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人打牌猝死:邢台部分村镇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50:32
1.太子井的由来
    从邢台市顺邢左公路西行四十余里,就到了邢台县的太子井村。为什么叫太子井呢?《邢台县志》说:“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猎于此,掘井得水。”   
    太子井村的河滩上,有一眼石井,青石铺的井台,条石砌的井帮,井深五丈有余。民间传说,这就是赵襄子当时留下的井。赵襄子是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太子,封地在邢。一年夏天,他带人马来此处打猎,人困马乏,但这里荒山秃岭,异常干旱,到处找不到一点水,赵襄子只好对天长叹。正好这时西北天空乌云滚滚而来,电闪雷鸣下了一阵暴雨。人马饱饮一番,齐颂太子有灵。这时有人祈求太子为民赐水,他便向河滩射了一箭,说箭落处即有水。当地民众集资挖井,历时几年,经过千辛万苦,才掘成了这眼“淋漓日夜,获水数十担”的“太子井”。    
    这个故事是民间流传,正史不载,确否无可考证。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区用水的困难和人民对水的渴望。

    
2.曹演庄、李演庄、韩演庄、南大郭、北大郭、北小郭、东郭庄、西郭庄、前炉子村、后炉子村的由来
    北宋年间,抗辽名将杨延昭曾在邢台一带建立后方基地,于平坦开阔处,开辟三个演马场练兵驯马,三这三村以大户姓氏为冠,取村名曹家演马庄、李家演马庄、韩家演马庄。后简化为曹演庄、李演庄、韩演庄。据说曹演庄村北原来就有演兵台遗迹。在稍南处宋军建立了两个兵器锻造中心,即今天的前炉子村、后炉子村,在其西边建立营寨,安锅做饭,即形成今天的南大郭(锅)、北大郭(锅),东郭(锅)庄、西郭(锅)庄,北小郭(锅)等。根据《邢台县志》记载:“县西六十里有关门山,上有令公垴,为杨业屯兵之所。”
    当然,这些属于传说,但宋辽交战于邢,北宋在邢州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战马养殖训练场,倒是事实,所以在此训练兵马是有可能的。

    3.百虎村的由来
    百虎村原名亚家营,村名多好武术。清咸丰年间,顺德府知府朱鸿绪路经此村时,其女儿被绿林响马抢走,亚家营村的几名拳手闻讯后纷纷赶来,凭借武术将其女儿从响马手中救回,并送还官府,事后,朱知府在顺德府衙设宴感谢村名,并问:"像你们这样武艺高超的人村中有多少?”村名答:“近百人。”朱大人叹曰:“真是百只老虎啊!”从此,亚家营改名百虎村。朱知府为了表示感谢救女之功,给该村盖瓦房七间,送大木匾一块,上书:“圣世纯良!”今瓦房尚存,木匾不知去向。

    4.悟思村的由来
    悟思村历史悠久,唐代以前就有此村,村中有云寿寺,为邢台天宁寺的下院。悟思村在明代万历以前原名茂思村,根据《邢台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邢台风沙遍地,旱荒严重,邢台县令王以悟(陕西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七年时任邢台县令)亲临查访灾情,在云寿寺赈济灾民,土地全部免税,村名为了表示恩谢,改村名为“悟思”,以示永世不忘以悟的功绩。

