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卖拐二台词:研究中考试题,夯实语文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0:06:25

--------------------------------------------------------------------------------
 
冯飞海 | 推荐资源 | 2006-4-8 下午 03:27:40  |  收藏  |  阅读662次

 
研究中考试题,夯实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应把握中考命题的基本思想

荆州市语文中考命题的基本思想可以通过解读近年、当年的《考试说明》获得,通过解读和分析,我们应得到这样四个方面的认识:

1、中考命题注重基础。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如书写、字词填写与拼音、选词、仿句、诗词赏读、读文默写。

2、中考命题突出试题人文精神。设题材料都是人文内涵丰富的美文、美段。阅读试题都设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开放性试题。

3、中考命题着重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在积累基础上的理解与应用语文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能力。现代文阅读全部采用课外材料,略读、精读逐层推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与文学鉴赏等方面的表现。

4、中考作文贴近学生。作文命题没有审题障碍,表达清晰,富于变化,不是半命题,就是话题作文。

二、语文教学应落实中考试题的主要规律

1、基础知识考查的常见题型规律

A-常用字词填写定型。主要题型是在一段文字中填写常用字,选择的文段一般是美段、至少含有四个常用字,常用字易误读误写。教师平时教学应加强对教读课文中的美段积累和填字训练,培养学生多读书、用心读书的好习惯。示例:

2005年中考试题:根据文意与拼音在括号中填写常用字词。

  ①如果要jiàn shǎnɡ(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zhòuwén( )。

   ③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yángdùncuò( )的话来。

   ④商店和饭馆的门wújīngdǎcǎi( )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

2004年中考试题:在括号中清晰地填写常用字。                           
   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Sǎ(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fù( )在棒上的shéng()子只一拉,那鸟雀就zhào( )在竹匾下了。
B-成语填写。主要题型是将成语补充完整和根据释义写成语。成语的来源有两种,一是与时俱进,考查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和当前各类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成语;二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成语,一般不考课本中出现较少、生僻的成语。示例:

2004年中考试题: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成语。
   ①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 )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②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 ) [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③德拉……只是为了使那位皇后的珠宝和首饰( )[相比之下显得远远不如]。
   ④花种得好,( )〔形容百花艳丽,颜色好看〕,满园芬芳,可以欣赏。

2003年中考试题:常用成语填空。

①众志成(   )       ②同舟共(   ) ③救死(   )伤     ④自强不(   )
2002年中考试题:成语填空。

①鞠躬尽(      )      ②浅尝(      )止

③脱(      )而出      ④举世(      )目

C-拼音考查是新动向。但要求不高,首先是写对、写规范,暂不涉及《拼写规则》中的连写、轻声、变音等现象。而且均为常用字词。教师拼音教学应重点落实多音字、边音与鼻音、卷舌与平舌和标调问题。如:

2005年中考试题:  给下面句子中“格物致知”四个字注上汉语拼音。

   应有格( )物( )致( )知( )精神。

2003年中考试题: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   )人们所称赞(   )的。它地处(   )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   )景之一。

D-选词填写频率较高。此题或综合初中语文课文中关于某一组近义词的不同句子,或选取某段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文段来考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积累这样的语言进行训练,多帮助学生归并组合,学会辨析。示例:

2005年中考试题: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欣赏 推崇 称赞

   早在十三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桥栏往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 )的。它地处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2003年中考试题: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斟酌  推敲  思索  揣摩

①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    ),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②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

③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④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逐渐充实。

E-仿句题每考必考。这种试题在荆州市中考试题中以二种形式出现,即直接仿写、提取仿写。如:

2005年中考试题:理解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下面的句子。

   希望是如此的神奇,能让一个人在黑暗中看到光用,在                   ,在                   ……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力量能够摧毁我们心中的希望。

2004年中考试题:在具体的语境中仿写、续写一个“我喜欢”句。

   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003年中考试题:体味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我常常认为,大自然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青山,是深厚的积累与勇敢的崛起;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是顽强的寻求与机智的开拓……

2002年中考试题: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下面两个句子的句式相同。

①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②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F-提取概括形式多样。

2005年中考试题: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不超过10个字)

   。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2004年中考试题:提取下面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将其写在横线上。

