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封神龙吉公主:水秀同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03:44

水秀同里
                                                  
走进同里,尚未细品,就被这一镇水韵痴迷住了。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那句传世佳句“小桥、流水、人家”,被这里经典的江南水乡风貌诠释得淋漓尽致。
    同里隶属于我的故乡江苏省吴江市。其西距吴江市区仅6公里,西北距苏州18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也只有80公里。在长江三角洲这片富饶繁华、寸土寸金的绝佳地带,竟能有保存如此完整的古镇全景,真是委实不易,让人颌首称道。
    古镇的美,应缘于水。同里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东岸,四面濒水,八湖环抱。整个镇区被十数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像七个浮萍,飘在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这五个湖泊之间。而那些古桥,则是连接和支撑着这七片莲叶的茎。那白墙黛瓦、枕河人家,想便是荷叶托起的朵朵粉白莲花;那聪明勤劳的人们,便是这花中的吐香心蕊。这簇簇莲花,在烟雨中开放的那么娇艳欲滴,于春色中展现着无穷的魅力。
    有水就有船,就有桥。荡桨于河中的,是一只只红色的小木船。游人们乘坐扁舟,从一道道古桥下穿过,听着船夫摇橹的咿呀声,沿河去欣赏领略一路的水乡佳境,真是悠忽哉,乐哉。
    同里的古桥据说有56座,多是石拱桥,便于舟船通过。半圆的桥孔在水面上映出倒影,像是一轮胀满了的圆月,半个悬在空中,半个在水中飘逸。
一只小船泊在古桥旁,无人看管。几只鱼鹰站立船檐,昂着细长的脖颈,注视着往来的游人。令我想起了唐·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
沿着河道,两侧耸立着一排排白墙、黛瓦、朱门的民居老房。随便向里面探头张望,都能看到一部绵远悠长的历史。许多做生意开茶馆、开客栈的人家,则在门户外沿河摆上一排整洁的桌椅,支撑起漂亮的遮阳伞。再在茶桌上铺上兰花土布,旁边的杆子上悬挂着一串串大红的灯笼。坐在藤椅上,品着香气四溢的美茗,看那河边乍染新绿的老柳和大红灯笼映在一河碧水中,如一道晃动的靓丽彩虹,与那些穿梭于河道中的船客不时地打声招呼或报以微笑,这就是梦寐以求的江南,这就是江南水乡独有的那份惬意。
在众多的古桥中有三座毗邻的石桥最为聚集人气,那就是被称作“三桥”的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这三孔石桥横跨两河三街,互为景致,横生妙趣。其均为清代所建,并流传下一段史上佳话。当地人现在仍保留着一个风俗,即凡有人嫁娶,或者有老人过66岁生日,必来这里走三桥,以图个喜庆和吉利。巧的很,正当我们随着游客走三桥的时候,遇到一对新人在迎亲队伍的伴随下牵手三桥。迎亲的人大方的向路人发送喜糖和喜烟,见我伫立于桥头,竟塞给我一大把喜糖和两只喜烟。我把香烟转送给了别人,喜糖则照单收下,珍藏着,准备回去分给家人,让大家都粘粘喜气。
同里是个地灵人杰的宝地,历史上曾出过一位状元、38名进士、80位举人。宋代诗人叶茵、元代翰林承旨徐纯夫、明代江西右布政使何源、清代军机大臣沈桂芳,以及近代爱国诗人柳亚子、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等均出于同里,真乃人才荟萃、卧虎藏龙。
    这些贤达名士,除留有许多诗文墨迹和传奇故事之外,还给古镇留下了许多观园宅第。其中最吸引游客目光的,当属退思园和珍珠塔景园。
    退思园的面积近六千平方米,位于镇中的东溪街。园主人为清光绪年间遭到弹劾罢官的安徽兵备道任兰生,返乡后于1887年建成此园,并借《左传·鲁宣公十二年》中“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取名为“退思园”。
    退思园设计精巧,一反纵向布局,变为横向建造。中为庭,左为宅,右为园,自然和谐。一园之内,四季景观纷呈,尤其园中建筑紧贴水面,成为国之唯一,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穿过前面的轿厅,进入第二进茶厅,只见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黑底金字“退思园”牌匾迎面高悬,两侧书有两幅对联,我喜欢的是:“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第三进为正厅,名“荫余堂”。此处有一幅对联尤好:“水榭风来香入座;琴房月照静闻声”,很有些禅意。
    内宅建有五楼五底的南北两幢楼,最具匠心和特色的是,两楼之间由上下两层走廊全部贯通,成为广为赞誉的雨天不湿脚,晴天可遮阳的“走马楼”。

