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ssom blast king:西王母石窟在埃塞俄比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28:59

世界最伟大的历史考古发现之四

                    ——西王母石窟在埃塞俄比亚

              ——破《海内十洲记》寻到昆仑山西王母

                         作者:赵自强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你们作好了接受新思想、新科学、新真理的思想准备吗?写这种开创性、革命性的超前论文,须要丰富的知识和探索的勇气,同样,读这种论文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勇气。不然的话,人们就会用错误的过时的传统理论批判它是胡说八道,并把它当成垃圾而不顾。而事实上,它是一把启迪智慧的钥匙,开卷有益,解谜释疑,引导人们通向未知世界。下面,是我研究了22年的大历史学成果!博主恭侯你们阅读、讨论、支持和批评!

                                     (一)

    我们在研究问题之前,首先要虔誠的感谢伟大的祖先,向他们敬礼!因为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回顾历史的宝贵文献和文物,这就使我们今天还可以追寻到祖先的身世和出处,并了解到西王母的生活片断,了解到远古的智慧和建筑,了解到中国人的根和故乡。同时,我还要衷心的感谢环球网、搜狐网、石林体验网和“散漫的人 散漫生活”、“风的方向等网站和网友精彩图片资料,是他们的资料使我的论文增添了光彩和说服力。

    下面,我接着(270)《研究〈海内十洲记〉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来继续研究聚窟洲”、西海”和昆仑”等等历史地理问题。

    (14)《海内十洲记》又云: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真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鸟之象,因名之为人鸟山,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或名之为震檀香,或名之为人鸟精,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种六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复亡也。以香熏死人,更加神验

    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国所有,以付外库,又献猛兽一头,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似狸而色黄,命国使将入呈帝见之。使者抱之,似犬赢细秃悴,尤怪其言非也。问使者:“此小物可弄,何谓猛兽?”使者对曰:“夫威加百禽者,不必系之以大小。是以神麟故为巨象之王,鸾鸟必为大鹏之宗,百足之虫制于滕蛇,亦不在于巨细也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千吕,连月不散者,当知中国时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将贱百家而贵道儒,薄金玉而厚灵物也故搜奇蕴而贡神香,步天林而请猛兽,乘毳车而济弱渊,策骥足以度飞沙,契阔途遥,辛苦蹊路,于今已十三年矣。

    神香起夭残之死疾,猛兽却百邪之魅鬼,夫此二物,实济众生之至要,助政化之升平,岂图陛下反不知真乎?是臣国占风之谬矣。今日仰鉴天姿,亦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视则贪色,口多言则犯难,身多动则淫贼,心多饰则奢侈,未有用此四者,而成天下之治也。”武帝恧然不平,又问使者:“猛兽何方而伏百禽,而噉何物,膂力何比,其所生何乡耶?”

    使者曰:“猛兽所出,或生昆仑、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其寿不穷,食气饮露,解人言语,仁慧忠恕。当其仁也,爱护蠢动,不犯虎豹。当其威也,一声叫发,千人伏息,牛馬百物,惊断絚系,武士奄忽失其势力。当其神也,立兴风云,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龙腾骛,处于太上之厩,役御狮子,名曰猛兽。

    盖神光无常,能为大禽之宗主,乃玃天之元王,辟邪之长帅者也。灵香虽少,斯更生之神丸也。疫病灾死者,将能起之,及闻气者即活也,芳又特甚,故难歇也。”于是帝使使者,令猛兽发声,試听之,使者乃指兽命唤一声,兽甜唇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雳,又两目如殲磹之交光,光朗冲天,良久乃止,帝登时颠蹶掩耳,震动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虎贲,皆失仗伏地,诸內外牛馬豕犬之属,皆绝绊离系,惊骇放荡,久许咸定。

    帝忌之,因以此兽付上林苑,今虎食之,于是虎闻兽来,乃相聚屈积,如死虎伏。兽入苑,径上虎头,溺虎口,去十步已来顾视虎,虎辄闭目。帝恨使者言不逊,欲收之,明日失使者及猛兽所在,遣四出寻讨,不知所止。

    到后元元年长安城内病者数百,亡者大半,帝试取月支神香烧之于城市,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于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录余香,后一旦又失之,检函封印如故,无复香也,帝愈懊恨,恨不礼待于使者。益贵方朔之遗语,自愧求李君之不勤,惭卫叔卿于揩庭矣。明年帝崩于五柞宫,已亡月支国人鸟山震檀却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时,何缘不得灵香之用耶,自合命殒矣。”


http://www.raelian.cn/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39:06 [只看该作者]

(二)

    我在前面已坦诚的说过,我研究《海内十洲记》时,曾犯过不少认识上的错误,开始时,我也把它当作一部中国地理典籍来读,结果胡里胡涂读不出一点头绪,就象读“天书”一般令人玄幻神迷。当我具体的把文献记载的地方,与中国地理进行对比时,却发现对不上号,这就使我更加迷莽了。于是我就想啊,这个“聚窟洲”到底在那里呢?名称是何意呢?为什么我读不懂呢?对于这些问题,我总也琢磨不透。

