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祖父:心经修持仪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09:59
关于心经修法,关键在于诚敬信心与坚持,根据自己时间,定下数量,如 每天念108遍,百日完成万遍,万遍乃是入门基本,以后大放灵验,还要终生坚持。每日修法时在此数量的基础上,早晚要有功课。有几位大德是修心经成就的,一是玄奘大师。他西天取经,一直遇种种魔难,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魔妖,都是依这部心经而化解的。据说,最神奇者是,有次是因为命马上要被杀的一瞬,他持心经而化解。再有一位大德,是近代的赵朴初会长。他也是一生持《心经》。我曾看过他在北京八大处(灵光寺)的山墙上书写的《心经》,堪称书法经典。据说,他出差在火车上,一天就持诵《心经》500部。还有一位,是南怀谨先生。南先生每晚不论多晚,都要持诵《心经》,回向给自己的母亲;再有就是晚上施食。这两件事,他一直坚持做。心经修法功课最佳的仪轨是这样,以三遍心经21遍心咒反覆的求观世音菩萨帮你达成你心中的好的愿望!观世音菩萨绝对会闻声救苦,帮你达成你的善愿,关键就是看你去不去念。念的程序是这样的:(口念和心念都无所谓!)   从头到尾念第一遍   从头到尾念第二遍   从头到尾念第三遍   再念心经心咒21遍(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再念祈求文:弟子***诚心祈求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和诸护法金刚帮弟子***达成……(你的良好愿望)!   再念感谢文:弟子***诚心感谢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和诸护法金刚!   附:心经全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心经非常的重要,任何世出世间的祈愿,都可以靠心经大智慧到清净彼岸!法简效宏,大道至简!念的程序是这样的:每次完整的一遍是这样的:(从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一直念到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念完三遍后,再念心经心咒21遍(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数量越多越好,念到不起妄想,自然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心经修持

《心经》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乃是浓缩了600卷《大般若经》的精华。本经在组织上大致可分为如是几个部分:(一)总纲,明本经修学之目的。经文从“观自在菩萨”到“度一切苦厄”,是说菩萨用般若智慧认识到五蕴都是如幻不实的,重点是在破除众生的我执,我执一除,自然度除一切苦厄。下面即是依此深入分析怎样“度一切苦厄”。(二)非有非空,明空有之关系。经文从“舍利子,色不异空”至“亦复如是”,是说一切诸法是非有非空的,此段用意是在恐众生闻“空”便起“断灭见”,所以首先就得阐述空有之关系。(三)释空相。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到“不增不减”,在交代空有关系之后,便解释什么是空相,与龙树《中观论颂》“八不偈”是同一理趣的。(四)破执。经文“是故空中”至“无智亦无得”,此是依诸法空相广破一切执见,可分三类:一是破凡夫执,即为其说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空。二是破二乘执,即说十二缘起空为破独觉执,说四谛空为破声闻执。三是破菩萨执,说菩提、涅盘空即是破大乘菩萨对佛果的执著。(五)明果。经文“故知般若波罗蜜多”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破除一切执见之后,则能转依证得菩提、涅盘的佛果。(六)颂赞。经文“故知般若波罗蜜多”至“真实不虚”,是在赞叹般若之伟大,从而回归全经主题,说明以般若观照一切法空即能度除一切苦厄,其道理是真实不虚的。(七)规劝。经文“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至“菩提萨婆诃”,规劝大众普学般若,以度苦厄、证涅盘、成菩提。
自古至今,注解《心经》者无数,然多以文字上注解,很少谈及具体修持,以致解字义者多,证果者千万人中无一人!佛学是实证的科学,忌弄文字、口舌。当年佛陀也先修六年苦行,证入非想非非想处定,然后于菩提树下大定四十九日,超越四禅八定,证入想受灭尽定而大悟,始创世间佛教。纵观历代大成就者,无不苦修实证而得成就。我们也只有以佛陀及历代大成就者为楷模,真实地实践佛法,才能真正懂得佛法,真正地利益众生,造福社会。
《心经》既是佛学的精义,又是佛法修持的总持法门。然而《心经》所讲属果位证见,对刚起步的修炼者,多只能字解而不能实证。故修持《心经》仍须按次第修持,方能证果。即使顿悟之上上根器者悟后也须按《心经》所指示的修持法门进行修证,以期圆满证果。
《心经》所指示的修持法门,显密圆通。其显为观,密为真言密。不论显密,均以甚深禅定为宗。

