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魂之巅什么英雄好:祝大彤:慢练太极拳难克有成/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8:48:28
祝大彤:慢练太极拳难克有成/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祝大彤   
  太极拳是慢练好,还是快练对?这个问题时常困惑着许多同道拳友,有人认为快练对,“动急则急应”么,也有人说应当慢练。
    究竟是慢练还是快练? 太极先贤形容太极拳“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那么,怎么掌握练拳的度呢?首先要以阴阳变化而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又说:“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分阴阳,可见快练慢练都不能离开阴阳之道,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习拳者在练拳过程中,按太极拳阴阳学说反复演练,可从阴阳变化之中受益匪浅。但在技击时,周身上下则要阴阳对应,也就是拳家所说的“以静制动”,引进落空的一刹那,合即出。即先探知对方劲力,在对方旧力刚过、新力未生之时,抓住瞬间即逝的战机,发劲打之。
    慢练太极拳适于健体、养生及慢性病康复者,但是单以慢练去演绎太极拳是言犹未尽,是松柔慢练,用意慢练,还是用力慢练,僵紧躯体亦可慢练?“慢练”二字似有含糊之嫌,笔者认为,在松柔状态下慢速练太极拳是有益的。若欲进一步向高层次去修炼,则慢练二字难以包容太极拳棚、履、挤、按、采、 、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传统功法。太极拳讲究阴阳、虚实、开合及用意不用力,因此,练太极拳应以“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为标准。单纯地慢练难以达到以上要求,也难以体验到太极拳之博大精深。
    太极拳大师杨禹廷传授拳艺时,要求学生在松、柔、圆、缓、匀的状态下慢练,以体验阴阳变化。在阴阳的变动中,拳势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独立存在,又在一阴一阳相互转化中运行。如“玉女穿梭”一式在拳套里共出现过20次,是套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势子,其中有10个势子是“阴动”,10个势子是“阳动”。阳动的起点接阴动的止点,阳动的止点又是阴动的起点,阴阳变化循环往复如此,绝不是单纯慢练所能体验的。
    慢练太极拳须规范动作,循规蹈矩地将拳之特性融入习练之中。即慢练中有阴阳变化,慢练中有松柔,慢练中虚实变转,慢练中有一开一合,慢练中要轻灵。拳论云:“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说明了轻灵的重要性。慢练时应用意,不能用拙力。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前进后退,乃能得机得势。”在这里,先贤告诉后来学子,手上不着力,这是历代前辈在习练太极拳中逐渐摸索出来的结论。所谓手上不着力,是手掌、掌根及五指指根不能用力,所有指关节亦要放松,在意念中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只慢练是难以循道而修的。慢练如上下四肢松不下来,只是板腰抡着两“肉棍子”,不如去做体操。因为太极拳也有自身的韵味。
    其实,松柔就是用意不用力,指不着力便是通常说的意练。如何做到指不用力呢?在练拳时,意念以食指轻轻扶着空气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即在意念中,以食指轻轻扶着所练拳套的行进路线。如“云手”,左手从右手勾(阴动)的止点为阳动的起点,顺势从右向正中到左止,习拳者食指轻轻划弧,似行云流水般缓缓运行,即为轻扶弧形线(八方线)。如此循环往复,可体验到太极拳阴阳变化的道,太极功夫也自然上身,即可尝到其妙无穷的滋味。
    太极拳拳理博大精深,绝对不是一个“慢练”就可达其深邃的拳理,须用心去深深体验阴阳变化的内涵。如果只是单纯慢练,就难以体会到阴阳、虚实、开合、轻灵、用意不用力等拳之境界,有的习拳者只是慢练,不管阴阳变动,不顾轻柔、虚实,不问开合、轻灵,不闻用意不用力,练来练去,十年八载过去了,只是练了一套太极操!