    后来研究久了,问题老在脑海里翻腾不息,当我读懂《山海经》之后,犹如借到楼梯,思想也就上了一个台阶,这就使我忽生奇想,难道这部一向认为是记载中国地理的古籍,也是一部记载世界地理的文献?有了这种思考之后,我顿觉眼前一亮,心里也就豁然开朗了,接着我就拿文献记载的地方,与世界各地的情况进行逐一比较,结果发现基本上都能吻合。

    尤其是,当我正确解读了“凤麟洲”这节史料,原来是记载东非的地理,这就使我产生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感,从而使我能够排除传统偏见,正确理解“聚窟洲”的真实含意。

    据我长期反复的研究认为,这里的“聚窟洲”一名,关键在于“窟”字。然而,这个“窟”字作何解呢?其实,它的本义就是洞穴的意思:如石窟、穴窟、窟窿。并且它还可以引伸为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如匪窟、魔窟。而“聚”字又作何解呢?其实,它就是:会合,集合,聚合,聚会,聚积,聚集等意。这也就是说,这个“洲”上是因为有很多“石窟聚积”在一起而得名。换言之,古人是用上古时代我们祖先修建的某种最伟大的最值得纪念的最值得欣赏的建筑物而取的名字。

    当我有了这种思考之后,我又进一步研究发现,这节史料从聚窟洲”至“伐其木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为止基本上都是上古留下来的原始文献。但是,从语气上来看,却很流畅,不古朴,仿佛有人翻译过的痕迹。而其下大部分内容,就不是原文了,而是东方朔翻译《海内十洲记》留下来的注释文字。因为历史上有这段插曲,所以后代史家多误认《海内十洲记》和《神异经》都是东方朔的遗著。

                             (三)

    然而,东方朔(前161一前93)何许人也?他怎能获得翻译《海内十洲记》的机会和权力呢?并怎能影响后人的学术思想呢?关于这些问题,我只要简约的介绍一下东方朔的生平事迹你就知道了。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县(今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著名辞赋家,才气过人汉武帝即位时,征集四方豪杰。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并“不时察颜观色,直言切谏”。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闲余之时,他就写书陈志抒发自己的不满。东方朔一生著述颇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等遗文,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因为东方朔在汉武帝时代任过国家要职,所以东方朔可以进宫阅览和整理历代遗留下来的国库藏书。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吴承恩在《西游记》里还把东方朔篇写成东华帝君的弟子,道号曼青呢!

    当我们了解了东方朔的才华和官职,以及他可能翻译过《海内十洲记》的事迹之后,我们也就知道了这部古籍变成现在这样混乱不堪的原因了。而这个原因,就是后人把古文和注释文字混淆造成的。我们只有研究和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才有可能去伪存真,发现真实的历史事实,并揭开《海内十洲记》的本来面目。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0:12 [只看该作者]

 (四)

    现在,我们再回到这部古籍中来继续讨论文献记载的问题,这就会使我们又发现,自“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种六名”之后,这段史料都是东方朔篇写的故事,而不是真实的上古文献。在这个故事里有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两物”给汉武帝的內容,其中一種贡品叫“却死香”,也就是一种“檀香”之类的香料,死人闻到它的香气都会复活;另一種贡品是一条“象狗一样大的动物,它长着黄色的皮毛,形状象狸貓一样,它吼声如雷,虎豹见它都不敢仰视”。我们根据这只动物的这四个特点来猜这个谜语,看它是当今世界上的什么动物。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到,它就是非洲的雄狮。只不过汉朝君臣第一次看到它,不认识而矣。再一点,就是东方朔在说故事时,把它与狗相比,故意缩小了它的体形,这就误导了我们。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能祥细的研读一下这节古文中的其它内容,又会发现,其实,古人在文献里还是留下了很多线索,指明这个动物的身份就是狮子,并且还有两处直截了当的称它为“狮子”。

    如使者说:“臣国去此三十万里”,这当然是离我国很远很远的外国了。使者为了进一步陈述“月支国”与我国有很远的距离,他又祥细的说道:他们步天林而请猛兽,乘毳车而济弱渊,策骥足以度飞沙,契阔途遥,辛苦蹊路,于今已十三年矣。”这段话意是说:他们到森林里抓到这只猛兽,乘毳车而渡过了东非大裂谷里的大湖,又赶着马车穿过了大沙漠,阔别家乡踏上了漫漫征程,辛苦跋涉,已经走了十三年才到君国。请你想一想,这个离我国“三十万里”,走了“十三年”的国家是在那里呢?对于这个问题,傻瓜都能想到,这个“月支国”当然不是我国西面的新疆或西藏,也不可能是印度,而是更远的非洲了。

    使者又说:这种“猛兽所出,或生昆仑、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处于太上之厩,役御狮子,名曰猛兽。”这意思是说,这种猛兽生活在非洲的许多国家里,抓到它之后就把它关在皇帝的马厩里,并把它当成“神兽”来看待,为皇帝所使御,它的名字叫:“狮子”,又叫:“猛兽”。

    然而这一点,恰恰又和古代非洲人的信仰相一致。例如,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不就是这种“神兽”和人体揉合在一起的产物吗?

