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文言文有几个童趣:《红楼梦》第四回诗词曲赋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59:06
【捐躯报国恩】
  捐躯报国恩,未报身忧在。
  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说明】
  这是第四回正文开头的题诗,见于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及列藏本,当是曹雪芹所作。此诗不但程高本没有,也未见诸其他脂评本,故也有人疑其为评诗。吴世昌主张它是原有的,认为“也许是因为它讽刺太辛辣而被删去。原诗讥贾雨村,但可作为一般封建官僚的写照”。同时,他还认为这也可以证明,“大体上没有脂评的《红楼梦稿》所据的底本是‘脂本系统’中最早的抄本之一,而且还保存了雪芹旧稿的一些痕迹,实在应该算作脂本中一个极重要的正文本,是研究《红楼梦》成书过程的重要资料。”(《〈红楼梦稿〉的成分及其年代》,载《图书馆》一九六三年第四期)
  【注释】
  1.“捐躯”句——这是一些为官者常挂在口头的冠冕堂皇的话。此拟贾雨村所言。
  2.物多情——风物多情。机会不错的意思。
  【评说】
  诗的一、二句刺贾雨村奸猾假态。他曾虚伪地对门子说:“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三、四两句申述为什么贾雨村没有“捐躯报国”的理由:因为眼前风物多情,也就是说功名利禄对自己的诱惑力很大,机会很不错,所以徇私枉法,胡乱判案,想借此讨好贾府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凭他们之力等待君恩加身,可以爬得更高。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八,都中现住十房,原籍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微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库帑银行商,共八房。
  【说明】
  薛蟠强抢民女,打死了人。贾雨村从一张“护官符”中得知事关四大家族,便徇情枉法,乱判此案。作者借门子之口解说“护官符”的含义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作“护官符”。“护官符”是从“护身符”一词化出的新名词,这从同时人脂砚斋评语“三字从来末见,奇之至”(甲戍本)可证。它可能是某个愤恨官场黑暗现状的人私下所说的讥语,被曹雪芹闻知后大胆写入作品,或者竟是作者自己的创造。
  【注释】
  1.“白玉”句——形容贾家的富贵豪奢。汉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2.阿房宫,三百里——阿房宫是秦时营造的大建筑,规模极为宏大。《汉书.贾山传》载:阿房宫长宽尺度为“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阿房宫前殿为“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所谓“三百里”,是借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绝天日”的夸张说法,以形容史家的显赫。
  3.龙王——古代传说中多以为龙王珠宝极多,非常富有。这里借龙王求请,极言王家的豪富。
  4.雪——“薛”的同音字。这里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鉴赏】
  《红楼梦》是以记“家庭闺阁琐事”、“大旨言情”、“毫不干涉时世”的面目出现的,它常常以假隐真。隐,是出于不得已,所以作者有时又要在自己所设的“迷障”上,开一些小小的让人可以窥察到真情的口子。在全书情节展开之前特意安排的这个占据了第四回主要篇幅的“护官符”故事,便是这样的口子。
  为什么薛蟠打死一个小乡宦之子冯渊,抢走那个被拐卖的丫头,而“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为什么这一件“并无难断之处”的人命官司拖了一年之久,“竟无人作主”?为什么刚一听原告申诉便大骂“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的贾雨村,后来自己也做起“这样放屁的事”?为什么他听门子说明被拐卖的丫头原是他的“大恩人”的女儿,将她“生拖死拽”去的薛蟠“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并且自己也知道薛家“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丫头此去不会有好结果,却不念甄家恩情,不顾自己曾许下的“务必”将英莲“寻找回来”的诺言,任凭她落入火坑而置之不理?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这张极写四大家族权势和豪富的“护官符”中找到答案。正是这张直接揭露封建政治的腐败和整个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的“护官符”,向读者显示了:锦衣玉食的宁荣二府、脂浓粉香的大观园,原来只是吞噬无数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的罪恶渊薮。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主要是贾府)的兴衰作为全书的中心线索,“护官符”暗示了这一情节结构。作者通过门子之口介绍说:“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在前半部中,我们看到四家由于“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确是“一荣皆荣”的;后半部不是应该写他们由于“事败”,相互株连获罪而“一损皆损”吗?事实也确是如此。一九五九年南京发现靖氏所藏抄本《石头记》(后简称“靖藏本”),在这几句话旁有脂批(原书数年后迷失,现据毛国瑶先生所录)说:”四家皆为下半部伏根。”所谓“伏根”,即指四家将来衰亡的共同命运而言。可见,“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等语是对贯串着全书的四大家族由盛至衰的情节的概括。续书后四十回中撇开史、王、薛三家,已不符原意;而写贾府“沐皇恩”、“延世泽”,衰而复兴,则更是从根本上歪曲了这部描写封建大家族衰亡历史的小说的主题思想。
  应该指出,“护官符”四句俗谚口碑句后所注小字,有些本子将它删去是不对的。因为,门子的话中已明说在口碑的“下面皆注着始祖官爵并房次”。注出官爵和房次,是为了具体说明四大家族的权力和财产的分配情况,让看私单的人知道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显赫地位,落实了这四句谚语之所指,是这张起着“护官符”作用的私单上理所应有的文字。脂本的抄者误以为凡小字皆批书人所加,就将它混同于脂批。如在甲戌本中,即将原应在谣谚“下面”的注改移在谣谚的旁边;原应与谣谚同样用墨笔写的,改为用朱笔写,与脂批无异。庚辰本前十一回是删脂批而只抄正文的,结果连原注也当作批语一齐删掉了,但这并非有意。(庚辰本在《红楼梦引子》曲中把“趁着这奈何天”一句里前三字也删去,也是因为作者将“趁着这”三个衬字按曲子格式写成小字,而被抄者误作脂批之故。)到了原文经后人大量涂改过的迟出的几种本子,如程高本,情况就不同了:它索性连门子所说的谣谚之下有注的话也删得一干二净。这是有意为之的。大概涂改者以为反正是小说,非记实事,何必如此琐碎,或者是担心这样的注太具体,万一有挟怨影射某家之嫌,就会招致麻烦,倒不如删去省事。可是这一来,这张本为备忘之用、“排写得明白”的私单,就变得有点象不揭底的谜语了。
  说到后人删改对原书造成的损害,还应该提到他们把上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后面的“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九个字也删去了。原书这九个字说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四家之间不但有姻戚血缘上的连络,更主要的是他们在政治上已结成了利害荣枯休戚相关的一帮,他们的“荣”和“损”,实际上都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势力和那一派势力斗争的结果。他们正是为了建立这种在政治上“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关系,才相互之间“连络有亲”的,而不是相反。象这样关系到封建主义政治本质和全书基本内容的话也被删去,则曹雪芹的思想和小说的政治主题之被严重歪曲的情况,自不难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