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丸连招动图: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3:32:46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

(一)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释】

[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

[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

[5] 自覆:自取灭亡。

[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信""乘""从""鄙""使""是""行""素""辞""期""道""去""固"等13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A、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B、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C、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2、 为"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

A、登,升     B、驾,坐,骑    C、凭借,趁着    

D、连接       E、利用           F、顺应,顺着

G、冒着,顶着 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I、"四"的代称

3、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②旦日,客从外来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A、①④   B、②⑥⑧   C、③⑦⑨   D、⑤⑩

4、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

A、蜀之鄙,有二僧

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B、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C、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6、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项                                         (    

A、 觉今是而昨非

B、 是己而非人

C、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无乃尔是过与

E、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F、 定国是之诏既下

G、 惟利是图

H、 然是说也,人常疑之

7、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

B、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C、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8、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               (     

A、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9、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     (   

A、 归去来兮辞

B、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于是辞相印不拜

10、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 

A、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B、 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C、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1、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

A、 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B、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C、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D、 臣之所好者,道也

12、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 

A、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D、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13、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   

A、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C、 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D、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E、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F、 斯固百世之遇也

【参考答案及提示】1、C(题干及ABD三项中的"信"都做"诚实、守信"意义讲,而C项中的"信"作"的确、实在"讲,另如《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      2、H       3、B(B项中的几句与例句中的"从"都当"由,自"讲,A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跟从、跟随"讲,C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向谁学习"讲,D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听从、顺从"讲。)                          4、B(题干与B项中的"鄙"与其后的"人"合成一个词语,表谦称。A中的词当"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讲,CD中的词语均是"鄙陋、鄙俗、鄙琐"的意义。)         5、A(题干与BCD三相中的"使"均作"出使"讲,A项中的"使"为名词,出使的人。)           6、CDH(此二句中的"是"均做指示代词"这、这个"讲,其余各剧种的"是"的意义分别为A为"正确",B为"认为正确",E系词,表判断,F大事,G宾语提前的标志。)        7、B(与例句中的"行"均作"节操、品德"讲,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屈原列传》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AC中的"行"都作"行走"讲。D中的"行"作"运行"讲。)     8、C(与例句中的"素"都作"空,白白地"讲,AB中的"素"都作"平素,向来"讲,D中的"素"是"白色的绸绢"。)         9、A(A中的"辞"是一种文体名称,BCD中的"辞"都与例句中的"辞"含义相同,作"不接受,推辞,辞去"讲。)       10、A(A与例句中的"期"均作"约会,约定"讲。BC中的"期"都是名词,约定或限定的时间,期限。D中的"期"是"要求,期望"的意思。)         11、D(D中的"道"是"规律,法则"的意思,例句与ABC三项中的"道"是"途径,方法,措施,策略"的意思。)         12、D(D句与例句中的"去"均作"放弃、舍弃"讲。A句中的"去"是"离开,离去"的意思。B句中的"去"作"距,距离"讲。C句中的"去"作"除掉,去掉"讲)    13、AE(例句AE中的"固"均作"本来,原来"讲。BF中的"固"是"确实,的确"的意思。C中的"固"当"当然,自然"讲。D中的"固"是"究竟,到底"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 信:与C项中的"信"意义相同的例句还如《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除此之外,"信"还可作○① "相信、信任",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忌不自信,而复问妻妾";《出师表》中"愿陛下亲之信之"等。○2"信物、凭证",如《荆轲刺秦王》中的"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使者、送信的人",如《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4"消息,书信",如《柳毅传》中"长天茫茫,信耗莫通";《祭妹文》中"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5"任意、随便",如《琵琶行》中"底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6通"伸",如《隆中对》中"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等。) 

2、乘:属A项意义的例句有《诗经o氓》中的"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属B句意义的例句如《曹刿论战》中的"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石钟山记》中的"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属C项意义的例句如《过秦论》中的"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属D项意义的例句如《论积贮疏》中的"兵旱相乘,天下大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的"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属E项意义的例句如《教战守策》中的"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冯婉贞》中的"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属F项意义的例句如《归去来兮辞》中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属G项意义的例句如《登泰山记》中的"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属H项意义的例句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过秦论》中的"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属I项意义的例句如《殽之战》中的"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从:"从"的意义还有○1追赶、追随,如《狼》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带领,带着,如《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赤壁之战》中"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3参与,参加,如《琵琶行》中"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4行,做,处理,如《群英会将干中计》中"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5依傍,挨着,如《鸿门宴》中"樊哙从良坐"。○6堂房亲属,如《活板》中"其印为吾群从所得";《记王忠肃公翱事》中"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7介词,跟,向,如《项脊轩志》中"从余问古事"。○8特指合纵,如《过秦论》中"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屈原列传》中"齐与楚从亲"。○9[从容]不慌不忙,舒缓镇静,如《屈原列传》中"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张衡传》中"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等等。)

4、鄙:"鄙"的意义还有○1轻贱,如《孔雀东南飞》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2鄙薄,轻视,如《训俭示康》中"孔子鄙其小器"。○3自谦之词,如《滕王阁序》中"敢竭鄙诚,恭疏短引"。等。

5、 使: "使"的意义还有①命令,派遣,如《殽之战》中"公使阳处父追之";《察今》中"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②让,使,如《劝学》中"輮使之然也";《出师表》中"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使用,使唤,《孔雀东南飞》中"妾不堪母使";《五人墓碑记》中"人皆得以吏使之"。④主使,指使,如《五人墓碑记》中"周公之逮由所使也"。⑤使命,如《赤壁之战》中"时周瑜受使至番阳"。⑥连词,假设,如果,如《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使人之所欲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等。)

6、 是:(略)

7、行:与例句中的"行"意义相同的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屈原列传》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此外,"行"的意义还有①离开,前往,如《殽之战》中"为吾子之将行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畏秦,欲毋行"。②实行,执行,如《师说》中"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③用,如《五蠹》中"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④行为,动作,如《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疱丁解牛》中"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⑤副词,将,即将,如《归去来兮辞》中"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赤壁之战》中"行将为人所并"。⑥量词,用于成行的事物,如《孔雀东南飞》中"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⑦[行伍]泛指军队,如《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等等。

8、 素: "素"的意义还有①白色的,如《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黄生借书说》中"素蟫灰丝时蒙卷轴"。②丧服,丧服的颜色,如《殽之战》中"秦伯素服郊次",《唐雎不如使命》中"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③朴素,如《训俭示康》中"吾心独以俭朴为美"。④朴素的,不加修饰的,如《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等。

9、辞:"辞"的意义还有①言辞,话,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指南录后序》中"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辞令]应对的言辞,如《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②说话,告诉,解说,如《殽之战》中"使皇武子辞焉"。③文辞,如《屈原列传》中"皆好辞而以赋见长",《送东阳马生序》中"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④托词,借口,如《季氏将伐颛臾》中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赤壁之战》中"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⑤辞别,告别,离开,如《鸿门宴》中"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木兰辞》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阿房宫赋》中"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诀]诀别,如《荆轲刺秦王》中"今太子迟之,请辞诀矣",《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诀而行"。等。) 

