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ver 3d下载:内家拳玄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15:54
http://www.tieku.org/107620/10.html
内力爆发的极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彻底的放松那么,我们可以假设内家拳法的训练基本原理之一了,通过极端强化的主动意识,构建一个能够传递到意的范畴的影像,进而在意指挥运动系统的时候,能够根据这个影像做出正确的动作
首先考察形意的训练体系当中和意有关的内容:
具体练习的要领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谈意的训练
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首先要形成一个极端强烈的主观意识投影,这个比较类似于把一个动作练习到下意识的地步的说法,郭云深在本身水准已经极高的情况下,还要‘日操崩拳万遍’
粗看起来这个就是一个熟能生巧,千锤百炼的说法而已,很容易得出来一个任何人愿意花功夫,按照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每天练习一万遍,十年就可以达到郭云深的水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这里的崩拳练习的目的,是逐步培养一种全身所有肌肉协作的意图,并且把这个意图投影到意里面,最后能够真正爆发全身的力量的时候工作的不是主动意识,而是意,那么,在训练过程中强调动作规范,强调如何使用力量,如何发力都是和这个训练目的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个时候起作用的始终是主动意识,并且这个思路的训练是强化主动意识控制力的训练,属于正宗的外家训练思路
我认为,真正的内家训练思路,应该大致是这样一个场景:
比如说打崩拳的时候,大概齐维持好一个基本正确的姿势,比如说练习三五个月能够不用脑子就做到这一点,好了,以后的训练就开始一个‘找劲儿’的过程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脑子里面的一个极端强烈的影像扔到意里面,然后,主观意识放弃对运动系统的控制,交给意管理,到什么时候意能够自己带动出来整个崩拳的动作了,才算是找到劲儿了
不过,这里的那个极端强烈的影像,说得肯定不是应该怎样打好崩拳,而是在一个动作架势之下,在主观意识当中形成一种或者多种实战场景,比如说:
身体在打崩拳,但是,主观意识当中始终在想一个场景[在找着劲儿之前肯定是主观意识指挥练习的],比如说这个场景是敌人从正面扑过来,我应该如何脚下趟一个比起快速的步伐,在敌人的拳脚着落到自己身上之前,应该如何分析清楚敌人的重心,然后把自己的崩拳力量全部施加到敌人的重心之上
————这个才应该是形意之意,所有的为打崩拳而打崩拳的思路,全部都是南辕北辙,绝对不可能形成内家战力
延续上面的讨论,所谓形意门内真正的不传之秘,应该就是这个吧,反正不论如何,我都不相信老郭同志每天一万遍的崩拳的时候脑子里面就在想着如何中规中矩的做好这个动作,如果这样老郭同志的意志力和低级趣味就超级强了,老郭同志炼崩拳的时候,主动意识[应该到了最高水平也是有时主动意识控制,有时意控制]应该在构思各种战斗场景,绝对不是无聊的想动作规范
继续讨论,那么,练习崩拳的时候,是快还是慢,架子是低还是高,步法是半步还是一步,是不是出拳带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主动意识里面正在想什么
练习有成的标志,也绝对不是看你一个人打崩拳的时候的动作规范性,而是看你在对战的时候,是否能够把动作完全交给意控制,进而形成真正的内家发力
下面三个主要部分,是今天和明天讨论的重点:
形意的静功
太极的架子
太极的静功
分别讨论这三者对意的训练的作用
讨论完意的训练之后,开始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尝试定义气,然后一样的讨论两家训练体系当中对气的训练
最后应该是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内力掌故当中一些明显超过普通物理打击的现象,比如暗劲,不发人也不伤人的电击感等等
料敌机先也分成两个层面讨论,第一个层面是在现代科学解释能力范围之内的,就是看到或者听到敌人动作之后作反应;第二个层面超出了现代科学解释范畴,就是感觉到杀气,避免影响本文的科学性,放到最后讨论
作者:填鸭的木头
————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练拳的时候[我只有小时候照着书练的体会,没有拜过师傅,不过估计差不多],书上说很多道理,非常多的要领,如果这个时候是把‘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混在里面,作为一条的话,那么应该说算是根本没说
一般来说,只有极其强调的东西,在练拳的时候才会始终装在主动意识里面,至于真正搏斗,那就只剩下本能了,当然,这个本能也远不是意,后面会重点讨论一下
在一般人,意始终处于蒙蔽状态之下,看到这里的人可以立刻试一下,把脑子里面的所有念头都抛开,把眼睛闭上,耳朵塞住,你会发现你进入了一个昏昧的状态,就算是昏昧的意,大多数人也没有办法在这个状态里面常驻,一般情况下很快就会有杂念产生,离开这种状态
所以,对于内家功夫修炼者,还需要加强意,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把意上面蒙着的灰尘逐步擦掉,恢复其原本的清明状态,在形意拳里面,三体桩起的就是这个作用,当然,三体桩主要作用还有一个就是养气,这个是后面的话题了,今天主要谈明意的方面
按照佛道两家的修炼说法[无数人在这两个领域里面有成就],把眼耳口鼻舌身意[主动意识]带过来的所有感觉,思想都停掉,剩下的就是意了,套用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说的就是要想让意成长起来,就不能跟着眼耳口鼻以及主动意识转
三体桩在摆好姿势之后,也就是把那些如龙如虎如豹的身体姿势以及肌肉松紧程度调整好之后,剩下的就是开始努力向着
‘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方向靠拢了,每当产生杂念之时,应该有意识的不跟随,换句话说,就是放弃主动意识的控制权,让意出来体会站桩过程中的各种感受,经过这种形式的锻炼,能够逐步使意清澈起来,同时能够逐步适应意控制身体的感觉
估计意练到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了,疯了
————不会,意的训练,和佛家修炼如出一辙,和道家更不必说了,内家功夫本身就是脱胎道家,千百万人的实践证明,不仅不会疯,反而会产生大智慧
如果某个禅宗高僧,平时经常以拳法活动筋骨,经常参与总僧之间的比武较量放松精神,则该僧极其容易成为内家高手,反之亦然,某个外家功夫练习到一定程度的武僧,如果禅修一段时间,则武功必然有巨大提升,这个可能是少林能够长盛不衰的本质原因吧
这里顺便说一下,天下第一内功,实际上就是佛道两门的基本修炼方式,绝非武侠小说所言,需要葵花宝典方可,实际上任何一个真正发心出家的和尚,或者真正向往修真的道士,其日常修行,均以是最高水准的内功修炼,但是,为什么不是任何一个和尚出来都有战力呢,这个也是下面将要讨论的内容
内家功夫讲悟字
今天把形意的训练体系搞清楚,明天的太极应该就是一个小问题了,大家本质并无大异
讨论完了架子[套路]和站桩对意的影响,接着对比普通人以及外家选手,看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前面的讨论当中,仅仅讨论了应该如何在意当中投影一系列的影响,进而影响意的运动系统控制方式以及反应机制,还有应该如何加强意的作用的问题,并没有讨论:
在意的指挥下,究竟是怎样协调所有肌肉相同一个目标努力的
在意的指挥下,究竟因为什么反应速度可以达到匪夷所思的水准
这种问题,这里有一个潜在假设,就是在意的指挥下,这些事情都不算大事情,都是可以不追求,也没有办法追求的事情
那么,参考上面的一句话,以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体会到的,如果真的进入了一个生死群殴现场,并且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那么,这个阶段的所有反应,真的是非常的接近‘下意识’,并且经常能够作出来远远超过平时的动作,但是,是否能够说在这种环境下人人都是内家高手了呢?