二、大乘法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节是《心经》修持总纲,也是整个佛法修持的总持法门。“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本节的关键在于“观”、“行”、“照”、“见”四字法。由观而定,由定而照,由照而见。“观、行、照”是修持,“见”是证果。因此如何“观、行、照”则是关键之关键。
三、初入法门
佛法修持入门的方法很多,《心经》所示者主要是观法和念诵法。下面介绍观法与念诵法的修持方法。

(一)观法
观法是佛门修持中最庞大的法门。大致可分为观心、观音、观息、观色相(如不净观,观佛菩萨法相、观日、月、星等)四大类。《心经》以观自在菩萨(即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故本文主要介绍观心和观音两大法门。
1.观心法
(1)观念头起灭:行、站、坐、卧均可修持,先放松入静,调匀呼吸(以下各法同)然后返观内察心里念头的生起与消亡。念起时,观念从何起,因何起,向何处去,在何处灭,初时念头如急流涌现不断,修持一段时间后,念头如缓缓细流。继续修持,则起心动念皆了了分明。久之,一念不起,心廊朗然,如大海之无波,长空之无云,顿入定境。
观念头时,如人坐河边,看河水流动,水流,而人不动。念头如流水,观念头之心如河边人,则心不随念,念自灭。念是心用,如水与波,不论念头如何汹涌,真心不动。又如慈母教子,虽怒责其子,而慈母对子之慈爱之心未曾有变。我们的真心好比慈母之心,妄念如慈母之怒责、仔细体察水与波,心与念,慈母心与怒责,一旦有切实的体验,自然真心不动,妄念自灭。

(2)观心之生住去来与色相:于静中,细心体察思维,心由身内生或由身外生,由情所生或由世间物生,由地、水、火、风四大生,或由眼、耳、鼻、舌、身五生,或父母所生,或由我长大时渐生。如此观察,心无所生,也无能生,实无所生。再观心住何处,若住体外,世间事物皆幻,无体可得,何以住心。若住体内,则四大乃假合之身,亦无可住。继观妄念继续不断,似有去处,然能去之心,所去之处,皆无实体,实无去处。

继观心为黄色,或青色、红色、白色、或黑色、紫色,是大是小,有何形相。细观之,心实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紫非黑,也无有形相大小与模样,心实了不可得。如此观察心无生,无住,无去来与灭,无形色,无大小,不可捉摸,无碍如虚空,念念非心,则离念离执,渐入定境。也可参照《楞严经》之八处证心。以上介绍两种观心法,任选一法修持即可。
2.观音法
观音法,有观身内音,观身外音和观微妙音三大法门。
(1)观身外音法:修炼时,观身外之音,如观听海潮音,观听流水声,观听鸟鸣声,听现代之佛乐磁带等。一心专注于这些声音,修持一段时间后,专注之心与声音合为一体,身内外处处皆是所观之声。久之则所观之声与能观之心顿忘,万籁俱寂而入定境。

