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硬盘电脑怎么装系统: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4:01:29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谢   苏
[摘要]培养旅游业欢迎的酒店专业合格人才是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店校联合”的基础之上,通过酒店与学校的携手并肩,让学生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学习与实践,理论紧密结合实际,为酒店管理专业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最切合实际,也最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层次。就行业性质来看,酒店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一线服务与管理,它的任何工作程序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不能用高精密的机器来替代;从人才的学历层次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逐步地与国际接轨,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职业化和质量化,基层管理服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将逐步为大专学历层次的人员所取代,尤其是著名的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对人才的要求与挑选更为苛刻,语言、技能、素质、形象缺一不可。令人尴尬的是,目前行业发展与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显著,一方面是酒店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某些大专院校酒店专业毕业生呈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不能适应酒店对人才的要求;再者,为数不少的毕业生忍受不了从基层做起的酒店专业特点而转行,使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付诸东流。面对酒店业对人才的渴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酒店专业毕业生既符合行业要求,同时又牢牢锁定酒店企业一线岗位,逐步成长为酒店服务与管理的骨干力量,这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力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1、对“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铨释
所谓“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校三年期间,有一年时间是在高星级酒店实践,而酒店实践的时间多安排在第二学年,形成了“学-工-学”交替形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形式。在校的第一年和第三年以理论学习为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包含一定实践性内容;第二年以酒店实习为主,学生按学校的实习教学大纲和酒店的培训计划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学分。按照这种“学-工-学”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没有“两张皮”现象,他们专业思想巩固,实际工作能力强,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经验,不但有语言素养,而且动手能力强,同时对服务管理还会有一定的创造性,是旅游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入校后学生首先学习专业技能课、进行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和行业所要求的人才规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专业思想,不好大喜功,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思想,为他们今后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是交互进行的,半年在学校、半年在酒店,或者一年在学校、一年在酒店,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三、在后续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教学中,由于学生有了前期实践的经验基础,有利于他们理解酒店管理理论和酒店经营理念,还可以根据其自身的体验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管理与服务理论,这种例子在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和美国夏威夷康奈尔大学的毕业生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和自我设计的空间,学生经过“专业知识学习-工作实践-管理理论学习”(学-工-学)的学习过程,对酒店业有了清晰的了解,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定位。有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酒店工作,有的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一步去深造,今后成为酒店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也会有少数同学感到酒店工作不适应自己,他们可以及时调整专业,并不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借鉴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经过长时间探索而逐渐被认定的,其产生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产生在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关于“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20多个年头。在旅游教育发展的初期,我们曾经对国际流行的“前店后校”、或者“下店上校”的“店校合一”办学形式进行过充满热情的实践。但是,当我们积极借鉴国际旅游教育经验,按照自我设计的蓝图,自我规划实习饭店的时候,都无一例外遇到了经费筹措不畅、投入与产出不对称的矛盾。无论是原上海旅游专科学校的天马大酒店,天津市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的帝城酒店,还是各地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内宾馆,在实施这种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店校合一”模式中似乎都不成功。从理论上看,这种实践是符合旅游职业教育特点的;但是实际上,尽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发挥过不同程度的作用,却无蓬勃的生命力,有的被迫转让,有的破产,有的则演变为实际意义上的招待所。这种现象和矛盾的普遍性引起了我们的反思,首先,它使我们认识到十年前“店校合一”被旅游教育界公认为是培养高质量旅游人才的有效途径时,我们只注重了对这种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效果的宣传,而忽视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生存条件的研究与分析,其实任何教育形式的形成,都与它所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分不开;其次,在我们实施这种教育模式时,只是过多地注重对他国旅游职业教育模式的模仿,而对如何分析追述世界职教发展轨迹,结合本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旅游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不够;第三,我们对旅游职业教育深层次的认识也显不足,旅游职业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现代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学校的发展不能只从主观意愿出发,必须十分重视学生所生存的客观现实环境,要把学校发展放到社会大环境中,放在市场经济的的大背景中去考虑,准确地把握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因地制宜,作出理性而科学的决策才是切实可行的成功之道。
通过对比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发现德国的“双元制”很值得我们借鉴。“双元制”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首先,他们教学程序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训教学两大部分,学校的理论教学属学科本位教学模式;企业的实训教学主要采取“准备、讲解、模仿、巩固”四阶段教学法,与我们酒店专业学生必须到酒店实习获取实际技能十分相似。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的酒店管理专业采取“店校联合”是切实可行的最佳办学方式,与德国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式也十分近似。
在学习与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世界旅游教育的基本轨迹和当前世界旅游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前者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后者或者加深对后者的理解。因此,在办学与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本国国情,办学形式以“店校联合”为主,教学方式采取“学—工—学”交替模式培养酒店行业所需人才。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践
从1996年起,我们就开始尝试对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般将“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图1 “工学交替”教学进程的三个阶段
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学年为第一阶段。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上。除了进行一般常规性的认识性实习,邀请旅游行业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之外,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上。例如礼节、礼貌、仪容、仪表、仪态、服务意识、卫生习惯、劳动观念,都是在课外时间通过活动来培养的。另外,我们还十分注意学生的职业着装,塑造充满职业氛围的环境,让学生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一个旅游的氛围里,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受到刺激,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明白今后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合格酒店人才的条件是什么,自己该如何去努力等。 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以“实用”为主,不苛求知识的完整与系统性,一切为到高星级酒店实习作平稳过渡的准备.
