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百度云盘:高中高三化学上册上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01:21


一、      教学班级基本情况
任教班级:高三五班
学生人数:47
学生学习习惯、方法、态度
课堂听课认真,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课堂讨论、学生间相互探讨活跃。对学习中的问题不善总结和归纳,对一周的学习没有计划,处于被动的“应对”状态。
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起点
在进入高三之前,已有一个学期的分科教学,主要进行的是有机化学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有机化学的基础并没有夯实,在假期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有吃夹生饭的感觉,
1/4的学生基础甚差,主要是在高一、高二阶段造成的基础知识缺漏太多,化学知识的基本框架没有建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尽管很努力,但进步缓慢。
全学年历次测验成绩统计
考试时间考试性质阅卷形式班级成绩年级成绩备注
10/6阶段考试备课组流水85.689.9-4.3
11/3阶段考试备课组流水96.796..3+0.1
12/4九校联考备课组流水73.172.5+0.6
1/6区一模区统一阅卷84.682.9+1.7
2/7阶段考试备课组流水72.570.5+2
3/3九校联考备课组流水75.272.4+2.8
3/30阶段考试备课组流水109.9108.7+1.2
4/17二模区统一阅卷103.1100.0+3.1
从历次考试看,学生成绩有进步,说明教学的手段策略是正确的,是但进步的幅度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是后1/4学生的成绩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没有进步,对于这些学生自己没有采取更有效的办法,对这些学生的辅导,以及因对措施没有能跟上,
二、      教学总体思路
1、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
第一阶段依托教材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化学能力的载体,学生没有牢固的双基,便难以促进能力的发展。加强“双基”关键要在扎实上下功夫,克服急躁、突击进度。切实落实好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复习,突出主干,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把零散的知识块、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主链中串联起来,使每个知识块、知识点有找到相对固定的位置及和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
第三阶段是按照《考试手册》要求,对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块、节点知识进行梳理和过关。如对化学用语,要做到理解涵义,“名”“实”相符,达到三会(写、读、用),规范准确。对概念教学,要通过突出概念的关键,加强比较、辨别、变式,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适合条件,达到深化理解;对化学计算要掌握基本要求和基本类型,注意以掌握一般方法为基础,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再适当地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三是要快速反馈,及时矫正,减少学生学习的负累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信心。
特别注意《考试手册》出现的新变化,针对新的内容,教学补充到位。
2.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重点培养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要克服在复习课教学中以讲为主或以练代讲的两个极端做法,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关系,把教学的着力点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效点拨,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帮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和思维品质。
要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不是枝节小事,处理不好,将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很大影响。通过课堂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循序渐进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
通过核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解决实验程序的逻辑关系,解决基础实验操作的技能。
研究实验试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收敛到发散,由具体到开放,逐步训练对实验流程图识图、程序理解。
重视方法。复习中要认真对待课本中出现的实验,重视实验原理、操作、现象、过程、方法、设计和评价。要深刻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干扰因素、成败关键。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试剂、装置选择的原因,操作不如此进行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原有实验设计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法。
4.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审题不严,书写潦草、马虎、零乱,反应条件或产物丢失等,使一些不该丢分的地方成为丢分点,一是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二是以身作责,严谨从教,发挥榜样的作用,时时处处影响学生。三是从思想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严谨务实的学风。
5.加强应试技巧指导
每次考试后,从试卷答卷上不仅分析知识缺漏、能力缺陷,同时分析应试技巧的缺陷。为此,教学中也应指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应试技巧。如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舍难就易,最大程度提高得分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等。
三、      全学年教学安排
全学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
教学时间:18周
教学内容: 《化学》拓展型课程
作业:《化学》拓展型课程 练习部分
考试:4次考试两次自命题 一次九校联考 一次区统考
周日教学内容:
第二学期2/9~4月中旬为第二阶段
教学时间:10周
教学内容:全面复习,突出主干,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把零散的知识块、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主链中串联起来,使每个知识块、知识点有找到相对固定的位置及和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重点:对概念教学,要通过突出概念的关键,加强比较、辨别、变式,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适合条件,达到深化理解。难点:电解质溶液。
元素及其化合物:每周的练习卷中涉及到的由点到面,不断强化,不安排专题时间进行。
有机化学   重点:寻找规律、进行类比、推理
化学实验 重点:  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掌握常见一起装置的用途及其特点
仪器装置功能的开发(启普发生器、防倒吸、酯的制取)重点分析课本实验,挖掘内涵,提高变通能力 归纳解题规律,形成实验意识,规范答题训练模式。
作业:各区09一模考试卷的选做。
考试安排:三次考试,两次自命题 一次九校联考
周日教学内容:
4月中旬~5月底为第三阶段
教学时间:6周
教学内容:对概念教学,要通
过突出概念的关键,加强比较、辨别、变式,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适合条件,达到深化理解;
新考纲所涉及到的新内容的针对性训练。
本阶段重点解决:对化学计算掌握基本要求和基本类型,注意以掌握一般方法为基础,以各区二模卷的计算题为训练题,训练审题、学会对题干中的信息建立图示关系,建立量的等式关系。目标:30、31能解决前三个小问题
训练学生2小时内对一份完整试卷的谋篇布局。
作业 :各区09二模考试卷的选做。
考试安排:两次,一次区统考,高考考前一次激励(信心)考试。
周日教学内容:
四、      经验与反思
1、          全学年的教学安排合理,在学年教学始,备课组所定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分配恰当,每个阶段的教学没有感到偏紧或偏松的感觉。每段教学内容、作业、考试一年实践自己认为符合学生的实际,
2、          新考纲所涉及的知识点抓的校准,高考所考到的新的内容基本都作为教学重点复习到了,没有遗漏。
3、          凡是考试试卷全部批改,对学生的诊断及时,反馈及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明显。
4、          确立阶段目标,到了教学的第二阶段,选择题85%的同学等得分在50以上,第四题得分在85%,第六题得分在85%。第三阶段   第五题(化学实验)得分以65%为标准,第七题(化学计算)前三小题为标准。
5、         加强“双基”再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1/4的学生基础甚差,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尽管很努力,但进步缓慢。这就是原因。所以,扎扎实实解决“双基”是高三教学的魂与根。
6、         氧化还原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在高三阶段基本没有花时间,高一高二阶段该知识块解决的很成功值得研究。
两个遗憾
没有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本
对于最后5名学生没能坚持有计划辅导。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对自06年以来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逐年提高的现实,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年级组的统一部署,组织了一年来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分析学科特点,提振复课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采用章节和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扎实推进复习进程,提升学生能力
我结合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经验和高考试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题型、方法和知识等角度出发,将高中化学的全部内容整合成二十三个专题进行复习。在每个专题的复习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习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通过这一流程的复习,学生不再感觉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不再感觉到茫然。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三、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我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同时,我们认真命制或选择了年级组织的十五次考试所需的试题,在第二学期,我还自己选择命制了十二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习等时间进行检测。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四、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09届高考已经结束,对化学复习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2、知识复习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4、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5、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6、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7、综合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高考总分至关重要,建议从十二月开始每周能给综合科目排一次大练习。

本人在本学期能够坚持自学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书籍,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够学习有关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书籍,以提高自己适应新教研活动方式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写学习心得,坚持做学习笔记,使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本学期我带高三(1)、(2)两个班的化学课,在这一学期中,我尝试着采取多种办法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首先我引导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把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把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子目标,这样让同学们对化学知识有了系统的轮廓;然后针对某个部分的知识及其产生的问题找出分析对策。例如对有机化学部分,多数同学认为所很难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某些没有见过的物质的化学式感到陌生,从而产生了畏难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得出解决有机化学的口诀:有机化学并不难,连接方式是关键,看清哪个键断裂,明白谁跟谁相连。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劲头更大了,而且花费在化学学习上的时间更短了,对化学更有信心了。并且通过两次省质检和两次市质检的测试,学生的化学成绩在理综中每次都是最高的。
本学期虽然化学教学效率有了提高,但是在化学教学中还是存在着满堂灌的教学行为,每次看书后都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可是课堂上却总放心不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只在5月下旬我的一次公开课上,我采取了“在学中教”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自己分析例题,然后根据自己对例题的分析得出的方法去解决一个化学问题。当我在课堂上看着同学们认真分析总结的神情,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自己站在将台上给同学们讲课,给同学们分析、总结,然后让他们去解决习题,可是那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学生听课时一听就会,做题时一做就错的现象;那时还为这种现象找借口说是我们的学生课后没有复习巩固的结果,现在看来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出现了问题,这应该成为我教学的教训,应该是我开始改变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时候了。所以本学期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本学期在网络教研方面本人能够坚持写教学日志和教育教学反思,其中所写四篇班主任随笔,被中国教师研修网《班主任话细节》活动初审通过,《认识‘在学中教’》被中国化学课程网精彩博客第63期选为精品文章(http://chem.cersp.com/JPWZ/200805/5334.html)。
总之学无止境,教学中总会有我们没有遇到过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我的快乐。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一直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处理好一下几组关系.
一,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一般是教师指定)作为主要参考书(课课练以华师大一课一练和教师选编题为主,单元练习以光明日报出版的化学测试与评估和教师选编题,高考模拟训练是新教材十二套及期各区县模拟考题),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二,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三,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努力出色地完成任务.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在这一学期来高三化学备课组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
首先,备课组努力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备课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开学初备课组在上届备课组长的引领下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同时,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
其次,注重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备课组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再次,备课组一直多思善想,努力从提高能力着手。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长郡班与提高班所做题目有所不同。
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备课组在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1. 正确对待考试。2.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3.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本学期化学科组的工作重点是: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加大对2006年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备考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规范和健全教学常规管理为基本保障,认真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我们化学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好效果。
一、高考后的思考
针对我校学生的化学科基础与全省化学科考生的差距,本科组同仁深感责任的重大,唯有全体教师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抓高考,才有可能与别人争短长,我们才有出路。为此,我们全体科组教师做到了:①每一次的科组活动,都有关于高考备考的话题,包括短期的复习情况小结、近期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高考题型研究、平时训练题的组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研究、每次模拟考情况分析、各地信息题的归纳整理和运用等等。②全体科组老师都将承担对学生的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义务为高三化学班的学生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③虚心向名校教师学习,促进我们的科组建设。
作为高三教师,陈长东和陈继革老师在工作中,已经做到了正确指导学生们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复习方向和复习方法,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循序渐进,能做到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能做到学而后能用,用而后不忘;在学法指导的同时,高三化学老师也善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对某阶段的成绩出现波动的学生,施以关注和关爱,使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与全省的化学考生比较,我们的学生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考试的出错率方面、试卷卷面的整洁方面、考试的临场发挥方面、考生心态稳定方面、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把握和运用方面,我们都存在不足;这些的不足,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考场的发挥和化学成绩。
年年有高考,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高考!下个学年的高考复习又将如何开展?如何更有效地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和湖北省高考化学科的命题特点开展高考复习指导?这将是全体化学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下一届的高三老师的中心课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更需努力!
二、科组老师的成绩点评
本科组老师年富力强,充满朝气,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绝大多数老师能获得学生的好评。陈长东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经常引导学生去归纳概括所学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网络化、板块化、系统化,以利于学生的记忆保持。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班主任工作富有成效。在指导高考工作中,细心细致,能深入研究广东的化学科特点,精编阶段性复习资料,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能比较到位地介绍高考,提高学生的高考意识和高考信心。
三、常规工作回顾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本科组已经拟定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各个备课小组也根据本年级的教学实际,拟定了教学计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我科组始终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三落实。活动内容主要有: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检查落实;教育理论、教学大纲、高考大纲的学习与研究;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研究课的集体备课与评议;教学目标的研讨和习题的编制;高考的复习计划的专题研究;期中、期未教学情况小结与教改经验交流;实验教改的研讨切磋……
我们全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确立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网上的化学实验资源,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各备课组按章、节研究教材重点、难点,探讨教学方法,分析学生情况,做到辅导教师、学生、辅导计划内容、活动时间的四定四落实。在各年级的教学上我们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典型例题和演示及学生实验、统一单元练习、期中期末统一流水阅卷。各备课组的组长承担起组织和模范带头作用。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点,高三备课组,主要立足于高考第二轮复习研讨、几次高考模拟考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高考热点考点的突破、学生考试心理的辅导等方面;高一、高二备课组,主要立足于对新教材的研究,向学生介绍学习化学的方法,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介绍化学家,以及化学趣味性知识,为将来高三综合科的学习打基础。
四、后语
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无私奉献、虚心好学是我们化学科组多年来形成的良好组风,也是我们的特色。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大家都主动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更新与再学习,并且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人有困难,大家出注意、想办法。这一切保证了我们各年级化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特别是对于指导高考班的复习,本组同仁更是体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由科组长带头,共进行了多次的有关高考复习的教研活动,群策群力,全面支持高三老师,詹海东老师还直接参与了高三四校大集团的备考工作,协助高三老师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提高高考复习效果。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努力了,我们奋斗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工作成绩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无限负责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建设多作贡献。