    你再想一想,这个离我国有“三十万里”,并且出产“狮子”,还叫使者走了“十三年”的“昆仑”,它能是我国西部的昆仑山吗?那里出产“狮子”吗?答案显然只有一个,不是!

                            (五)

    真相,还须要我们继续探索下去。

    所以我们在研究这段文献时,应该把上古的原始文献,与东方朔注释时增添的故事区分开来,或剔除那些与实际研究作用不大,或可有可无的文字,留下那些原始的重要的真实的内容。那么,就剩下这张比较真实的面孔了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真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鸟之象,因名之为人鸟山,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或名之为震檀香,或名之为人鸟精,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种六名。”

    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聚窟洲”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如果孤立的光看“聚窟洲”三个字,来讨论这个地方在那里的问题。那么,中国西部和印度一带有佛窟聚集的地方都可以视为“聚窟洲”了。这样一来,那不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新疆克孜尔的石窟。印度著名的阿旃陀窟、爱罗拉石窟、阿江达石窟;以及斯里兰卡的丹布拉佛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都可以来争这一“风水宝地”!那么,谁真谁假就永远说不清了。

    然而,据我掌握的文献文物资料告诉我,其实,这里的“聚窟洲”,应当就是人们意料之外的埃塞俄比亚拉里贝拉的古名。因为在拉里贝拉,不仅有石窟存在,而最关键的是,这里的石窟是“十二玉楼”。尽管现代埃塞俄比亚人称它:“独石教堂”。但这对文物群本身而言,不会起到本质的变化。这犹如天气变了人要换装,时代变了物要换名是一个道理。这就是说,只要它本质未变,那我们就可以从我国历史文献里找到很多关于它的记载。而我国记载它最早最著名的历史文献就是《山海经》。

    例如,《山海经·大荒西经》云: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尽有。”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1:23 [只看该作者]

张澍辑《十三州志》云:

   赤水西有白玉山,山有西王母堂室”。

    《太平御览》第38卷引《十六国春秋·前赵录》云

     “上昆仑……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缕师,焕若神宫。”

    《太平御览》第38卷引《列仙传》云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师也,服水石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上,常上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除此之外,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还有比这更加重要,更加精彩的史料。但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专家学者,以及所有有志研究西王母的人,都应当化大气力,静下心来,坐冷板凳,到书山书海里寻找那些最有价值的,象金子一般珍贵的史料,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发奋钻研的精神,他就难于突破陈规陋习,去发现真理。

    自豪的说,我做到了这一点,用了22年时间进行钻研,终于发现《太平御览》第38卷引《河图始阖图》、《海內十洲记》、《云笈七签·墉城集仙录·西王母传》、《史記·封禅书》,这四部古籍里就有我们需要的宝贝资料。因为它里面不仅准确记载了埃塞俄比亚的“石窟”,而且还准确记载了埃塞俄比亚的“石窟”数量是“十二”,并且还准确的记载了该“石窟”的外形是“楼”。而恰恰这一要命的数字和楼式,又与埃塞俄比亚“石窟”的数量和楼式相吻合。

    据《太平御览》第38卷引《河图始阖图》云

    “昆仑之墟,有五城十二楼”。

    《海內十洲记》云:

    “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地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

    《云笈七签·墉城集仙录·西王母传》这两篇古代文献又说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所居宫阙,在龟山之舂山。昆仑玄圃,阆风之苑,有金城千重,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台,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

    并且,司马迁在《史記·封禅书》中也说

    “黃帝时为五城十二楼”(第426页)。

    我们从上述史料里看到,特别从后面这四部文献里看到,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也就是黄帝女儿“魃”的时代,而人们又要问了,这个“魃”是何人呢?其实,她就是笫一代“西王母”的古名。同时,她也就是《圣经》记载的第一任“示巴女王”。而所罗门王会见的那个“示巴女王”是谁呢?其实,她就是传承“魃”的王位的,第十几代的“魃”的曾孙女。因为“魃”就是“示巴”的急读。这也就是说,“魃”和“示巴”是指同一个女皇。

    我们了解了这一史实之后,也就知道了,黄帝时代的笫一任“西王母”,在埃塞俄比亚古都北面的拉利贝拉,切割整座小山,并把它雕凿成了高大的楼式石屋,当时一共雕凿了大小十二栋石屋,故名:“十二玉楼”。因为中国古人习惯把“石”称为“玉”。所以“石屋”,也就是“玉楼”。

    我在这里还要强调,你千万别小看“十二”这个数字,因为我们都知道,“十二”在中国古代文化里是一个“圆满吉祥”的符号,所以中国古人万事都凑个“十二”。我们从中国历史里看到,古代除了黃帝时代的十二楼之外,还有“十二星座”、“十二生肖”、“十二时辰”、“十二月”、“十二宫阙”、“十二音律”、“十二花神”、“十二孝”、“十二纹章”、“十二金钗”、“十二美男”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埃塞俄比亚的十二栋“独石教堂”,肯定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份遗产。