    修练太极拳要循太极阴阳之道、松柔开合之理、虚实变化之法,习拳明理方克有成。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早在五十年代伟人毛泽东就倡导打太极拳,七十年代,伟人邓小平应日本众议院副议长三宅正一的邀请,题写了“太极拳好”赠日本太极拳爱好者。这一题词,被日本太极拳界视为宝物。同样,邓小平的题词也是我们中国太极界的宝物。
  今天,太极拳不但走向世界,还登上了发达国家国会大厦和总统的大雅之堂,美国航天局首选中国太极拳作为宇航员的训练项目。这一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太极拳爱好者从全世界四面八方来到中国寻师学拳和深造,还有的到各公园走访民间太极拳师,有一位德国汽车公司的高级职员,他在本土向华人学习太极拳后,为了进一步追求太极拳的真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找名师。他买了一箱太极拳的书,又选购了各派名家的太极拳、剑、刀的录相带,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温县赵堡镇等太极圣地,可见他对中国太极拳是何等如醉如痴的追求。
  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不惜长途跋涉到中国求取太极拳的真经。那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呢?练好太极拳,首先在"练"。有的拳友甚至当了拳师,并没有下功夫练拳,而是练习单操手的太极功或站桩。我并不反对练习单操手和站桩,但这仅仅是辅助练功活动。而太极功夫是每天循规蹈矩认真练拳才能得到的。很多身怀绝技的老拳师都 是每天练拳不辍,从不间断。
  练太极拳,也称打太极拳,确切的说,叫“盘架子”。因为太极拳的套路自始至终走弧线,有人说,太极拳套路是由大小不同的环组成,故称“乱环拳”,弧形的线条比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陕西的窑洞,顶部均为弧形,古代石桥无一不是拱弧形,以负担重压。练拳开始,切记要走弧线,忌直来直去走直线,否则,得不到太极拳特有的圆活趣味和深层的功夫。
  怎样走弧线呢?传统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规定,盘拳一定要注意方位,所谓方位为南北东西,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正位,四个隅位。练拳者面南而立,严格按四正四隅行拳,拳师称之为八方线。如正单鞭,左实手,从西南起,运行至正南,终点在东南,正好走了一个弧线形,身子周围就会形成一个圆形意念圈,在与人试手时,对方很难攻破这个“圈”。初学者和练拳多年的人都应该遵循太极拳这一特殊的训练方法进行修炼。
  在盘架子之初先要排除杂念,作好预备式,必须慢慢安静下来,手脚四肢空松安静,也就是说心要静,手要争,胸部虚灵,做到无思无意无我无他,中正安舒,身上不带拙力,这叫“澄源清流”,方可往下盘架子,如果水源不清净,就先要澄清水源,水源澄清之后,水流自然清洁。所以要求盘拳时作好预备式,做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不可有僵滞之处。伸手提足注意虚实,也就是阴阳。有人说,阴阳是拳母,松柔是拳魂,不知阴阳,就没有松柔,这套拳是练不好的。  阴阳就是虚实,阴为虚,为静,为吸,视线收回;阳是实,是动,是呼,视线外放,这是始终不变的拳理,有了功夫修炼到高深境界也是如此。
  盘拳时要求“轻灵”,是从起势到收势始终贯串轻灵,不可有缺陷、凸凹断续处,“其根在脚,发力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在行拳时,不管你练的是哪一派的太极拳,也不拘于练多少势,一定将每势分出若干动。我练的太极拳是杨禹廷83式拳,老拳师将83式分成三段,每式分成若干动作(均为双数),如起势4动,揽雀尾8动……盘拳遇到单动(1、3、5、7)脚引手走,视线追手;双动(2、4、6、8)手引脚走,手追视线 ,这样盘拳,可以达到“拳论”的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在每个动作结束再练下个动作时,腰要松一下,“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旗”,这样作可以达到“全身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在单动与双动的“接口”处,“拳论”讲要“变换虚实须留意”,单动为虚,虚变实再虚一虚;双动为阳,阳变虚则再实一次,长久修炼,分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向太极功夫上乘最高境界发展也就不难了。
  一般人认为练武的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修炼太极拳恰恰相反,太极拳练的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和心灵的功夫。修炼到最高境界除去健体强身祛病延年的保健功能外,将使人的修养达到“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
  初学者先不要注意呼吸、虚实、视线,而首先要过僵滞关。初学拳的人,往往上下手脚不相配合,伸手提足四肢僵滞,甚至呼吸困难胸口胀闷,这也是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这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先要静下心来,身心安静了再盘拳,每个势每个动作力争准确,不可贪多求快,扎扎实实,准备好每个姿式,要象平时穿衣服系衣扣、吃饭用筷子、穿针引线那样轻松、自然地去练拳,僵滞的四肢便会慢慢松柔下来。
  太极拳是锻炼头脑和心灵的拳术,平时要多练、多看、多问(问明师问拳论)、多琢磨,你会修炼成功的。不如此,就不是太极拳,只能是较力或者是柔软体操。
  太极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但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有责任向世界传播、推广。我们要用心练好,将健康、益智、祛病、延寿的太极拳奉献给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