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炸死了毛岸英: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7:43:03

当前,由信息技术革命所导致的新一轮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国际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地参与国际分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际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我们――

 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握紧国际化发展新机遇 
2009-2-23 19:46:44 中国经济导报   内容提要
  
   综观历史,每一次国际分工的深化必将带来全球生产力的重大飞跃和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也由此而产生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为后发国家带来机遇。而我国的国际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应积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新机遇,进一步扩大分工范围,提高分工层次,改善国际分工地位,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机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王晓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其进程不可逆转。而我国,随着全方位开放日益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下,我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互动明显增强。因此,关注经济全球化的最新趋势,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当代国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
  
   进入本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持续高涨。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国际贸易继续增长,2007年全球贸易额达到135700亿美元,是1994年的3.3倍;其次,是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06年全球FDI流入量达到13060亿美元,增长38%,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占30%,FDI流出量达到12158亿美元,增长45%,其中发达国家流出占84.1%;再次,三是国际并购活动持续上升,2006年全球国际并购达到8800亿美元,增长23%;最后,是国际化生产进一步增长,2006年全球78000家跨国公司和其780000家海外子公司的增加值和出口,分别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0%和出口额的1/31。
   正是在这样大的发展趋势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当代国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国际分工发展正在由以国家主导的产业分工向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企业内分工转变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特征尤其明显,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化生产,将各国作为生产车间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布局,将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生产和服务环节分布在不同国家,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由传统的“国际贸易网络”转变为“全球生产网络”,国际分工由产业间的分工转向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生产网络将全球资源整合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形成一个基于分工网络的共同利益。
   由于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不同工序、环节和流程分工转变的过程中,产品的价值链被分解,导致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提高,国与国之间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由此推动了全球贸易、全球直接投资和全球生产的大发展。因此,全球贸易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跨境纵向生产关系,企业内、产业内和区域内贸易日益成为主流。这些集团形成的关键在于更趋于多样化产业经济的密集联系衍生出各种外部经济,这些外部经济又维持了生产力与毗邻性之间的关联”。
   笔者认为,这一分工特点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只要发展中国家在某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都可以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发展机会。
   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参与高端分工能力增强
   在跨国公司成本主导的全球一体化生产布局下,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地纳入其全球产业链分工,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主要标志有,一是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从1996年的29%增加到2006年的37%,1998~2006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实际出口额翻了一番以上,其中东亚和南亚增长率为160%;二是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2006年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为379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增长21%,FDI流出量为1744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4%;三是跨国公司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等高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中国、印度都成为跨国公司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的主要目的地。这一趋势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
   笔者认为,新国际分工发生的主要原因除自然要素资源禀赋外,全球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加快、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边干边学效应增强都是重要因素。具体分析来看,技术进步使得距离和地理位置对于生产的重要性减少;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廉价劳动力;同时发展中国家还通过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在“干中学”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积累演化为动态比较优势;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强大投资,使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与当地优质的教育水平相结合,实现了经济的内生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大量的现代技术。
   国际产业转移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离岸外包成为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式
   服务业转移的趋势从两方面可以得到体现,其一是当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2/3左右流向服务业;其二是跨国公司离岸外包正在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而笔者认为,离岸外包的发展对于加速世界新产业的形成和经济快速融合,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示在:
   ――加速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分离和培育。跨国公司通过将同一产品生产活动中的某一工序、零部件分包给发展中国家企业,使接包企业迅速在中间产品生产和服务环节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若干新产业。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业通过离岸外包得到培育。如印度软件业、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等等。
   ――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随着跨国公司离岸外包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发展,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发展,有效地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加快完成了由以农业、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结构升级,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结构升级,由以工业为主向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结构升级,尤其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
