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度分秒坐标转换:2010年浙江发展的转型预测分析与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4:15:43
发布时间:2010-02-24 15:21:14.0     来源:政策瞭望2010年第1期
2010年浙江转型发展的趋势分析
2010年浙江经济运行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防通胀”,将成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政策调整的取向。但对浙江而言,既要解近忧又要谋长远。至关重要的是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新突破,这是全省增强后劲、再上台阶的根本出路。
(一)国际经济震荡复苏,但复杂多变。2010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处于缓慢复苏时期,全球经济及主要国家经济的增长将会好于2009年,但发展仍然稳回升的关键一年。经济增长动力如何切换,经济刺激政策如何调整,通胀预期是否会演变为实际通胀?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
全球经济存在三大变数。2010年是世界经济企这三大变数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势。如果这三大问题解决得好,2010年全球有可能就此步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期;而如果解决得不好,则世界经济也不能排除二次下探的可能性。因此,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国际金融市场存在高风险因素。虽然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消减,但相关的风险因素并未消除,全球的金融系统依然脆弱,金融市场系统性复苏仍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全球银行系统尚处在脆弱修复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循环反馈迹象明显,美元走势可能加剧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迪拜债务危机和中东欧金融风险可能引发危机的第二冲击波。
主要经济体走势存在不确定性。2010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低水平复苏。但从目前情况看,它们的经济自主性增长乏力,银行业持续脆弱,消费者负债沉重,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支出短期内难以有效恢复。特别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失业率,已连创十几年来的新高,至今未能有效遏制,这将导致私人需求的复苏持续低迷,进而拖累2010年的经济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走势可能出现分化。目前金砖四国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为15%,其经济增速比美国快50%,比七国集团快1/3;2010年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复苏具有地区内需的支撑,对欧美经济的依赖度在下降,这些经济体内需潜力和复苏动力的释放,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全球需求。
(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向好。与外部环境相比,国内宏观经济前景相对明朗。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宏观政策的基调不会改变。2010年在保持宏观政策持续、稳定的基础上,将针对通胀预期进行适度微调,调整结构、扩大消费、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将成为政策着力的主要方向。前期出台的扩内需刺激政策、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改善民生以及稳定出口等一揽子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将对2010年经济形成有力的拉动。因此,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在今年稳步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从经济运行的构成因素看,投资预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将达7~8万亿元左右,以民间投资为主的社会资本投资将表现更为积极。社会消费将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特别是汽车、家电和旅游市场等仍将继续保持活跃。工业增长将稳步上升,效益逐步改善,在危机中下滑幅度最大的重化工业已开始迅速回升,将有力拉动2010年工业的增长。
当然,2010年的增长也面临一些潜在的问题与压力。首先,年度的高投资不可能常态化,依赖大量政府性投资拉动增长的空间有限,而产能约束依然存在,而国际经济复苏不明朗,使得全球需求吸纳中国产能的难度加大,也使得我国结构性去产能化过程拉长,任务更艰巨。其次,以美国为主导的过度和负债消费模式遭受重创,贸易保护主义愈演越烈,将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深远的影响。再者,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有可能启动新一轮的价格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也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对短期国际资本构成很大吸引力,进而加大我国外储增长过快的风险,可能直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给宏观调控带来新的压力。
(三)转型发展已成为浙江经济的当务之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暴露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缺陷和浙江经济的“软肋”,使全省的转型升级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任务。浙江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破解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性。浙江较早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增强了全省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转变主要依靠资源投入、通过规模扩张实现粗放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数量、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发展路子,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是从发展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严重衰退,必将导致全球性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外需的萎缩将是中长期的趋势,全球将进入需求不足的时代,而外需的恢复也不是原有水平的简单恢复,必然伴随着结构的重大调整。这就意味着浙江经济必须尽快实现外贸出口的转型升级,必须尽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新格局。
二是从发展目标看,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但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仍普遍存在。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更加迫切。
三是从发展动力看,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环境要求新的发展方式和新的发展动力,但目前外需与内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转换的态势都还不太明朗。如果原有动力增幅消减而新增动力增幅不足,则全省经济可能陷入类似日本上世纪90年代所遭遇的困境。因此,加快转型发展,将对浙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不仅在于加大了转型难度与转型任务的艰巨性,也为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效的外部“倒逼”机制。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转型升级的进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使得“保增长”成为重中之重,“保稳定”成为首要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进程。同时,由于“保增长、保稳定”的全面刺激,在不同程度上也挤压了“转型升级”的空间,并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削弱了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软化了“倒逼机制”的约束条件等。
其次,国际金融危机加大了转型升级的难度。事实上,2009年全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不是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而恰恰是附加值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全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出口跌幅较小,如服装和鞋类分别仅下降3.1%和3.3%;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却跌幅较大,分别下降25.3%和39.1%。当然,这是调整时期基本生活用品刚性需求的一种反映,但确实也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难度。
(四)2010年浙江经济走势预测。2010年浙江消费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将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从投资看,虽然2010年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仍难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可能维持平稳增长局面,但政策性因素推动投资、促进转型的力度较强,在政府主导性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的支撑下,预计2010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水平预计在14%以上。从消费看,在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家电、汽车等政策刺激的基础上,预计2010年消费市场将持续旺盛,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省出口形势严峻但开始向好,预计2010年全省外贸出口增幅将保持在14%左右。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预计2010年浙江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GDP的名义增长率预计约在12%,如果年平均物价水平见底回升至3%左右,则扣除物价因素后,全省GDP增长率约在9%左右。
2010年以转型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全省应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转型促增长、以升级强后劲”,妥善处理五大关系,重点推进六方面举措,努力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快转型发展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转型与增长的关系:以转促增。经济成功转型,往往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与高效增长,相反,如果经济不能成功转型,受制于要素制约与国内市场竞争的趋烈,增长反而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抓紧转型升级不放松,“淡化”GDP增速的区际比较和攀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要通过推进传统型粗放式增长方式的改变,通过推进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结构调整,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集聚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实现全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优二进三。浙江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既是全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开拓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结果,但也凸显出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某种滞后。要在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尽快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大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通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与共同提升,实现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陈中出新。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新的契机,传统产业的升级又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大力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促进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新产品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要以“低碳经济”引领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动“陈中出新”,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关系:以大带小。大企业是浙江综合实力的代表和中流砥柱,中小企业则是全省未来发展的希望和成长摇篮。经济发展依靠的是产业体系下的企业群或企业链,没有一大批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协调、配套发展,大企业发展也是难以持续的。因此,必须协调产业组织关系,产业组织政策应突出“以大带小”,技术创新政策应推动“以小成大”,制度环境建设应促进“大小创新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内外共进。对浙江发展而言,无论是出口贸易,还是区际输出,都同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必须积极应对外需市场的不稳定与转变进程,以提高竞争力为战略导向,力保浙江出口稳定发展,力促结构优化与竞争力提升。同时,要大力帮扶浙江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充分利用扩大内需政策来促进浙货输出,提高浙江产品档次,提高浙江产品在国内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