    5.赵孤庄的由来
    赵孤庄的名称和赵氏孤儿有莫大联系,据《邢台县志》记裁:“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相传程婴匿赵武处。”
  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赵盾辅佐晋襄公,使国家越来越富强。襄公死后,其子晋灵公继位,荒淫无道,残害臣民。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赵盾不得已而出逃。后来他的兄弟赵穿发动政变,杀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为晋成公。这时赵盾又被请回来,主持朝政。他的儿子赵朔娶了成公的姐姐为夫人。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大夫屠岸贾原是晋公的庞臣,一贯助纣为虐,对赵氏早就恨之入骨。他对景公说:"灵公遇难,祸首是赵盾,以臣弑君,应当灭族。"这时赵盾已死,景公就把赵朔一族全部杀死。赵朔的妻子因系公主身份,幸免于死。她回到王宫,生下遗腹子。屠岸贾听说后,到宫中搜索,想斩草除根。公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屠岸贾没有搜着。在这危难之时,赵氏的两个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决心把赵氏孤儿救出来。于是二人定计,买了别人一个婴儿,由公孙杵臼抱去藏起来,然后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说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处。屠岸贾领兵抓到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当即处死。这时程婴却偷偷跑到王宫,抱出赵氏婴儿,逃到偏僻的山林里躲藏起来。孤儿长大,取名赵武,十五年后景公得了重病,让卜者占卜,卜者说生病的原因是错杀了功臣。大臣韩厥一向和赵氏关系亲密,此时便趁机向景公说:"赵氏世代有功,被错杀灭族,老百姓都为之不平,应当恢复名誉,给予重用。"于是景公听了韩厥的话,派人把赵武和程婴接进宫来,让赵武继承了赵氏原来的俸禄、封地。赵武又奉景公之命,杀死了屠岸贾。后来赵武的曾孙赵襄子和韩氏、魏氏三家分晋,建了赵国。后来为了纪念公孙杵臼和程婴救护赵氏孤儿的事迹,遂把村名改为赵孤庄。

    6.南小汪、北小汪、南大汪、北大汪的由来 
    几个村在达活泉水系区内,地势低洼,过去地下水位接近地表,达活泉和紫金泉、白沙泉水流不断,沥涝季节,更是积水成汪,所以这几个村子名称中都带“汪”字,汪、洼义同音近,故又俗称南小洼、北小洼等。

   
7.将军墓、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的由来
    《顺德府志》记载:“将军墓在城西百二十里,世传蔡将军葬此。”《邢台县志》也记载:“将军墓位于将军墓村东500米邢和公路南侧,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将军蔡仲之墓。墓高6米,占地约200平方米,墓顶有古松,保存完好。”
    公元前659年,狄人出兵侵略邢国,邢国在齐国帮助下打败入侵之敌,迁都夷仪城(浆水)。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日强,但是并未能避免外敌的侵略。当时天下大乱,十二个诸侯国互相纷争,连年征战。称雄一方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派遣蔡仲统率大军进攻邢国。他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东三关,直逼邢国陪都夷仪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邢国上下,同仇敌忾,坚守关隘,抵御强敌。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在黑龙关设置伏兵,布下天罗地网,当郑军进入伏击圈,出奇制胜,一举击败长途行军、又不熟悉地形的郑国军队。郑军统帅蔡仲身受重伤被俘。
    蔡仲在被押送邢国陪都夷仪城途中,趁混乱之际挣脱枷锁仓惶逃命。当年他脱枷逃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脱锁沟村。
    蔡仲慌不择路地向南逃跑,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晕头转向,不辨四方,就在原地徘徊多时。因此,此地留下一个名叫徘徊村的古村。
    蔡仲恍恍惚惚犹豫不定时,碰到一位打柴的樵夫,就问樵夫通往郑国的路径。樵夫看他身着郑军服装,知道他是一位郑军将领,就指东道西,将他引向西北方向。他信以为真,又仓惶北逃,跑了三十多里,又饥又渴,伤痛难忍。就解盔卸甲,在河边俯身喝水。现在此地有一村庄名叫放甲铺。
    蔡仲稍事喘息后,忽见邢军追来,又慌不择路继续逃命,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一个叫井梁店的村边。素有礼义之邦的邢国将他就地埋葬,后来井梁店村以墓为名改名为将军墓村。
    据当地群众传说:路罗川还有个古老的村庄名——承继头村,据说因这里埋葬着蔡仲的头颅而得名,后来演变为城计头村。
    这位侵略邢国的郑国将军,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葬身异国的可悲下场。尽管古邢台人民对其以礼安葬,但其下场实可谓悲惨。与其说这是一座将军墓,不如说是根“耻辱柱”。
    时过两千余年,当年的战火烽烟早已消散,但是郑国将军蔡仲仓惶逃跑的路径依然留在邢国的土地上,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等村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它标榜着古邢台人民的仁义和团结,也记录着郑国蔡仲的好战与耻辱。

