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拳皇人物名字:【引用】高中教学中病毒的四点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29:55

高中教学中病毒的四点误区

在高中生物教材和试题中,病毒的相关知识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几年随着社会热点,如非典、禽流感等的不断报道,出现在高中教学、考试中的病毒知识不断增多。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平时积累一些病毒的相关内容,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解答考题。但是在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错误,因此将这些陈列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病毒种类模糊不清

03年上海高考题)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6)据最近研究认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可能是_____。它和HIV一样,遗传信息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规律进行的(可以用简图表达)。

答案:(6SARS冠状病毒



此题第6小题表述十分混乱,容易诱导学生产生理解误区,认为RNA病毒都能同时进行反转录和RNA自我复制。

根据病毒所含的核酸的性质和状态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以下六类:

(规定:所谓+DNA+RNA是指其核苷酸序列与mRNA序列一致,而—DNA或—RNA则表示其核苷酸序列与mRNA序列互补)

1.双链DNA病毒

此类病毒的DNA既可以双链作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DNA;又可以—DNA链作模板转录成mRNA,进而翻译成病毒蛋白质。如T-4噬菌体、乙肝病毒等。

2.单链+DNA病毒

此类病毒先由+DNA为模板合成—DNA,组成双链±DNA,通过复制合成大量子代±DNA;然后再以新合成的—DNA为模板转录mRNA,翻译蛋白质。如φ×174病毒等。

3.双链RNA病毒

此类病毒以两条RNA为模板复制出子代双链RNA;以其—RNA为模板,合成mRNA,翻译蛋白质。如呼肠孤病毒。

4.单链+RNA病毒

该类病毒的+RNA可直接作为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复制方式是以该+RNA为模板,复制成—RNA,然后再以—RNA作模板合成若干子代+RNA。如脊髓灰质炎病毒、SARS冠状病毒(上面提到的03年上海高考题有所涉及)。

5.单链—RNA病毒

该类病毒的—RNA不能起到mRNA的作用,先合成互补的mRNA,再用于翻译,产生病毒蛋白质。遗传物质复制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RNA,再合成若干子代病毒—RNA。如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今年社会热点)和狂犬病毒等。

6.逆转录病毒

该类病毒首先以自身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的催化,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再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后者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进而合成若干子代单链RNA。其子代RNA和亲本RNA均可充当mRNA翻译各种病毒蛋白质。如HIV病毒、Rous肉瘤病毒等。

因此,据上述病毒类型的分析可知,HIV病毒与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并不相同,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而SARS病毒进行RNA自身复制,因此上题答案过于笼统,正确性有待商榷。

误区二:囊膜、刺突的来源不清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这是课本一句原话,但是囊膜与刺突具体来源何处?课本中并没有作具体介绍,很容易让学生误解为由病毒核酸指导合成的,可这个观点不太正确。

囊膜是有些病毒在脱离宿主细胞释放时,包被上的宿主细胞的核膜或细胞膜。核膜或细胞膜中往往含有由病毒自身指导合成的融合蛋白。正是这种蛋白质与多糖构成糖蛋白,嵌合在囊膜脂质层中,表面呈棘状突起,称为“剌突”。也就是说,刺突才是真正来源于病毒核酸指导合成,而囊膜不是。

误区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过于“以偏盖全”

课本叙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衣壳并未进入细菌细胞内,而是留于细胞外。有些学生会想当然认为所有病毒都采用这种方式侵染,这同样是个错误的理解。

不同种类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具体方式是:

1.噬菌体侵入细菌的方式:该类型即为课本所介绍类型,先用溶菌酶在宿主细胞壁上“钻”出一个小孔,然后将DNA注入到细胞内部,衣壳则留在外面。

2.动物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

1)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细胞膜上受体接触后,衣壳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核酸直接穿过细胞膜到细胞质中。这种方式较为少见。

2)完整的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中。见于少数无囊膜病毒,如呼肠孤病毒。

3)膜融合。有囊膜的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把病毒的核衣壳释放到细胞质中,如流感病毒等。

4)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使完整病毒以吞噬泡的形式进入细胞。多数病毒采用这种方式,如痘类病毒等。

3.植物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

1)病毒借助由于机械作用造成的伤口进入植物细胞。

2)通过有刺吸式口器昆虫在吸食植物时,将病毒带入细胞。

病毒进入细胞后,通过植物的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进行传播和扩散。

总是,在侵染初期,动、植物病毒不同于噬菌体,它们一般以整个病毒或核衣壳的形式进入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释放是在进入宿主细胞后,在酶的作用下,脱去衣壳或囊膜实现的。

误区四:病毒蛋白质的种类只有衣壳蛋白

很多同学认为病毒的蛋白质只有一种成分,即衣壳蛋白,病毒增殖所涉及的酶或蛋白质都是侵入宿主细胞后再合成的,这种观点也不全面。

病毒蛋白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衣壳蛋白(衣壳粒):其作用是构成衣壳,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的抗原特异性。

2.刺突蛋白质:在有囊膜的病毒中,刺突蛋白质在病毒吸附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进行病毒的侵入。

3.酶:有一类酶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以及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有关,如噬菌体注入时用溶菌酶打开细菌细胞壁;另一类酶是与病毒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这里提到的溶菌酶和逆转录酶就是病毒自带的,不是在侵入后现合成现用的。

4.在逆转录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中还包括一种转化蛋白,转化蛋白在适当时可把宿主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因此该病毒又称RNA肿瘤病毒。

因此,病毒蛋白质的种类并非只有衣壳蛋白质一种,而是有很多种;病毒蛋白质也并非都是在宿主细胞内后合成的,有一些是病毒随身携带、自备的.