内园则集江南园林建筑为一园,既有“退思天下事”的退思草堂,又有好似破浪前行的“闹红一舸”;既有平卧水面的三曲桥栏,也有揽景无余的琴房和天桥。一池碧水金鱼点点,假山亭榭环绕四周;百年朴树,千面紫藤,把个贴水园点缀得充满诗情画意,如同仙境一般。
珍珠塔景园是同里镇的又一处胜境。历史上曾有明朝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嫁女赠送珍珠塔的记载,后人演绎成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并以苏州评弹的方式传闻天下。此景园,即是在陈宅旧址和其女陈翠娥书楼遗址上建造起来的。从门厅、书楼到后花园,都在讲述着这一缠绵悱恻的故事。兰云堂里立有几尊蜡像,再现了被穷困潦倒的书生方卿到陈家拜见姑母遭到冷遇的情景。倚栏于浮翠舫,吟那“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的楹联,放眼碧波荡漾、楼宇雍翠的绿秋亭美景,欣赏水中自由自在的彩色锦鲤,品听从楼内飘来的绵软动情的评弹,想着当年就是在这里翠娥与方卿相会,成就了千古绝唱的爱情佳话,我早已心驰物外、浮想联翩、意溢于境了。
    出得后院角门,原以为已经观览结束,却不觉眼前一亮:好一个天下美景!石的河渠,石的街路,被雨水淋湿后润着一河的柔情;白的院墙、灰色的屋脊,还有那院墙上镶嵌的圆圆的月亮门、方形的花格窗,都显得那么铺陈有致、娴静安详。街面上旷无一人,碧水无澜。静卧的一床河水倒映着一树桃花、几行绿柳、一孔石桥、联袂起伏的白墙,还有那飞檐翘角的黛瓦。没有一丝声音,没有一点尘埃,只有幽静与美丽浮在空气中,卧在碧水里。这是一幅由江南水墨洇出的风景画,是人之智慧与天之工笔叠加绘就的梦中瑶池。
原打算在古镇的枕河人家住上一宿,好看落日的金色黄昏、晨时的薄雾烟霞,体味沉寂于睡梦中的古镇风情,但拗不过朋友的热情,当夜下榻于五星级的同里湖大饭店。一觉醒来,隔窗相望,眼前竟是烟波浩渺、碧水接天的同里湖,原来昨夜却是枕湖而眠。
同里湖大饭店规模宏大,设计气派,充满人性化的现代风格。尤其是它的户外8万平方米园林景观,简直就是又一处世外桃源。亭榭楼阁,小桥流水,花香鸟语,假山飞瀑,还有正在绽开花朵的红花檵木、白玉兰、粉玉兰、金玉兰,以及风姿绰约的海棠树、红枫树等,把一个偌大的园林打扮的古色古香、春意盎然。
    清晨的同里湖畔,清静而安逸。我和妻子沿着湖堤徜徉,倾听着三千弱水湖浪拍岸的声响,沐浴着从水面上飘散过来的凉爽春风,感受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那份摄人魅力,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舒适和惬意。
    一镇古韵,满镇秀水。这一天,这一晨,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解读了同里。古镇同里不仅有他值得骄傲的历史和过去,更有着令人瞩目的现在和必定更加美好多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