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平民男人忽视:单纯:强者应对压力的一般状态—红色牧师.blog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6:53:32

单纯:强者应对压力的一般状态

——看美国电影《肖申克救赎》的所思所想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事出有因,因不可言。的确,我想多看一些世界顶级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既没有应试的功能,也没有深究的必要。唯一有的功能,就是让我紧张和焦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得到缓释。我天生是个乐天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结果,但求过程。就这样平平常常,快快乐乐度过了大半生,况且作为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还辅导过许多有着各种烦恼的学生。没有想到年过半百,却为自己的事情感到困惑。多年来研究他人的人格既是我的学术领域,也是我的工作领域。但是,人格是非常复杂的,是从生物到历史、从遗传到环境等多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自己的人格就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好在现实世界产生的麻烦,可以用虚拟空间的办法来消除。前一篇文章写的是《生死朗读》,女主人公凯特·温斯莱特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奖,让我好是一乐。这篇文章写一个得到许多奥斯卡奖提名,但是颗粒无收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赎》。有人说,这部电影比获奖电影《阿甘正传》要差许多,但我还是坚持看了三遍,而且得出一个结论:未必!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禁锢是对人类追求自由的一种限制,因此自由和禁锢从来就是一组相随相伴的概念。自由状态的极致,是人的一切都由自己作主,不受任何的拘束;禁锢状态的极致,是人的一切都受到束缚,被强力限制。如何从禁锢状态到自由状态,最经典的情景就是越狱,所以越狱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题材。《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个以越狱为主的故事,著有美国畅销书的高手斯蒂芬·金把这个故事讲的有声有色。

一、单纯是一种可能带来麻烦的气质

《肖申克救赎》中的主角前银行家安迪就是一个十分单纯的人,他爱他的妻子,也曾经有过浪漫的恋爱过程,但这个气质让他蒙受了冤屈。影片最开始的情节,就是就他因妻子偷情,难以忍受,将自己灌得酩酊大醉,试图以枪杀的方式了结。检察官在法庭上质问当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他说那天他和妻子吵得很厉害,妻子说不怕他知道,也讨厌这样偷偷摸摸的,要去办离婚手续。检察官接着问他是如何回答的,是不是说:“我不想离婚,你也别想活着去办离婚。”他的回答是:“也许是。我气炸了,记不清。”再问接下来的事情,他说妻子带着行李去了情人家。检察官接着问:“你跟踪她了?”安迪回答到,我喝醉了,去了他家,但没人在。于是我就停在路边等。检察官步步紧逼,安迪越答越混乱,越答越入圈套,最终被判有罪,刑期为二个无期徒刑,也就是终身监禁。他被投到了肖申克监狱,故事由此开始。

《肖申克救赎》中的另一个主角黑人瑞德,也是一个十分单纯的人。在小说里,他以第一人称讲故事。他说他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在这个快乐的小家庭中,他是少数肯痛痛快快地承认自己干了什么的人。他说来到这里的人许多是无辜的,除他之外。他犯了谋杀罪,有三条人命在身,因为缅因州没有死刑,被判了三个无期徒刑,数罪并罚。这样一来,他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有机会假释了。法官还在判决书上说他罪行重大,死有余辜。他坐牢二十年,假释申请受审查。在影片中,他面对那些审查他的人说,他已经改过自新了,已经得到了教训,决心洗心革面,不再危害社会了,并发誓“上帝为证”。谁知他的话一讲完,审查官就在申请表上盖上了拒绝的章子。他又回到了肖申克监狱。十年之后,他又说了同样的话,但是结果还是同样的。

二、单纯是一种避免带来麻烦的气质

安迪和瑞德的单纯虽然给他们带来过麻烦,却是他们最终得以解脱的法宝。单纯给人以假象,给人以错觉,让人们看不懂。这给了他们时间,给了他们空间。安迪初到监狱让人看不懂,这些“菜鸟”要遭到“老鸟”的戏弄,谁最早哭泣成为人们打赌的对象。瑞德自以为看得懂,将“先哭泣者”压到了这个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身上,结果他输掉了两包香烟,不过这也使瑞德对安迪另眼相看。最初的一段时间,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目光和耳朵在扫描着一切。一个月后,安迪第一个打交道的对象就是那个可以从监狱外搞得许多东西的瑞德。安迪向瑞德要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的鹤嘴锄,他的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瑞德告诉他这种东西不可能藏得住,安迪说他自己想办法。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安迪告诉瑞德,象棋是帝王的游戏,讲文明,重谋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机会终于垂青于安迪,一次他无意间听到那个最凶狠的狱卒海利在讲有关遗产税的事情,在数把手枪和海利的恐吓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其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并完成了第一笔“业务”。由此开始,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也逐步成为典狱长沃登洗黑钱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入狱二十年,安迪成为最友善,最有才华的“模范囚徒”。

瑞德以贩卖各种东西在监狱闻名,但他还是知道底线何在。他知道监狱是一个压力极大的地方,如果没有一定的释放压力的渠道,这个地方就会压爆,因此警察一定会睁只眼,闭只眼,不会让这些人完全没有空间。但他说,只有两种东西,我绝对不碰,一是枪械,一是毒品。我不愿帮助任何人把自己或其他人杀掉。我心头上的杀戮已够多了,终我一生,我不想再干任何杀人的勾当。瑞德还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作为一个罪犯他竟然将“体制化”三个字挂在口边。他认为理解了“体制化”,就可以安心呆在那里。他有一段精彩的台词:“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为了证明瑞德的说法成立,电影中安排了一个特殊的故事:一位老图书管理员“老布”坐牢数十年后接到了假释通知,他不仅不高兴,而且是极度恐惧,先是用刀逼着狱友,希望惹点事情留下了,后来不得不离开监狱,来到一个他入狱前只有一辆汽车,现在满街都是汽车的世界,最终因不适应而上吊自杀。