学年中学高三化学教学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关乎成绩,为了提高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开学初对高三化学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的把握,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一 研究信息,把握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更是作为新高三老师的我的一个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矗1.研究全国及福建省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或者本省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作为福建省新课程的第二届,研究去年的的特点尤显得重要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新科技和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
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3.熟悉大纲和说明,说明是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
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4.合理利用其他资源,除了试题、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
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二 摆正关系,抓纲务本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
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
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博学精练》作为主要复习书,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关,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
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
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
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
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
特别是做题、单元、大型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娶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
1.正确对待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是频繁的由于受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
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作为一个新高三老师。
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不足,由于生源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虽然不滞后,但是要做到段段清。
节节过关就显有点吃力,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理科综合2002命题特点:
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2002年试卷结构的特点完全符合《考试说明》上的要求;试题的难度有梯度,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强调了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强调包括推理、实验推究、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查.
1.分值分配: ①理、化、生三科间的分配。今年"理科综合"对三科的分值分配非常明确,这是前两年所没有的。其中物理占120分,化学占120分,生物占60分,完全符合高考大纲中三科的分值分配:4∶4∶2。我的理解,理、化、生三科的分值在高考试题中的分配必然影响高中学校对这三科教学时间的分配,而前两年试题中分值分配不很明确,结果造成了一些混乱。比如去年,很多地方的试题分析资料都认为化学在理科综合中占113分而生物占71分(实际上,根据后来国家考试中心的高考试题分析报告,化学占123分,生物占61分,符合理、化、生三科比例4∶4∶2的标准),从而增加生物的教学时间。今年试题明确地划分了分数比例,这对于中学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指导意义。
②试题样式。连续三年一贯的第一卷试题样式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理科综合的第一卷的题型就是单选且每小题6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③Ⅰ、Ⅱ卷分配。今年高考大纲对理科综合中Ⅰ、Ⅱ卷分值比例作了调整,降低了第Ⅰ卷的比例。但调整的具体情况又有不同:生物与去年保持一致,Ⅰ、Ⅱ卷各占其总分的50%;化学比去年略有降低,(去年Ⅰ卷占总分的49%,今年占总分的45%);而第Ⅰ卷的降分主要落实在物理上(去年Ⅰ卷占总分的48%而今年只占总分的30%)。看来综合科命题也离不开传统单科命题的影子(传统命题中化学第Ⅰ卷所占比例比物理要高)。
2.题卷长度:总题量比去年减少了一个,其中:选择题少了4个,而填空和解答题增加了3个(理、化、生各增加了1个题)。试题阅读量和答案字数比去年都有减少,这样就增加了考生答题时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对充分准确地考察考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3.学科间综合:①"流行的"学科间综合几乎没有。28题和29题看样子分别是生、化综合题和物、化综合题,但却可以截然分开,和去年与前年的理科综合相比,连所谓的"拼盘式综合"也没有。这只是从外观去看,事实上,这并不意味试题中没有"综合" !
②学科间综合的新含义。如果我们仔细研究28题和29题,我们会得到很大的启发。一是内容安排的顺序:28题,化学在前生物在后;29题,物理在前化学在后。这个顺序正好是符合中学基础学科间的关系的,即学习和学好生物,必须要化学做基础;学习和学好化学,必须要物理做基础。并且若干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正是学习生物所不可缺少的;而很多初中物理和部分高中物理知识,又是学习化学所不可或缺的。二是中学学习的所有基础学科,都必然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应用,即使在教材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化学中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是无法深入认识的;很难想象不知道大气压强和连通器原理而能够搞清楚化学中众多的制气装置的原理;更不用说理想气态方程与阿佛加德罗定律、热学与反应热、电学与电化学了。挖掘教材内部各科知识间的应用与联系,是中学教师搞好教学的基本功,也是今年高考试题给我们中学教师搞好综合科"综合"教学的启示。
4."开放型"试题:开放型试题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具有答案不唯一,由考生做出选择和判断后作答的特点。这类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又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特点,展示自己的个性。2002年高考题给我们给出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开放型试题",即28题的Ⅰ、Ⅱ。Ⅰ是化学部分,由考生自己选择一种官能团填表,这就要求考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作出判断,选择作答;Ⅱ是生物部分,要求考生对题给信息及自己掌握的知识作出综合分析、判断后作答,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2003年高考试题再一次考查了气体压强对液体的作用----连续三年在实验考同一个知识点!!)
推测命题趋势,指导高考复习
1、正确理解"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在命题设置上,要尊重中学教学大纲,但是不能超纲;不拘泥于大纲,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在试题设计上,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会增加应用型试题和能力型试题。
3、试题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而化学应用试题的信息来源一定要真实可靠。
4、试题以单学科知识和能力为主导,增加综合测试能力。后者力争要打破传统观念,向跨学科能力过渡。
5、在试题的布局上,要有利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有利于考生更好的发挥。
6、随着高考人数的增加,试题难度会适度降低,但是仍然会保持高考的选拔功能。
收集高考阅卷信息,指导高考复习
在2002年试题中,由于考生书写不规范导致失分的现象较多。比如第24题,有不少学生吃亏于没有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因而得分不高。还有20分的实验题,有2.02%的考生得0分,平均分也只有10分,原因之一就是语言不规范。
复习要点
1、加强基础教学
每年高考试题的题型虽然变化莫测,但仍注重基础方面的知识。而有不少学校宁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涉足题海战术,却忽略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得不偿失。
2、规范化教学势在必行
在2002年的试题中,有机结构式、元素间成键的位置如何连接,往往有许多学生出现错误,结果得0分。再如化学方程式中,按规定凡是书写不规范(大、小写不分)、元素符号写成中文(不按题目要求答题)、未配平等均计0分。许多基本的化学反应条件、化学专业用语中出现了错别字,严重影响了得分,不少同学因此得0分。这些情况应该引起考生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还应指导学生严格按指定的位置答题。今年有部分考生答错位置,文不对题,结果得0分。
3、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在我省的中学中,按教学大纲开足实验课的很少,而开设计性实验的学校更少,造成不少学生是在黑板上、试卷上"写"实验。
近年来,实验考试题的比重逐渐增加,分值也较高。而考生在实验题上的得分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动手少,对实验中各设置的功能缺少认识,分析问题思辨的能力差,同时缺乏准确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因此,在准备明年的高考中,一定要注重实验教学。
4、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化学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逻辑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修养。在2002年的阅卷中,就看到有学生把气体"排出"写成"追出去"、"赶出去"等不规范用语。
谨防四大复习误区
2002年的高考试题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以单学科为主,没有过分强调综合科目的测试。但在复习中,全国部分地区的中学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好的倾向:过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渗透,过分强调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分迷信名师名校模拟试题,反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造成高考失误。
误区一:过早进行跨学科交叉渗透,忽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有些教师、考生和家长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存在恐慌和忧虑心理,认为综合科目的满分为300分,每小题分值很高,于是就把目光放在"X"上,过早进行跨学科交叉渗透,有的家长要求考生一进入高三就做跨学科交叉渗透的题目,有的学校在高三上学期就进行综合科目的模拟测试。这造成有些考生由于未打好扎实的基础,忽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严重影响考生的身心健康。
误区二:过分强调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忽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近两年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题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试题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立意命题。由于总复习时间紧,就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而忽视了全面打好基础,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误区三:过分迷信已实施"3+X"地区"名师"的讲课和名校的经验,忽视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
误区四:过分强调大量使用已实施"3+X"高考改革方案的外省名校试题进行强化训练,聘请名校名师猜题押题,突击训练"活题"、"难题",扰乱了教学计划。
纵观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测试目标及测试内容,可以概括为基础性、综合性、多元性等多种基本要求,其中基础性最重要。
学习研究《高考说明》 提高化学复习效率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了2003年理科综合考试的《考试说明》,与往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形式、命题指导思想等都没有什么变化,呈现继续保持稳定、有利于中学教学的态势。但由于高考日期提前一个月,所以考试的范围相对缩小,但这与题量的多少、难易程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考试时间仍然是150分钟,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仍要保持"必要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一、部分要求有改动
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中,  "2002年考试目标"改为"能力要求",仍然强调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前四种能力要求没有改动,但在分析综合能力部分新加了第一条:"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化学计算,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
另外,理科综合考试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分数比例,由2002年的40%和60%分别调整为45%和55%。
二、化学学科"考试范围"更改50余处    、
2003年化学学科"考试范围"与 2002年相比有以下一些更改。
1.部分要求降低。由"理解"或"掌握"层次降低为"了解"层次的有13处。
2.少数要求提高。由"了解"层次提升为"理解"层次的有3处: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电解原理;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
3.化学学科的"考试范围"中,"理解"与"掌握"层次的知识点共50处;"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要求各部分知识都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4.其他改动的部分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看,删减的内容均为新教材没有的内容,增加的内容均为新教材需要掌握的内容,多为联系社会生活实践的内容,应引起广大师生的特别关注。
三、"题型示例"和"样卷"也有改动
2002年《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的"题型"示例"编入选择题41题,非选择题44题; 2003年"题型示例"编入选择题53题,增加了12个题,非选择题49题,增加了5个题。新增选的化学题多数是2002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
2001年全国理科综合考试总分300分,其中选择题占144分,非选择题占156分; 2002年高考试题分数比例为选择题120分、非选择题180分;2002年《考试说明》理科综合没有提供样卷,2003年《高考说明》理科综合考试样卷共34题,比2002年高考题多了4个题,其中选择题22题占132分,非选择题12题占168分。可见;选择题占分比例在减少。
总的看来,强调单学科内的综合,削弱跨学科综合试题。
四、落实教学与高考复习的措施
根据近两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理科综合考试化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原则、试题特点、试卷分析、试卷评价及2003年《考试说明》的变动,对2003年化学高考备考复习落实了以下措施:
1.明确命题原则,复习要有针对性。
近两年高考命题强调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中学化学教学要求培养的学科能力。既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高等学校新生素质的提高。2002年命题"以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所确定的知识范围命题,考知识重能力,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考查,以选拔出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素质好、潜力大、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新生",不但要让学习能力。
复习过程中,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夯实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仍是高考备考的重点,抓基本知识就是要抓好化学课本知识。据分析,1999年和2002年高考试题中直接来源于课本的知识,考生的通过率反而较低。这就提醒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反思训练的方法。课本中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包括:结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氢键,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化学平衡,反应速度,酸碱电离学说,酸碱滴定,配平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电解电池原理,离子方程式,气体,溶液,检测,混合气体组成,混合固体组成,离子共存, pH和[H+]的概念与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有机异构现象,化学反应类型,综合实验,常见探究性及过量反应物讨论的化学计算等。
2.重点处理好几方面的问题。
(1)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像2001年高考题中的第 13题,2002年的第8题等。
(2)学好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单质及化合物的典型性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热点。像判断一定环境下的离子存在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通过某些实验现象确定混合物的成分或纯净物的名称等,也是高考试卷中的传统题。这类题涉及到化合物的性质较多,知识面也较广,涵盖了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题,通常可以全面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3)提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实验题是每年高考的必然内容,约占化学内容的20%。重点要关注装置连接、气密性的检查、电解原理、气体干燥及除杂原理、混合物的分离、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及与气体物质性质相关的实验。像2003年理科《考试说明》P289起的第18、19、20、 21、22、26题等实验题答案中的文字叙述,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准确描述。
(4)认真研究图像、图表、框图、装置图、流程图给出的情境类试题。这类题目涉及面广,综合能力也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及定势思维和求异思维;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真实水平,也是每年的必考题目。
《高考说明》在"考试内容"的(四)"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中强调"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但在第五种能力要求中再次强调"图表和数据"的重要性,应引起我们广大教师和考生的密切关注,注意这方面的系统总结和典型训练。像《考试说明》P282起的第5、6、 12、15题,,P298第32题的坐标图像,P326的第27题都应很好地研究。
(5)注重信息给予题。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输入渠道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每年高考都有信息题。这类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思维的迁移和发散。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学会通过某一特定信息,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并能用某一信息去解与此有关的问题,然后重组信息解决问题。像2001年高考题中的第26题;2002年的第11、15、23题等。
(6)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每年都占化学内容的15%左右。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扩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结构式,同分异构、同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典型基团、官能团的化学性质,水解、酯化、消去等重要反应规律,高分子化合物的水解、酯化等典型反应,应在备考中关注。
(7)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仍是高考的热点、重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知识中的两类最重的反应,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乃至大学化学内容之中涉及到生活、生产、科技的多个方面,这类题通常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氧化剂、还原剂、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顺序,方程式配平、离子反应、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有关定量计算,尤其要"掌握重要氧化剂(MnO4-、Cr2O72-、 XO3-、H2O2、Fe3+、X2等)、还原剂(S2-、 I-、Fe2+、H2S、金属单质等)之间的常见反应"。
(8)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近几年阅卷教师反馈的信息,考生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的"不够":  "①审题不够仔细;②书写不够规范;③基础不够扎实;④思维不够灵敏;⑤表达不够清楚;⑥实验不够重视"。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及复习过程中应有的放矢地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能力涉及到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它不是仅仅靠多做题、做难题就能奏效的。而应该是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在题海战和难题战方面,要精选例题,透彻分析,引导探究,注重方法。尤其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要争取准确无误,会做的题争取不失分,文字表达要规范简要,能切中要点。注重训练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另外,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应认真研究,尤其是一些典型题目,更应慎重对待。
总之,备考中注重方法,抓好三基培养能力,相信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面对自06年以来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逐年提高的现实,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年级组的统一部署,组织了一年来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一、分析学科特点,提振复课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二、采用章节和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扎实推进复习进程,提升学生能力     我结合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经验和高考试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题型、方法和知识等角度出发,将高中化学的全部内容整合成二十三个专题进行复习。在每个专题的复习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习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通过这一流程的复习,学生不再感觉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不再感觉到茫然。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三、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我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同时,我们认真命制或选择了年级组织的十五次考试所需的试题,在第二学期,我还自己选择命制了十二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习等时间进行检测。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四、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09届高考已经结束,对化学复习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1、知识复习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2、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6、综合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高考总分至关重要,建议从十二月开始每周能给综合科目排一次大练习。    7、在我省明年高考方案没有出台之前,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下的高考试题以明确组织复习的方向。    以上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证。    谢谢大家!