    8.景刘庄的由来
    景刘庄原名窦庄,1945年正月十九,在村中开展对敌斗争的地下工作者景光培、刘兆槐两位同志被日伪军逮捕,身遭酷刑而宁死不屈,痛斥敌顽,骂不绝口,最后壮烈牺牲,窦庄群众无不悲痛万分。1947年,为了悼念这二位为民献身的烈士,取二烈士之姓,改村名为“景刘庄”,为在村南立碑纪念。景刘庄村西即位古邢州八景之一的张果老山。

   
9.皇寺的由来
    皇寺,原名叫黄寺店,距邢台市20公里,是邢台西北路进入太行山的重镇;它三面环山,山口向东部平原敞开,像一个精心构筑的鸟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元朝末年,元顺帝被朱元璋追杀,逃进村西玉泉禅寺避难,因此后来玉泉禅寺改称皇寺,村名改为皇寺村。
    元顺帝避难玉泉寺,是六百多年的事。传说元顺帝被朱元璋一路追杀,行至玉泉寺人困马乏,饥饿不堪。适值麦子正在灌浆,无食可就,顺帝祈求上苍,传旨许愿,顷刻间强劲的干热风迎面扑来,麦田刹时一片金黄。黄寺店村民消穗、打场、磨面、生火、上笼,以最快的速度给这个落魄皇帝呈上热气腾腾的馒头。不管传说真实性究竟有几分,时至今日,这里的麦子比周边早熟十余天,却是事实,这或许与皇寺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
    元顺帝北逃,详见于史书。据记载,公元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明将徐达、常遇春率大军扫平顺德府(今邢台)蒙古贵族扩廓贴木儿的京畿卫戍部队,长驱北上,直逼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闻讯,携皇室王公大臣北逃塞外,元帝国覆灭。元顺帝既是北逃,为何会在邢台出现并在玉泉寺留宿?《顺德府志》和《邢台县志》对此事均有记载,但没有说明原因,而玉泉寺从此改称皇寺,自然与元顺帝临幸有关。今皇寺西沟有太监坟,一说是随驾的太监在皇寺病死,就地掩埋,另说是大太监刘瑾墓。刘瑾是邢台东良舍人,明正德年间权宦,号称传宫太监九千岁,后来刘瑾被诛,魏忠贤取而代之。东良舍距皇寺仅5公里,刘瑾葬归故里西山,不是没有可能。一坟两太监,孰是孰非,难以考证。
    对于世人来说,几百年前的元朝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变得十分遥远模糊,可皇寺人不同,他们那口气,仿佛和元顺帝亲近的很。
    著名的古邢台八景之一玉泉夕照就位于皇寺,邢台百泉中的金泉、玉泉、银泉也位于此。皇寺周边,龙山,凤山,太鸟山,卧虎山,雷公山,馍馍山,棋盘山,马鞍山,山山相连,山山都有传说;雷公庙,城隍庙,观音堂,金泉寺,银泉寺,玉泉寺,庙寺相接,座座都有故事。民国时期,邢台说书艺人刘金贵在北京天桥讲皇寺景致,半月未了,轰动京城

