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谈苏联解体哭了:先学后教——关于“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 (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4:22:44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难点。

肥城市泰西中学 任建锋

  曾经听过很多关于减数分裂的公开课,很多老师讲得很精彩很详细,分析也很有水准,很到位,惟恐哪一点学生听不懂。也很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浓厚。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使有的老师的课堂效益往往不尽如人意。我自己讲过多次这节后,感悟很多。

老师们都深知这一节是个重难点,为了攻克难点突出重点,所以讲课都很卖力。课堂上口若悬河,满头大汗;但对于很多学生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如坠云雾,晕头转向。以至与学习遗传规律时也很吃力。

本节内容主要是以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为轴线,抽象地阐明了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我们老师往往本末倒置,费劲地讲解知识,讲得那么多还力争步步到位。心里顾虑太多,怕讲不到学生就不会。其实这是折本逐末的做法。

我感觉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并形成减数分裂的概念,达到真正意义的理解,这是个关键性问题。首先要把老师的知识讲解大幅度地减下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其次,不要一开始就大讲特讲一些概念和名词。再次,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内容。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

基于以上这些想法,我在上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做了如下的改变。

一、提前准备好学案,主要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用铅笔绘图,绘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几个主要时期的细胞图像。

简要地说明绘图要求,就开始让学生绘图,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画。学生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课本上查找,或观看播放的减数分裂的动画。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绘完之后,师生一起共同分析,应该怎么去绘这个分裂过程图。师生一起分析探讨,看哪些方学生画得的好,哪个地方需要改正,在错误中学习,共同进步。

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用完了。课后布置作业:再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弄清减数分裂的过程,弄清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这样的一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掌握的效果远比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而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这个映像,所有的知识名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通过对这一节课教学的反思,我得到了这样的认识:

1、本节课学生参与性强,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

2、学生绘图便于建立的知识框架和认知过程,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3、有一些生物学的名词和概念可以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去学习和掌握,老师不必一开始上新课,就仔细讲解一大堆本节要学习的名词和概念。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4、要教会学生怎样学,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老师不能包办代替。

5、既然老师的泛泛讲解接受效果不好,那么就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活跃起来。

6、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老师要设计好让学生进行怎样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

  

这篇文字很受启发,另外在学习减数分裂时,用设疑导入法提问“减数分裂”中的数是什么?“为什么会减呢”?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减数分裂”的概念。与有丝分裂作对比,叶绿体老师还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串:

1.假若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则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2.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前后代的遗传能否稳定?3.怎样才能保持稳定?4.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其染色体是如何减半的?5.细胞需分裂几次?复制几次?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辨析之后,“减数分裂”的概念就可以十分准确的理解到位了。再重点学习联会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

最后和同学们画图和模型效果就好了。最后处理课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