                            (六)

    还有一点我要指出,那就是,如果我们今天还不清醒,还愚蠢的按照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样半对半错的理论观点来研究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并说它是:“蒙昧野蛮”的时代,是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时代,是使用石器的弱智时代。那他的脑袋肯定还是120年前未开发的“榆木疙瘩”。

    事实上,我们看到,上古时代既有使用原始简陋的石器工具的“矮小人种”存在,他们创造了低级的“细石文化”;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上古时代还有使用金属工具的“巨人”存在,他们创造了高级的金字塔、巨石碑、巨石人像、巨石球、巨石圈、“独石教堂”等等“巨石文化”。

    如果我们今天还看不到这些物证,或对它们熟事无睹,还用“伟人”半对半错的理论,解释上古历史文化,那他就会被“独石教堂”等“巨石文化”碰得头破血流,无言以对。而事实上,上古“巨石文化”的存在和发现,已经无情的给了“伟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也就是说,真实的上古历史文物证明了,“伟人”的“社会进化论”和“上古落后论”,显然是半对半错的理论。因为上古的“巨石文化”证明了,五千年前最少有一部分古人是很聪明、很智慧、很了不起的,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相反,这就使我们发现了,原来,“伟人”只研究过“细石文化”,而对“巨石文化”根本就没有研究。客观的说,“伟人”对“巨石文化”是一个一窍不通的白痴。

    如果“伟人”能活到今天,看到“西王母石屋”象现在的别墅一样漂亮,他们一定会惊得目瞪口呆,一定会气急败坏的说:“我真蠢”!一定会为自己所谓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感到羞愧!

    然而,这就是客观历史,这就是客观事实,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遗憾,这就是“伟人”难于逾越的鸿沟!这就是历史和科学把“伟人”的智慧局限了!所以他们的理论,既有智慧的一面,也有愚蠢的另一面。

    当我们做了这些研究和铺垫之后,再从文物上来看“西王母”的“十二”栋“玉楼”就好理解和接受了。

    而遗憾的是,研究历史的学者,往往忽视文献载史的局限性。事实上,如果我们孤立的光从简陋的文献记载上看:“穴处”、“堂室”、“石室”、“王母堂”、“神宫”、“十二玉楼”,显然难于想象出文物的真实面貌。如果没有考古文物的发现和映证,那这段伟大而真实的历史,必然成为一个无从考究的千古之谜。

    好在我们祖宗在天有灵,考古学家又勤奋努力,这才使“十二玉楼”又从荒草覆盖之中发现了出来,这样一来,“中埃”两国文献文物就能珠连璧合,相映生辉了。从此,我们可以自豪和骄傲的说,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来看一看,都应当知道,我们祖先是从埃塞俄比亚的,这“十二玉楼”里走向世界的。

    但说来也很遗憾,外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几乎没有人读过《山海经》、《史记》和《海内十洲记》,这类中国历史元典,所以他们找不到原始的历史文献为鉴,只能凭传说和猜想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文献记载的死文物,所以他们在研究这些文物上,特别在研究这些文物的雕凿时间和建筑人物上,一般都不可能准确的了解到真实的史实,所以他们只能凭借后人转钞成集的《圣经》之类的文献来推测臆断上古文物,这样一来,其研究成果大多都有错误。

    相反,中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又几乎没有人见过“西王母”遗留下来的这些“石屋”。这样一来,我国学者对“黄帝”和“西云母”的历史,也只能瞎猜一气。这不,我国北大、清华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都把“黄帝”和“西云母”说成是虚无飘渺的神话中的人物。

    这样看来,文献文物在证史上,两者具有相同重要的意义,缺一不可,不能分割,丢失那一种证据,都会造成历史断裂,研究历史的学者,也就只能持孤证盲目的瞎猜,这种研究现象,也就直接导致了历史学研究成果的不真实。

    现在,中国人寻找了二千多年的“西王母石屋”的照片就摆在我们面前,我想现在谁都想一饱眼福,看看它究竟是什么模样?究竟有多大?多高?多长?以及多么美丽?总之,我们要看看中国古人为它喋喋不休的理由和价值,以及它有何种不同凡响的特殊地方!

    我们从这些文物外表的图片上看到,古人记载得相当准确。因为这些“独石教堂”,的确是两层、三层、四层的“玉楼”。如果没有文献文物映证,谁敢相信“原始社会”的古人会建“楼房”,而且是用独石雕凿成的楼房。这样伟大的奇迹,谁敢信!但文献文物就在面前,可以说,铁证如山,证据确凿,由不得你不信!