一、2010年高考试题评价
㈠试卷分析
1.考查的知识点及分值统计
题型
题号
考查的知识点
分值
选择题
7
化学用语(电子式、原子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基本计算
6
8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确定
6
9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6
10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离子浓度的计算
6
11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H
6
12
原电池、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及应用
6
13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6
填空题
26
以框图推断的形式考查了硫、铜两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还涉及了粗铜精炼、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条件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写出化学式
⑵粗铜精炼
⑶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⑷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某些量的变化
3
3
2
3
3
27
27
以实验为载体主要考查SO2的性质
⑴仪器名称
制取SO2的反应原理
⑵SO2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
SO2表现出的性质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⑶SO2漂白性验证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⑷SO2尾气处理
1
2
4
2
2
3
1
28
以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为载体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⑴书写化学方程式
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⑶对反应实质的理解
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⑸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进一步考查对反应实质的理解
2
2
1
2
7
选做题
36
《化学与技术》
⑴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
⑵混凝剂的名称
净水原理
⑶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
⑷水的硬度的计算
⑸石灰—纯碱法加入试剂的质量的计算
2
2
2
3
2
4
37
《物质结构与性质》
⑴氧原子L层电子排布式
臭氧的空间构型
⑵氟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氧化镁的化学式
氧化镁比氯化钠熔点高的原因
碳酸二甲酯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碳酸二甲酯中O—C—O的键角
⑷组成晶体的微粒数之比
⑸钾的焰色
产生焰色反应的原因
1
2
2
1
1
2
1
2
1
2
38
《有机化学基础》
⑴丙烯的名称
⑵异丙苯的结构简式
⑶合成路线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⑷丙醛的结构简式
⑸异丙苯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及其中一种符合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
3
3
3
4
必修部分:
(1)基本化学用语(包括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13分
(2)氧化还原反应:12分
(3)离子反应方程式:8分
(4)化学反应与能量:6分
(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0分
(6)电化学:12分
(7)元素化合物:22分
(8)有机化学:12分
(9)计算:17分
(10)化学实验:5分
㈡试题评价
1、试题难度
总体来讲今年的化学试题相对于08、09两年而言要简单一些。与我们平时所做练习和考试题相比也简单。今年高考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对能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
必考部分:选择题、框图推断题、实验题基本没什么难度,所涉及的考但都是平时多次强调和反复练习的。唯一有难度是28题(5),表格中未知数据太多,这种形式是我们以前没接触过的。但只要学生仔细审题,理解题意,还是能够找出隐含其中的内在联系。题型没见过完全一样的,但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我们还是至始至终在强调的。
另外,化学计算的比重虽有所增加,也都在考纲要求范围内,也是我们复习时多次联系的。
选考部分:《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三道题的难易程度在今年依然没有做到很好的平衡。相对于前两年高考题,《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难度都有所增加。受前两年试题导向影响,我校大多数、尤其中下等学生都选做《化学与技术》,但今年该题中有六分的计算,约占该题总分的二分之一,比重有些大,且考查内容是课改前旧教材的知识,新教材中此类习题接触很少很少,所以今年选作该题的学生就比较吃亏。今年考纲中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增加的“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这一要求,在试题中得到体现,是试题难度增加,所以选做该题的同学也不会像往年一样占到便宜。反倒是《有机化学基础》部分比以往要容易很多,更比我们平时做的练习容易。因此今年选作有机的同学是幸运的。
2.、知识点覆盖
通过前面的分值统计不难看出,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全,除了电解质溶液和化学实验涉及很少,其它的都有涉及,与我们的复习很吻合。
高考前研究、对比今年与去年的《考纲》和《考试说明》,发现有两处提高了要求:一个是关于溶度积的计算,另一个是关于晶体组成的计算。前一个在高考题中没有涉及,后一个得到了体现。
二、教学反思
从今年高考题的考查内容来看,我们高三复习中一贯坚持的“注重双基”教学、不搞“题海战术”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㈠教学重难点
高三教学的重点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
一轮复习:夯实基础。一轮复习中要把考纲中涉及的知识点讲全、
讲透,不留盲点。这也是学生弥补高一、高二学习漏洞的良机。
二轮复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关注高考热点、重点,通过练
习和讲评进一步加深对高考热点、重点、易错点的理解。
三轮复习:进行综合练习,对学生进行应试心理的疏导和应试技
巧的指导。
㈡时间安排
结束新课:暑期前半程(八月上旬)
一轮复习:八月中旬至第二年的三月初
二轮复习:三月中旬至四月
三轮复习:五月
㈢作业安排
10届高三复习一轮选用的是西苑出版社的《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该书包含“听课手册”和“作业手册”两部分。“听课手册”中的“考点整合”系统整合基础知识,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作业手册”中的“课前热身”创新引入“先讲后练”的复习理念,使学生先明确自己哪些是“已会的”,哪些是“还不会的或忘记的”,这样能在复习中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二轮复习时选用的是金太阳的《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高考第二轮复习用书》。该书依据考纲,以专题归类的形式把高考内容明确化、条理化、规范化。其中的[考点透析例证]和[高频误点警示]对学生的帮助不小。
㈣复习经验与教训
1、暑期补课一开始都是要完成选二《化学与技术》的教学。10
届高三几乎用了整整一个假期讲这一本书。但从近三年的高考可以看出考查重点在前两章,所以应重点讲前两章,这样在就可以节省出时间提早进入一轮复习。
2、能正确书写化学用语、尤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根基。所以我对这部分的要求贯穿了整个高三的教学。我考查的原则是“少而勤”,即要经常考、反复考,但每次不多于十个。如果仅让科代表考和判,很多学生不是很重视。所以我还是坚持亲力亲为。而且每次考后都要总结,表扬好的,对于不合格的可补考,不采取罚写很多遍的做法。
3、课堂讲题尽量多给学生机会。今年有一段时间我采取了四人一
组轮流讲的方式,一开始学生积极性很高,尤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怕自己讲不好,课前都很认真地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一段时间后,科代表反映很多同学只限于准备自己要讲的题,对其他题不太关注。学生讲题时也好像是在给老师讲,只要老师听明白就行了。我想这还是我引导的问题,方法和措施上还有待改进。