10、   期:"期"的意义还有①及,到,如《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②副词,必定,必然,如《西门豹治邺》中"然百岁后期令子孙思我言"。③一周年,一周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孝服的一种,为死去的祖父母等服丧一年的孝服,如《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等。)

11、   道: "道"的意义还有①路,道路,如《论语》中的"任重而道远",《孟子》中的"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道不通"。②取道,道经,如《鸿门宴》中"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指南录后序》中"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③行路,赶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赤壁之战》中"星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④道理,事理,如《师说》中"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⑤学说,主张,如《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治国之道,好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措施,如《孟子》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陈涉世家》中"伐无道,诛暴秦"。⑧说,谈论,如《孟子》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桃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道也"。⑨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左忠毅公逸事》中"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等。)  

12、   去:与A句中的"去"意义相同的例句另如《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石壕吏》中"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与B句中的"去"的意义相同的例句另如《鸿门宴》中"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五人墓碑记》中"夫五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与C句中的"去"的意义相同的例句另如《赤壁之战》中"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另外,"去"还有"前去,到……去"的意义,如《孔雀东南飞》中"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等。

13、   固:"固"的意义还有①险要,坚固,如《过秦论》中"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赤壁之战》中"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②巩固,牢固,如《孟子》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谏太宗十思疏》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③固执,顽固,如《愚公移山》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阿房宫赋》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④坚决,坚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固止之"。⑤必定,一定,如《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王忠肃公翱事》中"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等等。)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2)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王进,幽州良乡人也。为人勇悍,走及奔马。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符彦超遣人以赂招置麾下。彦超镇安远军,军中有变,遣进驰奏京师,明宗怪其来速,嘉其足力,以隶宁卫指挥。汉高祖为侍卫亲军指挥使,以进为军校。高祖镇河东,因以之从,每有急,遣进驰至京师,往返不过五六日,由是愈亲爱之,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从周太祖起魏,迁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历汝、郑二州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呜呼!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而叹曰:甚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虽其附托遭遇,出于一时之幸,然犹必皆横身阵敌,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力。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抑因缘侥幸,未始不有,而尤多于乱世,既其极也,遂至于是欤?岂其又有甚于是者欤?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盖其轻如此,况其下者乎!如进等者,岂足道哉!《易》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相上下,视在上者如进等,则其在下者可知矣。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而见当时贤人君子之在下者,可胜道哉!可胜道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走""少""患""过""爱""迁""疾""卒""书""非""如""徒""治""得""当""国""相""知"等18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为人勇悍,走及奔马"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B、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C、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2、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少"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B、 衡少善属文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3、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患"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B、 欲无予,即患秦兵之来

C、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D、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4、选出与"遣进驰至京师,往返不过五六日"中的"过"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道旁过着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B、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C、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D、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5、选出与"由是愈亲爱之"中的"爱"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B、 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C、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D、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6、选出与"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中的"迁"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 顷襄王怒而迁之

C、 迁我京师,则汝朝夕侍母

D、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7、选出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疾"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B、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      

 

A

 

 

 

B

 

 

C

 

 

 

D

 

 

9、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      

 

A

 

 

 

B

 

 

 

C

 

 

 

 

D

 

 

10、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      

 

A

 

 

 

B

 

 

 

C

 

 

 

 

D

 

 

11、选出与"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中的"如"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      

①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      ②入溆浦余儃佪兮        ③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如进等者,岂足道哉               ⑥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⑦公屡促之,必如约         ⑧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⑨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⑩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11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1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3如其克谐,天下可定矣           ○14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15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A、①②③⑤○14     B、①⑤⑨○12○15

C、④⑤⑥⑦○11     D、⑤⑧⑨⑩○13

12、选出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B、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13、选出与"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中的"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B、 故治国无法则乱

C、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

14、选出与"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中的"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③岂得

之难而失之意欤        ④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⑤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⑦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⑧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⑨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⑩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3吾得兄事之           ○14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1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1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7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8日食饮得无衰乎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0得无教我猎虫所也

A、①⑦⑧⑨○17       B、②⑩○11○15○16       C、③○12○13○18○19        D、④⑤⑥○14○20

15、选出与"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馀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中的"当"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C、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16、选出与"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中的"少"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视其上易君代国

B、 故治国无法则乱

C、 既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D、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7、选出与"君子小人常相上下"中的"相"意思相同的两项        (      

A、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B、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E、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F、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G、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H、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I、 杂然相许

J、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18、选出与"视在上者如进等,则其在下者可知矣"中的"知"意思相同的一项(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参考答案及提示】  1、D(例句与D项中的"走"均当"跑"讲,AB两句中的"走"是"逃跑"的意思,C句中是"奔向,趋向"的意思。)       2、D(例句与ABC三项中的"少"均作"年幼,年轻"讲,D项中的"少"是"小,小的"的意思。)     3、D(例句与ABC三句中的"患"均作"忧虑,担心,害怕"讲,D句中的"患"是"禁忌,忌讳"的意思。)    4、C(例句与C句中的"过"都是"超过,胜过"的意思。AB中的"过"时"走过,经过"的意思。D句中的"过"是"过去,过了"的意思。)      5、 B(例句与B句中的"爱"均作"亲爱,友爱"讲。A句中的"爱"是"亲爱的,心爱的"的意思。C句中的"爱"是"爱护,爱戴"的意思。D句中的"爱"是"怜惜,爱惜"的意思,另如《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吾不得爱身"。)     6、 B(B句中的"迁"是"放逐"的意思,[迁客]贬官降职外调远方的人。ACD中的"迁"都指一般的官职调动,其中,D句中的"左迁"合在一起才是"贬官"的意思。)          7、A(A中的"疾"当"病,生病"讲。BCD中的"疾"都是"快,迅速,敏捷"的意思。)       8、D(A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死"讲,B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步兵,士卒"讲,C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完成,终结"讲,D组句子①中的加点字当"差役,隶卒"讲,句子②③中的加点字均当"终于,最终"讲)         9、D(A组中加点的字均当"文字"讲,B组中加点的字均当"写,记"讲,C组中加点的字均指"《尚书》",D组中①句加点的字当"书信"讲,②中加点的字当"文书,公文"讲,③中加点的字当"书籍"讲。)    10、 C(A组中加点的字均当"无,没有"讲,B组中加点的字均当"不,不是"讲,D组中加点的字均指"不对,不正确"讲, C组中①句加点的字当"以……为不对"讲,②③中加点的字都当"除非"讲。)      11、B(B组句子中的"如"均作"像,如同"讲。A组中②③○14句中的"如"是"往,到……去"的意思。C组中④⑥句中的"如"是"及,比的上"的意思,⑦句中的"如"是"按照,遵循"的意思,○11句中的"如"是"顺,符合"的意思。D组中⑧⑩○13句中的"如"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12、D(A句中的"徒"是"步行"的意思。BC句中的"徒"是"同一类人,党徒"的意思。D句中的"徒"是"只,仅仅"的意思,与例句中的"徒"意义相同。)        13、B(例句与ACD三项中的"治"均作"安定,太平"讲,B项中的"治"是动词,"治理"的意思。)          14、D(各个句子中的"得"的意思分别为:①②③与例句相同,"得到",④得意,满足,⑤领会,理解,⑥心得,收获,⑦⑧实现,达到,⑨对,恰当,合适,⑩○11○12能,能够,可以,表示条件能允许,○13○14应当,应该,○15○16得,到,表示补充说明结果,○17通"德",感激,道德,○18○19○20[得无]该不会,怎能不,岂不是。)         15、A(A句中的"当"是"对着,面对"的意思。例句与BCD相中的"当"均当"在,在……时候(地方)"讲。)            16、D(例句与ABC三项中的"国"均作"国家"讲,D项中的"国"是"古代侯王的封地,诸侯国"的意思。)    17、DG(例句与DG项中的"相"均当"互相,交互"讲,A句中的"相"是"审视,观察"的意思,B句中是"相貌,容貌"的意思,C句中是"帮助,辅助"的意思,EF项中的"相"均当指辅助君主的地位最高的大臣,又称宰相,丞相,相国,H句中是指赞礼官,主持礼节仪式的人,IJ项中的"相"均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           18、A(A中的"知"当"知道,懂得"讲。D中的"知"通"智"是"智慧,明智"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2)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走:与C句中"走"意义相同的例句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2、少:与D项中的"少"的意义相同的例句如《陈涉世家》中"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牛和羊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伶官传序》中"以一少牢告庙"。除此之外,"少"的意义还有①数量少,不多,如《公输》"义不杀少而杀众",《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稍微,略微,如《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解",《荆轲刺秦王》"愿大王少假借之"。③缺少,短少,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很短的时间,一会儿,如《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等。

