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万吨油轮尺寸:言课外文文专题训练(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7:17:42

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二)

一    郗公吐饭

郗公值永嘉丧乱①,在乡里,甚穷馁②。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③。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④,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⑤。

【注释】①郗公:郗鉴,字道徽,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 ~313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 ),匈奴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丧乱”。西晋由此衰亡。②馁(něi ):饥饿。③传:轮流。饴(sì):同“ 饲”,给人吃东西。④剡县:县名,晋时属会稽郡,在今浙江嵊州市。⑤苫(shàn ):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⑥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

【译文】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里人叹道:“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甚穷馁(     )                       (2)传共饴之(     )       

(3)欲共济君耳(     )                   (4)解职归(     )       

2.解释下列各句中“著”的意思。

(1)病郑也,著郑伯之罪也。(    )  (《豰梁传》)

(2)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史记》)

(3)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    )(《吕氏春秋》)

(4)辄含饭著两颊边(     )      

3.翻译下列句子。

  (1)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4.你怎样评价郗公这个人? 

二    梦是心想

卫玠总角时①,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②,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③啖铁杵③,皆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④,卫即小差⑤。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⑥!”

【注释】①总角: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束成两髻,形状如角,故用“总角”指未成年时。②形神:形体和精神。③齑:葱、姜、蒜等佐餐物捣成的碎末。④命驾:乘车前往。⑤差:差,同“瘥”,病愈。⑥膏肓:中医称心脏下部为膏,隔膜为肓。称极严重的病症为“膏肓之疾”或“病入膏肓”。

【译文】卫玠小的时候,问乐令(乐广)梦是什么,乐广说“是心中所想。”卫玠说:“形和神不接触,却能做梦,这也是心中所想吗?”乐广说:“总是有原因的。你没有梦见坐着车进了老鼠洞,没有梦见把铁棍捣成碎末来吃,这都是因为心中不想,没有根据的缘故呀。”卫玠整天想着乐广所说的因,一直也想不出结果来,最后竟病了。乐广听到此事,就让人拉着他来看卫玠,给他详细讲述,卫玠的病就好了。乐广赞扬说:“这个小家伙内心没有什么大病。”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卫玠总角时(     )              (2)捣齑啖铁杵(     )       

(3)卫思因经日不得(     )          (4)故命驾为剖析之(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啖”的意思。

(1)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  (《吕氏春秋》)

(2)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韩非子》)

(3)秦割齐而啖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    )(《史记》)

(4)捣齑啖铁杵(     )      

3.翻译下列句子。

  (1)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

  (2)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感悟? 

三   以鼠损人

晋简文为抚军时①,所坐床上,尘不听拂②,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③,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④,教⑤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⑥”

【注释】①晋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司马昱为晋元帝少子,封会嵇王,后任抚军将军。②床:坐榻。听:听任,允许。③手板: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拿的笏板。批杀:打死。④门下:属下官吏。起弹:进行弹劾。⑤教:诸侯言曰教。简文帝时任会嵇王,抚军将军,故有此说。⑥无乃:恐怕,表委婉语气。

【译文】简文帝(司马昱)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的床榻上,尘土不让拂拭,见上面有老鼠的行迹,心里还挺高兴。有个参军看到老鼠白天乱跑,就用手板打死了老鼠,简文帝很不高兴。下属要弹劾参军,简文帝告诫说:“老鼠给打死了我们都不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来惩戒人,这样怕是不好吧。”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尘不听拂(     )                       (2)以手板批杀之(     )       

(3)抚军意色不说(     )                   (4)门下起弹(     )       

2.解释下列各句中“损”的意思。

(1)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老子》)

(2)内则致疾损寿,外则刮政伤民。(    )(《汉书》)

(3)以战,必损其将。(    )(《晋书》)

(4)今复以鼠损人。(     )      

3.翻译下列句子。

      (1)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

      (2)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4.你怎样评价晋简文的行为? 

四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③。”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④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② 市:集市、市场。③ 特与婴儿戏耳:特:只;耳:罢了。④ 有知:懂事。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们吃。

【习题】

1.解释加点的字。

曾子之妻之市(           )          顾反为女杀彘(          )

妻适市来(            )             妻止之曰(            )

2.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①曾子之妻之市(   )               ②曾子之妻之市(   )

③妻止之曰(   )                   ④久之(   )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4.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对曾子“烹彘”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五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②,王信之乎?”曰 :“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老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④。――《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①庞恭:战国时代魏国大臣。质:作人质。邯郸:战国时越 国的国都。②市:街市。③去:离开。④见:指被魏王召见。

