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王储:古幽青奇佛宗道源的天台山风景(续-浙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8:02
古幽青奇佛宗道源的 天台山风景(续-浙江)





桃源春晓石梁飞瀑寒岩夕照
华顶归云
(陶然秋缘注:天台山风景图片,我主要从各网页上整理编辑,有可能个别图片会出错或遗漏。1,因天台山在中国不止一处,汉字简化是导致现在全中国有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天台山”的原因所在。主要有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四川省邛崃市天台山,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河南省信阳市天台山和贵州省平坝县天台山。2,我少年在浙江天台度过,近几年天台风景地我没全部跑遍,有的是新增的。欢迎指教校正!)






天上漂下来的吧!!                                      浙江天台山龙穿峡

龙穿峡景区内 发现一座高约40米的天然济公佛像,手拿蒲扇的活佛济公笑容可掬,神形兼备
龙楼风阙不肯往,飞腾直欲天台去。
-始丰溪流鱼-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如果用李太白的丈量手法,天台山恐怕要让珠穆朗玛为之汗颜。诗仙好酒世人皆知,但在天台山,使其沉醉并聊发少年狂的,却未必是杜康——或许是山巅华顶处汲取天地精华的云雾茶,又或者是石梁飞瀑身后的一缕仙踪。

天台山自古即为“佛宗道源”,佛教天台宗发轫于此,随后被引渡到了日韩两国,成就了国清寺的祖庭威严;而在天台山的西脉,也有一座道家的“南宗祖庭”桐柏观,地位与丘处机开创的北京白云观相当。
香火的兴旺不免冷落了山水。事实上,从东晋至盛唐,谢灵运、孙绰、李白、孟浩然诸公已将褒赏的文字毫不吝啬地呈给天台山水;到了明代,游侠徐霞客更是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摆在了游记卷首
华顶:莲花难辨,茶祖飘香,杜鹃踯躅

天台之巅名曰华顶,传说本应写作“花顶”,从峰顶俯视群山,重重山峦犹如片片莲瓣点缀左右,而华顶正处在花蕊处,应而得名。莲花毕竟不是我们肉眼凡胎所能轻易得见,云锦杜鹃却映得满山摇曳,惹得眼球跟着节拍
跳起了华尔兹。



天台山云锦杜鹃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
生长在终年云雾缭绕的千米高山上,浙江有多处可见,仅华顶有蔚为壮观的大片云锦杜鹃林,数量之多,花色之美,实为罕见。一般花期在7天左右,花色有大红、粉红、白色和紫色等,间杂一起,形成一片缤纷夺目的“花海”,望之粉若芙蓉,姣若清荷,灿若云霞,闻之沁人心。其间又穿插着黄山松、柳杉、望春花等相伴而生。更显现出万绿丛中点点红的美景。人在花中游,仿佛置身一幅硕大无比、色彩鲜明、格调清新的图画中。

华顶的云锦杜鹃据说“树龄”大多已有两三百年,称其为“树”是出于善意,毕竟碗口粗的枝干对于小草来说显得过于夸张。每年五月花期,云锦杜鹃一改山中君子的淡泊与内敛,开得漫山遍野、开得灿若云霞。这山巅奇花还懂得金玉满堂的道理,要么不开,一开就是千朵齐放,满树摇曳。难怪王安石在杜鹃花前留恋徘徊,吟出一句“亦见旧时红踯躅”,隐隐中竟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慨然。


华顶海拔较高,多云雾。相传徐霞客当年为了观赏华顶日出,曾“五鼓乘月上华顶观日出”,不料山影蒙于雾色,“衣履尽湿,还炙衣寺中”,反倒被淋成了落汤鸡。当然,云雾并非只会搅兴,中国名茶华顶云雾茶,就是这云蒸雾绕“蒸”出来的杰作。

(华顶峰上,远望天台八重山,前方有五羲之练习书法、抄写《黄庭经》的黄经洞,还有云豹等珍贵动物出没的狮子峪峡谷。)
据明代《茶笺》载:“天台山雾悠悠,大伏暑天如寒秋,四季云雾泛浪头”,故山茶名之云雾,栽种史已达1700多年。华顶归云洞下匍匐着两株其貌不扬的老茶树,一侧石崖上镌刻“茶祖”而字,向附近茶农一打听,才知老茶树大有来头,竟是西湖龙井的祖先。于是奈不住手痒、掐下两瓣嫩片,果然舌尖留香——放眼望去,山坡上茶林如涛,那是对于茶祖最好的供奉。

花神与茶祖,当初相必是定下盟约的,彼此将花期与茶季都选在了“五月天”,红一片绿一片,不知是绿叶点缀红花,还是红花点缀绿叶。走累了,在华顶小亭里点一杯清茗,眼前纠缠着红绿相间的天然织锦,鼻尖涌动着花香与茶香混合出来的云雾,足以麻醉神经,叫人长醉不醒——终于知道,太白兄当年定是饮下香茶后飘然欲仙,有了腾云驾雾之感,于是才有了“天台四万八千丈”的海量夸张。
石梁:银河倒泄雀桥东
“好马配好鞍,甘露沐名茶。”好茶需好水相配,陆羽在《茶经》中就点出了其中的诀窍——“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在天台山上百处清泉飞瀑中,又以石梁飞瀑的水质最佳,不仅可用来冲泡上等香茶,甚至还被啤酒厂的老板盯上,成了地产“石梁”啤酒的专用水源。