3、患:"患"的意义还有①忧患,灾祸,如《殽之战》"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孟子》"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患难],危险而艰难的处境,如《指南录后序》"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计所遭"。②危害,妨害,如《孙子》"故君之所以患于君者三"。等。

4、过:"过"的意思还有①过分,过于,如《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②过失,错,错误,如《殽之战》"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孟子》"人恒过,然后能改",《触龙说赵太后》"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③责备,如《季氏将伐颛臾》"求!无奈尔是过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④访问,探望,如《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大铁椎传》"故尝欲过宋将军"。等。

5、爱:与D句中的"爱"意义相同的例句如《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吾不得爱身"。此外,"爱"的意义还有①舍不得,吝啬,如《孟子》"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吾何爱一牛?"②喜爱,爱好,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迁:[迁客]贬官降职外调远方的人。另外,"迁"的意义还有①迁移,如《指南录后序》"是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时"。②变化,变动,如《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等。

7、疾:与A中的"疾"意义相同的例句如《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                                                                   治将恐深",《赤壁之战》"时曹军众亦有疾疫"。另外,"疾"的意义还有①疾苦,痛苦,如《屈原列传》"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②厌恶,憎恨,如《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孟子》"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疾首]头痛,指厌恶,如《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 。③痛心,如《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④妒忌,如《史记o孙膑列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等。)      

8、 (略)

9、 (略)

10、   非:另外,注意几个固定词语,①[非常]○a不同寻常,如《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b突如其来的变故,如《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非独,非徒,非特]不仅,不只,如《孟子》"非独贤者又是心也",《训俭示康》"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答司马谏议书》"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等等。)     

11、   (略)

12、   徒: "徒"的意义还有①徒弟,门徒,如《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②被罚服役的人,如《陈涉世家》"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③光,空,如《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④空,白白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13、   治: "治"的意义还有①修治,建造,如《西门豹治邺》"民治渠少烦苦"。②整理,备办,如《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③训练,整顿,如《赤壁之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左忠毅公逸事》"史公治兵,往来桐城"。④对付,抵御,如《赤壁之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⑤医治,如《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⑥处理,处治,如《出师表》"愿陛下托陈义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五人墓碑记》"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⑦讲求,研究,如《孟子》"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等。       

14、   (略)

15、   当: "当"的意义还有①在,处在,如《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登泰山记》"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②逢,遇到,如《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③担当,担任,如,《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承担,承受,如《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⑤执掌,主持,如《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指南录后序》"北邀当国者相见"。⑥相当,对等,如《报任安书》"且李令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⑦相抵,等,如《屈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入楚",《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⑧抵挡,抵敌,如《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⑨遮挡,遮蔽,如《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应当,应该,如《陈涉世家》"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⑩会,将,如《孔雀东南飞》"卿当日生贵,吾独向黄泉",《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11要,将要,就要,如《书博鸡者事》"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12如,若,如《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3合适,恰当,如《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14适合,适应,如《促织》"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芙蕖》"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15当作,如《战国策》"安步以当车",《智取生辰纲》"你端的不把人当人"。等。

16、   国:"国"的意义还有①国都,京城,如《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夫人暂而免诸国",《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②地域,地方,如《硕鼠》"适将去女,适彼乐国",《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等。)   

17、   相: [相与]共同,一齐,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陶渊明《饮酒》"飞鸟相与还"。等。)          

18、   知:与A中的"知"意义相同的例句另如《公输》"吾知所以拒子也"。另外,"知"的意义还有①认识,熟识,如《苏武传》"素与副张胜相知",[知己]熟识了解自己的人,如《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②知觉,感觉,如《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识别,分别,如《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知识,见解,如《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⑤主持,管理。官名"知府""知县"即主持府、县政事之意,如《勾践灭吴》"吾与汝共知越国之政",《登泰山记》"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路登"。等。)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3)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瑾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②,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朝""请""胜""数""乃""幸""见""恨""诸""及""既"等11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中的"朝"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

C、 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与其他三句中的"请"意义不同的一项( 

A、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

B、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C、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D、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3、选出与"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中的"胜"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而犹有不战而胜之之势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阴一时新

D、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4、选出与"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中的"数"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B、 数千百万之众

C、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数

5、选出与"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中的"乃"意思相同的一项(      

A、 高宗意乃解

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嗣见樊於期

D、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6、选出与"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中的"幸"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幸可广闻讯,不得便相许

B、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C、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D、 君不如肉袒负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7、选出与"飞骑因番请见"中的"见"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B、 公将战,曹刿请见

C、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 于是入朝见威王

8、选出与"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中的"恨"意思相同的一项(      

A、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 偿俺残生,苦恨才平

C、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9、选出意义同"陛下作法,悬诸象魏"中的"诸"相同的一组(  

①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③  武夫力而拘诸原,夫人暂而免诸国

④  矫命以责赐诸民

⑤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⑥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⑦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A、①②⑦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10、选出意义同"徒流及死,具有等差"中的"及"不相同的一句(  