(二)以转型促发展的六项对策建议
积极引导和启动社会投资。一是保持政府主导型投资力度。在原有计划基础上,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强化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管理效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投资以及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投资,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二是大力激活民间投资。针对2009年民间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低的局面,要制定具体政策,适当限制民间资本在虚拟资本上的过度投机,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和创新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资本重组,发展股份制经济和混和所有制经济;组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三是积极加大招商选资的力度,创新招商选资的方式。继续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跨国并购、海外上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招商;办好“浙洽会”、“西博会”、“义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积极吸引省外企业来浙投资。着力做好招央企、引国资工作,重点引进对产业带动强、技术溢出高的大企业、大项目。继续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引导省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设立企业总部。
提高居民收入,大力改善民生。一要强化“三农”工作。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和加强粮食市场调节两方面入手,确保粮食供需安全。紧抓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和特色农业功能区建设,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强对农村居民科技服务与技能培训,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重点推进农村居民住房改造,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扶贫开发力度,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二要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城镇是消费的主要场所,城市化必然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要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重点推进“三圈一群”建设,推进丽水、台州、衢州、舟山、湖州等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并强化县域经济,以中心镇建设来促进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三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发展就业吸纳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再就业培育与农民技能培训;借企业效益好转之机,进一步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省统筹;加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整合提升。以“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为重点,围绕拓展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加快整合产业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将低成本优势拓展为质量、品牌、营销、研发等集成优势,将单个生产环节的制造优势转变为产业链接整体制造优势,将简单的企业集聚转变为真正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高端产品与高端服务的新优势。结合我省制定的钢铁、石化、船舶、汽车、装备制造、医药、有色金属、轻工业、建材、电子信息、纺织等11个行业转型升级规划,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快传统产业的整合提升进程。二是着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文化创意、先进装备、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结合浙江的资源环境、需求环境和产业基础,选择投资见效快、能够事半功倍的重点领域,通过政府基础投资与产业政策引导,鼓励社会民资通过合法途径建立创业风险基金,建立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新兴产业投资领域。三是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把海洋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将发展浙江海洋经济带提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港航强省建设,强化宁波——舟山港主体地位,积极发展现代船运服务业,做强港口物流业。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建设,择优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打造宁波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温台石化产业基地。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提高三产自身效益”与“三产对二产的带动效益”两方面,大力发展全省服务业。要通过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制造业的提升与发展。加快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和数字传媒的培育发展,加快地方金融的创新发展,加快现代物流、网络经济、总部经济和信息、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商贸、旅游等传统优势服务业的提升改造。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积极发展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社区服务行家庭服务业。此外,在用地、用电等方面,要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发展的要素成本。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要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研发、创新培育、创新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服务。二要建设科技城等各类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城的规划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增强科研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创新平台和面向块状经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国家重大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层次和水平提升。三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制定浙江省低碳时代学科和科研发展规划,构建低碳社会的综合研究平台。加快开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村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减少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
力争外贸出口实现稳定增长。一是努力开拓市场,力保浙江出口稳定发展。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市场结构多元化,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鼓励浙商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带动浙江产品输出;加强对出口商会协会的引导,完善出口商品预警机制,提高对国外市场保护主义的应对能力。二是主动抓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真正转变“量大价低”的出口价格竞争战略,推进“质优价高”的出口战略,提高出口效益,减少国外市场的贸易保护诱因;加快企业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产品的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增加值;加大品牌培育,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提高浙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促进浙货抢占国内市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扩大内需”政策,重视浙江产品对省外市场的输出,引导浙商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加大浙江产品宣传力度,建立浙货质优价宜形象,重点开发城市与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巩固农村传统商品市场。
着力推进重大改革试点。一是继续抓好综合配套、扩权强县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省、市联动推进机制,认真抓好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并进一步推广到其他设区市。继续深化义乌试点改革,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并积极推进扩权强县向“两头”延伸,加强市一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整合公共资源等职能,扩大中心镇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激活发展潜力。实施《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跟踪指导县、乡、村医疗卫生管理新体制试点,扎实抓好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深化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改革,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实施。二是探索建立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新机制。认真研究和适时推出促进转型升级的指标体系,完善相应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完善市场公平准入机制,拓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洋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国防科工等领域。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技术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推进用地制度改革、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认真搞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政府应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把建设财政转变为服务财政,确立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浙江省政府课题组咨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