   ――进一步发挥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新一轮服务业离岸外包仍然是建立在各国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从整体上看,离岸外包的分工仍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所导致。但是,与上一轮的制造业离岸外包相比,目前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是技术优势差别缩小,发展中国家通过上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获得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各国技术上比较优势的差别导致了技术的相互依存度提高,这是目前全球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外包的重要原因;其次,是人力资源优势差别缩小,在技术知识性人才上,发达国家比较优势相对下降,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相对上升;第三,是制度优势差别缩小,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体制,以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转型和过渡;最后,是基础设施及环境优势差别缩小,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办公信息化网络建设、城市市容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为吸引国际服务外包转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由此,笔者认为,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业转移,将为发展中国家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我国的国际化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国际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国际贸易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2007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为12180亿美元,保持了持续增长。当前我国外贸仍然以工业品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形式为主。2006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9689亿美元,其中工业制成品占95%。一般贸易额4162亿美元,占43%;加工贸易5103亿美元,占53%。服务贸易逆差下降。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914亿美元,增长23.7%,列世界第8位,逆差89.1亿美元,同比下降3.9%。服务贸易逆差下降主要是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顺差增加,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金融保险服务、专有权使用和特许费等行业。因此,加快我国贸易结构升级,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迫切任务。
   利用外资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新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吸引外资数量继续增长,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827亿美元,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06年,我国FDI存量已经达到6918亿美元;第二,外资质量逐步提高,外资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制造业外资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提高,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其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中高新技术行业外资占总量30%,同时服务业外资发展迅速,服务业外资比重达到30%左右,其中金融服务业成为外资进入意愿较高的行业;第三,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形式,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的发展,国际并购在我国也得到迅速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据统计,2002~2006年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高达60%。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87.2亿美元,相当于1990年的23倍,2002年的7倍,标志着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对外投资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FDI流入与流出失衡、贸易与投资失衡问题,对于有效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提高经济对外开放层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且,我国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能力也有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已有一批优秀企业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销售网络,地区总部,并逐步创建了国际品牌。如,海尔、华为、中兴通讯、联想集团、天狮集团等。
   同时,国际并购能力也显著增强。2006年我国以并购方式的投资达82.5亿元,相当于2003年的近3倍。仅2004年间就有10余起重大的国际并购案发生,说明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日趋成熟。
   此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更趋合理。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采矿业占40.35%,商务服务、金融、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服务业占51.6%。说明我国资源性企业海外投资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还有值得关注的就是投资范围更为广泛。目前,我国近万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
  整体投资覆盖率为71%,基本形成了以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的多元化格局。
   最后,我国对外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2006年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分别占总量的26%、33%、12%。而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增长尤其迅速。这一特征反映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活力增强,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趋势明显。
   国际服务外包成为国际化
   发展的新亮点
   我国由于具有极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环境和体制优势以及基础设施优势,已经成为新一轮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目的地,这主要表现在:
   ――服务外包规模迅速扩大,领域覆盖较广泛。目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主要涉及软件、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电子信息产业,设计、研发、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中心、呼叫中心、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动漫游戏、影视等文化创意。2006年我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规模达到1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4%;未来5年将保持37.9%的年均复合增长。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不断拓展。目前,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已经覆盖日、韩、印度、欧美等国家。2006年日韩市场占我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的56%。到2009年,欧美市场贡献将会超过日韩。预计3~5年后,美国将成为中国第一大发包国。
   ――中心城市发展迅速。目前国际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苏州、西安、武汉、成都等一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这些城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先进、外包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显著的国际服务外包园区。
   ――外包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06年,我国100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约80家,软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由2002年的12家增加到35家。已有38家软件企业获得CMM5(含CMMI5)认证。逐步改变了最初以外资为主的格局,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留学生企业和本土企业。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积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新机遇,进一步扩大分工范围,提高分工层次,改善国际分工地位,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机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为此,建议应积极承接软件、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提高外资质量,逐步扩大外资并购模式,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等,增强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同时,要尽快完善企业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加快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的步伐,为我国跨国公司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