A、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 故不能推车而及

C、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D、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11、选出意义同"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中的"既"相同的一句(  

A、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B、 既而将诉于舅姑

C、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D、 哭汝既不问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参考答案及提示】 1、B(例句与ACD三项中的"朝"均作"早晨"讲,B项中的"朝"是"拜访,拜见"的意思。)    2、B(ACD三项中的"请"均作"请求"讲,B项中的"请"是"请求对方允许自己做某种事情,可译为'请允许''希望'"的意思,另如《曹刿论战》"战则请从",《孟子》"臣请为王言乐"。)    3、D(A中的"胜"作"胜利,取胜"讲,另如《谋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孟子》"故君有不战,战必胜矣"。B的"胜"均作"胜过,超过"讲,另如《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C中的"胜"均作"优美,美好"讲,另如《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D句与例句中的"胜"均作"禁得起,受得住"讲。)        4、B(例句与B句中的"数"均是"几,几个"之意,指不确定的数目。A中的"数"作"数目,数量"讲,另如《赤壁之战》"众数虽多,甚未足畏"。C中的"数"作"命运,运数"讲。D中的"数"作"技艺"讲。)    5、C(做"于是,就"讲,ABD中的"乃"均为"才,方"讲。)       6、A(希望,BCD中的"幸"与例句中的"幸"均是"幸亏"的意思。)         7、C(ABD项与例句中的"见"均作"拜见、谒见"讲,C句中的"见"是"看见、看到"的意思。)     8、B(B项与例句中的"恨"均是"怨恨、仇恨"的意思。其余各项中的"恨"都做"不满意、遗憾,怪怨"讲。)      9、C(各句中的"诸"的意思分别是①众,各;②⑦诸侯国;③⑤⑥兼词,相当于"之于"或"之乎";④介词,相当于"于"。)        10、B(例句与ACD三句中的"及"都是连词,是'和,与,以及'的意思。B句中的"及"是"赶上,追上"的意思,另如《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11、A(例句与A句中的"既"均作"既然,既然是"讲。B中的"既"是副词,不久。C中的"既"是副词,全,都。D中的"既"是连词,与"且""又"等呼应,表并列。)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2)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朝:"朝"的意义还有①朝见,拜见君主,如《殽之战》"先轸朝,问秦囚",《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项脊轩志》"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②朝拜,归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五蠹》"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过秦论》"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③使……朝拜,归附,如《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④朝廷,如《孟子》"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柳敬亭转》"是时朝中皆畏宁南",[朝廷]○a帝王朝见群臣和处理政事的处所,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代指君主、政府、国家,如《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⑤朝代,整个王朝或一个皇帝的统治时期,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谭嗣同》"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   

2、请:"请"的意义还有①邀请,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②谒见,拜访,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闻之,往请","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③请示,请教,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送东阳马生序》"俟其心悦,则又请焉"。

3、胜:"胜"的意义还有①尽,完,如《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隆中对》"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4、 数:"数"的意义还有①计算,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请数公子行日",《隆中对》"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②列举,数说,如《指南录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书博鸡者事》"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③细密,如《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④屡次,如《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5、乃:"乃"的意义还有①用在名词性谓语前,帮助判断,可译作"是""就是""原来是"等,如《孟子》"是乃仁术也",《陈涉世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信陵君窃符救赵》"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②竟,却,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秦晋",《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如《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④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如《芋老人传》"是芋视乃妇也"。⑤指示代词,这,这样,如《孟子》"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6、幸:"幸"的意义还有①幸运,如《论积贮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黄生借书说》"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也必专"。②宠幸,宠爱,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鸿门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③皇帝到某处,叫"幸",如《柳毅传》"吾君方幸玄珠阁",《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④敬词,表示对方的行为是自己的幸运,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亦幸赦臣",《鸿门宴》"故幸来告良"。        

7、见:"见"的意义还有①召见,接见,如《公输》"于是见公输盘",《孟子》"暴见于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②会见,见面,如《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如《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用在动词前,表示受事者自己,可译为"我""自己",如《孔雀东南飞》"兰芝初来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出现,显现,如《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毛遂自荐》"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马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⑥引见,如《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公输》"胡不见我于王"。等。)    

8、 (略)

9、(略)      

10、   及:"及"的意义还有①至,到,到达,如《殽之战》"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论积贮疏》"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②遇到,遭到,如《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训俭示康》"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③涉及,延及,如《触龙说赵太后》"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促织》"一人飞升,仙及鸡犬"。④来得及,如《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及召下兵",《论积贮疏》"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⑤赶得上,比得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⑥介词,等到,到了,如《孟子》"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叔向贺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⑦介词,乘,趁着,如《触龙说赵太后》"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⑧介词,跟,与,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等。   

11、   既: "既"的意义还有①尽,完了,如《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②副词,已经,……以后,如《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既望]阴历每月十六,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等。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4)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天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

考官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末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不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道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欲斩之,诸将乞货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谴兵过大河袭击。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恶""适""易""属""假""或""善""安""率""故""即""就""除""兵""悉""举""度""却""复"等19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中的"恶"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B、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C、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何如也

D、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2、选出与"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中的"适"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

B、 适与地平

C、 适先生奓户入

D、 是芙渠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3、选出与"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末易集,少需之"中的"易"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B、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C、 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D、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选出与"惠卿辟为属,辞"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举酒属客

B、 徒属皆曰:"敬受命。"

C、 名属教坊第一部

D、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5、选出与"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中的"假"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B、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C、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6、选出与"或问之,泽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B、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

C、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7、选出与"敌能悔过退师固善"中的"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D、 善刀而藏之

8、选出与"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中的"安"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沛公安在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D、 敬亭亦无所不安

9、选出与"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中的"率"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子路率尔而对

B、 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C、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D、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10、选出与"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中的"故"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B、 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C、 既克,公问其故

D、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1、选出与"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中的"即"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B、 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C、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D、 即夕行步如平常

12、选出与"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中的"就"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吾不忍弃觳觫,若无罪而就死的也

B、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D、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13、选出与"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中的"除"意思相同的一组(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⑤出吾死外,当无见期     ⑥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⑦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⑧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A、③⑧        B、④⑦         C、①⑤         D、②⑥

14、选出与"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中的"兵"意思相同的一组(      

①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②故上兵伐谋     ③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

载厉兵秣马矣     ④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     ⑤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       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⑦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

忠战死     ⑧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儿衡击     ⑨今天下已定,兵

甲已足      ⑩况复秦兵乃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A、①③⑥⑨     B、①④⑦⑩     C、④⑤⑦⑧     D、①②⑦⑩

15、选出与"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中的"悉"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

B、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C、 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D、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16、选出与"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中的"举"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举兵伐徐,遂灭之

B、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C、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D、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7、选出与"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中的"度"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B、 相如度秦王虽斋,绝负约不偿城

C、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座

D、 度,然后知长短

18、选出与"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中的"却"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相如因持璧却立