化学组 陈娟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随着2010年高考一落幕,我们的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我继续体会着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继续把自己的热情与活力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高三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下面我对这一年来的工作作一总结.
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复习方向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所以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考试大纲》,明确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与考点,试题类型,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其次再结合08,09两年宁夏高考化学试题的结构,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来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第三复习资料是以高三备课组全体教师通过认真的筛选之后,再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
二.高标准,严要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表达的准确,规范,决定了高考的成败.所以我们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的是考查十个化学用语,刚开始我把合格标准定为对八个,大部分同学会对五六个.后来我将合格标准改为是全对,似乎有些苛刻,但这时大部分同学会对七八个,我会对他们做些小惩罚.而对于那些错误较多的个别同学,我就让他们单独找我挨个过筛子.加强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规范化训练,力求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在我们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如果上课时没有带书或是卷子,我就会罚他将今天所讲的内容抄写一遍,如果他说没带而又突然找到了就罚两遍.这个规矩的由来,是在高一时我发现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同学忘记带书或是卷子或是带了不愿意找,于是我就想了这个简单的方法.起初,他们有些抵触,因为这些规定限制了他们早已习惯的一些不良行为,但天长日久,随着习惯的改变,他们渐渐体会到我的用心良苦,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益
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对于大量的习题我们大家会一起精心选择,"遍尝百草苦甘",争取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
而在具体讲解习题时,我会事先将习题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典型题进行重点讲解,分析,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对于每一道练习题,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点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 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复习的知识.一直以来,我最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只注重了听,而没有消化的过程.所以后来每节课我都会留五分钟,让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也事半功倍.
四.及时总结,落实反思
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堂笔记本,我会定期检查.
为培养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的习惯.我要求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会统计每道题的失分率,要求学生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一种是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一本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错题摘录在错题本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颜色笔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找出错误根源,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优化考试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所以对于平时的作业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然后我会将习题设置分值,批改作业时不但批出正误,还会批出分值.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学生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
作为科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为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我经常在中午去班级答疑,如果没人问我,我就和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聊天,询问他最近的学习情况,遇到什么困难.适时的鼓励他,告诉他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增强他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这一年在教学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总之,高三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须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注重方法训练等环节上下功夫,在复习中作到有的放矢,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哈尔滨市第四中学
化学组 陈娟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李忠
这学期我担任高三化学的教学任务,高三化学总复习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对化学复习工作带延续,为此,我首先依据上学期制定的详实细致的复习计划,注重教学过程,根据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的开展复习,主要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把握高考动向,明确复习目标
本学期的复习实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复习中要有延续也要有提升。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有的放矢”,认真研究宁夏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要深入研究,探索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只是要求、试题类型、难易程度、对考生能力的要求等。以便明确高考的目的性,把握高考的动向,研究高考试题。探究高考的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探索稳中有变的原则。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组装相应的练习题,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同时,收集高考试题、多方面获取高考信息,筛选训练题和资料,组装高考练习题。
二、注重双基知识的复习
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乱中求整,繁中求简。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主要阵地,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相应的复习资料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它是教材的辅助和总结,可以节约时间,简化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基础好了,能力才能提高,当然,还要通过大量的练习。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合理,不能盲目,不能过量。通过练习要达到知识点熟练应用、能力的提升、复习效率的提高。
三、不断反思教学过程
在复习中因为学识个体的差异和学生对个章节的掌握程度的不同,存在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反思阶段性的教学,复习中遗留的问题,及时的补充和强化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注重方法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复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方法,做到高效复习。
四、做好模拟试题的精选
模拟考试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关键的,我们在本学期安排四次模拟考试,对每次考试试题都做了精心的挑选,认真分析。试题符合高考要求,难易程度合适,在模拟中以理综的试卷训练,让学生感知高考的那种氛围,效果也很好的。
当然,高考复习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在复习中还有一些不足,我会结合实际 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改进,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2010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回顾一年来的高三教学——酸、甜、苦、辣、涩一下子涌上了心头。第一次涉足高三全程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次个人综合教学教育能力的挑战,我不敢怠慢,积极迎战备战!
一、备考感受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练习的量不能少。但我不提倡题海战术与疲劳战。在解决练的问题上,我做了以下的处理:1)根据高考题型与分值及我校学生的能力特点,我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占高考总分50%的选择题上,因为选择题是我校选修学生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2)练习的时间比较灵活,通常每一段选修都会安排2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选择题测试,并马上讲评,使学生及时收到反馈信息,纠正知识误区。3)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对选择题的不同类型进行解题方法归纳。4)精选题目,根据考纲与热点,筛选题目让学生反复操练,有可能的话与其他学校、地区交流调研卷,这样才能实现一材料多变多练。5)把调研卷的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规范答题,如何组织答案答题等。6)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对试卷的改正和习题的讨论,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机组合,以好带差,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与合作能力,有令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了参与讨论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信心!
二、经验教训
因为第一次担任高三的教学,经验不足,具体归纳如下:1)对高考题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化。2)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还需进一步提高。3)对学生的学方法和学习心态的指导还需不断地去研究!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础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重视对学生才能的培养,
2、对差生多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换,以真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打心眼里接受你。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尽头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也在不断的变更着。作为有义务感的教导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敬请关注下面几个图表
1、2008年仙桃市高三三月联考分数段数据图表分布图
2、2008年仙桃市高三二月联考理科总分分校分析
3、2008年仙桃市高三三月联考理科总分分校分析
4、2008年仙桃市高三三月联考理科综合分校分析
5、2008年仙桃市高三三月联考理科化学分校分析
6、2008年仙桃市高三二、三月联考理科总分对比分析
7、2008年八市高三三月联考理科综合分析统计表
(1、2、3、4、5、6、7的图表无法上传显示,见下发的材料)
二、试卷分析(以三月题为例)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试卷命题形式、难度和区分度与2007年高考试卷接近。体现了紧扣《考试大纲》,立足主干知识,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能力的命题原则。有较好的检测功能和导向功能。有利于真实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师生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复习方略。
第Ⅰ卷中的化学试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重点考查了中学化学的重点、热点知识,适当兼顾能力考查;第Ⅱ卷考查的内容则以主干知识为载体,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第Ⅱ卷中的试题以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能力检测为核心,采用层层设问、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为后段复习指明了方向。
(二)试题分析
6题考查知识点: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成份,石炭酸的杀菌和消毒作用原理,碳酸氢钠在医疗上的用途,二氧化硫和氯气漂白原理的差别。考查学生对课本上原有知识(物质的类别、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的掌握情况。
7题考查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类型有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过量问题的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考查学生对一些较特殊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如:A因为是偏铝酸钠,水解时比一般盐水解时多需要一个水分子。B所叙述的是氢氧化钠过量,而反应式是含钙的一方过量(无论是碳酸氢钙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只要是钙离子一方过量,产物才没有碳酸根离子存在)。D只有一部分盐酸参加了反应。
8题考查知识点:图象(v-t)表示的化学平衡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化学平衡中,当改变温度或压强时的图象变化与单一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的图象变化的差异。
9题考查知识点:试剂的配制(新制的碱性氢氧化铜,银氨溶液),有机物的除杂(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苯酚),有机物中元素的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以前常用一个选择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这次改成了考查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此题属实验类),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对课本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醒老师和学生,有机实验也不能忽视。
10题考查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比较,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的掌握情况。
11题考查知识点:硫酸钡的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通过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观察能力或识别能力,来考查学生对混合溶液中离子逐步沉淀方法的掌握情况,此题难度主要是氯化钡和氢氧化钡的性质差别、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钡二者碱性强弱的差别(谁和硫酸先反应)。
12题考查知识点:反应热大小的比较,酸碱中和反应与溶液的pH变化,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和简单计算题的运算技巧(如D中利用“物质的量浓度”是具有“强度性质”的物理量就不必计算了)。
13题考查知识点: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电解反应。考查学生对电解池原理和原电池原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书写上述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26题考查知识点:周期律和周期表,原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化学,非金属材料。(1)考查学生对短周期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的掌握情况,如题干①②两点所述;(2)考查学生对几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如题干③所述;(3)考查学生对结构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如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晶体结构等;(4)考学生双基知识(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强弱判断)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Al4C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题考查知识点:硫、铁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检验。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的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尤其是铁的变价及相关的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情况,如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的反应、浓硫酸与硫化亚铁的反应难度均较大。此题中A可以是碘(在答案中没有注明),反应③中因浓硫酸是足量,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二氧化硫更准确(答案中已注明)。
28题考查知识点:物质的制备实验设计(装置的选择、气密性检验、气体除杂)、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简单实验设计的能力,其次考查学生在饱和溶液与结晶方面的相关知识。
29题考查知识点:有机物转化关系、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信息的捕获能力,对有机化学中烃、烃的衍生物及相应高分子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概念、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的准确程度。
(三)试题评价:
1、试卷结构与分值分配:(与06年和07年的对照表)
内 容
本次分值
本次(%)
06年分值
06年(%)
07年分值
07年(%)
两基部分
31
29%
33
31%
32
30%
元化部分
27
25%
21
19%
23
21%
有机部分
23
21%
22
20%
20
19%
实验部分
18
17%
15
14%
22
20%
计算部分
9
8%
17
16%
11
10%
2、试题的主要特点:
(1)紧扣考纲,立足基本实验,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基本操作,鼓励发散与创新
试题在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内,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中学化学的五个部分的知识进行了全面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如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2题、第26题的(1)(2)(3)(5)、第27题的(1)(4)、第28题的(1)(2)(3)、第29题的(1)(2)(4)。
(2)注重课本,突出主干知识,重视能力考查,侧重学科内的综合
抓住主干知识,强调能力立意:试题在重点章节、重点单元的内容上考查的比例较大,试题在立意上结合实际的问题较多,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如:第13题、第26题的(4)(5)、第27题的(2)(3)、第28题的(5)、第29题的(3)。
(3)关注社会与生活,突出学科特点,重视科学素养,侧重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识覆盖面广
所有考试范围内的章节内容和单元内容几乎都有涉及,没有在任何一个知识点上有重复设问和相近设问。
3、试题的不足之处:
由于命题时间紧、任务重,部分试题属于原题改编,不属原创,可能对部分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同时对区分效果带来一定影响。
三、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 学生基础程度差距较大。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但知识整合不够,不能迅速迁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达标。
2. 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未达标,思维方法也不够科学。
3.化学用语书写失分较多,科学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未得到严格的训练,“规范意思”淡薄。
4.化学实验和推断题得分率较低,暴露出学生的弱点。
5.时间分配欠合理。需加强适应性训练。
6.两极分化严重。
四、后段复习备考建议
根据两次考试所暴露出的问题,建议下一阶段做到:基础复习与整合中 “回归课本,活化基础,升华规律”;习题教学中能“发散―提炼―反思”;实验复习“亲历―研究―设计”;课堂互动循“先学―先思―先究”。 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
具体建议如下:
1. 强化专题辅导训练,落实化学用语
复习的重点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同时要强化化学用语的训练,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用语所蕴涵的化学意义,从而明白规范要求的必要性,但更关键是训练和检查落实。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在复习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训练与检查工作。如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采取如下方法:介绍高考化学用语中有关方程式的考查所占比例,评分细则及要求,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及规范要求所在;同时运用迁移法把相似问题集中训练;运用联想法将相关问题逐步训练;采取不同的归纳方式反复训练;将典型及常见错例共同讨论等方法,换汤不换药,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尽量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达到掌握及熟练运用的目的。
2. 突破理论难点,提高运用能力
理论知识的复习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与运用。教师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大纲和考纲,把握内容和标高,同时还要研究考情,把握重点。
高考化学课对基本理论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1)试题主要分布在选择题及无机大题中的部分填空;(2)分值比例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3)考查重点在于运用,突出对能力的考查;(4)难度中等和中等偏下。所以教师在复习中重点要放在让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讲解的内容不要深﹑难﹑偏,要重点讲解﹑剖析高考试题;训练基本常规题型、热点题型和高考变形题,设问以小问题为主,强调知识的直接运用,不追求设问的精巧,切实控制好难度,真正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3. 抓好实验复习,提高科学素养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实验的要求逐渐升高且越来越灵活。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作载体将与实验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因此实验复习时应注意:(1)抓紧课本, 强化实验原理、装置及操作;(2)挖掘课本,拓展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提高基本操作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能力, 注重实验的探究性﹑设计性和评价性;(3)花气力抓好学生对实验题的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4)通过专项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等。
通过抓课本,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及主要用途;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理解实验装置的安装原则﹑反应原理﹑现象及其描述等。通过挖掘、改进与创新,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设计与整合,或对实验中个别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或对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明确答题方向和答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4. 运用新课程理念,注重推导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高考试题中的推导题类型主要有:元素的推导、无机物的推导、有机物的推导等。这类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以及思维的有序性、灵活性、发散性运用,是显示试题区分度的重要题型。因此在复习中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其形成网络;要摆脱思维定势,让学生真正学会思维和推导的方法,不死记硬背,通过比较反思找出知识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结合点,在普遍规律中找到特殊性;同时关注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之间的结合点,系统地训练典型推导题,但要注意控制好题目难度。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看,命题有意避开或降低推导题难度,使解题的切入点由隐含较深变为比较明显,所以要提高学生寻找推导题常规突破口的能力,以适应新高考的需要。
5. 强调审题,规范训练,减少无谓失分
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部分考生解题时的通病。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仔细、冷静的审题,找出题干设问的关键点,不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本次阅卷反映出的最突出问题是部分学生答题很不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不规范在每个大题中都能看到,化学方程式书写缺条件、不配平、不写气体符号。这些因审题不慎、表达不清、化学用语不规范造成的失分,主要原因是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未得到及时纠正、缺乏足够的规范化的训练造成的。应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如强调专用名词要符合学科要求,符号要符合规定,答案中的数据要有单位,电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要书写规范,尽量减少失分。同时还要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必要时可以专门进行错题训练,让学生有机会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化训练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 合理安排训练,提高得分能力
高考选择题每题6分(全为单选),分值大。做好选择题,得足基础分,是取得好成绩的第一关键。做好训练题关键还是打好基础知识关,其次是安排规范的、有针对性的基础训练。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手中的习题,特别是易错的题重新整理,找出错因,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五、对2008年高考化学考纲的说明
今年的化学考纲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固定“8+4”的模式,即8道选择题,4道大题。从近两年的试题来看,突出四点能力的考查。
一是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二是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即强调知识整合、理解、运用的能力。近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环保、新的科技信息、当年社会重大事件都出现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这就要求考生知晓外界事物,能结合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突出实验考查,主要考查操作能力。
四是突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这要求考生思维严密,答题准确规范,并能抓住要点。

一、命题意图和指导思想
依据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结合我区学生实际情况和理科综合考试对化学科的具体要求,以能力立意为主旨,强调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及各知识板块间的联系即学科内的综合,强调学科学习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学科思维的训练。希望通过模拟练习,学生能够检测自己的复习效果,逐渐熟悉高考的模式、方向和知识要求,为迎接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一模的基本情况:
1.试题特点
(1)试卷重视化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中试题的测试目标明确,难度与我区高考水平相符。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兼顾了知识点的覆盖,考查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并按照高考要求,充分体现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2)试卷重视高考要求中学科能力的考查。试卷命题是用能力考查为主导的试题与常规试题相结合的方法命题,以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素养为目的进行命题,比较好地控制了试题难度,很好地体现出试题的区分度。
2.试卷情况分析:
(1)试卷整体情况(见表1):
试卷
总分
区平均分
难度值
Ⅰ卷
48
33.54
0.7
Ⅱ卷
60
38.12
0.64
全卷
108
71.65
0.66
表1
全区最高分108分,共7名,分别在汇文和广中两所学校。最低分4分,1名。Ⅰ卷各校得分情况:汇文39.71分,广中35.81分,50中35.54分,109中33.10分,11中29.44分,96中27.10分,龙潭24.34分,50分21.69分,区平均33.54分;Ⅱ卷各校得分情况:汇文47.28分,广中41.07分,50中39.56分,109中39.01分,11中33.83分,96中28.41分,龙潭20.24分,50分23.36分,区平均38.12分。具体情况见表2、图1、图2、图3(见P71):
学校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汇文中学
86.99
108
24
91.9
43.8
广渠门中学
76.88
108
8
75.9
25.4
50中学
75.1
105
22
74.2
19
109中学
72.11
103
12
71.1
13.8
11中学
63.27
105
20
42.4
9
96中学
55.52
104
17
29.9
23
50中分校
45.05
95
9
14.8
1.6
龙潭中学
44.58
93
4
15.2
1
合计
71.69
108
4
65
20.6
表2

(2)一卷选择题得分率(%)情况(见表3、图3):
(表3)