单纯既是幌子,更是信念。安迪喜好地质学,他知道地质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有两个:一是压力,二是时间。有了压力和时间,世界上许多事情就可以改变。当一个年轻的窃贼告诉安迪他曾在另一所监狱中遇到过杀害安迪妻子和情夫的真正凶手时,安迪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感情,他希望典狱长能够帮他沉冤昭雪,讨回公道。谁知,典狱长因为安迪知悉他贪污、受贿的内幕而决意不让安迪重返人间,竟残酷杀害了那个年轻窃贼,并再次将安迪关入黑牢。忍无可忍的安迪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越狱而出,重获自由。当翌日典狱长打开安迪的牢门时,发现他已不翼而飞。典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扉页上写着:“典狱长,您说得对,救赎就在里面。”圣经里边挖空的部分正好可以放下小鹤嘴锄时。这时,警方正向监狱赶来逮捕监狱长,最后监狱长饮弹自尽。这应验了典狱长办公室墙上所挂着的那副刺绣的圣经里的一句话一样:“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

三、关于“单纯”的思考

单纯是一种气质。气质是一个重要的人格心理学概念,而且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指个体情绪本质的典型现象,包括他对情绪刺激的敏感性、习惯的反应强度和速度、最常有的心境性质以及所有的心境波动和紧张的特性。这些现象被看作是依赖于本质的特点,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遗传。研究气质的人都知道:第一,生物学因素是可观察的特征的基础;第二,情绪是气质的核心以及关键特征。气质是人格中主要的因素之一,人们是从一个人神经质(情绪稳定性)和外倾性这两个基本人格维度来观察和评价一个人的气质的。单纯是一种气质,具有这样气质的人,思考问题简单纯一、不复杂。单纯不是幼稚,更不是无知,它人们是一种对生活完全相信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会给人带来各种状态。

——单纯使得人们目标集中。人格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当我们分析这个人为什么与那个人不同,当我们解释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时,我们总得有一些基本的尺度。这些基本尺度叫“特质”。在人格心理学中,特质这个概念用以代指一致的相互关联的行为模式,特别是表现性或风格性行为。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思索人格或精神与生物或身体上的联系,看完电影我始终不理解的是,看来那么孱弱的银行家,看来那么瘦小的尖嘴锤,为什么能够干出瑞德猜测要600年才能干成的事情。如果安迪不是具有某些奇异特质,简直就无法解释他的行为。要不然就只能用影片中的这句台词解释:“或忙着去活,或忙着去死。”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可是这句话用以解释人类的一般本性还可以,解释具体的人好像就不够用了。还是瑞德说得好:“我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有些鸟是不能被关起来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当他们飞走时,你会由衷地庆祝它获得自由,无奈的是,你得继续在这里无奈地苟活。”

——单纯使得人们心平气和。《肖申克救赎》的落脚点是“救赎”,“救赎”是一个关于拯救人的心灵和行为的宗教概念,在这个概念中有四个线索:谁在救赎,救赎谁,靠什么救赎,救赎的结果。《肖申克的救赎》显然不是一个人的救赎,是一群人的救赎。当然最成功的是安迪,最失败的是典狱长。一般的人在遇到安迪那样的不白之冤之后,是不会像安迪那样平静的,通常的做法是愤愤不平,牢骚满腹,心存杀机,梦想复仇。显然,安迪有一个超凡的内心世界,一个极度冷静的心。人格心理学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流派:认知学派。这个流派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主要以个人构念系统为基础,与动机没有太多关系。这种理论认为,人只有达到自我同一性,才有助于在现实世界里生存。也就是说,人们的自我内在感觉与他们获得外界社会的确认要尽可能一致,个体与社会要有一个沟通的桥梁。认知的人格理论强调,原则上可以通过改变人的内在过程改变一切,而不把存在的客观条件作为行为与健康的主要中介。换言之,调整自己比调整社会次序更重要,这就是我们在理解“救赎”二字时的钥匙。当然,这样的奴才哲学对改变主观自我而不是采取社会行动做了准宗教式的劝告。注意典狱长的一句话:“把你们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们的狗命交给我。”

——单纯使得人们追求希望。安迪说:“我妻子说我这个人很难理解,像合上的书。”他还说:“风水轮流转,只是我背运罢了;我卷入了龙卷风,只是太久了罢了。”他希望将来到墨西哥太平洋海岸一个叫“芝华塔尼欧”的地方,一个只有温暖没有记忆的地方。他要在那里度过余生,开个小旅店,买个破船,装饰一新,带着他们在海上垂钓。他思考再三,向瑞德发出了邀请,说他希望有一个能干的帮手,虽然瑞德说自己在外面吃不开,但从此一个人的希望变成两个人的希望,并最终希望成真。有希望的人最正确的生活方式就是动机要正确。动机概念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假设上:大多数行为都有一定的目标指向,并在趋向或背离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智慧性的变化。一种动机可能与大量很不相同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同一活动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目标。由此,我们就可以解释安迪在与同性恋狂群体“三姊妹”的打斗如此激烈而绝不服输,就可以解释他让优美的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响彻整个监狱而不怕受到处罚。弗洛伊德把动机置于人格的核心地位,而我认为希望是动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东西。当然,“希望”也不全是好东西,影片中瑞德就说过,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对于那些不是死囚而是终生监禁者而言,必须抛弃任何希望地活着,希望意味着痛苦。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恐惧到逐渐的适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赖,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但是,安迪不是这样看的,影片结尾,瑞德来到了安迪当年与妻子订婚的大树和石墙旁,找到了安迪给他留的盒子,里面除了为了相聚必须要的美元之外,还有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整个影片的“文胆”: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