B、 北救赵而西却秦

C、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D、 先生仓促以手搏之

19、选出与"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中的"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B、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C、 居十日,扁鹊复见

D、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参考答案及提示】 1、A(例句与BCD项中的"恶"均作"憎恶、讨厌、不喜欢" 讲,A项中的"恶"是"嫉妒"之意。     2、D(例句与ABC项中的"适"均作副词,作"恰好,正好" 讲,D项中的"适"是"适合,适宜"之意。)       3、C(例句与ABD项中的"易"均作"容易" 讲,C项中的"易"是"平坦"之意。)        4、B(例句与B句中的"属"均作"部属,下属"讲,A句中的"属"作"请,劝"讲,C句中的"属"作"隶属,归属"讲,D句中的"属"作"管辖"讲。)       5、A(例句与A句中的"假"均作"兼任,代理"讲,B句中的"假"作",假,假的,与"真"相对"讲,C句中的"假"作"假装"讲,D句中的"假"作"休假,假期"讲。)     6、A、(选项中所有句子中的"或"与例句中的"或"均是代词,但A项与例句中的"或"当"有的人"讲,B项中的"或"当"有的事情"讲,C项中的"或"当"有的时候"讲,D项中的"或"当"任何人"讲。)     7、D(例句与ABC三项中的"善"均作"好,善良;好的,善良的"讲,D句中的善当"修治,收拾"讲,通"缮"。)         8、B(例句与B句中的"安"均作"怎么,哪里"讲,疑问代词,表反诘;A句中的"安"作"哪里,什么地方"讲,疑问代词,表处所;C句中的"安"作"安置,安放"讲,D句中的"安"作"安心,满足,习惯于"讲。)    9、B(例句与B句中的"率"均作"一律,一概"讲,A句中的"率"作"轻率"讲,C句中的"率"往往与"大"连用,"大率",作"大概,大致"讲,D句中的"率"作"遵循,依顺"讲。)     10、A(例句与BCD项中的"故"均作"缘故,原因" 讲,A项中的"故"是"事故,变故"之意。)        11、D(例句与D句中的"即"均作"就在,当"讲A句中的"即"作"立即,马上"讲,B句中的"即"帮助判断,作"是,就是"讲;C句中的"即"作"就,便"讲。)        13、B(例句中的"除"与④⑦句中的"除"均作"拜官,任职"讲,其他句中的"除"的意义分别为①逝去,过去,②台阶,③清除,去掉,⑤除了,除非,⑥清理,修治,⑧扣除。)      14、B(例句中的"兵"与B项的"兵"均作"军队,士兵"讲,其他句中的"兵"的意义分别为:③⑥⑨句中的"兵"作"兵器,武器"讲,⑤⑧句中的"兵"作"战争,军事,军备"讲,②句中的"兵"作"用兵的战略、策略"讲。)

      15、A(例句与BCD项中的"悉"均作"全,都" 讲,副词;A项中的"悉"是"详尽,周全"之意。)          16、C(例句与ABD项中的"举"均作"发(兵),发动(战争)" 讲,C项中的"举"是"动,行动,动作"之意。)         17、 B(例句与B句中的"度"均作"计算,估计"讲,A句中的"度"作"考虑"讲,CD句中的"度" 均作"量,计量"讲。)           18、B(例句与ACD项中的"却"均作"退,后退" 讲,B项中的"却"是"使……退,打退,击退"之意。另外,"恶"的意义还有①推辞,拒绝,如成语"盛情难却"。②回头,如《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③副词,再,如《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19、D(例句与ABC项中的"复"均作副词,作"再,又" 讲,D项中的"复"是"覆盖,盖住"之意,同"覆"。)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4)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 恶 "恶"的意义还有①罪恶,邪恶,与"善"相对,如《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②丑,丑陋,与"美"相对,如《采草药》"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③坏,不好,如《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委匿之",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④污秽,如《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⑤险恶,,凶险,如《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曾见错出,非人世所堪"。⑥耻辱,羞辱,如《毛遂自荐》"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⑦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如《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等。    

2、 适 "适"的意义还有①到……去,如《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适应,顺从,如《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③享受,如《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副词,才,刚才,如《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⑤谴责,惩罚,如《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等。      

3、 易 "易"的意义还有①换,交换,如《齐桓晋文之事》"故以羊易之",《唐雎不辱使命》"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②改变,变更,如《察今》"时易时移,变法宜矣",《五人墓碑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③轻视,轻慢,如《五蠹》"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书博鸡者事》"守自负年德,易之"。④特指《周易》,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本之《易》,以求其动"。等。

4、 属 "属"的意义还有①连接,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屈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②跟着,跟上,如《史记o垓下之战》"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连缀文字,做文章,如《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托付,嘱咐,又写作"嘱",如《冯谖客孟尝君》"使人属孟尝君",《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族属,家属,如《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者面语之",《与妻书》"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⑤类,辈,如《曹刿论战》"忠之属也",《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

5、 假 "假"的意义还有①借,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力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②凭借,借助,如《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用,须,如《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谱一二谈也"。④给予,如《谭嗣同》"汉人未可假大兵权"。⑤宽容,如《荆轲刺秦王》"愿大王稍假借之"。⑥连词,假使,假如,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等。    

6、 或 "或"的意义还有①副词,也许,或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②连词,假如,如果,如《柳毅传》"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等。    

7、 善 "善"的意义还有①长处,好的行为,如《论语》"愿无伐善,无施劳",《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痛欲自媚于众为善"。②赞许,赞叹之词,如《公输》"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庖丁解牛》"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③友好,亲善,如《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隆中对》"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④善于,擅长,如《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⑤好好的,如《荆轲刺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⑥多,常,如《卖柑者言》"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等。        

8、 安 "安"的意义还有①安定,安稳,如《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均",《论积贮疏》"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②安适,安逸,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死娱安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六国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的一夕安寝"。③养,奉养,如《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④抚慰,安抚,如《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等。   

9、 率 "率"的意义还有①遵奉,服从,如《治平篇》"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②率领,带领,如《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等。

10、   故 "故"的意义还有①旧,旧的,原来的,如《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察今》"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故事]旧事,前例,如《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②旧时,从前,如《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柳敬亭传》"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③老朋友,旧交情,如《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人]a、老朋友,老相识,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b、前妻或前夫,如《孔雀东南飞》"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④衰退,衰老,如《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⑤副词,故意,特意,如《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鸿门宴》"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⑥副词,仍然,还是,如《孔雀东南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赤壁之战》"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⑦副词,本来,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⑧连词,所以,因此,如《屈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等。       

11、   即 "即"的意义还有①走进,靠近,如《童区寄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即位]就位,常专指登上帝王、诸侯之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②取,根据,就……看,如《原毁》"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责其旧",《报刘一丈书》"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等。           