肯定的答案就是不是,在这种环境里面,以及类似于火灾地震等等突发自然灾害里面,以及加上上面经常举的电击例子里面,普通人在短时间里面,单个动作里面,有可能作出来接近内家高手的反应以及爆发出来巨大力量,但是,这种情况具有巨大的偶然性,很少一部分人的很少几个人生瞬间,能够做到这个水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说书时间,都不可能做到这个水准,甚至于在上面说到的极端环境里面
但是,对于内家高手来说,可以经常性的进入这种状态,不论在群殴里面,还是和高手的单挑,或者面对偷袭,最倒霉面对天灾人祸,都可以做到远远高于常人的水准
回到论题,在单挑或者群殴的情况下,内家高手和普通人,外加高手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呢?
依然从形意讲
假设现在有一个形意门的选手,已经找到了意指挥行动的确切感觉,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已经把和对手战斗的场景丰富到了十种情况的水准
那么,在面对绝大多数的单挑情况下,以及面对水准中上[如果都是高手来群殴你,那么最好假设你有萧远山的战力]的群殴战况,该选手都是可以轻松面对的,因为在他的训练过程中用到的十种战斗场景,已经基本上包含了单挑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所有攻击形式,以及群殴当中的大多数需要面对的攻击
————这里需要作一个说明,十种是一个泛指,但是事实上,形意的训练方式当中,如果进入意的操纵范畴,其动作速度,反应速度,都远超普通外家高手,那么,需要关注的攻击方式只不过是从什么方向来,先出拳还是先出腿,动作快还是动作慢等等,说十种已经够多了,同理可以想象群殴
那么,在战斗当中,这位选手需要做的仅仅是把每个动作和判断都交给意去做,就完全可以做到纵横来去,几无敌手,并且基本上不做无用功,就是说群殴不占什么优势
内家高手在单挑或者群殴当中,意是非常清明的,所做的所有判断,都是平时练拳的时候已经千百次的通过主动意识投影过来的,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都是深思熟虑的动作
普通人在搏斗当中,绝大多数时候是处于高度兴奋但是头脑不清醒的状况下,面对大多数的打击,首先的反应是慌乱,只有在很偶然的生死关头,才能够在意的指挥下作出来正确的动作,有足够的反应速度,但是,如果接着给他一下,死定了
外家高手在搏斗当中,基本上主要是主动意识指挥,完全套用平时训练模式,那么,如果碰到的是一群普通人围殴,那么,面对每一个远不如自己的反应速度的选手的时候,外家高手也可以做到相当的战力,不过体力消耗很大而以,但是,面对反应速度与力量远大于自己的内家高手,外家高手基本上是没有办法,死路一条
如果是面对反应和力量比自己大的外家高手,大家至少处于一个数量级,最后很有可能演化成缠斗或者摔跤,绝对不至于没有办法打
谈一下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平的问题
假设普通人的战力为一
外家训练体系,会呈一个逐步靠近瓶颈,其实速率较大的曲线发展,基本上类似于:
第一年形成3的战力
第二年形成5的战力
第三年形成7的战力
第四年形成8的战力
第五六七八年很有可能就在9-11上面徘徊了,如果不进入内家,这个最终数据和该选手的本体身体素质有重大关系,历史上曾经有过超过100-1000的战力的外家选手,但是其本人基本上具有项羽或者关羽那样的超强本体战力[天赋]
内家训练体系,呈现一个相当不同的曲线,是一个起初平缓,有突破后急剧提高,并且基本上能够持久的线性提高,只有到了45十岁开外,才有可能出现下降,基本上类似于[这个形意和太极有大不同,本质原因在于形意的训练某种程度上接近外家训练方式,我们这里说太极]:
第一年还是1的战力
第二年形成1.5的战力
第三年还是1.5的战力
第四年还是1.5的战力
、、、、
第九年,找到了发力的感觉[好多人一辈子也找不着],形成5的战力
第十年,形成10的战力
第十一年,形成15的战力
、、、
第二十年,年龄大了,稳定在60的战力,之后缓慢下降
这个描述证明了现代社会要想推广内家功夫有多难了
续上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内家高手,如果本身天赋比较好的话,最后可以形成极高的战力,比如很容易的超过1000
我认为吕布和冉闵都是内家高手,有兴趣的可以论证一下
作者:老湿和尚
————有水平,前面提到铅球的时候,思路集中在肌肉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关系上面,倒是忘了太极门的重要训练手段
大杆子
这个层面的讨论放到后面一点,把拳法的讨论结束之后吧,大杆子本身的重量不轻,当然比不上吕布和冉闵的兵器,但是,如果他们是内家高手的话,也算是本身肌肉天赋极强的那种,所以兵器的重量对他们来说应该和大杆子差不多
为什么说吕布和冉闵,因为在我看过的武将战史上[可能我看得不够多],印象最深的这两位基本上对上谁都是秒杀,并且都干过连续几个时辰战场杀人[赵云的七进七出好像史记上没有]的勾当,这是明显的内家高手搏斗特征[项羽和关羽不能算,他们是肉体天赋过好,项羽力能举鼎,关羽身长力大,他们应该是适应战阵的外家高手的顶点]
昨天关于意的训练,没有谈透彻,这里开始引用一些形意的高手的体会来说事儿
先说一个我不赞成的:
赵道新
http://www.wuyiweb.com/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02&ID=2808&p=62&Upflag=1&q=1&r=358
这篇是他的拳论
其中很多谬误,按照我的理解,赵同学应该算是一个形意门的外家弟子,完全没有找到内力的感觉,比如:
[爆发力的施用不应有规律性,但都有明确的目标。任何一种爆发力发放时都要力求放松,以增加出击的速度。当接触目标前的刹那,肌肉整体突然紧张,力量骤然集中,劲长而透。随后迅速复原、放松、并在意念上已经形成了再次攻击的准备。整个行动似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瞑目]
[在拳斗中意念不足会使神经得不到充分的兴奋,注意力难以贯注,反应迟钝,从感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到肌肉做出相应的收缩,或者自从发现了进攻的机会到完成进攻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容易产生留情、犹豫和多虑等现象,导致打击速度、强度欠缺,造成打击无效或被敌所乘的被动局面。
但是意念过份强烈,神经系统反而处于抑制的状态,同时也影响了大脑敏锐的思维,从而使力度、速度和灵敏度下降。此外,容易产生锋芒外露,孤注一掷和加速疲劳等副作用。
拳术中意念的合理运用应以适中的意念强度贯穿于训练或实战的始终,并能根据客观需要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灵活的调整。在战斗中,视较技为角斗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战胜敌手作为神圣的职责。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一件计日成功的容易事,这必须使自身与环境达到高度的谐和统一]
从这两段引文[这个应该是赵同学的真实体会,当时比他牛的人太多,乱写很容易被识破]当中可以看到,赵同学在使用形意的时候,或者练习形意的时候,始终是主动意识在起作用,从这一点上看,赵同学完全没有进入内家境界,应该是自己原本力气比较大,反应比较快,最后训练成了形意门外家高手
再说一个尚云祥的弟子,李仲轩
这位的体会就和我上面的分析基本上差不多了,看一下他的自述:
http://www.wuyiweb.com/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02&ID=1679&p=63&Upflag=1&q=1&r=26
[形意拳还有秘诀,叫“肩在手前,手在脑后”,不好懂]
[比武靠即兴发挥,练武也要即兴发挥]
[与人交手,鬼催着似的就把人打了。打人跟闹鬼一样,你说形意有没有歪理?]