(图4)
(4)命题的预估难度值与试题实际考试成绩的难度值比较:试题命制不仅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还要紧密结合我区学生的实际。07年我区高考化学均分是73分,难度值0.676。因此,预估难度值希望控制在0.65左右,而统练后成绩统计平均是71.65分,难度值是0.66,命题的预估难度值与实际成绩的难度值相吻合。
三、整体分析、问题和建议
1.整体分析。一模练习中进步明显学校为广渠门中学和11中。广渠门中学整体稳步提高,宏志班的提高尤为明显。高三备课组各位老师集体备课细致到位,课前准备充分,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分层指导效果显著。有机题和实验部分内容有较大优势。11中成绩和统练相比,虽然在区里的整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几位老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缩短了与其他学校的差距,成绩逐渐提升。其余几所学校成绩相对稳定。
2.存在问题。①化学实验部分的掌握情况。近几年化学实验大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的变化,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现各校实验部分分数与本校其它知识的得分情况相比,都不理想。例如实验因素较多的11题,区平均得分率只有46.1%,其中涉及一个量器的精度问题,是实验复习中强调过的,看来复习中教师还要关注细节,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建议:回归课本实验(熟悉),思考创新实验(实验装置的改进),对比、开发、设计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②解题方法的指导不到位。建议加强解题方法的练习和指导,教学生学会使用“排除法”解题。还例如11题的设置,就想考查学生的做题能力。通过选项①的正确判断,就可排除两个选项;而④是很简单的一个错误叙述的小实验,再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选项。解题方法的指导,在考前的最后阶段尤其重要,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反复去做。③试卷分析方法不系统,再次检测出不足。建议:在试卷分析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审题的敏感度。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要将试卷分析与考前重要“小专题”的总结相结合;学科主干知识要多次、多种形式的呈现给学生;试卷分析中学生易错知识点,在试卷分析后要有相应检测,以巩固成果。
3.整体建议:①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最后阶段要多鼓励每一个学生,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后,会增强学习的干劲,主动投入到考前复习活动中。这对树立信心和提高成绩很有帮助。②要注意分层次指导,针对性强,学生提高得会更快。注重知识的落实,非示范校尤其要重视“化学用语”的落实,争取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好。
总之,下阶段我们应精心准备各区模拟试卷的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找到各自的解决方法,逐一落实,查漏补缺。认真关注高考动态,及时将重要信息和资源共享,全力迎接高考。只要各位教师团结一心,在高考中我区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化学试题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实行分卷考试,第Ⅰ卷两个类型的填空题共20个小题,计分共50分,Ⅱ卷共5个题,总分为50分,全卷满分共100分,现就这次考试的试题及Ⅱ卷的做答分析如下:
本次考试的试题为复习过的1-10章内容,该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该试题对基础知识的履盖面广,难易程度较好,能起到指导高三复课的作用,它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但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应用。
2、该试题比较新颖,如22题,注重原子的多少与原子间的组合,虽试题不很难,但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要会分析问题,这正是高考的要求。
3、该试题比较灵活,能使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如:23题、24题,通过严密的推理解决原子结构和物质结构问题、解决实验仪器的组装,与推题,即就是合理的实验方案设定的问题,解决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再通过教师的评讲,肯定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该试题的不足处,计算偏难,2/3的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题意。
本次考试的Ⅱ卷做答情况分析如下:
1、21题:该题较容易为送分题、只要学生基础知识较好,答题不仔细就会失分,从失分的试卷分析,目前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做题不仔细,如同一离子的符号前面写对、后面写错,答题卡上的顺序颠倒等问题存在较多。
2、22题,该题为原子结构和物质结构分析题共5问10分,大多数同学为5-6分之间,失分的主要原因不会原子间的的组合,如:A、B、C、D、E、F分别为1-6(原子数),且都含18个电子,B、C、D是两种元素组成,E、F为三种元素组成。学生答题没有搞清理面的关系,写不出CH2F或NH2OH;CH4O结构式,在知识的灵活应用上表现的较差。对物质结构的学习不够灵活应用。
3、23题由答卷看出,学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基本到位,但失分较高,概念不够扎实,书写不规范,如:钠溶液的电解在方程式中无“电解”二字,在合成氨工业中,分离NH3的理由是为了提高N2或H2的转化率,平衡向左。相当一部分学生答成提高反应速率,这是错误的。这些问题说明,学生对平衡转化率,速度率的概念还不够清楚,在教学中应加强。
4、24题为实验题,该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方面是不会实验排序,第二方面不会分析最合理的试剂组合;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意实验室或工业制法中的优缺点分析,不注意对化学实验的评价。该问题的出现也说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意结果,对过程强调不够完美。在今后的复课中应加强仪器的应用,对过程的分析,对实验的评价。
5、第25题为计算题,从学生的答卷可看到学生对题目不理解,或理解很不到位,如:问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44%×100%=44%,而60%多的学生回答成样品的失重百分率13.3/66.6×100%。计算不出矿物中高岭土的质量分数。
对后边复课的建议:
1、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注意挖掘隐形关系;
2、复课中要正确处理好知识的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3、深入理解知识和题干内容,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系统,规范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该试题能够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较好反映学情,只有我们能充分做好试题分析,了解学情,就能取得更好的复课效果。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试卷主要考查第一轮复习的情况,注重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注重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高考复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试卷特点:(1)立足基础。第Ⅰ卷选择题大多继承了往年的传统题和热点题,这些题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测试题中都可以找到“影子”。第Ⅱ卷试题的综合程度比第Ⅰ卷高,但切入点仍是中学化学涉入到的知识。(2)联系实际。试题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信息量大、陌生度高,另外试卷中选用了较多的新课程中出现的情景,如超临界流体、纳米车、晶体结构等。(3)重视能力。近年来化学高考非常重视能力考查。本次考试也是如此,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尤其是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常见错误分析
1、第一、二项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整体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不大,涉及的知识点有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阿伏加德罗常数、反应热、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原电池、电解池、晶体化学式的确定、化学平衡的移动、等效平衡等。
学生第一项选择题得分率较高,第8题做错较多,对C= 公式的记忆不明,还有时对Cu与浓H2SO4反应时Cu过量和浓H2SO4过量两种情况的对比,不清楚它们之间的不同。
第二项选择题得分率低一些,特别是第9题易多选,第12题易多选D,说明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没有注意写离子方程式要符合物质的组成,第15题关于晶体化学式的确定,受平时思维定势影响认为顶点应占 ,而此题由于角度不同顶点应占 ,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第16题易漏选C答案,学生对等效平衡知识不会运用、不会变通。
总均分在48分左右,最高分64分,最低分8分。
2、第三项实验题部分
主要存在问题:(1)化学专有名词书写错误,如“坩埚钳”中三个汉字,在学生答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书写错误,特别是将“埚”写成“锅”较多;(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熟悉,如使用坩埚对药品的加热及中和滴定等实验过程学生均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不到位;(3)对电化学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在答题过程中部分学生将阴、阳两极反应混淆,不能正确应用题目中所给信息;(4)审题不严密,部分学生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写成物质名称,填写序号却写成了汉字,对题目的深层次含义理解不到位;(5)学生对抽象文字处理能力欠缺,一部分同学一见到方字叙述较长的题目心中便充满了恐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如何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通过画流程图、思路图等均可以实现这一过程。
3、第四、五项推断题
19题书写氨分子电子式时,氮原子的孤对电子没有画出。
20题难度较大,主要错误有:不能正确判断出A物质的分子式,对A与B的反应式及制备A的反应写不出或书写错误,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能认真审题,如用浓H2­SO4制备A的反应,有学生将反应物多添了氧气等。
21题由于题给信息量较大,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读图、识图,不能领会题意,如在什么温度、压强条件下使水变为超临界水,不能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正确地书写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上错误较多。
4、第六项有机题
本项包括两小题:一条是结构与性质方面的,一条是有机信息推断方面的。难度不大,总分为18分,预计平均得分在14分左右。
存在的主要问题:(1)官能团名称中的羧、羟、酯的错写;(2)溴代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r2量的模糊及生成物质中HBr的漏写;(3)对加成反应概念的认识不清;(4)消去及取代反应中无机物的漏写;(5)反应条件的漏写。
5、第七项计算题
本项共两小题18分,难度中等,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做这两题时剩时已不多,且阅读量又较大,导致普通得分不高,预计平均得分在7分左右。
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题不清,抓不住答题要点;(2)学生普遍缺乏极限法求取值范围的思想;(3)读图能力较差。
三、今后教学建议
1、复习狠抓基础,从这次考试来看,学生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尤其是一些化学符号、名称的书写错误及反应方程式的部分物质的漏写,在我们今后的复习中应注意这一点,不要过于追求难、深的问题,应让不应该丢的分坚决不丢。
2、加强学生对新情景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训练,这份试卷情景新颖,很多学生无法适应,今后要多教会学生适应新情景,另外分析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
3、强化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近几年高考和本次考试来看,实验是学生丢分较多的题目,在今后的实验专题复习中,要让学生熟悉基础实验,再以典型例题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计算题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审题和解题方法的训练,另外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有待加强。

一、总体情况
表1我校化学成绩(50%B%)与部分兄弟学校比较
一摸
高三上期末
高三上期中
兴仁中学
8.82
12.50
7.84
我校
8.46
8.46
12.13
金沙中学
2.86
5.71
11.11
表中数据表明我校化学成绩不理想,但是还是可以超过兴仁中学、金沙中学、二爻中学的。
二、分数情况
表2我校2个物化班化学达B情况(50%)
达B人数
D级人数
高三1
5
7
高三2
6
7
备注:受生源的影响,我校本届高三在高二期末时均分50分,石港中学均分超过80分;本次模拟考试我校均分58分,石港均分接近80分,石港生源本届高三很好,本次化学列第四。我校本届高三在高二期末时B级人数放到60%B,达线人数约10人,D级人数偏多。
三、存在问题
1外部环境与师生意识问题
一摸质量分析中大家发现三星级学校选物化组合的学生语数外总分达线的学生人数列自己学校各个组合之首,选修科目匹配下来能完成指标的学校不多,而各校选修科目中物理的B级率比化学好一些。这是为什么?选物化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好学生,用好学生的语数外分数与其他组合语数外比较当然达线人数就高,而物理的B级率由物化组合与物生两组合的汇合的,如用三星级学校的选物化的好学生的物理与四星级选物生的差一点的学生的物理比较,三星级学校物理的B级率当然高一些;而化学科目均是各校最好的学生比拼的,省重点学校一半以上好学生是选物化组合的,如全市选化学人数中约70%以上是省重点中学的学生,您就能理解为什么前面表格中三星级学校化学达B的人数较少,我们很多学生只差一点点就被打入C等级。
我校的选修科目跨两个年级教学的也不少,尤其象我们化学老师几乎年年跨头教学,本人连续几年在高三线上,这几年也年年跨头教学:高三的上课内容每天都得准备,尽管高三每天只上一节课,但高一或高二的课务加起来也够你累的,有时高三和高一、二的假期不在一起,甚至两个月才放两天假。(我有时挺羡慕语数外老师不用跨头教学周课时量就足了,学生的练习足,学生们的重视度高。)我们的化学教学是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与还是重点抓几个学生的学习中挣扎,你可想象得学生的激情。有些学生经历了多次考试发现自己和大多数学生只能进入专科,他就专门学习语数外三门;有些选修科目还好的同学一发现语数外排名次下来,别人比自己好了,他就把时间也放入语数外上了,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只要抓重点学生的化学成绩让课堂很难有激情。灵感是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的,很多学生甘愿保持沉默。
除学生的意识尚不重视外,我自己的激情也不够,我接08届高三的同时,我又接了3个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虽然当班主任的班级两个学期均被评为文明班级,虽然高三、高一化学成绩分别列通州市同类完中前列、本校同轨班级前列,我从来不想跟别人争高下,我只是做好我自己的事,08高三我接手时只有5个B,高考中化学达B人数是原来接手达B人数的两倍以上,但是你还是没能完成领导下达的指标。这几年中我连陪我孩子玩的时间都搭上了,我周末的课又多,为了不让自己分心,孩子上3年幼儿圆,我给他每个礼拜都报了兴趣班,只要他不烦我!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但我一直努力让我的孩子以他的父母而骄傲,经历了很多挫折、失败与伤害,我发现教学不再是让我最开心的事。
2.学生基础与提高能力问题
本届高三尤其是高三(1)在高二第一学期时就处于无班主任直接管理的状态,第二学期前2个月忙于必修复习测试,在高二一年中学的理论化学与无机化学,现在教了,懂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忘掉。不过我们接手时,学生脸上芒然的现象没有了,学生还是有了进步,尽管这进步如此慢,这进步慢到让领导焦虑的地步。其实你在揪,别人也在揪,你自己中间掉节了,当然你的发展速度也就跟不上别人,这就象经济发展一样,基础扎实了,提高能力也就跟上了。
3.教学管理与师生自我调整
分析了高三一模卷,发现学生存在下列问题:审题不仔细,书本知识不扎实,部分难点不过关,视角不宽广,综合能力弱,尤其学生面对陌生信息题时。高中化学是将文科的阅读理解与理科的思维相结合从而统摄信息的,随着高三教学时间流逝,好、差分化的现象会很明显,尤其是这种功利性的教学方式上,但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高考的,老师的责任之一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调整心态,增强意识,激发激情是我们化学科目老师必须努力去做的事。
针对措施:
(1)    严格落实教学案编制工作,实现每天一专题,每周一综合
(2)    抓好辅导工作,确保每班约前15名同学每天两大题与帮助其分析工作
(3)    抓好心理疏导工作,多谈心,多鼓励。
最后一名话:假设就四星级学校选物化组合,岂不是他们自己淘汰自己最优秀的学生