    10.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的由来
    在邢台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坯头村,从古至今流传着“老周公和桃花女”斗法的故事。周公与桃花女是商代两个传奇人物,特殊的身世和机遇使他们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本领,周公得到了天书的上卷《天文》,桃花女,原名尹桃花,得到了天书的下卷《地理》,上卷可推算阴阳运转,下卷能破解沉浮祸福。两个人都用自己的本领为老百姓化危解难,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但拥有天书上卷的周公还总想得到下卷,于是设下一个个玄机加害桃花女,结果被桃花女一次又一次识破。最后,周公竟想出了假意求婚的招,在迎亲的途中设下连环计欲害桃花女,结果又被桃花女个个破解,桃花女进门后,就像现实的两口子经常拌嘴吵架一样,周公处处设计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识破。周公终于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动,成为一对恩爱夫妻,给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爱情佳话
    后来桃花女功得圆满,修炼成仙。周公知错悔改,后也位列仙班,后人把埋有周公的地方叫做“周公村”,埋葬“桃花女”的地方叫做“大桃花村”,桃花女得道成仙女的地方叫“小桃花村”。
    人们为了对周公和桃花女的事情引以为戒,当时二人的斗法就演变成民间婚嫁的习俗风尚,邢台至今还沿袭着许多传统形式。如:男方求婚时,要“下庚贴”、“送食箩”;新娘出嫁时,要“穿红袄”、蹬“黄套鞋”、戴“护心镜”、蒙“红盖头”;迎亲途中“鸣锣放炮”,娘家兄弟“送亲押轿”,遇到奇石怪树、井台磨坊,要贴“红喜帖子”;迎亲队伍“不能走回头路”;新娘到了夫家门口要“拉弓射箭”、“过马鞍”、“踩红毡”;新郎家前门要点“长明灯”、撒“门卫子”、竖“秆草个儿”;门头上要放“年糕”,天地桌上要放“斗”、搁“秤”;拜堂时要“撒草料”;新娘入洞房后,要“面对墙角坐”……

    11.会宁的由来
    会宁为邢台历史上的重镇。据传,宋朝以前为一个小村,村中居民仅十来户,以宁姓为主。村旁有会龙寺。会龙寺的和尚祸害百姓,民不得安宁,恰遇杨文广(历史上为杨六郎的儿子)北征三关路过此地,寺僧百姓无礼阻拦,杨家将碍于军情紧急,只好绕道而行。杨家将凯旋班师后又经过此地,杀了和尚,烧了寺院,村中宁姓也真正得到了安宁,于是村名改为会宁。此仅为传说。

   
12.綦阳的由来
    綦阳在沙河市中部,綦,青黑色,苍艾色;阳,明露也。因村位于沙河市中部低山丘陵区,储铁丰富,山坡沟沿,古代均有黑色铁矿石出露,故名綦阳。
    古代綦阳冶铁业发达,从汉魏到宋朝时期一直为邢州的冶铁司驻地,隋朝开皇十六年以前属于龙岗县,后从龙岗县分出沙河县,綦阳属之,隋唐五代时期,著名的“邢州四贡”之一---襄国刀,即出自此处,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时期著名的襄国(邢台)铸刀大师綦毋怀文就在綦阳制造“襄国宿铁刀”,“其法烧成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扎。”綦毋怀文锻造出的“襄国宿铁刀”,锋利无比,挥刀斩甲,一次可透三十层。这种铸刀技术起源于邢州,并在邢州大地流传,“襄国刀”作为隋唐时期名闻遐迩的邢州特产之一,成为进献唐王朝的著名的邢州四贡之一,而綦阳从此也有了”小邢州“之称。

   
13.栾卸的由来
    栾卸位于沙河市中部丘陵区,村中各种规模的煤窑矿点星罗棋布。
    根据乾隆年间的《顺德府志》记载,元宪宗时期,该村曾名长寿店,当时各地来此挖煤的人很多,安全毫无保障,事故频繁。村设一饭店,叫长寿店,意即吉祥之愿招徕顾客,后以店名村。后附近村民因不堪地主和官府盘剥欺压,奋起造反,朝廷派姓栾的将军帅兵征剿。栾将军身先士卒,虽受重伤,终获胜利。事平后,班师回朝,路过此村,在长寿店歇兵。栾将军在天寒地冻的季节,卸甲过急,伤风而身亡。官府为了纪念栾将军,将村名改为“栾卸”,以彰其功。