    下图,就是“西王母”遗留下来的“十二玉楼”。下面的文章,就是外国学者对“西王母玉楼的错误解说词。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3:58 [只看该作者]

(七)

有一篇题为《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建造》的短文说:

  埃塞俄比亚的岩石教堂举世无双,最有名的要数亚的斯亚贝巴以北300多公里的拉利贝拉。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始建于公元12世纪后期拉利贝拉国王统治时期。有“非洲奇迹”之称。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据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Lalibela,1176-1207,又一说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时候,一群蜂围着他的襁褓飞来飞去,驱之不去。拉利贝拉的母亲认准了那是儿子未来王权的象征,便给他起名拉利贝拉,意思是“蜂宣告王权”。当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坏心想要毒杀他,被灌了毒药的拉利贝拉三天长睡不醒,在梦里,上帝指引他到耶路撒冷朝圣,并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另一篇名为《举世无双的建筑群》说:

  拉利贝拉有11个中世纪的教堂和小教堂,它们在一条大部分干涸的溪流――约旦河两边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这些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几乎没有高出地平面。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外观造型惊人,内部装修独特。其中四个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的,其余的则要小些,要么用半块石头凿成,要么开凿在地下,用雕刻在岩石上的立面向信徒标示其位置。每个群体都是一个由某种围墙围绕着的有机整体,游客在里面可沿着在石灰石上开凿的小径和隧道网四处漫游。

  独石教堂矗立在7-12米深的井状通道的中央,是在由深沟将高原的其他部分与之分离出来的岩石上直接雕刻出来的。雕刻自顶部(穹顶、天花板、拱门和上层窗户)始,一直延续到底部(地板、门和基石)。为了使夏季影响这一地区的滂沱大雨能通畅地排掉,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空间平面呈轻度倾斜状。建筑物的突出部分,如屋顶、檐沟、飞檐、过梁和窗台的突出程度视雨水的主要方向而定。

  开凿工程显然分几个阶段进行,这样,建筑师、工人和手工艺人可平视工作,不用树脚手架。一些人负责开凿独石,将它与周围岩石分离,别外一些人则负责制作成型。碎石是通过开口(如窗户和门)搬运的,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用镐和杠杆挖掘,用小斧和凿子进行细部加工。

还有一篇名为《罕见的绘画和雕塑》的短文说:

  拉利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支撑。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个有五个中殿的教堂,据16世纪葡萄牙使馆派往所罗门宫廷的神父弗朗西斯科阿尔瓦雷斯教父说,过去的阿克苏姆大教堂也有五个中殿。

  根据基督教的惯例,有三个分别面向东、北和南的门通向教堂内部。这是按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基督教堂修建的。呈东西向,隔成八间,28根支撑半圆形拱顶的支柱成行排列其间。

  相邻的圣玛丽亚教堂比耶稣基督教堂的面积小些,高度为9米。墙上的窗户为阿克苏姆风格,里面有三个中殿,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代表几何图案(希腊十安、万字饰、星形和圆花饰)和动物(鸽子、凤凰、孔雀、瘤牛、大象和骆驼)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但大多均已损坏。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绘画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国王(1434-1465)统治时期。主门之上是一个描绘两个骑手杀死一条龙的浅浮雕,由于埃塞俄比亚的圣所中很少有动画雕刻(实际上,在基督教的中东地区都是这样),所以这幅雕塑属珍品之列。

  圣迈克尔、各各他教堂和三位一体教堂组成一个教堂群,其中最大的教堂圣迈克尔教堂被用十字形支柱和谐地分为三个中殿,供奉耶稣受难像的各各他教堂的最显著特征,是在其两个中殿的墙壁上雕刻的七个真人大小的牧师系列像。此外,它的壁龛中还有一个基督墓。

  供奉圣子圣父圣灵的小教堂要经过各各他教堂才能到达。它的布局呈不规则四边形,内设三个独石圣坛。圣坛组成一个半圆,并饰以十字架,中央有一个洞,做弥撒时,牧师用它放置“托博特”(埃塞俄比亚礼拜仪式用语,吉兹语中的“约柜”)。在教堂地下室的后面,有两个双手合十进行祈祷的神秘人物站立在一个空壁龛的两边,壁龛的顶部是一个圆圈环绕着的十字架――或许代表三位一体

  墨丘利教堂和天使长加百列与拉斐尔教堂为地下教堂,起初用于非宗教目的,后被圣化。它们一度可能是王室住宅。往前不远,利巴诺斯教堂既有独石教堂的特点,又有地下教堂的特点。它的四边被一个环绕四周、内部挖空的高高的长廊与山分开,而其顶部却与高处的岩石块连为一体。埃马努埃尔教堂是一个有着三个中殿的长方形教堂,具有阿克苏姆古典风格的所有特点。

  圣乔汉教堂是拉利贝拉唯一被凿成十字架的教堂。坐落在一个近乎方形的竖井状通道(22×23米)的底部,与其他教堂相分离,形似希腊十字架。它的地基很高,里面既无绘画,也无雕塑,因为这些东西会转移人们对其和谐而简单的线条的注意力。天花板上,十字架的每个臂都与一个半圆拱相交,而这些半圆拱是在矗立在中央空间的四个角的壁柱上雕刻出来的。虽然这个建筑的低层窗户属阿克苏姆风格,但高层窗户上却有着与各各他教堂相类似的带花饰的尖拱。

  这些教堂的建成使拉利贝拉城成了一个宗教中心。从公路或空中都很容易到达拉利贝拉。

                             (八) 