12、   就 "就"的意义还有①登,上,如《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②就任,就职,如《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③从事,参加,如《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④受,接受,如《殽之战》"使归就戮于秦",《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就汤镬"。⑤效法,取,如《原毁》"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着"。⑥成功,完成,如《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⑦成就,如《信陵君窃符救赵》"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⑧介词,到,向,如《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等。

13、   (略)

14、   (略)          

15、   悉 "悉"的意义还有①详尽地表达,如《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悉心"。②了解,熟悉,如《治平篇》"悉府库以赈之",《冯婉贞》"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等。

16、   举 "举"的意义还有①擎起,举起,如《孔雀东南飞》"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②拿,拿着,如《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③举出,如《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意远"。④做,实行,如《察今》"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⑤举用,起用,如《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⑥推举,推荐,如《出师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⑦攻下,占领,如《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⑧副词,都,全,如《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⑨副词,尽,如《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⑩科举考试中考中,如《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弟"。等。

17、   度 "度"的意义还有①量词,次,回,如《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②制作词曲,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③奔驰,驱驰,如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④过,越过,如《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琵琶行》"秋月春风等闲度"。⑤度量,气度,胸襟,如《汉书o高帝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⑥气度,常态,如《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⑦制度,法度,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朝廷"。⑧限度,如《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⑨计量长短的标准,尺度,如《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等。           

18、   却 "却"的意义还有①推辞,拒绝,如成语"盛情难却"。②回头,如《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③副词,再,如《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19、   复 "复"的意义还有①返回,回还,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以知公子恨之复返也"。②回复,回答,如《齐桓晋文之事》"又复于王者曰",《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③恢复,还原,,如《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④繁复,重复,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阿房宫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等。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4)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王珪)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里落惊扰,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每长二百人;又令邑尉增弓手二千。巳时下令,约申而集。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至期,得六百人,尉所部亦至。于是染库帛为旗;授之。割牛革为盾形,柔之汤中,每盾削竹签十六,穿于革,以木为鼻,使持之自蔽。断苦竹数千,銛其末,使操为兵。悉出公私戎器。檄告属城,仿而行之。数日,众大振,向之恶少年,皆隶行伍,无敢动。乃简卒三千,方舟建旗,伐鼓作乐,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斩木为鹿角,积高数仞,营于南门。智高戴黄盖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时南道邮驿断绝,罕上事,不得通;而提点刑狱鲍轲遁处南雄,数具奏。                                 (《宋史o王珪传》)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归""顾""要""何""许""左""汤""私""盖""解""绝"等11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中的"归"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楚兵惧,自秦归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选出与"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中的"顾"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卿非刺客,顾说客耳

B、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C、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D、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3、选出与"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中的"要"意思相同的一项 

A、 楚灵王好士细要

B、 豪民子闻难,纠宗族僮奴百余人,欲要篡以归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4、选出与"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中的"何"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5、选出与"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中的"许"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B、 时人莫之许也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D、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6、选出与"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中的"左"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鸟起马惊,疲逸道左

B、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C、 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D、 天下军州严禁左道,捕缉妖人

7、选出与"割牛革为盾形,柔之汤中"中的"汤"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日初出沧苍凉凉,及日中如探汤

B、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C、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D、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

8、选出与"悉出公私戎器"中的"私"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强公室,杜私门

B、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D、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9、选出与"智高戴黄盖临观"中的"盖"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被苫盖,蒙荆棘

B、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C、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0、选出与"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中的"盖"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好读书,不求甚解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何如?

D、 太后之色稍解

11、选出与"时南道邮驿断绝,罕上事,不得通"中的"绝"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B、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

C、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参考答案及提示】 1、A(例句与BCD项中的"归"均作"返回,回来,回去" 讲,A项中的"归"是"女子出嫁"之意。)       2、C(例句与ABD项中的"顾"均作"只是,不过" 讲,副词;C项中的"顾"是"回还,返回"之意。)      3、C(例句与C句中的"要"均作"邀请"讲,A句中的"要"作"腰,腰部"讲,后来写作"腰";B句中的"要",作"半路拦截"讲;D句中的"要"作"相约,约定"讲。)      4、D(例句与ABC项中的"何"均作疑问代词,作"为什么,怎么" 讲,D项中的"何"是副词,"多么"之意。)       5、B(例句与ACD项中的"许"均作"答应,允许" 讲,B项中的"许"是"赞成,同意"之意。)            6、A、(A与例句中的"左"均当"旁,旁边"讲,BC项中的"左"指地理上的东边,D项中的"左"当"邪,不正"讲。)          7、C(例句与ABD项中的"汤"均作"热水,开水" 讲,C项中的"汤"是"用热水焐"之意,同"烫"。)         8、B(例句与ACD项中的"私"均作"个人,私人;个人的,私人的" 讲,B项中的"私"是"私事,私利"之意。)        9、A(A项与例句中的"盖"都指用草编的覆盖物,B句中的"盖"是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CD两句中的"盖"是"遮盖,掩盖"的意思。)        10、C(C句与例句中的"解"均作"消除,解除,解散"讲,A句中的"解"作"理解,懂得"讲,B句中的"解"作"解释,解说"讲,D句中的"解"作"和解,缓和"讲。)      11、D(例句与ABC项中的"绝"均作"断,断绝" 讲,D项中的"绝"是"隔断,隔绝"之意。)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5)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 归 "归"的意义还有①送回,归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黄生借书说》"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②归向,归聚,如《赤壁之战》"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采草药》"则津泽皆归其根"。③归依,归附,如《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信陵君窃符救赵》"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④归属,属于,如《狱中杂记》"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⑤赠送,如《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等。      

2、 顾 "顾"的意义还有①回头,回头看,如《殽之战》"(先轸)不顾而唾",《涉江》"吾方高驰而不顾",《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②视,看,,如李白《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伶官传序》"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③看望,拜访,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隆中对》"将军宜枉驾顾之"。④顾念,关心,如《诗经o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⑤顾及,考虑,如《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指南录后序》"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⑥副词,但,却,反而,难道,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等。     

3、 要 "要"的意义还有①求取,谋取,如《孟子》"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②要求,需要,如《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③要挟,威胁,如《狱中杂记》"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等。     

4、 何 "何"的意义还有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如《曹刿论战》"乃入见,问:'何以战?'"《叔向贺贫》"子贺我,何故?"《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②有以上意义组成的复合词,a[何如]怎么样,如《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b[何若]怎样,什么样,如《公输》"此为何若人?"c[何许]何处,什么地方,如《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D[何乃]I、怎能,如《孔雀东南飞》"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II、何况,如《李将军列传》"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故:过去)"e[何其]多么,如《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等。      

5、 许 "许"的意义还有①处所,地方,如《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②表示大约的数量,如《与朱元思书》"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③代词,这样,这么,如《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           

6、 左 "左"的意义还有①方位名词,左,左边,与"右"相对,如《殽之战》"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右]a、左右两方,如《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游褒禅山记》"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亦少"。b、周围,近旁,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c、身边的人,近侍,近臣,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d、控制,支配,如《左传》"凡师,能左右之曰以"②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故贫贱者往往在闾里左边,官吏降职为"左迁",如《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前九江郡司马"。③古代车骑以左为尊,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等。         

