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米春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57:3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顾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1.html 分享到: 百度搜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更多


  网传王菲在央视春晚唱歌跑调的说法我并不认同,我觉得王菲的唱法就那个特色,和跑调根本就是两码事,一般人的嗓子想弄出那个动静也难!春晚我也看了,许多歌星的演唱都不是那么理想,也许是平日里训练得少了,上场紧张,感觉和平时的演唱大相径庭。春晚唱的歌都是平时不经常唱的歌曲,临场发挥不好,想张嘴就唱不容易。许多歌星录制的MTV感觉其人的唱功真的不错,可到了现场演唱,如果不靠对口型假唱,谁都下不来台!
  相反,那些成名很晚的歌手,唱的很多,实力很强的歌手,张嘴就唱反倒很容易。我看过慕容晓晓现场演唱《爱情买卖》,感觉她是真唱出来的人,一首成名曲琅琅上口,嗓音圆润,面对现场观众从容平静演绎出完美的状态。那些没有演唱实力的跨界玩票的人,在现场不是在唱歌了,是在和粉丝互动呢!
  我想起一句古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平日里多下些功夫,就不会到现场当众丢人。
  写作也是这样,长篇巨著不是一天写出来的,写出来不是当废纸用的,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时间,曹雪芹写《红楼梦》用尽一生的辛苦还没有写完一百二十回书!平日里下苦功多一些,扎扎实实做功课,日积月累,等到习惯养成,下笔如有神,写部长篇巨著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平日里写些短篇文字,既是练笔也是在积累写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没有生活的阅历,没有能力表现出想要表现出的效果,想写很多的文字,几乎就是在说梦话。
  有积累,有沉淀,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自己不能保留的,用最简单、最直接、最善于使用的写作方式创作出属于自己特色的作品,我想:这才是一个写作的人应走的程序。有的人写一阵子字,停一停,看看别人的书,再看看自己的作品。他再要起笔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他的文笔与往日不同。鲁迅先生说人的成长轨道是三角形的曲线,我觉得像螺旋形状成长路径更形象一些,人的一生总是起起落落,总的趋势是向前向上发展,你只要努力,人生没有下坡路。许多人老而弥坚,盛于年轻时代的作为,从不骄傲自满,总能深刻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兢兢业业的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敬畏感,即使他成名很晚,也会绽发出耀眼的光芒的。当代名人黄永玉年轻时并不如何精彩,看他年纪大了以后,创作出的价值谁会相信年纪很大了的人做的事?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做泡沫,不做虚伪的作假,即使一辈子不出名,不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