名山出名荷----中华荷鼎
(1998年春发现于天台县石梁镇铁船湖村附近)
石梁飞瀑位于华顶以西十公里的山腰处,金溪、大兴坑溪在此合流、汇成落差35米的瀑布,白如霜雪,声震如雷,平静时“丽日下碧潭,长光透疏竹”,逢雨季则“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桥下游有一座古老石拱桥,名为“仙筏桥”,站在桥头翘首仰望,可见长空雷鸣,水从天落的强悍;俯首,则有白龙入潭、散沫似珠的瑰丽。

(远望石梁,翠竹掩映中,动静虚实尽在一念中)


单是这飞瀑奇景还嫌不够,还要用天造地设、世所罕见的石梁桥来勾引游者的心绪。那是横架于瀑布之上的一道彩虹,如苍龙耸脊连接起两山峭壁,梁长七米、厚二米,梁面宽仅尺许,恰如“沧海平翻龙背上,银河倒泄雀桥东”的意境。

对于这石梁,历代游人墨客极力描绘,有人说“形如大鲤,屈身巅尾”,或说“似大鹅之颈,自经伸颈向南吸啄食”,不一而足。还是宋代书法家米芾干脆利落,挥毫写下“第一奇观”四字,如今墨宝依然存留于摩崖石刻上。
既然是“第一奇观”,总有人想要亲近,张纪中拍摄《射雕英雄传》时,就曾将瑛姑飞身走石梁的镜头选在此地。要知道这石梁宽仅30厘米,梁下又是惊涛骇浪,徐霞客当年冒险走过石梁桥后,曾经心有余悸地写道:“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射雕英雄传》剧组没考虑将阿迪力请来当个替身,实在失策失策。

石梁飞瀑旁有一古刹,名为中方广寺,寺内大雄宝殿前辟有昙华亭。相传南宋宰相贾似道幼年时曾在石梁畔隐读,衣锦还乡后命中方广寺住持妙弘法师修得此亭,亭子落成后,寺僧在供茶时忽见杯中开出异花,伴有“大士应供”四字隐现,杯中花如昙花一样一现即失,于是此亭得名“昙华亭”。依栏观景,瀑生石梁,梁生殿宇,殿宇生亭,亭中有我,一如昙花。完了完了,“到此迥然尘世隔,却疑身在蕊珠宫”,彻底晕旋。

石桥山谷有三座寺 :分上方广寺、中方广寺和下方广寺三寺,



山水很美!!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
-乐途-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 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天台山的风景旅游资源。

 
     戒明法师,原藉宁波市,生于1980年。法师少年即接触佛法,天生聪颖。具有慧根。16岁时开始信奉因果,知得善因便有善果。天地间果有因果之事存在,问母亲要钱去请弥勒菩萨像,17岁发心出家但未能如愿, 18岁在天台山国清讲寺礼光宏法师剃度出家,在寺院中诵经,坐禅,安居等艰苦修行。次年至宁波阿育王寺受具足戒。2001年,再进入浙江杭州市佛学院深造.毕业后回到修心庵任代理住持管理寺院工作,2005年正式任职宁波修心庵住持,宁波市鄞州区第五届佛教协会代表。曾多次礼宁波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而感福慧增长,又致力于净土,戒律,天台宗的佛学教理的弘扬。戒明法师对佛学有较深的研究,并积极从事佛教弘法工作,并且在网络实行弘法。先后担任佛学讲堂本室法师,药师经室名誉法师。竹山清隐本室法师.佛音法雨讲师等。先后讲过,劝发菩提心文,早晚二课合解,竹窗随笔等。



 


(琼台仙谷八仙湖,静的只有风儿吹过水面的声音)
在琼台,出峡缝,往南转弯便来到“仙人座”。
仙人座是在崖壁上自然形成一个浅龛,一人盘坐,绰绰有余,可以想象,当天高气爽之夜,又值明月当空,在此俯视沟壑明灭虚幻,夜岚飘渺,岂不是一片难以名状的神话世界。
相传琼台是王乔驾鹤飞升之所。宋代张无梦曾在此炼丹。

(琼台仙谷南双阙上空,依然有雄鹰在守望仙草--铁皮石斛)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即将打造中国最大的道教文化园)

(桐柏宫养心殿内,张高澄道长亲授养生心法课)

(天湖景区之水木清华,养生修道的理想家园)

(天湖景区驻云亭,白云尚且留恋的地方,你呢?)





