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bee29连胜含金量低:济佛点化金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06:38

济佛点化金篇

武庙明正堂扶鸾书

 

 

濟佛點化金篇目錄

玉詔

彌勒古佛序

濟公活佛 降

第一章 鸞門之使命

第二章 莫貪不義之財

第三章 冒瀆神聖受天譴

第四章 淫人妻則妻被人淫

第五章 飲酒不及亂

第六章 凡事以忍讓為先

第七章 勿殺生靈貪口福

第八章 慎莫痴迷

第九章 宜遠賭

第十章 驕傲本心魔

第十一章 人無信不立

第十二章 孽患深鉅

第十三章 莫受怪力亂神

第十四章 正邪之別

第十五章 凡事莫好高騖遠

第十六章 化頹靡為振奮

第十七章 立志方有可為

第十八章 慧劍引渡

第十九章 靈竅

第二十章 釋凶煞

第廿一章 輕賤誨淫招罪孽

第廿二章 簡述神通

第廿三章 天眼通

第廿四章 天耳通

第廿五章 神足通

第廿六章 宿命通

第廿七章 他心通

第廿八章 漏盡通

第廿九章 煉靈

第三十章 束心禪定

第卅一章 神咒

第卅二章 符籙

第卅三章 堪輿

濟佛跋

註:本書由武廟明正堂扶鸞著作 歡迎翻印 廣種福田

 

 

 

玉 诏

本堂主席关 降   壬戌年七月十一日

圣示:今夜恭接玉诏,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驾,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驾,其余神人排班候驾。

钦差大臣徐庶仙翁 降

诗曰:游戏风尘一圣僧。度迷点化有书凭。恭承玉诏颁临日。正笔输诚任可胜。

圣示:宣读玉诏,神人俯伏。

 

钦奉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诏曰:

朕掌天运,化育群黎,每以苍生沈沦苦海为念。人之生,性由天赋,本为至善,奈何一入凡尘,迭受声色犬马之诱,一入迷魂阵里而无重见光明之天。甚或心志不定,迷而邪乱,执而辟异,是以乖戾之暴,于焉而生。几将一片净土污染,顿成恶浊苦涂。

今尔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运承于天,凡有所命,俱能圆满完功,硕果斐然,遐迩皆知。特再颁旨一道,开着新书,题其颜曰:「济佛点化金篇」自接旨即日起,命由武庙明正堂正鸾正笔蔡生,以木笔主着,为期一年六个月完书。书成之日,论功行赏,神人用命,各尽厥职,勿负朕意。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壬戌年七月十一日

 

弥勒古佛 降序

  际值三曹普化之期,上天有好生之德,诸圣有渡化之才,关善德之路,匡正世道,挽转颓风。故三界圣佛仙神,不辞辛劳,沐雨栉风,应运下凡,处处开堂,方方阐教,降笔挥鸾,赋诗文以劝人弃恶从善。或著书立说,阐明真理,教民修德,破除迷信,循归觉路。

  「济佛点化金篇」善书之着,乃济公活佛,抱慈悲爱人之心怀,奉天命,躬亲降驾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藉桃笔挥鸾劝世,以神道而设教,谆谆善诱,济物利生,开方便之法门,应时势之需求,泛慈舟以渡世,实不可多得之良书也。

  济佛奉天命普渡苍生,游戏风尘,蒙济佛点化觉醒,迷而知返者,不可胜数,受惠门生,遍布寰宇。然而,觉者自觉,迷者自迷。天心慈悯,不忍坐视苍生,沉沦苦海而不能自拔,今又降大命于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挥鸾著作「济佛点化金篇」宝书一部,以作世道之中流砥柱,挽转狂澜于既倒,期使世人了悟向善归真之道,远离邪恶之径,共趋于光明之道。  今值著书之始,为共襄盛举,吾特降鸾挥笔,聊述数语以为序。

       弥勒古佛序于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

天运壬戌年七月十四日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七月十八日

诗曰:点化金篇劝世人。移风易俗力行仁。修持大道心明正。莫执莫迷出苦津。

济佛:哈!哈!老衲欣逢著书期日,今夜降驾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开着点化金篇,特聊述数语与诸贤生把笔言欢。

正笔:弟子蔡生参叩活佛师尊。今夜荣蒙师尊躬亲降坛,为著书而不远千里迢迢,莅临教导弟子著作「济佛点化金篇」宝书,佛恩浩荡,弟子没齿难忘,伏望师尊不吝开导启愚开智。

济佛:哈!哈!贤生免礼。为师膺任天命重责,普度苍生,游戏人间,处处挥鸾,阐明真道,点化群黎,迄今已历数十星霜矣!仆仆风尘,为救世人,早芔苦海,超凡入圣,及时行道,代天宣化,实有乐而不疲之感也。今值著书之始,开笔佳辰,岂能有所耽误,吾先简述点化金篇之真义,以悟世人。  

时值叔季之秋,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已迷失真性,沉沦苦海深渊,陷恶而不醒,趋步于邪途而无法自拔,虽有诸天圣佛仙神,力挽狂澜,苦口婆心,谆谆善诱,但迷而不自觉者甚众,吾佛慈悲,不忍坐视迷者坠落罪恶渊薮。今吾师徒身膺重任,主笔著作「济佛点化金篇」,是书之着,乃由吾济颠带领蔡生灵游,到处采访凡间修真炼性之学子,其所修行之过程,以木笔传真披露于世,期能一一列入金篇,启发世人,如何修道?以免流于痴迷不悟,一味骄傲逞能,自以为是,而有毁自身道基之憾也。希道中修子,须时加警惕,若阅本书之后,速行迁善,莫再执迷不悟,则道可精进也。今夜吾述数语以为勉。可吾回!

正笔:恭送活佛师尊回天。

 

第一章 鸾门之使命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七月廿五日

诗曰:著书劝世始而终。木笔传真化育功。正是鸾门清净地。期期钟磬醒迷蒙。

 

济佛:著书时辰已到,蔡生,灵神集中。今夜起吾师徒俩人为著作「点化金篇」一书,将要到人间游历采访记述世人修道过程及功过,以便木笔挥鸾传真,阐扬道义,列入书中,作成录志,以广开黎庶求道之意志及明路。此书实富有劝世度迷,警惕人心之作用。希世人,应以正心诚信,了悟道中真义,以修己身,务期人人,上体天心,读而有所觉悟,则可破除迷信,改革异端邪说,益于修道,终得精进矣!

若果未能适时了悟道中真义,沉迷未醒,一意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岂止道果不进,反有后患之忧也。须知:修道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迷途失足,坠落罪恶渊薮中,将造成万劫不复,永难自拔之境域,纵然后悔已来不及了。世人岂可不戒慎乎!希望阅读是书者,勉而悟之!蔡生,今夜首篇开着「济佛点化金篇」一书,你有何感想,何妨就此一述!

正笔:弟子遵命!首先叩谢天恩鸿慈,赐弟子有这个机会可与活佛师尊一同游历人间,主着「济佛点化金篇」此部圣书,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今夜际值著书之期,弟子荣蒙天眷恩深,初膺大命,诚惶诚恐,实因弟子才疏学浅,著作宝书,殊觉责任深重,惟恐不能胜任,伏望师尊教导提携吧!

济佛:师徒如同父子,你奉圣至虔,始知尊师重道之理,为师会时常暗中灵光加被。今日我们同负此职,只要一念真诚,相信能胜任愉快的完成使命!你勿踌躇;若在著书之期,心神贯注,灵台清净;灵神集中,心存正信,不入邪思,自然灵智常现,灵心感通,阐述道义,文思可以敏捷也。 

正笔:感谢师尊教化!弟子谨遵训示。恭聆师尊方才一席醒世针言,胜读万卷书,弟子受教!茅塞顿开,获益不浅。请问师尊,本书之着,由何而起?今夜我们所采访的目标?师尊是否已成竹在胸?

济佛:不错,今夜著书所采访的目标;是向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吾特为宣告:南赡部洲台疆武庙明正堂,名闻遐迩、誉冠全台,堪执诸鸾堂之牛耳!堂内神人一志效命,代天宣化,体天行道,业绩辉煌,神人共鉴,有目共睹,所著作经书,如「太上无极混元真经」及「玉皇普度圣经」诵本与注译,「天界传真」,「观世音救苦救难传真」,「实人实事三世因果报应」,「戒淫篇万恶淫为首」,「三曹成道快捷方式史传」,「畜道心声(灵珠子游记)」,「武圣传」,「关圣帝君受禅玉帝经略」,「茫海归舟」,「大汉天声」,「大道康庄」,「大道心德」,「开迷易俗」,「寿世救急妙方」,「天道奥义」,「无极皇母唤醒天经」诵本与注译,等书三十六部之多。

近期又已完成「瑶池圣志」,「弥勒古佛普化篇」,「明正启蒙」,「明正之道」等四部圣书,今又荣膺天眷,奉旨扶鸾著作「水晶宫游记」,「关帝显灵圣记」及「济佛点化金篇」等圣书,普化万民,丰功硕果,是各鸾堂所望尘莫及的。故而老衲特意安排以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为范,作本书开着之初,首次采访的目标,阐述「鸾门教义」以广布世人周知。

正笔:我佛慈悲!弟子愿洗耳恭聆圣训,请师尊教示之!

济佛:夫,鸾门,又称圣门、儒门或圣堂、鸾堂,乃扶鸾阐教之圣堂也。三界圣神仙佛真灵所凭依显化度世之圣地也。盖,鸾门乃承天应运,以儒为宗,以神为教,藉挥鸾提醒人心,弃恶从善,改革异端,破除迷信,而归正道也。是故,鸾门之阐教,乃阐明天道真理,以启悟人心归正,立德行善,修己度人,化俗移风,成为康乐人间。

所以鸾门一切礼节,均出于儒家之礼教。凡入鸾门,身为鸾下生者,如入学堂为学生一样,应尊师重道,所谓尊师者,尊敬圣神为师,遵圣神之训,学习礼教,研味圣训,作为修身之德范。所谓重道者,尊重圣道之理,亦即重视道德,行为不越轨,心正而无邪。鸾门之挥鸾阐教,以木笔题砂盘,现出诗文以传真圣藻,阐明天道玄机与道德真理,小则可启发鸾下生,修道立德之心,大则广及万民苍生,同登康庄大道。然而登鸾说法之神,不拘道教神明,举凡儒、道、释、耶、回等各教之先知先觉,成圣成真,成仙成佛之神灵,皆感世道浇漓,常来托鸾化度,此正如佛法之八万四千法门之法也。

故鸾教广大无边,岂区区限于某教耶?圣贤心怀济世,灵光散布大寰,故鸾教实为上界真灵寄身度世之教,世人何不速进圣门,聆听其教乎? 

正笔:现台岛鸾门林立,教化无边,恢弘中国固有道德,不遗余力,上苍感鸾堂济世功深,而为当今天下宗教最方便之法门也。

济佛:虽法门无量,然能得圣真之真传者不为多,今之鸾堂即是应运代天宣化之杏坛,造育春风,教化迷黎,已收卓伟之功效也。鸾门子弟秉承列圣忠义之教诲,都是深富国家民族意识之士,平常注重克己修持工夫,并以圣神仙佛阐述之经典善书,相竞印送劝世,对于改善社会风气,复兴中华文化,不遗余力。平常热心社会公益,捐资建设地方,造福贫困、施医救人……等善举,均为鸾堂徒众热诚奉献,祀典不迎神赛会,尤多以鲜花水果虔诚拜祀,配合国策;改善民俗,致力于劝善救世工作,堪称为一群默默耕耘宗教者。其于无形中,辅助社会治安、贡献国家之力量,实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可限量的。

正笔:多谢 师尊详细说明,弟子今夜可说受惠良多了。

济佛:今夜费时良多,蔡生,我们著书就到此为止吧!

正笔:弟子恭送 师尊回驾!

 

第二章 莫贪不义之财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八月初六日

诗曰:名关利锁最难开。阵里迷魂实可哀。立志修持明大道。自将灵性脱尘埃。

济佛:世人为生存计而竞争图利,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否则,专追求不义之财,则往往招怨于人,甚至为利而亡身。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岂可不慎乎哉。贪财利之心,人人有之,如能以正当取利,则其所得均光明正大,亦可心安理得,乃份内之事也。若以诈术欺骗求财,不但犯法,而且失去道德心,自造业障,又招怨于人,实得不偿失也。孟子曰:「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由此可见贪利之害至极矣。利乃四毒之一,凡修道者,应慎而戒之,否则利欲熏心,道难修也。著书时辰已到,吾今夜又要带领正笔「蔡生」灵神挥鸾传真,著作点化金篇一书劝世,可作世人之借镜,蔡生灵神集中准备著书。

 

正笔:遵命,弟子已准备好了,不知今夜著书所要述的标题是什么?请 师尊赐示!

济佛:今夜所要著述的标题,是以下所述「莫贪不义之财」来劝化世人。距今已数十年前,吾济颠奉天承运,处处开堂,方方阐教,救世渡众,频频挥鸾降笔于东土台岛各宫堂寺庙,著书立说,阐明真理,普化群生,觉世牖民,有教无类,无论是士农工贾,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无不是苦口婆心以教化,谆谆善诱。故能迷途知返,了悟修真,正己渡人,代天宣化者,不计其数,实难以枚举也。

上天鸿慈有好生之德,每以苍生是念,不忍坐视生灵涂炭,沉沦苦海欲波,坠入五浊恶世,六道转回之中,无法自拔。诸圣仙佛神有渡化之才,故请命下凡,辟善德之路,匡正世道,挽转颓风,扶鸾劝世,赋诗文以浅白文字,用意在易于劝化世人,使浅学者,亦能阅读,而易了悟,上天对于劝化世人,其用心实为良苦矣。怎奈世人,觉者稀,迷者众,不行正道,偏履邪径,唯名利是图,自顾私心利欲,迭逞机锋,只识钻营,无所不用其极,置道德于脑后,致使凡尘世界成为罪恶渊薮。嗟叹!凡尘俗子,不择手段,背道损德,徒造千重罪孽,只为一时享受而遭绵绵苦报,岂不太愚痴乎?