在高中生物教材和试题中,病毒的相关知识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几年随着社会热点,如非典、禽流感等的不断报道,出现在高中教学、考试中的病毒知识不断增多。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平时积累一些病毒的相关内容,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解答考题。但是在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错误,因此将这些陈列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病毒种类模糊不清

03年上海高考题)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6)据最近研究认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可能是_____。它和HIV一样,遗传信息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规律进行的(可以用简图表达)。

答案:(6SARS冠状病毒



此题第6小题表述十分混乱,容易诱导学生产生理解误区,认为RNA病毒都能同时进行反转录和RNA自我复制。

根据病毒所含的核酸的性质和状态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以下六类:

(规定:所谓+DNA+RNA是指其核苷酸序列与mRNA序列一致,而—DNA或—RNA则表示其核苷酸序列与mRNA序列互补)

1.双链DNA病毒

此类病毒的DNA既可以双链作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DNA;又可以—DNA链作模板转录成mRNA,进而翻译成病毒蛋白质。如T-4噬菌体、乙肝病毒等。

2.单链+DNA病毒

此类病毒先由+DNA为模板合成—DNA,组成双链±DNA,通过复制合成大量子代±DNA;然后再以新合成的—DNA为模板转录mRNA,翻译蛋白质。如φ×174病毒等。

3.双链RNA病毒

此类病毒以两条RNA为模板复制出子代双链RNA;以其—RNA为模板,合成mRNA,翻译蛋白质。如呼肠孤病毒。

4.单链+RNA病毒

该类病毒的+RNA可直接作为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复制方式是以该+RNA为模板,复制成—RNA,然后再以—RNA作模板合成若干子代+RNA。如脊髓灰质炎病毒、SARS冠状病毒(上面提到的03年上海高考题有所涉及)。

5.单链—RNA病毒

该类病毒的—RNA不能起到mRNA的作用,先合成互补的mRNA,再用于翻译,产生病毒蛋白质。遗传物质复制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RNA,再合成若干子代病毒—RNA。如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今年社会热点)和狂犬病毒等。

6.逆转录病毒

该类病毒首先以自身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的催化,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再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后者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进而合成若干子代单链RNA。其子代RNA和亲本RNA均可充当mRNA翻译各种病毒蛋白质。如HIV病毒、Rous肉瘤病毒等。

因此,据上述病毒类型的分析可知,HIV病毒与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并不相同,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而SARS病毒进行RNA自身复制,因此上题答案过于笼统,正确性有待商榷。

误区二:囊膜、刺突的来源不清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这是课本一句原话,但是囊膜与刺突具体来源何处?课本中并没有作具体介绍,很容易让学生误解为由病毒核酸指导合成的,可这个观点不太正确。

囊膜是有些病毒在脱离宿主细胞释放时,包被上的宿主细胞的核膜或细胞膜。核膜或细胞膜中往往含有由病毒自身指导合成的融合蛋白。正是这种蛋白质与多糖构成糖蛋白,嵌合在囊膜脂质层中,表面呈棘状突起,称为“剌突”。也就是说,刺突才是真正来源于病毒核酸指导合成,而囊膜不是。

误区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过于“以偏盖全”

课本叙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衣壳并未进入细菌细胞内,而是留于细胞外。有些学生会想当然认为所有病毒都采用这种方式侵染,这同样是个错误的理解。

不同种类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具体方式是:

1.噬菌体侵入细菌的方式:该类型即为课本所介绍类型,先用溶菌酶在宿主细胞壁上“钻”出一个小孔,然后将DNA注入到细胞内部,衣壳则留在外面。

2.动物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

1)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细胞膜上受体接触后,衣壳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核酸直接穿过细胞膜到细胞质中。这种方式较为少见。

2)完整的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中。见于少数无囊膜病毒,如呼肠孤病毒。

3)膜融合。有囊膜的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把病毒的核衣壳释放到细胞质中,如流感病毒等。

4)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使完整病毒以吞噬泡的形式进入细胞。多数病毒采用这种方式,如痘类病毒等。

3.植物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

1)病毒借助由于机械作用造成的伤口进入植物细胞。

2)通过有刺吸式口器昆虫在吸食植物时,将病毒带入细胞。

病毒进入细胞后,通过植物的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进行传播和扩散。

总是,在侵染初期,动、植物病毒不同于噬菌体,它们一般以整个病毒或核衣壳的形式进入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释放是在进入宿主细胞后,在酶的作用下,脱去衣壳或囊膜实现的。

误区四:病毒蛋白质的种类只有衣壳蛋白

很多同学认为病毒的蛋白质只有一种成分,即衣壳蛋白,病毒增殖所涉及的酶或蛋白质都是侵入宿主细胞后再合成的,这种观点也不全面。

病毒蛋白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衣壳蛋白(衣壳粒):其作用是构成衣壳,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的抗原特异性。

2.刺突蛋白质:在有囊膜的病毒中,刺突蛋白质在病毒吸附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进行病毒的侵入。

3.酶:有一类酶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以及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有关,如噬菌体注入时用溶菌酶打开细菌细胞壁;另一类酶是与病毒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这里提到的溶菌酶和逆转录酶就是病毒自带的,不是在侵入后现合成现用的。

4.在逆转录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中还包括一种转化蛋白,转化蛋白在适当时可把宿主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因此该病毒又称RNA肿瘤病毒。

因此,病毒蛋白质的种类并非只有衣壳蛋白质一种,而是有很多种;病毒蛋白质也并非都是在宿主细胞内后合成的,有一些是病毒随身携带、自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