[练拳不能太用劲,要用脑子调。太紧了人受不了,你以为下了功,只要练就肯定好,不一定,练反了就糟了。形意拳哪一拳都健身,反过来哪一拳都伤身,越练越松快,就对了,练着乏味痛苦,就要赶快变招。否则劲太紧了,能把人练傻了,这是真事,不是比喻。练拳就是练脑子]
[练了拳,一天到晚身上显着架子,这是妖气十足。唐维禄怎么瞅怎么是个老农民,只在与人交手时两眼才来光,见着了唐师的神采,也就被他打倒了。在如何显真形这一点上,人和人就分出了巧拙。刹那显真身,是形意拳的大巧]
‘鬼催着就把人打了’,呵呵,当时指挥的根本就不是主动意识,这里就很清楚了吧,所谓‘手在脑后’也是在说这个道理,就是不用主动意识指挥动作
这位同学应该算是真正找到内力的
总算清醒一点了,要开始调程序了,先把今天要讲的提纲列一下
看来今天还到不了太极,能把形意这边的意讲清楚就不错了,今天主要分析一下这几个问题:
外家高手搏斗之时,如果是高水平对决,那么,基本上也是下意识的反应为主,和内家高手的发力与反应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形意的理想训练模式应该怎样
形意练架子的时候,内力的爆发应该在什么阶段,在爆发内力之前全身肌肉应该处在什么状态
形意什么时候开始实战训练比较合适
既然是意在指挥,那么,各种实战反应是如何培养的
为什么三体式和五行拳的后手都没有做出防护动作
大概就是这些问题了,依然仅仅谈论意的问题,气后面再谈
外家高手搏斗之时,如果是高水平对决,那么,基本上也是下意识的反应为主,和内家高手的发力与反应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开始分析这个问题
主要区别应该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内家选手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如果找到劲儿的话,那么,在日常训练当中,就已经习惯了在意的指挥下做动作,属于训练有素,而外家高手的下意识动作,依然是他们平时训练的主动意识指挥肌肉的运动模式,不会出现超过其本身肌肉力量太多的爆发力,就是说,真正搏斗之时,如果外家高手碰到动作速度力量相当的选手,则其反应模式与普通人差不多
第二个就是反应速度的问题,意在获得身体的运动系统控制权之后,并不能够保证可以对敌人的攻击做出来正确反应,佛门高僧,要想用意指挥身体,都很容易,但是要想在技击当中做出来反应,则必须在意当中投影下来正确的反应模式,如果是没有经过武学训练的佛门高僧,其反应模式会比普通人快很多,但是不会做出正确的技击动作,以及如果没有气作保护的话,很容易受伤[纯粹修佛,不练武功,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也会具有极强战力,这个后面论述,这里说的是一般境界的僧人]
外家高手的训练过程中,始终是主动意识作主,那么,换到意控制之后,反应速度快了,但是做出正确动作的反应模式完全没有建立,从这个角度说和普通人还是差不了多少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必须考虑,对于实战经验过于丰富的外家高手来说,比如说久经战阵的武将,以及天天找人打架的外家高手[呵呵,以赛代练],是很有可能进入内家境界的,也就是说,在频繁的打架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反应模式,进而保证在意的指挥下做出来正确的反应,但是他们和内家高手相比,气上面以及发力模式上面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唉,也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纯粹在意的控制下搏斗的时候,内家高手是灵台清明,了无杂念,非常清晰的状态,并且应该明确的知道自己做了哪些动作,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等等,比如:找到对方重心了,可以发力了,这样的反应在意当中非常清晰,并且对于高手来讲,是可以控制的
外家功夫,或者普通人,在生死战斗当中进入意的控制之后,脑海一片空白,最极端的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哪些动作,至于当前处于什么状况,敌人在干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影像
这个也是极其重要的区别
继续阐述一下为什么强调生死搏斗的时候,不论内家外家,基本上都是意在指挥,为什么踢足球的时候就不是意在指挥[绝大多数人]了
这个原因实际上很简单,踢足球的时候,面对的不是生死关头,大家都是主动意识控制的动作,一个球拦不住没关系,这种时候意是不会主动出来接管运动系统的,当然,内家功夫训练思路在足球当中的应用后面会有专题讨论
但是,在生死搏斗的时候,就完全不是这回事情了,面对群殴之时,刀光闪烁[蛊惑仔电影里面的群殴实在业余,古代战阵,任何一刀都足以致命],面前过来两把,左侧刺过来一把,这种情况下,分成两种人,一种是没有办法把运动系统交给意控制的,这个时候就被砍死了,也不需要讨论了;另外一种就是把运动系统交给意控制,能够闪开这三把刀
为什么说只有意控制运动系统才能做出这种动作呢?你说我个人反应快不行吗?
回到前面的论点,人类的主动意识的最快反应速度是0.125秒,这个是说,看到三把刀过来,反应过来需要闪躲,然后开始做动作的时间,并不是做完动作的时间,且不论做动作的时间,我们就讨论这个0.125秒
0.125秒是什么概念呢?
