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vs谢里夫:扮靓你的第二门面──怎样练好硬笔字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5:07:49
扮靓你的第二门面──怎样练好硬笔字  

五、注意方法


1)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普遍原则。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分时间,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规矩练字,就是指练字要合乎法度,只有从规矩入,才能从规矩出。除了上面说的循序渐进之外,练字时还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神入静界,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帖、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初学写字的人,为了便于把握字的结构和字的大小,应该在画有格子的纸上练习,充分利用格线来认识和把握方块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类型。练字的途径,应以摹帖、临帖方法为主,在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


练字应该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过程,首先是用心去看,明白了怎么去写然后再写,写完了以后要加以比较,找到毛病后,改正毛病了再去写。有的人只知道写,不会去看,去比较,很可能是错误的,那样就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样练字是不可能进步的,反而进入了一种误区,养成一种新的坏习惯。所以练字时一定要多看,多比较,做到要写就写正确,写准确,不能只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


先练楷书。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必须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在临帖过程中不要把旧习惯带入新字体。要选择与自己以前的字体载然不同的正楷字进行摹写。练正楷是为了正形,练上一两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就可以正形。当形正了以后,也应选择与本人原字体截然不同的,并且是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进行临摹。如以前的字体拘谨则选择奔放的字帖,如字体散漫则选择严谨的字帖,如字体呆板则选择潇洒的字帖,如字体软滑则选择坚挺的字帖,若字体臃肿则选择清秀的字帖......这样练上二到三个月,就可以学会新的字体。


学习中还会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临摹的目的是将以前的字忘掉,将字帖上的字记住,加以应用。在这以后,就要安排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章法布白。对一般只想把字写得好看些,而不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能做到上面所说的就足够了。


2)摹临交替


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捷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最好使描写的笔画与字帖上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可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书练字的手段,所以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训练初期,宜慢不宜快,关键是准确,但慢容易出现画字的现象。画字就是照着字帖,慢慢地画下来,描下来,为求得像,甚至涂改,一个字用好几笔,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在训练初期,虽然运笔慢,但要有写的意识,必须一笔写成,一气呵成,笔断的地方必须按空中路线顺势划过。注意,我们是写字,不是画字,不允许涂改。如果写得不准确,不像,再来,不要养成涂改的习惯。按着笔顺一笔写成,该断的时候按空中路线自然在空中划过,开始不准确,不像,这是很正常的,多写,多练习,熟才能生巧。


这里顺带说一下“抄帖”现象,很多人练字,不是按照字帖上的模样写,而是按照自己的写法抄字帖上的字。这恐怕还是态度问题,因为你练这本字帖,就是要练得像字帖上的字;而要像字帖上的字,你就得观察仔细,观察得不仔细,怎么能写得像呢?


喜欢抄帖的人往往是心不在焉,不知道他是在应付谁。有些则是急于求成,就知道拼命地写呀,练啊,却不舍得花些时间去读帖,仔细观察字帖上范字的写法。


每一种字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体系。注意细节是一种技术规范,关心细节等于找到了规律,等于具备了举一反三的可能,具备了学以致用的可能。


摹临都应该“写得越像越好”。其实,只要留心观察,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书写,哪一点与字帖不同,只不过眼见得到,而手头暂改不了罢了。写得“又快又好”,应是先好后写快。


练字成功的标志是,离开字帖,也能写出字帖上的一段文字,这叫“背帖”;离开字帖,也能写出所学的实用硬笔字,日常书写中,达到“无意识流露”的阶段。甚至,字帖上没有的字,也能揣摩笔画来“造字”,这叫“脱帖”。


3)把握结构


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这样,就可写出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就好办了。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不要写太长,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左边稍小,右边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参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吗?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当,一宽一窄,线条轻重不分,那就难看了。


在结构上做好,就要做到“识、简、连、美”四点。


“识”指的是写出的字要准确,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无声语言的符号,表达一个人的心意和行动,那么,这个符号写出来就得叫人认识。如果写得七扭八歪,谁也不认识,日子久了,连自己也不认识了,这种字还有什么用处呢?


“简”指的是按国家规定的简化字去写。要知道,汉字由繁向简发展、不断辗转演变已不是现在的事。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并做了规范以后,小篆变隶书,草书变楷书,汉末的草书又变成楷书的草体。字体的不断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规律。


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们对汉字书写效率要求更高。因此简写汉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但提倡写简化汉字,不是乱来的。


“连”指的是用连写的笔势写出的字,简单地说,就是快写的连笔字。


不论行书或草书,都必须有规范性的约束,不是无规律地乱来。重复地说,写出的字,必须叫人看得懂,领会其意,不给别人为难才行。


“美”是指一个字写出后的最高要求。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以线条造型美,而不是象形美。比如“鱼”字,欣赏者如果根据这个“鱼”字像不像自然界里的“鱼”而判断它美不美,这就混淆了美的含义。评价字形美不美,应摒弃汉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线条造型所体现的“形、神”为依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字象形性的古老写法已不被人们所重视。如果有人认为象形性强的甲骨文是美的,那么,没有象形性的楷书就不美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书法史的实际情况。线条本身的美,来源于造型。毛笔字表现在“筋、骨、血、肉、神、气、韵、味”上,钢笔亦如此。这种美不是牵丝拖沓或牵强做作,而是线条整体自然美,它通过“形、神”的具体化所表现出来的。


同学们,既然字是我们的第二门面,我们就应该尽量保护它,美化它。既然汉字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就有责任继承它,发扬它,让它在我们的手里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