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身份证如何打印:《沃伦.巴菲特传:管理资金、领导民众》读书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8:34

by 梁唐

这是一本关于一流话题的二流作品。
  
所谓话题一流,是指很多人从巴菲特的选股能力出发来写,但JamesO’Loughlin围绕着他——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样一个股权投资平台(包括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的董事长——是如何分配资本这个一个独到角度来写的,或者说如何让资本向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但如果只是想做一个成功的个人投资者,先看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作为入门似乎更合适。

不同于一般的证券投资,广义上的股权投资涉及到迥异的流程:标的选择、价格谈判、并购后管理、评估等一系列的工作。而成为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后,若所投资企业的利润状况好,则赚来的钱到底做何用处——是扩张,还是调拨向别处——也随之变成考验。在这方面,本书进行了不少论述。

对于那些希望找到有品格、有能力的经理代为理财的人,这本书也有意义。因为可以从书中归纳出一些优秀投资者兼管理者的优秀品质,“发现、挑选一些杰出人物……什么也比不上真正杰出人物的作用。”

所谓二流作品,即书中不乏经典细节,毕竟作者是英国最大保险公司的全球股票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理论和实战都够水平。但这类人写书往往有一个问题,全书的逻辑组合不够,很多问题,若是过来人自然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但初学者往往会不知重轻。而且文采不够,让人看着容易睡觉。 
  
下面是一些段落摘录(1,2,3......表示具体章节编号。部分已重新组织语句):
  
1,经验表明,1)高度多元化的公司是极其没有效率的。在人力资源上很难管理而且很难决定究竟哪一个部门应该得到资金。在这一过程中资本被浪费了。2)多数并购和兼并都会辜负进行并购的人的希望。3)让经理们各自为战是危险的,因为他们会习惯性地只考虑自己小部门的利益,而不是为公司的整体利益服务。
  
但巴菲特和查尔斯.芒格正是终日做着这些,为什么他们会成功?这值得思考。他们把投资机会,或者貌似投资机会的东西分成四块:1)重要的和可知的;2)重要的和不可知的;3)不重要的和可知的;4)不重要的和不可知的。1)就是你能力范围内的投资机会;2)是虚幻能力范围,是超出你的。对于两者,要进行理性和心智上的区别。
  
2,作为资金调拨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与投资标的发生感情。感情是积累出来的,也许在最初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企业,但形势会发生变化。而因为与这个行业熟悉,因为对这个公司熟悉,因为对这里面的人有好感,你总自欺欺人告诉自己会好转什么的。案例是巴菲特无数不多的败走麦城——对纺织品的投资。
  
3,神经生理学家威廉.卡尔文说,“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看来常常会在片刻之间就能‘迅速’产生许多想法。”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就是这样一种人,通过广泛的、跨学科的阅读——涉及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概率论、进化论、行为心理学等——他发现了世界间的联系,即所谓栅格理论。
  
因为知识范围有缺陷、认识有缺陷,人们在决策中就会存在偏见、凭经验行事和受感情因素影响。多看优秀的书、多和优秀的人谈话,能帮助抵抗这种影响。
  
4,多数公司的老总对于资金调拨(即决策把企业的经济资源,包括盈利、融资等往哪里投)并不在行,因为多数老总都是因为在诸如推销、生产、设计、行政,有时还因为体制方面的策略出类拔萃而升迁到最高位置上。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股权投资平台下的子公司CEO,必须不仅仅作为一个合格的CEO,他必须能理解更大的集团图景。

让他们接受资金调离,却又不影响工作积极性,唯一的一种方式是在企业管理中植入“像所有者那样行事”的基因。“你们也是老板,只不过职位是子公司的CEO罢了。”芒格的观点是,让手下的经理从内心深处为自己的行动负责,而手段是沟通。“如果你总是把为什么告诉别人,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就会认为这件事很重要,所以他们就会更愿意持续服从。”
  
5, 巴菲特对并购发生后的管理层激励计划十分在意。这往往也是他收购一个公司后对公司内部机制作出的惟一改变。“力求使补偿问题和资产分配一样合理。”
  
有三点特别有意思,在激励机制上,他会告诉子公司管理层,“站着不动不一定会有损失,别热衷于一味追求扩张;他还努力在管理层中树立起多余资本大观念,鼓励经理把多余的钱送回总部,这都是有机制保障的;最后,他不断提醒手下经理,他不会必然取消盈利在平均水平之下的业务,即不会通过短期表现来评价业绩。所以经理们没必要出于感受到生存威胁,而拼命试图提高利润率,手段比如“继续往有问题的项目上投入资金”。
  
