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哪个城市最好玩:回族的起源及习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12:34
 
 
回族
中国少数民族。散居全国,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也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有860.3万人(1990)。
起源
与其他民族不同,回族是因信奉伊斯兰教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不像其他民族之间那样在着血缘基因上的区别。唐宋时期,我国就有了回回之称。但回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却是从元明时候才开始的。当年成吉思汗西征之后,把大批 的中亚细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移民到了中国,这些人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他们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在农、工、商、学、兵等各阶层都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力量。
他们不仅在经济、政治上,而且在学术上都有了立足的基础和自下而上的条件,这就是形成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他们虽然社会地位、职业身份、成就影响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伊斯兰教徒。正是以这些诚笃的穆斯林教徒为主体,传宗接代,子孙繁衍、不断壮大、发展而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回族。
 
历史
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纽带作用。
元代回回是对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通称。明代称伊斯兰教为回教,称其教徒为回回人。清至民国年间凡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统称回或回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民族确定了自己的族称,回回成为回族的通俗称呼。
公元651年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大批穆斯林商人陆续由海路来华,在广州、西安等城市定居,建筑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礼拜寺。
当时他们被称为蕃客或土生蕃客,至元代被称为回回蕃客或南蕃回回,成为回回人的一部分。
回回一词初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主要指葱岭东、西处于喀喇汗朝统治下的回纥人。
回族主要来源则是13世纪初叶,大量被迫迁来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后来不断同汉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习俗 
 
回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其房屋、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
只有在民族节日、礼拜宗教活动,回民男子多戴白帽,又称礼拜帽,因白色象征清净和纯结,为回族长盛不衰的风习。妇女戴黑色盖头巾。
在清真寺举行会礼时,阿訇和信仰者还要用长幅白布缠在头上,称为"帖斯带",以示洁净和庄重。
回族饮食讲究,有较多禁忌:不食死动物;不食一切动物的血液;不食渗杂之物(有专门进行宰杀的阿訇或师傅,否则视为掺杂);
禁食猪肉、猪油;不食一切性情凶恶的禽兽,如虎、豹、豺、狼等。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内部通婚,尤其不许回族女子嫁给汉族。
湖南回族丧葬有明显特色。死者要进行洗礼。淋洗后,把死者安放在"克番"上(即大小不等的自卧单)。
由里到外逐层包裹,白布带系腰,将死者放入"塔卜"内(塔卜是专门用来抬尸出襄的公用木匣),后随即举行葬礼。
在清真寺举行,由阿訇主持。参加葬礼的亲属及好友也必须先沫浴净身,头戴白帽,脱鞋,站在席上,面对死者的"塔伊默哀,再由阿訇念经,礼毕后所有人一起送"塔卜'到墓地安葬。
在湘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称为"穆斯林"。
该教有"五功"、"六大信仰"。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帮节和圣纪节。每年9月为斋日,多为30天,期满为开斋节。开斋节往后推70天即为古尔帮节,又称宰牲节或忠孝节。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3月12日,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和忌日举行的礼拜,称为圣纪节。
回族历来有团结互助、济贫解难的优良传统。在湘回族有善于经商、理财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从事饮食、糕点、南货、百货、开办屠宰加工、制鞋行业等方面都很盛行。
回族在从事商业经济活动中是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回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手工艺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