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斗恶龙11第八角色:反刍大观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00:02
反刍大观园
——中国的古典建筑观
2005年8月30日 15:38

□ 文/毛志成

  

    
    现在,被人们常常提起的“大观园”至少已经有了三种。
    
    一种是《红楼梦》中描写的那个大观园。书中有三个章回重点提到了大观园的情况,这就是第十六回涉及的建园设想,同时,也大体交待了它的方位、面积,“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了三里半大”;第十七回借贾政领贾宝玉游园并论其文采,对大观园的结构、风韵做了正面介绍;第十八回则借元春省亲的全过程描写。对大观园的主体景点及其文化意蕴做了强调。这三回涉及大观园的笔墨较多,至于其它章回里的零散笔墨,就俯拾即是了。
    
    《红楼梦》的作者写出了大观园,当然也是第一个游园者,不过他是借助于书中的人物去游的。书中重点提及的游园路线,计有以下几种:
    
    第十七回“论才题对额”的路线是:正门——翠嶂山口——石洞——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荼縻架——本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花溆——盘山道——朱栏板桥——蘅芜苑——省杂牌坊——正殿——沁芳闸——清堂茅舍——堆石垣——编花牖——长廊曲洞——方厦园亭——怡红院——清溪——大山脚——大路——大门。
    
    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路线是:沁芳亭——潇湘馆——秋爽斋——荇叶渚——花溆萝港——云步石梯——蘅芜苑——缀锦阁。刘姥姥醉酒之后又从缀锦阁开始,闯出了另一条路线,即:山下——栊翠庵——山石上——省亲牌坊——厕所——石子路——怡红院。
    
    第七十四回“查抄大观园”的路线是:上夜婆子居处——怡红院——潇湘馆——探春住处——李纨住处——惜春住处——迎春住处。
    
    有如此精微的“四度空间”描写,使我们不能把书中的文学笔墨仅仅当成虚构,而有理由将其视为“实有存在”。
    
    这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另一种大观园是考据家心中、笔下的大观园。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于书中描绘的大观园究竟以哪里为原型,注家蜂起。概要地说有以下四种推测:一是认为该园是《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家的“随园”,持此见者有袁枚自己和胡适先生;一是认为大观园即恭王府,持此见者有周汝昌先生、吴心柳先生;一是认为大观园是曹雪芹前人做官的地方——江宁织造署,持此见者是赵冈先生。此外的一类便是认为大观园是原型加虚构。
    
    这是考据家心目中的大观园。
    
    再一种大观园便是现在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实体大观园,电视剧《红楼梦》就是在那里拍的。
    
    三种大观园作为研究对象,各有各的价值。不过,倘若我们将大观园做为中国古文化景观的缩影来研究,当成中国古典美学的辩证法来研究,就要以《红楼梦》的原始文字为主。


此园只应中国有



北京大观园一瞥

    文化史从根本上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序化”史,首先是人与自然互相制控、互相调节的历史。人依据什么样的角度切入自然,两者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构成了“文化取向”。西方的文化取向和中国的文化取向,从第一步起就很不同。
    
    西方(例如希腊、罗马)基于“直接生存条件”(即农业自然条件)的劣质,自然不能获得人类的近距离依赖,故而西方人一开始就是以“征服”、“压迫”为切入自然的角度的,这种文化取向谓之“垂直取向”;也就是说,西方文化像根柱子一样矗立在大自然的机体上。它的下端深入到大自然本体进行有关自然规律的探索,形成了独立性很强、系统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诸如古希腊人写出的《几何原本》、《物理学》、《浮力学》;它的上端,向“超越自然”飞升,造成了“人本位”意识很强的精神产品,如公元前12—8世纪希腊人就写出了两万八千行的神话文学《荷马史诗》。
    
    反映在建筑上,西方人的造型意识和中国人的不同点就在于两点:一,在造型框架上追求“高耸”、“直立”;二,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追求“沉重”、“坚硬”,先是采用巨石,后是选用水泥、金属。
    
    中国古文化的取向称之为“平行取向”,源于“人与自然互依互养”、“天人合一”思想。这种文化取向,源于中国“直接生存条件”(即农业自然条件)的两种特点:一,不佳,也不劣;二,可以信赖但不能依赖,人必须付出艰苦劳动才能获取自然的赐予,但只要付出努力就有维持生存的可能。因此,中国古典文化所反映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平行共生、互相依偎、共养共存。反映在建筑上,就形成了三大风格:一,建筑体求阔不求高,贴近自然;二,原材料取之于土、本、草,求其轻,求其“具有大自然的原生态”;二,建筑物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属于园林型建筑。
    
    在这个意义上说,“园林建筑”是中国独有的建筑形式。
    
    大观园是典型的“平行取向”建筑,它没有西方的凌空建筑体,“面积”是它的主体神韵之一。正因为它体现了“依偎自然”、“平行自然”、“法承自然”的中国古典文化取向,致使它显示出的内涵丰富性远胜于西方建筑。一般地说,西方建筑属于“三度空间”序列。即只有长、宽、高属性,只要观察者选好观察角度,站在一个地方就能将建筑体、建筑群统览无余。中国的园林建筑属于“四度空间”序列,即:游览者必须依据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换观望角度,才能洞悉其多元性内涵。