【译文】魏王大臣庞恭就要陪同太子作为人质,前往赵国都城邯郸。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人对您说,闹市上窜来一只猛虎,大王相信吗?”魏 王说:“那我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有两个人说有虎呢?”魏王回答道:“我还不信。”庞恭接着又问:“如果三个人都说闹市上有虎,您相信吗?”魏王道:“大家都这么说,那 我就相信了。”然后,庞恭说:“闹市上没有老虎,这本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然而,因为三个人都说有虎 ,似乎就真的有了猛虎。现在,我要离您远去,邯郸离魏国要比这里到街市远得多。说我坏话的也一定会超过三人,请大王仔细考察。”后来,魏王果然听信了别人的议论,当庞恭从邯郸回国以后,便不再召见他了。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     ②而议臣者过于三人(   )

③愿王察之(   )                 ④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

2.下列“之”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王信之乎          B.寡人信之矣

C.市之无虎明矣      D.愿王察之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老虎。

②今邯郸之去魏也 远于市③,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4.读过文本,给你哪些启示?

六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4),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吾苛政(5)。”夫子曰:“小子(6)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3)壹:的确,确实。(4)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5)苛:苛刻,暴虐。

(6)小子: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使子路问之(            )            (2)昔者吾舅死于虎(            )

(3)何不去也(            )              (4)小子识之焉(            )

2.“子”的意义不止一个,其中一个意义是作人称代词,翻译为“你”,选出下面句中加点“子”的意义与此相符的一项是(            )

A.今吾子又死焉                         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使子路问之                           D.子之哭也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子曰:“何不去也?”

4. 文中的妇人有三个亲人丧生在老虎爪牙之下,她为何不肯离去?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朝代出现过这种情况?下场如何?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七   嗟来之食

  齐大饥(1)。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5)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7)!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1)大饥:大荒年。(2)食(si):拿饭给人吃。(3)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4)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5)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6)从:跟随。谢:表示歉意。(7)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习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右执饮(            )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

(3)从而谢焉(            )         (4)曾子闻之(            )

2.解释下列各句中“食”字的用法。

(1)黔敖为食于路(            )     (2)以待饿者而食之(            )

(3)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

3.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以待饿者而食之                        (2)扬其目而视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5.读了短文,你认为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6.你是否同意曾子的观点?

八  子柳之母死

  子柳之母死(1)。子硕请具(2)。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子母(3)。”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子母(4),以葬其母也?不可。”即葬。子硕欲以赙布之余具祭器(5)。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请班诸兄弟之贫者(6)。”(选自《礼记·檀弓》上)

 [注释](1)子柳:鲁国人。(2)子硕:子柳的弟弟。(3) 粥(yù):同“鬻”,卖。庶弟:父亲的妾所生的年幼的儿子。(4)如之何:怎么。其:语气助词,没有实义。(5)赙(fù)布:送给丧家助葬的钱帛。(6)班:分发。

[译文]子柳的母亲去世了,子硕请求备办丧葬的器用。子柳说:“用什么来备办呢了”子硕回答道:“请把庶弟的母亲卖了。”子柳说:“怎么可以卖掉别人的母亲,用得来的钱安葬自己的母亲呢?不行。”安葬之后,子硕想用别人送来助葬剩下的钱帛备办祭祀器物。子柳说:“不能这样。我听说,君子不惜丧葬之事以利其家,请把剩下的钱帛分发给贫穷的兄弟们吧。”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子硕请具(            )         (2)子硕欲以赙布之余具祭器(            )

(3)请班诸兄弟之贫者(            )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之何其粥人子母,以葬其母也?

(2)君子不家于丧,请班诸兄弟之贫者。

3.这则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有句俗语与这个故事意思一致,你知道是哪句俗语吗?

九   曲突徙薪

客有过(1)主人者,见其灶直突(2),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3)不应。居无何(4)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5),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6),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7)盲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8)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注释] (1)过:作短暂的拜访、访问。(2)突:烟囱。(3) 嘿:同默。(4)居无何:过了不久。(5)置酒:摆酒席。(6)上行(hāng):上席。(7)录:容纳,包括。(8)向:表示时间的词语,意为“从前、当初”常带有假设性。

 [译文]有个客人经过主人家,看见他家的灶是直烟囱,旁边有存放的柴火,客人对主人说,(烟囱要)改成弯曲的烟囱,柴火搬到远的地方放,不然,就会有失火的隐患。主人沉默没搭理。过了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门共同救火,幸好熄灭了火。(主人)于是杀牛置酒,感谢邻居,灼伤的人安排在上座,其余的按照功劳排定座次,但没有请那说要做弯曲烟囱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原来要是听那客人的话,就不必花费牛、酒,终久没有火患。今天论功请客,说做弯曲烟囱搬开柴火的人没有得到恩惠,焦头烂额的成为上宾吗?”主人马上醒悟赶紧去请那客人。

[习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见其灶直突(            ) (2)不者且有火患(            )

(3)谢其邻人(            )    (4)余各以功次坐(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客有过主人者(经过)                B.不者且有火患(灾祸)

C.向使听客之言(当初如果)            D.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包括)