昔日,中部地区有某鸾堂的鸾下生陈某,平时崇拜圣神,非常虔诚,每逢期日,都到鸾堂效劳,恭聆圣训,始终不怠。其人颇有学识,自入圣门,恭聆圣训后,始知为人楷模,必须以身作则,乃志愿在堂中宣讲圣训,劝人行善,勿履邪径,谆谆善诱,不遗余力,因而颇受堂中诸同修之敬仰与信赖。陈某在鸾堂既得人望,若继续善为修持,后日必获功果无量。可惜!因财迷心窍,致自毁前程,换来恶报。盖,陈某所经营的日用品百货事业,因资金缺乏,故周转困难,又兼生意不好,利不及费,致债台高筑,将及倒闭地步。乃异想天开,在堂中招募五千元会,共得十余万元外,又向经济比较富裕者,借款又得十余万元。岂知陈某之事业与家境之困难,乃是心存不轨,故布玄虚,以博堂内诸同修之同情,期捞一笔可观之钱财。而暗中将自己之财产移到他处,制造假债权而已。

陈某自得到堂内诸同修之会款与借款后,以重整事业,无暇来堂效劳为由,从此很少来堂了。但参加会仔之诸同修,皆是靠劳力赚来的血汗钱,久而不见陈某再来堂效劳,也未见标会,借款也未见陈某有还款的行为,因而有部份人,前往陈宅查看究竟,岂料陈某已举家迁移,远走高飞了,谁也不知道他的行踪与去向,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始知被骗,徒叹奈何!陈某自骗到了诸同修的金钱后,举家躲到他乡,人烟绝迹的地方居住,满望骗得一笔不义之财,可以养活一生。岂知天眼昭昭,报应不爽,陈某自此身染怪疾,所骗到的金钱,用于医药费,尚且不足,致使贫病交加无人救济,不久就一命归阴了。

观今鸾堂林立,遍布全台,其鸾下生,常有少数害群之马,罔顾伦理道德,暗室亏心,作不法勾当,虽未被人发现,但其罪行早已被天地神祇,稽察录志无遗矣。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莫谓神不知鬼不觉,如欲人不知除非已莫为。然,若果侥幸得逞,亦不为天理所容许也。所以,圣门诸弟子,更应守戒律,明道修身,切勿乖违作孽,庶免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正笔:恭聆师尊一番训语,弟子感慨殊深,亦为鸾下生之陈某之行为,感到可耻与惋惜!请问师尊,如果有人犯了上述例子,那该如何规劝他改过呢?

济佛:如有犯者,阅读本书之后,能悔而改之,明而修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莫再胡为,致力造功,以赎前愆,必蒙上天赦佑。否则,一旦罪孽毕露,必招天谴,岂可不慎乎哉!今夜著书,到此为止。吾回。

正笔:弟子恭送师尊佛驾回天。

 

第三章 冒渎神圣受天谴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八月十三日

诗曰:破衲芒鞋羽扇摇。凡尘游戏兴偏饶。玄机点化开顽恶。广布佛缘德泽昭。

又诗:鸾门弟子学规仪。奉圣效劳力不疲。研悟诗文先正己。代天宣化渡迷痴。

再诗:莫贪名利起相争。守己安贫意自清。矢志勤劳成硕果。参鸾奉圣抱虔诚。

 

济佛:凡入鸾门,身为鸾下生者,应尊师重道,遵圣神之训,学习礼仪,研悟圣训,作为修身之典范。正己渡人,代天宣化,宣扬圣教,以启发人心向善,虔诚效劳圣堂,以身作则,乐此而不疲也。不要贪求名利与人家起争夺。守着本份,安贫乐道,心意自然能得清静。坚定志气,勤劳做事,最后必能成就硕大的功果。著书时辰已到,蔡生,灵神集中,吾师徒,神人合一,以木笔传真圣藻,启悟世人,趋步正道。

正笔:师尊以佛心与仁心!著作「济佛点化金篇」圣书,宏开普度,拯救灵元,身离苦难,誓愿宏深,可参天地。弟子请 师尊开释妙谛,教化牖民。

济佛:今宵吾述:「为鸾生者戒」一例证,聊列金篇,以资劝化:昔,泉州府有一士绅,名张君者,集资兴建「劝化堂」,奉祀关圣帝君,请旨煅笔四十九天,功成之后,定期扶鸾施方济世。如是经过二十余载,张君功成果就,年至七十九,无疾而终。

堂内首生共有十余人,相议共推张君之子为继任堂主,中有一首生,名沈君者,见「劝化堂」香烟鼎盛,油香金收入丰富,乃买收半数以上首生,共推沈君为堂主,接收堂内财产,藉神敛财,视鸾生如草芥,自此鸾务日趋下坡而不振。有一夜,王灵官降鸾训示沈君,指其不该为非乱作。但沈君身为堂主,并无反悔之心,竟言神乩乃人为。从此,堂内人事不和,致使鸾生对神乩失去信心,部份贤能鸾生,纷纷离去,不参鸾务。经过二年,该堂变成门可罗雀。劝化堂主席不得已,乃奏上南天,南天圣帝大怒,乃将扶鸾玉旨召回。自此信者日减,而至荒废。

再经过一年,沈君经营之事业,节节失利,房屋又遭祝融之光顾,妻、子均被烧死,沈君变成无家可归,孤独一人,而贫病交加,乃沿路行乞,人皆知其恶行之报,故不施舍,时值冬季,饥寒交迫,死在山野之地。

吾劝身为鸾生者,应虔诚敬奉恩主,一堂和气,切不可争名夺利,冒渎师尊,一旦上天召回玉旨,报应随时临头,希慎而为之,以免后悔。

正笔:世人做事,若有顺从天理良心,必得好报,所谓:「顺天者生,逆天者亡。」切不可逆天而为,逆天者必有灾祸临身。若心怀不轨,用惯技施行诈骗,造案犯过,还口出轻慢欺人的言词,蔑视圣神不灵,终受天谴之报也。

济佛:今夜著书就到此为止。吾回天!

正笔:弟子恭送 师尊佛驾!

 

第四章 淫人妻则妻被人淫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八月二十日

诗曰:漫说温柔蕴爱娇。烟花阵里任君挑。沉迷粉梦家庭散。岂可贪淫孽自招。

又诗:色迷三宝最堪伤。壮志消沉感慨长。楚馆秦楼挥霍尽。赢来怨指薄情郎。

 

济佛:贪于淫欲者,常会造成灾祸,语云:「色胆包天」,一旦沉迷于淫欲之男女,什么不道德,灭人性之事,都会做出来,其结果就是灾祸而成罪孽。

昔时,桃园有一位纪姓青年人,虽才貌双全,但性好渔色,父母早年去世,家有薄产,游手好闲,不思上进。其邻居何家之媳妇,年仅廿五,颇有姿色,不幸新寡,身边颇有积蓄,纪某心念不正,便经常到邻居聊天,并且凭他的才貌,百般的引诱挑逗何妇,不久将她诱骗私通,又山盟海誓的说要娶她为妻,于是何妇即听信他的话,将积蓄之金银,送给纪某为营商资本。岂知纪某得款后,不但不经营事业,竟时常出入于花街柳巷,因而又结识一妓女名凤英,甚是恩爱,在外金屋藏娇,何妇闻知纪某另有新欢,虽曾与纪某吵闹,奈所有积蓄,均被纪某花光,何妇始知受骗,悲愤之余,乃上吊而亡。

纪某与妓女凤英,坐食山空,未几亦将自己薄产花光,妓女已知纪某已无财产又失业,乃不告而去,另结新欢。纪某至此始悔当初,在悔恨之余,郁郁成疾而亡。此乃好淫色之恶报也。愿世人应慎之!

蔡生,今夜著书,我们师徒俩人就述:「万恶淫为首」以警好淫者为戒吧!

正笔:弟子谨遵师尊令谕!兹述一案证,以淫还淫之报:此事发生于新竹附近乡下有杨某者,性好渔色,为人奸诈,附近之妇女,微有姿色者,辄千方百计,用以引诱,得之而后甘心,虽贞妇亦不能自保也。杨某平素垂涎邻村张某之妇,林氏之姿色,有一夕时近二鼓,忽忆起林氏丈夫张某,往他处未归,思欲往染之,乃骗其妻曰:我欲往厕所,乃虚掩其门而去。邻村林氏丈夫张某,因赌博败北,夜半归来,经过杨家门,见其门虚掩,思行窃以偿赌债,乃推门潜入杨家,杨某之妻,已疲倦而就卧,梦中闻到门响,想是杨某归房,乃呼曰:你如厕回来乎,张某知她误会是其夫乃诡应之,即登床与杨妻交合,而杨妇不知也。

张某既淫杨某之妻后,又窃到金银而去。及至回到家中,闻房中有狎媾之声,乃大怒破门而入房,见到杨某与其妻林氏同床,杨某逃之不及,遂被张某殴打,并威胁杨某书据要一百万元遮羞费,限十天内交清,否则将依强奸罪报官处理,杨某惧而允之,始得释放。杨某匆匆逃归,见室中金银被窃,大惊呼妻,妻始知被贼所诳,羞愤欲绝。杨某知其情,转慰其妻,然后查究,尚不知贼即张某也。只有搥胸吁气而已。及至十日,张某召集无赖汉数人,登门索债,杨某无奈,只得将田产卖出部份,以偿还之。此乃淫人妻女,妻女将被人淫之果报也。

济佛:凡好淫色者,人皆不齿而弃之,上天对于淫孽者,决不宽恕。是以「见色起淫心,报在妻女。」此乃一定不移之孽报,应验不爽也。语云:「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尔要赖时他不赖。」希好淫色者,当以此为戒,岂可自作其孽乎。今夜著书任务已毕,老衲回天去了。

正笔:弟子恭送 师尊佛驾!

 

第五章 饮酒不及乱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八月廿七日

诗曰:漫言一醉解愁多。乱性原由酒作魔。心智迷糊难自拔。醒来悔恨感如何。

又诗:酒肉穿肠说几回。尘心洗尽净无埃。切宜戒去杯中物。免得玉山次第隤。

又诗:颠颠倒倒倒颠颠。我亦杯中一醉仙。饮酒须知希勿乱。免教失态在人前。

 

圣示:哈哈!吾济颠,今夜受铁拐仙之邀饮,各干十大杯,致误了著书时间半小时,正笔大概等得不耐烦了。

正笔:恭迎师尊降驾。师尊今夜酒气熏人,颇有醉意,是否会影响著书?

济佛:胡说。今夜吾济颠虽多饮几杯,岂敢为酒而误了著书大命耶?铁拐仙云:「杯物少来诗亦少」,酒仅能助兴,岂能乱我心性乎?

正笔:是,是。弟子无知,有所冒渎之处,伏望师尊赦罪。未知今夜将以何题,点化世人?

济佛:不罪你。今夜就以「饮酒不及乱」为题。

正笔:弟子恭聆圣训。

济佛:酒储存于坛中,是静静的,一旦入于人之腹中,就会作祟。因酒会助人之逸兴,也会乱人之心性。所以,嗜酒者,切勿过量之饮。如骚人墨客之聚会,饮酒谈诗论文,藉酒兴而高谈阔论,亦是风雅作乐趣事,此乃酒能助兴也。虽一时乘兴,饮得过量,亦不被酒所乱其心性,此乃素有修养所以然也。

正笔:请问师尊,据弟子所知,甚多嗜酒者,一旦饮酒过度,则劣性大发,口不择言,行不顾礼,任何事情也作得出来,那么,风雅聚会就变成纷争场所,这岂非大煞风景?

济佛:盖因此种人,缺乏修养所致,理智被酒精冲散,而无法把持故也。本来酒醉之人,其心智是清醒的,因藉酒气而发挥其劣性,将其清醒之心智昧暗了,故能乱性。所以,饮酒应适可而止,切不可贪饮也。

正笔:但,如今酒已普遍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爱好,饭时来一杯,工作时也来一杯提神,交际应酬时,也不外乎酒。若在家庭小酌,当可限制其过量,但在交际场所,就无可限制了。又如欢乐场所,连酒带色,酒竟成为色情之媒介,应如何来防止呢?

济佛:语云:「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只要当事人,理智清醒,意志坚强,不被酒所醉,不被色所迷,就可防止色情之引诱也。若在欢乐场所饮酒者,抱着「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色情之中。」此乃自甘坠落于温柔乡里,夫复何言乎?须知,酒能伤神,色能伤身,酒色最易斲伐元气。也均是世事祸端之源,希世人应戒而远之。

正笔:怎奈世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饮酒过量,会乱人心性,却偏偏嗜好杯中物,醉后惹出事端,而造成悲剧者,时有所闻。师尊,应如何来点化他们呢?

济佛:吾来述一故事,期愿点醒世人。台湾北部有一李姓青年人,颇有事业基础,因事业上应酬与交际,是酒家之常客,也是燕燕莺莺酒家侍女之佳宾。有一次,与二、三友人在酒家饮酒作乐,有妖冶艳媚之酒女陪侍,左拥右抱,不觉饮得大醉,提高声调与酒女猜拳。适邻桌也有几个人,正在豪饮,看到李某肆意作乐,心生不满,乃兴师问罪,双方的人都酒酣耳热,又在美女当前,谁愿让步,因而引起一场混斗,杯盘齐飞,酒瓶横扫,结果,李姓青年,被对方以酒瓶击中头部,血流不止,死在当场。

正笔:师尊啊!人命关天,岂可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死人?

济佛:噫吁!一个前途似锦的青年人,为了饮酒作乐而招致杀身,岂不可惜耶?嗜酒者,若能节制,「饮酒不及乱」,则理智清醒,就不会惹出事非。对于杀人者,自当难逃国法之制栽,且死后还要受阴律之严惩也。所以,饮酒若过度,就会失去理智而乱性,岂可不慎乎哉!

正笔:弟子有一问题,请教师尊,倘有冒渎之处,还祈师尊勿罪。

济佛:且说无妨。

正笔:师尊述文点化世人「饮酒不及乱」,可是师尊自己确是酒不离口,而且醉态可掬,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吗?

济佛:哈!哈!吾徒好一个:「酒不离口,醉态可掬,自己打自己嘴巴。」但你可知吾之藉酒装疯,方寸却不乱,言语中深蕴玄机,以此游戏风尘之痴态,而作因应之渡化有缘人吗?

