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打印机能打印照片:冬天里冒出的春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9:22:50

瞧这一桌子的人吃啥吃得这么热闹?
消费者:雷笋,雷笋的雷,就是下雨打雷的雷,也就是春天到了打雷,这个笋就出来了,因为春天到了打雷。
哦,吃的是春天才有的雷笋,也就是春笋,可问题春笋得要到清明节前后才有,这吃的是罐装的吧,要不然就是冬笋当作春笋在卖?
消费者:我们现在吃的春笋不是冬笋,冬笋是这样,这样一比不一样的,这个是春笋。
啊?他们吃的还真是新鲜的春笋呢,您看这新鲜水灵的劲儿。

消费者:味道好,很脆。特别的鲜嫩,笋中稍微还带了点甜味,味道好极了。
看到这会儿就有新鲜的春笋吃,谁不想吃个新鲜解个嘴馋?走,市场里找去。
浙江奉化溪口镇:哎吆,这市场上还真有卖的,问问多少钱一斤。
经营者:现在6元1斤。
6元一斤,也不算便宜,那山上能挖得到?

经营者:能挖到的 ,到那个前面溪南那边有的。
怪、怪、怪,新鲜雷笋提早卖,会不会是今年暖冬的缘故,雷笋提前冒出来了呢?那位大姐说了山上有,找找去!
记者 欧阳红鹰:我这漫山遍野我都找遍了,可连棵春笋的影子我都没找着,这挖什么呢?大哥您这是挖什么呢?
种植户:挖春笋。
记者:这春笋是用砻糠给盖起来了?
种植户:是用谷壳盖起来了的。
记者:这有一个。

种植户:对,这里有一个。
记者:真是春笋呢。
终于找到了!看看,这满竹林里还真到处冒的全是雷笋,咱也来挖一颗。
种植户 虞如坤:说明你这个锄头不对,我们挖的这个工具是定做的,叫笋锹,这个笋锹挖的,我挖给你看一下。
在溪口挖春笋采用的是特殊的笋锹,采笋的时候顺着笋根往下铲而不是横着切,只有这样挖出来的笋才能卖上好价钱。

记者:比一下比一下。看到了,这个是通过这个工具挖出来的。这个还能卖出钱吗?这个不会又人要的,那给你回家炒菜吃吧。
没有覆盖谷壳的雷竹林,我们一颗笋也没发现,凡是覆盖了谷壳的雷竹林里都能见到老乡们在挖雷笋,难道这提前冒出的雷笋跟这覆盖有关系?
浙江奉化溪口镇特色产业化服务中心 主任 夏行达:这个上面就是谷壳,我们这里农户叫它砻糠,覆盖的厚度高于土表层30公分,这个谷壳起到保温作用,谷壳下面就是有机肥,既是施肥又增加它的发热,产生热量,上面保温,下面增温,这样达到我们出笋的一个温度,通过这样一个促使之后,本来是在春天生长的雷笋,现在我们能让它冬天生长出来。

果真跟覆盖有关系!挖雷笋得讲究技巧。除了已经冒出谷壳外的,还可以根据谷壳爆裂的痕迹找到这些雷笋,再有就是踩。
记者:踩不着吧?
夏行达:有的,这里有一个。
记者:踩到一个了。我明白了,就是它冒出来了。就抵到你的脚底了。这有一个,我来踩踩,这感觉好像是踩地雷啊,这有一个,就这样的踩。

雷笋含蛋白质、粗纤维还有磷、镁、铁、钙等元素,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纤维的保健食品。
记者:您有多少岁了?
种植户:我有70岁了
记者:您觉得和这个吃笋有关系吗?
种植户:有,每天吃笋,吃笋吃了不老。

随着健康消费日益被人们重视,雷笋受到了消费者青睐,溪口一些最早种植雷竹的农户从中受益。于是1995年溪口镇大力发展雷竹种植,到2000年全镇已发展雷竹4。2万亩,规模上去了,但集中上市却使得雷笋价钱一路下滑。
浙江奉化溪口镇特色产业化服务中心 主任 夏行达:雷笋形成现在的规模以后,如果没有科学的手段,再要增加效益,就很困难,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就开始推行增加效益的途径,也就是开始搞反季节栽培。

于是依靠覆盖谷壳保温,肥料发酵升温的作用,促使雷竹提前出笋,经过反复试验,溪口镇的雷笋反季节栽培获得成功,不但上市季节提前,而且覆盖谷壳的雷竹每亩同期增长500公斤。
种植户:出笋早,我们这一般从11月就上市了,我们现在已经出了3个多月了,我们全国什么地方都没有这个笋的时候,我们奉化就有这个春笋。
头年的11月就可以出笋上市,出笋时间比自然出笋提前了整整5个月,这样的笋能不卖上好价钱才怪!
经营户:高的时候能卖20元一斤,今年价格低一点,雷笋太多了。
记者:这个也分小年大年吗?

