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妹子图片:【图】玩玩雨果梅耶镜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04:37
帝国光学最后的荣耀:Hugo Meyer

MEYER公司生产镜头历史悠久,它是由HUGO MEYER本人1895年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小城GOERLITZ成立,之前是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后来光学界泰斗Dr. Rudolph(注3)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1918年)为了生活加入HUGO MEYER,没想到把HUGO MEYER的牌子推向了全世界。二战前镜头标识都写HUGO MEYER;二战期间MEYER GOERLITZ;二战后MEYER-OPTIK(东德)。

一战前后高通光性玻璃被广泛应用,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在HUGO MEYER 公司设计出了大光圈并且大像场的镜头Plasmat (PLANAR光圈最早比Plasmat大,但是像场比Plasmat小一倍)。今天很多50MM-100MM顶级中长焦,标镜的光学结构基础都来源于Plasmat或者PLANAR ,HUGO MEYER 公司在1918-1926年短短八年时间内把Plasmat 最大光圈F4拓展到最大光圈F1.5(Kino-Plasmat f/1.5)。Plasmat 系列,整体素质同时期镜头无出其右.哪怕是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光学镜头也只能在他设计的这些结构上修修补补。

Dr. Rudolph死后两年左右,HUGO MEYER才相继研发出相对Plasmat 廉价,但是比前作球像差控制更出色的5片4组Primoplan,廉价化策略是因为二战以前,随着电影的慢慢流行,以及家用摄影机和135相机器的普及,HUGO MEYER开始生产C MOUNT 16MM电影镜头。供应给大众消费市场,成为战前少有的几家为Bolex摄影机供应镜头的供应商,也开始供应各种后口规格的135相机镜头。从Dr. Rudolph死后两年1937年一直到二战结束,hugo meyer primoplan只生产了短短不到8年时间。因为二战期间其商标改为meyer goerlitz,其间为contax等各种135相机、电影机型出过 exa /L39 /FOCA /c mount/军用等后口规格的镜头。

战后GOERLITZ 地处东德,Hugo Meyer被苏联人接管,命运可想而知。在二战时期primoplan上的hugo meyer co goerlitz 商标更换为meyer goerlitz,更换的具体年代无可考证(大概是1940到1944年之间)。战后又更名为meyer optic goerlitz,此后大批量生产。由于镀膜工艺在二战其间成熟并加以广泛使用,所以hugo meyer primoplan 无膜版本基本是战前的,后期hugo meyer rimoplan 也出过单膜,或者第一片玻璃单膜的版本(产量很少)。而更名meyer optic goerlitz后(东德MEYER),由于多层镀膜工艺的迅猛发展,以及廉价化大规模生产,昂贵的高通光性玻璃渐渐被放弃使用。

HUGO MEYER 早期primoplan的玻璃素质,5片4组的玻璃有8个空气接触面,在没有膜层的年代,单靠玻璃材料和镜组曲率进光。一般打磨过的光学玻璃每个空气接触面反射率约为5%。8个空气接触面老镜头(双高斯同样)透光率约为66.34%。也就是说,单靠66.34%的透光率,它的光圈速度可以达到F 1.9 ,也就是说,如果那个年代的玻璃有镀膜,这些高通光率玻璃的通光量还会大大增加,也就可以大大提高最大光圈值。再来看后来的 meyer optic,它是在有单膜或者多膜(膜层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小光反射率)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大光圈速度F1.9,所以二者的玻璃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hugo meyer玻璃好但是无膜,有吃光的缺陷,后来的东德meyer optic有膜但是玻璃差,做工差(相对而言二战前的多为全黄铜镜头,二战后多为铝合金),所以公认最好的 primoplan 镜头是45年之后写有HUGO MEYER co goerlitz 或者MEYER co goerlitz的单膜版本(淡蓝色膜),因为既用的是高通光性玻璃,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透光吃光的问题。但是产量更是十分稀有,为国际市场上买家见到必收的光学宝贝,其次为无膜的战前HUGO MEYER,再次为写有meyer goerlitz(注意中间没有OPTIC字样)的有膜或者无膜版本,这一版本被普遍认为是二战期间乃至战后hugo meyer primoplan的延续。之后写有meyer optic goerlitz就属于东德生产,是几乎完全不同的镜头,一直生产到后来被潘太康并购。由于此结构出现和消亡都在动荡的年代,所以HUGO MEYER primoplan和meyer goerlitz primoplan具体生产周期已经无法考证,战争摧毁了一切。国际器材市场往往喜欢HUGO MEYER 标识的镜头,因为玻璃质量有保证,而且镜身做工十分优秀,铝包铜,十分结实沉重,半个多世纪后依然可以看到漂亮如新的银色镜身,其缺点是无膜,容易吃光。东德meyer optic goerlitz由于产量大,生产周期长,镜身做工和玻璃材料均非前作之质量,同样焦段比HUGO MEYER 轻一倍以上,所以十分容易寻找,吃光好于前作的同时,确加大了镜头的反差。二者还有一个明显差异是战前HUGO MEYER采用CM作为单位,而后来东德meyer optic 使用MM作为单位。

1964年,东德meyer optic 和众多小公司一起被Pentacon(潘太康)(注6)国有化并购,68年meyer optic停止生产。Pentacon一直生产到90年德国统一。德国统一以后HUGO MEYER研发团队一直努力以Feinoptisches Werk Gorlitz的名义独立存在并在Pentacon旗下推出过最后的光学作品Meyer-Optik Globica II亮相美国拉斯维加斯91年的PMA大展。之后91年Pentacon倒闭,HUGO MEYER光学团队也随之彻底退出光学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