正笔:是,是。师尊「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以此广渡有缘人,弟子愚昧,尚请恕罪。

济佛:好了,今夜就此停笔,吾回。

正笔:弟子恭送师尊回天。

 

第六章 凡事以忍让为先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九月初四日

诗曰:气息绵绵性命存。循环有序固灵元。莫将走火邪魔入。华气凝成返本原。

又诗:浩然正气满胸中。常作修持毅志工。无谓纷争能退让。忍人不忍抱于衷。

 

圣示:人之生也,必须气息绵绵不绝,始能保其生命。若走火入魔,凡事好与人纷争,而无退让之意,必能惹起祸端,终致不能收拾,所以为人处世,应抱「忍人之所不能忍」,凡事让人三分,则何等清闲。

正笔:师尊今宵提早降驾,弟子迟来恭接,失迎之罪,请勿见责。

济佛:哈!哈!不罪,不罪。吾济颠,前回著书期日,贪饮几杯,迟到半小时,今日特提早半小时临堂,以补偿前期迟到。今宵以「凡事以忍让为先」为题,点化世人醒悟。

正笔:弟子恭聆圣训。

济佛:世之凡夫俗子,其心量气度,均是狭窄,如眼中不能容一粒小砂子一样的狭窄,全无半点能容人之气度,亦无退步让人之雅量,故在处事时,常与人争的脸红耳赤,结果多结怨于人,或为怨而成仇,致惹来杀身之祸。所以吾劝世人,凡事退一步而想,让人三分,自能无事而清闲也。

正笔:师尊之言极是。怎奈世人,有遇着看不顺眼,听不顺耳的事,惟恐失去其面子,就暴跳如雷的生气,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或持刀相杀,实不应该也。

济佛:所以,仙佛时常降驾,苦口婆心,奉劝世人要修身养性,就是要修身养性,就是要修养「忍让」也。若能修至「忍人之所不能忍」,「凡事让人三分」者,可谓完人矣。然而,忍让并不是怕事,也不是消极,乃是一种明理的表现。

正笔:但世人也有不讲道理,故意小题大作,惹人生气,也有暗藏祸心,狼狈为奸,捏造谣言以伤人名誉,或计谋陷害于人,狡诈多端,制造是非者亦有之,实令人防不胜防也。

济佛:所以,吾济颠点化世人,「凡事让人三分」,可以防人之狡诈与是非,切不可一遇不如意事,就怒气?以牙还牙,而逞匹夫之勇,造下不解之冤而成仇。若能忍一时之气,乃一生之宏福。让人三分,可造一世之功德也。所以,忍让是最高修养,而不是消极怕事之谓也。

正笔:师尊以大慈大悲之心,述「忍」与「让」二字,指点感化世人,实堪作为处世之座右铭也。但世之年青人,正在血气旺盛之期,往往一遇刺激,便冲动愤慨起来,造成不堪设想之后果。若能以「忍让」处事,就不致有祸端了。

济佛:佛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云:「一点嗔恚火,能烧功德林」。俗云:「忍气求财,赌气相害」。此皆劝人凡事必须忍让,庶免发生祸端之铭言也。兹举一则事例,以开悟世人。

有一高僧,带二位武术高强的弟子,搭舟过江时,同舟另有三个流氓模样的人,正在饮酒作乐,狂歌乱跳,致舟身动摇不定。高僧很客气的劝他们勿乱跳,庶免小舟颠覆,同罹患难。该流氓模样的人,不但不接受高僧之劝言,更藉酒气发怒,而加重摇动舟身,并持酒瓶打高僧的头,打的头破血流。该二位弟子,正欲出手修理恶徒,却被高僧制止,并向二位弟子说:勿轻举妄动,以免大家同遭舟难。我们修行人,遇侮辱时,应该能忍人所不能忍,方是修行,不然,不但悟不到「忍、辱、行」之真理,也无修行的机缘。我们今天,能遇此逆境,正是考验我们修行的火候,切勿错过。该三名恶徒闻到高僧之言,如雷贯耳,齐被感动,跪在高僧面前忏悔,而皈依吾佛。

正笔:真是慈航普度,仅几句法言,能渡三个恶徒悔悟向善,佛法无边。

济佛:此高僧乃以「忍让」二字感化恶徒向善。吾奉劝世人,尤其学道学佛者,更应觉悟,倘遇逆境,或含冤受屈时,都应以「忍让」的功夫去克服。就能体会到忍让的真理价值,也可消灾解厄。好了,今宵就此停笔,吾回。

正笔:恭送师尊法驾回天。

 

第七章 勿杀生灵贪口福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九月十一日

诗曰:因缘牵掣过人生。善恶关连祸福明。受者须知前世造。冥冥报应实心惊。

又诗:莫将暴戾逞英雄。杀业牵缠夙世中。弃置仁心残酷甚。昭昭天眼本难蒙。

 

圣示:当今世人严于苛人,宽于律己,人人私欲过重;试看世人日常之间,为贪蝇头小利而作斤斤计较,为贪口腹而作杀生。更甚者,为利害攸关而操戈杀人。试问:何人愿意被杀?须知杀人偿命,则杀害低等生灵阴律亦属有罪。噫吁!何不深思,天道好还,事有定数,纵然有时占得便宜,因缘既成,又岂不必还报耶?今阐述一则小故事以作引证:

江山城南地方,有农人赋性嗜杀,不能发挥仁心及物。年已四十余岁,只得一儿承欢。同治六年五月,农人荷锄下田,忽然见到一条巨蛇,游移于田野间。农人见巨蛇损害农作物,立即毫不留情,以最敏捷手法,手起锄落,将欲待逃逸的巨蛇斩成两截。蛇虽已死,仍瞪眼吐舌,彷佛遗留着临死前的哀求模样,以及横遭不测的怨恨表情。

正笔:哇!这农人好毒的心,一条巨蛇,就只一下就让牠了结性命。

济佛:不止杀了牠,农人还将巨蛇的遗体,边哼着山歌边拖回去,好不得意。

正笔:敢情是要吃蛇羹了。

济佛:正是如此。蛇肉吃了,巨蛇皮还可卖钱。

正笔:太残酷了,杀死了还要让牠尸骨无存。

济佛:就在那一年的某一夜,农人的儿子梦见被一条大蛇噬咬,惊醒之后,畏寒发热,呓语不止,直言:好疼,好疼。农人心痛万分,慌得不知所措;正准备延医诊治,却见他唯一爱儿舌已外吐约寸余,样子就像那条巨蛇临死前的神情,更加上了一抹惊惧。尽管农人连声呼唤着爱儿,可是却没挽住那可怜孩子的性命。徒留下农人心碎断肠,抚尸痛苦的好不凄惨。

正笔:这不公平啊!老农作孽,却报及儿子。

济佛:这是因果报应;浅说伦常,乃由恩怨牵缠,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网状交错关系。所以,世人不要因为贪逞一时之快意,而造恶因,那么牵连的结果,有时令人难以想象。

正笔:是啊!人生于世,本就应该上体天心好生之德,万物均有灵性,而人有幸得万灵之上,乃因知仁善,若为一味贪图口腹,妄杀生灵,则有悖天理,自造罪愆,冤业之牵缠报应,迟早来临矣!

济佛:身体受利器之剐、割、斩、剔鳞、剖腹、扣肠,这种锥心泣血的苦痛,点点滴滴侵蚀,世间还有比这个更残酷了吗?

正笔:听师尊这种描述,弟子都起了疙瘩。

济佛:生物被宰,身体虽亡,心灵却不昧,因为牠们同样俱有灵性,一样与人无异,不愿轻易就死。你既杀牠,牠必含怨,如此冤怨相报已无了期矣!

正笔:世人若欲将肉食习惯去掉,一时间,亦非易事,师尊可否作个提示吗?

济佛:首要培养素食之正确观念,如今中外人士以素为食已逐渐普遍;因为肉食大都含有或多或少毒质,长久以来,必受其毒,乃为各种疮病媒介的根源。而动物上所含的养份,植物上都有,素食可说不妨碍卫生健康,并可清除身中重浊之污秽。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慈悲心,减少杀生所带的恶业。不过,持素有个最大原则性问题:那就是不能因素食问题,而引起了争执,有悖人伦。否则,强作悖理而素食,所得功德,将亦不足弥补所造之业障矣!

正笔:若是如此,世人无法持素,又不愿杀生,那该如何好呢?请师尊开示。

济佛:假如不能持长素,则可在「大斋日」或「十斋日」吃素。或者吃「三净肉」(动物被杀时没听到牠的苦叫声,没看见牠的死亡,同时不是别人专为你杀的)。世人苟能洞此三昧而循理径进,以慈悲为主,放无辜生灵之活路,多行功德;今生施舍,则可改造自已短命夭折之厄运,后代子孙亦得瓜瓞绵绵。如此之福报,世人何乐而不为呢?

正笔:多谢师尊如此明细开示。

济佛:哈!哈!今夜著书就此停笔,吾回!

 

第八章 慎莫痴迷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九月十八日

诗曰:底事痴迷想不开。那堪轻易任残摧。应思父母恩情重。何忍高堂血泪哀。

又诗:固执成痴苦自寻。使将智慧尽埋沉。迷而蒙昧灵根断。独  邪魔返正心。

 

圣示:唉!唉!嗟叹世人,愚昧成痴,蒙蔽灵性,耿耿迷于情欲爱恶,终致走向苦海深渊,难以自拔。观今世道险恶,人心不古,伦常几废;男女交往,常惑于甜言蜜语而乱方寸。执着于那见不着,捉摸不定的情爱圈中,由于幻想着情爱,编织着美丽远景,憧憬着未来归宿;于是未加深思,将纯洁的身心,冒然托付,因而造成了许多憾事。更甚者,明知爱情骗子的不可靠,却贪恋于一时之声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结果,往往将自身之前途,毁之一旦。综此而言,固执成痴,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正笔:师尊啊!您未语先叹,再恭聆圣示后,弟子明白是为世人之痴迷不悟而叹了。

济佛:然也。说起来老衲就生气;今夜临堂途中,碰上一椿痴情迷子,各述情怀,两人海誓山盟,任何阻挠亦不能动摇长相厮守的心志。看他们那付深情而痴的模样,几乎能让人相信,不能得偿所愿,他们会去相偕殉情。

正笔:嗳喔!太可怜了,师尊啊!您有没有救他们俩人?听他们的一番言语,真令人感动,相识遍天下,知心有几人?羡慕死人了。

济佛:呿!没出息,亏你还是圣门正鸾,那付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模样,你也要痴了。

正笔:率性之谓真,弟子只是被感动而已。难道师尊得道高僧,就不能救他们吗?佛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还是一救两条命呢?这可是大功德啊!

济佛:呔!如果他们是真诚相爱,誓愿长相厮守,老衲也可点化们们因痴而迷的心性。谁知,唉!说来可真让老衲伤心,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

正笔:到底是什么事,竟让师尊如此伤心,慨叹?

济佛:你可知道,他们那一番缠绵情话之后,又是怎样的行为吗?男的说:既然所愿难偿,我们又誓作同命,临死之前,何不享受呢?俩人就携手离去。

正笔:请问师尊他们到那儿去呢?

济佛:阿弥陀佛!老衲没跟去,所以不知道。

正笔:师尊没跟去,就不怕他们寻短路吗?

济佛:哼!哼!死不了。

正笔:敢请师尊道其详情。

济佛:当老衲听完前段话时,就想点化他们,孰知接下来俩人的一番言语,老衲就知道不对劲了,更让人气笑不得的是,男的说临死之前还要享乐一番时,眼珠子滴溜溜转,一付成竹在胸的诡计模样。而女的也是一付假面具的狐媚。原来竟是一对男盗女娼。

正笔:啊!原来是各怀鬼胎的利用人性弱点。

济佛:正是,你说这能不让老衲慨叹吗?

正笔:难怪师尊油然兴叹,弟子听了,毛骨悚然,如今社会人心之险恶,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济佛:所以老衲奉劝世人,凡事不能太痴,因为一执成痴,心性常受迷惑而不自主,那就太容易落入圈套了,后患之深,常致身败名裂。

正笔:世人常因受惑而痴,如何能不惑而免于因心之所执而痴呢?

济佛:痴者,有因择其所好,日久沉迷而致难以自拔;有者自囿于狭小范围之内,不能接受新的事物,因而迂腐成痴。虽然其意不一,可是免除成痴之法,唯有将心胸放开朗,广收经验,使智慧成熟而致能够发挥,才足以免除了心神受惑,受囿而痴的困扰。

正笔:师尊,可否详述例证?

济佛:比如有人自认已具神通,于是常作自我标榜矣!孰知此辈修行者,或因修持有素,虽已略具慧眼,却未臻至天眼通之境,尝有幻象之生,却因喜作炫耀,而直言不忌。于是,夸言上观天界,下视地府,为人启迪迷津,代人驱妖捉魔。唉!可怜,走火入魔而不自知。尚有人执于某事,誓言不达到目的不干罢休,因而心神为之所逭,竟日只为此事而谋。终致荒废正业,或骨消形散,或积悒成疾,最后只剩得薄棺一具,永绝性命,真是令人慨叹不已。何不回思,父母生我、养我、育我,如此恩德,未报万一,竟尔因痴而断送生命,怎不使高堂双亲断肠血泪声哀哀呢?

正笔:是啊!怪力乱神,夫子早有明训,若是一味自炫神通,而致入魔,岂非得不偿失。

济佛:为人当知心可诚,而不能痴;诚为正信,而痴则偏入歧途矣!世人深思吾言,否则,一旦白痴了,就跟老衲一样被人痴颠了。今夜著书,就此停笔可也。

 

第九章 宜远离赌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九月廿五日

诗曰:禅谈空色蕴玄机。修养身心德莫违。万恶之源推赌博。沉迷斯境志纷飞。

 

圣示:赌为万恶之源,世人沉迷于赌博,遗害之深,难以尽述;非止自身前途,毁之一旦,而身败名裂者,并累及祖先家门蒙羞矣!凡诸赌之害,世上所述及者,难以枚举,吾佛不以此而多作赘述。仅将远赌之法一述,以供世人研味。

赌者有采注为戏,博胜负以定输赢。由此可见,赌博者,首在胜负,以胜负而论,争高下之心,人皆有之,况有采注诱人,故,心为之贯,神为之注,将致精气神之透支,故日益消沉矣!此为本身之斲害;而采注之输赢,物欲之利,谁人难免,则赌博之间,冲突本所难免,由此直接伤身,沉迷斯境者,终有所遇。分析至此,世人何不愓然心惊。阅者戒赌之法,哈!哈!最好研阅本篇之论矣!