一秒钟八次,十秒钟是百米的世界纪录,一秒钟前进10米,0.125秒前进1.25米
这下子清楚了吧,不需要面对什么内家高手,三个外家选手向你冲过来,如果你听到声音扭头看到第三个,如果这个时候第三个和你还有2米的距离,那么,到你决定做动作的时候,第三个已经到了你面前0.75米以内了,呵呵,这里还没有算对方挥刀的速度远远大于跑步的速度
在主动意识控制下,如果扭头看到对方挥刀,是绝对来不及闪躲的,训练有素的刀手,挥刀到砍中,时间应该在0.05秒之内,如果人类运动系统只有主动意识能够控制,那么,这种情况下必死
但是无数武将的实际经历证明,小兵挥刀围殴猛将,最后的结果一般是小兵被全歼
外家高手,或者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把运动系统交给意控制,之后的感觉一般是‘下意识的一闪,出一头大汗,全身无力’,这个是在意的指挥下,肌肉爆发出远超常规的力量,不适应的结果,内家高手则无此忧,盖因日常训练原本就交给意在控制
要想否定这个论点,你必须拿出来人类主动意识的反应速度远远低于0.125秒的实际证据
看了一段29年国术大赛的故事,呵呵,那个时候的武功才叫武学,一般两人交手,只击中一下即分胜负,而且后果都很严重,‘颅骨下陷’‘手腕骨折’‘昏迷不醒’,呵呵,现在的散打选手,就是打我也做不到这一点,别说对搏了
承志是孙禄堂的晚期徒弟
[观战多日的松溪派高手纪崇德提出挑战
当马与纪上台后,马考虑的还是如何保存体力,准备明日的决赛。因有此心思,故精神不够高度集中。马先出左探马掌试探对方,此虽为虚手,但动作不够逼真、隐蔽,被纪识破。纪乃通家高手,当即以快制快,见点即打,迎马左掌,速发一拳,其机甚恰,其劲甚整,当即打断马之左掌三个手指。马负重创,但精神猛醒,镇定自若,不露败相。然而纪确为高手,知马受创,毫不放松,蹋中进逼。此时马形势甚危,遂施展脱打之艺,急速转身虚走,诱纪赶入,马实则重心潜换,突然右转身,在纪蹋中之瞬,用右避风掌打中纪之右颈处,当即将纪崇德击昏于地。马承智虽胜,亦因左手指断住院,无法参加第二日与曹晏海的冠亚军决赛,故马承智屈居上海国术大赛亚军]
这个叫做什么战力,马承志的手在出击过程中,可以说是坚硬无比[这个是后面要讨论的气的作用],纪一拳可以击断三根手指,然后马一掌击昏纪,喉喉,美国拳击有什么看头、、、
————关于武学传承的问题,很多人非常的忧心忡忡,认为现在祖国绝学面临失传的危险,这个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很重要目的
写到现在,加上后面的一系列论证,我基本上可以肯定,至少内家功夫,断代是可能的,失传是不可能的,因为主干的训练方法都已经写在书上了,并且对于内家拳来讲,具体是形意还是太极八卦并不重要,具体某个动作的细节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意和气的培养与训练,以及实战训练的方式,说得夸张一点,形意练到家的人,应该一个人有一套打法,这一点实际上我们在前辈身上看的很清楚了,郭云深半步崩拳,尚云祥仅习劈崩二拳,并且,各位前辈的打法,步法都完全不同,如果强求动作细节,反而走不到意的境界
所以,对内家功夫的细节技巧的断代甚至失传,不必在意,把思路整理清楚是重要的,有思路在,有基本架子在,等到内家功夫重新引起众人重视之后,迟早会有新的孙禄堂,郭云深,李洛能,张三丰出现
前面有人怀疑过内家高手群殴战力,正好昨天看到了一段孙禄堂的描述
首先简介一下孙老师
盖世高人,真正内家高手,精形意八卦太极,桃李满天下
师从李奎元,复从郭云深
最遗憾自己的弟子无人及得自己十之一二
始终战力强劲,成名之时,遍游河北山西山东,见馆就踢[呵呵,只是比武,如果杀人的话,应该就是灭门无数了],60高龄上下,还是经常和各门壮汉宗师动手,并且让对方叩服门下
且看老孙的一个段子:
[孙老曾在江苏国术馆训练厅中演示过这种技术中的身步之法。该厅约200平米左右,孙老身着一身黑衣,命馆内国术教师及训练有素者约数十人手沾白灰抓自己。众人一拥而上,以为此事甚易,然而孙老闪转变化之神奇莫测,使众人根本沾不了身。一刻钟后,众人早已气喘嘘嘘,无力做此游戏,而孙老仍平心静气,身上黑衣未沾任何白点,众人莫不深服]
想必大家明白那个时代的国术教师,没有真功夫根本不可能,加上训练有素者,共数十人[就算三十个吧,这个可是高手群殴],而这个时候孙老已经接近70高龄
结合孙老的打击能力,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这是一场生死群殴,则这三十多个高手,几分钟之内会尽数死在孙老手上[不要告诉我你怀疑孙老的打击力量,孙老很多弟子原本都是著名外家高手,如孙老门的时候都和孙老动过手,并无一人受得了孙老一击]
这个实际上比李连杰的精武门里面陈真闯日本人道场那一段要精彩很多倍,如果说可比性大概是萧远山雁门关受伏的战例可以比一下,但是孙老已经近70了[1860年生,1928后到江南设教]
好了,回到正题,开始讨论形意的训练方式,集中在意的方面[气的后面再谈]
传统形意的训练体系,仅仅强调了站桩,走架子[五行,十二形],喂手三个主要训练方式,并且对其训练次序,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哪怕同样是孙老师的弟子,也存在极大的不同,比如齐公博站桩三年,马承志仅学腿法等等,尽管和孙老的因材施教有很大关系,但是,明显的,并无一个能够描述清楚地判断标准,以及适合大多数人的训练步骤
这里也只能够作一个大致的描述,实际训练,需要根据个人的体会加大或者缩短某个训练阶段
这里从意的角度谈,后面谈气的角度
按照上面分析的原理,在形意训练当中,关于意的训练,要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和加强或者说重新发现意,第二个是训练意的战斗本能以及反应方式
先谈谈第一个方面,培养和加强意
培养和加强意主要是通过静功实现的,在形意里面就谈三体桩吧,不过我认为如果加上或佛或道的静坐,训练效果会理想很多
三体桩的动作,要领就不多谈了,正常人按照书上说的,站个35天就能找着动作要领了,也就是说,一站下来,两三分钟就可以把身体各个部分做到符合要求,好了,开始意的训练,这个应该是书上没有说得,或者没有强调的
摆好姿势之后,眼神也集中到应该集中的地方之后[前伸手的中指尖,或者面前三米],开始驱赶所有主动意识,包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的,身体的一切感觉,都不理睬
这个过程很困难,尤其是腿部的疼痛感,眼睛看到的东西等等,需要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做到不再刺激主动意识,就是说,眼前看到的东西始终在主动意识里面有一个反应,要想把这个反应消灭掉,需要相当时间找感觉,常见的是,好不容易找到感觉了,几秒钟或者一两分钟之后,主动意识又开始接管了,对于腿疼也是这样
能够经常性的做到完全摒弃主动意识之后,比如说站桩十几分钟,一半左右的时间里面,主动意识基本上退出舞台,意开始接管,这个时候你就应该体会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意是蒙昧的,或者说是昏沉的,有些类似于半梦半醒之间吧,继续站
意在经常承担责任之后,比如说,几个月吧,有快的人可能只需要几天,会开始经常性的体会到一个清醒的意,这个完全不同于你马上闭上眼睛,捂死耳朵,停止胡思乱想的时候体会到的那个意,这个意是极其清醒的,清爽,舒服,类似于熬了几个通宵,之后梦睡一觉之后的那种清醒、、、,好,尽量保持在这种状态,但是千万不要强求,强求的意思就是,、、、、、、、,啊,感觉来了,要守住;实际上这样已经不对了,主动意识又出来了,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要来就来,要走就走,不管它,逐步的,随着你训练的深入,清醒的意出现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越来越明晰