   为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同时,提高了元器件质量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由于严格的质量控制,该型火箭可靠性指标提高到了目前的 0.97,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了0.997,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中考试题: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这段话中表达作者观点的一个关键词是:____________

根据下段文字的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2年中考试题:有一句话点示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商店百安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上海市场后,近日又计划在广州市场“跑马圈地”。已在上海安营扎寨的美国最大建材超市的THE HOMEDEROT也有意将市场的触角向南北延伸。

读文答题。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便事先派人去测量澭河,在浅处树立了标志。

不料后来澭水暴涨,水位升高。而楚军一无所知,夜半更深赶至岸边,仍按原来的标志偷渡,结果淹死一千多人,全军哗然大乱,如同房屋倒塌一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语序组合不可小视。

2005年中考试题: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2004年中考试题: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写出表示正确语序的序号)

   ①这在江南古镇的私家花园中是创意独具的。②退思园的建筑格局可以归结为西宅东园。③如此巧妙的布局,④西边的厅堂楼馆皆坐北朝南,从而造成横逸的形势。⑤一是可使家居生活充分享受阳光,⑥东园的亭桥廊榭皆错落有致地环池而列,诸般景物贴水成园、园水成趣。⑦二是置身园中随处都可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全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诗词赏析细腻精巧。

2005年中考试题: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

2004年中考试题:阅读晏殊的《浣溪沙》,然后答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

   ②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2003年中考试题: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2002年中考试题: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答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这首诗在结构、顺序上与一般的绝句不同,它是先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

②诗中描写了六月西湖在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特定时间里满湖之荷红碧辉映的奇异之景。

I-诗文默写难度降价。

2005年中考试题:文言诗文默写填空。(注意:下面共6个小题,只选做4个)

   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

   (文 天祥《过零丁洋》)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王维《使至塞上》)

   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          。 (范仲淹《渔家傲》)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      ,      。(《诗经》《蒹葭》)

   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04年中考试题:  ①在横线上自由选写初中文言诗中的写景美句,每首诗选写一联,共写四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默写《与朱元思书》中“风烟惧净……猛浪若奔”这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中考试题:根据上下文写出文言诗词中的哲理美句。

①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

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

⑤          ,          。小园香径独徘徊。

2002年中考试题: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①竹外桃花三两校,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而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J-其它题型稳步训练。

前面我们对荆州市语文中考试题出经常性出现的试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荆州市中考命题的另外一个特点更要让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在保留传统试题特色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坚持创新、稳中求变。对于2006年中考,在还未有新的中考命题精神和意图情况下,我觉得语文教师应稳步开展下列试题的针对性、适应性训练。

文学常识积累。

句子语病修改。

情景说话表达。

总之,无论是教学还是备考,都要尊循“科学布点”的原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中考说明疏理考点,有效安排落实这些考点,复习透彻。中考命题人余映潮老师对2006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布了15个点:

汉字、词语、标点、语文常识、句子修改、句子写作、情景式语言实际运用、语段式语言实际运用、学法式语言实际运用、综合性学习式语言实际运用、内容概括与信息提取、现代文、古诗文默写、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诗词赏读。

2、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规律

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阅读考查既简单又有难度,简单于它选取的材料来源于课本,不像其它地方考查课外语段;难度在于它稍高于课标的要求,考查学生的基本的文言知识和规律积累情况。如:

2005年中考试题: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

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004年中考试题: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选段,完成9-12题

选出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 ( )

   A.之:思之至深 穷山之高而止  B.其:今观其文章 必先苦其心志

   C.而:文不可以学而能 足肤皲裂而不知 D.为:辙生好为文 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选出词义相同的一组 ( )

   A.好:辙生好为文 好鸟相鸣  B.观:今观其文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故:故其文疏荡 故自号曰醉翁也 D称:称其气之小大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翻译句子。

   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②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简答、填写。

   ①对这段文字论述的主要内容,可以用这样两个字概括:

   ②对作者表述的独到见解,可以用本段文字中这样几个字来评价:

2003年考查《鱼我所欲也》,2002年考查《陈涉世家》,2001年考查《岳阳楼记》2000年考查《孟子二章》,近五年没有重复选择一篇文言课文,这是值得老师们注意的。纵观这些试题,从题型上讲,有一至二道客观选择题,这也是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唯一的客观题。有一道句子翻译题。从考点上讲,主要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句式、特殊用法,常见虚词用法、重要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上述考点远远高于新课程标准的对文言文读读背背的要求。它提醒我们,在读读背背、培养文言语感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规律、文言常识。

2006年中考备考,要注意如下规律;教读篇目多于自读篇目;高年级课文多于低年级课文;经典篇目多于一般篇目;重视考查新课标教材新篇目;还要注意课文中优秀段落、重点段落的品读。

3、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评价与考查要求如下: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3.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可以说,2006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在阅读材料的组合上方式上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在试题设计的观念与考点的设置上,将很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影响。

   第一,2006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从考点安排上,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下面8点内容将在中考现代文阅读考试中得到体现:

   1.考生要能够区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4.阅读议论文,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5.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从精读的角度而言,将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将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五大方面的表现。

   7.从略读、浏览的角度而言,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8.就阅读的个性化而言,将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将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考查。

   第二,从试题设置上,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可以这样认为:

   1.荆州市试题将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五大方面的内容。

   2.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地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所以,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将呈增多的趋势。

   3.所有的现代文阅读题都仍以填写、简答、阐释等主观型题型出现。

   4.大多数阅读材料的阅读题中,都会有评价作品、谈论启示、探讨疑难、自由赏析、联想迁移、提出设想、表达创意等等方面的无标准答案的开放的试题。

   5.一些创新的、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与学习方法的题目如表格题、图示题可能会出现。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下面五点建议:

   第一,更新理念。更新理念是2006年中考备考的重大关键,这是因为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从教学到评价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没有理念上的变化,就没有思想上与方法上的变化。如果我们仍旧按照传统的方法与模式来组织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恐怕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如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如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如文学作品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阅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如探究性阅读,如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的内容,我们都可能无法涉及。

   第二,把握要点。

   第三,分层推进。所谓“分层”,就是要有层次地、一步一步地进行复习。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最忌一味地做题目、讲题目、评改题目。科学的复习思路就是,先进行单项的复习,再进行文体的、综合的复习。单项的复习就是从“通用的阅读能力”的角度,对阅读能力的点进行一个一个的覆盖,它们包括体裁辨识、结构分析、要点概括、词句品味、文段分析、手法理解、内容解说、联想迁移、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十个基本点。要先将这十个点复习透,然后进行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小说阅读、寓言故事阅读淡化文体阅读的复习。从实战意义上讲,把那十个基本点复习到位了,考生就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几乎所有的材料阅读。可惜在实际教学之中,很少有像这样科学地精致地进行复习的。可以说,谁运用了分层复习的策略,谁就充实了自己化解难点的力量。

   第四,突破难点。历来中考现代文复习的弱点就是循环往复,平均用力,在突破难点方面做的工作不多。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复习期间的教学研究工作没有跟上去,没有注意从千百个题目中提炼出难点,没有对考点进行难易程度的分层。其实考点的难与易是比较分明的,谁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各细一点,谁的复习思路就比较清晰,复习目标就比较明确,因为突破了难点就是获得了能力,就能够考出好的成绩。如经过反复提炼,我们会知道说明文阅读中有如下一些难点:

   1.对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它要求考生反复浏览文章,在文章中找到与文中介绍的科技内容有关的一些铺垫性的材料,作为阐释的依据。

   2.对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再表达”。即从语言运用与说明方法运用的角度,根据语言材料给事物“下定义”。它要求考生对所见语言材料进行提炼与组合,简洁而顺畅地进行表达。

   3.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这是讲述道理的简答题,如要求写出文段的结构简图,并说明这样划分的理由等等。这样的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体知识作为基础,判断准确,解说清晰而又简明。

   4.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某些内容设计表格。这样的题将试题上升到让考生关注“学习方法”的地位,它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受到这方面的良好训练,因为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存在着大量的表格题。