正笔:师尊高论,弟子佩服。不过,请教师尊,世人常有不务正业,整日沉溺于赌博之中,而不顾家计以及妻子,而妄图不劳而获,想以赌博捞把万金享福。把家产祖业置之脑后,不加把握发展。请问师尊,是否有人能从赌博中,成家立业。

济佛:如果这么好,吾佛也下凡去转个人享享福。你何不深思,方城之战,四人为戏,五人想为赢家,那还能从赌中得到好处吗?

正笔:是啊!弟子也曾看过赌博被人检举,而受国法制裁,有的丢官罢职,有的身系囹圄,悔之已是太迟了。

济佛:哈!哈!所以世人若肯将用在赌博的精神,转于妥善筹划事业,则吾佛包你鸿图大展。

正笔:深愿沉迷者,能恭聆师尊金玉良言后,豁然醒而戒之。师尊,弟子于日前经由报章,见有修士为人超度,诵经消灾,休闲之余,围桌打牌,不顾戒规,肆无忌惮,终于被治安单位发现取缔,非止当场丢尽人格,更连带损及严守规戒的修道者。如此事件多起,真乃一大笑柄。请问师尊,如入圣门修道,身陷此境,将会受到何种惩戒呢?

济佛:此辈不肖之徒,将受天律制裁,削其福寿,愿有过者,须谨慎而悔,莫蹈恶业。若果不加以克制,一而再,再而三,惹上愆尤,祸殃临身之际,噬脐莫及矣!

正笔:师尊教示甚详,期愿世人阅后有得,则安居乐业,何乐不为呢?

济佛:可矣!今夜著书至此。吾回。

 

第十章 骄傲本心魔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月初三日

诗曰:骄而生傲本心魔。刚愎由来偾事多。切要谦虚修素养。彬彬君子誉无讹。

 

圣示:夫,骄傲惟心,由于心寓骄质,故成傲气。因而对人处世,重视于己,反招己身之失。故曰骄必败也。反观谦者,人人乐于亲近,与其交往,皆大欢喜,处世为人,于人于己尽有裨益,故曰谦受益也。吾劝世人,莫存心骄,切勿傲慢,庶免招人厌恶。若能存谦冲心怀,必得人助天佑,世人胡不为乎?

正笔:嘿!奇迹,很少看到师尊这付严肃的神情。

济佛:事有轻重,吾佛游戏风尘,佯作颠狂,乃因应渡世,并非一味装疯也。今日著书「骄傲」,主题严肃,是以吾佛自然如此这般了。

正笔:是,是。聆听师尊教示,获益匪浅,伏望师尊再开教义启迪,以悟愚顽。

济佛:欲使心无骄傲,必须修身养性,即是从修涵素质着手;多研阅圣门真理,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而且,尚须悟而行之,从此渐修渐得,定能养成谦冲儒雅的气质,而改善鄙犷粗俗的骄态傲气了。

正笔:世人若能依循正理而修而行,纵然未能臻于至境,但亦不失品性纯良矣!

济佛:如此还不够。观今世道衰微,人心不良,频频造罪,逞凶斗狠,顾不得人伦大道,惟利是图。此乃自身修养,素质偏低所致,而易生成傲慢,惹事生非,不能稍作互忍。所以知悟而行者,不能仅善其身,应兼达天下。正己谦冲怀,如春风化雨,感化他人。

正笔:但有许多人不堪劝导,刚愎自负,执着于己身成见,不能接受他人善意忠告指教。更有甚者,仗其权势,凭其才智,处事凌人,于是好意反成毒心,并且惹了一身横祸,竟让人无以兼达天下,劝善感化?师尊明示。

济佛:如此心态,有悖常情,终致悲惨结局。盖因谦冲待人,不但受人赞赏,亦得人之助,无论求学谋业,学艺修道,终有受益成就也。至于欲求兼达天下,不尽人意者,吾佛奉劝一句,行善尽其在我,我只要斟酌过程方法,必不至好意反成毒心之惹祸上身矣!今夜吾佛就以此为题,引述例证点化世人。

昔日有位私塾夫子,教课两位学子,一位孟姓,一位龚姓。夫子授课从无偏袒,倾囊相授,有教无类,不愧为人师表者。两位学子经夫子苦心教导,终于成为乡里中仅有的两位秀才,并晋试举人,亦是同科录取。有一年,京城开科考试,夫子鼓励二位门生,万勿错失良机,应整装赴考,并断言二人才学,可望金榜题名。从此荣宗耀祖光第门楣,亦不负为人矣!孟君生性谦恭和气,龚君则较骄傲,两人恰成对比。自从夫子夸赞二人才华睿俊,而出类拔萃,今年科考赴试,有望金榜题名后,龚君暗自欢欣,时露得意洋洋之态,并常于亲朋友好之间,自炫才能,一付目中无人,骄庇傲慢之情,让人顿觉一位读书人竟是如此粗俗,全无气质。因而得亲朋友好,并渐失人缘矣!

反观孟君,自得夫子期许后,由此警惕,惟恐有失夫子厚望;于是发奋图强,日夜勤读,直至科考期近,始与龚君相偕赴京考试。至发榜时,孟君果然金榜题名,而龚君却是名落孙山。待回乡里后,一时引为奇谈。盖因龚君才学,高于孟君,为何才学高者反不如才学低者,金榜竟然爆出冷门。一时议论纷纷,终无结论。龚君京试未中,脸面无光,竟将一股怒气,归咎授业恩师,谓之夫子心存偏袒,对孟君反复温习教授,而对己藏私,不肯尽心调教,是以科试才致自己名落孙山。总而言之,乃夫子之不是,非我龚某之无能也。

正笔:请恕罪,弟子打岔,这个龚某也太无耻了。常言道:生之惰,师之过,这还有道理。那有未能金榜题名,却怪到老师头上了?

济佛:这就是卸责的借口。

正笔:只是奇怪,龚君才学睿俊,为何科试会榜上无名呢?

济佛:龚君虽然才学高于孟君,可是勤能补拙;孟君心有所惕,能够发奋向学,痛下苦工,于是这个结果,乃为必然,何有奇怪耶?反观龚君,平时骄傲凌人,刚愎自负,不肯勉励温习,纵然聪敏,才学出众,但在试场,稍有疏忽,已难挽救,则落第乃为当然耳。凡事岂有勤者无功,逸者有成之理乎?

正笔:那就是了,龚君只知自炫才识,不但荒废了学业,得罪了亲朋,更耽误了功名,实在得不偿失啊!

济佛:由此可见骄者必败,谦恭受益也。希世人以此为戒而勉之。可,著书至此,吾回。

 

第十一章 人无信不立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月初十日

诗曰:既言实践应无更。处世为人守信诚。一诺千金推季布。先贤事迹效生平。

 

圣示:信者为人之根本,不失信,可谓君子。世人若能以信待人,一诺千金,必得他人敬重。故,人生于世,守信为处世之本也。语云:无信不立,无信则无以对人也。古人季布,言而有信,世人信其所言,语重千金,人生一世,博此佳誉者几何?须知,信为五常之一,世人修身,慎守此一字,庶免背信而遗羞于世也。

正笔:师尊论信一字,际值叔世之秋,世人逞欺诈而背信,造成经济混乱,恳请师尊深入浅说点化世人,以期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济佛:吾引案证,列入书中,以劝世人。距今数十年前,有关姓青年,平时尝能修信以待人,邻里中人,颇多受其惠者。因为关姓青年,年纪虽轻,但睿智处事,深明信之于人本攸关成败,所,以言出必践,绝无口是心非之举。是以士农工商,知名人士,均乐于与之交往交易。因而不过几年工夫,关姓青年,事业顺畅,鸿图大展,已是富裕人家了。但在某年的一天,适逢乡里中流传大瘟疫,哀鸿遍地,苦难之情,几遍当地。因而就有许多人求助于关姓青年。时逢民生疾苦,关姓青年只顾自己身家,犹恐不及,又岂有闲暇顾及他人。

正笔:这也太自私了。

济佛:先安顿自己,再顾及他人,这是人情之常,若果肯一心奉献于大众之福利上,则此人希圣布贤,成仙成佛矣!

正笔:乡人求助于关姓青年,后来呢?

济佛:坏就坏在关姓青年虽无心助人,口头上却不好拒绝,就答应捐献银、粮、药材。可是事情却一直拖延,有些贫户,已因贫病交迫,而撒手人寰了。关姓青年当时只碍于情面,答应捐献,实则根本无心。只一味顾及己身之安危,直到瘟疫过后,不到一年,却传出了关姓青年的死讯。乡里中,均感诧异不止。

正笔:是啊!请问师尊,关姓青年没死于瘟疫,为何会死于瘟疫过后呢?

济佛:由于关姓青年,因言而无信,不肯在顾及己身,而有余力之际,帮忙需要援助之人。由此间接害了许多人冤死,造业颇重,是以没有死在瘟疫时,而却也没拖过多久,就因福禄寿尽,死于瘟疫过后也。

正笔:弟子明白了,既然答应了,就该作到,切不可虚以慰。否则因言而无信,间接贻误他人,这些罪,仍然须要归咎于他了。

济佛:人无信不立,为人切勿随便许诺,否则如关姓青年,如此受报,岂非不值得。

正笔:信为五常,可是却须言行合一,始克臻至此德。如今世人,却常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由此而造口业。师尊啊!口业之报又是如何呢?

济佛:如果单只言语不禁,则尚可由善德而补。若果口德不修,或喜骗人欺诈,轻则影响一世福运,或者业遗后世。重则生成哑口难语,而成残障也。

正笔:又如今世风日下,经济犯罪者,更是大背信之一字,其罪又是如何呢?

济佛:如此乃为失信而贻误他人,所有的罪责,均须由他负责,一世还不完业债,就再转一世消业,直到还完业债为止。

正笔:对了。本堂奉旨开着水晶宫游记,已经明定此辈将沦入水籍,那岂不是不用再转世去还这些业债了。

济佛:那有这回事。沦入水族后,乃是受判罪刑,刑期完毕,仍须转世偿还业债。

正笔:哦!这公平。不过,可真吓人,竟是如此苦难。为人当须慎守信之一字了。

济佛:好了,今夜著书,就此告一段吧。

正笔:弟子恭送师尊。

 

第十二章 孽患深巨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月十七日

诗曰:勤修功德志持恒。慎守规仪礼义凭。自作孽冤无可活。为人处世战兢兢。

 

圣示:孽业唯人自作,故曰:自作孽不可活。世人若能了悟因缘牵扰,有其循环,世人须随时注意身心口意所造善恶,将影响自身之业报了,故不可任随牵引。相反的,应自把握,创造光明的坦途。现今世人,常受孽业牵引,而坠落苦楚,难以拔救。因此息息不了,乃因孽业阻碍,且自身光明灵性至污浊不现所致。于是慧觉亦如明镜染尘埃,需要勤擦拭,始得光耀照人。所以孽障不除,终会遗缠世世不休也。

正笔:师尊教示甚是。弟子请问有些人怎会落魄,凡事徒劳无功呢?

济佛:你所指何人呢?

正笔:以流落街头,无依无靠,三餐不继的可怜落魄人为例。

济佛:你是说乞丐?

正笔:是的。

济佛:今生为乞丐,前世奢侈人。不知珍惜衣食,好逸恶劳,不肯布施于待救之人,及施僧行善,更出言无状,谩骂修行者;不事生产,终年累月,游手好闲,故造孽业,积少成多后,经冥律将功过折算后,判转乞丐也。

正笔:今世为乞丐,乃为前世孽因。然而再转人身时,又不能献身社会,作有益事,终日无所事事,犹如废人,可真叫寄生虫啊!对了,弟子见报章刊载,还有人将乞讨当成一种行业,乐此不疲呢?

济佛:那就是你说的社会寄生虫了。

正笔:为人不能善加把握,行功立德,作些有益国家社会的事业,可真可惜啊!

济佛:你说得好。为人若不能克苦自励,修持己身灵性,并行功立德。反而贪图享受,妄想不劳而获,此辈注定乞丐命矣!

正笔:又如此世缺陷,如五官不整,眼耳鼻口,四肢残缺等,是何因素呢?

济佛:总而言之,乃孽业使然。眼观非礼之事,如不正当之书刊,及猥亵之影视,致惹罪愆。耳聋口哑者,乃前世喜听谣言及诽谤圣贤,好说秽语,或迭以失信于人者。四肢不全,手不端庄,足行暗路,如赌博,并常此为业,不能学正途,专偷盗抢劫,手脚相连,作此非法勾当。造此孽因所致也。

正笔:师尊此一详述,因果报应,丝毫俱有应验,此辈非法之人,若能深体教示,就该莫再为非作歹了。歹路不可行,深愿以此共勉。

济佛:类似此等事件,不胜枚举,仅此述及以上例证,深愿世人惕而醒之,慎而勉之。另外,尝有人一世善德,按理该有善报,但却反而陷身于坎坷命运之中,因而怨天尤人,并此退志,不再行善德,而趋恶途。熟不知,孽业所致,福运难现,更以此折磨,炼其道心意志。借此考验修持毅力,愿身陷斯境者,务须忍受,鞭策自己,莫畏艰难,克服了逆境,持恒不退,则光明坦途可望矣!总之,孽业使然,竟致缠扰福运,若不能明此理而先消业,将致更恶劣之境矣!

 

第十三章 莫受怪力乱神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一月一日

诗曰:怪力由来可乱神。虚心警惕莫迷津。愿期勿作邪言说。夫子规箴慎守身。

 

圣示:圣人以神设教,而天下服矣!圣人之所敬神设教者,乃因神明代表天心,而天心至正无私,故圣神之教化,乃在导人向善,明德亲仁,改革一切陋习,而成一片祥和世界。唯可悲者,世人不明真理规箴,或而予以曲解,终入迷津难回。最为可恨者,莫过藉神名义,而作为非之举,怪力乱神,欺骗善良信众,以为图利,罪为不可赦者,更藉神之名而竟敢逞兽欲之心。噫吁!无间地狱,不见天日,专囚斯辈昧却天良灵心者。深愿世人,有所警惕,悟圣人之规箴,行劝人以修身养性,莫作异端邪说之论。如此,可免受其蛊惑而中其毒也。

正笔:身负神职,乃是一大无上光荣之事,竟不思济世渡迷以回报浩荡天恩,而识神用事,图己私利,甚至欺骗无知信众,谣言惑乱,以达骗财骗色之目的。如此之人,非进入无间地狱,不能惩其罪恶也。

济佛:善哉斯言,昔日有帝爷庙,香火鼎盛,信众崇奉甚虔,采乩济世,灵验异常,叩问者络绎于途。偶有一日黄昏时,帝爷庙济世将告段落,突来一位古姓少妇,欲求阴阳会,与过世之丈夫相谈。但济世结束,神驾已退,执人员亦爱莫能助。帝爷庙乩童见古妇一再相求,并声称如能得偿所愿,将不辞重金以谢。财帛动人心,乩童竟许诺为其办理阴阳会。

正笔:师尊啊!这个乩童好神通,据弟子所知,阴阳会须预先呈疏,会准地府,始得办理呢!

