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图大师16中文版下载:刘锋:现实与理想之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4:19:20

刘锋:现实与理想之间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2年01月13日 09:38 我要评论(1) 打印| 字号: 主流价值观让人积极追求名利,勇攀高峰,可是,能追求得到的人是少数人,不能追求得到的人怎么办呢?追求名利没有止境,一旦进入过度追求的漩涡,就会丧失自我,满腹纠结,戴上沉重的人生枷锁

  又是一年春节到,买张车票回家,难!这是现实。有首歌的名字叫《常回家看看》,可是常回家看看如今只能是一种理想。买一张火车票坐着回家,不用站着回家,也不用挤着回家,既高于现实,又远离理想。所以,借过年之机,在外工作之人一年只回家一次,就成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间状态。

  现实经常让人感到绝望,而理想又遥不可及,而人要活着,必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这可能才是常态,才能让人觉得有希望。从原来的现场买票到现在的网上订票,从原来的倒票盛行到现在的实名购票,从原来的慢车、普通快车、特快列车到现在的动车、高铁,其间发生了诸多中间状态的演变,车厢换了,速度在提高,空调装上了,服务态度也有些礼貌了,监督力度也加大了,这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在走,但是距离理想状态还很遥远。这就是时下中国的缩影。

  韩寒最近又在网上说话了,带来了社会思潮翻滚的波澜。有人说他成熟了,有人说他保守了,有人说他世故了,有人说他素质不高。韩寒回应说:“我觉得我现在更激进”。窃以为,韩寒更加理性了,更加知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采取行动了。韩寒是在尖锐地批判现实中成长起来的最为靠近理想状态的青年特例。那么多人喜欢他,使他成为了一种所谓的代言人符号,这实在对他来说是一种束缚,说得更难听点,就是绑架。他就是要做他自己,做一个自我实现的人,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并不想成为别人心目中的自己,而只是想做他自己而已。而他的那些粉丝们从他那里最应该找到的是自我实现的精神,并在自己的土壤上耕耘,获得自我的拯救,而不是靠他去代言、引导、拯救

  虽然懦弱、自卑、多疑是人活着的要素,但是人可以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广阔天地上播撒汗水,减少自己的懦弱、自卑、多疑,而这正是韩寒成长的路径。不满足于现实,就要把现实向前推动一点点,推动别人指望不上,推动自己倒是大有可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推动地更远一点,离理想更近一点,他就不再羡慕韩寒了,而是欣赏自己了。

  过去两年逝去的蔡定剑和高华先生曾引发众位仰慕者、同道中人的追思,因为他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两位学者走了,但是他们的行动精神与治学精神留下了。蔡定剑先生的文章让人感觉很舒服,既有学者风范,又有行动措施,不卑不亢,勾画出现实到理想之间的行动路径。读高华先生的书,就像看电影,仿佛身临其境,直叫你看得惊心动魄,洞悉世间一切政治运行轨迹。高先生的书言之有据,论据相互佐证,绝不妄言,让你能在故纸堆里感悟他那严谨的历史叙事,同时又能触摸到一种质感传神的历史棱角。如果他们的精神能在更多一些的人心中扎下根,在行动中有呼应,那么,他们的真精神就有了传承,或者说是他们就有了荆轲与高渐离之间“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般的知音。这样的知音多了,社会就会靠近一些理想状态了。

  从群体意义上说,韩寒、蔡定剑、高华是孤独的,因为他们在现实的道路上走得远了些,离理想近了些,并不为数量众多的群体所接受。但是,看看历史,那些代表了历史方向的事物总是会在未来获得新生的。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人穿喇叭裤被大众认为是伤风败俗,但是之后的事实印证,那些首先穿着喇叭裤的人却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如今谁还会反对这个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众慢慢地明白了,能穿自己喜欢穿的衣服,也是一种自我的回归。那么多的陈旧教条都是捆绑人的枷锁。今天,他们穿着自己喜欢穿的衣服,就是在向理想的生活状态靠近。

  2011年,网络流行语“hold住”其实就是在调侃生活中争取拉近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hold住”什么?“hold住”现实。在是是非非、纷纷扰扰的现实生活中,能“hold住”,历练自己,就是一种成长,就是往理想的生活靠近。当然,也有人没有“hold住”,往现实的最底部下沉,成为失去自我的人。最有名的当属卡扎菲先生了,他在这个国家统治了那么多年,最后暴尸街头,走得可谓彻底。归根到底,他被权力和财富麻痹了心灵,失去了自我。但是,那些被仇恨包围的人却对他的尸体进行亵渎,也可以说是一种现实的下沉,它不是朝人道主义的理想靠近了,而是疏远了。

  想把现实往前推动一点,离理想近点,需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行动。

  在名利面前,能不能“hold住”,考验着人的内心。英国小说家毛姆有一部作品叫《人生的枷锁》,给人启发。他在作品中传播了一个观点:“人生毫无意义”。先不说观点正确与否。这是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感,最后得出属于自己的一种结论。这是人活着的一种样态,它是特殊的。甚至可以说,菲利普是另一种类型的韩寒。作者的感悟是一种彻底地对现实的绝望,达到一种虚无主义的理想状态。菲利普通过虚无主义的感知,得到自我的拯救和解脱,然后平和地生活,值得那些在名利面前“hold不住”的人思考。与此相对,主流价值观让人积极追求名利,勇攀高峰,可是,能追求得到的人是少数人,不能追求得到的人怎么办呢?追求名利没有止境,一旦进入过度追求的漩涡,就会丧失自我,满腹纠结,戴上沉重的人生枷锁。

  如果你能“hold住”,还是需要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广大空间中奋斗。这种奋斗不为名利,而为精神上的自我拯救与实现。在奋斗的过程中感知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但又不干涉别人的自我实现,这样做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质量。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真实地活着,少一点彼此间的猜疑、偏见和压迫。据此可以说,“真小人”比“伪君子”的危害更小一点。如果一个员工能与老板敞开心扉谈论工资的增长而没有顾忌,众人能够撕下伪装的面具而直面他人,一项制度能表里如一地执行,一种权力能够透明地接受监督的话,那么,这种行为就距离真实近了一些,就多了一份纯粹,少了一些内耗,生活将会逐渐美好。作为活着的人,是否应该为此付出点努力呢?

  刘锋为法学博士,独立学者

  

【作者:刘锋 】 (责任编辑:陈君)