3.下列各句中与“余各以功次坐”中的“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B.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4.翻译下列句子。

(1)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2)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3)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

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评价文中的“主人”?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十    文帝不作露台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1)狗马服御(2)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3)以利民。尝欲作露台(4),召匠计之,直百金(5)。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选自《汉书·文帝纪》)

[注释]

① 苑囿:养禽兽植树木供游猎的场地。后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

② 服御:使用。这里指使用的器物。

③ 弛:放,舍。这里是废弃之意。

④ 露台:即灵台。天子观天象的地方。

⑤ 金:钱货数量的单位名称。秦时以一镒(24两)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

[译文]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

[赏析]自身是否勤俭,是否大兴土木以彰显政绩,教化是否以德,确实是考验从政者千古不变之真理。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辄弛以利民(            )           尝欲作露台(            )

召匠计之,直百金(            )     吾奉先帝宫室(            )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为”字。

(1)何以台为(            )     (2)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

(3)为小门于大门之侧(《晏子使楚》)(            )

(4)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1)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1) 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汉文帝的品质,下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勤俭节约   B.锐意改革   C.心系百姓   D.开明清廉

5.“文景之治”是汉代最繁荣的时代,汉文帝所倡导的勤俭之风,在当代的中国还适用吗?说一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

1.(1)饥饿      (2)同“ 饲”,给人吃东西    (3)接济       (4)辞职

2.(1)明显,显出。  (2)写作,撰述。  (3)穿这。  (4)附着。

3.(1)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

  (2)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

4. 有德行,有名望。

二.

1. (1)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束成两髻,形状如角,故用“总角”指未成年时。(2)吃  (3)整日 (4)详细解释  

2. (1)吃     (2)给……吃    (3)利诱惑      (4)吃    

3.(1)形和神不接触,却能做梦,这也是心中所想吗?(2)这个小家伙内心没有什么大病。

4.卫玠好学敢问,有求实精神。

三.

1. (1)拂拭    (2)打死     (3)通“悦”,高兴。    (4)弹劾      

2.(1)减少    (2)伤,损害。   (3)丧失     (4)惩戒

3.(1)有个参军看到老鼠白天乱跑,就用手板打死了老鼠,简文帝很不高兴。

(2)老鼠给打死了我们都不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来惩戒人,这样怕是不好吧。

4.有爱心。

四.

1.到;同“返”,返回;到;制止    

2.的;去;他,代曾子;音节助词,不译  

3.①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

②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                                                                         4.在曾子看来,宁可失猪,却不可失信。作为父母身教胜过言传。

五.

1.①距离②诽谤③考查④结束   

2.AB    

3.①闹市上没有老虎,这本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然而,因为三个人都说有虎 ,似乎就真的有了猛虎。②现在,我要离您远去,邯郸离魏国要比这里到街市远得多。说我坏话的也一定会超过三人,请大王仔细考察。

4.做人应该善察,否则就会受人蒙蔽。

六.

1.(1)派  (2)以前  (3)离开 (4)识通志,记住。       

2.D

3.孔子问:“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4.苛政猛于虎。秦、隋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这样的状况。凡实行苛政的政权后终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压迫人民等于是自掘坟墓。

七.

1.(1)拿着  (2)只因为  (3)道歉  (4)听说

2.(1)读shí,食物,名词。(2)读sì,把食物给人吃,动词。 (3)读shí,吃,动词。

3.(1)表示顺接。  (2)表示修饰。

4.(1)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的走来。

(2)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

5.是一个自尊自爱,具有纯洁高尚的人格,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别人侮辱性施舍的有骨气的人。

1. 不同意,可以从“人应该有骨气”这一角度去谈。同意,可以从“变通”这一角度去谈。

八.

1. (1)备办丧葬的器用  (2)想要  (3)诸:之于,给……。之指剩下的钱帛。

2. (1)怎么可以卖掉别人的母亲,用得来的钱安葬自己的母亲呢?

(2)君子不惜丧葬之事以利其家,请把剩下的钱帛分发给贫穷的兄弟们吧。

君子既要顾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别人的利益,凭自己的正当劳动获取理应得到的财物。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九.

1.(1)代主人  (2)将要   (3)代主人   (4)按照 

2.A  

3.C  

4.(1)有个人到别人家作客,看到主人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草。(2)现在论功行赏,劝你改为弯曲的烟囱,搬走柴草的人没受到恩惠,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被待为上宾?(3)其余的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坐,而不安排劝他改烟囱的人。

5.曲突徙薪。评价略,合情合理即可。

6.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太固执。

十.

2. (1)就   (2)曾经   (3)计算   (4)继承

3. (1)语气词“呢”  (2)被   (3)做  (4)为了

4. (1)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2)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

5. B

勤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无论对于一国之君,还是生活中的百姓;无论是在封建君主制的古时,还是在今天,都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