(2)观身内声法:观心脏、脉搏之跳动音,初修时,两手捂耳,即可听到心脏之跳动声,专注心脏跳动声。修炼一段时间后,两手不捂耳也能听到心脏跳动声,渐渐也能听到脉搏声,血液流动声。再深入修持,则心脏跳动之声如雷鸣,血流之声如江河滔滔。久久修持,身心顿寂,寂然入定。
(3)观微妙音:专注返观玉枕(后脑勺),很快听到一种特别的声音,其声既非身内音,也非外界的各种声音,无法用语言描述,故叫微妙音,也可称做法界音。专注此音,则此微妙音由弱到强,虽行、站、坐、卧皆能听到。然而此音并不影响正常听力。深入修持,音与身心浑然一体,全身处处皆有此音,而后光明显现,妙法自悟。
(二)念诵法
初入也可以念诵法。念诵法有多种。初修可出声念,念纯熟后则可默念。依《心经》的具体情况,介绍三种念诵法。
1.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句,一心专念此句,自能得佛及菩萨加持。久之,念无所念,能念与所念皆忘,寂然入定。
2.念诵《心经》全文。反复念诵《心经》全文,纯熟后默念,同样能得佛及菩萨加持,修持一段时间后,当念到某句时,会出现反复念诵某句。继续修持则能念与所念皆忘,顿然入定。
3
.念诵真言:一心专注念诵真言:“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波诃”。也自得佛菩萨加持,自他合一,久之渐渐入定。
历代至今,修持、念诵《心经》者无计其数,因而《心经》具有极强大的法力,念诵《心经》及真言法力广大,感应强烈,能很快进入境界,取得成就。
按照上面介绍的观心、观音、念诵方法修持时,初时杂念尚多,所观之境与所念之文时时失去。失去后需即刻警醒找目。修持一段时间后,观境偶有失去,进一步修持则能始终专注于所观与所念。然而此时之观仍属有念,所观之境也是假。继续修持,渐渐入定后,在眉心或头顶出现光团(性光),上根之人,初修即现。久之光团明亮如皎月。此时,引此性光入体,则百骸如烛明。引此光入心,则心光朗然,全身光明,真智渐开。到此即可入第二层“照”的修持。
四、进阶法门——照
当修持到心地光明,真智渐开,慧光闪现,即可修“照”。修“照”之初尚需与观结合,即为观照,深入寂定即为寂照。
(一)观照:性光与心光合,则慧光生,智慧大开。心光、慧光皆性光的变用,实与性光同。以此慧光内照身心,则身心透彻明了,外照世界,则山川、草木、日月星辰无不见。到此所观皆如实显现,此方为真观、慧光朗照,再以大乘般若空观,观察宇宙万物,一切贪执,境界顿舍,而入寂照。否则执所观之境,则生妄而前功尽弃。
此时之观照,尚有微念,如举灯照物。
(二)寂照:当以般若空观,舍一切执着分别,则所观照之境与能观照之心顿忘,任何微细之念皆无,寂然朗照,如日出之照大千世界,虽万物均照而无照之念,也无当照与不当照之别,鲜花毒草无不被照。如此修持,则三千大世界,一切万有的本体无不俱现。构成宇宙万物的五蕴之本体——空,顿时显现。因而顿悟大道,直入宇宙本体,超越三界,故能度一切苦厄。
此时方真正明了五蕴皆空的真谛,否则,未入寂照大定,直入宇宙本体,仅用意识思维推理,不可能真正“见”五蕴皆空,也就不能度一切苦厄,尚在三界转。

行般若波罗密多”,讲用智慧观照,断烦恼,度生死彼岸。而慧非世间之小智,需经闻、思、修而开人之本来真智之慧。只有深入大定性光,心光合一,使慧光朗照,才能使智慧大开,才能具有真正的般若智慧。“时”有当下、顿时之意,如无慧光朗照,又岂能顿“见”五蕴皆空”!
五、证果之“见”

“见”字,古通“现”。用“见”义则似尚有微念,用“现”义,则是无念而自然显现。因修寂照,洞彻万物之本体则五蕴之空性应属自然现显。自然显现属证果。而“见”有知见、见到之义,有念而不彻底,故此应为“现”义方与经义合。
六、圆证佛果
《心经》第二节:“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本节是对前修持所证“五蕴皆空”的进一步深化与圆满,论述和修持空有不二的圆融妙用。 “色不异空”,乃承前文,由色证入空性,是入空。“空不异色”乃是于空中起妙用——生化万物。经云:“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修持证到空性后,还必须由空中生起妙用,方为圆满。证到空中生色(即一切有碍物质),即可具备多种神通,如搬运、穿墙、隐身等。再进一步证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达到色空不二,色空圆融,即可达到密宗“霓虹身”,能具种种神变功能。“受想行识也复如是”,进一步证到受想行识与色空不二一样。受空圆融不二,想空圆融不二,行空圆融不二,识空圆融不二,达到转识成智,转五蕴身为佛身,得漏尽通,证得佛果。
七、究竟见地修持证到以上境地,对宇宙本体——空,有了正确、真实的证悟而证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究竟证见。于此究竟见上,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皆无,既无智慧可求,也无佛果可得,因此,佛在《妙法莲花经》诉菩萨道为外道了!
`  
八、小乘到大乘的修持
从修持上讲,全经从观自在菩萨……到不增不减,已证究竟。观音菩萨,因中下根器不能即刻证悟为说渐修法。从人天乘到缘觉乘、声闻乘、菩萨乘,再到佛果。经中“无”字尚有否定之意。先修人天乘(如十善法),再否定而修缘觉乘(十二因缘),再否定而修声闻乘(四圣谛),再否定而修菩萨乘(无智无得……),至到成佛。
《心经》实际地概括了佛教五乘教法的精义和修持方法,故说《心经》是佛法修持之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