继续讨论上面的意的训练
佛道两门的静坐,更加容易体会到‘清爽的意’,具体的修炼方法可以参见佛家的天台宗数息,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各种藏地禅修指导
道家的需要注意选择一下,所有过分强调搬运[大小周天等等]的,都不应该学,松静功之类可以尝试
所谓修炼意,不是说一开始就能够进入意的控制,一开始的时候维持身体姿势,调整各个部位的肌肉的松紧,都是主动意识在控制的,这些工作都做好了之后,才开始主动地让主动意识停止工作,这个才是站桩的根本目的
从时间上来说,我的意见是每次上桩的时间,不要太长,3-5分钟,十几二十分钟都可以,不过次数要多一些,站的时间长了很难不受腿和上肢不适感觉的困扰,根本无法驱赶主动意识
作者:菩提道次第 提交日期:2006-05-25 12:44
站桩的修炼,主要目的在于养意和养气,属于内家修炼的主要成份,需要始终坚持
刚入门者,在站桩修炼的头三五个月里面,可以同时选择一路架子,比如说崩拳,每天练习数百遍,不要贪多,只学一路就可以了,找不着劲儿就不学别的,找着了学别的很快,甚至于不需要学别的了
在头三五个月之中,每天几百遍几千遍的崩拳,只有一个目的,把动作练习到完全不需要主动意识控制也可以正确的地步,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强调意的作用,也不需要在主动意识当中创建战斗场景,只需要不断地检讨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流畅
等到站桩的时候已经可以明显地体会到‘清爽的意’之后,打崩拳的时候开始意的训练
在大脑当中构思一个敌人,可以选择你最希望打倒的人,可以选择泰森
然后,这个敌人向你张牙舞爪的扑过来(可以想象成拳击当中向你发过来一个右直拳)
然后,趟步向前,在敌人右拳刚刚击出[这个细节很关键,表示对方已经没有变化动作的可能了],尚未运行到一半的时候,你的右崩拳后发先至[是否能够后发先至是实战的时候检验的事情,是意的控制,和你的主观意识无关,但是,主观意识一定要制造一个强烈的投影,到时候才有可能做出来正确判断]
右崩拳发出的时候,完全是松的,在想象当中接触到敌人胸膛的时候,攥紧拳头,发全力,后脚全力蹬地,肩部前抛,腰部快速转动,吐气发声[呵呵,这个我没有在书上看到过,不过我认为很有可能和后面讲的气的应用有关,假设是短促低沉的一声‘嘿’]
然后,胳膊还没有伸直的时候,松开肩部,腰部,后腿的力量,收拳
脑海当中,敌人此时已经应手飞出
作者:菩提道次第 提交日期:2006-05-25 12:54
按照这个意念训练,主动意识控制的打崩拳应该是在已经训练了三五个月之后开始,这个时候,崩拳的动作控制已经不需要主动意识参与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开始经常性的在站桩的时候体会到‘清爽的意’了
如果没有达到上面的两个要求,这种训练方式应该适当延后,半年,一年都可以
在主动意识控制下打崩拳,可以肯定地说,每一拳都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开始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减慢速度,配合脑海当中的图景是第一重要的,甚至于慢到三四秒钟出一拳也可以,务必把脑海当中的图景刻画细致,之后随着适应程度的增加逐步加快速度
好了,迟早有一天,脑海中的场景切换已经接近实际速度了,这个时候的崩拳应该已经有较强的外家战力了,这个时候站桩的时候应该已经是清醒的意为主了[走到这个阶段每个人也是时间不同,不过至少应该放个半年在上面,设若每天两千遍,半年也是几十万遍了,主要目的是形成一个能够投影到意里面的场景,需要一个如此强的刺激程度],好了,开始找劲儿
放弃那个场景的构思[此时应该和崩拳的动作完全合一,深入骨髓了],放弃所有的主动意识,按照站桩的时候体会到的境界,完全交给意指挥练习崩拳
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微妙的过程,是一个很难跨过去的坎儿,估计能否成为内家高手就看这个坎儿是否能过去了
我估计过去了之后,就进入一种越练越舒服的境界,全然被意带动,在一种狂暴的战意[同时还有清醒和舒适等等属性]带动下,几千拳已经练完
继续讨论上面的意的训练
佛道两门的静坐,更加容易体会到‘清爽的意’,具体的修炼方法可以参见佛家的天台宗数息,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各种藏地禅修指导
道家的需要注意选择一下,所有过分强调搬运[大小周天等等]的,都不应该学,松静功之类可以尝试
所谓修炼意,不是说一开始就能够进入意的控制,一开始的时候维持身体姿势,调整各个部位的肌肉的松紧,都是主动意识在控制的,这些工作都做好了之后,才开始主动地让主动意识停止工作,这个才是站桩的根本目的
从时间上来说,我的意见是每次上桩的时间,不要太长,3-5分钟,十几二十分钟都可以,不过次数要多一些,站的时间长了很难不受腿和上肢不适感觉的困扰,根本无法驱赶主动意识
站桩的修炼,主要目的在于养意和养气,属于内家修炼的主要成份,需要始终坚持
刚入门者,在站桩修炼的头三五个月里面,可以同时选择一路架子,比如说崩拳,每天练习数百遍,不要贪多,只学一路就可以了,找不着劲儿就不学别的,找着了学别的很快,甚至于不需要学别的了
在头三五个月之中,每天几百遍几千遍的崩拳,只有一个目的,把动作练习到完全不需要主动意识控制也可以正确的地步,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强调意的作用,也不需要在主动意识当中创建战斗场景,只需要不断地检讨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流畅
等到站桩的时候已经可以明显地体会到‘清爽的意’之后,打崩拳的时候开始意的训练
在大脑当中构思一个敌人,可以选择你最希望打倒的人,可以选择泰森
然后,这个敌人向你张牙舞爪的扑过来(可以想象成拳击当中向你发过来一个右直拳)
然后,趟步向前,在敌人右拳刚刚击出[这个细节很关键,表示对方已经没有变化动作的可能了],尚未运行到一半的时候,你的右崩拳后发先至[是否能够后发先至是实战的时候检验的事情,是意的控制,和你的主观意识无关,但是,主观意识一定要制造一个强烈的投影,到时候才有可能做出来正确判断]
右崩拳发出的时候,完全是松的,在想象当中接触到敌人胸膛的时候,攥紧拳头,发全力,后脚全力蹬地,肩部前抛,腰部快速转动,吐气发声[呵呵,这个我没有在书上看到过,不过我认为很有可能和后面讲的气的应用有关,假设是短促低沉的一声‘嘿’]
然后,胳膊还没有伸直的时候,松开肩部,腰部,后腿的力量,收拳
脑海当中,敌人此时已经应手飞出
按照这个意念训练,主动意识控制的打崩拳应该是在已经训练了三五个月之后开始,这个时候,崩拳的动作控制已经不需要主动意识参与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开始经常性的在站桩的时候体会到‘清爽的意’了
如果没有达到上面的两个要求,这种训练方式应该适当延后,半年,一年都可以
在主动意识控制下打崩拳,可以肯定地说,每一拳都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开始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减慢速度,配合脑海当中的图景是第一重要的,甚至于慢到三四秒钟出一拳也可以,务必把脑海当中的图景刻画细致,之后随着适应程度的增加逐步加快速度
好了,迟早有一天,脑海中的场景切换已经接近实际速度了,这个时候的崩拳应该已经有较强的外家战力了,这个时候站桩的时候应该已经是清醒的意为主了[走到这个阶段每个人也是时间不同,不过至少应该放个半年在上面,设若每天两千遍,半年也是几十万遍了,主要目的是形成一个能够投影到意里面的场景,需要一个如此强的刺激程度],好了,开始找劲儿
