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公司门卫伯伯:相亲时代到丁克家庭生活方式演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39:54

时尚30年话题:相亲时代到丁克家庭生活方式演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15:30  新浪女性

  作者/抚摸三下(blog):紧跟热点的草根名博主,新浪第二届博客大赛第二赛季情感组银奖博主。

  如果30年前没有结婚,那么绝对别人不认为你是“丁克”,要么就是因为家里穷,没有人愿意嫁过来,要么就是男人没有多大本事,没有讨得女人的欢心,要么就是家庭口碑不好,没有人愿意介绍对象。

  改革开放初期的相亲,相对来说都是遵循传统的习俗,要门当户对,要有媒人的参与,再者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聊天,觉得合得来,就开始谈,其实,那个年代,不能算谈,顶多就是订了这门亲事后,一直到结婚才算真正的在一起。婚前见面的机会少,当然,未婚同居的更是屈指可数。

  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还是自我介绍:姓名,性别,身高,体重,籍贯,家庭出身,尤其是自我评价,基本上都是走的套路,大多都会这么写:为人老实,乐观开朗,顾家重感情,孝顺父母。幽默,开朗大方,XXXX企业工作,想找XX岁以下,善良,孝顺,重感情的女士为伴,愿我们真诚相识!!虽然有些土,但概率颇高。

  丁克,DINK,Doubleincomes,nokid。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应该是较高的收入)有关,双收入(较高的双收入)成为了做丁克的主观理由与客观原因。消费水平也很高,他们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这似乎跟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丁克家庭”。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国出现,以前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


相亲时代

  丁克做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已从另类转为普遍,尤其是城市里生活的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成本N高,以至被迫进入丁克一族;还有些人从小生活安逸,心理年龄过小,不能承受传统的生活方式,主动加入丁克一族;另有一种高收入人群,他们追求高品质或另类的生活,成为了丁克一族。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不过,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价值观念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这也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接受的。不过,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也确实是家庭的责任,孕育儿女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


丁克家庭

  所以,在计划生育实施这么多年后,很多人又重新审视生育的回归,期望能够多要一个孩子,让自己的家庭更加充满欢快的气氛,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生育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反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无相亲到丁克,再到最终的无性婚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被新鲜的观念丰富和充实着,已经并不在是当年单纯的生育下一代,而是变的另类,变的非主流,变得非常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当一个概念被过份异化的时候,在这种变迁中,也需要我们深刻的反思和自省。下一个类型的家庭形态又是什么?我们都将试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