7、 汤 "汤"的意义还有① [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如《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汤药,如《华佗传》"其疗疾,合汤不过十种"。③人名,成汤,商朝的第一代君主,如《论积贮疏》"世人有饥穰,天之行也,汤、禹被之矣",《屈原列传》"中述汤武"。         

8、 私 "私"的意义还有①偏私,偏爱,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副词,私自,私下,如《荆轲刺秦王》"荆轲之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廉颇蔺相如列传》"燕王私握臣首曰:'愿结友。'"等。       

9、 盖 "盖"的意义还有①胜过,超过,如《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赤壁之战》"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②副词,大概,大约,表示推断,推测,如《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冯婉贞》"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③副词,表示解说缘由,相当于"本来""原来"等,如《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④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如《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⑤通"盍",a、何,怎么,如《庖丁解牛》"技盖至此乎?"b、何不,为什么不,如《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等。       

10、   解 "解" 的意义还有①解剖,分割,如《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解开,,脱下,如《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③溶解,熔化,如《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④排除,分开,如《促织》"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等。     

11、   绝 "绝"的意义还有①绝交,断绝关系,如《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②绝命,死,如《促织》"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③停止,消失,如《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④竭,尽,如《公输》"虽杀臣,不能绝也",《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⑤奇特,高超,如《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⑥跨越,横渡,如《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⑦副词,极,非常,如《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游黄山记》"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⑧副词,全,完全,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6)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6、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子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史记o孙子吴起列传》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既""王""族""说""坐"等5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田文既死,公叔为相"中的"既"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悼王既葬,太子立

B、言未既,又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C、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选出与"楚悼王素闻吴起贤"中的"王"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故百王之法不同

B、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C、 四夷来王

D、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

3、选出与"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中的"族"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亲族矣

C、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选出与"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中的"说"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捕蛇者说

D、 秦王必说见臣

5、选出与"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中的"坐"意义完全不相同的一组(  

①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     ②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③王曰:"何坐?"曰:"坐盗。"     ④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⑤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⑦王坐于堂上       ⑧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⑩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A、①③⑤⑦⑧⑩         B、①②③⑤⑦⑩

C、②③④⑥⑦⑧         D、③④⑥⑧⑨⑩

【参考答案及提示】 1、B(例句与ACD项中的"既"均作副词,"已经,……以后"的意思讲,B项中的"既"是"尽,完了"之意。)     2、C(例句与ABD项中的"王"均作"君王,帝王" 讲,C项中的"王"是"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之意。)       3、D(例句与ABC项中的"族"均作"宗族,家族" 讲,D项中的"族"是动词,"灭族"之意。)       4、A(A项与例句中的"说"均作"劝说,说服"讲,BD两相中的"说"是"喜欢,高兴"的意思,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悦",C项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5、C(其中①⑦句中的"坐"是"坐"的意思,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后跟上;②⑧句中的"坐"是"座位"的意思,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③句中的"坐"是"犯罪,牵连治罪"的意思;④句中的"坐"是"因犯罪,因犯……罪"的意思;⑤⑨句中的"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介词;⑥⑩句中的"坐"是副词,空,白白地"空,白白地"的意思。等)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5)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 既 "既"的意义还有①副词,不久,常"既而"连用,如《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姑",《口技》"既而儿醒,大啼"。②副词,全,都,如《屈原列传》"楚任其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③连词,既然,既然是,如《六国论》"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④连词,与"且""又"等呼应,表并列,如《祭妹文》"哭汝即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等。    

2、 王 "王"的意义还有①秦汉以后的王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如《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欲侈",《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②做……的王,称王,如《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陈涉世家》"大楚兴,陈胜王"。等。      

3、 族 "族"的意义还有①类,如《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②众,一般的,如《庖丁解牛》"族庖月更刀,折也"。③聚合,丛聚,如《苦斋记》"莫不族不而罗生焉"。④交错聚结之处,如《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等。      

4、 说 "说"的意义还有①说明,解说,如《公输》"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②讲述,如《孔雀东南飞》"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言论,说法,主张,如《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石钟山记》"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等。

5、 (略)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7)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7、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资治通鉴》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遗”“致”“穷”“亡”“莫”等5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中的“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

C、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选出与“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中的“致”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事君能致其身

B、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

C、皖帅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D、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

3、选出与“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中的“穷”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4、选出与“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中的“亡”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B、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D、秦灭韩亡魏

5、选出与“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中的“莫”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的生者何不用也

D、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参考答案及提示】1、B(例句与ACD项中的“遗”均作 “赠送,给予”的意思讲,B项中的“遗”是“遗失,丢失”之意。)      2、D(例句与ABC项中的“致”均作“送,送达,献出” 讲,D项中的“致”是形容词,“细密,细致”之意。)        3、A(A项与例句中的“穷”均作“不得志,不显贵”讲,BC两项中的“穷”是“困窘,走投无路”的意思,D项中的“穷”是“深,严”的意思,常用在“穷冬”一词中。)           4、C(例句与ABD项中的“亡”均作“灭亡,灭亡的” 讲,;C项中的“亡”是“死亡”之意。)          5、A (例句与BCD项中的“莫”均作“没有人、没有谁,没有什么” 讲,代词;A项中的“莫”是“日暮,黄昏”之意,此以后来写作“暮”。)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5)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遗 “遗”的意义还有①遗漏,舍弃,如《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遗忘,如《答李翊书》“处若忘,行若遗”。③遗留,前人留下的,如遗迹、遗址,遗愿等,《过秦论》“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④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赤壁之战》“先以书遗曹,诈云欲降”。等。       

2、致 “致”的意义还有①表达,表示,如《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资治通鉴》“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②达到,如《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③获得,得到,如《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问说》“非学无以致疑”。④招致,引来,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订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⑤招请,招集,如《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⑥致使,使得,如《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⑦送还,交还,如《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⑧用,尽,如《张衡传》“衡善技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⑨情趣,如《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芙蕖》“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志矣”。等。

3、穷 “穷”的意义还有①穷尽,终结,如《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病梅馆记》“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②走到头,追究到底,如《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游褒禅山记》“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等。

4、亡 “亡”的意义还有①逃往,逃跑,如《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鸿门宴》“沛公有急,亡去不义”,《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②失掉,丢失,如《智子疑邻》“暮而果大亡其财”,《屈原列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③没有,通“无”,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无以应”,《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乐羊子妻》“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亡何]没有多久,如《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等。         

5、莫 “莫”的意义还有①副词,不要,别,如《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②副词,不,如《黔之驴》“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促织》“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等。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8)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8、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帝聪明能断,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待诏东方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初怒朔,既而善之,以朔为中郎。

                                                《资治通鉴》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病”“涕”“造”“负”“再”等5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隆虑主病困”中的“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子疾病,子路请祷

B、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D、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