经营户:这个天气太热了
因为今年是暖冬,溪口覆盖的雷竹出笋快出笋量大,导致价格下滑,但今年市场价仍卖到6到7元一斤。
经营户:我一天都要收三到五万斤呢,一天就要销出去呢,当地农户每年能挣三到五万元。
记者:那您一年能挣多少钱啊?
经营户:我啊?我主要是为老百姓服务。
记者:您自己的就保密了啊,哈哈。

原来只能卖五六毛一斤的雷笋,上市时间提前后,效益翻了10倍。在溪口冬天里吃春笋不算新鲜事,他们研发的夏秋季雷笋已获成功并在2007年将大面积推广种植,利用有利资源,全镇推广雷笋反季节栽培,一年四季有笋吃成为溪口一品。
浙江奉化溪口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黄宣鹊:我们砻糠覆盖反季节生产达到1.2亩,正在开展的夏秋季反季节出笋也有1万多亩,还有1万多亩是春季自然生长的 ,一年四季都能够出笋,从而拉长供应期 增加农民收入。
浙江奉化:0574 -88861905
责编:肖阔
第1/1页
砻糠紧缺笋价高
时间:2008-12-18 9:11:02 来源:奉化新闻网

图:购销户在路边收购雷笋。
前天上午,车过班溪去岩头,见路边有人设点收购雷笋,我们便停车采访。
眼下,雷笋全是砻糠覆盖出来的,大的胳膊般粗,小的也有柴刀柄那样大,一株株壳红肉白,色泽油亮。购销户王孝方告诉我们,每公斤收购价为26至28元,比去年同期贵一半。
为什么贵一半?王孝方答,货少。去年这个时候,他一天可收500多公斤,现在只能收到30公斤左右。而且,他所在的班溪村26家购销户只出动10多家,其余的都瞪大眼睛,盼雷笋多起来。
今冬雷笋为何少?王孝方一语道破天机:“砻糠紧缺,覆盖面积减少。”他说,10公斤一袋的砻糠,现在要卖到5.5元,而且还买不到。由于这个原因,每10亩雷竹园大概只覆盖了3亩。王孝方请求记者,把笋农盼砻糠的信息在报纸上登一登。
就此问题,记者当即拨通了溪口镇负责农业副镇长黄宣鹊的手机。黄镇长说,雷笋产区砻糠紧缺的情况属实,他们正在为笋农向外寻求砻糠。
重阳村---“垃圾”让雷笋年产量翻一番
http://www.hangzhou.gov.cn 2006-12-12 来源: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临安锦城街道重阳村有101户人家,雷笋一共种了800来亩,是个名副其实的雷笋基地。
走进村,雷竹林一片连一片,村道上,不时有一辆辆拖拉机、汽车载着稻草或砻糠往竹林里拉。秋末冬初,正是给竹林“盖棉被”的时候。
走进村民蒋长富家雷竹林,他正往地上撒砻糠,往竹林里走,脚底软绵绵的,不一会,鞋子也陷了下去,整片竹林就像盖了厚厚的棉被。
老蒋说,这就是竹林覆盖技术,覆盖后,地面温度提高,适合雷笋生长。他给雷笋盖的“棉被”是两种材料:下面一层竹叶,上面一层砻糠。