    14.内邱神头村的由来
    神头村位于内邱中部。太子岩东麓。神头村原为焦子村、郎家庄,两村合称为神头村,原因来自战国神医扁鹊。
    扁鹊,原名秦越人,今任丘人,医术名闻天下,过晋国,得知晋国大夫赵简子疾五日,不省人事。扁鹊仔细切脉诊断,用药后“不出三日”病痊愈。赵简子为报扁鹊厚恩,在中丘(内邱)之蓬山赐田四万亩,作为秦越人食禄、栖居之地。
    后扁鹊过虢国,闻虢太子:“暴厥而死”,觉得可疑,入宫后,查看太子“尸体”,“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断为“尸厥”症,经药、针、熨并用,太子苏,遂拜师于扁鹊,随扁鹊定居蓬山,在蓬山一带来药行医,并时常行医来药游四方,后在石洞修身养性,此石也由此而称太子岩。至今在内丘尚留有太子岩、太子楼等遗址。后来扁鹊还在这里给虢太子做过阑尾炎手术。
    扁鹊起死回生,术倾战国,声动侯王。名声越来越大,这可把秦国的太医令李醯气坏了。他一贯骄傲自大,妒贤妒能,“自知技不如扁鹊也”就秘密收买两个亡命徒杀害了扁鹊。据传:当秦越人被害的疆耗传至邢台蓬山一带,当地老百姓悲痛欲绝,就选拔几个精明能干的人,虢太子率领他们千里迢迢,连夜跑到秦都咸阳一带将秦越人的头颅偷偷抱回,葬于蓬山脚下,并在九龙河畔修盖了庙字。从此焦子村、狼家庄合二为一,改村名“神头”,又将扁鹊和弟子采药的山峰命名为鹊山,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这正是“虢太子率众盗尸”和“扁鹊‘全尸'葬故园的故事”,扁鹊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把蓬山改名鹊山,把虢太子在鹊山修身养性的山峰叫做太子岩,太子岩海拔高度1141米,为鹊山最高峰

    15.内邱金店村的由来
    金店位于内邱东部,为金店镇政府驻地。金店村名的由来和《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埋儿”有关。
    《顺德府志·愚贤》记载:郭巨,字文举,东汉人,原籍河南林县,因“家贫岁凶”,讨饭流落到内邱县金提镇(即现在的金店村),给人帮佣度日,生活十分艰难。郭巨有一老母和一个不满三岁孩子。老母疼爱孙子,有饭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孙子。郭巨对妻子说:“贫乏不能供给,子夺母食,子可再得,母不可再得,可共汝埋子。”夫妻为孝敬老人,忍痛抱着孩子来到野外,准备埋掉儿子。谁知挖坑挖到三尺多深,竟挖出一个罐子,里面盛满了黄金。罐子上有一行字“孝子郭巨,黄金一釜,用以赠汝,官不得夺,民不得取。”郭巨高兴地抱着孩子和一罐金子回了家,从此一家人再不为衣食发愁。而且郭巨的孝名也传遍了天下。明代嘉靖年间有司建祠纪念。当时,郭巨为感念天恩,曾在挖出金子的地方修建了座“慈仁寺”。后人又在此建了一座“郭巨塔”,以示纪念。
    郭巨得金处,即名金提店。郭巨埋儿的故事后来被列入二十四孝,村因而得名。村中有郭巨塔、郭巨庙、慈仁寺、郭巨墓、提金处石碑登遗迹,其中郭巨塔再文革期间被破四旧炸毁。