    当我们看了文物照片,又读了这三篇介绍“独石教堂”的短文之后,再用“中埃”两国文献文物比较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聚窟洲”上的“西王母石窟”,其实,就是《史記·封禅书》记载的:“黃帝时代的十二楼”。同时,它也就是考古学家今天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十二栋“独石教堂”。三者,名称虽异,其实是同一种建筑物的不同称谓。但有的资料写发现了十一栋,有的资料写发现了十二栋。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十二栋“独石教堂”埋没两千余年,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被重新发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失而复得”的奇迹。所以,今天有人把其中的两个小“教堂”合二为一,或一个小石窟坍塌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为了进一步揭开“聚窟洲”谜案,接下来,我们再从地理学方面来看“聚窟洲”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在这一研究中,我又发现,《海内十洲记》和《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一段相似的记载。

    《海内十洲记》说:聚窟洲,在西海中……,北接昆仑……。上多真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尽有。”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5:45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看到,这两部古籍都提到了“西海”,同时,也都提到了昆仑”,同时,还提到了“穴窟”。然而,这里的“西海”是指那个海呢?其实,它就是指埃塞俄比亚东边的红海。而这里的昆仑”又是何意?在那里呢?

    关于这一点,我国史学界的研究是很糟糕的,用全军覆没来概括不为过,因为没有一个人真正猜对过这个问题。事实上,他们的观点基本上都受到汉武帝和司马迁的错误影响,离题万里了。就拿在这个问题上研究得最好的学者的观点来说,他们也没有真正说清楚昆仑”是何物,在那里的问题。

    例如,我们看到,苏雪林的《昆仑之谜》、凌纯声的《昆仑丘与西王母》和吕微的《“昆仑”语义释源》,在研究这个问题上较为有名。

    苏雪林说:“西王母与昆仑有析不开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

    吕微说:“尽管我们至今还无法统一关于昆仑山的确切‘地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昆仑山总是与‘西方’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中国人认为,昆仑山是天下最高的一座山,位于大地的中央,在中国的西部,神话中的昆仑是黄河的源头。”

    吕微又说:“昆仑……的本意是圆。……轮、转都和圆有关。”“昆仑的本意是圆,在汉语里面,凡是圆的东西,多半可以昆仑名之。”“昆仑山之所以被古人认为是天山,绝不仅仅是由于它高,可上通于天,而是因为昆仑山的形状是圆的。”“昆仑山本身就可理解为一个放大的葫芦。

……圆的东西多可称之为昆仑”。

     当我了解了苏雪林和吕微的“昆仑观”之后,尤其是吕微的观点,我不能不为她解释昆仑山的观点喝彩。坦率的说,一个人在迷莽的猜测之中,却能猜得如此贴切,甚至把昆仑“理解为一个放大的葫芦”,真可谓,难能可贵的天才。

      然而,尽管她猜得很形象,也离事实较近。但是,吕微的解释并非真理。因为她只字未提“昆仑”即是“火山”的概念,更未指明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在东非的事实。

      我看到中国史学界的严峻问题,所以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多次,最近我又在(779)《甲骨文金文中的“冠”字研究》一文中再次强调,这里的“昆仑”,就是指埃塞俄比亚西边的“东非大裂谷”一带的火山。犹其是坦桑尼亚与肯尼亚边界上的乞力马札罗火山,位于赤道中间,是非洲最高点,中央的火山锥称基博峰,海拔5895米。

    我们把问题研究到这里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吕微天才的猜想她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昆仑山总是与‘西方’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中国人认为,昆仑山是天下最高的一座山,位于大地的中央,在中国的西部,神话中的昆仑是黄河的源头。

    然而,吕微说的这些条件,恰恰乞力马札罗火山”都一一吻合。请看,“乞力马札罗火山”地处我国的西方”,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并且位于大地的中央”赤道正中,而且是众多河流的源头”;此外,它的形状还真象一个大葫芦”。

      当我们揭示了这些致关重要的事实之后,我们也就了解了“昆仑”的真正含意。古人所说的“昆丘”,其实就是泛指世界上的一切火山。然而,西王母国附近的“昆仑山”,那就是指“乞力马札罗火山”,以及附近的火山。因为火山和火山口是个巨大的圆轮,所以中国古人称它为“昆仑”。“昆”者,大也;“仑”者,圆也。同时,中国古人还把火山称为“环丘”和“员丘”。

    恰恰这一点,《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得很清楚:“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说:“槐江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这就说明了,东非不仅有火山存在,并且还有正在熊熊燃烧的活火山存在。

    然而,这是不是客观事实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东非地理书上看到,东非大裂谷一带确实存在许许多多火山和活火山,其中的尼拉贡戈伦盖伊都是活火山。这一发现,也就进一步证实了,“聚窟洲”上的“昆仑山”,在埃塞俄比亚附近的事实。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6:51 [只看该作者]

(九)

    当我们把谜案破解到此,如果学者们还不相信《海内十洲记》记载的“聚窟洲”,在埃塞俄比亚的话。那我就再请“聚窟洲”上生活的动植物来说话了。我们看到,生活在“聚窟洲”上的动植物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并且洲上还生长着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却死香。”

