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坤在天长经营项目:遭遇海德堡的爱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33:59

遭遇海德堡的爱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1日 10:01  中国经营报

  寇建东

  “海德堡到了。”车上有人轻轻的喊了一声。睁开惺忪的睡眼,朦胧中,水波不兴的内卡河在身边静静流淌,两岸是苍翠的树木和连片起伏的红坡屋顶;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小花从阳台上垂下来,贪婪的吸吮着内卡河带来的湿润空气;河对岸率先闪现出几座玫瑰色的古屋,远远望去,在阴云之下更显得神秘莫测……

  是了,这就是海德堡。没有巴登巴登的精致,也没有新天鹅堡那样童话般的意境,但这里的确是一个能轻易让人纠缠情感的地方。

  我在这里爱过和被爱过

  放下行李,却没急着出门——不是不想去触摸那些历经岁月磨砺的街道,也不是不想去一睹那座曾经叱咤风云的城堡遗迹,而是在等,等候海德堡一天中最美的时光。

  把自己关在屋里,静静的坐着,有唱诗般的音乐顺着打开的窗户飘了进来。那是德国一家电视台在录制德国版的“文化之旅”,只是不知道他们演唱的是不是那首曾在百老汇Al Jolson剧院上演过608场的歌剧《学生王子》。

  歌剧我没听过,但好莱坞电影《学生王子》(Student Prince)却多少知道一些——故事发生在景色优美的德国海德堡大学,王子海利达求学至此,却爱上了酒吧女招待凯蒂。然而,世俗割断了这段美丽的情缘,海利达为继承王位被迫放弃了恋情。

  放弃恋情的岂止是海利达和凯蒂,就连德国大文豪歌德也曾跌入了爱慕玛丽安娜·封·威廉姆的苦海之中。

  在海德堡奥登林山的古堡断墙上,镌刻着玛丽安娜在歌德75岁时写的追忆他们在海德堡的日子:“我在这里爱过和被爱过”。

  这又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1814年夏天,65岁的歌德在老友维勒梅尔家中邂逅了对他敬仰已久的30岁的玛丽安娜。但9天之后,维勒梅尔迎娶了玛丽安娜。相思之苦折磨了这对一见即钟情的恋人整整一年,直到1815年,歌德66岁,玛丽安娜31岁。那一年的秋天,当整座山被浸染成金黄色时,他们在海德堡幽会了整整3天。歌德和玛丽安娜充分享受了海德堡夜色下的甜蜜。3天后,他们依依不舍地分开,此后再也没见面。

  为了纪念这段美丽的爱情,歌德把玛丽安娜化作他晚年诗集《西东合集》中的“苏莱卡”。在诗中,诗人低低吟唱道:“我把心遗失在海德堡(My heart was lost in Heidelberg for ever)”。

  情浓巧克力

  终于等到天色变暗,已经有灯火在窗外飘曳。歌声停了下来,想必是那群人也已散去。一时间,本就静寂的古城内,只有内卡河在轻轻的吟唱。

  是出门的时候了。

  沿着起起伏伏、并不宽敞的老街随意漫步,斑驳的树影洒落在河面上,片片水光触动着每个善感的异乡客内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

  不经意间,一间在夜色中弥散着橘黄色的温暖灯光的小店出现在眼前。在低垂的花架下,一男一女两个小人正热情的拥吻。这便是爱情之城海德堡另外一个动人的传说——“学生之吻”。

  这是一家在1863年由可诺瑟(Fridolin Kn-sel)先生创立的咖啡馆,成名却是因为巧克力。中世纪的海德堡不乏前来求学的莘莘学子(《学生王子》中的海利达便是其中一位),那些出身显赫的千金小姐,在严格古板的教母陪同下,也经常光顾可诺瑟先生的咖啡店。在这里,情窦初开的年轻学子们时常会激荡出爱情的火花,但是在严谨教母的看护下,彼此的爱慕只能通过眼神传递。

  可诺瑟先生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心里就设想要找个办法帮助这些年轻学子表达心意。一天,他制作出特别细柔的巧克力饼,将它命名为“学生之吻”,年轻学子便藉此来表达情意。最后连教母也接受了“学生之吻”,她终究没法阻止年轻学子继续梦想真吻,更无法阻止他们的美梦成真。

  轻轻推开门,顿时被各式印有这对热吻头像的红色包装巧克力所包围。小店里很静,只有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德国大妈安详的站在橱柜后。

  如此动人的传说,再加上美味当前,没有人能拒绝“学生之吻”的诱惑。

  “Chinese?”老人亲切地问着。

  得到确切的答案,她递过来一页“学生之吻”的中文简介。

  刹那间,我似乎感受到百年前可诺瑟先生想为学子传达幸福的那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