一.总体评价
全卷注重基础、特别注重对基本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的考查;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尤其是重点元素;基本为常规题型、无偏题、怪题和太难题,强调运用已有知识与题给信息结合,灵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思想,与2004年高考试题和2005年样题要求基本符合。师生反映普遍良好,对考前的指导和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二.试题和抽样情况分析
6.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关于放射性14C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 与14N所含中子数相同
C. 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 与12C互为同位素
[分析]本题以医学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属容易题。得分率83.83%。错选:A为3.98%,B为0.9%,C为10.75%;未选或选两个答案的为0.53%。其原因是考生不能正确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7.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该元素  C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B. 一定是ⅡA族元素
C. 无法确定属于哪一类
D.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属容易题。得分率69. 32%。错选:A为7.59%,B为21.73%,D为0.75%,未选或选两个答案的为0.6%。其原因是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解。
8.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C
A. I─、NO3─、Cl─、S2─
B. CO32─、OH─、Br─、ClO─
C. Na+、K+、NH4+、H+
D. SO32─、AlO2─、SO42─、HCO3─
[分析]本题通过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情况,考查考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盐类水解原理的理解。属容易题。得分率87.74%。错选:A为7.67%,B为2.41%,D为1.67%,未选或选两个答案的为0.53%。其原因有:1.读题不慎,没有将题干所限条件纳入选项问题中考虑。2.对酸性条件下 NO-3、 I - 、S2-  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不清楚。
9.关于胶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B.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C. 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H2SO4 溶液,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H2SO4 溶液,沉淀消失;
D. 胶体粒子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属容易题。得分率为47.37%。错选:B为12.33%,考生记不住胶体的定义。C为33.68%,考生没有仔细斟酌题意,逐滴加入,根据胶体的性质,胶体会发生凝聚,而考生误认为氢氧化铁会立即与硫酸反应而不会有沉淀现象出现。D为12.03%。考生不了解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 未选或选两个答案的为0.83%。此题答错的原因是考生不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1 mol N5+ 离子中含有35NA个电子
B. 25℃时,lmL水中所含H+的数目为l×10─10NA个
C. 常温常压下,2.24 L CO2与2.24 L N2O含有的质子数均为2.2NA
D. 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2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
[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中重要计量---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中等难度题。得分率26.62%。错选:A为4.06%,C为25.04%,D为12.03%,未选或选两个答案的为0.68%。错选原因有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等)数目关系不理解,气体的摩尔体积的条件(标准状况下)不清楚。以及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的理解不到位。
11.浓度均为0.1mol/L的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相混合后,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A.[ Na+ ]>[ HCOO─ ]>[ OH ─ ]>[ H+ ]
B.[ HCOO─ ]>[ Na+ ]>[ OH ─ ]>[ H+ ]
C.[ Na+ ]=[ HCOO─ ]=[ OH ─ ]=[ H+ ]
D.[ Na+ ]=[ HCOO─ ]>[ OH ─ ]>[ H+ ]
[分析]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原理。属容易题。得分率为63.46%,错选:B为12.18%,C为8.5%,D为15.19%,未选或选两个答案的为0.68%。错选的原因是对盐类水解的原理不清楚,对盐溶液中各离子的关系不能作出准确判断。
1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
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溶液的pH不变,有H2放出
B. 溶液的pH值增大,有O2放出
C. 溶液中[Na+]增大,有O2放出
D. 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分析]本题考查了过氧化物的性质,考查了考生对物质溶解度、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属中等难度题。得分率为38.65%。错选:A为2.03%,考生不知道过氧化物与溶液中溶剂-水能发生反应。B为24.96%,C为33.68%,B、C的出错原因都是考生没有考虑到题干所给烧碱溶液已经是饱和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浓度不会改变。未选或选两个答案的为0.68%。此题答错的原因:1.对过氧化物的性质没有掌握。2.考生在审题和思考问题时思维的综合性、深刻性和缜密性不够。
13.用惰性电极电解MSO4的水溶液,当阴极增重a g时,在阳极同时产生b L氧气(标况),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及运用,属中等难度题。得分率63.01%,错选:A为20.3%,C为13.76%,D为2.26%,未选或选两个答案的为0.68%。考生出错的原因对电解的原理、电解时的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守恒关系以及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之间的相互换算没有掌握。
26. (14分)已知:下图中A到L为常见物质或该物质的水溶液,B在A气体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B、G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金属单质,I的焰色反应为黄色,J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F为无色气体,遇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回答下列问题:
(1) G元素处于          周期,        族; 如果D物质的水溶液呈黄色,沉淀H的化学式为                  ;
(2) 如果D物质的水溶液呈蓝绿色,写出B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如果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 NA,则被还原的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K物质的电子式是         ,属于   晶体,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4) 向C的水溶液中通入氨气,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填“<”或“>”)             7,
其原因是                                                                    。
解析:该题以中学教材中的重点元素:氮、氯、钠、铁和铜的知识为载体考核了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原子结构、电子式、化学键、晶体知识、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盐类水解和物质的量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以及基本技能和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充分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面对复杂的问题,要善于把它分解成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而分解的关键点就在于抓住物质的特性和特殊的实验现象,这是解题的突破口。
从题给B在A气体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如果D物质的水溶液呈黄色,即可判断B为铁单质、A为氯气。J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即J为氢气。有水参加反应,有氢气产生,且I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G为Na(三周期,IA族),I为NaCl,K为NaOH,其电子式是         ,属于离子晶体,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自然为Fe(OH)3 。
如果D物质的水溶液呈蓝绿色,则B为铜。F为无色气体,遇空气后变为红棕色,即F为NO,所以,C为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如果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 NA,则被还原的C的物质的量为0.2mol 。
稀硝酸与氨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后其溶液显酸性,故pH<7。
从抽样(1330份)情况看,零分率为12.8%,满分率仅为7.68%。这是因为该题所给条件比较明确,要求回答的问题又多是学生熟悉的。
27.(16分) 已知碳碳双键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在一定条件下,乙炔可以与化合物中的羰基发生如下反应 (中间过程略去):
现有化合物A的一系列反应(反应条件略去)
试回答:
(1) 注明反应类型:②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 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E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
解析:该题是典型的有机信息理解的框图推断题。设问由简单到复杂,得分由易到难,梯度设置合理。是历年高考中常见的题型。解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给信息、善于联系已有相关知识,抓住官能团的变化(断键和成键的部位),采用正向、逆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分析推理的能力要求高。
从题给第一条信息知,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不饱和的叔碳原子被氧化为羧基、不饱和的季叔碳原子被氧化为酮羰基。第二条信息告诉我们,羰基能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
由A的化学式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生成芳香酸,我们可以知道A中含有苯环和不饱和的叔碳原子。且E中有8个碳原子,则B中只有7个碳原子。故B为苯甲酸、D为甲酸、两者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E为苯甲酸甲酯。
而C能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C中必须含有3个碳原子,且其中一个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从而就推出C、A、F 的结构简式。再由目标分子聚异戊二烯可知,H为异戊二烯,且H由G脱水而成。至此,前3问即可顺利解答。
(1)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C
C
CH3
H3C
OH
CH
CH
C
CH3
CH3
(2)       A:                     F:
(3)  B→E
C
C
H
3
C
C
H
3
C
H
C
H
2
C
H
2
+
H
2
O

浓H2SO4
C
H
3
C
H
2
CH
G→H
O
H
最后由题中条件限制,根据同分异构体推导方法和步骤推理出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OOCCH3
(4) CH2OOCH
从抽样(1330份)情况看,零分率高达26.58%,满分率仅为10.62%。这说明该题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拉开差距,一级学校的好学生喜欢,但多数学生得分较难,该类型的有机题历来是云南学生在高考中的拦路虎。
28.(16分)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常用作脱硫剂、脱氧剂。在电子工业中利用镁制取硅的反应为:2Mg+SiO2 2MgO+Si。  下图所示装置的实验如下:
先关闭K,使A中反应进行,过一会儿,加热玻璃管C,可观察到C管中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管壁上附着有淡黄色物质,实验完成后将C管中固体全部加入盐酸中,只有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
(1)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忽略不锈钢参与的反应);
(2)  C中的Mg应放在不锈钢片上而不能直接接触玻璃管,这是因为               __;
(3)  停止实验时,先打开K,再停止滴加浓H2SO4,并熄灭酒精灯,橡胶气胆B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中产生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跟0.5molO2完全反应,放出98.3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  现有起始容积相同时的甲、乙两个容器,如下图所示。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 ,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如果甲容器保持容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两容器中的压强甲________乙,两容器中的SO3的体积分数,甲________乙(填“<、=或> ”)。
解析:该题是典型的综合性实验题,它以电子工业中利用镁制取硅为背景,以一套复杂的实验装置为载体,将硫、镁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原理、操作技能、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原理等技能、具体知识和基本理论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学科内综合的思想。要求学生在新情景中,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新信息解决具体的实验、计算等问题,只有真正掌握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同学,才能得高分。
首先,根据题给条件:加热玻璃管C,可观察到C管中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管壁上附着有淡黄色物质,实验完成后将C管中固体全部加入盐酸中,只有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再联系教材中镁在CO2中燃烧的现象、原理和单质硫的颜色、化学性质、硫化氢的气味、制备原理等,即可顺利解答第1问。接着运用题给新信息,结合教材中关于玻璃的主要成分的知识顺利解答第2问:加热条件下,Mg能与玻璃管中的SiO2反应而损坏试管。
然后,运用实验原理和技能,以及环境意识,就能明确B和D的作用,顺利解答第3问:防止C管降温时,因气体压强减小而引起D中溶液倒流;吸收没有参加反应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再由题给数据,经过计算,并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就能正确解答第4问:
2SO2 (g)+ O2 (g) 2 SO3 (g);△H=-196.6 kJ/mol。
最后一问是有关化学平衡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题。首先明确该反应是一个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在甲中是一个恒温下容积不变的过程;而在乙中是一个恒温、恒压过程。所以,甲中的压强小于乙;且在甲中,平衡向逆方向移动,SO3的体积分数减小。
从抽样(1330份)情况看,零分率为12.73%,满分率仅为0.08%。这说明实验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得高分非常难。这与历年高考情况相类似。
29.(14分)为测定一置于空气中的某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中Fe2+被氧化的百分率,某同学准确量取pH=l (忽略Fe2+、Fe3+的水解)的FeSO4溶液200mL;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27.96g;再另取同样的FeSO4溶液200 mL,向其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待沉淀全部变为红褐色后,过滤、洗涤并灼烧所得固体,最终得固体8.0 g。
(1) 通过计算,将酸化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填写于下表中:
c(H+)
c(SO42─)
c(Fe2+、Fe3+)
注:c(Fe2+、Fe3+)表示Fe2+和Fe3+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2) 取该溶液向其中加入KSCN 溶液,现象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 原溶液中Fe2+被氧化的百分率为                                             ;
(4) 当Fe2+全部被氧化时,试推导c(Fe2+、Fe3+)与c(H+)、c(SO42─)的关系               。
解析:该题是典型的混合物常规计算推理题。考查了学生对SO42─、Fe3+的检验及定量测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和沉淀受热分解等知识,以及灵活运用守恒思想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该题的陷阱是在用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27.96g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27.96g。这里的硫酸根离子来自盐和酸两部分。若认识不清,3、4两问就得不到正确答案。
首先由pH=l 得到c(H+) == 0.1mol/L ;由27.96g Ba SO4沉淀得到c(SO42─) == 0.6mol/L ;由8.0 g固体得到 c(Fe2+、Fe3+) ==  0.5mol/L 。然后,根据Fe3+的特征反应,回答实验现象溶液变为红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3SCN-=Fe(SCN)3。
灵活运用电荷守恒思想列关系式:0.11×2 == 3n(Fe3+) + (0.1 - n(Fe3+))2求出被氧化生成的为Fe3+为0.02 mol,所以,原溶液中Fe2+被氧化的百分率为20%。最后,再运用电荷守恒思想得出关系: c(Fe2+、Fe3+)= c(SO42-)- c(H+) 。
从抽样(1330份)情况看,第2问的正确率是最高的。全题的零分率高达27.26%,满分率仅为0.38%,尤其是3、4问,半数以上的空答率。这也可以说是正常情况,因第3问有陷阱、第4问又是许多学生的难点,题目要求难以读懂。再加上时间来不及,就只好放弃了。
三.建议
1.明确目标,调整心态。最后一个月里,首要的问题是根据高考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水平,明确自己在高考中的具体目标,为自己准确定位,调整好心态,不断强化必胜的信心,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
2.调整思维模式。根据自己的目标,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各项要求,从题型示例和近3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中体验和领悟命题者的主要思维模式和考查的重点,领悟解题的基本思路,熟练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然后,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复习的重点。
3.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在这最后一个月里,不宜再将大量的时间投放在各种高难度的模拟试题,而应根据自己的目标,认真仔细阅读教材,落实学科主干知识,构建与高考大纲相适应的知识网络。记忆重要物质的结构和特性。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尽可能地降低或消灭高考中因低级错误产生的丢分,稳拿基础分。
4.找准弱点和缺漏。认真清理各次重要考试自己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和知识的缺漏,通过多种方式及时补救。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考场不遗憾!