放弃那个场景的构思[此时应该和崩拳的动作完全合一,深入骨髓了],放弃所有的主动意识,按照站桩的时候体会到的境界,完全交给意指挥练习崩拳
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微妙的过程,是一个很难跨过去的坎儿,估计能否成为内家高手就看这个坎儿是否能过去了
我估计过去了之后,就进入一种越练越舒服的境界,全然被意带动,在一种狂暴的战意[同时还有清醒和舒适等等属性]带动下,几千拳已经练完
到了明显的感觉自己已经找着劲儿之后,就应该开始实战训练了
本来实战训练最好的对手是比自己牛查的同门兄弟,或者自己的师傅,但是现代社会这个条件比较难,那么,找几个愿意一起练得兄弟也可以,当然,最好就是找熟悉的练拳击或者散打的兄弟[上海体院较多,其他各地体院应该也有]
然后,告诉这兄弟,他是你的陪练,开始的时候得让着你
然后,让兄弟穿上护具,主要是胸腹的,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不打头
然后,让兄弟主动进攻,就用你构思的动作
然后,关键点倒了,放弃所有的主动意识,通常进行思考和判断的那个你不做任何反应,指挥动作的全部交给意
如果难以想象的话,假设对面的是一个仇家,对方和你有深仇大恨,务必杀了你,而你又肯定打不过他,这个时候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像上面那个兄弟自述的一个打三个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然后,完全不过脑子[主动意识]的,把你已经练习了几十万遍的崩拳打到陪练兄弟的胸腹交界处
呵呵,一次两次找不着感觉没有关系,回头继续走架子,迟早有一天能找到感觉
是否会给兄弟造成严重伤害也不必太担心,第一有护具,第二刚找着感觉的你,还只是内家低手,能发出来56百公斤的力量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只相当于足球运动员的一大脚,不会致命,不过对方很有可能再也不陪你练了
什么时候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陪练,不论对方做右直拳的动作多块,你都能更快地把崩拳的力量倾泻到对方身体上,就可以算是找着感觉了
以后的事情就不是我现在能够想象的了,不过估计到这个水准,增加个三五种战斗影像[还是上面的训练方式,不过脑中场景变成对手使用别的攻击方式]之后,估计你就可以海扁专业散打以及拳击运动员了
现在主要的训练问题已经讲完了,后面就是一个拾遗补缺的过程了,想起来什么说什么
起初的实战训练,完全就是一个找感觉的问题,对方可以带拳套,这样右直拳落在你脸上也不会太疼,你不可以带拳套,也不必带护腕,因为按照前面的分析,以及下面的解释,真正在意的指挥下发力,人体自身的保护是很强的,不会造成手腕或者肩膀扭伤
如果打十几次,一点也进入不了状态,始终有一个主动意识在控制你,好的,停止,回头继续走架子,站桩,过一两个月,在走架子的时候隐隐约约[这个不是主观意识指挥的判断,所以必然不是很清晰]的感觉,如果还是上次的陪练,上次的动作速度,自己可以很容易的做到比对方快了,好的,再来实战训练
在明显的找到状态之前,没有任何必要进行连续的实战训练,那样只会把你向外家的方向越推越远,第一次实战和第二次间隔一两个月,如果还没找到感觉,间隔一个月第三次,半个月第四次等等,始终是找不到感觉就练几天架子,而且找感觉的时候,几拳十几拳就足够了
等到找到感觉之后,就可以开始比较频繁的对练了,让陪练逐步加快速度,加大力量,直到全力以赴,不过这个阶段应该还是单一进攻方式,直到你的训练影像当中增加了其他的进攻方式为之,对方再变招
分析一下为什么三体式和五行拳的后手都没有做出防护动作
形意三体式和五行拳的后手,都没有像拳击那样做出来一个防护脸部和心口的动作,包括赵道新在内的一些形意门的外家高手,已经把这个动作改了
按照咱们前面的分析,形意的战斗关键是速度和反应,解决问题的是打到对方身上之后爆发出来的无匹巨力,后手防护实无必要
在前面讲的找感觉的实战里面,做不到在对方直拳动作刚做出来的时候,就趟步踏中,出手接敌,则算是没有找到感觉,如果做到这个地步了,相信那个直拳不会落到你的身上
进一步描述一下找感觉时候要找的那个感觉
能够开始找感觉的时候,应该首先在走架子的时候找到感觉,就是那种眼睛看到的,身体感觉到的,手上正在做的动作,都不往主动意识里面传递,并且,主动意识完全不干涉所有这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意完全控制身体的时候在走架子的感觉
那么,实战训练的时候追求的也是这种感觉,并且,应该加上对陪练方的无穷恐惧或者藐视[看起来有一些矛盾,要看你自己的个性而定,究竟是什么情绪更加能够让你进入忘我的状态,就设法让自己进入这种情绪,找到感觉以后,经过长期练习就可以不必介意这些了],然后,完全不在主动意识控制下做迎战反应和动作
这个训练过程当中,应该不能刻意的追求进入这种状态,应该是在走架子的过程中有了很清晰的感觉之后,再尝试实战训练
————其实按照咱们上面分析的站桩目的,三体式确实有一点耗力,容易分神,就是说容易引起主动意识的干涉
浑圆桩两脚均匀吃力,双手如果再放低一些,确实比三体桩好
不过当年孙老师让齐公博站三年三体式,应该有一定道理,大概体现在后面说的气的运行上面吧
抱女人这个说法,应该是在比喻很少抱女人的人刚刚报到女人的那种神志受到巨大冲击,脑海一片空白舒适的状态,和我们讨论的放弃主动意识是一个意思
我还没有开始站桩的训练,不过在禅修的时候,找到那种意做主的感觉的时候和没有找到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如果一定要描述的话,接近于这样一种状况:
本来耳朵在响,眼睛里面放进来的微光也有影响,身体在微微的动,尽管主动意识已经基本上不做事情了,但是这些依然非常清晰
然后,脊柱有些摇动,颈椎,头都跟着有些摇动
然后,意识[这个地方的意识很难说是什么意识]到这一点,切断这个摇动
然后,有些接近于‘咯噔’一下,世界清静了,耳朵还是在响,眼睛里面还是看得到微光,但是,整个身体完全的静止了,耳朵的响声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杂念还是会升起,但是你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又是一个杂念’,并且能够‘看到’这个杂念像轻烟一样飘散
不过,这个状态很容易被破坏,在刚开始修炼的时候很不稳定,要很久才能稳定下来
不过,要想加速这个状态的稳定过程,可以尝试一个连续的禅修过程,每天上座8-12次,每次半个小时上下,其间不说话,不看电视,不作剧烈运动,不吃晚饭,少睡觉[五六个小时足矣],可以看一些佛道两家的书,这样过20天到一个月,可以有极大的进展
估计站桩亦如是,不过我还是建议站桩和禅修混合着做
————八卦是我最不了解的四大[形意八卦太极武当]内家门派之一
不过从一些文字里面推算,八卦应该是强调静坐的,以静坐养意
和桩功对等的训练应该是八卦的跑圈子,跑圈子的训练目的应该是训练到纯粹意做主
感觉上八卦就是综合了静坐和跑圈子顶替了桩功
武当是明确的强调静坐的,同时也强调站桩
————分析到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内家功夫并没有太大神秘之处,至于一跳八丈高,呵呵,上面的分析如果你换算成跳的高度的话,1吨[2吨是全身之力,跳仅仅是腿部力量]*30厘米作用距离,我没算过,估计不高,应该在一两米左右
关于内家功夫在现代体育的应用,后面会有专门讨论,不必着急,抬杠就没有必要了
内家功夫的一般效果也就是能打架,最高境界是修道,在古代的时候,能打架容易赚钱是不争的事实
打泰森的问题我也蛮奇怪的,真的内家高手应该随便放翻泰森,即使带着手套,只不过难看而已,一拳结束战斗,为什么没人去呢??
