他们而已。而实际上他们往往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

一、掩饰,能够帮助人们做许多事情

《生死朗读》就是从那位德国少年的掩饰行为开始的。一位得了猩红热的15岁男孩子,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呕吐不已,得到一位36岁成熟女性售票员的关照。三个月后,大病初愈的小男孩找到这位女售票员,在家里献了花之后,他看到了这位可以当他妈妈的女性最隐秘的地方。一阵心里的慌乱,他匆匆忙忙跑了回家。等他第二次再来到这位女性的家里,通常的故事发生了:女方必是风韵无边的青年晚期和中年早期者,这种熟透的女性具有无比的杀伤力;而少年则是从窥探衍生出情窦初生,这种忘我的男性具有无比的穿透力。事情发生以后,少男回到家里,面对父母亲责怪,小伙子还编瞎话掩饰,只有他的妹妹看的明白:“他说谎。”而爱子的母亲还说:“他没说谎,他从不撒谎。”掩饰,后来成为伯格的基本行为特征,他总是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掩藏起来,他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产生很大的差异性。这不仅影响了他早期的生活,也影响了他后来与妻子、女儿的关系,当然最终影响了他和电影女主人公的关系。

那为叫汉娜的女性更是掩饰的高手。她首先装着对小男孩不感兴趣,在让他洗澡时脱成赤裸裸,并用眼角偷窥伯格那已经长成成年男子的标志物。而后以给毛巾的名义给孩子擦身体,自己则脱成赤裸状态,并让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转过身来,最终夺了他的童贞。问题在于,从开始到最后,她就没有爱过那个对她至爱的人,她影响了伯格的终生。至于她让男孩子给她朗读各种名著,更是切入了电影的主题,她把孩子当成了工具:朗读者。最初的次序是先做爱,再朗读;后来的次序是先朗读,再做爱。电影的英文名字就叫:“READER”(朗读者)。可是当男孩子将各种书籍带来时,她有好像饶有兴趣,但从不自己阅读,她掩饰一个根本的问题:目不识丁。在影片的中期,谜底揭开:这是一位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喜欢找那些瘦弱而聪慧的女子给她朗读各种文学作品,并给她们食物和住所,最初这种举动掩饰给了人们错觉,认为她善良和人性。可是后来她还是把这些人送回奥斯维辛集中营并进了焚尸炉。起诉的焦点是一次运送囚徒的路上,教堂里失火,300名囚徒困在里面,但无论发生了什么,汉娜和她的同伙都将大门紧锁,不让囚徒有求生的机会。后来,伯格郊游时带她到一个教堂里,她听着圣歌,先是苦笑傻笑,后来热泪盈眶,情不自禁,显然她在掩饰内心的某种情感。

二、掩饰,未必能够帮助人们做许多事情

其实汉娜掩饰的东西并不是一件不得了的东西,不就是文盲吗,谁说文盲就不应该听书,中国古代说书的基本上都是说给看不懂书的人们,都看懂了,谁花钱听?让我们再来回顾电影里的情节。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双目炯炯。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的时光,并最终影响了后来的岁月。不久后一天,汉娜突然不辞而别,8年后再次见到汉娜的时候,她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纳粹罪犯,她并没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直到审判席上,汉娜不愿提笔在白纸上写下黑字做笔迹比较,并因此背负罪名被判终身监禁时,伯格终于明白了原因,明白了汉娜为什么不看他的旅行计划,为什么会在拿到菜单时神色紧张,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地听他朗读,汉娜是一个根本不会认字读书的文盲,但她拒绝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过而终身监禁,也要隐藏她是文盲这个秘密。伯格悟出了这个秘密,但是他最终没有揭开这个谜底。

其实伯格没有必要替汉娜掩饰,这可是以汉娜的自由为代价的。其他5个同案犯每人的徒刑是43个月,而她是终身监禁!一个学法律的学生,不懂得公平和公正,不懂得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只知道在底下拼命地抽烟,孱弱地哭啼,正是个大笨蛋。难怪他后来的妻子,也曾经是同学会抛弃他。有影评说伯格没有说出真相替她减轻罪罚,而选择了和汉娜一样,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卑微的秘密,是一个壮举,我不同意这个观点。银幕中有很长一段拍摄镜头:伯格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到囚徒住过的床,他们遗留下的鞋子,焚烧他们的炉子。后来他将他的想法告诉了老师,再后来他到监狱探监但最终退却了,这让汉娜极为伤心。而后,他来到爱恋他的女同学那里,将自己的困惑释放在她身上。接下来就是汉娜判决结果的到来:别人是协助和教唆,而汉娜是谋杀。在听到判决书的那一瞬间,汉娜回过头,看到伯格泪流满面。10年之后,当伯格离婚百无聊赖,翻阅当年他给汉娜读过的书,良心发现,找了一个内心平衡的好办法,将这些书朗读到磁带里并寄到了监狱。这不仅导致了汉娜在监狱里生活状态的改变,也使得汉娜学会了读书写字。一本《带小狗的女人》成为了汉娜的启蒙教材,看多了之后就会写,书信就顺理成章。但看到汉娜的信,伯格就是不回信。这让汉娜十分困惑,每每问狱卒:有信吗?答曰:没信。就在汉娜要出狱时,伯格去看望她并答应在下周来接她。可是,这位66岁的老妪决定以上吊的方式结束生命,而用之垫脚的却是她曾经阅读过并引以自豪的书籍。当伯格带着一束花来到监狱时,看到的是空无一人的囚室,以及墙上一段他曾经朗读的句子:“据说在岸堤上出现一个新人:一个带着小狗的女人。”在留下的遗嘱中,汉娜对她做纳粹守卫的行为做了忏悔并将自己的钱财留给了幸存者的女儿,虽然幸存者的女儿在美国已是有钱人,并不在乎区区几千元,更不会接受这些钱以证明自己赦免了当年的侩子手。这个结局让最初一对少男熟女的爱情故事上了一个层次,也反应了德国人对历史的深层次思考。伯格再三反思,最终决定不再掩饰什么,1995年在汉娜离世后的第七个年头,他带着自己已经成人的女儿来到了汉娜的墓碑前,给她讲述了上述故事:我15岁时,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我病了,这个女人帮过我……。