赤城山济公佛像










日本僧人岩田隆 造






这里的瀑布从不间断



天台山的栈道风景并不比三清山逊色,但是游人寥寥,匪夷所思





天台景区游人如织


隋梅新枝

五百罗汉堂院内的香炉


国清寺





据说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



山矾花

《天台山全志》引黄山谷(庭坚)云:“(山矾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人谓之郑花。王荆公(安石)尝欲作而陋其名,予请名日,山矾。” 已修改每当春天来到,天台山上到处都盛开着这种白色香花,犹如碎玉满树。一阵春风拂来,香沁心脾。《天台山全志》又引《高斋诗 话》:“唐人王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一树玲珑玉刻成,飘廊点点色轻轻。女冠应觅香来处,惟见阶前碎月明。’”写尽此花妙处。《天台山全志》说它“经冬不凋,花如芍药,香如茉莉……花有五色,映照山谷。”宋代诗人徐大受写诗赞美:“九范一尊鹤翱红,开后梅黄烟雨中。千叶青莲无路到,不知春在石桥东。” 山矾花,一名郑花,又名玉蕊花,每年五月开花。


赤城山在浙江天台西北


翠屏寺-浙江

翠屏寺肇基于吴赤乌三年,为天台高僧周祥所开,至晋隋唐有十里翠屏寺之称,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六十六年历史。翠屏寺位于天台山南部九龙山麓,九峰环拱,葛玄坑、龙须坑双涧莹绕,景色清幽,原离尘扰。翠屏古寺,至明朝同归天台宗。梵域庄严,殿宇楼阁数以千计,为世所重,尊为江南第一古寺,历代帝皇多有钦赐,清乾隆皇帝御题“翠峰皇法轮之塔”,翠屏寺与日韩、东南亚、泰国等佛教法缘情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根据《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二寺观七3961页记载:翠屏寺《台州府志》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唐乾符二年建,先是吴赤乌中有周禅师居此,以山如屏寺名翠屏,宋治平三年改净安院,今为翠屏寺。(赵师秀翠屏寺诗)石严看不见,翠色自重重。春雨生松叶,山风响铁钟。碑顽工废墨,草嫩绿添茸。住院吴僧老,相迎依旧逢。根据《天台县志》(64)记载,翠屏岩在县南12公里。《天台山方外志要》称其“山形壁立如屏风然故名”。五代高道杜光庭在《仙传拾遗》中称寒山子亦曾寓居于此(修道30余年)。寒山子诗:平野水宽阔,丹丘连四明。仙都最高秀,群峰耸翠屏。远远望何极,矹矹势相迎,独标海隅外,处处播嘉名。根据《佛宗仙源》28页记载:1800多年前,天台山就有僧人活动,建有石头禅院(今居仙居)资福寺,翠屏寺,兴致寺,四枚铸有精巧佛像的东汉神镜的出土,正是当年佛教在天台传播的明证
根据《天台山方外志》记载,翠屏寺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二十一都,唐乾符二年建。以山如屏,寺名翠屏。宋治平三年改净安院,田七百六十亩,地一百八十二亩,山一千二十亩。《太平广记》、《台周史话》亦曾记载。南山宗道宣律师开创南山宗,后进入太平寺,道宣律师再传弟子鉴真东渡日本。根据《桃源仙缘》第265页记载了天台南山翠屏山的翠屏寺里也圆寂了一个瘦骨伶丁、面部黧黑,乱鬓横生,布衲芝鞋缘化的高僧。这座寺院就是他一手募化建造的,临死前,他将三大叠诗稿在焚香炉里烧化了。一座不显眼的坟墓就在寺院旁堆起,这种行憔悴的和尚就是舍得——所以自闾丘太守以后,寒山子拾得丰干三的诗没有流传下来,怕是皆已付之一炬了!
从以上记载字唐朝翠屏寺的建造,是拾得高僧募化建造的,为建成十里翠屏寺奠定了基础。他死后坟墓就在寺旁,现在坟墓尚存。唐开元年间,成为江南第一大道场,千僧云集,五佰罗汉亲临。
晋孙焯《游天台山赋》中有“搏立之翠屏”名句。据天台杨氏宗谱《卷之八第十二页,翠屏寺记》余族迁居后,创居南山,故南山寺观每多捐资,焉不独兴教寺然也,即翠屏寺更迭振兴之翠屏,始于吴之赤乌,建于唐、符宋治平年间更名净安,后仍因其始号,其取名翠者,大抵有千峰横翠、晴岗暖翠、谣阴浩翠之景曰。屏者有似鹤山石屏,白云枕屏,毛介素屏之状也。春则青毡迭迭,夏则繁茂阴阴,秋则姜桂葱葱,冬则松柏爵爵,或横于前,或列于侧,或冠于顶,或绕于藤,正者,斜者,倚者,迭者,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参差万状,方坦之处招提胜景,大背楼阁东西两厢,环抱而居。根据上述史料记载,翠屏寺始于赤乌三年,至今已1766年历史。


天台县城
从2010年起,每年的5月20日为“天台山旅游日”,天台山景区将向所有中外游客免费开放。把5月20日设为天台山旅游日,同《徐霞客游记》,中《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作有关。据考证,徐霞客一生中三度登临天台山,而公元1613年5月20日是徐霞客首游天台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