一、考试情况
1、各题得分(抽样统计情况)
①表1(选择题)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0.98
0.91
0.61
0.90
0.91
0.36
0.95
0.86
②表2(非选择题)
题号
26
27
28
29
得分率
0.55
0.72
0.52
0.74
2、平均分
⑴、实验班的平均分:86.3。
⑵、平行班的平均分:61.6
二、试卷质量
1、重视基础,注重高考热点知识的考查。
试题中包括离子方程式、NA、气体的制备、物质结构、离子浓度大小、PH的计算、盐类水解等热点知识的考查。
2、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试题中涉及禽流感、兴奋剂、耐火材料、金刚石的结构等试题联系生产、科技、生活实际,设计新颖。
3、强调综合,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试题中如第8题、9题、13题、26题等,从学科综合的角度,注重知识的深刻理解、广泛联系、类比迁移与综合运用。
4、渗透课改,注重高考的发展与变化。
试题中28题与新教材紧密联系,突出强调学科价值,强调学以致用。
5、立足创新,注重能力的考查与提升。
试题多为原创题,充分反映出命题者的独特构思,是智慧与艺术的集中体现,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与提升。如逻辑推理能力、分析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实验设计与评价的能力等。
6、本试卷美中不足之处:有些题目难度较大。
对学生信心的重建、心理、情绪的调节提出了新的考验,对老师的有效指导与引导提出了教高的要求。
三、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能力差仍是普遍存在的首要问题。
如对选择题题干的关键字(正确、不正确,能与不能),如中性分子写成离子等,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等。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
如实验基本操作理解不透,电子式、电极反应的书写等。
3、书面表述不准确、不规范。
4、综合素质与能力欠缺。
5、应试能力欠缺。
包括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引导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有一个再次主动建构的过程。
2、研究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与衍变迁移(知识的关联点与生长点),引导并帮助学生构建新型的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的系统化与条理化)
3、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准)、基本原理(清)、基本规律(悟)、基本方法(熟)的理解。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从学科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STSE)
5、以“题”为载体,做到有效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①抓常规题(理清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
②抓中档题(研究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③抓经典题(渗透命题思想与方法)
④抓创新题(求新、求活)
6、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①研究学生的变化(思想、态度、习惯、方法、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在学习中的变化)
②研究学生的问题(包括错误)。
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科目:  化学 年级高三                     填表时间: 2009 年 11 月 18日
班级
应考人

实考人

总  分
最高分
平均分
分数段
优秀率
合格率
任课教师
99
/
90
89
/
80
79
/
70
69
/
60
60分以下
4
47
47
3384
91
72.0
3
10
14
10
10
27.7%
78.7%
5
49
49
3562
91
72.7
3
13
12
16
5
32.7%
89.8%
6
50
49
3758
96
76.7
5
14
19
7
4
38.8%
91.8%
7
50
50
3815
95
76.3
3
23
11
7
6
52.0%
88.0%
8
48
48
3715
94
77.4
8
14
14
9
3
45.8%
93.8%
9
52
52
3775
92
72.6
6
12
14
12
8
34.6%
84.6%
10
51
51
3804
96
74.6
2
20
15
6
8
43.1%
84.3%
合计
347
346
96
74.6
30
106
99
67
44
39.2%
87.3%
试题质量分析
(命题意图、试卷组成和结构、考试范围、试卷特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本卷满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好多学生提前考完,流水阅卷,有二人96分,平均74.6,优秀率接近40%,及格率达到87.3%,偏容易。本卷分试卷(8页)和答卷(2页),共有31题,其本中26题是选择题,占52分;27题第一小题考查基础实验,第二小题考查Fe3+检验,综合性较强,得分率较低,尤其是用苯酚检验Fe3+最难;28题(10分)容易题;29题(8分)是无机推断题,综合性强,有多个答案,有一定开放性,较难;30题(8分)考查海水提镁,要求不高,得分也正常;31题(10分)有关加碘盐综合性试题,其中失分较多的是电极反应式书写,较难。
试卷存在问题有二处:27题答卷设置不好,让学生误解;29题觉得开发性不够,(2)(3)小题设置也不妥。
答题情况分析
(各题平均得分率、错例以及错因分析)
选择题得分率在95%以上的有1、2、3、4、5、10、13、14、16、20等题,在80%以上的有12、15、23、25等,在70%以上的有6、7、8、11,70%以下的有9、12、15、17、19、23、24、25等,得分率在50%以下的是18、21、22、26等,平均分42.2;得分率最低的是27题第一小题(多选题),共6分,平均只有2.6,40%多一点;28题共10分,平均9.5分,很容易;29题共8分,平均5.2分,得分还不错;30题,共8分,平均4.6分;31题共10分,平均分7.2分,“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漏做的同学很多。
存在问题及原因
(学生答卷中存在的总体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①基本功不够扎实,如书写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简单计算等。
②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已经没有“化学”。
③综合能力不够,稍稍转个弯或稍加点“盐”就解不了。
改进措施
(在今后教学或者复习中应对的措施)
①加强基本功训练,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书写,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训练。
②加强个别学生辅导和监督。
③加强综合题解题方法训练和辅导,
分析人:毛雄伟

一、试卷分析
本次一统考试考查范围是第一册和第三册教材内容,共21题,满分100分,包括16道选择题(占48分)、5道填空题。试题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分值合理,试题难度适中,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多数老师反应本次实验题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答题情况
全年级理科参考人数有1100人,满分100分的有4人,一批线86分180人,二批化线71分490人,三批线54分840人。
卷面的结果看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谨、表达能力差、知识网络性不够、动手能力差、缺乏规范意识等问题。
具体试题分析如下:
选择题:选择题中第2、4、6、13、14题学生错的较多,学生对某些的知识要点理解不到位,结合质子的能力怎么判断都不会,还有审题不够仔细,第13题中提到流经电解液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第14题是个小型推断题,很多学生没有具体把Y物质推出来就盲目答题,或者没有充分利用好学过的常见反应推出所需的物质。
第17题学生普遍得分较高,失分的原因在于审题不够仔细,没有注意到题目要求用化学用语来回答问题。
第18题这是一道推断题,这道题失分最严重,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好题目的突破口,反应1、2、3是工业制备I的主要反应原理,再结合图框中的条件信息,就可以推出是工业制备硫酸了;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写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很多学生写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细节导致失分。
第19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的问题,得分较好。
第20题题目是实验题,得满分的同学较少,在分析容易产生些分歧。
第21题是计算题,题目不是太难,过程和方法很多学生都会,但是做题不够仔细,根据PH计算物质的量时没有乘以体积导致失分严重。
三、反映问题
答题情况所反映的问题是: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焰色反应的具体操作,某些元素的特殊性质等都没有记牢。
2、审题不细致,答题不规范。
3、实验题一向是学生解答化学试题的“瓶颈”,学生实际操作少,也存在恐惧心理。
4、重点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如离子共存问题和某些重要的化学反应等。
综上所述,通过集体评卷以后,老师已经感悟到如果把握好一份试卷,在方法、方向上如果取舍,并总结了如何去指导以后的教学的有效的方法。同时,希望全体高三化学老师一起共同探讨,使得高考备考氛围进一步升温。
四、今后做法
1、基本概念、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及滚动练习,加强实验题的练习及计算题的解题指导,对反复出错的问题及学生个别辅导。
2、开始着手落实优生的辅导工作。
3、强调学生做好改错笔记,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4、加强学生的规范化训练及专业术语的表达。

江宁区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化学学科质量分析
执笔:南京市秦淮中学  陈元庆
审定: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  龚颖潮
一、试题特点
试卷考查范围全面,几乎覆盖了《测试说明》规定的主要考试内容和新增考点。着重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试题较新较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对学生目前的学情有较好的诊断、分析、指导作用,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反映了最近几年尤其是江苏省新高考的命题趋势,较好地体现了《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的要求。对于后阶段复习,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重点考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考点涉及高中化学大部分主干知识。如: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阿伏加德罗常数、电化学基础、离子浓度关系、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合成、化学计算、物质结构与性质等。
2.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对实验的考查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评价等内容,体现了对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其中13、14、16题通过实验室或工业生产流程及滴定分析法来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及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误差分析及化学计算、电极反应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15题通过化学平衡问题考查了平衡常数、平衡的有关判断及计算以及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比较强。
3. 强化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理解信息、整合应用化学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了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点虽然高,但落点并不高,基本覆盖了化学学科学习的各种能力要求,尤其突出了元素化合物性质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强调了书本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如13-16题,通过流程图或图表、文字等形式提供了比较新颖的信息,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身处陌生新情境,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境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注重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课程对思维能力和信息素质的要求。
二、数据统计
全区参加化学考试人数:1142人 ;均分:60.92。(说明:区域数据真实意义不大,近半考生为了通过小高考而逃避化学,并非化学类考生,四所学校均分为低分。具体数据见信息员报告。常态生源学校最高均分为91 .24,非常态生源学校最低均分为15.54,次低分为20.5)。
三、学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
题号
得分率
%
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1
71.2
较多人错选C,较少人错选B。
此题作答情况整体一般,少数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常识还需加强,但也可能是对ClO2比较陌生,对其强氧化性不够了解。
2
78.6
错选A、B、D的人数差不多,主要是混淆了有机分子的结构式和有机离子基团的结构式;或是未能注意到CO2分子的直线构型及C、O原子的比例;或是忽视了电子式中表示出的应是所有最外层电子,而不仅仅是共用电子。
3
78.5
较多人错选A,对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不够熟悉,可能比较“武断”地做了选择;较少人错选B,对醇、醛、酸、酯的转化不够熟悉,也有“武断”之嫌。
4
33.1
较多人错选A,对于蛋白质变性的性质未掌握,可能是因为该部分内容不是“主干”吧。还有较多人错选D,不能联想到初中化学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5
87.1
错选A、B、D的人数差不多,属于审题不细,对图中的仪器及其位置的理解不清,缘于对实验操作的原理理解不清。
6
59.3
较少人错选C,主要是未能将隐含条件中的NaHCO3纳入离子组中去;较多人错选D,对Al及其化合物尤其是偏铝酸盐的性质不够了解。
7
50.5
较多人漏选D,对银镜反应这样比较复杂的有机反应方程式不够掌握;还有较多人错选C,对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方程式判断及书写不够得心应手。
8
67.5
错选B、C、D的人数差不多,还有少数人漏做。主要原因在于对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不够熟悉,不能顺利推导出各个元素。
9
46.1
极少数人错选A、B。较多人漏选D,主要是对于亚氨基的性质不熟悉,不能联想到氨基的弱碱性。
10
51.7
较少人错选A、C,较多人错选D,部分在于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如错选A、C,更多在于电子式及电离的掌握不够熟练,如错选D,不选B。
11
53.6
较多人错选A或D,较少人漏选C,对于原电池中电子与电流的方向搞错属于“疏忽”,而对于电极反应式的的判断出错缘于对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缺乏判断的意识。
12
33.3
此题设置为双选,但好多学生单选,且错选较多,原因可能是因为电解质的浓度以a、bmol/L这样的字母形式出现,增大了心理难度。同时,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相对强弱不能正确理解,也不能熟练准确运用电荷守衡式来判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亦未掌握混合溶液的质子守衡式的分析方法,不会运用物料守恒式和电荷守恒式推导质子守恒式。
13题
均分4.3
35.5
(1)不加氧化剂,直接加KSCN;使用NaOH检验。
(2)浓度没有写单位;将pH=8误以为C(OH-)=10-8mol/L。
(3)只答“水解”,未答什么物质水解;或只答会生成Al(OH)3,未答为什么会生成的原理。
(4)多数学生误答“失去结晶水”,还有部分回答“防止分解生成杂质”,忽视了实验的目的是得到“高纯氧化铝”,后面还需要加热分解;部分学生回答“不必蒸干”,照搬初中所学的“利用余热”。总之,没有从实验目的出发,脱离题目实际生搬硬套。
(5)实验操作的选择,基本不错。
(6)结晶水不写,不理解什么是“矾”;结晶水数目不对,计算能力不足。
14题
均分6.5
65.0
(1)漏答Ba2+的除去,对基本物质的分离与提出不熟悉。
(2)错写成OH-放电的较多,主要原因在于不能理解流程图与物质转化的关系。
(3)同(2)原因类似,且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较难;另有部分同学将“Ⅳ”看成了“Ⅵ”。
(4)理解错误较多,回答为“将Cl2反应完,防止污染空气”。
(5)“防止氧化”能想到,但“加速干燥”想不到,因为学生缺少有关“真空”实验的体会与理解。
15题
均分4.6
46.0
(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时漏写状态,或是反应热计算错误(盖斯定律理解及应用不熟练)。
(2)气体体积计算错误,或是把“求体积”写成了“求物质的量”。
(3)a、c两点的转化率判断错误,是因为不能转化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平衡常数的比较错误,缘于没有真正理解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4)电极反应式书写错误主要表现在将HCOOH误拆为HCOO-,疏忽了其弱酸性;或是产物CO2写成CO32-,疏忽了电解质溶液的酸性条件。
16题
均分4 2.7
35.6
(1)①只写了MgO或是CaCO3,不能很好地分析、利用题给信息,有猜的嫌疑。
②数据略有偏差,如43.4%、43.5%,应是物质的式量计算有误。
(2)未写对加何物质调节pH,pH范围也有写错;原因应是不能读懂题目。
①小数点位置不对,或是计算能力不足,或是对题中信息应用不足,比如250ml中只取了25.00mL。
②漏写容量瓶的体积。
17题
均分6.6
64.6
(1)部分学生误以为酚与NaHCO3反应。
(2)个别学生书写时化学键的链接部位不合理、不规范。
(3)部分学生未写出醛基,少量学生写出的不“同分”。
(4)同(2)。
(5)反应条件漏写或是写错;选择的反应路径不合理。
18题
均分4.8
48.0
(1)(2)如果排除部分为了“逃避”学业水平测试考化学的学生,此二小题总体较好。
(3)计算题很多学生放弃,部分学生不会做;不少学生思路正确,但计算错误,尤其是CO的总量分配出错。
19A题
均分7.4
61.8
(1)第一空显示部分学生读图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缘于对晶体结构的理解不透。第二空将“[Ar]3d84s2”错写成 “[Ar]4s2” ,漏写了“3d8”,缘于对此简便表示法不理解,只是出于“模仿”层次。
(2)等电子体概念不熟悉,不能结合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由c推导出其等电子体。第二空基本不错。第三空基本能结合氢键的影响回答正确。第四空部分学生写成了有误的“结构式”,且不合“化学式”的要求;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表达“内界”与“外界”。
归纳起来,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定项选择题及非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其中实验、计算部分的得分率较低,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工业生产流程题的得分率也不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陌生情境中应用基本化学原理的能力较差,不会阅读信息和图表,不懂得迁移。
2.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元素化合物性质掌握不够扎实。化学用语书写不够规范及化学原理的表达不够规范。
3.审题不够充分,信息素养缺乏,答题时不能准确找到解题关键词,理清思路分析到位再答。
4.计算能力不够扎实,计算思维不够缜密,实验分析能力较差,实验解读能力欠缺。
四、复习教学建议
1.认真研读各类教学指导,后期尤其需要重视研读《考试说明》中的“素养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其中对“理解化学科学”、“形成信息素养”、“学会实验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要求,既体现在08、09年的试题中,也体现在江苏省各地的模拟考试试题中。
2.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考试试题。分析高考试题趋势,学习各地研究高考的体会——他们如何出题?
3.认真做好后阶段复习工作。
(1)定时定量训练选择题,特别要注意提高多选题的得分率,尤其降低不定项选择题的失分率。对于08、09江苏省高考试题中都出现的热点内容,比如化学常识、化学用语、物质性质与转化、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原理的解释、实验操作、实验方案及解释、离子共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离子方程式、电化学基础、电解质溶液等选择题中的常考题材,教师要在分析透彻其考查要点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力争高考中不失分。
(2)复习中一定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例如: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做到可以熟练应用而不生搬硬套;加强对课本实验的原理、装置、步骤、现象等方面的梳理,做到脉络清晰而不死记硬背;加强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等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训练等,做到“会的”要“做对”。
(3)“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模块的选做题较易得分,因此要加强对第四周期元素(特别是Cr和Cu)的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比较、等电子体、氢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类型、熔沸点比较等常考知识的掌握等,力争少失分、得高分。
(4)建议后阶段复习采用专题复习和综合卷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专题复习主要是根据对高考的研究做专项的“大题训练”,如非选择题第一题常考题材训练,等等。综合卷训练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分配考试时间,重视审题与答题规范,要以“最合理时间最有效方式拿到最多分数”为答题原则。要重视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找准问题和人群,加强专题讲评和分层推进。
4.友情提醒:
仔细研读2010考试说明,发现有一些示例不是江苏省08、09考题,如选择题中有示例2、6、8、9、10、14。其中示例8所涉及内容为为离子方程式,9为电解质溶液,10为元素周期律,14为离子共存,在08、09江苏省试题中都有相应的试题。但示例2为氮化铝(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晶体类型),6为反应热(燃烧热)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没有对应的08、09考题,尤其值得关注。非选择题中,16、19、21、22、25、26、29虽然不是08、09考题,但主要知识点都有对应的08、09年江苏省考题体现,且非选择题本就比较综合(亦可以说是知识点较分散),但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多年不变,既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学生应考的难点。

