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自我判断:网易解读:代工大国的税收剪刀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5:40


[详细]
中国税收政策上存在“内重外轻”的剪刀差,诱导企业做代工
中国对出口产品实行税收优惠,尤其侧重对加工贸易的补贴
中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产品退还部分或全部已征收的国内税。在这种退税体制中,对加工贸易的税收优惠尤为明显。
加工贸易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进料加工是指企业用自身的外汇进口国外原材料,经生产加工成品后返销出口;来料加工是指企业接受国外客户提供的原材料,在国内加工成品后出口给原材料提供方,相当于企业只向外商收取加工费。
而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进口到国内的原材料都是不加征进口增值税和关税的,加工后的成品在出口时,也免征生产环节的增值税。进料加工企业一般还需采购部分国内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这部分原料的增值税也可以按照一般贸易的出口退税率来抵退;而来料加工企业的产品在出口时,几乎是“零含税”的。
这种含税极低的加工体系对国外订单非常具有吸引力,加上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迅速成为出口大国、代工大国。如今中国产品出口额已稳居世界第一,所出口的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也就是来料代工产品。
而且多年来,政府对于加工贸易的税收优惠也比一般贸易更加稳固。2004年时由于财政紧张,政府曾结构性的调整了一般贸易的出口退税政策,不同程度的下调了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但对加工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却仍然坚定不移。
内销产品税率高,形成“内外剪刀差”,令企业不愿做内销
内销产品需要加征13%或17%的增值税,而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的税负又是以增值税为计税依据,与增值税税负成正比,则内销企业所承受的税负要比出口企业沉重得多。这些税费会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部分或全部流转到售价中,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负担。
这种内外税收上的剪刀差,令很多加工企业不愿做内销,宁愿放弃国内市场。“有国内经销要进货,出价比国外要高很多,但即便高15%,我们也不出售给他们。因为出售给他们,我们就少赚很多。”深圳一家做电子摄像头出口的企业老板曾如此对媒体说。
这种情况下若企业转做内销,也只有大幅抬高价格才能获取与外销相匹的利润,这就造成了“中国制造”的内贵外贱:国外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价格会比中国国内的产品还低10%-20%。
第三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即将在12月19日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发展失衡,再辩改革”。
对代工企业的税收减免补贴了国外消费者,降低了本国国民福利
“内重外轻”的税收剪刀差增加了本国国民的负担,补贴国外
一直以来,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着物美价廉的商品,却不能廉价的卖给中国人,又或者说,是因为中国消费者承担了更多的税负,才让国外消费者享受到了低廉的价格。
一个国家的GDP由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和出口两部分构成,如果出口部分不含税或含税较低,则国内生产销售的部门和进口部门将负担所有或大部分税收,因为政府财政支出需求是一定的,且随着GDP增长而增长。
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GDP长期依靠出口拉动,而出口又长期享有大幅退税,这就必然导致政府长期对国内生产销售环节的征收较高税率,再用从内销企业征来的税收收入,继续补贴出口,以此循环。
这就是中国增值税税率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的原因。“美国没有增值税,欧洲平均为10%,日本为4%,中国为17%和13%两档。”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教授沈肇章说,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属于增值税征收比较高的国家。
而对低附加值的代工企业的补贴,更加重了这种不公
出口退税本是为了避免出口商品遭遇国内外双重征税,是一种WTO所允许的中性政策,但当出口退税过度,造成同种商品、国内外两种价格时,就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出口补贴,是一种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是补贴国为了打压进口国本土企业的战略性方式。但是当这种出口补贴导向的政策出现在一个代工大国时,就真的是莫名其妙了。
加工贸易、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代工,是一种低端、低附加值的产业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落后产能。而中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世界工厂”,完全依赖国内的廉价劳动力。
而这种人力成本上的优势,也可能反过来绑架劳工权益:因为对廉价劳动力过于依赖,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继续必须压低劳动力报酬,以保证微博的利润率。
而中国加工贸易又是以来料代工为主,这种贸易模式下,中国加工企业只能获得加工费,分享不到更多的品牌附加值。以苹果iphone4s为例,据调研机构iSuppli的分析,其材料成本不过约1190元人民币,这些材料在中国深圳经富士康组装之后,就可以在国外销售四千多元人民币,但富士康为苹果代工的利润率只有5%。
这种廉价的来料代工模式,是以牺牲劳工权益为代价、以极低的收益率为回报的,对这样的代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无疑是在补贴国外企业、国外消费者。可以说,iPhone4S超过58%的利润率中,也有中国出口退税的贡献。
一个国家的GDP由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和出口两部分构成,如果出口部分不含税或含税较低,则国内生产销售的部门和进口部门将负担所有或大部分税收。
消除税收“内外剪刀差”有利于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
过度依赖出口是结构之困,扩大内需战略一直效果不明显
“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远大于消费”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之困,中国自1998年就开始倡导扩大内需,但因为政策缺乏针对性,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以降低储蓄利息等方式,这些方式下投资规模增长迅速,但居民消费却没有得到带动,全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多年来一直在下降,从2000年的46%下降到2010年的34%。
接下来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希望通过提供居民收入来鼓励其消费,但结果往往是公务员、国企员工收入倍增,非国企员工收入“被”增。
取消税收“内外剪刀差”有利于扩大内销,进而扩大内需
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除了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外,还可以通过给企业减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令商品拥有降价空间来实现。取消对出口企业、尤其是对代工企业的出口补贴,同时降低内销产品的增值税率,有利于国内消费者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将补贴代工企业时外国消费者占据的福利,归还给国内消费者。
而且,取消“内重外轻”税收剪刀差,有利于构建一个平等对待内销与外销产品的环境,鼓励资源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自由流动,有效地将出口部门的生产力和劳动力转移到国内,也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网易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直以来,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着物美价廉的商品,却不能廉价的卖给中国人,又或者说,是因为中国消费者承担了更多的税负,才让国外消费者享受到了低廉的价格。
微争议,亮出你的态度:代工企业应该享受税收减免吗?

一个代工大国,通过对内销企业征收高税收,来补贴出口企业,其实是在拿国内民众的福利,补贴国外企业和国外消费者。iPhone4S超过58%的利润率中,也有中国出口退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