济佛:正是如此。但此乩童在重利之下,竟假冒神意,立即予以办理阴阳会。如此后果,正笔你能预料得到吗?

正笔:那当然是满嘴胡说八道了。

济佛:哈!哈!好形容词,那乩童正是如此。

正笔:那个古妇竟就相信了。

济佛:乡夫愚妇,信而入迷,灵智不明,未能辨别真假,所以,虽然心中略有所疑,但亦不敢表达,只将这个迷底永远留在心中了。

正笔:这个乩童可真害人,为神使者,不体慈悲救世之旨,反而辜负了大好神职,识神用事,这个罪恶可大了。

济佛:所以无间地狱就是为这些人所设的啊。

正笔:师尊啊!不但为神使者的人常识神用事,而平常人,也有许多喜欢故弄玄虚,常作怪力乱神的谣言呢?

济佛:世人修道,首要正信,守人伦之常,行正义之举,凡诸不悖道德范围,礼仪规束,尽皆可信。而异端邪说,蛊惑谬论,一切不合理之情事,则有待斟酌,不可一味迷信。敬神须知不可迷,神者至正,绝无突兀之举,只有慈悲之心怀,没有私欲之祟弄也。

正笔:恭聆师尊铭训,当可唤醒一些无知信众,不再受怪力乱神之害了。

济佛:好了。今夜著书就此结束吧!哈哈,吾回。

 

第十四章 正邪之别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一月初八日

诗曰:由来正气邪魔。无愧于心即胜多。处世为人知谨慎。修功向善乐如何。

 

圣示:语云:「邪不胜正」。正者,循规蹈矩,守正不阿,光明磊落,从事执中不偏不倚。邪者,暗地亏心,所行丧心病狂,违背人情天理,并以暗箭伤人而嫁祸无辜为能事。此乃正邪之间,大致之诠释也。

正笔:请问师尊,正邪其人如何辨别呢?

济佛:正人君子之处世为人,非常谨慎,言行守正不偏,并以公益为己任,致力而行。邪歧之人,存心不正,乃鬼祟行事。只要有心人仔细观察,即可分辨也。

正笔:如何抉择于正邪之间?

济佛:为人处世,须知无愧于人,谨慎从事,并应以修功向善,助人为乐。盖正己之身,严律以守,遗弃邪歧之路,自然为正矣!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抉择正邪,即如从事行业,应以兴趣为先,故,为人若能先由己身之认识着手,自然而然能够行于光明之坦途,而免沦入了黑暗的歧途间。

正笔:又应如何预防受邪歧之人的伤害呢?

济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疏远他们。

正笔:可是人生于世,接触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不可避免的须要与他们接触,那又该如何呢?

济佛:待人处世如能和乐相处,秉持正气,语云:善养胸中浩然正气。又云:诚于中,而能形于外。如此,一股凛然正气横溢,则百魔退避,亦为上佳良方也。

正笔:这是深一层的理论,师尊可否拆理浅述呢?

济佛:因为处世的成功,广得人缘,则在急难之中自有贵人之助,比如说:平素为人,乐于助人,施惠于人,受惠之人,得知你有困厄之时,他就能奋力以助。昔时有位帝王因不究臣子对爱妃的无礼行为,故日后在战争时,那位臣子奋死以救援,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簪璎会」故事。所以,引伸在这亦是相同的道理。己身处世的成功,不但广得人缘,更可少结怨隙,减少受人之害矣!

正笔:然则俗云:邪不胜正。为什么世人喜欢弃光明正道不行,而入邪歧暗路呢?

济佛:因为邪恶的本质,都有一层甜蜜的外衣,很容易引诱一些无知的人入壳。一旦等到发觉偏入歧途时,却已陷溺良深,自拔因难了。

正笔:师尊啊!邪恶的人会受到什么报应呢?

济佛: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天理昭彰,洞澈无私者也。恶者惩罚,天律自有明文,绝无徇私之处。世人积罪,恶贯满盈之时,自有拘魂炼魄之刑,以消罪业也。邪恶之人的报应,按其罪业之轻重而量刑。比如说:人之邪恶乃其本质,蓄意行为,则罪业比之受诱而陷溺者为重,因此刀山剑海之狱有份矣!故,希世人能够明悟此理,莫行不义,免招自自毙之谴。更希世人,能得善养浩然正气,以此至正至刚之气,自得破除万邪矣。

正笔:师尊之言,分拆正邪之间,及恶者报应,精辟透澈,则世人定能从中学到正邪之抉择,培养出亲正道之心了。

济佛:可,今夜著书就此结束。

正笔:恭送师尊回天。

 

第十五章 凡事莫好高骛远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一月十五日

诗曰:好高骛远事难成。按步就班渐进行。凡事须知同一理。如能实践定欣荣。

 

圣示:凡事应按步就班,脚踏实地,若能依次而进行,则有进计划之准,庶可避免混乱之失,并有缓冲进退之机。如此,作事成功,可减无谓之损失及烦扰也。若欲一步登天,好高骛远,凡事强而求之。纵有一时之得意,亦难保永远之欣荣,盖,事无周全之筹谋,终至难免有所挫折也。好高骛远乃常人弊病,盖人心志向均以高目标为奋斗方针,此无可厚非。可惜者,有人立定远大目标,而心急于成就,不能脚踏实地,反而流于空妄。

语云:万丈高楼亦由平地起。故若不能由基础扎稳而渐往上发展延伸,欲速则不达,反而破绽百出,不能巩固健全,乃为好高骛远之讥也。

正笔:为人作事,谁都喜欢有大成就,于是竟日沉醉于风光八面的憧憬中,一旦现实与幻境有明显的对比时,那么骤受打击的心灵,对远大志向的失望因此而颓废了。

济佛:所以,为人在世切勿崇尚奢谈,应切实际,按步就班,凡事循规蹈矩,妥善筹划,如此行事始得进可取,退可守之机。

正笔:师尊所言,乃针对为人处世切莫好高骛远而言。若就修道而言,则以男遵三网五常,女守三从四德之基本人伦作起,对否?

济佛:所谓修道,即乃修持正理,使己身之言行符合世俗道德规范,是为正己也。故为人在世,基本工夫自为人伦之常,将此基础,扎稳根深蒂固后,再将此正己之工夫,引用于身外之待人处世,一切俱入正道,恒星毅而作修持,即为整个修道之程序也。

正笔:师尊之意,则弟子所言无差。然则,世之部份修道者,有谓修道必得皈依,以此仪式入门,始得超然了脱;或有分门别派,自我标榜,咸作唯我独尊之睥睨。这对吗?

济佛:谬论矣!修道虽有回异之途径,传道有溯源论本本之据。但此为追思开创基业门户之辛劳者也,更以其心得精华,而传授给后进者,效法先进。并非以此门户,而囿束道义之发展。自拘于某一境界中,不能广泛的吸取他教之义而发展。自拘于某一境界中,不能广泛的吸取他教教义之精华,则不能突破精进于更高一层境界,此乃自执名相之偏差也。至于划分门户而谓唯我独尊,更属意气之举,道者,殊途同归,所谓万流归宗,在最极至之烦端,则一切平等,孰有高低之分。是故修道,不论进入何宗,只要是正道,而能恒毅了悟教义修持,自可成道证果也。

正笔:多谢师尊如此明细开示。据弟子所知,更有部份修士,尝偏执于神通,冀望得具奥秘大法,这可是好高骛远,有背正常修持。

济佛:神通奥秘,术法幻境,俱是应运而降,昔时修道,证觉神通,乃为方便济世。但因得法者,可由师授,太为简易,更有恃法为恶,故时至今日,时运变迁法亦迁,法已收回。若欲妄求术法以作修道之目的,则大背正常修持修道。应立有大目标,而脚踏实地,按步就班修持,切勿妄求而入邪歧,如此非止于好高骛远之弊,乃走火入魔矣!好了,今夜著书就此结束吧。

正笔:弟子恭送师尊回天。

第十六章 化颓靡为振奋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一月廿二日

诗曰:善感多愁又奈何。乐观进取洵无讹。莫将执意成心郁。开朗精神德琢磨。

 

圣示:人生于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切莫遭受挫折而心灰意冷,多愁善感,徒叹奈何!唯有振作精神,抱着乐观进取之心,以面对坎坷旅程。若是长期积郁,则将戕害身心,足堪忧郁成疾也。

正笔:世间有不少遭受不如意境遇,例如,断臂缺足,五官破损不雅等人。如能坚苦卓毅的屹立在人世上不倒,那就让人敬仰了。反之,有些人却为了某些突变的事情,而措手无策的彷徨散乱,最后竟因受了这种刺激打击,堕落于无边罪恶中,有人入声色场所,以期女色弥慰;有人耽迷赌博,以求麻木心灵。于是把宝贵、美好的时光浪费掉。消沉了壮志,颓靡了精神,还落得倾家荡产,背负了可耻的骂名。虽然,那种境遇,其情堪怜,可是跌倒了不能站起来,却也太软弱了。

济佛:在人生旅程上,本有许多坎坷,一旦受挫,就伫足难进,则空负人身所具之斗志矣!天生我才必有用,虽然,面临苦难,却不能向现实低头,应该手脑并用,寻求解决之途径,以突破难关,或者开创新境界。须知社会状况乃在不断成长、进步,若果不能具有尖锐斗志及不懈奋勉,则将注定被淘汰。愿有不幸遭遇者,应有毅力,化颓靡为振奋,鼓起斗志向前冲,庶免受人唾弃。

正笔:师尊教诲,语重心长。弟子生平最为钦佩残而不废之人,他们在遭受不如意的境遇中,努力的再站起来,自力更生,谋求自己的出路,以期仍能为国家社会页献一己之力。这种坚苦而迄立,比之不从事正业而偷生者,不知要胜过几百倍了。

济佛:虽然牵缠了夙世业因,而与生俱来的残废之人,在有善心仁人以及慈善社团的教导下,习得一技之长,再加上一颗坚毅的心,在社会上成就辉煌事业,令人尊仰的人,仍然不计其数。物必自腐而后虫蚀之,人亦自轻而后人轻之,愿世人明此理,勉而行之。

正笔:师尊嘉言,就此事而论及修道,师尊开示。

济佛:修道之心,则如面对坎坷旅程,须有奋斗前进,庶免有如船行水上,不进则退也。

正笔:修道诸多魔难,孰不知道无魔考不成道。可惜同道之间,竟因环境因素,一考便倒了。

济佛:修道的过程,偶有不慎,便入魔道,就如人生在世,一念之间,善恶立判,所得后果,就是后患无穷。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深愿世人,不论处世修身,切宜谨慎,在任何困境中,牢记化颓靡为振奋,不任其沉沦,皇天不负苦心人,天自无绝人之路。勉之哉!勉之哉!

正笔:正是。修道有困境,遇挫而退,苦心白费,若能化颓靡而振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总有迈上光明坦途之时了。

济佛:好话,哈!哈!蔡生你的修持又更进一步了啊!今夜吾等就此结束吧!

正笔:弟子恭送师尊回天。

 

第十七章 立志方有可为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一月廿九日

诗曰:海上行船舵把持。人生立世志无穷。前程奋斗光明处。只要恒心事有为。

 

圣示:人生处世,立志为首要,有如海上行船,掌舵航线,庶能无偏而安全到达目的地。故为人立志,奋斗方针拟定,事有可为而得成就也。

正笔:语云:「要作大事,不要作大官。」但人各有志,不能勉强,若有人立志作大官呢?

济佛:为官参政,处事切宜留意公正,所谓:「身在公门好积德」。凡事能存天地良心,不以贪图名利为目的,则为官造福人群,亦是大好功德也。

正笔:可惜为官者,却有人只沉迷于高官显爵,欲得享尽荣华富贵,虽有体恤民苦之好官,却也有挂万漏一之虞也。

济佛:时逢叔世之秋,人心惟危,立志向善作大事者,寥寥无几,徒叹奈何。所幸圣门诸子,牺牲奉献,上体天心,代天宣化,而能不遗余力,拯救生灵于沉沦之境,此志堪慰也。

正笔:圣事者,谓之行古圣先贤之道,劝化众生,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修持心性,唯有持志以恒,希圣希贤不难了。

济佛:圣佛仙神亦可鉴证也,凡夫俗子处世,不论站在那一个岗位上,若果能够持志从事,不为困境所阻挠,不为挫折所丧志,在正业闲余之时,能够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如此不但素质可得默化提升,亦为成功之要素。

正笔:为什么修养是成功的要素呢?

济佛:哈!哈!你不明白吗?在你的工作岗位中,闲余时间,如果不能安排正当的消遣,一旦陷入了声色犬马的粉红陷阱中,酒色乱性,易使世人日趋颓靡,于是在销魂阵中,埋没了雄心壮志。如果你能够好好利用闲余的时间,或入圣门奉圣,或在家研阅善书,岂非可以避免陷入迷魂阵里,而影响了正业。

正笔:啊!师尊说得有理,弟子真是茅塞顿开。

济佛:但是,前面所说的理论,却主要有一个因素作有力的后盾才行。

正笔:弟子知道,那就是必须持志有恒。

济佛:对了,凡事都必须持志以恒,事才有可为。语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作事最怕没有立志,半途而废。如果能够贯彻到底,不向困境低头而退却,总有一条光明的路可走。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人以此勉之而行吧!可矣!今夜著书至此结束,老衲回。

正笔:弟子恭送师尊回天。

 

第十八章 慧剑引渡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二月初六日

诗曰:灵明不昧好修身。判断是非性率真。学道由来须守正。莫忙浪荡自沉沦。

 

济佛:人本灵子下放凡尘,天赋聪颖,灵智超群,故曰万物之灵也。但,由于后天环境,习俗等熏染,致使灵性不明,昏昧无知也。可叹世人偏履邪径,痴迷不醒而堕落,枉费自身可得之光明前途。

正笔:万灵唯人最贵,人身难得,世人何不善加修身养性,一味沉沦于苦悔深渊,岂不是太愚昧了。

济佛:蔡生言之有理,可惜愚昧者却未能觉醒,故耽迷于欲海,志消气沉,太没出息了。

正笔:师尊啊!为何世人明知堕落于欲海情波中,而不能自拔,其故何在怩?