一、试卷的特点:
本卷既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诊断性测试,又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结构沿袭常规试卷的特点(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题量跟去年相同(总共22题),但颇具新意,试题中涉及有老课程中没有而新课程中才有的知识内容,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这样便于对第一轮总复习内容进行全面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诊断性,其中选择题具有近年高考试题的特点,试题编制对考查能力的问题设置别具匠心,题型和问题背景学生耳熟能详,平易近人,但问题设置新颖,能较好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题目比较基础又不失区分度。总之,本次试卷能较好起到如下的测试功效:
1. 对“教与学”基本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2. 为下阶段复习工作提供必要复习依据和复习目标。
3. 试题充分体现基础性、科学性、诊断性和创新性。
二、考试成绩分析:(对我校全部379名考生统计)
平均分
及格率(≥60分)
优秀率(≥80分)
最高分
最低分
60.9
49.9%
22.4%
98
16
分数段情况
90~99分
80~89分
70~79分
60~69分
50~59分
40~49分
40分以下
31人
54人
50人
54人
70人
58人
62人
三、试卷结构分析: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22道题,其中包括第Ⅰ卷18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第Ⅱ卷4道非选择题(一道反应原理题11分,一道无机推断题13分,一道实验题12分,一道有机推断题10分,共46分)。
试卷考查知识点分布及我校59名抽样考生的难度值统计如下:
题号
题型
考查知识点
分值
难度值
1
选择题
联系STSE的化学知识
3
0.95
2
选择题
联系STSE的化学知识
有机物组成、结构和反应分析
3
0.897
3
选择题
化学用语运用正误判断
3
0.92
4
选择题
化学反应的分类
3
0.93
5
选择题
联系STSE的化学知识
3
0.73
6
选择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
“类推”思维方法的运用
3
0.37
7
选择题
有机物结构的研究方法
3
0.95
8
选择题
有机物组成、结构和反应分析
3
0.83
9
选择题
电化学基础知识
3
0.77
10
选择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3
0.56
11
选择题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3
0.73
12
选择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
借助图表考查学生应用化学
的科学素养
3
0.56
13
选择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3
0.39
14
选择题
溶液pH值大小变化分析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3
0.42
15
选择题
联系STSE的化学知识
电化学基础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与计算
3
0.61
16
选择题
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
3
0.54
17
选择题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
3
0.59
18
选择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
3
0.71
19
非选择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分
析和计算
11
0.60
20
非选择题
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应用
无机框图推断
13
0.45
21
非选择题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
12
0.43
22
非选择题
有机推断
10
0.49
说明:此难度值是抽样我校59名考生(第5~6试场)分析的数据。他们的成绩[平均分(60.2)和及格率(45.8%)]非常接近我校全部379名考生的成绩[平均分(60.9)和及格率(49.9%)]。
四、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6题,错误的学生主要集中选择D:① 学生对卤化氢的稳定性不清楚,特别是2HI H2+I2。不过新课程对HI的不稳定性没有在必修教材中作相关的安排,老师不重视,这也是一个原因。② 说明学生不注重细节的思考。
第10题,错误的学生主要集中选择D:① 学生对盐类(CO32—)水解理解不透彻,说明学生在细节和知识运用上不到位。② 对选项B的计算技巧(最简式法)不清晰,导致不能快速、准确地判断B选项是正确的。
第11题,学生的错误比较分散,原因是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第一次在新课程中出现,平时训练不够到位。
第13题,错误的学生主要集中选择A或D:说明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掌握不到位,对SO2的强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认识不够。
第15题,错误的学生主要集中选择B或C:原因是学生对工业电解精炼铜原理认识不清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较模糊。
第17题,错误的学生主要集中选择C或D:本题选项C存在争议,学生误解率高,值得商榷:不管把NaHCO3放在外管还是内管中,现象应该区别不太大,也能说明问题,不能说选项C不对,而只能说还可以设计得更好一些。
第19题,本题总体来说得分率较高,常见的错误有:①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不会书写,原因是对平衡常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错例有:K=c2(SO2)·c(O2)/c(SO3);c(SO2)·c(O2)/c(SO3);c2(SO3)/c2(SO2)·c2(O2);还有少数同学审题不清,花大量时间去求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② 第(2)问的第一空错选a的较多,原因是未考虑容器体积是2L。错误率最高的是反应的平均速率的求算,大部分为单位书写错误或没写,错例有:单位不会写0.0025 mol·L-1·s;mol/L·s;mol/L·min;,mol·L-1;mol/L/s;mol·L·s。审题不清导致数值错误0.003 mol·L-1·s-1 ;0.005 mol·L-1·s-1。③ 不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多选a,说明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理解不透彻。④ 第(4)问得分率较低,多选a、b、c均有,主要原因是考虑问题不周,如a、b项平衡正向移动,符合题目要求,但反应速率减小;c项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
第20题,本题学生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对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不熟悉,很多学生都推不出来。常见的错误有:① NH3的电子式书写错误,漏写氮原子上的一对孤对电子。② 硝酸、硫酸的化学式看错,填写名称或稀HNO3、浓H2SO4的较多。③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如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单位写成kJ,漏写△H的符号,方程式配平错误,△H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能一一对应。④ 把Fe2O3写成FeO或Fe3O4,把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并且配平错误。⑤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条件不会写,如写成点燃、光照、电解、高压、加压等等,说明学生的记忆不牢造成失分。⑥ 化学用语运用错误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书写错误,如把NH3写成NH4,把第三周期(或第3周期)写成第Ⅲ周期,第ⅥA族写成第ⅤA族或第六主族或第Ⅵ主族或第ⅥA主族。
第21题,第(1)问中KSCN溶液基本正确,部分学生写名称时出现“硫氢化钾”错误。加盐酸或稀硫酸,部分学生写成NH4Cl、AlCl3、CuSO4等呈酸性的盐溶液,没有注意到溶解沉淀时最好用强酸,还有部分学生选用HNO3,这个错误是因为没有注意HNO3有强氧化性。第(2)问的第①问由于题目本身的原因,只回答铁粉或铁屑居多。第②问写电极反应式的主要错误有:看错电极,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把“+4e—”写成“-4e—”;没有配平或配平错误;回答该方案“可行”的学生没有注意到在空气中Fe(OH)2不稳定,极易被氧化这一特点而导致错误。第③问学生回答的错误最多,主要表现在表述不完整或错误,很多学生写出与题目无关的答案,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先打开胶管夹”基本没写,“先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胶管夹”很多学生没考虑到,说明学生对如何完成这个实验的操作及实验原理没有理解透彻,学生知道操作的目的,但不能够很好地表述操作的过程,文字表述是学生考试中的弱项,老师们应加以注意。第④问不选B而错选A或C,说明学生审题不仔细,考虑问题不周,水的导电性很弱和“在两电极之间的溶液中”产生沉淀都没有注意。
第22题,主要错误有:① 第(1)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未推断出R是什么而直接用RH来表示。② 第(1)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虽推出R是   -但反应条件写成“光照”,原因是学生对烃基的卤代没有分清是烷基上的卤代还是苯环上的卤代,还有把另一产物HCl写成HClO或H2或漏写HCl。③
-Cl 水解及生成物   -OH再与NaOH中和计算需要NaOH为1mol,说明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及其原理不熟悉,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指导。④ 同系物结构简式的书写要求属于酚类,学生考虑不全写出的是芳香醇类。⑤ 把B的分子式写成结构简式,审题不清导致失分。⑥ 漏写酯化反应的另一生成物“水”。⑦ 第(3)和第(4)问中把-CH3误写成-CH2。⑧ 不理解酯的结构,把   -CH2OOCCH=CH-CH3写成   -CH2COOCH=CH-CH3。本题最后要求推导出B和D的结构简式,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把握好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学生不能对题设信息进行加工,不理解反应发生的部位,因此,不能完成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
总之,从本次考试中暴露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扎实,还未能将知识内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所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2. 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不够,对有多种可能的情况不能作出清晰的判断,综合推理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3. 化学用语不够规范,文字表述能力较弱。
4. 阅读能力较弱,审题不清,是造成学生失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5.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基本操作掌握、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都比较薄弱。
五、全卷的亮点:
纵观全卷,其亮点应该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考查基本知识点,它符合高三第一轮复习要求,也符合期末质量检测的命题要求。
但试卷也有不足之处:① 选择题第5题选项B多个“主”字,导致部分学生答题错误。② 选择题第6题选项D的描述不是十分准确,将两种固体NH4X分别加热,都分解生成HX和NH3,在化学知识上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所以对学生误解很大,应描述为“都分解只生成HX和NH3”。③ 选择题第17题“正确的是”改为“最合理的是”应该比较合适。④ 非选择题第21题第(2)问的“所用FeSO4样品通常部分被氧化”这句话,有误导考生的嫌疑。
六、对后续复习的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教学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将教学落到实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的深刻理解,突出能力培养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密切关注。
2.加强化学主干知识考点的变式训练:要在复习教学中突出知识性、能力性和情境性的备考训练。在复习课例题、习题的编制训练和高考化学考点的结合上,做文章下功夫。使学生在复习备考训练中得到领悟、获取方法、提高能力。
3.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提高的关系:要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讲求提高,在提高方面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加深加难,拓展与深化一定要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结合起来,做好分层教学,要根据“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决定教学层次和教学难度。。
4.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炼,严格规范:平时训练严格要求,规范解题思路和答题要求,加强审题、解题方法指导,要求做到会者求全对。针对知识点和考点,将其落实到位,将每一次练习当做一次考试,那么每一次考试如同每次练习,测试和习题必须批改和评价分析,养成教师和学生解题后都要进行反思的好习惯。针对学生的现状,组织高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编写,以适应基础和提高两方面的教学,使教学资源真正意义上实现共享。
5.加强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及综合练习对普通中学尤为重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大综合能力的提高的训练。特别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要加强训练。
6.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理综卷中化学实验题比较难,历年高考中失分率也较高。通过典型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验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复习中将仪器或整套实验装置展示给学生看,进行对比,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7.把握高考方向,克服盲目性:严格按照2009年高考的考试说明、教学指导意见作为复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把握知识和能力要求层次,理清新老课程变化中的增减考点。
8.分析和训练各地近5年高考习题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