砻糠
竹林覆盖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运用。起头那几年,大家盖的都是竹叶,可时间一长,发现了问题,那么多竹林,哪来那么多竹叶?
之后,村民一直在寻找新材料,这种材料要环保,成本要低,还要容易找到。
稻草、砻糠、鸡粪、还有加工厂里的粉尘,村民分头组成试验小组,一家用一种,一个一个试验过来,结果效果都不错。目前,新材料的寻找和试验还在继续中。
现在,村民给竹林盖的“棉被”五花八门,有稻草加砻糠,有鸡粪加砻糠,有竹叶加砻糠,有粉尘加砻糠,这些材料原来都是废料,现在都成了宝,本地供应不够,就向周边县市购买。
这几天,村民边盖竹林,边挖雷笋。像老蒋家,随便竹林里转一圈,就有三四十公斤笋,每公斤可以卖10元。老蒋说,现在算少的,到了春天,挖也来不及。
有了竹林覆盖技术,雷笋在春秋冬三季都可上餐桌。老蒋说,还有一种叫四季竹的笋,刚好在夏天上市。菜场里一年四季有笋卖,其中有个秘密,就藏在这里。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溪口有机雷笋1.2元每公斤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年03月26日 09:08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昨天上午,奉化溪口镇新建村村民正在包装刚出土的大地有机雷笋。溪口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通过有机雷笋验证的雷笋基地,总面积近4万亩。当天,溪口大地雷笋的批发价为每公斤1.2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仅为一个月前采用砻糠覆盖所产的雷笋价格的十分之一,市民可以吃到价廉物美的优质雷笋了。
(严龙 吴培维 摄)
2008杭州竹笋双涨
发布: 2008-12-10 09:48 | 作者: dxy1985 | 来源: | 查看: 13次

“生态乡村游”活动中,人们正在挖春笋。
中新浙江网12月9日电 (记者 龚读法 见习记者 王磊 实习生 姜越潮)将覆盖种植竹笋技术创新到7种,每公斤比往年多赚十几元钱。12月8日,记者随着“第二届中国杭州竹笋节”的“生态乡村游”活动,来到了能够影响2008年长三角地区春笋供应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
“现在我们将覆盖种植竹笋技术创新到了7种,以前只有5种方法,现在方法多了,成本也好控制了。”沈跃岗开心地说道,2008年可是个好年,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拓展了,而且笋的价格也比往年翻了番,这可把我们这一群靠覆盖种植反季春笋的农户乐开了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覆盖种植竹笋技术分别有砻糠加菜梗、砻糠加菜饼、砻糠加竹叶、砻糠加稻草、砻糠加鸡粪、砻糠加面粉渣、砻糠加棉籽麸,共7种技术,而以往覆盖种植技术只有5种。虽然只是增加了两种,但这意味着从种植手段到原料成本都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手段多了,农户自然就可以对种植成本进行调控,这样就能更好地稳定农户的收入。这一点很重要,据沈跃岗介绍,2008年虽然春笋总产量有所提高,但运用覆盖技术种植春笋的面积下降了很多,而在下降原因中,覆盖原料成本上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由于2007年覆盖种植的春笋价格较低,又受成本上涨影响,2008年作为杭州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春笋供应基地的瓶窑,比往年覆盖种植春笋面积下降了许多。因此目前上市的春笋每公斤价格涨到了价格30元左右,比往年的十几元每公斤几乎翻了番,而对于不覆盖种植的春笋,则更是达到了每亩增收近10倍。
“现在就已经卖到了这么高的价格了,到了春节还不知道会涨到什么价格呢,2008年这才叫丰收啊!”沈跃岗乐呵呵地说道。据他透露,目前上市的春笋是第一批,除了是为近日开始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杭州竹笋节”展示用外,还有就是试探一下市场,而春笋的大面积上市要到春节前后,届时需求春笋的人将会更对多,价格有望更好。(完)
责任编辑:雷利伟
暖冬致冬笋雷笋大量上市 笋价大跌引多方关注
http://news.QQ.com  2007年02月27日10:31   浙江日报    评论0条
浙江日报临安2月26日电 今天一大早,临安市龙岗镇泗村返销户姚忠文家院子里来了很多笋农。“今年‘雷笋’产量大,村里一天就要产上万斤,但是笋价却低得惊人,这两天收购价还不到1元,而去年同期要6元以上。”姚忠文说,“我做了10多年的笋生意,还没有见过这么低的价格,许多笋农连本都没有捞回来。”
面临笋贱苦恼的远不止这里的笋农。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受影响的还有临安高虹、青山、藻溪、太阳等乡镇的10多万亩雷笋种植户们。另外,湖州、宁波、嘉兴等地的笋、叶菜种植户也受到低价的影响。
今年笋价为什么会这么低呢?临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何均潮分析说,由于暖冬天气影响,笋生长旺盛,出现了“冬笋”产量大年和砻糠覆盖的“雷笋”产量大年,现在甚至连没覆盖的“雷笋”也上市了,市场上笋的供应一下子激增,引起笋价下跌。另外,今年其他蔬菜的供应也大大增加,价格下降很快,同样影响着笋价。
笋农的苦恼引起了多方关注。临安市林业局在春节期间就组织人员着手调研,并在上班第一天将一份关于《春节期间竹笋价格低的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的调查报告送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建议各有关部门帮助笋农开拓市场。目前各部门正协商具体办法。该局负责人提醒笋农,不要放松笋林管理,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笔者在临安市竹笋加工协会了解到,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他们已经组织了全市100多家竹笋加工企业做好敞开收购准备,以减少笋农损失。在临安市板桥乡的杭州市康鑫食品有限公司,笔者看到,董事长汪素莲正和刚刚上班的工人们一起紧张地清理竹笋堆放、初加工场地,准备收购。
省林业厅产业办主任朱云杰表示,现在林业部门正在组织全省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议它们提前开工,收购“雷笋”,另外,还组织各地农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向长三角以及北京等市场开拓鲜笋销售市场。
“笋农自己也可以加工一部分笋,控制上市量。”何均潮建议说,可以先将笋煮四五成熟、再腌制,如果有晾晒烘干条件的,还可以将这些笋加工成笋干、笋丝等销售。朱云杰还建议,如果天气继续转暖,可以先搬移或者减薄覆盖在竹林里的砻糠。这样可以推迟“雷笋”的出土时间。