   5.对文章的某种表达技巧,某种表达特点进行品味,或者要求对文中的语言进行品味。这种题目表现出一种淡化文体的味道,要求考生有一定的阅读品析能力。

   6.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或以学生的生活积淀为背景设题,如让考生说看法、提建议、说创意、拿方案、作补充等。这样的题是说明文阅读中最难的题之一,它表现出一种“大语文”的风格,表现出一种正确的改革方向。这些才是复习考试中真正需要用力的地方,如果我们总是着眼于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说明的中心句等内容的复习,那就真可谓不该用力的地方总在用力,该用力的地方总没有用力。不仅说明文的阅读复习如此,所有的文体阅读都应该把突破难点放在重要地位,这才叫做轻重有别、科学用力、全面覆盖,这才是有效的、高效的复习。

关注难点,研究难点,克服难点,也是一种备考策略。

其作用就是让最难得分的内容能够得到分数或者多得分数,这样就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

如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与备考,不管是从中考复习过程来看,还是从考场应试来看,我们应重点克服如下答题难点:

1、对文或段的主要意思不能简洁准确地进行概括。

2、对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能进行准确的概括。

3、不能准确地对文句进行品析,解释不清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4、不能熟练地运用概括、表格等形式表现或提炼文中的重要信息。

5、不能根据阅读选文的内容给文中的事物下定义。

6、不能看出选文在构思、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7、对文章行文中的技巧,如线索、照应、烘托、对比等不能进行分析判断。

8、不知道什么是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不能说明句、段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

9、讲不出答题的理由,难以结合文章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想,难以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等等。

10、不知道从什么样的角度对文中内容进行探究。

以上内容,可以说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的最难应对的“点”,突破了这些“点”,就可以将失分的可能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五,训练语言。这里所谓“训练语言”,指的是训练学生答题的语言,这是中考阅读总复习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几乎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而这个方面的缺陷,也往往让考生功亏一篑。在中考语文阅读总复习中,我们应从如下方面训练学生答题的语言。

   1.准确的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回答“概括题”。

   2.准确的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回答“解释题”。

   3.准确的层次分明的语言表达。——回答“道理题”。

   4.准确的生动简练的语言表达。——回答“想象题”。

   5.准确的句式规范的语言表达。——回答“赏析题”。

   另外,有的题要求对整个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对故事的写法……进行感受与分析,有的题要求对阅读材料进行“提要”等等,有的题甚至要求考生写出百字左右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训练学生准确的内容连贯的语言表达。

   试想,在书写秀丽、语言简洁、表述准确的答案面前,哪位教师还舍得扣除学生的分数呢? 

4、作文和教学和备考

关于2006年中考语文“作文”的复习与备考,可运用“突出重点”的策略。

中考作文复习,教师应制订比较严密的作文复习计划。

这个计划,从复习过程的角度,可考虑到如下内容:

①文题训练;②材料训练;③构思训练;④成文训练;⑤修改训练;⑥应变训练。

这个计划,从复习内容的角度,可考虑到对以下六大内容的覆盖:

①个人类;②情感类;③生活类;④吟咏类;⑤畅想类;⑥感悟类。

以上内容的重点,就是“构思训练”与“成文训练”。整个的复习过程都应该突出这两个重点。

中考作文复习,教师应进行比较合理的进程安排,每一个“进程”里面,都应该有自己的重点。

如,中考作文的复习进程可这样安排:

1、扎扎实实地进行6篇左右的大作文的写作训练,其中两篇包括话题作文,其余可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这6篇左右的大作文的训练目的是:强调作文题型的覆盖面,强调取材内容的覆盖面,强调构思方法的覆盖面。

2、扎扎实实地进行15个左右作文题的“构思训练”。这15个左右的文题同样也要讲究覆盖面,要覆盖中考作文中几乎所有见过的题型,要覆盖上述所说个人成长类、亲情友情类、社会生活类、吟咏畅想类的取材内容。每个题目都要指导学生拟定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注意拟题要有针对性,要做到每位同学都能写。

3、中考之前的两三周,可进行材料、构思、语言随题目变化而变化的训练,进行让学生用现有的材料去适应可能出现的中考作文题的训练。

 

三、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大基本理念。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备考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训练。重点应抓好三大素养。

1、书写水平。不要小视书写分。从书写开始,培养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基本态度。

2、朗读水平。

3、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