济佛:灵智不明,故被迷惑,虽知不能,却无回首之勇气,或者陷于泥淖,自拔不得,只好任其沉沦,甘罹侵犯,致身心受戕害。

正笔:彼辈若无毅力,何以为人?

济佛:俗云:身在欲海,身不由己。如今受蛊惑已深,欲罢不能矣!

正笔:难道说不能以慧剑斩情丝吗?

济佛:何谓慧剑?

正笔:弟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尚请师尊开示,以启愚蒙。

济佛:慧剑乃灵智之力,如人体气息,善加引循,内调脉络可柔,外护假体可刚。

正笔:然则慧剑可内用外发否?

济佛:当然。慧剑乃人之灵智,内于心则明,外于事则正。人云灵智上驷者,慧剑之引渡也。

正笔:何谓慧剑之引渡?

济佛:人之智慧,可解奥秘,以尖锐之触须,深入奥秘之核心,由触角知觉,传回思维神经,加以综理判断,就如电波之接收,须天线之受理转播,故谓之慧剑引渡也。

正笔:既如是,慧剑断情丝,不能吗?

济佛:可以。只是关键在你是否有慧剑可得斩断如蛛丝结的情丝。

正笔:难道说就只有像虫入蛛网,愈挣扎,却愈是紧缩缠黏,无以脱身了吗?

济佛:也不尽然。若果能够唤醒那些人的良知,再加以谆谆善诱,或者亦能奏功。

正笔:这是有外力的援助,如果没有呢?是不是有自救之法呢?

济佛:那就要对症下药了。比如说:有人迷于女色之中,放下自身事业,家庭而不顾。虽然,明知此事非比寻常,大违常理,但却明知故犯,迷恋于一时之欢。

正笔:让他受到一些惩罚,比如说:遭到仙人跳,或者让人以色为饵,损及己身事业等等,从这些经历教训中,让他警惕悔悟。是吗?

济佛:对了,除非经过教训,才能知道不可为,这是很多人的通病,这也是自救的方法。

正笔:可是有人为那经历的教训,却付出了极惨痛的代价。报章杂志中,常有这类社会新闻的出现。这岂非太不值了?

济佛:所以吾辈圣门普化使命,就是要唤醒世人的灵智,阐明伦里道德,使每个人都有慧剑引渡,而跳出这无边苦海啊!阿弥陀佛。今夜老纳浅论这慧剑引渡,就此停笔吧。

 

第十九章 灵窍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二月十三日

诗曰:事起纷纷紊乱多。无从头绪叹如何。忽来感应开灵窍。自得心平得气和。

 

圣示:凡事出必有因,绝无空穴来风,若无开头,焉有结果。故,事之过程,首在其始也。纵然事有缠扰不休.错综复杂,但必有其肇之始,庶得发展。凡欲解决困扰之事,则从头绪整理,按图索骥,必得迎刃而解矣!但如何从万千事结中.去寻求出一个头绪来,这却要看是否有一颗玲珑心了。

正笔:玲珑心?这有关系吗?

济佛:玲珑心是比喻一个人的心思灵巧,灵慧,能够很敏锐的观察到事情的端倪,只要对事情有很明确的观察力,那就不会迷惑了。

正笔:那如何使心思灵巧灵慧呢?

济佛:人的心,若不受尘世的物欲感染,就能保持的如明镜可鉴人,再佐以饱览群书,广收知识,那自然可使心思敏锐了。

正笔:弟子尝由同修处闻及启灵窍,所谓灵窍是否与心思灵慧有关吗?请师尊开释?

济佛:灵窍乃神所聚,心为人身主宰,故两者自有相关。简言之,开灵窍别豁悟,则心亦聪敏也。

正笔:那么,如何可启开灵窍?

济佛:灵神所聚,亦受假体之束缚,故使灵神复苏突破假体障碍则为首要之功也。

正笔:欲使灵神复苏之法何在?

济佛:首在修持。

正笔:修持,本为不易之工夫,灵神之修持,势将更为不易了?

济佛:灵神之修持,须以「道」「功」相辅,始易收效应者也。

正笔:「道」「功」,何以谓之?

济佛:修道别无玄奥之秘,如能正己之心,修身养性,佐以行善造功,由内而外,缔就内圣外王之道,灵神复苏,灵窍自开矣!

正笔:凡夫俗子由于灵窍未开,灵智不明,故处世为人,常有嗔妄之心,由此而乱灵神,处事有失周详,故常偾事了。

济佛:俗云:「福至心灵」人之灵智,本无极至,故心灵之感应,对事情的直觉判断,常是一件事情的成败关键。凡人处事,若能心静周虑,整理头绪,不为复杂的过程迷惑。于是乎,灵明不乱,自可洞察其末矣!综此而言之,修持灵性之不昧,使灵窍得以大开,将非止帮助于修道,更有帮助于处世为人矣!行了,今夜著书就此结束吧!

  

第二十章 释凶煞

济公活佛 降   壬戌年十二月廿日

诗曰:运犯煞神迭可闻。竟教智识乱纷纷。世间多少悲愁事。莫怨尤人积德勤。

 

圣示:人身乃受天地精华所孕育而成,故于大自然间之生息有密不可分之关连。如天地间有正气,则相对之理,亦有阴邪之气。正气助人之成长,护持人之假体,阴气乱人之运道,侵袭人之灵神也。

正笔:何谓阴气乱人之运道?

济佛:人禀天地精华而成,故与天地密不可分。天有运,人亦有运,天运乃主宰天在一切之运数生息,人运循天运而行。阴气乃天地间至阴之气,与天地正气相对;故人循天运而行,则当受阴气所乱也。

正笔:可否请师尊俱体的解释,阴邪之气是什么?

济佛:简单明白的讲,就是凶煞。

正笔:哦!就是人们常讲的冲犯煞神了,是不是?

济佛:阿弥陀佛,你总算明白。

正笔:弟子愚昧,请师尊恕罪。容弟子请教,人之冲犯煞神,是在什么时候呢?

济佛:人运入衰微之时冲犯者,谓之时冲。另有因夙世业障牵连,冤孽缠身,与天地间阴邪之气互作牵引,是为运冲。不论时冲运冲,煞犯而殃临矣!

正笔:有此煞因,师尊可否开释趋吉避凶之道?

济佛:善养精气神,使人身小周天充满正气,与天地间至正之气相契.则煞气无可侵袭矣!

正笔:请问师尊,煞气侵袭世人之灵神,是不是常见的精神错乱症呢?

济佛:未尽然也。神经错乱之症,有者乃是脑部神经受创、或由专注而痴、或由心迷而痴,这些属后天神经错乱,若得贵人之助,可望痊愈。若是夙世冤业所缠,牵引凶煞而致神经错乱者,则非消业;无以痊愈了。

正笔:果是如此,平素积德.可否避免凶煞侵犯?

济佛:德为消灾解厄不二法宝,若果平素能知修功立德,则渐修渐得.业障逐一消除,假体灵神不受侵扰,凶煞就减少侵袭之机了。所以欲求无灾无厄,延年益寿,端在己身作为。

 

第廿一章 轻贱诲淫招罪孽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元月十一日

诗曰:诲淫丧志实堪惊。莫为利名昧德明。试看世间多少事。荣衰有定幸难成。

 

圣示:在现今社会角落中,有多少蒙昧了灵心,为图厚利,而从事着大败风俗的行为。有人将这种色情行业的如雨后春笋孳生,归咎于整个经济不景氧,因而以人类的原始本钱,绞尽脑汁,弄尽花样广作号召牟利。经济不景气应当是缩源节支,而若如此纸醉金迷,声色场所中摆尽风流阵仗,那不但无助于经济复苏,更将导致整个社会充斥了颓靡之风了。而有妇女,因慕虚荣,甘愿沦入烟花,忘弃了羞耻之心,抛弃了家庭之乐,只为满足己身之物质享受,而将可贵之灵智蒙蔽,道德之沦亡,靡靡之风蔚成尚,莫不由此而致。

正笔:师尊所言甚是,但如今色情泛滥,却也不可全部归咎于妇女。比如说:时下色情杂志,若非幕后策划者,纵然有女思想开放.可以将世俗视为色情的举止,当作无所谓,却也无能发行问世。所以说.那些为图厚利,而怂妇女们作这种行为的人,才是罪魁。

济佛:好见解。但是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却绝不是一厢情愿而所能达成。是以故,这些始作俑者,固然罪魁,但那些经不起利诱的妇女,却也应该自我检讨反省。

正笔:师尊苦口婆心,立论公允。只是如今社会充斥色情,尤以汇集成册发行的书刊,其发行网几乎已遍及穷乡僻壤,影响所及,非同小可,不知这等情形,如何是好?

济佛:古今中外社会都有新潮及保守对立,也就是有邪恶者及卫道者。所以在邪恶的横流中,卫道之土就必须负起中流砥柱的责任。

正笔:若只作口号式呻吟,却对事实无补啊!

济佛:不然。一股歪风的吹袭,它之所以能不被窒灭,就是人人抱着姑息的态度;而姑息足致养奸,所以才会任其扩散。如若有人肯挺身而出,力加抵制,那像必得响应而奏效。

正笔:据弟子所知.如今之色情花样,有美其名谓之:人体摄影,美其名谓之摄影专辑。其中艺术与色情之分野,却让人莫名所以,难道说煽情画面谓之艺术?暴露身体谓之艺术?

济佛:别发牢骚!艺术这一名词,代表着文化的结晶与提升。但绝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所以,断言之那些所谓艺术,只不过是某些别具用心者,图利之幌子而已。

正笔:是啊!那么应如何作有效的抵制呢?

济佛:当然,只有卫道者的口头抵制,不能有大效果,但如果再有政行饬治之整顿,双管齐下之间.却能补挂万漏一不足之处也。

正笔:对了,宗教正是辅助政令之所不逮也。

济佛:所以吾辈修道之人,除了正己不被色情所迷惑外,更要致力于化人向善了。

正笔:再请教师尊,不论是始作俑者,或者甘受利诱而从事色情考,所造业障,是如何情形?

济佛:为恶福临,近报己身、远报子孙。语云:淫人妻女者,妻女被人淫!若果从事色情行业之人,则其前世必定多造淫业。而始作俑者,于后世,又将是沦落烟花者。

正笔:哎呀!那样一来,色情行业不是难以杜绝?

济佛:色情,本就是最原始而古老的行业,更是人类的本能,若欲达到杜绝,那是很困难,所以只好在特定的道德范围内,不使其泛滥。

正笔:那么,己身之报,是理所当然,若远报及子孙,是否有失公允?

济佛:乍听有些失当,可是,父债子偿,阳律亦有明文。故亦有祖德荫及子孙之律,以作相对等之报应,故,没有不公平。

正笔:因果循环、天律已明。况于庚申年,现世报又已明文颁定.好行淫秽,将招致己身家人之不幸, 斯时,则无以怨天尤人了。

济佛:淫为万恶之首,切莫贪图一时感官之欢,而造千重罪业,愿世人勉而慎之。可吾回。

 

第廿二章 简述神通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正月十八日

诗曰:神通变化本无边。得道高人了俗缘。立志苦修明至性。元灵异力契苍天。

 

圣示:世人尝谓已具神通,所谓神通者,乃元神潜力发挥至极限,超自然之能力也。佛家所谓之神通,乃自在无碍之通力。若泛指于一切修道者而言,则有六神通。

正笔:恭请师尊明示,何谓六神通。

济佛:神通有六,一曰:天眼通。二曰:天耳通。三曰:神足通。四曰:宿命通。五曰:他心通。六曰:漏尽通者也。

正笔:请间师尊,凡夫俗子是否能得神通呢?

济佛:欲证神通力,并不困难,但却也非容易。

正笔:这是怎么解释呢?

济佛:所谓容易,就是要得其窍门。所谓困难,因为神通乃是将人类的潜异能力发挥,却因假体障碍,所以不是易事。

正笔:所以弟子说,神通乃神仙中人的法力,凡夫俗子焉得此能力呢?

济佛:蔡生你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六神通中除漏尽通,乃断绝一切罣碍之通力,故须果位已得者,始克臻至外,其余五神通俱可由凡人修持而得也。

正笔:此意何解.尚请师尊开示。

济佛:凡人俱有天赋之灵性,可与天地同参,生生不息,只因假体束缚,无能发挥。此五种神通力,只要能将天赋灵异之力全部发挥,即可具备矣。

正笔:若然,剔应从何着手?

济佛:欲得神通力,有二种法门,分由空玄二门心传。空门为禅定,玄门由术法。

正笔:禅定即禅功,世人多有了解,何谓玄门之术法,则请师尊诠释。

济佛:术法即由药物或符咒护持也。

正笔:符咒护持与禅定略有相同,然则药物何解?

济佛:即丹士采集灵药炼之。

正笔:这样说来,空玄二门的神通,亦非易事呢?

济佛:兹值叔世之秋,时运变迁法亦迁,若果想证神通力,非有道德者,难矣!本就非轻而易举之事。

正笔:为什么非要得有道德之人才能俱证神通呢?

济佛:吾佛试举一例:若杲无道德者得俱神通,而借此神通力,你想会有什么后果。

正笔:神通力即超越平常人的能力。啊!那么他必然会自以为高人一等了。

济佛:不止于此;他就会借着神通力,为非作歹,甚至以此荼毒善良。你且回顾历史,多少邪门异术,借以为恶,而引起了轩然大波。

正笔:所以想要得俱神通的基础修持,就是要将人道修好,是吗?

济佛:对了。有道而知天命,不敢胡言天机。有德即仁,不致为祸.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中,想得俱神通力,必先修道德的原因。

正笔:那么时下一般所谓可上天入地,得窥天机者流,是不是神通力呢?