这段时间,本是笋农最开心的时候,可没有想到的是春节过后,笋价连翻跟斗一路大跌,让笋农倍感无奈。
今年春节期间,因市场需求旺盛,砻糠雷笋每公斤仍卖到10元至12元,到2月28日,砻糠雷笋价格一落千丈,每公斤落地批发价仅卖到2元左右,而市场零售价每公斤也只有4元至5元。记者前天在溪口镇班溪雷竹走廊采访时,看到公路两旁到处堆放着砻糠雷笋,笋质非常不错,大的雷笋每株重达半公斤左右,面对堆积如山的雷笋,笋农的脸上一片茫然。一位笋农面露难色地对记者说:“去年这个时候,笋价还比较理想,可今年的笋价这么低,连本都捞不回来。”
溪口镇岩头村农民毛华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因天气特别偏暖,砻糠雷笋产量出奇的高,每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至3500公斤,而以前每亩产量只有2000公斤至2500公斤。毛华方今年有3亩砻糠覆盖雷竹,到目前净收入2万元,如在去年早已超过3万元。这几天笋价特别低,不少笋农干脆留笋养竹,但砻糠地养竹,成活率在60%至70%。溪口镇湖山村农民虞如坤今年有15亩砻糠雷竹覆盖,现在每天产笋600公斤左右。这几天,他们那里的砻糠雷笋批发价降至每公斤2.4元至2.6元,价格还在继续下跌。幸好虞如坤今年砻糠覆盖得早,吃到了前期笋价高的“头口奶”,成本已收回,还有利可图,否则亏本无疑。西坞街道尚桥片和萧王庙街道棠云片的笋农同样为笋价大跌而苦恼,砻糠覆盖得迟的笋农大多难以收回成本,估计砻糠雷笋再过10多天就要落市了,大地雷笋紧跟上市,促销乃是当务之急。
想阻止笋价直线下滑还得靠控制上市量。随着天气的进一步转暖,笋农纷纷开始搬移或者减薄覆盖竹林里的砻糠,以推迟雷笋的出土时间,部分笋农加工羊尾笋,减轻销售压力。
(来源 奉化日报 选编 王建光)
德清早园笋供过于求 拟制定保护价统一收购
http://www.hz66.com  日期:2007-2-26 16:58:04     来源:本站原创

【打印】 【进入论坛】 【关闭】
暖冬导致春笋疯长 价格暴跌笋农亏损
湖州在线讯(通讯员 小绍兴、潘宗敏)近日以来,德清县广大笋农为全县10万多亩春笋伤透了脑筋,因为今年冬季气温偏高,导致用砻糠覆盖的孵笋在短时间内集中疯长,早园笋大丰收本是件开心事,但供远大于求的结果就是每公斤早园笋的批发价由去年同期的12-13元暴跌至仅3元左右,使许多笋农出现亏损,所以就成了个烦心事。
2月24日,记者来到乾元镇长桥农贸市场附近的批发点,只见来自城北、联合等村的笋农纷纷载着早园笋前来出售,但交易清淡。刚买了250公斤春笋的贩运户王建峰说,笋的价格太便宜了,他们贩卖春笋的利润也比往年少,所以有部分贩运户将贩卖春笋作为附带蔬菜贩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春笋在外县甚至外省的销售量。当天上午,笔者在长桥农贸市场内看到,尽管各种大小的春笋的价格每公斤在2到5元,但其销售量明显少于往年同期。
笔者抵达城北村的一些山头,许多笋农在无精打采地忙碌掘笋。笋农沈虎林告诉笔者,他承包10亩山林种植早园笋,按照目前的行情,在不包括他及家人的工资情况下,至少要亏本1万元。
据了解,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9.92℃,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成了早园笋争先恐后提前出生的“罪魁祸首”。德清县工商局获悉早园笋供远大于求后,积极组织农村经济人走出县外销售早园笋,减少笋农损失。
部分笋农也做了一定的补救措施。在笋农陆汗忠的早园笋山头,他们忙着把砻糠从孵笋上搬移。陆汗忠道出其中原因:“经过计算,如果继续孵笋将亏得越多,不如留种笋。但按照目前的天气,估计要冻坏种笋,所以比往年提前一个月移除砻糠,这样可以推迟早园笋的出土时间!”
另悉,笋价的下跌已引起德清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计划通过该县的山伢儿早园笋专业合作社,当笋价下跌时,制定保护价统一收购笋农的早园笋,避免笋农出现大额经济损失。