     这些动植物的名字,多般不是中国有的动植物的名字,也不是现在动植物学家取的名字,所以一般在字典里查找不到它们。这就使人们觉得,《海内十洲记》是部神话般的“天书”,难于理解。所以我们要认识这些动植物,只有到外国去找、去猜、去重新认识它们。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7:41 [只看该作者]

纵观这些动植物的名字,我们仿佛只认识“狮子”的名字,好象其它动植物的名字,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其实,这些动植物,我们都认识,只不过古人取的名称,和我们取的名称不一样,这才使我们生疏了。

    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生活在印度和东非两地的主要动物,也是动物中最凶残的霸主,所以月支国人称它为“神”,所以中国古人将它的名字排在第一位,这都是有道理的。

      既然古人说,“聚窟洲”上排在第一位动物之王,是“狮子”;那么,这个“聚窟洲”就应当印度或东非。然而,人心总是多疑虑,恰恰印度离我国很近,其国又多石窟,难道这个“聚窟洲”在印度?

    关于“聚窟洲”的地理位置问题,我们从“狮子”身上难于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证据。那么,我们对这个未解之谜,只能继续进行探索。

 

 

下面,我们接着来说“辟邪”。然而,中国古人说的“辟邪”是一种什么动物呢?我相信,没有几个人真正知道这种动物的原型是什么

    我打开电脑查悉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它一共有四个名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生着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还会飞行。

    既然,这种动物有四个不同的名字,当然,这四个名字的前后排列可以随意调换。那么,我当然也可以把“辟邪”移到前面来,这就变成了:辟邪又名天禄、貔貅、百解

     迄今为此,我们对“辟邪”还是了解不多,考古学家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曾出土三件玉辟邪另外魏晋南北朝墓中亦常见用琥珀、蜜蜡和石料制作的辟邪,亦见一些魏晋南北朝陵墓前雕塑辟邪兽作镇墓用。

    然而,尽管我们查到了“辟邪”的古代神名。但是,它在现实世界中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我们还是不知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辟邪”的原型,其实就是那种连狮子都要躲避三舍的重量级动物,它的真实名称就是“犀牛”。中国古人知道犀牛是陆生动物中最强壮的动物之一,所以多把它当作镇墓兽使用。

    我们再从动物学角度来看它,犀牛是六千万年前就出现了的古老动物,进化到现在,世界上的犀牛有五个品种,它们是:非洲黑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爪哇犀牛

    这也就是说,现在非洲和印度都有犀牛生活着。从这里来看,“聚窟洲”到底在印度?还是在非洲?这个问题还是无法确定。

    这样一来,就逼得我们还要往下探索。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8:12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们再来说“凿齿”,它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为了了解这种动物,我们翻开《辞海》一查,发现对它有多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解释。

    有人据《山海经》认为凿齿”就是与羿打仗的那个凿齿,而与羿打仗的当然是人。晋代郭璞解释说:“人,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汉代高诱解释说:“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现代民族学家认为:凿齿”就是敲折、拔除、锯平、毁损牙齿的一种原始习俗。

    我们回到《海内十洲记》中来看,那些把“凿齿”当人解释的,显然与“聚窟洲”上与狮子、犀牛为伍的“凿齿”不相干!这样看来,字典里也查不出这种动物的真实身份。那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反复琢磨了很久才发现,其实,它就是生活在东非大裂谷湖泊中成千成万的“火烈鸟”。古人见它的嘴象“凿子”一样而得名。如果你不信,请对照图片看一看,“火烈鸟”的嘴象不象“凿子”一样?

      然而,今天的“火烈鸟”分布很广,它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这就是说,印度和非洲都有这种飞禽存在。

    这样看来,我们想“火烈鸟”来确定“聚窟洲”的地理位置,又没门了!这就逼得我们还要继续往下探索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1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8:46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长牙铜头铁额之兽”,它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关于这种动物的名字,我到字典里也没有查到。我相信,老师们恐怕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但我有了一些研究经验,把它放到非洲动物中排队,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它就是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著名动物一一“大象”。

    你若不信,请看看“大象”的照片,世界上还有那种动物的牙齿比它更长。我们看到,大公象的牙齿可以长到一米多长,如果动物比赛,看谁的牙齿长得长,那“大象”一定是冠军。你再看看“大象”的头,没有毛发,灰暗的古铜色,真有几分“铜头铁额”的味道。就凭这两点,我猜“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是“大象”,一定不错。

    但问题研究到此,“聚窟洲”到底在印度?还是在非洲?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1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49:15 [只看该作者]

这就逼得我们要继续研究“天鹿”问题了。然而,“天鹿”是一种什么动物呢?我打开电脑进行搜索,只看到人们说它是一种“灵兽”,一名天禄。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无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艺文类聚》九十九引《瑞应图》:“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