济佛:能超异于自然之力,当然是神通。只不过,有正邪之分罢了。

正笔:矛盾了,既然必先修道始得证神通,焉有正邪之别?

济佛:不矛盾,正法之得,由道德而着手,而入魔之人,却也稍异平常。今日浅述至此,后日吾佛再一一详述六大神通,则可大白也。

 

第廿三章 天眼通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元月廿五日

诗曰:天眼神通透视清。昭昭灵物自分明。阴阳慧法修持得。假像消除惑不生。

 

圣示:眼为灵魂之窗,亦为七孔八窍之一,眼窍主视觉也。人若无视觉,则处于一片黑暗之世界。万无一便;其苦莫名。

正笔:是啊!看了那些失明的盲人,不但不能看见光明的世界,行动处处不便,我们这些眼睛能够看见的人,可真幸福啊!

济佛:肉眼光明,可判形像,若果视觉失去效用,那只能凭空去臆测、想象。每一件事情,连表面都失去了映像,更遑论深入其中了。

正笔:师尊的意思是说,肉眼失明,就不能更深的去修持眼神通了。

济佛:就是这个意思。试想想,肉眼所见的这个世界,虽然只是个暂寄世界而已,但是许多正确而适用的道理,却必须由这个世界中去学习到,所以,肉体的视觉器官失去了作用后,就只能去摸索,由触觉而知,这岂非更间接的慢了一步吗?

正笔:可是,弟子却觉得有的人因失明而更能去专心的揣摩某些事情呢?

济佛:是的,这是心无旁骛之故。但这不能拿来与修持眼神通相比。因为眼为视觉,乃以入一切映像的器官,舍此,无由替代。

正笔:弟子明白了,那请问失明者,所造何业呢?

济佛:多为好作非礼之视,或喜阅淫书者。

正笔:凡限又何以而成神眼呢?

济佛:神眼乃谓之神眼通也。凡人所俱眼通,可大致分为阴阳眼、天眼、慧限,而若更深进之法眼.则已将臻证觉矣!

正笔:世人所俱神眼者,历历可数,然而眼通之法竟有如此层次,可否请师尊略示一二。

济佛:所谓阴阳眼,乃天眼通之基础工夫,可视知鬼物之所在。

正笔:何谓天眼呢?

济佛:已可视神祇法像。

正笔:慧眼则又是如何呢?

济佛:已可视知仙真之显化矣!

正笔:法眼之道,伏望师尊不吝赐教,以启愚蒙。

济佛:若果法眼得证,则非止可见仙真往来,而妖魔邪神等之变化,亦无所遁形。但此一神通法.却须道行已深,修持有素者始得也。

正笔:世人常谓已得眼通,可见鬼神,即已自傲,孰不知眼通之神力,尚有如许分别。

济佛:鬼神无实体,乃灵气一团,故凡人能够修持而启灵窍,再专一而修持天眼通,可视鬼神,并非难事。但此乃天眼通之基础,并非可奢言已证神通矣!

正笔:弟子常听人言及可见某位高真临堂,又可见法会之时,鬼物临坛听经等,不知确否?

济佛:若是真正修士,身俱神通之力,大都不喜炫耀,所谓:满瓶不摇,半瓶直幌。修道者必须有一份涵养,始见素质也。

正笔:师尊所言,凡是好作如是言者,都是自我吹嘘了?

济佛:也不能如此一概定论。修道者,苦心孤诣修得神通力,则必须上体天心之仁,下怀救世渡迷之志,借此超异能力,而作引造入悟。若果只是胡乱言语,最终乃是为图利,则可断言其无所能通也。

正笔:时值叔世之秋,道德日渐沦沉,竟尚有人借此神通而作蛊惑,实质为图私利,难道不怕天谴吗?

济佛: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世人若果自作罪孽,妄以神通而行诈骗,不但阳律不容;阴司责罚更重矣!

正笔:若果确具神通者,不思以此神通力而作代天宣化,普度众生之工作,反而遂行私利,而受天谴后,此等法力是否尚俱存在?

济佛:老天有限,明察秋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若俱神通力而行为恶,则雷部执司天君,当无容情,非止会同有司,削福减寿,日久神通之力,亦将消失无存矣!

正笔:如此自败道基,深愿同修能够共勉啊。

 

第廿四章 天耳通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二月初二日

诗曰:谁人悟得此神通。万里耳闲有顺风。左道旁门无足取。早求正觉启昏聋。

 

圣示:耳为五官之窍,主听觉也。世人则以耳听言语之音而辨别是非,若果失聪耳聋将成瞶者也。如此,一切俱难听闻而知矣!

正笔:世人以耳而得闻辨言语.听而知以供脑神经思考,由此而得知识明里。所以耳力于人,仍属不可或缺了。

济佛:耳闻以增广常识,聋而无闻,只见他人举止而去会意,恐有偏差会错意,而那种比手划脚的词不达意,也是够痛苦了。

正笔:世人之耳力,为何有如此差别呢?

济佛:此现象大都与前世业有关。

正笔:请问是造何业而致耳聋、重听呢?

济佛:大抵是喜听谗言,不辨是非,而致使人招致损害也。

正笔;那些耳力特别灵敏,竟可听闻到人类以外的音讯,或者是常人所无法听及,那是为什么呢?

济佛:此为天耳通者也。

正笔:天耳通之功能,尚请师尊概路一述。

济佛:已得天耳通者,听力可超越常人听力可及范围以外,并可听闻到人类以外如鬼神,动物等之音语也。

正笔:世人何以有此能力?

济佛:人类乃由灵体投入肉体而生,此一灵体本就具备了与天地间任何一种灵体相契的因素,所差别者,肉体的束缚力之大小而已。

正笔:弟子曾见有某些自称通灵者,或某些为人相命占卜者,每有预言之前,似曾竖耳倾听,这是为什么呢?

济佛:这是玄门(道家)耳报术。

正笔:弟子闻说此耳报术乃旁门左道之术,确否?

济佛:差矣!道家有御鬼、御物、摄神、炼神等,其术流传颇广,更有符箓、丹道等。此皆以本身真灵之修持,而突破假体束缚,发挥了天性所具的灵体功能.岂是旁门左道之术。

正笔:然则,左道旁门何以谓之?

济佛:法之为法,端在用者而分善恶,就如钱之本身无罪,用之善则善,行于恶则恶也。

正笔:所谓善恶一念间,本身则无善恶之别了。

济佛:大体上是如此。

正笔;可是弟子却时常见到此辈,有走火入魔之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济佛:法术,乃是一将超异平常的力量。有者是以本身苦修,将灵体的潜力全部发挥,这比较艰苦,但比较正规,不用借助于外力。而谓御鬼通报之法,乃走快捷方式,只习得御鬼之术即可行法;虽是较易,但鬼物难驯,一方出错,后患无穷矣!

正笔:是啊!想要神通,只要努力修持,将己身灵力发挥,不是少麻烦了吗?

济佛:这是比较单纯,可是如若已有修习此等术者,只要能够广修功德,以培养己身浩然正气。那么倒也无妨利用所修神通,广为济世救人,好造功德了。

正笔:虽说法之正邪存乎用者一心,但弟子宁肯多下苦功,修持己身之灵力,以求得证了。

 

第廿五章 神足通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二月初九日

诗曰:修持神足静禅功。出窍元胎步太空。万里云游能剎那。从兹妙用自无穷。

 

圣示:神足为六大神通中,纯以禅静而可得之内功修持,故佛门中人,多有俱此神通者。

正笔:请师尊具体一述神足通吧。

济佛:所谓神足通,即是元神出窍,云游太虚,或者飞游十方法界,三千世界也。

正笔:请问师尊,尝有谓:万里云游剎那间,朝在泰山而夕宿东海,这种快速的行走,是不是也算神足通呢?

济佛:是的。神足通大略可分为有形及无形。又从无形的出窍,衍生出阳神与阴神之别。

正笔:伏望师尊逐一开示。

济佛:你所说的就是神足通中有形的神通,万里之遥,剎那即到,已至陆地神仙之境。而云游太虚,乃内功修持至元神凝胎出窍,亦是道果已成之境。可是无形的灵神出窍,若果是正常修持,而阳神出窍,则为可喜;若果修持未得其要,或有假借药物;而致阴神出窍者,则易入魔矣!

正笔:阳神与阴神出窍之别,尚请师尊详述。

济佛:阳神出窍,肉体微温,盖乃修持有素,灵神由玄关出窍。而阴神出窍,乃由两眼出窍,肉体冰凉,有如气息已绝。

正笔:为什么会这样呢?

济佛:神足通之修持,由禅静修内性之功着手,纯是修习灵力之法,若一心定静,使灵神凝胎,则太虚之境;可任元胎遨游。若果禅静之功未臻,灵神未固成胎,由两眼窜出,假体已无护法,故会冰冷。

正笔:最后请教师尊,如何始能修持得证神足通?

济佛:禅静之功,乃在炼性养气,使假体之气行,倾大小周天而运,无所岐岔,此为一般所谓之禅功。而欲求神足通,则须将体内浊气炼净,是谓之调合五形,炼阴还虚也。

 

第廿六章 宿命通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二月十六日

诗曰:孽障牵缠智不清。轮迥一息永无停。今生受者前生造。宿命因缘自辨明。

 

圣示:宿命就是前世所造之善恶,亦是因果轮回所注命运之凭据也。世人之宿命层次各有不同之累积,故所受轮迥亦是不同。

正笔:宿命之所以不一,乃所造夙业使然,然则果报又是如何?伏望师尊诠释。

济佛: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宿世业障牵缠轮迥,若造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故谓之因果也。

正笔:若世人欲知宿世因果,有何方法呢?

济佛: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明此理而后亦可洞察前世因缘了。

正笔:虽知今世福祸,乃前世所造因缘,可是却未能全部了然,如之奈何?

济佛:此乃明悟因果论之正反定义,若欲求之全部豁然贯通,则须更深进一层之修持了。

正笔:常有修道者,能知他人之前因后果,是否即是师尊所指?

济佛:正是。盖,宿世善恶,俱入轮迥,随人转世而来。故修道者若能修至融汇宿命业之大轮回中,以此灵力,破除假束缚及幻象。则因果自是一语可详也,此即得证宿命通者。

正笔:然则得证宿命通灵力之过程,可否请师尊详细开示一番。

济佛:当须由明悟因果论之精义,然后再消除己身之夙世业障;由此奠基后,修持灵性至精而纯之后,理论精义自然与灵性相汇,有如水乳交融,自得宿命通之灵力也。

正笔:其中消除宿世业之方法,有那些可行呢?               

济佛:消业障方法,有下列几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若能持志不怠,行此三布施,至功德缔就之时,夙世业障自消,真如灵性光明;智慧长生,则宿命因果,当可了悟透澈,而可破除阻障矣!

正笔:佛门首重礼佛、持咒、拜忏等功德,是否足以消除己身夙业呢!

济佛:造功德之法甚多.除上例之外,均以行善事以消业也。

正笔:欲使自我灵性光明,唯有以善因之德,弥补恶业所牵缠而生的阻障,是不是?

济佛:灵智不昧,攸关于夙世所造善因厚德;反之则系所种恶业积深之后果也。

正笔:宿命之论既明,则修道者当须慎之矣!

济佛:宿命因缘,由人自招,亦是由人自食其果,故明宿命之论,尚须体其善恶果报之理,如此庶免轮回不休,恶业牵缠也。可矣!今夜著书就此停笔吧!

 

第廿七章 他心通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二月廿三日

诗曰:超能意力识心通。正念无移色相空。外惑杂思均不动。修持自在性圆融。

 

圣示:所谓他心通就是心神意识之作用,即是集中灵神而探测他人思维之力量。简单的说:就是可以知道他人的心意,谓之他心通。

正笔:请问师尊,西洋的灵媒,东土的正鸾乩士等是否亦是他心通的应用。

济佛:一般神明,借身入窍,正是他心通的应用。

正笔:他心通之境界,如何得之呢?

济佛:修持他心通之境界,最主要者,乃在恒毅,尤其以集中精神这一环节上,更须要特别下苦工去修习不可。

正笔:如此说来,他心通完全是精神力之应用了。

济佛:正是。他心通即是心识,故若以识神感通,容易出错,不能臻此心通之境界也。

正笔:世人心电感应即是心通了?

济佛:心电感应即是心通之基础也。

正笔:然则第六感又是如何呢?

济佛:此即为心神之感应也。

正笔:伏望师尊具体一述他心通之妙谛。

济佛:人有思维.由脑部中枢神经控制,而传达于各部器官,是以有知觉行为。而心电感应及第六感等有所预感.此种心血来潮.福至心灵等,突发灵觉,乃因识神延伸,偶有所知,故生先兆。但此乃却非他心通之境界;唯心观灵性,如如自在,显现圆明,不为外惑杂思所动,直入禅定,心轮放光;似光波显映.无杂波干扰之电视画面清晰,始达他心通之最高境界。

正笔:而他心通之妙用何在呢?

济佛:修习他心通者,乃在能探测他人心意,而最具妙用者,精神灵力之集中,汇聚成一股至巨的力量,可探测出宇宙间的奥秘。

正笔:这样说来,他心通之应用,俱在灵力修持至直如科技产品中的电波,可深入其它物体中产生反应而得知其详情类似了。

济佛:正是。灵力的修持,使其由散乱无章中,汇聚成一股力量,就如电波般,可探测任何情事。但,科技产品,如金属探测器,只能探测出金属物品。而他心通之灵力,却可无所不知,只要能够修证他心通之灵力,则精神集中,灵力应用中,就可探测出所欲知之事情始未。此为修习妙法中,心意随动,力随之生的最高妙用也。

正笔:那么凡人修持他心通,是否也可如神仙一般的借窍入身呢?

济佛:神明乃已无假体,故很容易可以借窍入身;而凡人因有假体阻障,故只能将灵力汇成力量而延伸此一无形触觉,故很难借窍入身。总之而言,此神通力之修持,最主要即在精神力之应用,故须由此致力而修也。

 

第廿八章 漏尽通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三月初一日

诗曰:心经般若守于中。漏尽修持五蕴空。色受想行兼识碍。炼精化气得神通。

 

圣示:般若心经云: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色谓色身,受谓受用,行谓所行,想谓思想,识谓辨识也。五者蕴积不散,色受想行识而壅蔽真性,故有五蕴阴暗真性,谓之五阴也。

正笔:漏尽神通与五蕴有何关连?

