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太子妃花事记:谁造就了雍正的“当代后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10:48

谁造就了雍正的“当代后宫”?

(中国)千龙新闻网   (2012-02-12)

   近来《宫锁珠帘》热播,2011年甚嚣尘上的古装穿越言情偶像剧在2012年初风云又起。故事讲述女子片场“打酱油”不慎穿越成雍正朝的熹贵妃,亦即去年颇受好评的《后宫·甄嬛传》女主人公。又恰好与《宫锁心玉》的晴川、《步步惊心》的若曦“同朝为妃”,她们戏里决胜清宫,戏外还可PK穿越超女,网友戏称每换一频道都见雍正与不同女子谈情说爱,看来爱新觉罗·胤禛已成了2012“大众情人”。  雍正其人为君为政历来褒贬不一,但并未有史料记载他是情圣,何以既得当代女性倾心又获编剧导演青睐。        民间话本、武侠小说中的雍正曾被贴满夺权篡位、手足相残的标签。上世纪末,在《雍正皇帝》等新历史小说的反拨下,其正面价值日渐上浮,乃至成为今天大部分网络小说、影视剧本接纳雍正形象的基本共识。古装剧非历史剧,其本质是娱乐。历史事件在剧中是工具化、结构性的存在,仅为故事提供几组人物关系、一系列矛盾冲突;而历史人物,以帝王为例,是以至高无上、坐拥江山美人、掌控生杀予夺为所指的符号,创作者汲取符号中有价值的元素以完成虚构,此处所谓的“有价值”并非历史性判断,符号被需要的那部分价值未必是正面的,因为晴川若曦们乃是创作者与观看者的欲望载体。
   选择雍正意味着对欲望的彰显和对情感的否定。除了已经走向观众的晴川与若曦,尚有《梦回大清》《怡花怡世界》等多部网络小说穿越雍正朝而流连忘返,无一例外的一女多男模式看似是对男权话语的某种反叛,而女主人公在对众阿哥患得患失地反复权衡、挑花眼地精心遴选最终艰难抉择后,又身陷妃嫔、妻妾争斗不能自拔。穿越者貌似凌驾一切,实则甘愿为当时的游戏规则所俘获,女性仍旧被选择,女性的争风吃醋仍旧被观赏,且这类作品的作者皆为女性,读者也以女性居多。这种对男权话语的无意识臣服和根深蒂固的认同乃至享受令作品价值所剩无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古装戏说剧开创了帝王出宫与民间女子相恋的故事模式,帝王身份的暴露往往令恋情终结。随着时代变迁,热爱自驾游的康熙、乾隆淡出荧屏,代之以为登皇位不惜兄弟反目的雍正,他的帝王之路与后宫之争成为文学影视作品浓墨重彩描绘的盛宴。如果帝王走向民间代表早期创作者与观看者对爱情远离世俗、抛却荣华富贵、消除等级观念的理想主义向往,那么女性走向后宫则体现一部分人期盼出人头地他者臣服、渴望物质与精神双重充盈的现实诉求。而雍正及其所处历史可为创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元素:朝中九子夺嫡,宫中后妃争宠,完全符合情节需要,无怪乎众多创作者不约而同“芳心暗许”。

   在此意义上,并无反思与内省自觉的网络写手及以市场为旨归的编剧导演形成造就“雍正当代后宫”的共谋。从传播角度来看,文学作品的受众拥有绝对自主权。而影视作品占用公共时段公开播放,受众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传播者鉴别能力缺失,把几无价值的作品以历史的外衣伪装出价值,或言必称批判实则肆意渲染,都会产生极其暴力的后果,“雍正的当代后宫”就是这种暴力的表征。未来“后宫”可能有多重含义,守着后宫剧、谍战剧、翻拍剧拒绝创新的导演将成为此类题材的“后宫”,等着网络小说提供素材灵感的编剧将成为网络写手的“后宫”,而创作者的被动,将造成观众选择权的完全丧失,以致集体“被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