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游戏全集:论语之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9:57

论语之美

日期: 2012-02-10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孔子的道是什么?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本想今天上课找一个最笨的年轻学生来提问,他肯定会问我“何谓也”。求知的最好方式就是问“何谓也”,不懂就问。
  孔子说:“曾参,我的人生观是由一个中心思想贯穿起来的。”曾参说:“的确如此。”糟糕了,孔子的反应多激烈啊,“子出”——孔子立刻噌地离开了教室。我的翻译还算温和的。孔子想,连你都懂了,我还教什么呢?
  孔子离开教室后,别的学生就问曾参,老师所指的是什么?这问题本应该由曾参请教孔子,现在变成学长们请教曾参了,真是悲剧啊!曾参就乱讲了:“老师的人生观只是忠与恕罢了。”是不是让人感到奇怪?老师这么严肃看待的人生观,竟然被曾参说成“忠恕而已矣”。孔子明明说“吾道一以贯之”,你竟然讲出“忠”和“恕”两个字,自己不觉得奇怪吗?再说,这两个字怎么讲得尽呢?
  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比子贡小了十五岁,是子贡的小学弟,假设此事发生在孔子六十六岁时,曾参才二十岁。曾参十六岁开始跟孔子学习,当时孔子六十二岁,正好到了楚国,曾参的父亲曾点知道老师说过“自行束□以上”,就叫曾参去楚国。这个年轻的学生背着行李带着干粮,来找孔子学习。到二十岁时曾参在孔子门下才学习了四年,而且是有名的鲁钝的人——“参也鲁”,智商低。要知道子贡是言语科的第二名,高才生,那么聪明都被老师直接点名,曾参凭什么了解孔子的一贯之道呢?
  这是悲剧啊!两千五百多年来读书人都把自己当成曾子,考试时把曾子的话当成标准答案,理由是《论语》里面有。书里虽然有,也要看怎么读,要分辨讲话的人当时的年龄、有什么水平,这样才能得到读书的益处和趣味。
  对于曾参我还是很肯定的,因为他到晚年就觉悟了,可以被原谅。但是很多人读书读不到后面。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读书人不能没有恢弘的气度与刚毅的性格,因为他承担重任而路途遥远。以行仁为自己的责任,这个担子还不沉重吗?直到死时才停下脚步,这个路程还不遥远吗?”“仁”翻译为“行仁”,表示一种需要靠实践来完成的任务。曾子终于觉悟了——仁,才是孔子的一贯之道,死而后已都要行仁,并且可以杀身成仁。
    富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在这里讲述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我们以为只有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原来孔子也差不多。他说:“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冷水,弯起手臂做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好像浮云一样。”
  我们应该读一读《圣经》。耶稣说,狐狸有它的洞穴,天上的飞鸟有它的巢穴,人子(耶稣)到处向别人讲道,却没有放枕头的地方,没有自己的家可以休息。孔子弯起手臂做枕头,不是一样吗?这是东西方圣人相通的地方。圣人绝不追求生活上的安逸,而是立志向别人宣传人生的理想。一个人可以不赞成耶稣的宗教,却不得不佩服他那种耐得住贫穷的态度。
  一个人耐得住贫穷,说明他的力量在内不在外。一个人富贵,他的力量往往源自外在凭借,而没有外在凭借的人,只能靠内在的修炼。孔子说,“乐亦在其中矣”,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啊!穷得不得了却还能快乐,这就不一样了。他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浮云飘来飘去,一点都不实在。
  孟子说得好,“人人有贵于己者”,每个人都有的“心”很可贵;后面接着说“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赵孟就是赵盾,晋国的三卿之一,权力很大。赵孟可以一天就让你当了上大夫,也可以一天就把你贬为庶人。这就是贵贱由人。做人的真正立场是:贵贱在我自己。每个人的内在都有可贵的部分,“弗思而已”,自己没去想而已。如果没有自觉,身上有可贵的部分也没用。
  王阳明有句诗写得好:“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抛弃自己家里本来就有的无尽宝贝(儒家思想),到处跟别人要,给我点佛教道理吧,给我西方哲学吧。
  王阳明的生平很特别,他年轻时什么都学。他打坐时能知道第二天谁来看自己。学生问,老师怎么会知道呢?王阳明说,不要管,明天早上会有人来的。果然到时就有人来了。因为他打坐的时候心思很澄明,像镜子一样。朋友来看他是周期性的,有的半年来一次,有的几个月来一次,而他最近常常想到某个人,有一种感应。王阳明是文武全才,学禅宗,练武艺,最后发现都不是办法,经过“五溺三变”,他回归儒家。
  如王阳明那首诗所说,到处向别人要东西,却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好东西啊。《论语》里面无所不包,人生、鬼神、天命都在里面,问题在于能不能读得出一贯的系统。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在陈国没有粮食充饥,跟随他的人病倒了,没有办法起床。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小人,就胡作非为了。”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段故事令人伤感。孔子特别引用了《诗经》里的话:“非兕非虎,率彼旷野。”(《诗·小雅·何草不黄》)他的意思是,我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为什么带着你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呢?子路说,是不是你自己有问题,使别人不能接受你的观点?孔子说,子路简直莫名其妙,我问他这个问题,他不但不理解我,还说我的道有问题。他再问子贡。子贡说,老师的道很好,不过要讲得简单一点,让别人听得懂,不然怎么跟着你去做呢?孔子说,子贡啊,也是心胸不够高远。再问颜渊。颜渊说,别人不懂是别人的事,是他们的损失;老师的道是对的就好了。孔子开心极了,说:“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你这个颜氏子弟,如果你发财了,我来替你管家。
  《庄子》中讲得更有趣:孔子与弟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好几天没有饭吃,只能喝一点菜汤,汤里一粒米都没有。大家都饿得受不了,子路与子贡就开始批评了,说,我们的老师难道真的是君子吗?骂他的人没事,要杀他的人也没事,他还在那里弹琴唱歌,实在太无耻了。
  他们居然骂老师无耻,颜渊听到了就进去打报告:“老师,子路与子贡在背后骂您无耻。”孔子说:“让他们进来。”子路和子贡进来后,孔子对他们讲了一番道理,说真正的君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从这番话可见,庄子很了解孔子,借孔子之口说,今天我的道不能推行,不是我的过失,我还要坚持我的原则,有什么不对呢?何必在乎是否有机会实现呢?这个时代不需要我,那我没办法。
  子路与子贡听了之后,立刻道歉,才了解到老师的伟大。
  《论语之美》
  傅佩荣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 王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