 
大雅属于自然



恭王府花园一隅

    从毫无迷信意义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逻辑结构——“天人合一”,即自然法则与人类伦理观念的统一,就会发现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切美学品格。以大观园的风韵为例,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学品格至少包括:
    
    一、弃小雅、浅雅、奢雅,追求大雅、深雅、实雅。
    
    这样的美学观念用《红楼梦》中作者的原话来表达,就是“不落富丽俗套”。
    
    明明白白将“富丽”视为“俗套”,这是中国古文化的高贵品格之一。《红楼梦》中将“不落富丽俗套”这句话用在对大观园的“第一印象”描写上,这一段文字如下:“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徐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莲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其实,单从这段文字并看不出什么高妙处,真正能显示出“不落富丽俗套”文化特征的,是大观园对“自然原生态”、“自然原神蕴”的虔诚追求。莫说它容不得对自然生态的公开鄙弃,就是对那种故意雕饰的“自然美”也取否定态度,第十七回写贾政领贾宝玉游至稻香村一带的时候,贾政奢谈在此置一田庄,以寄“归农”之意,当即受到贾宝玉的驳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廓,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大观园的个体建筑有亭、榭、堂、馆、廊、坞、花架、桥梁等,但它们都依据一定关系结合成不同的群组。这些群组是:
    
    1.五个院落风景小区;
    2.三个自然风景山区;
    3.佛寺后庵小区。
    
    从宏观角度来看,三个自然风景区占的面积最大。这三个自然风景区是:1.从稻香村到芭蕉坞。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了草木,提及到名字的草木有牡丹、芍药、木香、荼縻、榆、柳、桃、杏。2.从芭蕉坞到花溆萝港。这个小区最醒目的景物仍是草木,有薜萝、攀藤,水上的漂花和池畔的垂柳,“杂以桃杏遮天”。3.与稻香村隔池遥对,是一个以山景取胜的风景小区。这里的景象另有神韵,石洞幽曲,树老枝虬,山高岩危,给人一种幽古之感。
    
    大雅源于自然,修饰师承造化,力避富丽之奢,正是中国古文化的美学标准。
    
    二、摈弃结构主义,用微观的复杂性、无序性求得宏观的辉煌性、肃穆性。
    
    这个意义用书中的话来说便叫做“胸有丘壑”。构成大观园的组合元素,有山、水、树、花、亭、榭、堂等等,如何把它们组合起来,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正如第四十二回薛宝钗所说:“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在主与宾、添与减、藏与露的关系上,大观园确实尊重了自然本身的辩证法。
    
    初进园门,首见一山,这就是“藏而不露”。出了山洞之后,才别有洞天,“两边飞楼插空”,这就是“露”,然而又不是裸露,“旨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第七十六回史湘云议论大观园对“高”与“低”的处理时说:“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晶……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
    
    大观园中的“水”,也是力求附合天然之道的。有湖不大,且不设在中央位置;有河但又非笔直的一条。作者分“源”、“流”、“汇”三种情况写了大观园的“河”。一源三流,最后汇为一流出墙而去。
    
    处处体现自然本身的辩证法,不以醒目的人为性“结构”去取代自然神韵,大观园是一例。

    三、已经将自然升华成文化品,就一定要使其具有高品位的文化属性。
    
    在中国从事文化活动,制作文化品——包括写诗作画、著书立说,以及一切形式的文化行当,实在是糊弄不得的,要有真功。近人的所谓“玩文学”、“玩艺术”,起哄而已。
    
    大观园的“文墨气”很足,文字的品格也很高,非等闲手笔。
    
    单一些住所的名号,就具有两种文采造诣:一,“不落富丽俗套”;二,力避俗野之气。贾宝玉和十二钗的住所命名是怡红、潇湘、蘅芜、秋爽、栊翠、紫菱、暖香、藕香、稻香,配之以绝无重复的“院”、“馆”、“斋”、“苑”、“楼”、“洲”、“坞”、“榭”、“村”,没有可观的笔力是难以为之的。
    
    大观园是匾额、楹联、诗句的海洋,也是文学宝库。以贾政那样的“宿儒”,写出的东西尚且无一入选,原因就在于他有“文”无“采”。贾元春身为娘娘,在文学上倒很自谦,一再声明于诗词上平平,不及众姊妹。真正出了风头的是贾宝玉,这位才子的笔墨功力确实可观,既有“活”的才气,又有“硬”的笔力,且看“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縻梦亦香”,那情采、意采、辞采是何等不凡。他的作品能够入选,任何公正的评委都不会反对。
    
    四、几种类型的游园者。
    
    书中人物里头有几个特殊的游园者,都不可效。其一是贾政,本已失去对美的感受力,又无真才实学,进得园来偏要以权势代才气,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弄得他自己和别人都不快。另一位蹩脚的游园者是贾元春,进得门来另有使命,身不由己,一大堆排场、礼仪使她形同傀儡,毫无真情实趣。还有一位是刘姥姥,由于文化素质太差,不具备高层次旅游品格,胡乱吃喝一番而己,这也是对大观园的亵渎。
    
    清代谢道隆诗曰:“汊海方塘十亩宽,枯荷瘦柳蘸波寒。落花无主燕归去,犹说荒园古大观。”他的悲意不可取,但嘻嘻哈哈、勾肩搭背闯进大观园折腾一番的现代人,游览之后只落得丢下一地饮料瓶子、冰淇淋盒子,似也是虚此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