三、关于“掩饰”的再思考

掩饰是一种常见的人类行为。当代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类行为是围绕目标追求而组织起来的。目标既指“当前关注点”,也指“未来关注点”;目标既有静态性,也有动态性。无论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压力和应对都是一组经常出现的主题。压力是对威胁、丧失或挑战的知觉,压力状态意味着体验到即将出现一种反向目标情景或不能避开此种情景的状态。应对是人类在压力情景下的一种主观选择和行动,决定如何应对部分取决于外在压力的大小,部分取决于应对者内在的承受力。因此,压力和应对之间还有一个概念,那就是行为的自我调节。事实上,人们认为,应对本质上是在强迫状态下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努力经常可以不受外界因素或个人缺点的阻碍而顺利地运行。但有时人们在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或者使其维持想要维持的样子,也会遇到困难,于是一些不合理但合情景的行为便会出现,掩饰就是这样一种行为。

所谓掩饰,是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的不统一。我做的不是我想做的,我不做的恰是我想做的。有句话说的很好:“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的确,掩饰应验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有压力的情景之下。掩饰是心理弱者应对压力的一般行为。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多个领域,其中心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弱者大多数产生于受歧视群体,但是他们的自尊水平却不很低,恰恰他们是靠某些手段和机制保护自尊的。一个常见的保护机制是将负面反馈或糟糕的结果归咎于外部的因素,另一个常见的机制就是将内疚和羞耻掩饰起来,自己感觉到但不希望被他人所知。不过无论怎么掩饰,内在的心理活动和痛苦都是存在的,因为内疚和羞愧常常是难以区分的,二者都涉及到“痛苦的、紧张的、不安的、真实的、当前的和令人沮丧的负面评价。”当然,二者也有不同:“内疚的关注焦点是个人的错误行为,羞耻的关注焦点是他人眼中不足取的自我。”看看汉娜和伯格,二人都存在内疚和羞耻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表现。

其实,掩饰无所谓好坏,关键的问题是,在何时,为何事,向谁掩饰。许多情况下,掩饰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过度的掩饰。人际关系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直接性,二是情感性。掩饰往往会阻断交往的直接性,会将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掩饰往往也会阻断情感性,会将沟通变得十分困难,倒是开放性让人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其实,我们掩饰的东西,在自己看起来是多么地重要,多么地不得了,而在他人眼里也就是那么回事。更何况,人际之间的吸引与排斥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内容和特征,也是人们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重要尺度。经验告诉我们,具有掩饰行为特征的人,在人际吸引上往往不占优势,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喜欢和青睐。影片中有一段伯格和她女儿的对话:“我知道我以前很难相处,我总是不能和你开诚布公相处,我跟任何人都不能开诚布公。”这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是对伯格人格特征的准确描写。

当然,有些掩饰还是必要的。距离产生神秘,距离产生权威,距离产生好感。凯特·温丝莱特这次可是脱得可以,脱到一丝不挂,一览无余。虽然导演在画面上处理的不错,但是水桶般的腰身,布袋式的乳房,还是让人们对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的靓女感到了悲哀。悲哀自然法则的无情,悲哀青春不在的无奈。她在今年的奥斯卡奖上也如金球奖有两个竞争点,一是《革命之路》,二是本片《朗读者》。目前本片出品方韦恩斯坦公司已经确定将凯特·温丝莱特以“女配角”身份出征奥斯卡,在这个问题上,她的自信让人高兴和振奋,她说她不想成为获提名最多的落败者。她没有掩饰自己的观点:“先前一直被误解我不在乎奥斯卡奖,其实每次提名我都很想得奖,我讨厌每次宣读得奖结果时自己要挤出笑容以免被别人嘲笑输不起,第6次获奥斯卡表演奖提名,这次我不想输。”我也不掩饰我的观点,凯特·温丝莱特在十多年前就应该因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的《泰坦尼克号》获得这个奖项,因此我衷心祝愿曾经5次成为奥斯卡奖提名者的她能够功成名就,要不然就动员全球的影迷把那些评委杀了喂狗!

【慎重修改】

第一,原来以为她是最佳配角,后来才知道她是最佳主角。

第二,原来以为她获奖会长篇大论,后来才知道她所言不多。请看她的感言。

 如果我说我之前从未准备过感言的话,那肯定是撒谎,8年前我就对着浴室的镜子练习,幻想自己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次我手里的终于不再是洗头水!一路走来,能够赢得奥斯卡奖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要感谢一直陪我走过来的人,感谢我的朋友、家人,他们一直信任我、支持我,尤其是我的爸爸妈妈。

  十分高兴伯恩哈德导演把汉娜( Hanna Schmitz)这个角色交给我演,与你们一起工作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幸运,这些经历我将永生难忘。这部电影来讲,演员和职员没有明确的界限,这一点也是影片的独特之处。所以感谢大家,感谢你们的努力工作,大卫-克洛斯(David Kross)、拉尔夫-菲尼斯(Ralph Fiennes)..。从纽约到柏林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我还要感谢我的丈夫、我的两个孩子,他们让我做我喜欢的事情,让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