    16.宁晋县东汪村的由

    东汪位于宁晋中部偏南,是全邢台地区内最大的村庄,历称大东汪。村民有二十多姓氏,以王、赵、张、李为众。
    村名源出的陆泽加方位。建于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1年)的白衣观音殿众的石碑记载:“襟洨水而带滏阳,南望则太泊万顷,渔舟往来其中,洵吾地之胜地也!”从地理演变上考察,明清时,此村正处da陆泽的东北边缘,碧波荡漾,舟楫梭往,渔歌遍泊,莲苇聪翠,又因地处低洼,经年汪水一片,遂以它再县城之东,命村名为东汪。
    1944年建立的宁南县政府驻地就在该村。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周总理曾亲临邢台,到宁晋东汪视察,并发出重建家园的号召。
    农历四月十八为该村庙会,是宁晋县最大庙会之一。东汪庙会始于明天启年间,因兴建“白衣观音庙”而开始组织“香火会”,香火极盛,上庙之人在万人之上,解放后,白衣观音庙被全部拆除,但庙会仍然流传下来,而且被物资交流会所代替。

    17.宁晋县纪昌庄的由来
    纪昌庄位于宁晋县东北部。其名称的由来和《列子·汤问》中纪昌学射的故事有关。
    纪昌庄原名纪家庄。据传,纪昌为春秋战国时期一员大将,著名的神射手,该村人,为民平乱而战死。后人为纪念他,把村名改为纪昌庄。纪昌的故事记载于《宁晋县志》和《列子·汤问第五》中: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牵挺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眶里,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不瞬)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麽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牦牛尾巴的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视物)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的手舞足蹈,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纪昌庄村西有1954年9月建立的“抗日建国烈士塔”,系八角双层亭状结构,中有纪昌碑,八面碑身,南面刻有“抗战建国烈士塔”七个大字,其他七面刻有碑文和112名抗战殉国的劣势姓名。整个建筑宏伟壮观,为县重点保护文物。

   
18.巨鹿柴城村的由来
    柴城村在巨鹿东北部,老漳河和神仙渠之间。柴城村名的由来和五代明君柴荣有关。
    清乾隆《顺德府志》记载:“柴城,在城东北三十里,周世宗为世子时所筑,遗迹尚存。”
    世子,古代帝王、诸侯的嫡长子。柴荣为邢台人,从小被郭威收养为义子,后接后周王位。史称周世宗。在接位为世宗之前,在这里建城,四面为土墙,城内面积十三顷。柴荣接位后,迁驾开封。此村在皇城东北,故名柴王城,简称柴城。村中至今流传许多有关柴王的传说。

   
19.清河县连庄村的由来
    连庄位于清河县东北部,原名廉冢,村名的由来和转过名将廉颇有关。
    相传战国名将廉颇死后葬于此,因此得村名廉冢,此村附近的村名也和廉冢有关,如前、后廉冢屯,廉冢寺登,后来廉颇墓逐渐平毁,廉字被连字代替。冢字不雅,又难写,于是改为音近的庄字。在古代,直到明清时期,“廉墓飞雪”仍然是著名的清河八景(贝州八景)之一。
    历史上,连庄村(廉冢)建有城寨,为清河县两大堡子城(另一个为谢炉)之一,也是明代时期的清河三大义仓之一,当时的土寨墙周长一里,高二丈,阔一丈五。该村每年三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五有庙会。

   
20.平乡王固村的由来
    王固位于平乡北部,其村名由来和秦始皇有关。
    根据历来碑文和地方志书记载可知,王固村原名皇故村,后逐渐演变成王固村。皇即指秦始皇,此处为秦始皇驾崩之处,因此得名。此村古代属于沙丘平台的一部分,历史上著名的沙丘平台绵延于平乡广宗二县,殷商纣王所筑,后秦始皇死于此,赵武灵王也死于此。另外,广宗县地名办认为秦始皇死于广宗县大平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