6,寻找并购标的时,要关注“特许权”的耐用性:计算环绕一个企业的护城河有多宽。最好是一个大城堡和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里面有鳄鱼。五大挑选标准是:1,大宗买进(税后收入至少500万美元);2,证明有持续的收入能力(对未来计划和“转向”情况没有情趣);3,企业资产净值收益丰厚,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债务;4,管理到位;5,简单业务(不含有太多技术成分)。

再就是,把遇到一个收购机会时,不要依赖向中介机构寻求有关进行收购是否明智的答案,就像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剪头发。带着警惕去听意见。
  
7,保险业,似乎是一个头脑一动,就可以产生生产力的行业。赌博性的承包,往往许诺自己担当不起的业务。这里面有着芒格所说的“剥夺超级反应综合症”。这就是当你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情感,1)你所喜欢的某种东西被从你手中拿走;2)就在你几乎快要拿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时,又把它失去了。不论哪种情况,结果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下意识和自然而然“的情感,这种情感会扭曲你的认识。
  
就像把玩具枪从两岁的儿童那夺走那样,本能也迫使公司紧紧抓住手中的业务不放,或者为保住这些业务而奋斗。
  
同时,由于很少有人愿意让业务流失,因此通常就会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果,而价格也会滑落,赢利也一落千丈。这种现象的不利之处在于,由于盈利情况恶化,业内实力最薄弱的玩家会铤而走险,为了获取当前的现金,以过低的价格签下更多保单,堵住业务上越来越大的窟窿。“如果业务有意义,就签单,如果没意义,就拒绝。贯彻这种保险理念而不动摇,案例很少,但对于打理一家一流的灾难保险公司来说决度是至关重要的。”
  
911之前,许多保险和再保险业务的购买大户迟迟没有认识到,一份保单只不过是一张欠条——而在1985年,许多人是无法收回欠款的。特殊事件的发生,将会让这些大客户追求质量,而不是低价和折扣。
  
8,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之后,巴菲特重新设计了管理层的综合收入,而且用激励性弥补计划取代他们的期权方案,这个计划与流动资金增长变量和流动成本,以及为所有者决定价值的变量紧密相关。
  
巴菲特告诉他的持股人,他犯的一些最糟糕的错误是大众看不到的。这些错误就是一些他知道价值的待售股票和行业,但是他并没有买。错过一个人的竞争领域之外的大机会不是罪过。但是他错过了一两个送到嘴边的,而他能够完全了解的真正的大买卖。
  
巴菲特只和他喜欢、信任、欣赏,并且能像所有者一样行动的人一起工作。
  
9,巴菲特认为,他和芒格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微观经济分析家或证券分析家。工作中不是按照如下程序:首先了解这些企业,然后摆脱出来,并且与竞争者、消费者和供应者进行交谈,与过去和现在的雇员交谈。他们实际上在做的,其实无非就是阅读公开的报告,然后提出各方面问题,并且来区分贸易地位、生产实力或者某些相类似的事情。
  
巴菲特说,对于过失的苦恼就是一种错误。他接着说,承认错误和分析错误可能是有益的。
  
巴菲特引用约翰.威廉姆斯的话,“任何股票、证券或者企业的价值今天都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来判断的——要以适当的利率进行折扣——据估计,这些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能够在资产的余额中出现。巴菲特认为,这个等式适用于任何行业,无论是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利用、还是汽车的出现,都不会改变这个等式,互联网也不会。
  
10,成功者的特性:1)拥有让本.富兰克林和霍雷肖.阿尔杰相形见拙的热情和精力;2)极其现实地确定他们最为擅长的能力范围;3)对于超出能力范围范围的哪怕最为诱人的主张都要采取不理睬的态度;4)与任何人打交道时,都要孜孜不倦地保持彬彬有礼的风度 。
  
11,查尔斯.达尔文过去常说,当他碰到与自己持有的结论相左的事物时,他必须在30分钟内将这一新发现记录下来,否则他的大脑将设法抛弃这一不和谐的信息,就像人体会排斥移植的部分一样。
  
一个人希望的事也是一个人相信的事。人与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心理对于事物的否认能力,但是由否认而产生的错误认识远远多于你所要面对的现实。因此,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CEO托尼.奈斯利一直是公司所有者们的梦想人选。当意外的情况发生时,许多管理者会陷入满怀憧憬的想法或扭曲的现实中,而他却从不会这样。
  
关于公司收购的话题,巴菲特说,他发现许多热衷于收购的经纪人显然是幻想生活在他们童年读过的亲吻青蛙的公主的故事中。他们记得她的成功,因此会不惜代价地争取到亲吻癞蛤蟆公司的权利,他们期待发生神奇。“人们天生习惯于否认来自反面的反馈信息,因为那些信息将告诉他们,他们的世界认识模式是有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