不过当年国术三大赛,办的规模确实很大,前来观摩的外国人极多,并且当时在华外国人,搞拳击的以及军方的极多,军方应该有正规的搏击训练,那么,外国人看自己的个头比那些中国人大那么多,应该有勇气上去,但是结果是三大赛并无一个外国人上台
我想没人打泰森可能是现在内家高手确实已经极少了吧
形意练架子的时候,内力的爆发应该在什么阶段,在爆发内力之前全身肌肉应该处在什么状态
按照前面的分析,内力是在意控制下被一种‘要全力以赴的打倒对手’的动作目的支持,所发出来的爆发力,那么,在没有找到感觉之前应该是发不出来内力的,即使是走架子也是一样
不过,走架子的时候,在脑子里面构想战斗场景的时候,应该强调触敌发力这个过程,比如在胳膊运行到150度角的时候触敌,170度角的时候停手,只有这个阶段手是握紧的,场景中全身肌肉都在协作,击打想象中的泰森,这样,才有可能在停止主动意识之后有一个正确的动作序列
找到感觉之后,训练有素之后,应该是任何一段都可以爆发,绝非仅仅某个角度可以,郭云深和孙老师都表演过0距离任意部位发力
能说形意拳经
————没看过,不过我感觉现在我这个体系要融会贯通了,呵呵,可以开始照章训练了,不过我这里基本上没有讲具体练法,讲的是指导思想和原理,到时候真的练的时候还要看书,不过那个时候感觉应该已经不一样了
我每次入定深入到一个我所能达到的深度之后,都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恐惧
————这个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我的两个修佛的同伴也有这种体会,在这种时候,有两个手段可以采用,第一个是立正念,发菩提心不敢说,但是发出离心还是比较容易的,你可以看一些佛家的书研究一下应该怎样发心,发心之后,恐惧感就消失了,诵经也有效果;第二个就是思考,首先通过研习佛家的唯识论,或者深入道德经,黄帝内经,彻底搞明白在深刻入定之下,人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状态,把在这个状态之下看得到,感觉得到的一切都视作正常,会好很多
不过不论如何,被别人拍一下都是很严重的事情,我也是锁好自己房间的门,告诉儿子和家里人自己静坐,不要大声喧哗
—多看看佛家的修炼书籍,现在很多藏传佛教的修炼指导书里面关于你们提到的问题有很多说明[一般书店没有,到五台山或者大的寺庙边上的书店有]
实际上修炼形意和太极的桩功,都不强调具体的搬运,我以前也练过意守丹田之类的东西,始终感觉不舒服,最近了解的东西多了,发现意守丹田是只适合某一类人的修法,原产地也是佛道经典,适应面更强的修法就是什么都不意守,什么都不搬运,什么都不追求,让意作主,在佛家就是自性作主,在道家就是‘至虚极’,放弃主动意识又保持清醒,是静功的主要目的,要想彻底不出偏差,还是需要一些基础知识的,佛家我比较推荐,道家的东西普遍难以理解
越说到后面就越邪乎了,可惜。你举的那些例子始终是书本,而且是几十年前的书本描述
————这篇文章没有邪乎的地方,基本上所有的训练方式,体会转变都有道理
那些例子里面,不仅仅是书本,孙老师的儿子孙存周,解放后很久,依然以战力闻名,当时闻名的高手,王芗斋,赵道新等等,都被他狠狠打过,体委找他,被他坚决拒绝,孙剑云估计你应该知道了,孙老师的女儿,著有多本孙氏太极拳著作
孙存周对所有人都说,孙剑云也侧面证明:他的搏击水准,不及父亲一二
孙存周曾经在几十人面前,一蹿三丈[虎形,原地起跳],接近十米,如果有立定跳远,孙存周必然冠军
———呵呵,上面说得到处都是事实,如果你们实在不相信引用的东西,一定要自己体会,那么,文中的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后面会讨论到的,电击可以极大地增强肌肉收缩强度,而气和意的另外一个主要功效就是加强发力的时候的生物电效应,这个东西可以很容易的制造一个实验环境;另外一个就是强调的用意指挥战斗,这个实验环境很简单,找一帮哥们,告诉他们,打不死你就不要停手,然后动手打你,可能第一次第二次没有办法找到用意指挥战斗的感觉,只要兄弟们落实指示,狠狠揍你,每次都打倒你一个月爬不起来,那么,第三次的时候,他们开始动手,你就应该体会到用意指挥战斗了,当然,很有可能最后还是你被打倒,但是,他们一定告诉你,你比前两次强十倍以上
电击的试验:
找一个哥们,手持木棍,旁边伺候,然后拿根铁丝,往插座的火力线里面伸,事前告诉兄弟,如果痉挛了,就用力打击你的手臂,使之脱离铁丝,三五次之内一定有一个明确的最强劲爆发力体验
太极的桩功基本上就是松静桩和浑圆桩,松静桩实际上就是简简单单的一站,双眼微和,这个和静坐基本上差不了多少,前面已经讨论过,这种桩功的真正练法和目的,就是‘虚’和‘静’两个字,寻找没有杂念的意,并且经常性地停留在这种状态当中,就是桩功的根本目的,至于为什么不坐下,估计是为了培养行动的时候用意控制的基础
太极桩功一样是养意的,这一点不需要多讨论
对了,还有一个常见疑问:
现代格斗技术都讲究一个步法轻灵,以及很多格斗技术都非常重视腿的使用,那么,为什么形意和太极都基本上没有腿法呢,并且两家的步法都强调稳,而非拳击那样的跳步??[孙老的例子不能算,那个是天才]
这个问题仔细想想也很简单
内家功夫实际打架的时候,指挥的是意,对于绝大多数内家选手来说,很难训练到和主动意识一样灵活[但是要快太多太多],这个是第一个原因,按照这个原因解释,孙老的腿法出神入化,和孙老的意已经到了圆转如意的地步有关;不采用跳步的原因是,内家发力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协调全身的肌肉,而协调全身肌肉的时候,腿部力量和臀部力量都需要蹬在地上才能发挥作用,跳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蹬地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内家发力,随时可能发,不想跳步的时候,只有押到某个节奏点上面,才能发出重拳,所以,内家打法两脚始终要在地上[大多数情况下,太极和形意都有单脚为主甚至腾空的技巧]
后面会谈到气的修练的要点
按照我对整个气功体系的了解,对所有强调意守和搬运的功法都是反对的,大道至简,佛门禅修,道家静坐[不是说那些大小周天,白日铸基之类的东西,而是单纯的数息或者观空的静坐],宗旨与要求均完全一致,这个不是巧合
但凡敢独自称为一家的,并且功法比较繁复,比如什么阶段得气,如何运使等等,第一可能是骗子,第二可能就是只适合很少一部分人,如果贸然修炼,很容易出偏差等等
真正的气功训练,推荐佛门的禅修,藏地的各种禅修指导,一些佛教网站上的禅修讨论,都是可以学习的东西,这些在本文不作重点
本文通篇讲的基本上都是自修的思路,现代社会,好师傅很难寻找,理论水平比我高得仿佛都没有[那个赵道新还算是形意高徒,呵呵,这里对事不对人]
太极的创始人不论是张三丰还是王宗岳,都是相当聪明的人
按照前面分析,太极依然是内力战斗,但是,与形意的一往无前,以力取胜相比,太极要巧妙的多了
先讲讲太极的名言
‘用意不用力’
这一点,众多拳家纷纷解释,从这个解释里面就可以看出来高低了
这里提到的意,大家都应该已经明白了,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意,绝对不是主动意识,所有的强调主动意识的拳家,统统没有入门