济佛: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故色身若空,可渡一厄,须知色身无视于形则是空也。五蕴牵缠除以阴暗真性外,业债障道,使得无以修持正法,则难以大成也。更何况,色受想行识五蕴时时俱都缠扰不休,错综复杂,形成了一切有情意识。故若受五蕴所执,则灵性日趋暗浊,而致潜异能力不能发挥矣!

正笔:漏尽神通如何得证呢?

济佛:所谓漏尽神通,即已斩断一切罣碍,佛门论空之义,可以般若心经之修持,内修性灵,外修功果,作大无畏苦行;了断一切俗世牵缠之业缘,及至无所阻障,则可证得也。

正笔:佛门之修持,师尊巳明述,则道家之修持又是如何?尚烦师尊并示。

济佛:可由炼精化神,炼神化气着手。

正笔:弟子愚蒙,敢请师尊具体诠释。

济佛:道家修炼漏尽神通,即以摄养元精不漏,使精充沛而化神,神清而气调,致肉身浊秽不生.纯灵净化升华,天人合一,则已小成矣!须知道家重养生之道,精为动力之源,亦为灵神之所宗,故其修持之法,乃在肉身之内的污浊尽去也。

正笔:若如是言,世人修持漏尽通,是不可能了。

济佛:六大神通中,前五大神通,乃在发挥肉体之潜异能力,形而外而生超自然之力量。而此潜力,乃人所具备,只因受假体束缚,无能发挥,故修之可得。但此漏尽神通之修持,乃已上证正觉.已至仙班之果,故凡人无能修得。换句话说,若证漏尽通,则已成仙。

正笔:漏尽通既是一切无所罣碍,凡人自是无能修持得证此一神通。

济佛:吾佛浅述六大神通,如今日是概略述尽,在此就作一个结论:所谓神通,即是灵性在假体束缚下无能发挥的潜力,借修持而助灵性突破假体束缚,所产生的超常能力。是以,神通力常有不可思议之处。实则,每个人天赋都有一股力量,只因假体束缚,无能发挥所致,故人习以为常。一旦有人比较特殊的奇异能力时,就会让人仰慕。修道,除了善德之奉行外,还有内在的修持,外功辅助内果之不足,故修道最好内外兼修。

正笔:师尊鉴谅,神通力的修持,常有入魔之象,请问这是为什么?

济佛:神通乃法之修持,若未能灵性纯净,则灵性正际蠢蠢欲动,故假体最易受魔侵入而产生扰乱的现象也。总而言之,不论修道修法,在过程中,应注意功德之修立,盖有功德之人,诸神护法,则修持较易也。

 

第廿九章 炼灵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三月十五日

诗曰:炼灵首要性圆明。罣碍消清善德行。业力牵连多阻障。漫言感应不能生。

 

圣示:灵神入于肉身,而受假体束缚,故只得意识之主宰而已.未能将天赋之异能发挥。人有三魂七魄,藏于肉体内,若不善于炼灵,则如行尸走肉一般,枉负大好灵性矣!

正笔:请问师尊,何谓炼灵呢?

济佛:炼灵之先须启灵,即乃将假体之束缚解脱。

正笔:启灵之功如何呢?

济佛:世人由于夙世业力所缠,灵神尝受其扰而未能明净,若未加以解脱,纵是修持有素,也难窥其堂奥。启灵之功,首在修功德,以抵消业力,使灵神解脱业障之束缚也。

正笔:启灵已成,将如何炼灵呢?

济佛:灵神复苏,即成活灵,感应敏锐将会随之增大,故须勤加炼灵,席免负此机缘。炼灵之法,首要灵神集中于玄窍,一心不乱,静接神灵指导,此谓炼灵也。

正笔:神灵指导修灵者所显现之炼灵术,是否各有不同呢?

济佛:因人而异,夙世因缘业障少者,所现灵力感应大;业障深重,灵性迟钝,感应力小,易成纷乱。由此可知,业力牵连,尤为关键。

正笔:炼灵若有感应.有何征兆呢?

济佛:除自身灵性光明外,灵敏力强,甚至能够测知未来之事。

正笔:一般所谓通灵,即指于此了。

济佛:测知未来将发生之事,其灵力乃超异,为天赋灵性所俱,虽因受夙世业障所阻,然而修功德以消业,使灵力无所阻碍,则其感应,将是应验不爽了。但一般通灵者,尝谓俱有大神通,几乎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理人情等无所不通,则为荒谬矣!盖通灵之力,乃在无所阻障之下,始得灵通。换句话说.此知觉触须,须在己身范围内也。

正笔:若果如此,炼灵有何用呢?

济佛:不然,通灵非为炫耀,乃应作为修道之途径也。盖,灵性受假体阻障,未得光明,则魔难重重,若得灵通,灵神可袪邪魔,修道自可一帆风顺,迈步康庄大道矣!

正笔:再请教师尊,炼灵是否有何禁忌?

济佛:慎防外惑执相。盖执着易生心魔,幻境由焉而生,耗损元神,如此遑论启灵矣!

正笔:炼灵之士,须防外力干扰,若果灵窍被魔所侵,又当如何?

济佛:修灵者,尝有如此劫难,故须广行功德,以求护法神护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正笔:综此而言,炼灵仍须按步就班了。

济佛:神通乃为法术,自有其忌,世人应知修功德以消夙业,则灵性光明,就是不学神通,自然亦可发挥天赋灵力,如此更比修习神通之术为佳也。今日吾佛浅述炼灵至此,下期吾佛开述与此炼灵有关之禅定。

 

第卅章 束心禅定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四月廿二日

诗曰:参禅入定最堪珍。敛气修灵不染尘。拴住心猿驱意马。明心见性自成真。

 

圣示:参禅静坐首要束心,始得其功,可是束心最难也。束心亦即是制灵,由于灵心受眼耳鼻舌身意识七根,及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牵缠,故易生欲念而致灵性阴暗晦浊.万念俱生。若果能修灵制心,方得其益也。

正笔:若以禅功制灵能收其效.为何修灵者却常有走火入魔之象呢?

济佛:此乃不得其要也。禅静乃在神不动,而气不浮,直入真如之境。若果未得禅定之法,俗虑凡心,妾言禅定,轻则无功,重则执相而入魔。此非禅功之过,实乃自招耳。

正笔:既如是,请师尊开示禅定之法。

济佛:心猿意马本为灵心之扰,万念俱生欲,更为束心之克。故禅定无他,应知平念而已。

正笔:平念何谓?

济佛:念起欲生,欲生心动,如此其行自为,故佛门首在修空,道家旨在无为,儒哲明志淡泊等俱为平念之修涵也。

正笔:拜佛礼忏对于束心制灵,是否有所裨益呢?

济佛:以拜佛观想佛容法相,一心存神,不动欲念当可至束心制灵之境也。然而诵经礼忏.若果未能驱除心猿意马,即使念唱自如,亦难入静。故欲求收益,在自己是否摒弃杂念否?

正笔:欲入禅定,则束心制灵为基本工夫了?

济佛:正是。灵修者,束心制灵有所心得,则禅定之功可得矣!盖禅定乃在万念俱止之际,容易吸取天地精华.而借此精华涤炼假体中浊秽,庶得本身灵性与天地灵气相汇也。

 

第卅一章 神咒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三月廿九日

诗曰:圣佛真诠尽结晶。流传神咒护群生。至希善信常持诵。共沐恩熙迈道程。

 

圣示:咒乃真言,即法也,诸天圣佛仙神慈悲,怜悯众生修行之苦无法门,故留传修行心得,以此真诠,藉以人神沟通之桥梁。

正笔:请教师尊,神咒之功德何在?

济佛:世人修行,若能恒毅持咒.法力无边;上可渡人间生灵,芸芸众生脱轮迥,下可渡地府幽冥,饿鬼畜生尽超生。

正笔:世人若欲驱邪缚魅持诵神咒可收奇验否?

济佛:持咒坚诚,心与圣佛相契,故世人藉此感通之力,自得圣佛仙神之护持.因而群生罹难之时,平素神咒持诵之感应自生。当可辟邪驱妖,远离凶厄而呈瑞祥也。

正笔:神咒有此奇验,众生修行应以何咒为法门?

济佛:修行神咒以佛门楞严咒、大悲咒、七佛灭罪真言、观音灵感真言、准提神咒等。道家则有净三业神咒、身心口意神咒,以及金光神咒等。持而不怠,诚而坚志,自有应验也。

正笔:若世人仅持一佛名为咒,功德如何呢?

济佛:例如持诵一句阿弥陀佛佛名为咒,精诚所至,心香直达西天,无所罣碍.自得于业消之时,往生西方极乐佛国也。

正笔:如此容易,仅持一佛名,就可往生西天?

济佛:讲起来容易,呵!呵!但你却要仔细的想一想,持诵佛名,不但要恒毅无懈,并且还要精诚无疏,才能凝聚成一股巨力,而发挥出咒的功德力。一生一世,虽然短如蜉蝣,却也有数十年光阴,却也没有那么容易的全竟始终,而臻功德圆满吧!

正笔:这样说来,持咒的应验与否,端看其人是否能够无懈无怠,虔诚尽礼了?

济佛:这正是持咒的不二法门。

正笔:最后请教师尊,常持神咒能消夙业否?

济佛:专心皈依,诵持神咒,可护灵性免受业障所侵也。总之,持咒功德无量,深愿世人发心而行;莫轻以视之也。

 

第卅二章 符箓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四月初六日

诗曰:无形牵引莫能欺。力量难当应验奇。正气浩然邪可克。灵符敕出法扶持。

 

圣示:符之妙用,可辟邪道之乖也,故符有保身辟邪。安神定魄之效也。大略区分,灵符可归列成内服,外用两种,若细加明列,则有:保身、净身、安胎、镇宅、压煞、驱魔、治妖等等。内服之符,多合入药方,外用则多须盖上庙寺主神之印玺。但因近时,多有神棍藉此敛财,或因乩灵不够,未能尽传神意而有误苍生之举,故为配合当局政令,内服合入药方之符,已少敕赐矣!

正笔:师尊上述,乃仙佛敕符,若世人敕符,其成就及功效,又是如何?

济佛:符箓一派,首出玄门,由张天师一脉发扬光大。古时但习符法,必得发立重誓,盖其用意乃在避免传授非人也。若论神与人敕符之功效,则须视其所学深浅而定。

正笔:师尊此言,作何解释呢?

济佛:符之功效,乃因敕符者,集中精神力,敕出符箓,故成符之后,这一股力量将可输入受符者之精神中,而产生功效。是以,敕符不分神人,若果敕符真诀无差,则其功效,亦无分别也。

正笔:果真如此.则人人俱得敕符了。

济佛:正笔此言差矣!莫看几笔而成符.这其间所须集中的灵力,及笔划的构成,却不是表面看的容易。

正笔:那其中奥妙,伏望师尊一并开示。

济佛:通常一般修持有素者,娴谙符箓妙用,却因灵力未能全部贯入符中,故尝有押上圣神仙之敕令,以增灵效。而仙佛所敕灵符,因已可将灵力贯入符中,故,只得几笔,已有效应。所以,敕符的关键问题,乃在是否可将本身灵力,贯入符箓之中而已。

正笔:果如师尊所言,那么世人尝言邪符害人,此说亦也可信了?

济佛:邪符害人,岂有如是说。

正笔:那是师尊开示,只要能够将本身灵力贯入符中,即得效应,既如是,当有邪符害人了。因为每个敕符的人,难保没有心术不正者。

济佛:说得好,古时修道者,为救世人,尝有神通显化,以收信仰。如今时运变迁法亦迁,敕符真诀,若无天命者,已难传授。故,邪符害人之说,乃术士虚言恫吓无知愚民而已。

正笔:为何如此呢?

济佛:因为符即符天心之正以救人,乃须凭一股浩然正气作后盾,若果敕符之人,已先存下不良之心,其力已失,焉得害人。

 

第卅三章 堪舆

济公活佛 降    癸亥年四月十三日

诗曰:由来心地作专权。善果修圆福自绵。可笑痴人寻穴脉。水涯涉尽又山颠。

 

圣示:堪舆之学,本为地理之专门学问,期配合天数行运,以求福荫。故堪舆之学,本为深奥之机,非仅皮毛之识,即可自称通也。

正笔:地理风水,据人间传说,可求福荫。个中原理,不知是真是假?

济佛:俗云:福地福人居,地理之好坏,可助人之成败福祸,自是有所关连了。但若果断言,必可绝对左右人之成败福祸,即大差矣!

正笔:既是有所关连;却未必绝对因素;个中道理安在,伏望师尊开示,以启迷津。

济佛:世人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行,纵是寻得灵脉佳穴,亦难得荫也。

正笔:那是说,好地理仍须有善德心,始能相得益彰,而受地灵之荫了?

济佛:此言不差。

正笔:为何必须以善心而与灵地相配合,始能得其之荫,尚请师尊一并开示。

济佛:因为善良心必能行善德功,以此功德,而能改变人之运数,当人之运转入佳境时,才能受到灵地的好气数所帮助。

正笔:若是心地善良之人,而在凶山恶地建宅,或筑阴坟,是否将受其影响而有祸端呢?

济佛:如此情形,大部份不会受其所祸。盖地脉之行,仍与天运配合。若有善德之人,而居于恶地,则其戾气亦因善德之家所呈瑞气,而难为祸,或者地脉转移而成无碍之地也。不过.居于恶地.有时仍会稍受影响,乃因在其运未转之时也,若能力行善德,则可保无虞也。

正笔:如此说来,地理之好坏,仍须慎而行之。

济佛:地理之说,本不能否认。盖地有脉,脉则有气之行,如此自将产生吉凶之兆也。

正笔:若果反过来,罪恶之人居于灵地,则是否亦将受其所福了。

济佛:却也微乎其微,因为在短暂的得灵地之气所助,而能得福,可是钟灵毓秀之地;最忌暴戾,眼快的就被它破坏了。综此而言,地理风水虽然稍与人之成败,有所关连,却非绝对。欲求地脉之荫,而不惜花费巨资,雇请堪舆名家相地,则不如将此花费,用在行功立德,则心田种德,吉地自现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