      我们查到这些东西,对我们解谜有什么作用呢?显然,这些解释都对我们破解《海内十洲记》中的“天鹿”无助。

      这样,我们还得回到文献中去。我们看到,月支使者对汉武帝说过:这种“猛兽所出,或生昆仑、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这里提到的“天路”,是与“昆仑、玄圃、聚窟”并例在一起的地名,这说明,它们相距不远。然而,我在前面证明了“昆仑”在东非。那么,这里的“天路”,也应当在东非。

    因为东非高原平均在1500米一一3000米之间,地势比较平坦,所以中国古人称这里为“天路”。由于“天路”出产一种美丽善良的的大鹿,爱把头颈伸向天空求树叶为食,所以古人称它为“天鹿”。

   然而,在非洲这个地方,爱把头颈伸向天空求食的鹿,是一种什么鹿呢?这个谜语就好猜了,它就是“长颈鹿”。“长颈鹿”是世界上个子长得最高的动物,也是以树叶为食的动物。它由于腿脚过长,饮水十分不便。所以它们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时十分容易受到狮子的攻击,所以群居的长颈鹿往往不会一起喝水。

    问题研究到此,我们才看到,在一串动物之中,只有“长颈鹿”是唯一生活于非洲的特产,世界上其它国家都没有,印度也没有。由于这个物证的突然出现,这就使“聚窟洲”的“天平”一下就倒向了非洲。

    恰恰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寻找的最最重要的证据!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聚窟洲”的问题,论证到此就算解决了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一种新时代的祭司,供奉着一种新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科学。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祭司。                        
                                       Alice小大  1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新时代祭司
等级:管理员 帖子:4709 积分:8080 威望:17 精华:19 注册:2003-9-28 0:37:39    Post By:2011-9-23 21:50:05 [只看该作者]

但古人还嫌不足,接着又写了一段关于“反魂树”的内容。这就是说,最后要确定“聚窟洲”在那里的问题,还要看这个重磅炸弹了

    月支使者说:“反魂树”,又称“却死香”;这种树木非常奇特,它不仅香气可以救人,并且它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若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

    对于这些史料,我在研究了《山海经》之后,很久才弄明白,这里的“反魂树”,其实就是《山海经》记载的:“长寿树”和“不死树”的异名。同时,它也就是现代植物学家所称的:“波巴布树”。由于它还会结出一种猴子爱吃的条型水果,所以又称为:“猴面包树”。由于这种树木的寿命特长,可活四五千年,故得名:“长寿树”和“不死树”。

    据查,猴面包树,属于木棉科植物,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但胸径却可以达到15米以上,往往需要40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由于它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或“树中之象”。

    由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并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干季降雨很少。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旱季,在雨季它就拼命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树干里。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可以贮藏大量的水分,在干旱时节,便成了人们理想的水源。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到了干旱季节,这种树木贮藏的水分就会慢慢的蒸发掉,所以树干就会慢慢的“空虚”起来,这时人若“扣其树”,树中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如群牛吼”叫。

    所以“聚窟洲”上的“反魂树”,也就是非洲的“猴面包树”。

    我们研究了上面一串动植物的名称,而真正需要的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它们究竟生活在那里。我们研究发现,“天鹿”和“反魂树”只分布于非洲,印度和世界其它地方都没有。

    由于“天鹿”和“反魂树”,已证明是“长颈鹿”和“猴面包树”,又由于它们是非洲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独一无二的物种,所以“聚窟洲”上出产这两个物种,那就等于说:“聚窟洲”在非洲,不在印度。换言之,我们正确的释读了“长颈鹿”和“猴面包树”,就等于正确的解决了“聚窟洲”在非洲的地理问题。

    这也就是说,独特的物种,在证史上,可以起到其它证据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正确破译“天鹿”和“反魂树”之谜是我们正确破解“聚窟洲”之谜的一个关键证据。我们把问题研究到这里,整个证据链条也就圆满了,整个研究工作,也就可以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

    总之,通过上述比较研究,现在可以断定了,世界上同时具有以下特点的国家:即濒临海边,靠近火山,距离我国遥远,还有十二栋石窟;同时,还出产“狮子”、“犀牛”、“火烈鸟”、“长颈鹿”和“大象”,并且还生长“猴面包树”的地方,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完全符合这些条件,那就是埃塞俄比亚。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说,《海内十洲记》记载的“聚窟洲”,就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古名之一。同时,我们还可以肯定的说,《海内十洲记》是一部记载世界历史地理的古籍,而非记载中国历史地理的古籍。

    朋友们,

    你们说我猜对了吗?

      你们对这些精美文物感兴趣吗?

    你们为西王母石屋感到震撼吗?

    你们为我们祖先感到骄傲吗?

    希望能和你交流思想,共同进步!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已经非常幸运的接触到了现代社科知识的最高机密和学术成果!我希望你们比我们更上一层楼,比我们这一代人更聪明!更有创造精神和开拓勇气!这样中国科学才能发展,民族才能昌盛,社会才能进步啊! 

    最后,赵自强声明:只要不违背本文宗旨,任何人都可拿去转贴,拿去散发,拿去复制,任何媒体都可拿去引用到任何文章中去,本人分文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