在形意门,入不了内家的门,还可以把自己培养成赵那样的外家高手,依然可以具备较强战力,但是,太极如果找不到意,则形不成任何战力,下面分析原因
我想象当中的太极走架子
太极走架子的目的和形意完全一致,最终目的就是以意带动,完全放弃主动意识,并且,形成一个强烈的格斗场景投影[那位问了,我健身不行吗,也可以,不过这里谈正宗的内家功夫],最终达到用意指挥实战的目的
但是,太极和形意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太极强调你来我往的格斗,形意则强调一轮分胜败,快者胜[同为内家高手,则打击一次足矣]
太极具备相对复杂的招式体系,形意则可以仅仅从一路五行拳入门
这样,就有以下问题需要讨论:
如此复杂的招式体系,要如何能够映射到意里面,形成良好的战斗反射
和前面分析的内力基本原则是不是有矛盾
走架子的时候怎样判断已经是意在指挥了
所谓缠丝劲,透劲大概说的是什么打法
分析太极之前先讲一下摔跤
这里真打过大架的读者不多,但是真的摔过跤的应该不少,我们小时候摔跤是和足球一样重要的游戏,我在初中高中的时候,摔跤基本无敌,不过班里有两三个明显早发育的兄弟,体重达到80公斤以上,我还是奈何不了他们,不过他们也搞不定我
摔跤的时候,一个基本要领就是借力,对于不太会摔得对手,往往不敢主动进攻,这个时候你也无力可以借,很简单,搭上手,推他一下,很自然的反应,对方就会有一个前顶的力,然后,顺着这股劲道一拉,下面一绊就结束战斗,我的绊子搞得不好,一般转化成夹颈摔,这样摔不倒[比如那两个80公斤以上的]我也不吃亏
太极的很重要宗旨之一就应该是借力,不过太极是内家借力方法
[太极也有发人的方法,也有正了八经的一拳击出,这些都后面讨论]
你这个明确的应该算是天赋不错,就是说紧要关头意能出来的那伙的,可以照着上面的说法开始训练
关于训练周期的问题,昨天的描述已经比较清楚了,如果说形意,牛人应该可以在3-5个月之内找到内力的感觉,很差的应该在1-2年也可以找到感觉,不过这个并不是普通说的那种‘形意一年打死人’,那个一般说的是没有找到劲的外家选手,仅仅是比一般人速度快一点,力量大一点而已
这里又要提一个内家功夫的极端重要的特征了,不强调拳打少壮,不管你是什么年级,用意指挥练拳,都是非常舒适的事情,并且都能够逐步积累意的强度,以及养气,最终形成逐步成长的战力,这个和现代体育项目的基本理论是完全矛盾的
先描述一下太极走架子的意的训练
和形意一样,也是假设每个动作都面对不同来势的敌人,然后,或顺其来势改变对方力量方向,进而弹出对方,或格挡之后[这里的格挡应该是顺势格挡,而非硬挡],爆发尖锐力量于敌方要害
由于太极拳的套路长,入门者应该选择一路最简单的,比如说二十四式吧,随便哪家的都行,然后,由于动作太多,同时,练习的目的是构思一个完整的战斗场景,所以,开始的时候应该肯定是慢慢练的,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太极拳的动作节奏,不过脑海当中的战斗过程才是主体
写到这里,我推测,太极套路,如果不是为了健身的太极,应该很容易构思一个完整的战斗路数,比如对战单一高手,以及对战数名高手等等,个个招式之间的衔接应该有明显的道理,首先要能够构思一个完整的战斗路数,之后才有可能进入意的境界
太极招数的意念,就是那个主动意识千百次强化,进而争取投影到意里面的战斗反应,和形意有明显的区别,形意的非常简单,比你快,比你狠,比你准;但是太极里面,思路徒然多了很多,不过联想到太极里面‘园’的传奇,应该也不是太多,面对敌人的各种攻击,基本上应该都是走一个顺势弹开的思路,这一点后面仔细讨论
既然太极是根据对方的进攻动作做反应的,那么,要投影到意里面的战斗观念就不是无限强调速度的了,而是根据对方的速度灵活调整的一个动作速率
好了,我们可以构思一下太极和形意完全在意的控制下走架子的区别了:
形意的走架子,在进入意的境界之后,节奏明显,一静一动,静是已经打飞一个对手了,动是开始迎击另外一个对手,动时速度飞快,发劲之时,应该是噼啪有声,静时,如虎豹欲择人而噬,人不敢近
太极的走架子,时快时慢,但是,基本上在普通人眼里看来,都应该是相当快的动作[我认为大家少见到快的走架子,应该是因为他们不希望外传的原因],不过比起形意得来应该是慢一个节拍的
还有一点,如果真正进入了意的境界,太极架子里面的招数应该不是按照一个次序排的,并且每个具体动作每次做出来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投影到意里面的战斗场景在重现的时候,不会完全一致
太极的慢,是思路导致,类似于前面讲的那个摔跤的例子,你一推对方,之后一拉,这之间的节奏需要根据对手的反应速度掌握好,如果对手的反应很慢的话,你在对手没有发出顶的力道之前拉,效果很差
所以,太极的各个动作应该和实际搏斗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的动作速度类似,而非形意所追求的明显超过对方
按照这个思路描述的慢,应该是和拳击比赛当中的动作节奏类似,有等待敌方攻击的类似于跳步移动身体的不快的动作,也有应对敌方攻击,并进而加上自己的力道把对方顺势击出的动作,这种动作的节奏应该和拳击的出拳速度差不多
我认为,在走架子的时候,如果达到主动意识完全不管,然后外人看起来动作速度是上面描述的那个节奏,应该就表示该选手初步找到太极的感觉了
太极的实战训练,很多人认为是推手,我认为绝对不是,推手应该是原来的太极牛人之间,较量高下又不伤人的手段,你连劲儿都没找着推个屁呀
太极的实战训练,和前面讲的形意的训练一样,也是让对手穿上护具,戴上拳套,按照某个动作构思的进攻你,然后你用这个动作击飞对方,不过,其中要找的劲儿各个动作不同,存在和形意一样的刚劲,更大量的是所谓柔劲,下面仔细解释一下
就讲一个云手吧,各门太极都有的标准动作
形意里面基本上没有防守动作,碰到速度比自己快的选手,基本上就是自己被击飞了
云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防守动作,简单一点说就是两手在身前不同距离画不同幅度的圆,找到劲儿之后,不仅仅可以防守,还可以防守反击,不过是那种顺势反击,就是大家普遍说的‘四两拨千斤’[千万别和推手搞混了,推手再牛差的人,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技击训练,你找一个散打高手去,两拳绝对放翻,当年的国术大赛有大批的太极高手被各路外家少年在擂台上追打]
云手找劲儿的时候,首先一样是进入意的控制,对对手产生无尽的恐惧或者愤怒,然后,敌人还是一个右直拳
在敌人右拳击出的时候,你的左手开始启动云手的上半段,迎上对方右拳
在双方身体中段,碰到对方右拳之后,左手搭住对方右拳,被对方冲击向自己方向运行的同时,体会对方右拳当中的力道和速度
根据对方右拳的力道,肩部,腰部带动作胳膊向自己的左后方发力
发出的力道以正好能够在一段20厘米左右的运行距离当中让对方的右直拳偏离自己的身体为准,注意,这里和外家有明显区别,外家的格档的力量作用距离一般仅有两三厘米,这里需要20厘米的作用距离,需要使出来的力量不大,但是,需要的反应速度远远快于外家
然后,在对方的右拳基本上运行到终点,开始收拳之前,自己的左手加速,半握住[不要理睬太极的粘劲一说,那个是练到孙老和杨老的水准的事情,不是你刚入门的时候该想的东西,半握就是粘住了]对方右前臂,向自己的左后方猛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