学生的第二学年主要是在高星级酒店实习,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在这期间,学生按照实习教学大纲和酒店的培训计划完成实践课教学所需的一切技能与能力,获得实践教学的学分(每周一个学分,共36学分)。实习结束后评出优秀实习生,树立实践教学标兵。
第三学年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第三阶段,是学生酒店管理理论与职业英语提高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学生同时学习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的“RI-AHLA”教材,用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英语能力。另外,学生还要考核各种技能证书,为就业做准备。在这一年里,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分流,有的同学会到美国继续深造,取得大学本科文凭和和学位,有的因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英语较强会到国外就业,当然更多是在国内就业,他们将是酒店业希望的合格人才。
图2是表现“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实习的组织与协调过程。如图二所示,学生实习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办学形式和教学计划(培训计划)上都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一般流程如下:第一步,合作协商,签订协议。第二步,双方讨论教学计划与培训大纲;第三步,旅游企业来旅游院校挑选实习学生,旅游院校组织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素质以获取好的实习岗位;第四步,实习期间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共同管理学生,共同实现实习教学大纲和培训计划中的理想目标;第五步,学生即将实习结束,由旅游企业进行考核,写出实习鉴定,获得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培训证书,旅游院校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获得的实践教学学分以及撰写实习论文;第六步,进行实习总结与评选优秀实习生、实践教学标兵,编辑《实践教学论文集》,检察实践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落实实践教学学分,一切工作完成标志旅游企业专业性实践教学结束。

图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实习的组织与协调过程
图3显示的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它明确地显示了酒店专业学生必须达到的实践教学目标和理论教学目标;表现了实践教学实现的手段和完成理论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图3还显示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分别完成的教学计划(培训计划)、教学内容(培训内容)、教学组织(培训组织)、和考试方法。图3还表现了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旅游院校课程体系中普通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是如何支持学生获得职业素质和相关的职业能力;旅游企业的培训采取那些培训方法支撑学生取得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语言。

图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与质量追踪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施数年,基本上呈良性循环状态,一方面我们得到酒店业界的支持与拥护,另一方面我们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同和理解,按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留在酒店业内,许多毕业生已经是酒店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学生们说:学校首先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告诉了我们生存的本领,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学习,使我们一步一步地成长为酒店业界认同的合格人才。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并不多见,所以他们感谢学院!以笔者曾工作过的湖北大学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996年至2003年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目前仍留在酒店业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其中百分之三十已经走上了中层与基层管理岗位。
图表4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年 份
毕业生人数
至今留在酒店工作人数
百分比
担任基层管理人员(百分比)
2002年
400人
308人
77%
43人(11%)
2003年
680人
570人
83%
154人(27%)
2004年
840人
786人
93%
234人(29%)
2005年
960人
844人
87%
302人(35%)
2006年
1060人
908人
85%
411人(45%)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构成教育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教育者、二是受教育者、三是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连接两者之间的桥梁。教育措施得当,既能培养好受教育者,使他们受到教益,又能顺利而完美地达到教育目标,为社会作贡献。按“学—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学校避免了高投入,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不仅利用高星级酒店的规格、氛围和环境达到了教育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还因为在国际化品牌酒店实践,既提高了语言能力、专业技能,更是见了世面、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不仅为酒店业培养了高素质人才,更是保证了酒店专业人才的学以致用,使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成果能切实为酒店业服务。酒店专业的专业实习是教学环节中十分关键的一环,由于从基层做起的艰苦性,这个环节也是导致学生流失最关键的时期。“工学交替”将学生的教学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既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考虑,又有确保酒店专业学生能学以致用的安排。第二学年的酒店实习,学生依然处于教学进程的过程之中,而不是教学环节的终结阶段。实习期间,学生必须服从学院的教学安排,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来获取学分,客观上保障了学生按教学目标完成学业而不至于流失。另外,学生由于有带队教师的循循善诱,有第一年职业意识的良好基础,有实习酒店的严格纪律制约和学院实习纪律的要求,他们会慢慢度过实习的适应期,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逐步领悟实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慢慢成长起来。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实习前后判若两人,在他们身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职业意识增强了,成熟了,长大了,而且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时基本上能迅速适应飞跃发展的旅游业。
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完善与补充
我们以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值得探讨与延续,就其发展现状,离期望的理想高度还有一定距离,与世界上成熟的职教模式相比,起码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第二个阶段,即酒店企业实践阶段,比较德国的“双元制”,我们没有学院与企业共同认同的实习培训大纲和培训条例。每个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经营理念不同,做事方式不同,学生们只能遵从于他们的服务与管理理念。
(2)酒店实习培训与学院教学计划并没有完全统一,培训计划与教学计划并不是运行在同一个轨道上,所以在实现教学目标上难以达到完美。同时酒店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分在不同的实践岗位,实习期间很难调岗实习,所以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目标也有一定的距离。
(3)“工学交替”教学形式是建立在“店校联合”的基础上的,学院与酒店的合作是遵照市场规律,在培养酒店专业人才方面携手并肩、自觉自愿地走到一起来,形成了事实意义上的“企业学院本位”教育思想。通过合作,酒店可以获得一定素质的准员工和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员,还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劳动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学院则适应了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企业需求,提高了教学质量。学院与酒店只是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合作行为,双方对学生要求的角度不同,多数情况下是运行在两个独立的轨道上,因此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关系。在这方面的联手既需要今后的操作过程中逐渐磨合,更需要政府的立法与协调。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旅游行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酒店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承担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的三个重要方面(食、住、娱),占旅游产业百分之七十的份额。所以,办好酒店管理专业是旅游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希望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使“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不断升华,为旅游饭店培养更多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银领工程系列,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银领工程系列,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7年
[5] 赵鹏文,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结合”,旅游学刊,旅游教育增刊,1996
[6] [美]爱伦*T*斯塔茨著,成功酒店的经营管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注: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和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样本。
该论文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