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时光》:[新闻聚焦]中国,你亏欠农民农村太多(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51:14
中国,你亏欠农民太多!
  
  
  今天中午《今日说法》节目听到民工写的一首诗,依然禁不住
  泪流满面:
  
  从八十年代到新的世纪,
  城市日新月异、万家灯火,
  可是没有一盏是属于我们的。
  兄弟们啊,没有一盏是属于我们的!
  听到主持人念这首诗时我当时泪水禁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谢谢这位作者记下了一个群体(包括我亲爱的父母、农村的兄弟姐妹)的尘封的心声和呼喊,这应该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有敏锐思想的民工的真情表露吧。
  
  一、
  建国之后195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七届六次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要求农业适应工业。”(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01页。)此后很长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就是按这一思想制定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由农业提供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以支持工业的高速发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所共知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为保证城市人的生活农民依旧在向国家、向城市交公粮,尽管城市粮食供应不足生活清苦,但是同时期农村据某些学者估计饿死人数高达数千万。
  70年代末,生存都难以保证的农民自发改革,从安徽小岗村至全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如火如荼,80年代是城乡差距最小的时期,但据统计资料城乡收入为2:1以上(农村是算农民的所有收入,城市只算工资性收入,福利、国家的补贴不计)。
  80年代开始,百万农民进城务工,至今已逾亿人。(所以诗里说从80年代到新的世纪)
  
  二、
  我家在中部湖北省,农村的境况我比较熟悉,清贫是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特征。可是据出去修铁路的民工所说,与贵州等地方相比,我们已经不错了,在那儿真的存在笑话传说的一家只有一条裤子、一人出去、其他人就得抱着破棉絮的情况。前些日子经我同学口述得到实证(他在西南石油销售,贵州所有地级市都跑过)。
  
  
  三、
  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城市哪项工程、哪处工地没有民工的身影呢/可以说现在的每一幢高楼大厦都有民工的汗水、血泪。可是灯火辉煌的城市,有哪一盏属于他们的呢?有哪一盏可以给他们的心一丝温暖呢?没有啊,我的农村的兄弟姐妹!没有一盏是属于他们的!只能是游离的、边缘的......汗水收获的是太多白眼、蔑视、白条......我记得我的父亲,在我高中的时候,50出头的老人(因为已经满头白发)作为一名民工修筑公路,盛夏的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我看见了父亲和他那个群体:晒得黝黑的肌肤、汗水湿透全身、灰扑扑的解放鞋像从水里拿上来的,满身水泥浆、筋肉虬突......(我的泪水难以抑制)中午午休时刻低矮工棚如同蒸笼,于是去邮政局的漂亮落地玻璃大厅(商场是根本进不去的)内享受一下免费的冷气(下班了没有人警卫驱赶)。有些就赤着上身舒服的睡着了,经过的城里人的鄙夷目光说着低素质。我曾见过正午时分在商场门口徘徊的民工,据说就是为了得到门口吹来的一丝凉气。
  
  四、
  我记得小时候(可能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邻居家里有一张电影张贴画:《三等公民》,当时对公民阿、几等阿这类的词语完全没有概念,现在想来,是不是在说农民或农民工呢?我不知道。但是现在这个映像竟越发明晰,就现实而言,这是对农民、农民工的现状的真实概括。我有个外甥跟着在北京务工的父母一块儿,他和其他像他一样的孩子在北京上着民办的学校:低矮的平房、凑合的教师(外甥告诉我那儿的老师比老家的水平还差)、缺少基本教学器具......外甥告诉我每次经过北京公办的各种设施齐全的小学时都很想进去呆呆(现在一些学校招民工子弟,可是高昂的学费以及鄙夷足以击退幼小却已敏感的孩子),所以每次外甥问我“什么时候他们也能像北京的孩子那么好”之类的问题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能说:没办法,你出身农村,你就是低人一等么?
  
  
  五、
  多少专家学者已经分析说明:城乡二元结构的分而治之是根本原因。可是我不想多讲,我只想说,在民主的国度里,国家你能保证农民的最基本的现实平等么?长路漫漫,难以企及。我常常想:理智上我知道现在有瓦解二元结构的趋势,可我依然愤愤,是不是我在这方面都已经有些bt。前些日子,凤凰卫视主持的选美比赛中,有一次将十来个佳丽带至河北某个县的一个村庄,那里是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的外景地,说实在话,我感觉挺腻歪:你这样做干嘛呢?吃苦教育?短暂的时间即使农村生活再苦也只能当作生活的调剂。佳丽们都说获益良多,看到农村生活如此艰辛感到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我倒,我想起了让犯罪分子现身说法让人珍惜正常生活的情景。农村到底是什么?需要城市的“高贵的怜悯”吗?!对不起,佳丽应该说存在的真实的爱心我不应该轻视,可我依然心里不舒服,难道我真地在这方面bt了吗?我却清楚记得一位佳丽的话:农村生活如此艰难,主要劳动力都去了城里打工,我们应该尊重民工。谢谢她!谢谢她的这句话,我相信这是她真实的表白。我一直偏执的认为:只有真正经历农村才会对农民农村农民工有真切的感情!
  
  六、
  每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都知道农村家庭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考上大学,脱离农民。在农民自己的观念中,农民从来就不是职业的称谓,而是身份的烙印!现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我现在在城市里拿着工资奖金只够过着城市里中等的生活,可是回到家乡我却深深的感触农村的消费:市场充斥的是劣质的廉价的商品,母亲花了十几块钱买件衣服都认为太高档疼惜不已(眼泪......)。现实状况下几乎没有从农村跳出来的孩子再回去的(确实有一些人学业有成后回去反哺农村的,这是我心目中最仰止者之一)。我自认为没有境界回去奉献人生与生我养我的农村和父母。而且父母也是不希望走出去的儿女回来的,他们受够了作为农村人的辛酸悲苦。所以农村依旧,民工依然。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农村,长期的现实,不仅使他们依旧穷苦,也使他们很少意识到权利的璀璨、平等的温暖,只能在现实里为了家庭默默的劳苦,本应正常的思想也属奢侈。
  
  
  从农村来的兄弟姐妹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吧,即使你不能回去反哺父母家乡,你也能够让含辛茹苦且一生没真正享受到普通国民待遇的父母、兄弟姐妹过得好一些,在城市里能挺起腰一些!!
  
  七、
  农民农村如同一位母亲,用乳汁哺育了中国,可是几乎只有付出没有摄入啊,日渐贫瘠消瘦而且受到城市的蔑视、鄙夷......我的兄弟姐妹!我的母亲!
  
  
  我只想说:城市,你亏欠农民农村太多!
  
  中国,你亏欠农民农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