2、选出与“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中的“涕”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B、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D、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3、选出与“法令者,先帝所造也”中的“造”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B、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C、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D、满清末造,革命党人,……

4、选出与“又下负万民”中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5、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再”与“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中的“再”意义相同的一组                                           (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子墨子起,再拜              ④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及提示】1、B(例句与B项中的“病”均作 “担忧,忧虑”的意思讲,A项中的“病”是“重病,病重”之意,CD两项中的“病”是“疾病”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病”意义相同。)   2、D(例句与ABC项中的“涕”均作“眼泪” 讲,D项中的“涕”是动词,“流泪,落泪”的意思。                           3、A(A项与例句中的“造”均作“制定”讲,B句中的“造”是“做,行”的意思,C句中的“造”是“形成,建立”的意思,D句中的“造”是“世,代”的意思。)         4、C(例句与ABD项中的“负”均作“辜负,对不起” 讲,C项中的“负”是“失败”之意。      5、C①③中的“再”均作“第二次”讲,②④与例句中的“再”均作“两次”讲。)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8)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病 “病”的意义还有①生病,有病,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成病”,《病梅馆记》“而江浙之梅皆病”。 ②疲劳,困苦,如《揠苗助长》“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③弊病,毛病,缺点,如《训俭示康》“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④羞辱,伤害,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等。  

2、(略)                          

3、造 “造”的意义还有①到……去,如《促织》“径造庐访成”,《左忠毅公逸事》“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②制造,建造,如《公输》“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雁荡山》“因造玉清宫”。③[造化]I、大自然的创造化育,如《过小孤山大孤山》“信造化之尤物也”;II、运气,幸运,如《西游记》“石猴喜不自胜……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④成就,如《诗经·大雅·思齐》“小子有造”。等。       

4、负 “负”的意义还有①背,背着,如《孟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②担负,承担,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③覆盖,如《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④蒙受,遭受,如《窦娥冤》“不明不暗,负屈衔冤”。⑤依靠,凭借,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书博鸡者事》“守自负年德,易之”。⑥违背,背弃,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孔雀东南飞》“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等。     

5、(略)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9)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9、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筦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禁中需金帛,皆内臣直批旨取之,无印可验,琦请复旧制,置传宣合同司,以相防察。又每纲运至,必俟内臣监莅,始得受,往往数日不至,暴露庑下。衙校以为病,琦奏罢之。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权知制诰。
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琦与范仲淹、富弼皆以海内人望,同时登用,中外跂想其勋业。仲淹等亦以天下为己任,群小不便之,毁言日闻。
(《宋史·韩琦传》)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右”“宜”“内” “识”“望”等5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中的“右”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
B、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D、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
2、选出与“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中的“宜”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D、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选出与“又每纲运至,必俟内臣监莅,始得受”中的“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C、又请停内降,抑侥幸
D、西宫南内多秋草
4、选出与“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中的“识”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识众寡之用者胜
B、不识有诸
C、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坚贞若是
D、公拆袄,封识宛然
5、选出与“琦与范仲淹、富弼皆以海内人望”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B、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子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C、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D、敢用是为怨望

【参考答案及提示】1、C(AB两句中的“右”均指右边,与“左”相对,C句中的“右”与例句中的“右”都是“上”的意思,古代室内位置以右为尊,右为较高的地位,D句中的“右”是“尊崇,重视” 的意思。)        2、A(BCD项中的“宜”均作“应当,应该” 讲,例句与A项中的“宜”是“合适,适合”之意。)     3、D(AB两句中的“内”是“里面”的意思,与“外”相对,C句中的“内”是“接纳,接受,放进”的意思,此意义后来写作“纳”,D句与例句中的“内”均专指“皇宫”。)       4、D(例句与ABC项中的“识”均作“知道,懂得” 讲,D项中的“识”是“标记,记号”之意。)       5、5、B (B项与例句中的“望”均作“声望,名望”讲,A句中的“望”是“视野”的意思,C句中的“望”是“祭祀山川”的意思,D句中的“望”是“埋怨,怨恨”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9)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        右 “右”的意义还有①强,大,如《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②车右,陪乘的人,如《殽之战》“梁弘御戎,莱驹为右”。等。       

2、        宜 “宜”的意义还有①副词,大概,恐怕,表推测,如《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②副词,当然,怪不得,如《孟子》“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等。    

3、        内“内”的意义与C句中相同的例句另如《屈原列传》“亡走赵,赵不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另外,“内”的意义还有①内心,如《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②内室,如《募民徙塞下疏》“家有一堂二内”。③旧社会指妻妾,如《左传》“齐侯好内”。④交纳,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等。      

4、        识 “识”的意义还有①认识,如《孟子》“今为所识穷乏者德我而为之”,《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②识别,辨认,如《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采草药》“采掇者易辨识耳”。③知识,见识,如《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④记,记住,如《论语》“默而识之”,《石钟山记》“汝识之乎”。等。     

5、        望 “望”的意义还有①远望,望见,如《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②盼望,希望,如《孟子》“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③农历每月十五,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④[望洋][望羊][望阳]抬头远视的样子,如《庄子》“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等。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0)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0、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挥翚翟,陷吾君于聚攸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微”“曾”“阴” “贼”等4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中的“微”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B、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C、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选出与“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中的“曾”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萧何曾作沛中吏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出与“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中的“阴”意思相同的一项( )
A、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B、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C、绿杨阴里白沙堤
D、也傍桑阴学种瓜
4、选出与“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中的“贼”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二豪贼劫持
C、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D、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

【参考答案及提示】1、D(D与例句中的“微”都是“低微,卑贱”的意思,A 句中的“微”是“隐蔽,不显露”的意思,B句中的“微”是副词,“暗暗地,偷偷地”的意思,C句中的“微”是“微妙, ”的意思深奥。)       2、B(例句与ACD项中的“曾”均作 “曾经”的意思讲,B项中的“曾”,通“层”,是“重叠”之意。)     3、A (例句与A项中的“阴”均作“暗地里,秘密地” 讲,副词; BCD项中的“阴”都是“阴影,树阴”之意。)      4、D(例句与ABC项中的“贼”均作“强盗,作乱的人” 讲,D项中的“贼”是指偷盗的人。)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0)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a)      微 “微”的意义还有①小,细小,如《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②轻微,如《庖丁解牛》“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舟夜书所见》“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③副词,略微,稍微,如《狱中杂记》“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等。      

b)      曾 “曾”的意义还有①副词,竟然,连……都,怎么;表示出乎意料,超出限度,如《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②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治平篇》“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③增加,如《孟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    

c)      阴 “阴”的意义还有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柳毅传》“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②阴天,《兵车行》“天阴雨湿声啾啾”,《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③光阴,时间,如《资治通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④阴暗,阴冷,如《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d)      贼 “贼”的意义还有①伤害,杀害,如《左传》“宣子骤见,公患之,使鉏麑贼之”。②祸患,祸害,如《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③凶残,残暴,如《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