图一:2月24日,面带愁容的沈虎林在自家竹林里整理刚掘出来的春笋。

图二:2月24日,在乾元镇长桥农贸市场附近的批发点,春笋少有贩运户光顾。

图三:2月25日,一位城镇小女孩好奇地打量夏瑞根家竹林里的自然春笋。

图四:2月24日,乾元镇长桥农贸市场内春笋的销售量明显少于往年同期。

图五:2月24日,近10位妇女忙着搬移陆汗忠家竹林里的砻糠。
(责任编辑:陆辉  )

一支竹笋,做成一个产业,做成了一个全县42万人均年受益662元的大产业,值得称道,令人深思。德清县用“山伢儿”向人们证明: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大有可为。
“山伢儿”商标,是德清县林业局于1999年为该县早园笋注册的商标。2005年,全县早园笋总面积10.1万亩,投产面积9.8万亩,总产量8.49万吨,总产值3.45亿元,实现农民纯收入2.04亿元,人均早园笋纯收入达662元,占全县总收入的8.9%。一个农产品品牌,短短6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农村走进都市,从田头走向世界。它在给广大竹农带来欢笑和财富的同时,也显现出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机和活力。
“政府牵引”铸就市场通行证
早园笋是德清县的传统特产,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早园笋种植面积由不足万亩迅速扩展到近10万亩,产量成倍增长,但价格渐渐回落。
面对市场的挑战,县林业局组织精干力量,申报了“山伢儿”注册商标,为早园笋实现持续增长拿到了第一张“通行证”。
进入新世纪,县委、县政府提出“巩固沪杭、开拓江苏、进入北方”的思路,先后派出50余人次专程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考察,和市场经管部门合作,设立批发窗口,同时,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山伢儿”早园笋新闻发布会。这些举措,逐步打开了早园笋的市场大门。
2004年,覆盖早园笋的砻糠资源告急,县林业局一名副局长亲自带队到江苏、安徽等地采购,被种植户亲切地称为“砻糠局长”。
正是这些看似无形却有形的牵引和服务,为早园笋产业的发展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
“内外兼修”走向大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柏早园笋交易市场,人们手提肩扛,一只竹篮,几个编织袋,沿104国道随行就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上柏市场渐渐淡出,引来的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县政府果断地为早园笋注册商标,制定品牌标准和发展战略,并成立了山伢儿专业合作社,组建山伢儿公司,实行品牌、标准、包装、监管等“四大统一”,为山伢儿野山笋、山伢儿玉芽片、山伢儿笋干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和整个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条件。在近两年的农业接轨上海活动、浙江省农博会上,山伢儿系列产品深受沪、杭等地客商的好评,“山伢儿”开始向都市超市挺进,走向国际大循环。
如今,山伢儿又走出县界、省界,德清县三十多户农户,走出去承包了土地,在江苏省高淳县早园竹安下“新居”,发展、种植早园笋已达2000余亩,南京市每天销售的鲜笋,有80%是在高淳县的德清人种出来的。
“注重生态”迈向新的制高点
21世纪,生态需求已上升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山伢儿”紧跟时代步伐,亮出了生态牌。2003年,德清县推出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早园竹林改造工程,林技人员根据现有竹林的状况,每亩投入500至1500元,分期分批实行改造。从改造结果来看,不仅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而且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德清早园笋在上海市场占居半壁江山,南京市场有80%份额,北京年销量达2000吨以上,市场得以拓展,关键就是生态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